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英國跟法國打了多少年

英國跟法國打了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4-26 16:30:35

A. 英法戰爭,一共打過幾次

英國與法國在中世紀到19世紀初,一直都是宿敵。他們打過的戰爭大大小小幾十個,我就說說我知道的幾場大戰爭。
第一次;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起因是因為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而英王愛德華三世要以近親的身份繼承王位,結果腓力六世繼承王位,英王繼而向法國宣戰,而此時英國早已經擁有法國半壁江山了。這場戰爭出現了最先進的武器:大弓。英軍用這種武器大量射殺法國騎士。當時論人口來說,英國遠遠少於法國。但一直到出現聖女貞德解救法國之前,在100年間的戰爭中,英國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第二次:奧地利王位繼承戰是歐洲兩大聯盟為爭奪奧屬領地,因奧地利王位繼承權問題而引起的,它於1740—1748年以中歐為主要戰場展開。奧皇查理六世於1740年10月20日死後無嗣,其長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父位。查理六世死後,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國拒絕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而奧地利、英國、捷克、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俄國從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發,則全力支持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由此而爆發了長達8年之久的由兩次西里西亞戰爭所構成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中英法在比利時、殖民地和大海上進行戰爭。

第三次歐洲七年戰爭(英法七年戰爭),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稱,1756~1763年。這是一場殖民爭霸戰爭。英國自始自終就是法國的宿敵,而法國也是英國宿敵,英國一直都在大陸尋找盟友一起對付法國。英國的盟友在1700年前後都是奧地利,而普魯士要在中歐的崛起,最大的敵人就是奧地利。戰爭不可避免。當奧地利人正忙於和普魯士戰斗時,他們對法國的關注自然沒那麼強了,而英國看他們的盟友真在忙別的事情是,英國人決定從新找一個盟友。他們找到了同樣對法國有矛盾的普魯士王國。於是歐洲變成了一個火葯桶,而普魯士新的國王將成為那個火星。而奧地利和法國拋棄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沒幾個月,就向奧地利宣戰,進攻西里西亞地區。隨後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魯士宣戰,英國向法國宣戰,俄國早已垂涎歐洲大陸,與法奧結盟宣戰普魯士。這是主要戰爭國還有不少小國,其中就有漢若威王國是幫英普的,其他還有好多就不說了。
這是歐洲局勢,在美洲:法國與英國上演了殖民戰爭,法國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區。在亞洲即印度次大陸:英國在海上以少勝多並在陸上突擊法軍據點,法國在印度元氣大傷,法軍被迫轉為守勢,與孟加拉將軍結盟。在決戰時,英國買通了孟加拉將軍,英軍將領羅伯特 克萊武率領英軍進攻法軍陣地,孟加拉將軍拒不出戰,直到英軍攻下法軍陣地,擊敗法軍。七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僅在印度保留幾個港口。
第四次,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1775年4月,馬薩諸塞總督兼駐軍總司令托馬斯·蓋奇得到一個消息:在距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上,有「通訊委員會」的一個秘密軍火倉庫。蓋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約翰·皮特凱恩率800名英軍前往摧毀,以挫傷民兵士氣。部隊連夜出發了,4月19日凌晨,他們來到了離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莊--萊剋星頓。在途中英軍遇到了幾十名民兵,英國軍官勸他們不要和自己的祖國戰斗不要受到蠱惑反抗國王。。。就在民兵准備繳械時,一個民兵向英軍開了一槍,導致了戰斗,英軍打敗他們後來到目的地發現軍火被轉移了,就在這時後面出現了上百名民兵,英軍死傷慘重突圍出去(這些是殖民地列兵,不是歐洲的線列步兵)。 在與英軍的歷次交鋒中,屢敗屢戰,終於在一次戰斗中重創英軍,告訴了世人美利堅人民獨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國看到了希望於是幫助美國獨立,在法國王室陸軍的幫助下,打敗了英國。
第五次:拿破崙戰爭1799—1815年。拿破崙執政(1799—1804)和拿破崙一世帝國(1804—1814,1815)時期,法國資產階級為了在歐洲建立法國的政治和經濟霸權,同英國爭奪貿易和殖民地的領先地位,以及兼並新的領土而進行的戰爭。這些戰斗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關於你們說的二戰的英法戰爭可有可無,主要對手是德意,在亞洲是日本,和法國的作戰除了馬達加斯加島戰役就沒了,英國害怕日本在維希政府控制下的馬達加斯加建立潛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幾個月(包括從英國調兵去那裡的時間),法軍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戰,在後期登陸阿爾及爾的計劃還沒實施,北非的維希政府就投降了。歐洲大反攻,諾曼底登陸成功後打到法國南部,法國維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戰還是有法國人打德國的,法國的一個組織『自由法國』由戴高樂將軍領導,還創立了精銳的柯菲爾突擊隊

