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根廷VS法國
你好。2007年2月7日,阿根廷和法國將在聖·丹尼斯進行一場友誼賽。個人看好阿根廷。法國處於更新換代的時間,新人較多,核心隊員推出,影響較大。而阿根廷球隊現在相對穩定,人員結構較好。僅是個人意見。
今年的美洲杯,我看好一些二流球隊。畢竟,你要讓比如阿、巴等隊在美洲杯打起12份精神,太難了。但具體也要看個國家隊名單公布之後,形勢才會明朗。
謝謝。
❷ 為什麼今天世界盃法國義大利巴西阿根廷相繼出線
總結一下義大利出局原因(即里皮的6宗罪):
罪狀一:不吸取前任教訓,堅持433
試問,球隊的中場沒有巴拉克、傑拉德這種攻守兼備的巨星,光憑一個年過30的皮爾洛如何能將433運轉自如。
罪狀二:任用嫡系,終先毀尤文再毀義大利
里皮的昔日東家,意甲豪門尤文圖斯隊在去年夏天轉會場上的一系列舉動都很容易讓人猜測是不是里皮在控制著尤文圖斯。畢竟新上任的尤文主帥是以前里皮的助手費拉拉,在國外效力的卡納瓦羅、格羅索也一齊來到斑馬軍團。最終,擁有半支義大利隊主力的尤文在聯賽中只取得聯賽第七的糟糕戰績,從歐冠到歐聯,都慘敗收場。
最終,這半支意甲聯賽第七的球隊在世界盃上很自然地小組出局。布馮半場後就離開世界盃,卡納瓦羅是小組賽前兩場比賽中的場上最大罪魁,卡莫拉內西猶如夢游,亞昆塔無數揮霍機會,出任前腰的馬爾基西奧形同夢游,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這也直接導致藍軍創造力的缺失,尤文新領袖基耶利尼最終也在同斯洛伐克生死戰中犯下大錯。
罪狀三:排斥多名有功老臣,無視新人涌現
聯賽第七的尤文圖斯隊在國家隊占據半壁江山,可是聯賽冠亞軍國米羅馬卻只有德羅西一個。藍黑軍團的莫塔、巴洛特利、桑頓都是可以為國家隊效力的人選。羅馬隊的佩羅塔、卡塞蒂、托蒂、托尼也未能入選。
這幾年,義大利足球一直被抨擊為是青黃不接,可是並不是就沒有新人閃亮登場。他不僅對桑頓、巴洛特利不感冒,甚至無視已經在米蘭陣中打上主力的阿巴特、安東尼尼,而是任用已經淪為該隊替補的贊布羅塔、加圖索。
具備創造力的卡薩諾、巴洛特利、米科利、朱塞佩-羅西一個不要,再加上皮爾洛的受傷,直接造成藍軍面對鐵桶陣無任何創造力可言。
罪狀四:放棄義大利足球史上最耀眼的10號
2006年世界盃上,托蒂、皮爾洛這兩個「10號」共同存在更是為亞平寧捧回了離開24年的大力神杯。本屆杯賽10號球衣套在一個草根前鋒迪納塔萊身上。卡薩洛、巴洛特利都被譽為巴喬的傳人,但里皮的心胸和耐心卻遠不及拉涅利和穆里尼奧。
罪狀五:不吸取聯合會杯教訓,盲目對攻
在卡納瓦羅年事已高,馬特拉齊、內斯塔也退出國家隊後,義大利隊在2006年的那條鋼鐵後防在兩年前就不復存在。可是里皮即使遭遇在去年和巴西隊的兩次慘敗比賽後都毫不吸取教訓,這一年來球隊的防守能力只繼續下降。結果確實告訴世人這支球隊連和斯洛伐克對攻的資格都沒有。
罪狀六:只顧炫耀昨日光輝,無視忠言逆耳
里皮總喜歡用「我們還是世界冠軍」這言論一再搪塞,搪塞的同時還不願精心改善這支在國際足壇上已經落伍的球隊。上屆世界盃7場丟2球,本屆世界盃3場丟5球,不知道里皮還有何話可說!
里皮的這六宗罪導致衛冕冠軍義大利恥辱性地和上屆亞軍法國小組同為墊底。
義大利,來年再見吧!
