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❷ 外國春節習俗
元旦是西方各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無論是在大街小巷,還是在都市村莊,人們一見面就要互相祝福,共賀新春。
在英國,元旦除夕各家各戶都要清掃廚房,以驅除惡魔,使來年順利安康,幸福美滿。有些地方,元旦這天如去素不相識的人家中作客,最好隨身帶上一塊煤作為新年的禮物,祝福主人家新年爐火越燒越旺。
在義大利,元旦除夕,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燃放煙花爆竹,載歌載舞,以示慶賀。午夜,有些家庭將廢棄的壇壇罐罐扔到門外,小孩子可以任意砸壞東西,以求送舊迎新。
在法國,元旦除夕最好不要有剩酒,剩酒表示來年不吉利。因此,不少人家在元旦除夕都喝個酷配大醉,凡是開了瓶的酒,都得喝個底朝天。
在希臘,元旦這一天選出漂亮女郎扮演天使,給小朋友們送去新年的禮物。
在葡萄牙,人們用鬥牛來迎接新年。元旦的前後10天是鬥牛的高潮,各主要城鎮都有專門的比賽場地。
元旦除夕的盛宴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在柔和的音樂聲中,人們頻頻舉杯相互祝福。面對這種歡樂的場面,人們情趣盎然,妙語連珠。有時候,應邀的客人給「強行」帶上用紙糊成的尖頂帽,讓其手持鈴擋,手舞足蹈,出盡洋相。新年的鍾聲響過後,歡樂的人群手拉著手唱起「美好的往日」的著名蘇格蘭民歌。在正規的元旦除夕晚宴上,西方人很注重服飾,男人通常穿起酉裝和禮服,女人則穿上漂亮的長裙。然而,新年的化裝舞會情形就不同了。在化裝舞會上,人們打
扮得新穎和獨特,讓別人一時認不出來。在這種場合下,既無賓客,也無貴賤之分,一切都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在元旦除夕期間有些西方人既不到公共場所,也不參加盛宴和晚會,他們到教堂去舉行辭舊歲迎新春。
盡管元旦並非宗教性節日,但是在除夕夜,各個教堂都要舉行辭歲禮拜。
在美國,元旦的風俗來源於各種文化背景,因為美國是外來的移民為主的國家,除夕之夜,他們以各種形式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自己歡樂的心情。有的參加除夕盛宴,有的則湧向當地的公共廣場參加公眾的歡慶活動。除夕之夜最為壯觀、最為熱鬧的公眾歡慶場面是在紐約時代廣場(TimeSquare)。紐約市民和外來遊客歡聚在時代廣場,人們伸長了脖子等待著廣場上空即將出現的 Happy New Year燈光字樣。新年贈送禮品的習俗在現今的美國社會里正在逐步消失,代之而起是贈送賀年片、賀年卡等等。
Open House(熱情接待)的習俗是美國人元旦習俗的一大特色。他們敞開大門,讓客人自由出人。Open House的始人是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1789年元旦,他打開自己住所的大門,接待來自各方的來客。18O0年,美國定都華盛頓後,每年元旦總統的住地——白宮都向公眾敞開。
在新年到來之際,一些西方人特別喜歡手持大鐮刀的時間老人和圓圓胖胖的小天使的彩色畫像,因為人們相信,在新的一年裡,時間老人和小天使必將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幸福和歡樂
❸ 法國獨特的文化習俗
他們吃乳酪跟其他西方國家的人不同,他們是飯後直接吃的,其他西方國家是夾在麵包里.
