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法國敗給德國的原因
1、原因
①法國國民士氣低落,無心應戰,軍隊戰鬥力較德軍而言堪稱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②(較其德國而言)法國軍事理論過於落後。在法蘭西戰役中法國仍沿用了一戰的陣地戰、防禦戰,而且盲目依賴馬奇諾防線,完全忽略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事技術和戰術思想的進步。而這次戰役中,精明的德軍實行了閃電戰,即各兵種立體式配合進攻,對敵軍進行突然毀滅。
③二戰時法國將領過分輕敵。
2、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3、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❷ 二戰時法國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被德國幹掉
德國不宣而戰,法國沒有完成備戰,也沒有制空權,只能處於守勢。
比利時害怕德國侵略,拒絕法軍進入建立防線。德國背信棄義,侵入比利時。比利時軍隊不戰而降,德軍於是輕易借道比利時繞開了法軍防線,到達法軍側後。
德軍出現在法軍後方,而法國後方空虛,又沒有制空權,防線於是崩潰。
以上都不是關鍵原因。
關鍵原因是,
第一,法國人也是日耳曼白人,是確立日耳曼人在歐洲統治的法蘭克部族的直系後裔。雖然混血程度比德國那邊要高。
第二,法國左翼勢力強大,工會運動此起彼伏,議會圍繞著社會政策持續撕逼,上層權貴實在煩死這些傻X比X了。
總之,法國上層的意識形態和德國接近。
綜上所述,法國上層放棄了抵抗。德法之間的矛盾,是誰主導法蘭克人的矛盾;英法之間的矛盾,是法蘭克人還是撒克遜人,誰才是日耳曼人正統的矛盾。
❸ 二戰時期德國侵佔整個歐洲,連法國都近乎滅亡,為什麼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在歐洲的勝利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
第一就是戰前英法對納粹德國的綏靖政策縱容了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原因是為了禍水東引,英法一相情願的認為納粹德國會對蘇聯開戰,坐視納粹德國先後兵不血刃的佔領了萊茵非軍事區,吞並了奧地利,通過「幕尼黑協定」縱容納粹德國吞並了捷克斯洛伐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時無動於衷,坐視波蘭被德蘇兩軍瓜分,期間在西線出現了靜坐戰爭的奇觀。納粹德國在歐洲的擴張充實了戰爭機器。
第二就是德國法西斯瘋狂的擴軍備戰,1919年簽定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進行了嚴厲的懲罰,過分的和平條件在德國普通民眾心中埋下了復仇的種子,催生了像希特勒這樣的法西斯分子,1929年席捲全球的世界經濟危機讓法西斯在德國迅速崛起並掌握政權,隨後瘋狂的擴軍備戰開始了,希特勒甚至高喊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
第三是納粹德國相對先進的戰術理念和相對高素質的軍隊,德國是世界上最早組建總參謀部的國家,其歷史可追述到1871年德意志帝國誕生前的普魯士軍官團!一戰失敗,國破家亡的慘痛教訓使整個德國軍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在馮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埃爾溫隆美爾等一大批以後的二戰名將的努力下,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空地協同的閃擊戰理論,並圍繞這一理論形成了軍隊編組、兵器開發和戰術協同等多方面改革,而反觀英法,躺在一戰勝利的經驗上不思進取,被動消積的認為憑借堅固防線可以御敵國門之外,而免受戰火摧殘,結果導致一敗塗地!
以上以幾個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望笑納。
❹ 法國那麼強悍為什麼在二戰時期會被德國打的一敗塗地
強悍嗎?法國強悍嗎?也沒人說過法國強悍啊,二戰期間,法國自稱世界第一陸軍,那也只不過是人數佔領的優勢,武器裝備,戰略戰術,都很渣渣,壓根都沒人說過法國強悍,所以,被德國得打一敗塗地很正常,沒有什麼可質疑的
❺ 二戰時期法國為什麼會被德國擊敗,首都巴黎還被德國佔領了
因為德軍入侵了比利時,繞過了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直接進攻巴黎。
❻ 法國二戰時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被德國幹掉了
1、德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特別是裝甲軍團,是法國無法與之抗衡的。
2、法國太相信馬奇諾防線的強大,而不是相信士兵。但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牢固的防線得靠人守。舉個例子:隆美爾繞過防線的方式:繞過躲在叢林中的士兵:所有人下坦克,舉白旗,和慶祝勝利一樣過去——法國人目瞪口呆,全部放過,1槍未發;剛繞過林子,馬上派2個坦克營向後防禦,林子里的部隊就沒有了用處!
