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大革命波及整個歐洲,最後是怎麼失敗的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敗被捕,加劇了法國人民對外國干涉的擔心,也激化了歐洲君主對共和國的敵視。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地利宣戰;8月,奧地利與普魯士聯軍進逼巴黎,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自由與統治。共和國的生存一度面臨危機。但9月20日,臨時組織的法軍憑借「保衛共和國」的高昂熱情,在瓦爾密戰役中出人意料的擊敗了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扭轉了不利的戰局。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民工會以叛國罪為由,處死了路易十六。這一行動激怒了歐洲幾乎所有的君主。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那不勒斯王國,以及德意志和義大利諸邦都加入了反法同盟,共和國再度面臨危機。卡諾將軍對法國軍製做出了重大改革,實行全國普遍徵兵制,成年法國人都加入了軍隊。軍事改革還包括:就地解決補給,多兵種混合編成。戰術上的改進包括:使用步兵縱隊代替步兵橫隊,以利於快速機動;大量使用散兵;大規模集中使用炮兵。經過改革的法國軍隊成了一隻足以和歐洲各國職業軍隊抗衡的大軍。法國和反法同盟在各條戰線上展開了多年的拉鋸戰。1797年1月14日,拿破崙·波拿巴指揮法軍在里沃利戰役贏得了對奧軍的決定性勝利,奧地利被迫和談。法國贏得了對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勝利。
1799年,英國,俄羅斯,奧地利,那不勒斯,葡萄牙,和部分德意志邦國再次結成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在戰場上取得了節節勝利,但1780年俄國退出同盟給了法國以喘息之機。遠在非洲指揮埃及遠征軍的拿破崙秘密返回法國,重組政府和軍隊。1800年6月14日,法軍在拿破崙指揮下取得了馬倫哥之役的勝利,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2年3月27日,《亞眠和約》簽訂,英國和法國也結束了戰爭狀態。法國大革命戰爭結束,歐洲獲得了短暫的和平,但很快就捲入了規模更大的拿破崙戰爭。
❷ 法國大革命過程
(一)
我是雅克.內克爾,路易十六國王的第一財政顧問。1789年的法國政府是一個貧窮的政府。23年前,與英國的「七年戰爭,耗盡了國家的財富。1778年,為了削弱英國的勢力范圍,國王派遣了軍隊支援美國的獨立戰爭,無疑,這同樣也消耗了法國的力量。
年初,我同去年一樣輔助國王處理著各地總督送往巴黎的公文,我知道了全國各地到處正在爆發著大飢荒,穀物歉收,平民們在忍受著飢餓。我隱約感覺到了一絲不詳的預感和莫名的空間,因為以往怯弱的法國平民擁有了憤怒的勇氣了。出於同情心,我只能利用行政手段做對於平民的稍微傾斜。我知道這個國家對於平民們是不公平的,當初,為了增加王權和中央政府的權力,削弱了貴族的權力,作為補償,他們可以和教士一樣不用交稅且同樣擁有大量的財富。可是對於平民而言,他們不但少了曾經貴族的庇護,終日勞作,收入極低。且這個國家的稅收需要他們,戰爭他們,看著貴族們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也需要他們。但我卻不能讓這個同情心發揮更大的作用,積重難返,我感到了無能為力。
5月份,路易十六國王召開了「三級會議」。我想應該向讀者們介紹下那個遙遠的制度,它是國家應國王召開的會議,主要是由教士,貴族和平民三個階層組成的會議。這是國家面臨重大問題時而召開的,我想,國王或許也是感到了這個國家不再風平浪靜了吧!
