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勒芒拉力賽時速是多少

法國勒芒拉力賽時速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4-28 07:43:38

『壹』 達喀爾大眾/三菱等、WRC、勒芒等的平均時速是多少

達喀爾對速度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技術,賽車性能!具體時速也沒有官方的公布。 WRC平均速度110公里為限,最高不可超過132公里 ,勒芒時速速度達到390km/hF1可達到384公里/每小時..勒芒平均是180左右吧

『貳』 「紐博格林/紐堡林」勒芒賽車快還是F1快

勒芒賽車在比賽時的平均車速一般在200公里/小時以上,最高車速甚至能達到400公里/小時左右,而F1在賽道上可以達到360KM/H-370KM/H,.F1均速350,有限速。

『叄』 勒芒24小時耐力賽賽車最高時速可以達到多少

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世界公眾的影響力僅次於F1,從純粹的技術角度來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甚至比F1更加刺激,由於不像F1大獎賽對渦輪增壓等技術進行限制,勒芒耐力賽在2/3的路段上賽車平均時速約為370公里,在直道上賽車時速則可高達390公里,而且超車鏡頭屢見不鮮。

『肆』 勒芒賽車,GT賽車和F1賽車對比,性能究竟誰更強

勒芒賽車注重的是速度,,因為在勒芒賽道上有5次車要加速到370公里以上,,另外車必須有可靠性,,因為最長要開24小時,,,所以不能有過多高科技的東西,,不然出狀況就不好了,,F1的話只要跑1個多小時,,所以車不需要耐力,,只要爆發力足夠就好,,另外F1的科技含量相當高,,比如空氣動力就可以讓車在300公里的時速得到1000公斤下壓力,,這讓F1的轉彎能力非常強,,,另外因為大多數F1賽道都沒有勒芒那樣的大直道,,所以F1的設計並沒有高的極速,,可能370就是最高時速了
GT賽車的話一般都是民用房車改裝的,,在原有的跑車性能上增加賽車性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GT賽車應該是不如其他兩款車更具有賽車性能
勒芒賽車也是有汽車的雛形的,,所以論賽道能力我覺得還是F1更強

『伍』 今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捷豹排了什麼車來參加比賽

2010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捷豹重回勒芒的舞台,在重回勒芒的比賽上捷豹派出了捷豹XKR GT2參賽
捷豹XKR GT2由美國賽車團隊RSR與捷豹首席設計師Ian Callum領導的設計工作室合作推出。裝配5.0L自然吸氣引擎,鋁質底盤生產XKR ,結合沖壓件,鍛件,以及型材,所有固定的特殊鉚釘和高強度粘合劑。最高時速363Km/100Km

『陸』 勒芒拉力賽是一種什麼樣的比賽,誰能介紹下

勒芒24小時耐力賽開始於1923年,其間1936年和1940年-1948年停辦。賽道由固有道路圍圈而成,長度多次進行了改變,目前長度為13.535公里。比賽一般從第一天的下午四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的下午四點,歷時24小時。參賽車隊必須由主辦大會邀請,多數歐亞著名汽車公司皆應邀參加,使勒芒大賽成為大公司之間的品牌賽。

每部賽車由3名賽手分別駕駛(1980年中期以前為2名賽手),及採用換人不換車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換胎和維修時間都包括在24小時以內。最後,行駛里程最多的賽車獲勝,一般一晝夜下來,成績最好的賽車行駛的里程將近5000公里。比賽用車有的是原形車改裝的,有的是為比賽特製的,有開放式座艙的,也有封閉式座艙的。它們的車輪和普通轎車一樣,是有翼子板遮蓋的,而不象F1那樣暴露在外面。賽車的剎車碟由於頻繁、大力的制動,會在夜色中如同煉鋼爐中的鋼水一般眩目,這也是一般賽事的電視畫面中無法看到的奇景。比賽的發車辦法與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種不同排量和不同組別的賽車同時競技,只是最後分別計算成績而已,這也是各種時間長短不一的耐力賽的共同之處。「勒芒24小時耐力賽」每場產生一組冠軍,也就是說,同場駕駛冠軍賽車的每一位賽手都是冠軍。

