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法國吃什麼
在法國吃什麼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國內,大家都不必擔心:在家有父母的做的最合口味的家常菜;出門有數不清的高中低檔的食肆茶鋪咖啡廳。時間來不及有快餐盒飯甚至三明治,閑來無事還可以開著車奔赴城市邊沿常常地道農家小菜……
可是出了國呢?大家都吃什麼?
法國是舉世聞名的美食之都。法國大餐也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一個民族標志。但是留學在法國,並不是每頓都可以吃法國大餐的——就是法國人,也不會這么干。
法國人其實蠻懶的,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離開父母,他鄉求學,基本都是自己租的房子。就算住在大學城,也有設備齊全的公用廚房可供使用,可是,他們很少會做飯。
早上麵包黃油牛奶咖啡,中午一個長棍三明治,晚上誰家有PARTY就去蹭一蹭,沒有的話就買點速食品微波爐或者烤箱一熱就OK了。
當然,法國也有大學食堂,一餐二十多塊人民幣,配比好的營養餐,但是我不大愛吃,一是不合胃口,二是人太多,很多時候排半天隊都排不上,位子也不好找。我寧可自己帶個三明治坐在長椅上啃啃解決。
一天兩天還行,長此以往的這么下去,身體恐怕就要受不了了。尤其是咱們中國人,打小都是八大菜系湯羹菜點的養起來的,乍一這么晾著,擱誰肯定都受不了。所以,留學生解決吃飯為題,最好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國外,要想吃的舒服,吃的營養,還要經濟,自己動手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己都能做什麼呢?
別把國外想得荒蕪一片,其實很多東西在國外都能買得到,但是法國人不吃鹽、糖、醋等任何調味料。——哈哈,開個玩笑。怎麼可能嘛~!
法國人那麼愛吃,不但最基本的調味料都能找得到,還能找到 cinq parfums (五香粉)、sauce de soja (醬油),huile de sesame (香油,也叫麻油)……除去這些,還有多得數不清的香草和醬汁,總之,你完全不用為最基本的餐飲發愁。
法國飲食中最出名的是葡萄酒、松露以及鵝肝。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法國的煎餅——crêpe,也是法國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買一袋法式煎餅(不到2歐,6-8張,味略甜)。取一張,鋪上火腿片,撒上乳酪絲(在超市都是現成的,很便宜)乳酪都化了,肉肉和煎餅也熱了,可以開吃啦~就這樣,製作過程2分鍾,造價大概1歐元2個的煎餅就做好啦。但是有些比較中國本土化的東西還是比較難找的,只有特定的中國超市才會找得到。比如木耳、銀耳之類的干貨,以及豆腐、松花蛋之類的中國特產。
㈡ 法國留學吃什麼便宜又抗餓
第一就是法棍,1歐元買兩根,夠你啃一天的,如果你能堅持法棍加涼水,那麼你一個月的伙食費就在30歐以下,和人民幣200多塊錢
稍微好吃一點的話就是烤爸爸了,也不貴,
㈢ 美國和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一日三餐都在吃些什麼
近年來,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去了日韓、英國等地的留學生很多「暴瘦」。獨樹一幟的留學國是俄羅斯,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在讀書期間甚至還胖了不少。
不少留學生喜歡自己做飯,俄羅斯的大香腸、海鮮、奶製品,簡直是物美價廉,隨便買沒有壓力。純肉的香腸,是很多在俄留學生回國後最想念的,炒菜都不用放油,一切開滿屋飄香。而你要是在沿海城市上學,「帝王蟹經常吃」不是夢!三四個同學相約去飯店「搓一頓」帝王蟹,人均也只需150人民幣左右。
㈣ 請問誰知道法國人喜歡吃什麼呢
法國的飲食是西方國家中最具影響力的,同時也是非常的講究的。
法國最重要的就是葡萄酒(vin)和乳酪(fromage),這兩樣是法國餐桌上最不可缺少的。法國各地大約出產450多種不同風味的乳酪,每一種乳酪以最先發明其做法的村鎮名命名。
法國飲食各地區根據其特產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南方沿海多使用橄欖油,南方和西方沿海多水產,北方和東方則多肉食,總的說法國人不太喜歡素食。
特色食品有:青蛙腿(grenouille)、燉雞(coq au vin)、法式田螺(l'escargot)鵝肝(Foie gras);主食主要是麵包,具有法國特色的麵包有牛角包(croissant)和棍式麵包(baguette)。
法國東北部以海產為最佳。除了海鮮盤之外,蒸淡菜配薯條都是本地名菜。撒滿糖粉的松餅是餐後的甜點。主菜以豬肉熟依為重心,德式酸菜配豬肉和香腸最有代表性。蛋糕派餅也很普遍,特別是奶油圓蛋糕(kouglof),一種用葡萄乾、紅醋栗的杏仁奶油味冠形蛋糕,有時還以櫻桃酒浸過。