這屆的「三級會議」里,平民終於找到了可以讓自己宣洩憤怒的地方了,因為這次會議的組成是每個階層都是300個人(整個國家階層中教士佔0.5%的人數,貴族佔1.5%,而剩下的98%為平民)平民們認為應該將他們的代表人數提升為600人,毫無疑問,他們失敗了。他們後退了一步,認為應該給他們每個代表都擁有投票的權力,貴族和教士們還是拒絕了,他們覺得應該按照階層投票。平民們不得不妥協,獨立召開了第三階層的會議,當他們聚集在一起時,他們更加的憤怒了。他們認為,如果教士和貴族階層疏遠我們,我們不僅要 參加會議,還要有組織的聯合在一起。
路易十六國王出於自己「絕對的君王」地位,以維修會議室的理由關閉了它,他認為,只要將會議室關閉後,他們就無法再召開會議了。顯然,他不想讓這群人出來挑戰他的絕對權力。那意味著他今後有可能會被這個「國民議會」控制,再也不能隨心所欲了。可是,這一切已經如同洪水般不可阻擋了。
平民正在挨餓,國王卻在過奢華的生活,他不讓我們在同一間房間里開會。而當我們重新召開會議時,他卻不讓平民進屋。我想這是大多數平民的心聲。
六月份,平民們在凡爾賽宮的室內網球室召開會議。他們發表了自己的「獨立宣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認為不應該只是停留在「國民議會"的層面,應該繼續努力,直到制定出法國的憲法出來。於是,」三級議會「變成了」國民議會「,最後變成了」立憲議會「。參加的人不再只是單純的平民,還有了一部分貴族和教士們。
路易十六國王直到他的每一次拒絕只會帶來平民階層的一次次更加劇烈的憤怒。
於是,他說:「好的,不管你們想干什麼,我都同意,因為現在法國正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可能這看來有些不理智"。但立憲會議開到一半,軍隊開始聚集巴黎,軍隊是外來的,很顯然,這是用來鎮壓暴動或解散議會的。
於是,我向國王進言,希望能夠挽回一場悲劇,一場對這個國家毫無益處的流血沖突,因為我知道平民們已經不會再妥協了。我對國王說:「國王陛下,我建議您適當減少開支,不要太奢華,考慮到現在法國的財政緊張,平民正在挨餓,因此,你能適當的減少開支嗎?」和預想的一樣,我被解僱了。
我知道一場不可避免的沖突正在逼近。
平民們感到了危險,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擁有武器,於是,他們攻佔了巴士底獄,因為那裡有一個武器庫,順便釋放了關押在那裡的七名政治犯。
我想這一切已經不再只是簡單的流血沖突,那已經是革命,而且與以往的革命不盡相同。開始了!
(二)
在大革命開始時,教士們從前所宣揚的天堂與地獄的對立再也不復存在了,因為無人再相信,因為平民們在忍受飢餓和不尊重。當平民們開始攻佔巴士底獄時,當時的巴士底獄的管理者和軍隊僵持著,最終,他要求停火。但是,當他落到革命者手中時,卻將他的頭顱掛在矛頭上。他們抓到了巴黎市長,然後殺了他。我不想從單純的善和惡去理解這段時間。對於這場革命,我想從最淺顯的本質——麵包,來講述。因為平民的飢餓是貫穿大革命的。
攻佔了巴士底獄後,路易十六不得不退到幕後,因為他看到了不祥之兆,他知道他越是阻撓國民議會,只能帶來國民議會更加極端的反抗。他說:「好的,我不會再阻止國民議會了。」而國民議會也開始做著起草憲法的工作,而憲法的完成是到1791年才完成。但是在1789年十月份的時候,法國各地到處流傳著謠言;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東尼在凡爾賽宮秘密儲備糧食,而且國王不尊重新的新議會——國民議會。此時的民眾神經是敏感而脆弱的。
當時整個法國到處在爆發著飢荒,平民們在忍受著飢餓。因此,大量的婦女向凡爾賽宮遊行,他們全副武裝,她們要求王室還有路易十六和他的妻子遷往巴黎,因為在巴黎有人監視他們,使得他們無法儲糧。最後,他們的要求得到了實現。(當時的凡爾賽宮在巴黎郊區)路易十六國王和王後瑪麗.安東尼被軟禁在巴黎的杜伊勒里宮。而國民議會還在起草著憲法,這是當時網球宣言的約定。但當時的法國各地開始出現了反革命的叛亂,有些人不喜歡法國這種到處是革命的局面,很快,這些反革命又被鎮壓了,人民彼此之間在密謀鎮壓著他人,社會開始顯現出暴君的氣質。有些貴族們開始選擇移民國外,因為他們知道平民的憤怒將首先對他們發難。
1789年年底的法國各地到處已經開始陷入了混亂。
1790年,局勢依然動盪不安。
到了1791年,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尼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向其他貴族一樣移民國外,因為他們不相信英國,也不信任其他國家能夠為他們提供庇護。有一位將軍很同情他們,於是建議他們到法國的邊界避難。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後假裝成僕人的樣子,他們讓僕人裝扮成貴族的樣子。國王打算逃到將軍的家裡,但是當他們逃到瓦萊納時,他們在瓦萊納被平民發現,押回了巴黎。
路易十六的出逃使得民眾看到了國王已經想要退位了,而他們也並不喜歡喜歡他。他們想要建立一個沒有王室,沒有國王的共和國。此時的民眾與之前在網球宣言時的立憲議會所不同,他們不僅認為沒有必要起草一部憲法來賦予國王權力,而且應該在法國徹底取消王權,他們想要建立共和國。
於是民眾開始自發地在巴黎組織起來,他們在戰神廣場徵求簽名,表示法國不再需要王權。這時,軍隊開進了巴黎,嘗試安撫民眾的情緒,這些軍隊的主要領導是國民議會。而集會主要是平民階層。後來局勢開始失控了,平民開始用石頭襲擊軍隊,一開始軍隊還只是鳴槍警告,但是,最終局勢還是失控了,他們開始向人群射擊,大概有50人死亡,這被稱為「戰神廣場大屠殺」。
現在民眾更加憤怒了,平民仍在挨餓,沒有人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國王和王後很有可能重新出來掌權,推翻革命,鎮壓人民。於是當時的大革命就有了兩股力量。一邊是維護王權的,立憲議會的君主立憲。一邊則是徹底摧毀王權的。而大多數的激進革命者則是雅各賓派,希望建立共和國的制度,但雅各賓派自身對於共和制度理解的分歧也導致了日後的流血和暴力,我們會在後面詳細介紹。