3、隆美爾對閃電戰的貫徹。隆美爾用了連德國指揮部都預想不到的速度突破了防線,並馬上向縱深突破。當時他部隊快到連記者都趕不上他的步伐,宣傳只能讓隆美爾自己拍照。其實當時法國是有能力擋住他的,但他們在心理上不敢與之對抗。隆美爾自己承認,整個戰役有法國許多個機會置他於將死之地,而且很簡單:經常是只要切斷他不補給線就可以,甚至只是部隊堅守陣地就行:有時隆美爾甚至只有幾輛坦克在最前面,幾乎沒有攻擊力。但法國人看到他的速度,都以為他有強大的後援,不敢打,只有逃。結果隆美爾比比他戰鬥力強的部隊的速度快了好幾倍
❼ 二戰及二戰中德國對法國的侵略 急急急
結合所有的回答,德國的作戰思想早已超過法國幾十年,而且出現了制空權,德軍的轟炸機代替了重炮部隊,如此的機械化作戰,即使後勤跟不上,也能用速度擊敗敵軍。而法國佬仍然以步兵作戰,雖法國的飛機多過德軍的飛機,但法國空軍部隊又不能集中使用,連法軍的空軍總司都不知到自己有多少台飛機。你說,法國佬最後連法國的南部也守不住,何況還是二戰後期的事了,法國佬在整個二戰是賭局中輸的最慘的。還有,推薦答案里的說德國在二戰中沒控制整個法國是錯的,在美軍在北非登陸後到D日前德軍都控制著整個法國。德軍進攻法國是在1941年,完全控制是在1943年。
❽ 二戰時德國為何要打法國
德波戰爭開始的幾周前,波蘭國防部長問過英法聯軍司令甘末林:波蘭被入侵時法國可以派出多少個師進攻?甘末林馬上回答38到46個師,並且書面保證如果德國對波蘭開戰那法國將在全國動員後的5天內逐一進攻德國城市,一旦德國全力進攻波蘭,那麼法國將在全國動員的15天內全力進攻德國。
可是甘末林在開戰前2天後悔了,這個無能的將軍向法國內閣提出將戰爭推遲到1941或者1942再爆發,原因僅僅是因為可能會得到美國的幫助。英國也並沒有過多的幫助法國,而是放手讓一群好戰之徒在大西洋上搜捕德國商船,而在1941年才往法國派出了3個師(15800)人,英國首相丘吉爾稱這只是象徵性的支援。
德國將軍在紐倫堡軍事法庭上回憶起當年西線戰況的時候,他們都說西線並沒有放過一槍一彈,倒是波蘭的抵抗超乎他們的想像。
德波開戰初期法國對德宣戰可是依舊按兵不動,甘末林明確命令英國空軍禁止對德國境內的工廠轟炸,甘末林怕會遭到德軍瘋狂爆復,可是如果英國空軍轟炸了魯爾區那麼德國重工業將徹底癱瘓,這也是德國將軍擔心的問題。
❾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侵略其他國家呢
《凡爾賽條約》是導火索:
由於資本主義帝國之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發展不平衡而導致了一戰。一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告終,戰後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對戰敗國的懲罰,最後雙方簽訂《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可謂是無比的苛刻。
英美法大國的姑息容忍:
重新奪回“一戰”中失去的榮耀而稱霸歐洲乃至世界,加上納粹政權的上台與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加劇,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危機,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波蘭,再一次發動了世界大戰。
德意志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國家。直到普魯士崛起將奧地利驅逐,真正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法國凡爾賽宮中宣布了德意志的誕生。
在二戰前夕,英美法等大國推行綏靖政策,扶植戰敗的德國和支持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對他們的侵略行為姑息容忍,不惜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妄圖將禍水東引至蘇聯,坐收漁利。最終導致德國加快侵略別國。
❿ 在一戰時能與同盟國浴血奮戰的法國,為何到了二戰慘被德國吊打
法國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國家,由於其在二戰之中的糟糕表現,讓許多人對法國開始了調侃:「你永遠無法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那麼法國為什麼在二戰之中有著這么糟糕的表現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戰術已經發生了許多的變化,而法國軍隊並沒有對此做出調整。其次就是法國在打贏了一戰之後,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是並沒有得到應該有的賠償。最後就是到二戰時期法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在實力上已經不再一個層次上。
最後就是二戰時期,法國和德國已經不是一個層次上了,二戰之前,法國社會在人口,經濟和社會結構上都有體現。二戰一爆發,這些社會上的問題也開始集中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