由於勒芒耐力賽是全球各種耐力賽時間最長的比賽,而且選手駕車在同一環行賽道上要不停地轉上350多圈,比賽顯得單調、乏味。不論車手、維修還是觀眾,在下半夜的時候都會變得疲憊不堪。因此這場比賽被稱為最辛苦、最乏味的賽事。大多數觀眾是帶著宿營車或帳篷前來觀戰的,賽場旁的30個大型停車場每次比賽都停滿了10萬部汽車。觀眾最多的一次是1971年的比賽,人數達到了30萬。賽場周圍還有設施齊備的餐飲、娛樂和休閑場所,以及銷售仿製的各大車隊服裝、帽子的鋪位,讓車迷們在這里如同過節一樣。觀眾可以在餐廳里一邊吃著可口的食物,一邊可以看見窗外時速達到300多公里的賽車飛馳而過。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0%D5%C3%A224%D0%A1%CA%B1%C4%CD%C1%A6%C8%FC&z=0

『柒』 雪佛蘭科爾維特的勒芒24小時

勒芒24小時耐力賽,被稱為「全球最為艱苦」、「科技含量最高」的頂級賽事。從技術角度來看它比F1還要刺激,截止2008年,勒芒賽道上的最高速度已達到390km/h,這比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客機起飛時速還要快30km!24小時不間斷的行駛對汽車性能和車手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Corvette車隊堪稱賽車史上最傳奇的車隊之一。從1999年參賽至今,Corvette車隊幾乎統治了ALMS和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所參加的組別。那醒目的黃黑相間塗裝和V8發動機渾厚的聲浪早已被車迷所熟悉,所深愛。
2000年9月Corvette車隊贏得了首場勝利。從此Corvette車隊一發不可收拾,後來的幾年中,Corvette車隊戰績顯赫。車隊在2001年代通納24小時耐力賽上取得完勝,在2001至2004四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GTS組拿下車隊冠軍四連勝,其中2001/2002/2004三年還都取得了車手的冠亞軍。其中最風光的要屬2004年,在這一年裡參加的每一場比賽,車隊都獲得了桿位和冠軍,同時沒出現任何機械故障,也沒有更換過引擎和變速箱,甚至連爆胎都沒有!這絕對是賽車史上的奇跡!
2005年考維特車隊開始使用C6.R賽車繼續參賽。征戰至今,Corvette車隊取得的榮譽讓人「震驚」 :ALMS賽場上連續八年收獲車隊和製造商冠軍,同時連續七年收獲車手冠軍;勒芒大賽上5次冠軍。當然,2007和2008賽季ALMS賽場上Corvette車隊在獨孤求敗了兩年後,Corvette車隊轉向充滿競爭的GT2組別---保時捷,法拉利,寶馬和Panoz等強大的對手。2009年的勒芒是Corvette車隊在GT1組的最後一場比賽,如願以償地再次獲勝,完成了這輛傳奇賽車最完美的結局,這也將是GT1組別的神話!Corvette成了24小時勒芒賽GT1組永遠的冠軍車隊!!這將是這輛傳奇賽車最完美的結局,也將是GT1組別的神話!

