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美國白人總是光頭
1.
長頭發難看
美國沒有像中國這樣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得如此之深。
在中國,光頭要麼是宗教界人士,要麼是服刑人員,要麼就是老人,所以除上述三類人之外,敢於剃光頭的也就是那麼幾個敢於沖破世俗偏見的人士。
而在美國,宗教是社會的必需品,而服刑人員也不一定要剃光頭,所以光頭在美國應該算是一種比較為大眾所接受的發型之一。
理發也是一個問題。如果在月亮逐漸變圓(上弦)的時候理發,會增進身體健康,最好是在月圓前 3天的清晨理發;如果在月圓後14天(朔日)理發,身體會逐漸衰弱。在法國普瓦圖地區,人們相信,在5月份理發會遇到很多危險,小孩子會變瘋。在萊茵河地區,人們認為,要避免在復活節前的星期五理發,否則新長出來的頭發會有四種顏色:紅色、黑色、棕色和白色!法國的朗格多克地區的人相信,星期五理發可以防止流鼻涕。普遍的觀點是,禿頂是聰明的信號。但也有一部分人說,無毛的動物(如蛇等)或者脫毛的動物(如老鷹等)比毛全的動物狡猾、兇狠,而男人脫發也不是好事,因為頭發與男性和潛在的生命力有關。西方人相信,若要避免禿頂,應該把每次剪下的頭發集中起來全部燒掉,或者,最好是乾脆剃光頭。在美國,撫摸禿頂會帶來幸福,但如果走在路上遇見一個禿頂女人,則預兆會生病或貧窮。美國人相信,拋掉一個帶著頭發的梳子,會造成禿頂。
2.頭大
3頭小
2. 脫發問題是世界難題嗎
脫發,現在已經成了困擾中青年群體重大的問題之一了。
根據阿里健康報告顯示:70前脫發比例為7.1%,70後脫發佔17.8%,80後脫發佔38.5%,90後竟然佔比36.1%,僅次於80後。
在很多人看來,脫發、禿頂都是中老年人的事情,殊不知,未達30歲的90後的脫發比例竟然高達36.1%。
其中,20歲~40歲男士是脫發主力軍,30歲左右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的脫發年齡提前了20年。
而過去的脫發人群,無論年齡大小,大多是在10-20年間頭發慢慢變少;現在脫發的年輕人,1-2個月頭發就會掉得很明顯。
我國的脫發問題嚴重,外國人的更不容樂觀。
調查顯示:歐洲人禿頂率排在調查國家前列,而日本禿頂率在亞洲第一。其中,歐洲是男人禿頭重災區。而脫發率最高的是西班牙,脫發比例竟然高達42.6%,也就是西班牙國內有接近一半人有脫發問題。而僅次於西班牙的是德國,脫發比例也在40%以上,為41.24%。接下來是法國,脫發率為39.24%。
以上為調查國家中前三名的脫發率數據,在20個被調查的國家或城市中,最低為中國上海,脫發率為19.04%,每5個人中,就有接近1人有脫發困擾。
這是目前的世界大趨勢,熬夜、壓力、洗護不當,都容易成為脫發的原因。
有些脫發是可逆的,也就是還可以繼續生長的,而有些脫發是屬於毛囊損害的不可逆性脫發。
正所謂:禿頭不可怕,誰丑誰尷尬。
掉發初期應引起關注,正確處理,否則一脫不可收拾。
6點拯救頭頂危機!
