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的地理
法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岸,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最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的大部分領土都處於平原和丘陵之上,美麗的塞納河從心臟地帶流過,滋潤了巴黎盆地廣闊的土地。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海岸:法國藍色海岸是著名的海岸風光觀光地帶。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法國的行政區劃分為大 法國地圖
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1個大區和科西嘉地方行政區,其下又分為96省,36568個市鎮。法國海外擁有5個具有與歐洲本土同等地位的海外大區,同時又是5個海外省(即1個海外大區轄有1個海外省)。 21個大區:阿爾薩斯、阿基坦、奧弗涅、勃艮第、布列塔尼、中部、香檳-阿登、弗朗什-孔泰、法蘭西島、朗克多克-魯西永、利穆贊、洛林、南部-比利牛斯、北部-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皮卡第、普瓦圖-夏朗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卑斯。 1個地方行政區:科西嘉。 5個海外大區: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馬約特。 2個海外地區: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行政長官駐留尼汪)。 2個海外行政區:法屬聖馬丁、聖巴泰勒米。 1個省級行政區: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1個海外屬國:法屬波利尼西亞。 1個特殊行政區:新喀里多尼亞。 1個無建制島嶼:克利珀頓島。
❷ 法國地理環境
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
法意邊境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歐洲第二高峰;主要河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以及塞納河(776公里)。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
法國本土面積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
法國的主要礦藏為鐵礦,第二為鋁礬土和鉀鹽礦。鐵礦蘊藏量約10億噸,但開采成本高,煤炭儲量幾近枯竭,所有鐵礦、煤礦均已關閉,國內所需的礦石完全依賴進口。
(2)法國有哪些自然邊境線擴展閱讀:
法國的文化習俗:
1、文學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
2、藝術
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
3、媒體
法國主要的報刊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巴黎日報》。法新社全稱法國新聞社,是世界主要通訊社之一。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家獨立的地方台
飲食
法國菜注重新鮮、原味。法國是全球最大葡萄酒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葡萄酒消費市場。出產的葡萄酒舉世聞名,波爾多、朗格多克、勃艮第,這些名酒產區都在法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
❸ 法國邊界線有多長
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❹ 法國的地理環境
一、區域位置
法國本土面積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二、地形地貌
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第二高峰;主要河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
三、氣候特徵
法國本土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1月平均氣溫北部1-7°C,南部6-8°C;7月北部16-18°C,南部21-24°C。
(4)法國有哪些自然邊境線擴展閱讀:
法國的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其下又分為96省,4個海外省(即1個海外大區轄有1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和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行政區。全國共有36679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法國的首都為巴黎,是法國第一大城市及歐洲第二大城市,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歷史悠久,從法蘭克王國起一直為法國的行政中心,是世界四大國際化都市之一。
❺ 求法國的地理 自然環境 對外政策(詳細)
外交的沒找到,你再看看
自然地理
法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岸,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最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的大部分領土都處於平原和丘陵之上,美麗的塞納河從心臟地帶流過,滋潤了巴黎盆地廣闊的土地。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海岸:法國藍色海岸是著名的海岸風光觀光地帶。
法國外交
在荷蘭之後,開始了法國稱霸歐洲大陸的時期。經過16世紀後半期的大內戰時期以後,法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強大而成熟的君主專制國家。與此同時,西方外交進入了所謂的法國時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長達300年的時間里,法國成為西方外交的領航者,法語則是當時國際外交界的通用語言。尼科松認為,法式外交是處理文明國家間相互關系的最佳方法。這種外交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建立了一個制定外交政策的中央集權的權威機構,培養了一支由專家組成的貫徹這種政策的隊伍。同時此法注重禮儀和尊嚴,講究持續與漸進,重視知識和經驗,照顧到當前各國實力和現實情況。它把恪守信義、說話達意和用詞精當定為搞好談判必不可少的條件。這種法國式的外交,通常被稱為規范外交或傳統外交,是由黎塞留首創,經卡利埃爾分析,在長達300年的時間里被歐洲國家所普遍採納的國際談判的理論和實踐。
❻ 法國自然及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法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岸,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最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的大部分領土都處於平原和丘陵之上,美麗的塞納河從心臟地帶流過,滋潤了巴黎盆地廣闊的土地。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海岸:法國藍色海岸是著名的海岸風光觀光地帶。
人文地理太多,你再看看別的把。
❼ 法國相鄰的國家有哪些
法國相鄰的國家有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
法國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7)法國有哪些自然邊境線擴展閱讀:
法國本土面積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位於歐洲西部。
法國本土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法國的首都為巴黎,是法國第一大城市及歐洲第二大城市,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歷史悠久,從法蘭克王國起一直為法國的行政中心,是世界四大國際化都市之一。
❽ 法國的相關地理知識
您好!