代表美食:奶油軟麵包 、土豆沙拉 、蛋白杏仁甜餅 、瑪德蓮蛋糕(madeleine或petite madeleine) 、肉醬派餅 、炭火煨牛肉 。
法國西部以海鮮為主,不過此地的水質偏咸,所飼養的小羊肉質略咸而風味而獨具風格。此地盛產蘋果,釀成了著名的蘋果白蘭地。
代表美食:生蚝 、蘋果塔(tarte tatin) 、卡恩式燒牛雜(tripes à la mode de Caen) 、海鮮盤 、烤鮭魚淋奶油白醬汁 。
法國中部以里昂為中心,主要是里昂菜
代表美食:里昂式內臟腸(Saucisson de Lyon) 、伯黑斯雞肉 、勃艮地焗蝸牛 、勃艮地紅酒燉牛肉 、第戎式牛排。
㈤ 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的生活都是怎麼樣的
現在交換生和留學生已經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了,基本上大學裡面都是會有各種交換生或者留學生存在的,其實對於在異國他鄉生活的他們來說,除了習慣之外也就再沒別的了。就像是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一樣,要習慣當地的風土人情,要習慣當地的人情冷暖,這都是大家一樣要面對的事情,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如果說非要對於他們的生活做個介紹的話,其實真的沒有什麼亮點。
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其實大家本質還是一樣的,都是要學會適應、學會接受。
㈥ 法國留學生回國就業情況怎麼樣
第一、學生盡量要硬體做底,比如畢業於名校,法國高等理學院、巴黎高等商學院(HEC)、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之類的學生。華人去法國好找工作嗎?在法國工作,即便現今經濟時期,也極有優勢,天道資深留學顧問了解到這一群體的就業率仍是法國大學生就業群體中的佼佼者。
第二、即便就讀一般的學校,也要盡量有好的學習成績,因此在上學時就要有憂患意識,盡量學好相關功課,以備後來之需。
第三、在法國,大學生畢業必須要實習,實習前要給自己認為合適的機構遞交求職信,如果對方感興趣,會約面試,面試成功,學生即可進入該單位實習。學生實習前,還需要所在學校出具一份"實習合同",實習期滿用人單位要在合同上簽字,評價該實習生包括專業等方面的表現。
第四、學生畢業,正式求職時需要掌握必要技巧,比如簡歷的撰寫,要盡量明確簡潔,認真寫出姓名、年齡與聯系方式和教育背景,以及過去工作經驗和應征何種工作等等。專家建議說如果以前做過義工,一定要註明,這對找工作會有益處。另外,簡歷的字跡要工整,文理要通順。需要寫工作計劃,一定要做到縝密周到,言簡意賅。這些是應試者的第一"臉面",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五、學生在求職以前,最好做到知己知彼,對用人單位的背景、情形、發展前景等等,了解的越周到越好;同時要分析自己的專長與用人單位的需要相匹配的原因。這樣對求職的學生們來說,是需要重視的,而不應該撞大運似的草草對待。
第六、如果用人單位回復面試應聘者,那麼,面試時要做好准備買對方會詢問什麼。你怎樣回答。面試時要盡量做到清醒冷靜,樂觀自信。假如對方提問,做到實事求是回答,不要逞強,不懂裝懂。行則肯定回答,不行不要猶豫,最短時間內說明情況,並誠懇告知對方自己具備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一般來說,面試是雙方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一環,用人方各級主管很多都要面試應聘者,而應聘者也要盡量做好專業領域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各項准備工作。
第七、要懂得珍惜、尋找和把握各種機會,不必死磕一處,要有全局戰略眼光。比如在法國,除去正式用人單位,很多高校還設有就業指導部門,全法還有數百個多個就業信息和指導中心,免費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政府也會為鼓勵應屆大學生就業,給用人單位以減稅等方面的照顧。充分利用各種就業機會,是法國大學生就業重要思路之一。
第八、應聘者從第一次正式與用人方打交道,到最後一關,時刻都要讓對方感覺到你有扎實的專業功底,真誠的敬業精神,有好向上精神狀態和互助團隊意識,並且既能做好本職工作又能兼備協助性工作,還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
希望能幫到您~
㈦ 法國留學生很喜歡吃中國飯 翻譯成法語
法國在中國留學生:
Les etudiant francais qui font leurs etudes en Chine aiment manger de la nourriture chinoise.