1
飲食:吃得雜一點
① 飲食雜一點: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都是頭發必須的營養元素,因此,牛肉、豬肉、魚、豆類、海帶、肝臟及各類果蔬對頭發都有益。
②吃抗雄性激素蔬菜:建議雄性激素源脫發的男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抗雄性激素的食物,比如香菜、西蘭花、芹菜等。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雄性激素分泌,且不會影響正常的男性特徵和生活。
2
洗頭:2-3天一次
預防脫發首先要保證頭發的清潔。
① 愛出油的頭發應2-3天一洗,乾性發質可以3-4天或一周洗一次,中性發質可一周洗兩次。夏天可以視情況勤一些。
② 洗頭發的水溫不能過高或過低,以頭皮不感到燙或涼最好。
③ 洗頭發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即可。
④ 用護發素前一定要盡可能擦乾頭發,不要全頭皮塗抹護發素。
3
梳子:木頭的最好
最理想的是用木梳,不要過度梳頭,少倒著梳頭。
4
吹風機:與頭發距離10厘米
吹風機與頭發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離。
5
睡眠:每天23點入睡
一個好的睡眠非常重要。
6
治療:葯物+物理+手術治療
脫發嚴重或者為病理性脫發,患者一般需要通過葯物治療、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的綜合手段
3. 歐洲人為什麼愛戴白色的假發
假發從古埃及傳到歐洲。古希臘、古羅馬人認為禿頭的人是受到上天的懲罰,把禿子視為罪人。頭發稀疏或禿頂軍官會被一些希臘領地的長官拒絕為他們安排工作。羅馬人甚至曾經打算讓議會通過「禿子法令」禁止禿頂男子競選議員,禿頂的奴隸也只能賣到半價。禿子們為了免受歧視,就戴假發遮住這個瑕疵。假發進一步得到了普及,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人很多都有使用假發,就連皇帝也戴著假發,戰爭時敵方軍民的頭發常作為戰利品進貢宮廷。一些貴族也會把奴隸的頭發剃去做假發。當時的習俗是已婚婦女要把頭發遮蓋,一些貧窮的已婚婦女就賣掉自己的頭發換錢。有些貧農也會把自己的頭發束起結成發辮,長到足夠的長度就剪下賣給假發市場。
羅馬帝國衰亡後的一千年內,歐洲受羅馬天主教會影響,把假發視為魔鬼的假面具,認為戴假發會阻礙上帝的祝福進入心靈。當時教徒如果戴假發,有可能會被逐出教會,692年在君士坦丁堡教堂就有幾個教徒因為戴假發而被革出了教門,因此這段時期歐洲人都甚少使用假發。
直至十六世紀,假發才再度流行,被用作遮蓋脫發或美化外表的飾品。當時惡劣的衛生環境令人們容易長頭虱,有些人就把頭發剃掉,戴上假發,因此假發在古代歐洲除了裝飾性之外,還有實用的功能。但假發的復興主要還是因為王室成員喜愛,英格蘭女王伊莉莎伯一世以喜歡戴紅假發見稱。十七世紀男性戴羅馬式假發的先鋒則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他為了遮蓋頭上的傷疤而戴假發,近臣為了討好他,也紛紛戴起了假發。繼承他王位的兒子路易十四也因為頭發稀疏而戴假發,於是臣民們紛紛仿效。那時候的假發套有45種之多,就連滿頭濃發的人也喜歡趕這個時髦。後來假發就成了偉大君主政體時代的象徵。
英王查理二世流亡法國一段時間後,在1660年回國重新執政時,就把這種男裝假發傳入英語系國家。這種長度及肩或稍長於肩假發成為1620年代以來歐洲男子的時尚,不久亦流行於英國的法庭。倫敦日記作家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就寫下了他在1665年某天被理發師剃去頭發後第一次戴假發的事,當年黑死病爆發,他感到戴假發很不舒服:
1665年9月3日:起床後穿上我的顏色絲質西裝,很好,還有買了好一陣子但不敢戴的新假發,因為我是在爆發著瘟疫的西敏買它的,我在想瘟疫之後,人們怕假發是從死於疫症的人頭上取來的頭發製造的,怕被傳染就沒人敢買假發,假發的時尚會怎樣呢?