1.不規則六邊形
2. 南是地中海,西是比斯開灣,西南拉芒什海峽;由北向南,順時針,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西班牙和安道爾,隔海與英國相望。
3.巴黎:北緯42度51'36"東經2度20'24"
法國:大陸在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西經5度和東經8度之間,穿過本初子午線(格林尼治子午線)
法屬科西嘉島最南端為北緯41度20',最東端東經9度35'
如果統計殖民地的話 就說不清了,有法屬玻利尼西亞,法國蓋亞那地區,法屬瓜德羅普島,法屬留尼汪島,法屬馬提尼克島,法屬馬約特島,法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法屬塔希提島等。
4.大部分屬中緯度地區;
5.法國地勢大致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形以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和丘陵為主,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
6.由東南向西北,塞納河發源於朗格勒(Langres)高原(海拔471米,)全長776公里,流經的巴黎盆地,最終在勒阿弗爾入海,流入拉芒什海峽(英語稱為英吉利海峽)。
7. 巴黎,位於巴黎盆地。
里昂,第二大都市區,阿爾卑斯山北緣。
馬賽,位於地中海沿岸,法國第二大城市,第三大都市區。
提醒一下一樓的,我們是為別人答題,是不看重分數的,獎勵是其次的,只要能幫到別人就行,我就是那種熱衷於為人解決困難的人。
希望我的答案您能夠滿意!謝謝!
❾ 法國地理知識....急!!!
你提的問題下面我都精心准備了哦,包括演講....
法國地理概況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面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比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與瑞士相依,東南與義大利相連,南浴地中海並和西班牙接壤。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地中海亞熱帶氣候,其它為大西洋溫帶氣候地區。
法國版圖有如六邊形,對邊距離不到1,000 公里。總體上說,法國地勢較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東南部地勢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爾高原和孚日山脈。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
法國行政版圖劃分為22個大區(REGION)、96個省(DEPARTEMENT)、326個專區(ARRONDISSEMENT)、3,827個縣(CANTON)和36,433個市鎮(COMMUNE)。此外,還有5個海外省(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島,留尼汪島,瓜德羅普島,聖-皮埃爾-密克隆島)和5個海外領地(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法屬玻利尼西亞島,馬約特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法國22個行政大區是:巴黎大區(ILE-DE-FRANCE)、羅納-阿爾卑斯大區(RHONE-ALPES)、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OTE D'AZUR)、北加萊大區(NORD-PAS-DE-CALAIS)、盧瓦爾河大區(PAYS DE LA LOIRE)、布列塔尼大區(BRETAGNE)、阿奎坦大區(AQUITAINE)、南比利牛斯大區(MIDI-PYRENEES)、中部大區(CENTRE)、洛林大區(LORRAINE)、朗格多克-魯西翁大區(LANGUEDOC-ROUSSILLON)、皮卡爾迪大區(PICARDIE)、上諾曼底大區(HAUTE-NORMANDIE)、阿爾薩斯大區(ALSACE)、勃艮第大區(BOURGOGNE)、布瓦圖-夏朗特大區(POITOU-CHARENTES)、下諾曼底大區(BASSE-NORMANDIE)、香檳-阿登大區(CHAMPAGNE-ARDENNE)、奧維爾涅大區(AUVERGNE)、弗朗什-貢岱大區(FRANCHE-COMTE)、利穆贊大區(LIMOUSIN)、科西嘉大區(CORSE)。
法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目前森林面積有1,390萬公頃,佔法國本土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業耕地佔全國土地的54.8%。 法國土壤,西部和北部呈棕色的灰壤土,面積最廣,屬於潮濕地區。地中海沿岸土壤為紅色。 法國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道四通八達,可通航河流總長度達8,500多公里,形成遍布全國的水路交通網。
主要河流有:
盧瓦爾河(LA LOIRE),全長1,020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流經中部高原,注入大西洋比斯開灣。
羅納河(LA RHONE),全長812公里,在法國境內522公里,流經法國20個省。
塞納河(LA SEINE),全長776公里,流經巴黎市區。
加龍河(LA GARONNE),全長650公里,發源於西班牙境內,流經法國南部。
馬恩河(LA MARNE),全長525公里。
萊茵河(LE RHIN),全長1,298公里,流經法國邊境長度190公里。
法國還有一些湖泊,較大的有萊蒙湖(LEMAN)、布爾熱湖(BOURGET)、卡爾康湖(CARCAN)等。
法國經濟
法國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之一,是歐盟大國,實行的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產權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奉行自由貿易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雖然早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就已開始產業革命,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占較大比重,小土地所有制導致農業經營過於分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既無法成為工業的市場,也不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法國工業結構長期不合理,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在工業部門中處於優勢地位,工業企業規模過小,生產率低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工業就業人口近半數集中在食品和輕工業部門,商品輸出長期以時裝、化妝品、紡織品和葡萄酒為主。高利貸資本異常發達,以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過多,導致國內生產性投資不足,抑制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遲至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才完成產業結構的轉變,隨著冶金、有色金屬、橡膠和機械工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最終完成向工業國的過渡,但這個進程與美國和德國相比落後了約30年,比英國則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年的工業生產指數只相當於1938年的40%,而且設備老化,技術陳舊,市場物資匱乏。