中國在法國留學生:
Les etudiant chinois qui font leurs etudes en France aiment manger leur-meme nourriture.
㈧ 法國留學 法國人有哪些用餐習慣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即便是到了法國留學,吃飯也是我們尋求的最基本保障。中國學生到法國留學,也要入鄉隨俗,不了解法國人的用餐習慣,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是很難融入大集體中的。法國作為西餐的重要代表之一,採用的西餐的「分餐」方式,在進餐中,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
在法國留學,「分餐」的吃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費現象。首先,每人根據自己的胃口大小「量力而行」,不必為別人操心。另外,飯店免費提供麵包和水,這可起到「補差」的作用。如果有人單吃一個套餐還不夠,則可多吃點麵包。既使是點的同樣的菜,其分量也有「伸縮性」。比如,如果客人點了一份乳酪,侍者可能會端上一個由不同乳酪組成的大拼盤,客人根據自己剩餘的胃口來「自助」,要幾種都無所謂,只要能吃完就行。有的餐廳還在菜單上註明了菜的分量,或是標明供幾個人享用,以避免客人不小心多點而造成浪費。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在朋友聚餐時實行「AA制」,每人結賬時將自己點的菜從賬單中選出來。一次同幾位朋友吃飯時,光埋單就花了近一個小時。在這種習俗下「撮飯」,是很難出現浪費情況的。
一頓飯吃三四個小時,無論如何也不會剩下
法國人中午很少回家吃飯,因為午休時間有限,很多人喜歡找個小飯館吃個大沙拉,或是買份三明治。晚餐則不同,往往要挑選一家舒適溫馨的餐廳,同家人或朋友慢慢享用。雖然點的東西比午餐豐盛,但法國人的晚餐一吃就三四個小時,這種長時間「作戰」往往就一邊吃一邊消化了,所以很少出現剩菜的情況,許多人吃完菜後往往還用麵包將盤中的湯湯水水蘸干,並一齊送下肚。
請客不一定非要去餐館,在家裡招待更顯盛情
法國人請客往往不上飯館,尤其是請好朋友時,更是要在家裡做頓飯,以顯示對客人的盛情。同中國的大吃大喝相比,法國的家宴方式就顯得比較「摳」了。雖然也有冷盤、主菜、乳酪和甜點,但每道菜都是「自助」,主人會將菜盤在桌子上轉一圈,每人想吃多少就盛多少,主人不會勸你多吃一碗。記者有一次還遇上了一次「速凍席」,所有吃的東西都是從速凍食品超市買來的,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後就端上桌了。當然,公司請客時則在餐廳吃飯。記者曾應邀到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吃飯,那頓飯則遠遠不止四道菜,前後足有十來道。不過,每道菜的量並不大,只是做得非常精緻。自始至終吃下來,既大飽了口福,也沒有浪費什麼東西。
原文來源:http://www.liuxue86.com/a/1988617.html
㈨ 在中國讀書的外國學生吃什麼
來到中國就應該吃中國的東西,到了中國怎麼樣也得常常地地道道的中國菜嗎!當然!如果你們做的菜不地道,那我也沒有辦法了,並且我異常的、非常的、相當的、討厭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