B. 英國和法國最早的戰爭是從那年開始的

英國和法國最早的戰爭是百年戰爭,從1337—1453年,持續了116年。 自11世紀「諾曼征服」後,歷代英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佔有大量領地。法王企圖收回這些領地,英王不僅不肯放棄,反而進一步與法國爭奪毛紡業中心佛蘭德。雙方矛盾深化。1328年2 月,法王查理四世死,卡佩王朝絕嗣,貴族會議推舉其侄腓力為王,稱腓力六世。英王愛德華三世以自己是查理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兩國矛盾加劇。
1337年5 月24日,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於是引起戰爭。從1337年到1453年,英法兩國斷續打了百餘年,史稱「百年戰爭」。這些戰爭大體可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337年~1360年):1337年10月,英王愛德華三世自稱法王,率軍進攻法國,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佔領法國卡昂,8 月在阿布維爾以北的克雷西村大敗法國陸軍,次年佔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 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求和簽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佔領。

第二階段(1368年~1396年):法王查理五世(智者)為收復失地,實行改革,加強軍隊建設。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查理五世死後,其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不能治理國家,封建主爭權奪利,形成以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為首的兩大集團。英國暴發沃特·泰勒起義。兩國無力再戰,於1396年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1415年~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利用法國內部矛盾,重新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並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 月征服諾曼底,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

第四階段(1429年~1453年):1422年,英王室宣布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兼領法國國王。此時,法國太子查理已控製法國中部和南部。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1429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自告奮勇,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之圍。7 月,太子查理加冕,稱查理七世。貞德率軍攻打巴黎,不克,次年在戰斗中被勃艮第派軍隊生俘,被活活燒死。1435年9 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臣服於查理七世,加強了法國抗英力量。此後8 年,法軍收復北方大部領土。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底,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 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C. 在歷史上,英國和法國鬥了上千年,為啥法國總是吃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不如英國,所以即使斗爭了上千年法國依然在英國面前討不到便宜。在歷史上,英國和法國可謂是人盡皆知的一對歡喜冤家,兩個國家關系好的時候真的可以用穿同一條褲子來形容。而兩個國家關系不好的時候,陸陸續續的戰爭也是持續了很多年。至於法國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斗不過英國,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英國的海軍非常的強大,在與法國的戰爭中進可攻退可守,占據了戰爭的主動權。由於英國是一個四面被大海包圍的國家,所以英國的海軍發展的比較迅猛。再加上英國和法國之間隔了個英吉利海峽,所以英國一直用海軍的優勢來攻擊、騷擾法國。這樣的話應該就佔了很大的便宜,法國打不過也是情理之中。

D. 在1823年至1915年之間,法國與英國發生了戰爭嗎發生了哪些戰爭

1823 年法國攻佔馬德里,西班牙革命失敗,國王斐迪南七世復辟。..英布戰爭發生後,英國放棄傳統的「光輝孤立」政策,逐步 同法國接近。...1915 年 3 月 12 日,沙俄同英國達成《君士坦丁堡和海峽問題秘密協定》

E. 請問英國與法國的百年戰爭是從什麼開始打的

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F. 【請教】為什麼在歷史上,英國和法國之間曾經爆發過「英法百年戰爭」

