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讀完全文,請你說說作為法國作家,雨果為什麼能譴責"強盜,控訴掠奪
《就英法聯軍遠征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讀後感:首先,我要感謝您。感謝您對圓明園的盛贊。「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中的地位。」您正是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了圓明園的價值。您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造性,盛贊我們中華民族。看來,您並非認為我們是「野蠻人」,反而對我們充滿信心,不是嗎?
1860年十月,英法聯軍控制了北京後,又焚掠了有"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英法聯軍僅用了3天的時間就毀了兩代人的心血,燒,殺,搶,掠.英法聯軍的這一切行為與強盜有什麼區別嗎? 法國吞下了一半贓物,一筆不小的巨額財富,小人會見錢眼開、利慾熏心、不明黑白;君子也會是認為是國之榮耀,理所當然。然而,您卻沒被社會輿論所蒙蔽,也沒有被狹隘的愛國的狂熱所支配,而是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訴說正義。這說明您有多麼大的高尚情懷!你清醒的頭腦著實讓我欽佩! 您在信中說道,「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分戰利品還給被掠奪的中國。」可是這個願望並沒有完全實現,即使有個別國寶流失多年後,輾轉回到了祖國。但我想無論是什麼情況,真理與您都會站在我們正義的立場上。
當然,中國決不會以戰爭的方式來取回圓明園的物品。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的,決不會挑起戰爭。在這近150年來,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那個腐敗、落後、無能、任人宰割的中國了。中國現在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正在加足馬力追趕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相信不久就可以與其他先進國家並肩。你也一定會期待這屹立於強國之林的中國吧!
尊敬的雨果先生:
你好!
我讀了您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感慨萬千。我看到了一個在著名的上尉面前不阿諛奉承,而是大膽地傾瀉自己的憤怒和毫不留情地譴責自己國家的大作家,那就是您!
您說的很對,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巴黎的聖母院、中國的圓明園等等都是歲月留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本來就是自己的東西,英法聯軍卻還要砸,還要搬,還要燒,甚至於毀滅這筆財富。搶到自己手裡也是自己的,只是更破碎,更骯臟。無知的他們親手毀滅了一個人類的奇跡。因為他們是打著「文明人」的旗號把屬於自己的東西砸爛、燒毀,而後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滿載而歸,自以為是豐功偉績,其實他們只撿到了一堆圓明園的破爛,這不是很可笑么?
今天,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把這一段沉重而又恥辱的歷史容納,「這座凝聚著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園,化成一片焦土」,這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曾在多少人心裡掀起過多大的波濤,但圓明園毀滅已是事實,所以,只有無奈,只有憤恨,只有望著西放博物館陳列的圓明園文物發呆。在嘈雜的北京城裡,圓明園並沒有被嘈雜染色,仍舊寂寞地屹立在那裡,不,三個字應該改成五個字:圓明園遺址。我們永遠也忘不了在這一片寂寞的土地上曾有過三天三夜的大火。火舌同英法聯軍一樣貪婪,用盡全力吞掉那永世的輝煌,把發霉發臭的恥辱一下子擺到了中國的桌上。圓明園滄桑的眼神里不僅僅是寂寞,還有憤怒之火。強盜們的火滅了,它的火永遠也不會滅,這是中華民族的火焰!於是,便想起一個作家的詩:
我好恨
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
使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在
陰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曠野
要麼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麼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
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
遠遠離開遮天的帥旗
離開如雲的戰陣
決勝負於城下
偌大的中國,只要多少像這樣的人,就能把洋洋得意的英法聯軍趕走,可是卻沒有人站出來。我們這一代,也只有像這個作家一樣恨自己沒早生一個世紀。當英法聯軍高舉火把轟轟烈烈地闖進圓明園的時候,咸豐帝逃到了避暑山莊,「我的皇家園林可惜了,該怎麼向先帝們交代喲!只要我的皇位保住就好。」光說不行動沒用啊。「既然皇帝連自己的家都不要了,我們留在這干什麼,又不是我們的家,我們也卷鋪蓋走人吧!」官員們這樣想。百姓早就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了,「懲罰皇家貴族的機會終於來了!不過……我們又要受苦了,哎!」於是皇帝逃,官員逃,百姓也逃。逃逃逃,圓明園就這樣輕輕鬆鬆地被英法聯軍請到了人們的嘆息、憤恨、恥辱中。
雨果先生,請您看看中國當時的狀況吧!「圓明」二字,雍正《圓明園記》中的解釋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取恪守圓通中庸,聰明睿智一意。的確,圓明園容納了太多的才情。令人眼花繚亂的雕刻,五花八門的瓷器,著名畫家立意深刻的畫卷……雍正大肆修建了二十八景,乾隆六下江南巡視,游遍名勝,把海寧的安瀾園、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獅子林、寧波的天一閣以及杭州西湖的許多名勝都「搬」到了圓明園內。這是一個帝王們窮奢極欲的場所。雨果先生,請您在同情中國的同時,憤恨一下中國腐朽的政治吧!帝王們把收刮來的民脂民膏堆放在這里了,一堆就是那麼寬、那麼高。百姓們本來就只剩一層皮,經過這么一「剮」,就只剩骨頭了。但官員們吃著肉時卻沒有吐出白骨,這是精瘦肉,哪兒來的骨頭呢?皇帝和官員們在坐享天倫之樂,百姓們呢,不為自己的天倫之樂勞作,而是去為別人勞作去了,但辛勤的勞作還是得不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悲哀,不可名狀的悲哀。
雨果先生,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火燒圓明園也一樣。我們對著別人憤怒過了,也該對著自己憤怒了。可忍一時,但不可忍一世。清朝屬於後者,忍了一世,結果把江山「忍」出去了,把文化遺產「忍」出去了,結果還把恥辱也「忍」到了中國的歷史中。如果我們當初就把憤怒的矛頭對准英法聯軍,那會怎樣?起碼他們不敢到中國的地盤上如此放肆。但清朝一再顯示自己的軟弱,這樣不但不會引起別人的同情,相反,他們還會得寸進尺!