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動用政府幹預手段,成立了以經濟學家讓·莫奈為首的國家計劃總署,制定、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與裝備計劃」,開創了此後延續數十年國家經濟計劃的先河,為延續至今的法國經濟模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法國的經濟計劃以成熟的市場經濟為前提,並且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與環境中發揮作用的。經濟計劃以指導性為主,規定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對國民經濟各部門輕重緩急的發展順序作出安排,並輔以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戰後經濟重建初期,經濟計劃帶有較濃重的政府幹預色彩,對計劃規定了各種數量目標,政府通過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集中巨額資金對優先發展部門給予財政支持。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漸趨弱化,取消了經濟計劃中的數量指標,使之成為純指導性計劃。
在讓·莫奈主持制定的第一個經濟計劃中,法國政府把重點放在基礎產業部門,將煤炭、電力、鋼鐵、水泥、運輸、農業機械設備確定為優先發展對象,對基礎產業實行投資傾斜政策,提高工業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注重技術改造。據統計,在第一個經濟計劃實施期間,國家對上述重點部門共投入資金1,412億法郎,占同期國家總投資的37%。進入五十年代,法國又連續實施了第二個(1954~1957年)和第三個(1958~1961年)經濟計劃,在繼續加強基礎部門的同時,擴大規劃領域,協調各部門均衡發展,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法國風光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漫遊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中心區,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表演在這里舉行;各行各業的專業展覽會在這里舉辦。常設的國際組織也很多,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備受世界的矚目。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鄉賽麗寨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鄉塞麗寨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埃菲爾鐵塔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法國地理環境位置
法國的國土像一個六邊形。從中世紀起,在千餘年間,先是歷代國王,後是共和國,始終如一的統一意志,形成了今日的法蘭西國土。這個平衡的六邊形,三個大面朝向海洋,另外三邊是大陸邊界。在十九和二十世紀多次法德戰爭之後,法國取得了今天的規模。
南部與西班牙的邊界,是由比利牛斯山脈構成的,最高點阿奈托峰高達3404米。東部與義大利和瑞士的邊界,被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隔開,而萊茵河中游,則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界河。這些 長期嚴密分隔兩國的「天然」邊界,今天提出了穿越艱難的問題,歐洲貿易的增長,促使人們通過山口、橋梁和公路及鐵路隧道來實現交通運輸。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的山地區域,由法國與鄰國共同管轄。法方的阿爾卑斯山北部,是歐洲面積最大的滑雪場,也是大部分山地體育的發祥地。高達4807米的勃朗峰,是歐洲最高峰。
相反的,與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交界的北方,卻是十分開闊,只需穿過海拔不高的阿登納古高原和北歐大平原。過去,這里常年累月都是沖突、戰斗和入侵邊界線事件。而現在,在很多方面,這里變成了里爾地區和比利時之間,洛林、盧森堡和薩爾之間的跨邊界貿易最繁忙地區。在眾多歐洲合同的刺激下,在阿爾薩斯和巴德―烏當貝爾之間,以巴爾―米魯茲和維也納為中心的萊茵河中游地區,尼斯地區、加達勞涅和巴斯克地區,也形成了跨國界貿易區。
法國得天獨厚地三面朝海,也許四面朝海更好。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海岸終年陽光明媚,普羅旺斯省的海岸蜿蜒曲折,風景怡人。朗格道克省的藍色海岸,那綿延不斷的沙灘,更令人流連忘返。東南部氣候溫和濕潤,陽光燦爛,海岸由沼澤和沙丘相間的沙灘構成。法國西北部,是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地球上最為繁忙的海上通道,就位於大西洋和比利時、荷蘭、英國和法國的北海港口之間。法國有兩組歐洲最大港口,一組位於塞納河河谷的盧昂和勒? 阿弗爾,另一組是在羅納河入海口的馬塞。法國本可以成為一個海上強國,但她從來不是,今後更不可能是。現在法國海濱的主要活動是旅遊,從北海到地中海,處處都十分活躍。高品質的海濱地帶,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地、歷史名城及鄉村,使法國成為歐洲和世界的第一旅遊大國。
適種薰衣草、香樟樹、葡萄等的原因
法國地處大西洋東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墨西哥暖流的恩惠,又地處北緯40度有利緯度,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給薰衣草、葡萄、香樟樹等的中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因此盛產此類作物.
演說詞
它——歐洲最大的國家,浪漫主義的故鄉,時尚潮流的領頭羊,聯合國五常之一……它就是法國。法國的歷史悠久,如今又在國際中佔有重要席位,引領新潮.今天就請大家隨我,走進法國,走進這個文化與時尚兼得,浪漫與快捷並存的國度,感受一番西歐風情。
❿ 法國外省是指哪些地方
法國外省是指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馬約特。
截止2021年,法國的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13個大區,其下又分為96省,5個海外省(即1個海外大區轄有1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和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行政區。
法國簡況:
位於歐洲西部,本土呈六邊形,三邊臨水。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西班牙、安道爾接壤,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
平原占總面積的2/3。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瀕臨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
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2700公里,陸地線2800公里,內河線195公里。
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北部1℃-7℃,南部6℃-8℃;7月北部16℃-18℃,南部21℃-24℃。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