一、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起源:
英法百年戰爭爆發是有其歷史淵源的:關系的糾纏不清和英國對法國長期積累的怨恨。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之後,大部分官員都是由法國貴族擔任。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對法國人的憎惡越來越深,認為法國人是到英國來當主人。近200年間王公貴族上等人士只使用法語,英語成了農夫或商人使用的語言。滲透到英國的法國的語言、文化很自然地收到了英國平民百姓的厭惡,並且英國作為法國的臣民只能向法國低頭。
對於瞧不起英國人、事事干預英國並且總是高高在上的法國人,不僅是英國百姓,連已轉變為英國人的諾曼底王和貴族也感到很憤恨。英國已痛下決心,要擺脫與法國的君臣關系,平等地與法國對話。這也是百年戰爭爆發的很大一個原因,當然,除了英法之間「歷史淵源」外,英法百年戰爭爆發還有以下的原因:
1、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直接導火線是法國加佩王朝查理四世1328年死後無男嗣所引起的王位繼承問題。
1154年,法國最強大的貴族——安茹伯爵亨利因其母親的血緣關系,得以繼承英格蘭王位,是為英國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著十分罕見的雙重角色:作為國王,他是英國的統治者;作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國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願放棄法國國籍、放棄在法國的一切權利,否則他作為一個法國公民理所當然必須對法蘭西國王唯命是從。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當然會想盡辦法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英法之間這種君不君、臣不臣,利害關系糾纏不清的混亂局面,在雙方的後代之間一直延續下去,直到百年戰爭的前,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繼承法國王位的要求。
2、加斯科尼問題是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愛德華一世以來,加斯科尼問題一直在英法關系中居中心地位,即加斯科尼取代諾曼底和安茹成為英法兩國爭奪的焦點。」加斯科尼是位於現代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地方。在愛德華一世時,這個繁榮的盛產酒的省份是英格蘭僅存的一塊法國領土,他與英格蘭的政治關系由於甜酒的出口貿易和把英國織品和穀物海運到波爾多和巴約訥而得到加強。在12世紀時,該地區因亨利二世享有的繼承權而轉移到英格蘭的金雀花王朝手中。
英格蘭國王要求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承認他們的宗主權,但是這些國王作為阿基坦的公爵,自1204年以後一直是法蘭西國王的附庸,卻拒不承認法國國王在加斯科尼的宗主權。在「百年戰爭之前和之間,加斯科尼一直在安格魯—法蘭西關系中居於中心位置;它取代諾曼底和安茹成為兩國爭奪的焦點」重重矛盾和矛盾的激化,在弗蘭德商人的挑撥之下,積怨頗深的英國和法國之間終於爆發了戰爭。
二、影響:
1、戰爭體制。
戰爭開始時,兩國主要以西歐原來的貴族兵源制,由各領主募集軍隊,有服役時間考量。這對跨海遠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來自下層人民的雇傭兵,並配合以有名的長弓兵戰術。法國則迫於初期戰局失利,必須擴張王室統治權力以抵擋外敵。因此在戰爭結束時,雙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英格蘭在數次戰役得勝,嚴重挑戰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戰後,勝利的法國仍保留許多重騎兵傳統,但步兵能夠打敗騎兵的思想已經流傳四方,步兵的重要性從此不斷提升,騎兵最終則消失了。
2、戰術思想。
戰爭初期,法國在各次大會戰都使用重騎兵正面沖擊,到了1415 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已模仿對手讓部分騎兵下馬徒步戰斗,這說明騎兵步兵的戰場角色已大幅改變。法國藉由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取得最後勝利,更突顯騎士貴族為主的法軍於戰爭中屢屢失敗,標識出貴族騎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戰爭特性的興起。
3、武器裝備。
百年戰爭中,雙方的武器裝備也經歷了改良和演化,14世紀開戰時,當時最好的盔甲仍然為鎖鏈甲,這和之前數個世紀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進化和改善,而15世紀戰爭中後期時,新形態的板甲已經成為了貴族騎士們的普遍裝備。在連續不斷的圍攻戰中,雙方也重視攻城武器的設計和應用,在後期,法軍開始大規模使用火葯及火炮作為武器而取得勝利,並在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領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態的戰爭方式。

G. 法國和英國明爭暗鬥了上千年,為什麼吃虧的總是法國

在許多國人的印象中,歷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條褲子。無論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狼狽為奸的兩個強盜,還是兩次世界大戰中鐵打不動的軍事聯盟,英國和法國總是喜歡成雙成對。

可以說,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其在戰略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法國所不具備的,被動挨打,幾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變這一局面,要麼法國稱霸歐洲,無人敢惹,要麼再出一個諾曼底公爵。

H. 有人說英國與法國是世仇而且戰爭不斷,是這樣嗎為什麼

國際關系錯綜復雜,每個國家在外交時都努力爭取自己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一句話,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

法國一直認為自己是老大,英國就是一個島國,看不起英國,而英國同樣也看不起法國,兩者雖相看兩厭,但在國際大勢下該合作還是會合作。

I. 百年戰爭<英法>打了多少年

打了116年
公元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

從1337年到1453年,兩國為爭奪王位和土地,殘酷廝殺。戰爭持續了一百年,哭聲也持續了一百年

王位繼承權引發爭端

自11世紀「諾曼征服」以後,英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佔有了大量的法國領地,這在同樣夢想稱霸歐洲的法國看來,簡直就是恥辱,一直尋求機會收復這些領地。14世紀初,英法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已經到了不通過武力無法解決的地步。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沒有男嗣,法國貴族會議便推舉他的侄子腓力為王,稱腓力六世。一心想控製法國的英王愛德華三世憑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孫,向法國發難,聲稱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腓力六世對愛德華三世的囂張氣焰十分氣憤,暗下決心尋機報復。1337年5月24日,經過一番准備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屬領地基恩,英國自然無法接受。同年10月,愛德華三世不顧法國的反對,自稱身兼法王,並率部隊進攻法國。於是,法國王位繼承爭端終於演變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百年戰爭中英國海軍正向法軍進攻

弓箭打出英國威風

面對氣勢洶洶的英國軍隊,法國把自己最精銳的騎兵部隊派到了前線。當時,英軍沒有能與法國抗衡的騎兵部隊。法王腓力六世揚言:「在強硬的馬蹄下,愚蠢的英國人將會粉身碎骨,他們的肉體只會被我們用來鋪築慶功的大道。」