法國菜的程序遠比其他西方國家復雜
❹ 外國如何處理舊衣物
外國處理舊衣物的方式如下。
在美國,他們通常將閑置的生活物品放在門口,協商FREE的牌子,這樣有需要的人就會拿走。美國還有許多專門回收閑置二手衣服的門店,他們將閑置的二手衣服回收,然後清洗干凈做簡單的加工,然後再出售,得到的錢用來做慈善。
在英國,就能看見很多「Cancer Research UK」的公益慈善商店,其盈利都被用來支持研究癌症。類似的還有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Red Cross(英國紅十字會)等。這些店鋪都是專門處理二手閑置衣服的,然後用於做公益慈善。
在日本,非常流行租衣服。在共享經濟時代,「租」也成為了一種新時尚,衣物也可以用來共享。解決了「買不起太多衣服還想每天換」和「沒地方儲存」等問題,並且還非常低碳環保。
在歐美等國家,他們流行在freecycle上送給需要的人。因為語言相通,又可以感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所以在freecycle上送人或者求贈送,可以與不同國家的人交流、交朋友。
法國還流行將舊衣服從新加工設計,然後再出售。其實這種情況在中國早就出現了,許多家長都把孩子穿小的衣服從新加工組合成為獨二無二的衣服。
處理舊衣服的方法很多。捐給福利院等,但由於捐獻的太多,許多福利院等就拒收了;從新再加工,像T恤做抱枕,牛仔做包包,衣服裙子拼一拼成獨一無二的衣服;通過像「有肉」這樣的平台贈送給需要的人;做墩布、小兒尿布、兒童游戲區護角(預防兒童因為玩耍不小心磕了碰了)等。
其實這些衣服如果能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將會節約原油2400萬噸、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
❺ 國外的春節的習俗
在辭舊迎新之際,人們通常要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以示慶賀。由於各國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地理環境和文化形態不同,形成了千姿百態的迎新食俗,說來頗有趣味。由於個人能力有限,所以就搞個七個國家的過年風俗再說,大家慢慢鑒賞啊!今年要到下列國家過年的人就更應該仔細欣賞了!
印度:餓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這天實行禁食,從凌晨直到午夜。過了午夜,各家才品嘗准備好的飯菜,互相祝賀新年。
法國:存酒喝光
法國人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家中有剩酒,來年會交厄運。只有乾乾凈凈,才能迎來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們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中的酒喝個精光。
波蘭:吃青菜
波蘭少女在過新年時,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據說吃了青菜會事事順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煙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將年終的最後5天定為「冷食日」。這5天,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時鍾聲敲響後,才能開始點火烹煮佳餚,大擺宴席歡度新年。
馬達加斯加:忌吃肉
在馬達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時間內不準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類。元旦這天,夫婦要向雙方父母贈雞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贈送雞腿,表示關心和友誼。
越南:禁止喝湯
越南北方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燒香、磕頭,並打一桶水煮年夜飯。煮好後,先祭奠祖宗,然後全家吃年夜飯。吃這頓飯的時候,絕對禁止喝湯。他們認為,喝了湯,種下的莊稼就會受澇。
匈牙利:忌食飛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類,因為他們認為吃雞、鴨、鴿等飛禽,來年的幸運便會飛走。他們在新年送親友的禮物,大都喜歡禮物上有打掃煙囪工人和小肥豬的圖形,打掃煙囪當然是除舊的象徵,胖乎乎的小肥豬,令人喜歡,含意也喜歡。人們在形象上尊重小肥豬,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新年的傳統食品是油炸小乳豬,那是要拿小肥豬開刀的!
保加利亞:打噴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亞人家吃年夜飯,一定要打噴嚏,這樣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當地習俗認為,第一個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一年的幸福。於是主任走向自己的農場,將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隻羊,第一頭小牛,或第一匹馬駒牽過來,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客人,這個噴嚏打的多麼值得啊!
