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輸給中國的原因
我認為是法國輕敵了~好像上次的熱身賽法國對中國時是贏了的,在法國隊接下的比賽中法國隊連連贏球,所以他們認為中國隊是他們的福音。再者說中國足球的技術也是不怎麼好的,哪個隊應該都不會怕的。
也有可能是中國足球的戰鬥力有所提升,有了團結精神所以會贏吧
Ⅱ 二戰時,法國才是最大的贏家嗎
縱觀歷史,二戰對世界各國綜合實力強弱的影響十分顯著。在二戰中,世界各國的損失可謂觸目驚心。但是在戰後,多個戰敗國卻也因戰爭的勝利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德國、日本、義大利作為戰敗過而存在受到的損失不必多說。其中德國被分隔,而日本在軍事方面至今仍有遺患,可算得上二戰中最大輸家。但是,美蘇等國得到的“實惠”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甚至美蘇兩國被公認為二戰中最大贏家。但是真的如此嗎?
40天的反抗帶來的損失與“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名頭相比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在美國大哥的幫助下,二戰後政治地位迅速鞏固,因此實現了最初的理想。不得不說,在損失與收獲相比的角度來講,法國被評為二戰中最大贏家當之無愧。
雖然一直有聲音說法國不配擁有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但法國現階段的經濟軍事能力,世界上一般國家也難以撼動其地位。
作者:苦盡甘來
Ⅲ 在二戰的時候,為什麼法國會輸得如此之快
在一戰結束以後,法國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崛起。
所以在巴黎和會中,法國主要目的就是削弱德國,還有就是奪取更多的賠償。只可惜,削弱德國的想法,沒能實現。
而後,法國為了防德軍入侵,所以在自家的東北邊境地區修建了一條防線。
其實,自普法戰爭開始,德國就經常通過洛林進攻法國,由於德軍的入侵,嚴重威脅到法國北部的工業重鎮的安全。所以,為了抵禦德軍,法國就想要修建一條防線,用來確保自家邊境的安全。
最後,當德國入侵法國的時候,法國人還傻傻的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他們甚至還以為德軍會從防線那裡入手。
只可惜,德國不傻。他們從比利時那裡入手,直接繞過防線,進入法國北部,對法國發動閃電戰。由於德軍突然襲擊法國背部,這條防線,也就徹底的失去作用了。
而法國本土面積不大,腹地不深。
另外,在當時,法國的工業基地被德國佔領了,再加上法國在戰爭初期,通過敦刻爾克,撤離大量軍隊。雖然在法國本土,還有一支龐大的軍隊,但是如果組織起來如和德國硬碰硬的話,勝算不大。畢竟,大部分國土被德國佔領了,軍隊也沒辦法進行補給。如果繼續打下去,被全殲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法國沒辦法,只能投降。
Ⅳ 清末的中法戰爭到底誰贏拉啊
中法戰爭是中國晚清後外國列強侵華戰爭中唯一一次中國戰勝入侵者的戰爭。但軍事上的勝利並未贏得政治上的勝利。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當時人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中國在這次反侵略戰爭中,本來有可能取得最後勝利,只是由於清統治者的懦弱、妥協,勝利的成果才被葬送。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與法國簽訂了《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務條約》、《中法續議商務專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法國又得到很多權益。中國西南門戶洞開,法國侵略勢力以印度支那為基地,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並使之一度變成法國的勢力范圍。
Ⅳ 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法國為何投降德國
法國作為歐洲大陸傳統強國,每次提起,人們總會想起浪漫的男女、先進的科技以及戰鬥力孱弱的軍隊。每當人們談起法國軍隊的時候,就會調侃:"沒有人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當然,法國軍隊並不是一直都很弱,畢竟在英法百年戰爭打贏了英國,在路易十四時代不斷開疆擴土,在拿破崙時期更是腳踩英國,拳打俄國。
自拿破崙之後,法軍的戰鬥力便不斷下滑,在普法戰爭中,巴黎未被攻陷,法軍投降,二戰時期,巴黎同樣沒被攻陷,法軍投降。這兩場戰爭雖然都是投降,但是戰爭的過程卻是不一樣的。
普法戰爭那是德法兩軍硬碰硬的結果,德軍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戰鬥力強勁,法軍戰敗情有可原。但是二戰時期的法國擁有三百萬軍隊,號稱世界上最強的陸軍,又有馬奇諾防線作為屏障,結果在德軍幾個星期的攻勢下便投降,法國為什麼會敗給德國呢?
其實,法國的戰敗並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當時法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甚至在民族的氣節上都比不上德國。因為政治上各方勢力過於均衡導致了各個利益團體之間相互傾軋,只要政府稍有不慎便會遭到政敵的攻擊,政局混亂不堪。
軍事上德軍一直保留著軍國主義的傳統,至今仍然有"德意志戰車"的美譽。當然這也跟法國講究極度的個人主義有關,一戰的流血犧牲讓他們在內心中對戰爭有了權衡,他們並不想自己重蹈一戰的悲劇,畢竟如今的法國人對當年的投降可不會感到恥辱。
Ⅵ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法國在拿破崙時代,他們能橫掃歐洲,可到了他侄子繼位的時候,法國已經沒有之前的優勢了。面對昔日被自己暴打的普魯士,法國竟然也是迎來慘敗,普法戰爭中輸得底朝天,甚至連皇帝都被俘虜,這對法國來說是奇恥大辱,他們也不得不放棄很多土地。經過這場大戰,法國從此開始快速衰敗,他們的軍事實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法國為什麼會輸呢?