除此之外,假發還有其他弊端,比如佩皮斯於1667年3月27日寫下的:
我要去Swan找我認識很久的假發匠傑瓦斯,他給我一頂假發,卻滿布虱卵,所以我很難看到它(這是他的老毛病了),要送回去讓他弄乾凈。
這段時期假發幾乎成為男性必需的服飾,並且差不多代表社會地位,假發匠因而受到尊敬。1665年第一個假發匠工會在法國成立,之後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成立類似的工會。十七世紀的假發異常精細,因此製造假發也是一門技術。當時的假發覆蓋肩、背,垂至下巴,故此非常重且佩戴起來不舒服。這種假發的製造成本高昂,尤其是以真發製造的最為昂貴,以馬毛或山羊毛製造的則較為便宜。
十八世紀的假發常會加上粉末,使他們呈白色或斑白的樣子。假發粉以加入橙花、薰衣草或鳶尾花根香味的澱粉製成,它們有時會加上紫藍、藍、粉紅、黃等顏色,但最常見的是白色。加粉的假發直至十八世紀末都是一些需要穿著隆重之重大場合的必需品。加粉的假發容易掉粉且難以打理,於是又出現了一些以白色或斑白馬毛製成的假發作日常法庭服飾之用。1780年代起,年輕男性流行加粉末在自己生長出來的頭發上,1790年代後,假發和發粉都是年紀較大、較保守的男性使用,女性則會在出庭時使用。英國政府在1795年起每年向發粉征稅一幾內亞,此稅項令假發和發粉的時尚於1800年代消退。
在十八世紀中後期,法國凡爾賽宮中的女性興起佩戴大而精巧、受人注目的假發(如一式一樣的「舟形假發」)。這些假發非常重,包含發蠟、發粉、以及其他裝飾品。這種華麗的假發在十八世紀末成為法國貴族階層頹廢墮落的象徵,促使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
十九世紀的假發變得較小和莊重,法國不再以假發代表社會地位,英國則仍然維持一段時間。一些專業亦把假發作為他們所穿服裝的一部份,並成為某些法律體系的傳統,也是很多英聯邦國家和地區的慣例。直至1823年,英國聖公會和愛爾蘭聖公會的主教在宗教儀式時會佩戴假發。大律師所戴的假發是十八世紀末流行的式樣,法官在平日審訊時配合法庭服飾所戴的假發與大律師所戴的短假發相似,但他們和御用大律師參加重大儀式時會戴全罩式假發。
女裝假發的發展歷程與男裝假發不同,在十八世紀才開始普及,初期以在自己的真發上加上小綹假發為主,直至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都不流行全頭式的假發,多是脫發的老婦佩戴。
4. 全球最容易禿頂的地方是哪裡
說到外國人禿頂,我就想到了英國第一男神裘德洛,想當年,一頭茂密的頭發加上濃郁的體毛,迸發著男性荷爾蒙。
捷克共和國是禿得最厲害的國家,布拉格42.7%的男人要麼禿頂,要麼正在變禿。
調查中,歐洲「大獲全勝」——幾乎把前十名佔光了:
西班牙(42.60%), 德國(41.24%), 法國(39.24%),和英國(39.23%)進了「前五強」;
緊跟著是義大利、波蘭、荷蘭和俄羅斯;
美國和加拿大分別以39.04%和37.42%的禿頂率擠在了第六名和第十名。
與歐洲相比,亞洲居然一個擠入前13的國家都沒有。
5. 來了歐洲掉頭發,真的是水質嗎
的確是水質問題,歐洲的自來水都是可以直接喝的,但是水質很「硬」,所謂「硬」是因為歐洲的自來水普遍含鈣量很高,特別是越往北含鈣量越高,不要說飲用了,就是你洗頭都會對發質產生影響。
但是歐洲人其實並不是特別講究這么「硬」的水造成脫發的問題,我記得我三年前剛到法國的時候,有一次在教學樓里很渴想找哪裡有賣水或者接水的地方,就問了一個教授(後來發現居然是我們院長。。。),他很淡定地來了一句:廁所水龍頭擰開來直接喝。。。我真的是無數次看到法國學生跑到廁所直接喝自來水的,而且學校食堂可以自己接水喝,這水其實也是自來水。。。
而且歐洲這邊治療脫發的產品特別多,我每次回國都會給我爸帶法國這邊很有名的馥綠德雅回去,而我自己包括所有我認識的中國學生,在法國洗頭都是用的防脫洗發水,就是因為歐洲水質容易導致的脫發,所以歐洲這邊真的是有關防脫發的產品很多很多。
6. 為什麼法國人又叫高盧人
因為古代高盧地區區域包括現今西歐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南部萊茵河西岸一帶,所以現今的法國人是高盧人。
高盧是古代西歐地區名,分布在法國、比利時全境和義大利、荷蘭、瑞士、德國部分區域。因其原始居民為高盧人(高盧人自稱凱爾特人(Celts))而得名。
現今法國主要是山北高盧,即阿爾卑斯山經地中海北岸,連接比利牛斯山以北廣大地區,相當於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盧森堡、瑞士和德國(萊茵河左岸)的一部分,這一地區通常也泛稱高盧。