『捌』 勒芒拉力賽的介紹

勒芒(Le Man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約 200km處,是一個人口約 20萬的商業城市。這個小城市能夠聞名於世界,主要是因為自1923年開始(1936年、1940~1948年除外),每年6月舉行的被稱為最辛苦、最乏味的單項賽事———「勒芒24小時耐力賽」(法文為24URESDUMANS)。它是在位於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鎮勒芒(香港稱為利曼)舉行的重大賽事,1923年舉行,至2001年已經舉辦了69屆(1936年,1940年-1948年末舉行)。賽道是將當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區公路封閉成一個環行路線,單圈長13.5公里,瀝青和水泥路面。比賽一般從第一天的下午四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的下午四點,歷時24小時。 參加世界汽車耐力錦標賽(World Enrance ChamPionship)的車型主要是 C組運動原型(SPorts Pro to tyPe)車。此種車可乘2人,輪番駕駛。 耐力錦標賽的賽程主要有1000km、1610km、5000km和8050km,以時間計有6h、12h和24h;其中以 1000km汽車大賽和勒芒24小時汽車耐力大賽最為著名。從1984年開始,FISA規定,C組車車重不低於 850kg,對於 100km賽程耗油量不超過60L。 1992年,FISA又規定C組車一律採用無增壓發動機,一般賽程為480km。汽車耐力賽對汽車的性能和車手的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這是一項艱苦的比賽。 勒芒大賽在世界上是最負盛名的,勝過美國印第500或其他任何汽車大獎賽,因為一般耐力賽只有500~1000km,而勒芒約5000km。也有人說它是大規模組織起來的賭博,以犧牲許多人的生命為代價來提高幾個汽車製造廠家的名氣。不管勒芒的賽道多麼艱險,也不管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悲劇,每屆勒芒大賽都在六月份如期舉行。一些汽車廠家不惜耗資數百萬美元,想在這項大賽中取勝,誰也不肯輕易放過利用這項大賽來提高公司聲譽的機會。 勒芒大賽對汽車的速度和耐力都是最嚴峻的考驗。 1988年保時捷、捷豹和梅塞德斯一賓士公司都派隊參加了比賽。在此之前,這三家公司相遇是在1955年6月11日。在那次比賽中,發生了令人震驚的悲劇。當車手馬克林駕駛著奧斯汀汽車突然駛向道路一側,給麥克駕駛的捷豹T型車讓路時,從後邊快速追上來的梅塞德斯一賓士300SLR車躲閃不及,直接從奧斯汀上軋了過去,像炮彈一樣飛向旁邊的護欄,「轟」的一聲巨響,車被撞成了兩截,立即起火,噴著火舌砸到觀眾密集的看台上,駕駛員當場喪生,觀眾83人死亡。當時賽會組織有關人員將死傷者運走,把垃圾清理掉,便宣布比賽繼續進行。最終捷豹賽車取得了勝利。這種車又連續在1956年和 1959年奪魁。自1958年後規定有了變化,對賽車發動機的排量有了限制,不得超過3L。經過較量,英國製造的捷豹汽車仍無對手。50年代,捷豹汽車五次奪得冠軍。使它在近20年裡一直享有盛譽。奪取錦標不容易,保持榮譽更需要不斷努力。捷豹車廠不斷將新技術應用到所生產的汽車上,堅持參加勒芒汽車大賽,而梅塞德斯一賓士汽車公司也開發出新車型,竭力爭取奪得這項大賽的殊榮。 勒芒大賽對車手是個極大的考驗,FISA規定每輛賽車只准3名車手輪番駕駛,每人連續駕駛時間不超過 4h,主車手總駕駛時間不超過 14h。很多著名的賽車手對勒芒大賽刮目相看。四次獲得勒芒大賽冠軍的法國車手波斯卡科洛說:「如果不打算參加勒芒車賽,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賽車手,趁早去找個別的行當,像種地什麼的去干吧!」波斯卡科洛的搭檔,老牌賽車手沃森與他的觀點並不完全一樣。他說:「我覺得參加勒芒大賽是與你理智的判斷相違背的。」印第車賽的老手科根說:「一般說來,賽車手們並不過於害怕這項運動的危險,即使擔心,也不是在他們坐在車內進行比賽的時候,勒芒確實有點不尋常,並不是因為車速太快,而是高速行駛持續的時間太長,好像是沒完沒了似的,這就使你有時間去想那些本不該想的事情……。到了夜裡又完全相反,我的腦子完全發木了,因為我已經被嚇得靈魂出竅了。」德國著名車手路德溫格不加掩飾地說:「盡管我已經三次取得過勒芒的冠軍,但我仍然痛恨這個地方!這純粹是輪盤賭。」