普魯士在參戰前,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去改變自己的武器,他們對於槍支的改革要少一些,可他們重點是改革自己的火炮,讓自己有了更加強悍的火力。克虜伯鋼制後膛90mm炮無論是火力還是射程,速度都已經大大超過了法軍原本的火炮,面對這個問題,其實法國也不是沒有察覺的,要知道曾經拿破崙是最重視炮兵建設,他的侄子也會模仿他的風格,但法國陷入到了財政危機中,他們根本拿不出這么多的錢去改變自己的武器。因此他們只能用原本的火炮去應對全新裝備下的普魯士軍隊,不過法軍在步槍上仍然有優勢,普魯士也不是富得流油,他們的錢也只能用來去提升火炮的強度,無法讓軍隊全面換槍。可現代戰爭中,火炮的影響就無人能比了,當法軍看到普魯士軍隊的炮火之後,他們也被震撼了,在這種火力面前,敢打敢拼就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Ⅶ 跪求英法百年戰爭的超詳細資料,法國最後為什麼會嬴
諾曼征服後,歷代英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佔有大量領地,法王企圖收回這些領地,遂爆發了長達百餘年的戰爭。
1337年5月24日,法王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英王愛德華三世正式對法國發起進攻,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佔領法國卡昂,8月在阿布維爾以北又大敗法國陸軍,次年佔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簽定和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佔領。這是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始自法王查理五世於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但查理五世死後,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無法治理國家,遂在1396年與英國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始自英王亨利五世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月征服諾曼底,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第四階段始於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
次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圍,大敗英軍。但貞德最終被法國勃艮第貴族出賣,以女巫罪被處以火刑。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查理七世,戰局扭轉,法軍大量收復失地。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底,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Ⅷ 在普法戰爭中,為什麼法國會輸
戰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武器裝備也遠不及普魯士,更可怕的是指揮戰役的將軍還是一個畏頭畏尾的人,不能很好的把握戰機,國內政治有腐敗不堪,所以有著這么多的毛病的法軍,在這場戰役中不輸還真是天理難容了。
但就這樣,法軍還是被普魯士割裂為兩支獨立的部隊,不但不讓他們彼此會合,而且還因為信息不流通造成他們也不能配合彼此作戰,就這樣法軍所有部隊被普魯士緊緊地圍困在陣地上,絲毫起不到一點作用。
所以這場戰爭沒用多久,法國就輸掉了普法戰爭,而且輸得非常難看,普魯士也由此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國。
Ⅸ 法國不勝而勝,清政府不敗而敗,清法戰爭的結局該如何解讀呢
1885年6月9日,伴隨著《中法新約》的簽訂,宣告清法戰爭正式結束,清政府也正式承認越南以法國為宗主國。
但由於這份合約的簽訂時機太過於特殊,恰好正是“鎮南關大捷”之後,而合約的本質又屬於喪權辱國。
然後就是鎮南關戰役了,這時候的法軍已經進入了清朝陸地,但如此一來,也不代表法軍就能一路長驅直入。
因為法軍當時的擴張重心其實不在清朝,而是在歐洲,所以也就導致在法國進入清朝內陸後,還面臨著兵力不足以及補給困難等諸多處境。
鎮南關大捷其實就完全可以看成是法軍戰鬥力下降的一個佐證。
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清政府就可以正式發力驅趕侵略者,然後獲得清法戰爭的勝利呢?不見得。
Ⅹ 世界第二大戰我一直有一個疑問,一戰之後德國是戰敗國,後面被削弱了。法國是戰勝國,那後面為什麼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打得太苦。
青壯年男子四分之一戰死,三分之一傷殘,經濟遭受重創。
可以說沒有英美的幫助是萬難贏得一戰的勝利的,即使勝利也是慘勝如敗。
在戰爭後期,軍隊接連嘩變,工人不斷罷工革命。整個法國處於革命的邊緣。所以戰後,法國從上到下都充斥著對戰爭殘酷的恐懼,對和平生活的迷戀。所以法國自一戰後整個國家社會都非常地厭戰。這直接導致後來二戰前法國追隨英國對德國實行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一切以避戰保和為目的。最後在戰爭爆發遭受嚴重挫折時,再也沒有堅持戰斗的勇氣和膽略,迅速投降認輸,苟且地接受被佔領的局面。
對陣地戰的防守作用過於高估,使得法國從此徹底放棄了法軍自拿破崙以來所推崇的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的重視機動性,富於進攻精神的戰略指導方針。無論是福煦,貝當還是甘末林,魏剛等法軍高層都盲目迷信並極力鼓吹陣地防禦。所以法國在一戰後不惜投入重金大肆建設馬奇諾防線。這也導致了後來法國在德國西線攻勢,特別面對繞過馬其諾防線而從阿登山區迂迴穿插德國裝甲部隊的閃電攻勢下迅速瓦解。
法國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僥幸取勝,但它從此被嚇破了膽,變得意志薄弱,苟且偷安,總結了錯誤的戰爭經驗,這都直接埋下了它後來戰敗的禍根。
德國在一戰結束後受到條約限制,陸軍只能有10W的國防軍,但是刨除裝備因素這些人的素質是絕對的精良,這也是二戰開始後德國能夠迅速以國防軍為骨幹迅速擴軍而不降低戰鬥力的基礎,有點像現在的日本裝備、人員數量都受到限制只能在質量上下功夫。經濟和國民生活是一塌糊塗,丟掉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個重要的煤鐵產地對其工業是一大打擊,再加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以及戰爭賠款,整個國家面臨破產和崩潰,這也給了小鬍子上台的機會,他的國家社會主義的方針對恢復當時的德國經濟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