雨果先生,不僅是您,還有中國的所有人民,都希望英法兩國歸還這份戰利品。但是,歸還了又怎樣呢?什麼葯也不能醫治內心的創傷,圓明園能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嗎?不能,永遠也不能!
圓明園的珍寶已流失在外,我們要做的,不是眼巴巴地望著,而是上別人看得起中國,不敢再侵略中國!雨果先生,您作為一個法國人,卻大膽地抖出了他們的罪行。我們非常感謝您能站在公正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
『貳』 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對強盜進行了憤怒的譴責,這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包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堅持正義、真理,人道主義精神,反對暴力,和諧世界的理念
By the way,是語文練習題嗎
『叄』 雨果譴責侵略者的語句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憤怒的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表達了作者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肆』 火燒圓明園,作為法國人的雨果,對本國軍隊的暴行進行深刻揭露和憤怒聲討,這是為什麼
這是出於人道主義的批判,站在人的立場上對侵略戰爭、殖民政治的聲討。雨果雖然是法國人,但是法軍的行為不是為法國人民造福,而是單純的搶掠和破壞。 帝國主義政府不是人民的政府,對外戰爭只是殖民擴張與資本輸出,而法國人民也深受戰爭之苦,雨果的批判也是對當時法國政府的不滿。 雨果正直,公正,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胸懷博大。再說火燒圓明園本來就是英法聯軍的錯(當然,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也有一定的關系)。
『伍』 讀完全文,請你說說,作為法國作家的雨果為什麼譴責 強盜 ,控訴掠奪八年級上冊第四課。
因為雨果珍惜人類文明,尊重人類文明的創建者,他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看這次的掠奪的,他沒有用狹隘的民族主義去袒護他的民族,他是一個正直的人。
『陸』 請你說說,作為法國作家,雨果為什麼能譴責「強盜」,控訴掠奪
我感覺雨果之所以能控訴,一是因為他的正義感。二是因為他對當時的將軍有私人糾葛。但是在雨果後來的故居里竟然有圓明園的器具,這是為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
『柒』 《圓明園,中國永遠的痛》中「 憤怒的雨果」理解意思
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毀壞人類文明,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為譴責寫了一封信《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表達對其暴行的憤怒。
文章以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所謂的勝利捧場,但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反而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在這封信中強烈地譴責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雨果的難能可貴之處,不僅在於他的立場不是狹隘民族主義,而是群眾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類的角度,他公開斥責政府如強盜一般,顛倒黑白,不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榮;還在於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他指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這種見解,是非常透徹的。因此,他盛贊中華民族,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憤怒的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
『捌』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譴責法國政府是強盜後,有沒有受到什麼處分
受到處分了,被流放了
當然他被流放絕不僅僅是因為這一件事情,他譴責了法國政府很多的行為,只不過雨果大大的確人氣超高,政府一直不敢動他
被流放就是被驅逐出國了,不得到許可不得返回法國
『玖』 法國文學家雨果在對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的侵略行為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憤怒聲討,這是為什麼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的侵略行為是非人道的強盜行徑,是赤裸裸的侵略和對人類文明的破壞。雨果對其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憤怒聲討是出於人道主義的批判,站在道義的立場上對侵略戰爭、殖民政治的聲討以及對其的無情鞭斥,和對和平的渴望。雨果雖然是法國人,但是法軍的行為不是為法國人民造福,而是單純的搶掠和破壞。帝國主義政府對外戰爭只是殖民擴張與資本輸出,而法國人民也深受戰爭之苦,雨果的批判也是對當時法國政府的不滿。也表明雨果正直,公正,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胸懷博大。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