❻ 法國人有什麼禁忌
法國人飯桌上的禮儀也比較多。
吃飯的時候盤子桌子不能離開桌子,不能像中國人捧碗吃飯。手肘不能架在桌子上。擺餐具的時候刀子在右邊,刀背朝外,叉子在左邊,吃甜點的小勺子放在盤子後面。
咀嚼時嘴巴要閉起來,吃什麼都不能發出聲音。嘴巴里有東西的時候不要喝水。給自己倒水前,要看看對面的人,或者旁邊的人是不是也喝完了,要先幫他們倒。最好等大家都到了在一起開動。吃之前最好說好胃口。
至於樓上說的13和星期五,說實話我沒感覺……
其實法國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禁忌,都是禮儀方面比較多。比如上扶手電筒梯要自動站在右邊,把左邊的通道留給其他趕時間的人等等。
❼ 誰知道法國人有什麼特點,法國有什麼風俗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❽ 去法國留學需帶哪些生活用品
文件,重中之重
護照、錄取通知書/預注冊證明、出生公證和雙認證、語言成績單、畢業證、學位證、本科/高中成績單、高考成績、證件照(2寸及1寸)
特別提醒:
1. 中文的材料要做公證,法國人可看不懂中文哦。
2. 所有重要材料的原件、復印件、掃描件、照片都要備齊!!!此外還要存入雲盤備份,因為出門在外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萬一失竊,雲盤備份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3. 護照首頁/簽證頁、出身公證等身份證明類的文件,可以准備至少10份以上復印件,以備不時之需。
兩卡在手,天下全有
手機卡:
1. 開通手機漫遊服務,等到了法國之後,再辦理當地電話卡。
2. 購買中國電信與法國運營商合作的CTExcel電話卡,某寶上就可以購買充值,非常方便,可以直接作為在法國長期使用的電話卡。
銀行卡:
1. 晶元信用卡:剛到法國的時候辦理銀行卡需要一段時間,攜帶大量現金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並不是所有atm機都支持中國的銀行卡取現,所以境外大范圍支持的信用卡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最好辦理晶元卡,因為法國很多地方已經不支持磁條卡了。
2. 銀行金卡:很多小銀行都有辦理金卡的業務(如華夏銀行),持有金卡,只要能找到帶有銀聯標志的取款機,取當地的貨幣都不需要手續費,能省下不少錢呢。
此外,強烈建議隨身攜帶少量小面額(50歐以下)的歐元現金,用於日常生活不便刷卡時支付。
手機、電腦……轉換插!
手機、筆記本電腦、相機、各種充電器、充電寶、優盤/移動硬碟……甚至是小電吹風和卷發棒,電器帶了一大堆,憧憬著在法國過上和國內一樣自在的生活。但是!拿出電器准備開用的時候,居然發現沒!法!用!
所以一定要帶歐標或德標轉換插頭,沒有它一切都白搭。
此外,數據線和充電頭等可以多帶幾個,小物件有時容易壞掉且弄丟。別不放在心上,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法國賣的可貴了。
保障生活質量的日常用品
衣:
四季服裝不用帶很多,因為法國一年兩度的打折季會刺激你一次次擴充衣櫃。到時候衣服太多又捨不得扔,會讓居住的小屋子非常的擁擠。內衣和拖鞋千萬別忘(小編就忘記過,結果是非常的痛苦),小枕頭、小型床單被褥可以帶兩套,這些必需品可不是到了法國就有時間去買的哦。
衣物建議用真空袋壓扁打包,可以節省很多空間。
食:
記得帶上家鄉特產,可以治療一切不開心,然而老乾媽、火鍋底料這些並不需要帶太多。法國大部分城市都有中超,這些「中國特色」都可以在中超買到。
感冒葯、止咳葯、退燒葯、消炎葯、止痛葯、止瀉/通便葯、腸胃葯、過敏葯、跌打損傷葯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攜帶。在法國看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病時能吃點來自故鄉的葯也算是安慰。
住:
廚具和小傢具什麼的,的確是多多益善,但是真的帶不走。這里推薦一些立刻就用得上,或者比較不方便購買的小物:輕便水杯/保溫杯、梳子、小鏡子、沐浴產品旅行套裝、發夾皮筋、雨傘、兩副眼鏡、暖寶寶(有需要的妹子)、小鎖、小剪刀、指甲剪、鑷子、針線包、別針。
至於護膚品和彩妝,這些都不需要帶太多,法國的葯妝店彩妝店已經在向你招手了~
特別提醒
收完箱子,再檢查一遍比較穩妥,哪些東西是乘坐飛機或者出境不可以攜帶的?哪些是必須托運的行李,哪些是必須隨身攜帶的行李?比如鋰電池類的產品不能托運,只能放隨身行李。液體類/化妝品類產品記得托運,隨身攜帶的容量不要超過100ml。行李的重量也要提前稱好,保證所有行李安安穩穩地跟隨你一起去到法國。
如果是居住在房東家裡,其實有一些東西是可以不用帶的,還有一些東西是可以在當地的華人二手群預約購買的。
❾ 法國的風俗習慣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