法國周圍的國家看到法國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們開始按捺不住了。因為法國的革命一旦成功,那麼下一個被推上革命的國家就會是他們。於是奧地利,普魯士和神聖羅馬帝國聯合發表了一份聲明《皮爾尼茨宣言》,宣言稱:「他們將擁護法國路易十六國王重新登上王位。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奧地利國王同時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的 國王,同時他又是王後瑪麗.安東尼的哥哥,路易十六國王的大舅哥————利奧波德二世和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的共同發表的宣言,非但沒有救出他那個在水深火熱的大妹夫,甚至等於一腳將他踢進火堆,最後,還把自己也擱進去了。宣言擁護了路易十六,但宣言並未指出出兵巴黎,這本來是一份不具有實際效果的宣言。但民眾卻擔心路易十六回重卷而來。回到法國,鎮壓人們。這也更加促進了雅各賓派討論法國應該建立何種共和國。(在共和國里是沒有王權)。
這時的法國民眾對王室更加警惕,而且對於國民議會也保持著不滿,更加激進的情緒開始在民眾的周圍醞釀著。
如果說在國民議會時,法國的民眾思考的是如何起草一部憲法,那麼,現在,他們更關心的是是否還需要國王。國外勢力的干預,因為他們不希望看到法國王室的消失,唇亡齒寒。而國民議會對於民眾的屠殺,在「恐怖統治「的時期達到了頂峰。這一切都會讓民眾感到恐懼。
但無論怎麼樣,1791年法國已經按照當初《網球宣言》所約定的那樣。制定出了憲法,確定了法國是的君主立憲制度,國王會依然存在。
(三)
雅各賓派挺有意思的,只要有一部分人富起來,馬上就會拋棄另一部分人。先富從不幫助後富的。
首富,君主立憲派
1789年,因為大家都在雅各賓修道院集會,所以就有了這個俱樂部。1791年7月,君主立憲派分裂出去,因為同年的六月,路易十六的出逃使得當時的激進分子認為應該廢除王權,但君主立憲派認為國王是一定需要的,所以不帶這群人玩了,自己成立了一個斐揚俱樂部。九月份,盼了兩年的憲法已經出來了,這是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簡單點說就是以後國王權力會被限制,但是國王還在,法國將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
此時的君主立憲派應該是高興的,雖然法國依然在鬧飢荒,但畢竟他們是法國的大當家。但其他國家卻很不安,普魯士、奧地利組織了反法聯盟,因為親戚(王後的哥哥,歐洲各國王室有血緣關系是比較常見的),因為要是這些國家手底下的人也來這么一手,那歐洲可能就永遠告別國王時代了。他們成立聯軍攻打法國,本來這對於君主立憲派而言,這雖然是個難題,卻並不致命,法國的危難可以讓民眾更團結,也會讓他們地位更穩固。王後瑪麗.安東尼是個能把握機會,卻不知道大局的人。她給反法聯盟送去了軍事機密,她想利用這次機會讓王室能夠擁有以前全部的權力,為此,法國一敗塗地。她將唯一支持王室的朋友還有整個王室拍死在沙灘上,扣都扣不下來了。
民眾再也無法忍受國家有王室和王權的存在了,在這種個不滿的支持下。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帶領反君主制運動,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拘禁了國王、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帶領反君主制運動,於8月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二富,吉倫特派
1792年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同時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9月21日,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共和國。10月份,吉倫特派從雅各賓派分裂出去。
分裂出去後的吉倫特派做的最主要的使其事情就是打擊那些雅各賓派和山嶽派。但是民眾又不樂意了,因為當時的投機商人讓物價蹭蹭的上漲,法國依然還有飢荒,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認為應該打擊投機商人並壓低物價。吉倫特派鎮壓,這和他們自身的出身來源有關。
還是因為國外的反法聯盟們的推波助瀾。1793年3月份這次的反法聯盟選手有,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薩丁尼亞、漢諾威、英國。我發現這群歐洲人特別喜歡用聯軍,當年我們被欺負時也是這樣。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國家激動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上個月他們的好夥伴——路易十六被處死了,九個月後,王後也被推上斷頭台。雖然1792年10月後法國軍隊已經打到了國外。但是那麼多的國家,吉倫特派無力了。最後,被巴黎人民推翻了。,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三(傻)富,雅閣賓專政
國王消失了,中央的權利是真空的,吉倫特派雖然廢除掉國王,卻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讓法國運作起來,所以不能幹掉國外的反法聯盟也正常。但到了雅各賓專政時期,法國出現了一個比路易十六權力更大的產物————羅伯斯比爾。他擁有足夠的力量,平定了國內吉倫特派煽動的叛亂,6月3日-7月17日頒布3項土地法令,使大批農民可以分期付款買到土地。6月24日公布憲法,這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憲法,但是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並把投機商人處決。1793年底至1794年初將外國干涉軍全部趕出國土,國內叛亂也基本平息。
雅閣賓派就像是一個被壓抑了許久的處男第一次睡到了心儀的女神,如果單指某個人
的話,那就是羅伯斯比爾。他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在蹂躪著嚮往已久的女神。1791年到1793年,三年時間里,在巴黎,被砍下的腦袋有七萬多個。羅蘭夫人,她屬於吉倫特派領袖羅蘭的妻子,在雅各賓派「恐怖時期的清算時,屬於七萬個腦袋之一,她臨死錢的那句話或許能讓我們對於大革命本身有一些思考:」自由啊,多少罪惡假汝以行。:
一般平定完外患後,總要來點內訌。1793年3月到4月,羅伯斯比爾以謀反的罪名將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合的丹東、埃貝爾等人處死。 雅各賓派和羅伯斯比爾徹底成為了孤家寡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這時候,又有人不滿了——民眾。這位看似群眾演員的人能夠能夠讓無數昨日還在台上風光無限的大佬們馬上成為喪家之犬。國會中反對羅伯斯比爾的人組成了熱月黨。7月27日,(法國新歷共和二年熱月9日),熱月黨發動熱月政變推翻了羅伯斯比爾並讓他上了斷頭台。
其實大革命發生的屠殺在中國也同樣發生過,也更慘烈,只不過我們屬於幹掉一個老皇帝還會有一大堆的新皇帝在排隊補位,然後該磨平就磨平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關於熱月政變後發生的一些事情,然後就是那個炮兵——拿破崙·波拿巴的時代了。
(四)
潛到了水底 的王八
1794年結束了,法國大革命中最血腥與暴力的一段時間已經過去。七萬多個腦袋,這只是
死於斷頭台上的官方統計人數。法國大革命中民眾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當他們希望這個國家能夠更加強有力時,雅格賓派出現了。可是民眾根本沒有辦法約束這股力量,最終只能依靠另一場革命去推翻上一場革命帶來的成功。
在第一篇里講到的雅克.內格爾。大革命開始前他曾被國王解僱了,當1789年大革命開始時,王室又將他召回任財政總監,希望他能挽救回當時的法國財政,但是他也無法解決法國當時的問題。最後是隱居在日內瓦的一座庄園里寫作,可是,他的聲譽在挽救財政失敗後消亡,當大革命開始激盪時,他已是一個無人關注的人,多年以後,他燒毀了自己的大多數政治作品,死於無名。
大革命是一個篩子,最後能上去的,無不是心狠手辣,有權謀,有計策的人。但大革命之後帶給法國的是一個收入結構合理,再也沒有王權與貴族的法國,雖然,從此之後,每當法國人一遇到事情,就比其他國家更容易使用革命的方式來解決。
這是不是他們的過失呢?不,不單單是他們的過失,因為事情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醞釀成熟。
王八重回水面
熱月黨人於1795年解散國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1796年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保皇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保皇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督政府日益獨裁。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軍人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結束,開始拿破崙時代。
這是我的微信公眾號:玩外星人的戈多,裡面四篇的內容,我幫它放在了一起。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大家關注。
❸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於1797年間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1797年l月13~15日在利沃爾附近的幾次會戰中,奧軍被徹底擊潰。
1796年5月起奧軍由維爾姆塞將軍指揮。
1796年10月起由阿爾文齊元帥指揮。
1797年2月2日,曼圖亞投降。奧地利軍隊全部被逐出義大利北部。
3月,法軍入侵奧地利,開始向維也納進攻。
4月18日簽訂列奧賓停戰協定。停戰協定簽字後,波拿巴挑起同威尼斯共和國的沖突,佔領了威尼斯。
1797年10月17日,簽訂了對法國有利的坎波福米奧和約。
❹ 法國拿破崙為什麼被那麼多國家群毆感覺歐洲很多國家很團結好像不讓一方獨大似的
這就要說起法國大革命了,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敗被捕,加劇了法國人民對外國干涉的擔心,也激化了歐洲君主對共和國的敵視。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地利宣戰;8月,奧地利與普魯士聯軍進逼巴黎,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自由與統治。共和國的生存一度面臨危機。但9月20日,臨時組織的法軍憑借「保衛共和國」的高昂熱情,在瓦爾密戰役中出人意料的擊敗了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扭轉了不利的戰局。1797年1月14日,拿破崙·波拿巴指揮法軍在里沃利戰役贏得了對奧軍的決定性勝利,奧地利被迫和談。法國贏得了對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勝利。總的來說,是法國的改革(共和國)激怒了歐洲的君主制,而拿破崙是法國的中下層軍官,在大革命中冉冉升起,帶領法國擊敗歐洲各國,成為歐洲雄獅。當然拿破崙的失敗也很有戲劇性,最後惜敗於威靈頓將軍手中。
❺ 法國政治動盪造成它必須同時完成的兩個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1799年在法國發生的一場革命。在這次革命中,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一起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背景
--------------------------------------------------------------------------------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0年 - 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思想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先進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3個等級:
#天主教高級教士
#封建貴族
#資產階級和農民
革命爆發