(6)法國人為什麼會禿頭擴展閱讀:
高盧時代:
到了公元前二世紀,希臘文和拉丁文關於高盧族和高盧國的記載越來越多,揭開了高盧族的奧秘面紗的一部分。
高盧(拉丁文 Galli)一詞最早出現在羅馬政治家Caton的筆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從法國入侵義大利北部的高盧族人。
在公元前二世紀末,在希臘殖民地馬賽的影響下並由於高盧族和地中海的貿易交流,高盧族的一些部落開始希臘化,也開始運用希臘字寫高盧語。
但是由於宗教的忌諱,高盧族沒有把其豐富的口傳歷史寫成文字,限定文字的運用范圍為商業和貿易。因此,在高盧語消失之後,這些傳統隨著被淡忘了。
高盧被劃分成幾個部落,那些部落之間的領土界限顯然被劃定得非常清楚。這些界限和未來的羅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從此和現代法國的省相吻合。
La Tène文化末期的高盧在語言、文化等方面顯示出穩定的狀態。但是,按照羅馬的歷史學家,在社會政治方面,高盧的君主制度和貴族制度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定的法官。
羅馬人征服高盧之前一個世紀是高盧文明的鼎盛時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不象羅馬作家和西方19世紀歷史學家描述得如此野蠻落後。
在那個時代出現了規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開始運用錢幣:高盧人文明的水平不低於前2世紀的羅馬。
高盧人對羅馬文化的貢獻非常眾多。在軍法和技術方面,羅馬人不僅採用了高盧人的許多發明,也借了高盧語的詞彙,例如:木桶、劍(gladius)、鎖子甲、肥皂、馬車(carrus)等。
7. 法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飲水習慣,喝開水嗎
喝礦泉水或過濾水,法國的水硬度高,就算你燒開也會含有大量殘留的硫酸鈣,喝多了會禿頭的。
俺在法國上學工作多年都是買礦泉水和用BRITA的過濾器
8. 哪國男人禿頂最厲害
關於男性禿頂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導致禿頭的主要原因是飲食和壓力。有人認為保持運動可以幫助他們留住一頭濃密的頭發。不過最被認同的說法是基因假說,通常一個男子,如果他爹禿了,那麼他以後禿得幾率也很大。
國際旅遊評論網站(Trip Advisor)日本分公司進行了一項關於世界各國禿頭率的相關調查。這項調查開始與2011年,引起了許多日本人的關注,調查結果讓他們又愛又恨:日本果然排在亞洲第一,但是跟歐洲人相比他們又很開心。
那些日本人抓破頭皮也搞不懂他們為什麼禿得那麼厲害,大家都很熱烈地探討著各種可能的原因,但是一直沒找到致禿的真相。
在所有的亞洲國家中,日本男人終於「威武」了一把,不過他們大概並不會因為奪得這種冠軍而高興吧(當然去禿頭打折店的時候除外)。日本緊隨歐洲和北美之後,以26.78%的禿頂率排在第14名;也就是說,日本有1300萬禿頂男。
繁重的工作、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以及飲食都是造成日本多產禿子的原因,但是老實說,別國的男人也照樣長時間窩在電腦前,為嘛別人就沒禿呢?所以專家給出的這些原因說服力並不夠,所以日本男人禿頭の原因,依然是個謎。
作為一個禿子,我(原文作者,下同)覺得禿頭這種事還是順其自然好了,不需要擔心太多,考慮自己是否因為用太多洗發水或是保養不到位才禿了這種行為完全是多餘的。現在市面上有著各式各樣的生發產品,各種廠家都在吹噓自己的產品有多神奇;但是還是請你們保住作為禿子最後的尊嚴吧,相信這些鬼話只會讓自己又失望又失財。(編譯:小腦袋;via rocketnews24)
9. 在法國真的會掉頭發嗎
一定不要直接喝自來水...喝多少掉多少頭發...不知道為啥法國女人喝了就沒什麼事兒...只能說是基因差距吧...
10. 哪個國家的男孩頭發是金色的
歐洲包括北美,如果你熟悉歷史就會知道,這些國家的人種都是混在一起的,以前都是一個國家的人啊。
所以就憑你說的黃色頭發,褐色眼鏡不能判斷出是哪國人。
不過一般來說,英國人有金色頭發的,但是藍眼睛的多,法國人禿頭。義大利人有褐色眼鏡,但是義大利金發男性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