勒芒大賽既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賽車手,又像惡魔一樣令人望而生畏。 勒芒環行跑道全長 13. skin,其中絕大部分是封閉式的公用高速公路,賽車在其 2/3的路段上時速達 370km/h左右,C組車一般只用 3 lmin左右的時間就能跑完一圈的路程。在跑道上有一段約6km的直路,賽車在這段路上飛速駛過,速度達到390km/h。車手們在24h的比賽中,在這段路上行駛要用6h,緊張得令人感到窒息,哪怕是稍有疏忽,後果都不堪設想。當然這段路對車輛也同樣是最嚴酷的考驗,發動機在拚命地嘶叫,彷彿是要從底盤上掙脫開來,要從機器罩下竄出似的,而輪胎也好像是被火爐烤得要爆炸一樣。 盡管勒芒汽車大賽危險重重,但是由於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比賽之一,同時由於這項比賽給車手們的分數相當於其他世界錦標賽的3倍,因此不斷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賽車好手來參力。 縱觀勒芒大賽歷史,前58屆的冠軍均被歐美車手壟斷。1991年的第59屆比賽中,殺出個黑馬一馬自達。裝有轉子發動機的。輛馬自達賽車全部擠進前10名,其中55號車馬自達787B一舉奪魁。 這屆比賽結束後,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作出決定:從 1992年開始,除排量 3. SL以下的活塞發動機賽車以外,裝其他發動機的賽車不準參加勒芒24小時賽。裝有轉子發動機的馬自達7 8 7B剛奪取冠軍就要被排斥在比賽之外。至此,在這項大賽中努力奮斗過十幾年的馬自達轉子發動機,以其輝煌的成績為自己畫了個漂亮的句號。 1992年的冠軍再次被標致車奪走,豐田車獲得了亞軍。1993年標致的三輛905包辦三甲,盡顯雄風,第 4~ 6名全被豐田車隊奪走。 1994年這場馬拉松大賽競爭異常激烈, 6月 27日在炎烈的高溫下賽車狂奔了整整一晝夜,直到最後幾分鍾才分出高低。由Dalmas/Haywood/Baldi 5人駕駛的波爾舍(保時捷)(D。uer P。rs。he)僅以幾英寸領先;由Irvine/M。rtine/Kr。sn。ff SA駕駛的豐田賽車奪得亞軍。 自2000之後的7次比賽中,奧迪包攬了6次,以致於奧迪R8、R10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成功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賽車的代名詞。奧迪於1999年正式投身勒芒24小時耐力賽。最早出戰的奧迪R8賽車配備了V8發動機,採用了FSI®汽油直噴技術,從而以低油耗造就了強大的競爭優勢。在奧迪R8處子賽中就振奮人心地獲得了季軍之後,奧迪以一款2000年新開發的R8包攬了2000年和2001年耐力賽的冠軍。然而,勝利並沒有就此停止。2002年,奧迪車隊上演了史無前例的「帽子戲法」,連續第3次將冠軍收入囊中。2004和2005年,奧迪車隊又傳奇般地連續獲得勝利,使奧迪R8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取得5次冠軍!2005年12月13日,奧迪公司在巴黎向全球正式亮相了奧迪R10。作為TDI®柴油直噴發動機技術的發明者,奧迪憑藉此款搭載了5.5升V型12缸雙渦輪TDI®柴油直噴發動機的賽車奪取了第74屆勒芒耐力賽的冠軍,奧迪成為勒芒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柴油動力車型奪冠的製造商。 勒芒每部賽車由3名賽手分別駕駛(1980年中期以前為2名賽手),及採用換人不換車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換胎和維修時間都包括在24小時以內。最後,行駛里程最多的賽車獲勝,一般一晝夜下來,成績最好的賽車行駛的里程將近5000公里。 由於勒芒耐力賽是全球各種耐力賽時間最長的比賽,而且選手駕車在同一環行賽道上要不停地轉上350多圈,比賽顯得單調、乏味。不論車手、維修還是觀眾,在下半夜的時候都會變得疲憊不堪。因此這場比賽被稱為最辛苦、最乏味的賽事。大多數觀眾是帶著宿營車或帳篷前來觀戰的,賽場旁的30個大型停車場每次比賽都停滿了10萬部汽車。賽場周圍還有設施齊備的餐飲、娛樂和休閑場所,以及銷售仿製的各大車隊服裝、帽子的鋪位,讓車迷們在這里如同過節一樣。觀眾可以在餐廳里一邊吃著可口的食物,一邊觀看窗外時速達到300多公里的賽車飛馳而過,這也是堪稱賽車界里獨一無二的情景。