--------------------------------------------------------------------------------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3個等級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
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僱傭軍展開戰斗,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斯第監獄,釋放政治犯,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
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 ,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制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 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僱傭軍推翻制憲議會失敗後,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1790年6月,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制度。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統治而歸國家管理,實現政教分離。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普魯士、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後、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使法國軍隊被打敗,聯軍攻入法國。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領導反君主制運動,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吉倫特派的統治
--------------------------------------------------------------------------------
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同時,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
9月21日,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當政以後,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
與此同時,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歐洲各國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撒丁尼亞、漢諾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隊,巴黎人民於5月31日 - 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專政
--------------------------------------------------------------------------------
雅各賓專政後,平定了被推翻的吉倫特派在許多地區煽起的武裝叛亂。6月3日 - 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使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憲法,這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但是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並把投機商人處決。10月底,他們把吉倫特派及其支持者斬首,包括布里索、羅蘭夫人、科黛,美國革命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捕入獄。1793年底 - 1794年初將外國干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斗爭。馬拉被暗殺,羅伯斯比爾以搞陰謀的罪名處死了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和的丹東、埃貝爾等人,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人民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7月,國民工會中反羅伯斯比爾獨裁的力量組成熱月黨,於7月27日(法國新歷共和二年熱月9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羅伯斯比爾並將他斬首。
熱月黨的統治
--------------------------------------------------------------------------------
熱月黨人於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1796年 - 1797年 ,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匆匆收場。
結局
--------------------------------------------------------------------------------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利後,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保護下復辟了波旁王朝。恢復了國王的權利,並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經過3天戰斗,攻下王宮,國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國,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