可是,當真正交手時,法國人很快就為自己的驕橫付出了代價。弓箭成了英軍的秘密武器。這種弓箭名叫「大弓」,射程遠、射速快、精度高,能在200米的距離內射殺身披鎧甲的騎士。愛德華三世指揮軍隊,故意放慢進攻速度,引誘法軍來攻,等法國鐵騎來到大弓射程內時,他下令發射利箭,大批的法國騎兵倒下。英國人很快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並佔領了法國的門戶諾曼底。

1346年,夢想占據整個法國的愛德華三世再次親率弓箭部隊在諾曼底登陸,並於7月佔領了法國的卡昂,接著奔襲法國首都巴黎。8月24日,英軍和法軍在阿布維爾以北的克雷西村展開了決定勝負的廝殺。在此戰中,英軍的弓箭再次讓法國人吃夠了苦頭。這場大廝殺一直持續到夜色降臨,最後,腓力六世在60名騎士的保護下倉皇撤離。不久,愛德華三世又攻佔了法國的港口重鎮加萊。

瘟疫改變戰爭進程

正當愛德華三世躊躇滿志地准備對法國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打亂了他的如意算盤。進入加萊城時,不少英軍染上了黑死病病毒。

黑死病不但導致英軍大量死亡,而且導致英國的人口銳減,由黑死病流行前的400多萬人降到疾病過後的250萬人左右。更可怕的是,黑死病給英國人帶來了心理上的極大恐懼,人們惶惶不可終日。在短短一年之內,英國著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職位竟然因為黑死病而三次易主,最短者任職僅僅6天。由於各地教堂的主教頻繁死亡,英國人看重的感恩儀式也被迫停止。後來,隨著瘟疫的肆虐,甚至出現一件首飾換了幾個工匠最後還是半成品的情況;有的案件尚未開審,原告和被告都雙雙死去;新婚夫婦蜜月沒度完就含淚永別。英國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中。在這種情況下,愛德華三世再也無力顧及同法國的爭斗,只好於1360年同法國簽訂《布勒丁尼和約》,宣布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

1364年,法國查理五世上台。他在一次朝會上說:「現在是讓可惡的英國人屈服的時候了。我發誓帶領我的臣民奪回屬於我們的一切。」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查理五世徵召大量僱傭步兵取代連戰連敗的騎士部隊,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趁著英國黑死病大流行的機會,從1368年開始,查理五世開始逐步收復法國的大片失地。1372年,法國的艦隊又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到70年代末,法軍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狹窄的一隅。這樣,整個戰爭的態勢發生了有利於法國的變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氣收復全部失地時,卻突然離開了人世。1380年繼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是個精神病人,沒能力治理國家,更不用說領兵打仗。這給了英國人很好的喘息機會,但此時的英國仍陷入瘟疫之中,無力反撲,戰爭進入僵持狀態。由於瘟疫一時難以控制,英國被迫與法國在1396年簽訂了20年停戰協定,放棄了一些既得的利益。

亨利五世發動反攻

英軍在戰場上連遭敗績,使英國國內人心思變。1399年,蘭開斯特公爵亨利乘機奪取了王位,建立了蘭開斯特王朝,稱亨利四世。1413年,亨利四世的兒子亨利五世上台。

上台不久,亨利五世就重新點燃了百年戰爭的烽火。1414年8月,亨利五世親率大軍在塞納河口登陸,9月下旬,攻佔了法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爾。接著,亨利五世親率一支由重騎兵和大弓手組成的為數約5000人的部隊由陸路向加萊進軍,引誘法軍進行決戰。1415年10月25日,兩軍在阿讓庫爾短兵相接,英軍弓箭手在一個關隘地段奮力射殺法國騎兵。此役中,法軍死傷8000餘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軍只傷亡400多人。阿讓庫爾一戰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時。1417年8月,亨利五世再次帶兵進攻法國,在諾曼底登陸後迅速擴大戰果,並於1419年攻陷法國的魯昂,打開了整個法國的門戶。法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可就在這時,法國國內兩大封建主集團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卻出現了嚴重的內訌。1419年9月,法國王太子查理會見勃艮第公爵約翰,公開指責約翰對英國的入侵不出力抵抗,實屬叛逆。約翰不服,兩人爭吵打罵起來。查理身後一名騎士跳了出來,用利劍把約翰當場刺死。這件事後,一心復仇的勃艮第派主動與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軍很快就佔領了法國的北部地區。眼看大勢已去,法國被迫與英國在1420年5月21日簽訂了《特魯瓦和約》。和約宣布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擔任法國攝政王。

閱讀全文

與英國跟法國打了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