『玖』 賽車的級別

賽車的分類和簡介賽車運動分為兩大類,場地賽車和非場地賽車。

場地賽車顧名思義,就是指賽車在規定的封閉場地中進行比賽。它又可分為方程式賽、轎車賽、運動汽車賽、GT耐力賽、短道拉力賽、場地越野賽、直線競速賽等。非場地賽車基本上的比賽場地不是封閉的,主要分拉力賽、越野賽及登山賽、沙灘賽、泥地賽等等。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不同賽事的特點。

方程式汽車賽

這是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賽車必須依照國際汽車聯合會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製造,包括車體結構、長度和寬度、最低重量、發動機工作容積、汽缸數量、油箱容量、電子設備、輪胎的距離和大小等。

各級方程式賽車的製造程式不同。屬於方程式汽車比賽的項目有:F1、 F-3000、 F-3、亞洲方程式、無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諾方程式、卡丁車方程式等。

一級方程式賽車(F1/Formula 1)

格蘭披治一級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簡稱:F1)大獎賽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費用最昂貴、技術最高的比賽, 也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 現在每年舉行16場比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

其最初的定義為「一種至少有四個不在一條線上的輪子的車輛,其中至少有兩個輪子用於轉向,至少有兩個輪子用於驅動」。更為具體的定義則是指氣缸容積3.5公升,約600馬力,最高時速315公里的方程式賽車。這里的「方程式」取一定格式的含義,即嚴格規定賽車的重量、長、寬、輪胎的距離及大小等。在所有的方程式賽車中,一級方程式賽車是級別最高級的。

所謂「方程式」賽車是按照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A)規定標准製造的賽車。這些標准對「方程式」賽車的車長、車寬、車重、發動機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壓器以及輪胎的尺寸等技術參數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F1大賽的統籌工作,均由FIA安排。他們負責制訂車賽的規則,擬定比賽時間表和選擇賽車的場地等。

FIA要求F1賽車採用排量為3L、12缸以下、不加增壓器的自然吸氣式發動機。F1賽車的底盤採用碳化纖維為製造,重量很輕,很堅固。車賽的底盤很低,最小離地間隙僅有50-70毫米。與普通的汽車相比,F1賽車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它的車身細而長,車身高度很低,寬大的車輪極為顯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謂「開式車輪」(Open Wheel)。

每輛F1賽車都是世界著名汽車廠家的精心傑作。一輛這種賽車的價值超過七百萬美元,甚至不亞於一架小型飛機的價值。F1汽車大賽,不僅是賽車手勇氣、駕駛技術和智慧的競爭,在其背後還進行著各大汽車公司之間科學技術的競爭。福特汽車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車大賽比作「高科技奧運會」。在汽車大賽中推出的新型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凝聚著眾多研製者的心血,並代表著一家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車大賽還是各國科技人才素質的較量。據悉,德國約有2000多名專業人才直接從事賽車的設計、製造和研究工作、美國約有1萬人;而日本則最多,估計近2萬人左右。

所有參加F1大賽的車手,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世界車壇的精英。每一位車手在躋身F1大賽前,都必須經過多個級次的選拔,例如小型車賽、三級方程式(F3)車賽等等,堪稱過五關、斬六將,而要成為世界冠軍,更非易事。他必須身經百戰,集賽車技術、天賦及鬥志於一身。

根據FIA的有關規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資格駕駛世界F1賽車的車手不超過100名。所有駕駛F1賽車的選手,都必須持有FIA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每年只有少數的優秀車手有資格參加決賽。

F1大賽每年都要選擇地理條件迥然不同的16個賽場。有的選在高原上,那裡空氣稀薄,用以考驗車手的身體素質;有的則是街道串成的賽道,那裡路面相對狹窄曲折,車手弄不好就會撞車;有的賽車場就顯得路面寬闊,但也有上下坡考驗車手的技術;還有的賽車場建在樹木蔥郁的森林中,那裡跑道起伏大,車手很難控制賽車。由於賽車經常出現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辦國的賽車場必須有足夠的草地緩沖區。各賽場的救護人員也必須分布在全場的每一個角落,爭取在出事的一剎那,跑進現場,進行搶救。
每一賽車都需在車賽前三天進行試車,然後根據試車圈速排列起跑位次。通常在試車的時候,共有28-30輛賽車參加計時,但最終只取前26輛賽車參加比賽。正式比賽開始,各車手按排位從相繼不遠的起跑位置出發。進入前6名可得分。第一名是10分,第二名是6分,第三到第六分別是4到1分。

三級方程式汽車賽(F3/Formula 3)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外形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類似,但體積較小, 最低重量為455公斤, 配備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70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車賽。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設有國際大獎賽等比賽。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裝備8汽缸、工作總容積為3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475馬力。