❻ 法國大革命時期1789年到1794年法國的領土有什麼變化!拿破崙丟失法國大革命的領土了嗎
1789-1794年期間,法國挫敗了歐洲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在1792年驅逐了入侵法國境內的普奧聯軍,1793年炮兵上尉拿破崙指揮土倫戰役,擊退了王黨軍隊和英國的干涉力量,維護了法國領土的完整,法國領土沒什麼變化。
1796-1797年,因指揮土倫戰役升為准將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抵禦第二次反法同盟,征戰義大利的法軍最高指揮官,因戰功卓著,法國吞並了原屬撒丁王國的薩依伏和尼斯,還有原屬尼德蘭的比利時。
❼ 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封建制度是怎樣一步步被摧毀的如題 謝謝了
編輯詞條 法國大革命戰爭 法國大革命戰爭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間新建立的法蘭西共和國和反法同盟之間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戰爭在軍事史上有重大意義,是歷史上的第一場「現代戰爭」。在民族主義激勵下的法國公民組成的軍隊打敗了歐洲各國的職業軍人,顯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結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隊開創了以普遍徵兵制,就地補給制和多兵種合成編制為核心的現代軍事體制,成為現代軍事體制的先導。新興的民族主義和軍事制度,隨著拿破崙戰爭傳遍了歐洲,徹底改變了人類戰爭的形態,使得席捲全民的殘酷的世界大戰成為可能。 一、歷史概述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敗被捕,加劇了法國人民對外國干涉的擔心,也激化了歐洲君主對共和國的敵視。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地利宣戰;8月,奧地利與普魯士聯軍進逼巴黎,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自由與統治。共和國的生存一度面臨危機。但9月20日,臨時組織的法軍憑借「保衛共和國」的高昂熱情,在瓦爾密戰役中出人意料的擊敗了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扭轉了不利的戰局。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民工會以叛國罪為由,處死了路易十六。這一行動激怒了歐洲幾乎所有的君主。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那不勒斯王國,以及德意志和義大利諸邦都加入了反法同盟,共和國再度面臨危機。卡諾將軍對法國軍製做出了重大改革,實行全國普遍徵兵制,成年法國人都加入了軍隊。軍事改革還包括:就地解決補給,多兵種混合編成。戰術上的改進包括:使用步兵縱隊代替步兵橫隊,以利於快速機動;大量使用散兵;大規模集中使用炮兵。經過改革的法國軍隊成了一隻足以和歐洲各國職業軍隊抗衡的大軍。法國和反法同盟在各條戰線上展開了多年的拉鋸戰。1797年1月14日,拿破崙·波拿巴指揮法軍在里沃利戰役贏得了對奧軍的決定性勝利,奧地利被迫和談。法國贏得了對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勝利。 1799年,英國,俄羅斯,奧地利,那不勒斯,葡萄牙,和部分德意志邦國再次結成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在戰場上取得了節節勝利,但1780年俄國退出同盟給了法國以喘息之機。遠在非洲指揮埃及遠征軍的拿破崙秘密返回法國,重組政府和軍隊。1800年6月14日,法軍在拿破崙指揮下取得了馬倫哥之役的勝利,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2年3月27日,《亞眠和約》簽訂,英國和法國也結束了戰爭狀態。法國大革命戰爭結束,歐洲獲得了短暫的和平,但很快就捲入了規模更大的拿破崙戰爭。 二、主要戰役
❽ 誰知道法國大革命大概是怎麼回事
法國大革命概述: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個別企業僱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國王路易斯十六。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1789年5月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為國民議會和制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君主立憲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政體,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斗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斯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佔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斯十六。
吉倫特派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以M.F.M.I.de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群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2~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干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C.F.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於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頒布《雅各賓憲法》,廢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倫特派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干涉;但仍保持反勞工的《列·霞飛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並鎮壓忿激派和埃貝爾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內訌,陷於孤立的羅伯斯比爾也末能完全守護住法國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歐洲封建君主拼湊起來,它們一輪輪地圍剿法國革命,企圖恢復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 日,雅各賓中被羅鎮壓的右派勢力發動「熱月」政變,逮捕了羅伯斯比爾和聖鞠斯特,建立熱月黨人統治。這時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已過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羅伯斯比爾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在法國國內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是拿破倫,歷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倫執政,擔負起了掃盪歐洲封建勢力、最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這樣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歷史使命,就被歷史無情地淘汰,如此行進直到革命的成功。這次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
❾ 法國一共爆發了幾次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1799年在法國發生的一場革命。在這次革命中,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一起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法國大革命主要經過了下面幾個政權的交替: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 ,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吉倫特派的統治 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同時,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 雅各賓專政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斗爭。馬拉被暗殺,羅伯斯比爾以搞陰謀的罪名處死了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和的丹東、埃貝爾等人,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人民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7月,國民工會中反羅伯斯比爾獨裁的力量組成熱月黨,於7月27日(法國新歷共和二年熱月9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羅伯斯比爾並將他斬首。 熱月黨的統治 熱月黨人於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1796年 - 1797年 ,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匆匆收場。 結局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利後,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保護下復辟了波旁王朝。恢復了國王的權利,並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經過3天戰斗,攻下王宮,國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國,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 波旁王朝(復辟)(1814-1830) 1 路易十八世(1755.11.17-1824.9.16) 2 查理十世(1757.10.9-1836.11.6)(法蘭西國王1824-1830) 1830-1848 七月王朝 「街壘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原為大金融家) 1748-1852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總統路易.拿破崙 1852-1871 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倫三世 路易.拿破崙(系拿破倫一世繼女之子,拿破倫一世原配約瑟芬親外孫) 1871-1940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內閣制) 1945-1958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內閣制) 1958-當代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總理制)夏爾.戴高樂為首任總統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