雷諾方程式(Formula Renault)

雷諾方程式 2000 是世界上著名及最普及的一種方程式賽車,該項賽事是由法國雷諾集團推廣發展起來的,方程式賽車由義大利 TATUUS 公司製造,該類單座賽車的馬力為 200HP, 最高時速可達到一小時 260 公里。雷諾方程式 2000 賽車的良好性能和價錢的完美結合保證了其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這種 2000 型的賽車每年製造超過 700 輛。雷諾 2000 方程式賽車給全世界的熱衷賽車運動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駕駛技能和身體心理狀態適應的學習及提高的環境,為他們走向該項運動的頂級賽事 F1 ,成為未來之星做下鋪墊。雷諾方程式 2000 賽事從 2000 年起舉辦至今,短短的四年裡,已經成功地把雷克南(邁凱倫車隊),馬薩(索伯車隊)及克萊恩(美洲虎車隊)推向 F1 的大舞台。

亞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 配備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約160馬力。近年來出現了寶馬亞洲方程式,是亞洲比較流行的方程式賽車。

拉力賽

汽車拉力賽的道路狀況十分復雜,每一段特殊路段為一個賽程,例如一個賽程全是曲折蜿蜓的山路,另一個賽程則是陰暗森林中的泥路。拉力賽的路線都是一致的,但並不同時出發,而是一輛接著一輛,每一輛賽車在不同階段都由裁判員記錄下所需時間,總時間最短的便是勝利者。
大型拉力賽的車隊往往由幾十名隊員和多種運輸工具組成,其中有負責傳遞信息的摩托車、裝載備用部件的卡車、醫療用車,甚至有時還有直升飛機。
賽車不同於街道上行駛的普通汽車,雖然外觀一樣,但參加國內比賽的汽車要求是年產量在2500輛以上的小轎車,並且至少有兩套改裝:安全改裝和技術改裝。

WRC世界拉力錦標賽介紹

在世界各國舉行達十四分站的「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簡稱WRC。拉力賽一詞取自英文「 Rally」,有集結的意思。它表示參賽車輛必須嚴格按照比賽 資料中規定的行駛路線,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每一個封閉 路段或維修區域等地點進行規定的比賽和規定時間的維修等 項目。由於比賽不僅考驗車手的水平,還要考驗領航員的配合、車輛的性能以及維修的力量。因此,無輪對於選手還是 車隊都是一項無比復雜的綜合性考驗。拉力賽的賽段為各種 臨時封閉後的普通道路,包括山區和丘陵的盤山公路、沙石 路、泥濘路、冰雪路等,也有無法封閉的沙漠、戈壁、草原 等地段。拉力賽是採取間隔發車的形式,世界一級種子選手 發車間隔為1分鍾,其他選手為2分鍾。參賽車輛均為各大汽 車廠家年產量超過2500輛的原型轎車,只是必須經過不同程 度的改裝方可參賽。無限制改裝的稱為A組車,除了保留外型 和原廠標志以外,幾乎所有的部件都可以改裝。經過A組標准 改裝的賽車,如同坦克一般結實,但費用昂貴,一般都是由 汽車廠商直接贊助的職業賽車隊才能達到。所謂職業賽車隊 就是和那些著名的NBA球隊、足球隊一樣,不論選手還是工作 人員,每年的工作任務就是參加比賽,並依靠比賽的收入生 活。有限制改裝的稱為N組賽車,它只允許進行安全改裝和有 限的性能改裝,引擎內部必須維持民用車的標准,不允許改 動。由於N組改裝費用相對較少,因此多為業余車隊和個人選 手使用。業余車隊和個人參賽的選手等人員,平時都有自己 固定的職業,只有在比賽時才會出現在賽車場內。

以上的A組、N組或S組賽車,是可以在普通道路上行駛的。每輛賽車必須同時搭乘一名車手,和一名領航員。車手只管開車,充分發揮自己高超的駕車水平,而領航員的工作就要復雜得多,既要在比賽期間安排好一些生活瑣事,而且還要在比賽時為車手指明每一天比賽的正確方位和路線,並在賽段里及時、准確地提供前方的路況,以便車手在看不見前方路況的前提下,可以准確地操作。可以說,一對配合默契的選手,領航員就是車手視線的延伸,不論前方是彎道還是陡坡,只要領航員報得及時准確,車手一樣可以放心地駕車。比賽時採取單車間隔出發,跑完規定的十幾至二十幾個賽段後,根據所有賽段的時間總和結合在各個集結點有無超時或提早報到等情況的處罰記錄,時間最少者獲勝。因此,拉力賽的記分方式也是最復雜的。如果將F1賽車與拉力賽車相比,前者車速較高,直線可達300公里以上,但車輛始終是老老實實呆在地上行駛的。而拉力賽一般最高的平均時速達到一百多,直道時也能達到200多公里。雖然車速沒有F1快,但是車輛駛過時會帶起滾滾煙塵,而且還會出現跳躍、側滑、沖水等漂亮的畫面,更具有欣賞性。另外,拉力賽要求車手的駕駛技術非常全面,不僅要有在柏油路面高速駕駛的技術,還要具備沙石路、泥濘路、土路、冰雪路等各種復雜路況上的高速駕車本領。所以,拉力賽對駕駛者的考驗是其它賽事選手所沒有的。因此,拉力賽的特殊魅力是吸引許多選手參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拉力賽主要分為兩種主要形式:一種為由甲地出發,到達乙地結束,歷時五六天甚至十幾、二十幾天的直線型、長距離馬拉松拉力賽(格拉納達-達喀爾拉力賽、555港京拉力賽和巴黎-莫斯科-烏蘭巴托-北京拉力賽都屬於這類比賽),這類比賽每年只舉辦一次,每次持續五天至二十幾天不等;另一種為每天行駛的方向不同但均返回同一地點、歷時兩到三天的錦標賽系列賽事,這類比賽每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數場或十幾場。如果把每天的出發和返回的地點看作一個圓心,那麼每天行駛的路線都是以這個圓心而向外輻射的,其形狀如同梅花一般,因此,這一類的拉力賽又稱為「梅花型」拉力賽,WRC便是這類比賽。WRC全年在世界各國舉十四站比賽,每個分站產生一對車手和領航員分站冠軍,全年各分站成績總積分最高的一對車手和領航員賽手成為當年度的WRC世界冠軍。

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 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 2- 3 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 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 12小時, 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 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印地車賽(Indy Car)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於美國, 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 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 2.6- 3.4 公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Kart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 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 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 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F- 1」的搖籃。

創紀錄賽(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 - 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 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 Richard Noble )駕駛他自己設計的 Thrust II 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其發動機的輸出總功率為60000馬力。

越野賽(Rally Cross)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採用單車發車方式。 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後至少休息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 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 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 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1996年國際汽聯首次對越野賽實行世界盃賽制,其中較著名的比賽有巴黎-達喀爾越野賽、突尼西亞國際汽車賽、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馬拉松汽車越野賽、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挑戰賽等。
參考資料:http://www.tuscani.cn/dispbbs.asp?boardid=3&id=1929

『拾』 勒芒賽道的賽道簡介

勒芒賽道是一條環形跑道,全長13.5千米,瀝青和水泥路面由高速公路和街區公路封閉而成,平均時速超過200千米。在賽道上有一段長約6千米的直道,賽車在這段直道上的時速可高達390千米,在24小時的比賽中,車子們要在這段直道上高速行駛6小時,對賽車的性能和車手的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勒芒賽道其中大邵分是封閉式的高速公路。比賽時每輛車配備3個駕駛員,輪流駕駛與休息。實行晝夜「三班」制。在24h的賽程中,由於夜間氣溫較低,輪胎抓地性最好,機件運行也進入良好狀態,所以賽手都趁「夜深人靜」之際拚命奔跑,此時競爭最為激烈。汽車每隔50min就要加油檢修,晝夜汽車行駛約5000km,在直線路段行駛最高時速超過400km。在24h內行駛距離最長者獲勝。
勒芒賽道,建於1965年,這條舉辦勒芒-布加迪大獎賽的著名賽道坐落於勒芒市(法國西北部城市)以南5公里,巴黎西南部200公里的地方。以每年一度(開始於1906年)的24小時全天賽車而聞名,其中內場4.185公里為MOTOGP所使用的賽道。

閱讀全文

與法國勒芒拉力賽時速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6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