法國隊的出局也與多梅內克的用人不無關系。
1、單前鋒戰術難進球,為啥不使用亨利和阿內爾卡的雙前鋒呢
2、齊達內退役後,中場真的沒人可以代替啊
3、堅持在主力陣容中堅持要用戈武,其發揮可憐的很
4、放著梅克斯不用,偏用阿比達爾這個左後衛當中衛
5、臨陣變陣,從433到4231,戰術一直在變
6、法國足協世界盃前已經說要換帥了,估計多梅內克在報復吧,哎,可悲啊
7、齊達內不在,內部矛盾激烈化了,球員們都罷訓了
總結巴西失敗的原因:
1,缺乏創造性。早在5月份鄧加確定巴西隊參加世界盃比賽名單的時候他就表明,他需要的是一名能夠進球的中場球員。但在巴西隊的大名單中,8名中場球員都是偏防守型的,都是沒有創造性的球員;只有卡卡是進攻型中場,也就是說卡卡沒有替補,反而阿爾維斯幾乎每場比賽都踢中場的位置,埃拉諾的受傷更是讓卡卡沒有了幫手。
2,沒有控制力。巴西隊最後場上只有10人,最終輸掉了比賽,巴西球員顯示出心理上的失衡。連羅比尼奧都要去與荷蘭球員吵架了,隊長盧西奧沒有作出一個動作示意大家要冷靜,以前打過世界盃的卡卡和吉·席爾瓦同樣對巴西隊的不冷靜視而不見。場上沒有一名巴西人有能力引導其他球員,讓其他球員冷靜,或是起到領導核心的作用,就像鄧加當年那樣的。
3,世界上最好的防守?在與其他弱隊比賽時,巴西隊確實顯示出他們後防線上的優勢,但是真正遇到決定性的比賽時就不行了。說朱里奧·塞薩爾是「世界上最好的守門員」,費利佩·梅洛卻在他的配合下幫助荷蘭隊得了第一分;而第二個球,斯內德1米70的個子,頭槌都不用跳起就能進球。
4,梅洛的脾氣。費利佩·梅洛的紅牌無論是誰都不能說他是冤枉的。他應該知道,他的做法將會對後面的比賽造成什麼影響,這是一場關鍵性的比賽啊!他在小組賽與葡萄牙隊的比賽中脾氣就上來了,撞了此前侵犯他的佩佩,但那次他只得到黃牌。在與荷蘭隊比賽時,而且還是巴西1:2落後時,他對羅本的那腳蹬踏直接得到了紅牌。
5,只有半個卡卡。一般情況下,一支隊伍中穿10號球衣的肯定是最關鍵的球員。鄧加把全部籌碼都押在卡卡身上,他堅信卡卡是這屆世界盃的主角;但卡卡在准備階段一直未從傷病中恢復,在世界盃比賽中從來沒有找到最佳狀態;雖然他共有三次助攻,但整體表現讓人失望。對荷蘭一場一腳射門被撲出外,還浪費了2次關鍵機會。
6,鄧加主義。主教練鄧加違背了巴西足球的傳統,闡述他自己的哲學。他認為位置最重要,批評個人主義,摒棄藝術足球,提倡實用,只注重結果。在這次南非世界盃上,巴西隊很少踢出優美的足球,也沒能讓球迷看到最終的勝利。
7,沒有精神支持的球隊。球迷狂熱和過於開放,是人們認為巴西2006年德國世界盃失利的主要原因。這次鄧加選擇了封閉一切的做法,媒體成為鄧加的敵人,即使是球員的雙親也不能到南非觀戰,讓國家隊完全在一個孤島上;他們在一個平行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交點。
唉!巴西把運氣留給4年後吧、、、
阿根廷內部確實是矛盾重重,主要跟老馬的選人有關。
據說後防大將薩穆埃爾不是傷病原因,而是與老馬有矛盾才不能上場的。
直接造成阿根廷的後防不堪一擊。
總結阿根廷失敗的原因:
1、梅西遠離禁區。老馬把梅西當貝隆使用,結果是,梅西遠離禁區,每次發動進攻都要從中圈附近拿球,遠離對方禁區的他進攻威脅小了很多。要知道,他最大的威脅是在對方的禁區25米區域。在巴薩,梅西只需要在對方禁區前30米左右活動,他的存在讓對方後衛不敢掉以輕心,而在國家隊,他的活動區域擴大到了60米,從那裡開始發起攻擊,顯然很難有太大的效果。估計勒夫都要笑死了,遠離禁區的梅西,要封死他簡直易如反掌。
2、梅西身邊缺少哈維和伊涅斯塔。在巴塞羅那,梅西身邊有哈維和伊涅斯塔,這兩位大師級人物的存在讓跳蚤獲得了更多的拿球和突破的空間,而在阿根廷,這樣的球員太少。相反老馬缺把有拿球能力的貝隆給撤下了了,有貝隆首發的比賽(對奈及利亞和希臘),梅西在場上接球和傳球的次數超過了70次,而沒有貝隆的時候,梅西的場均傳球數只有50多次。顯然,馬拉多納沒有用好他手中的「哈維」。
3、錯把小將迪馬利亞當做梅西使用。結果是,梅西遠離禁區,每次發動進攻都要從中圈附近拿球。而皇馬新人在世界盃比賽中堪稱糟糕透頂,庸人1個。除了小組賽末戰打希臘輪休,老馬一直讓其首發,馬大帥希望他能像梅西一樣成為邊路尖刀,但號稱天使之翼的迪馬利亞沒有發揮出任何速度和技術優勢,在參加的所有比賽中可以用打醬油來形容。
4、阿根廷的後防線不堪一擊。德米凱利斯在德甲拜仁已經沒有了位置,在國家隊幾乎場場都有失誤,薩穆埃爾有傷未愈,布爾迪索是國米淘汰下來的,海因策也是曼聯、皇馬淘汰下來的,奧塔門迪只是二流球員。後腰除了馬斯切拉諾,就剩下進攻型的球員了。
5、馬拉多納的選人不當。別忘了在馬拉多納的帶領下,阿根廷當初如何1比6慘敗於玻利維亞,直到最後一輪才涉險過關的經歷。老馬固執地任人唯親,放棄老隊長扎內蒂、坎比亞索等人。現在的阿根廷就像是「銀河戰艦」時代的皇馬,4人防守,6人進攻,對方的鋒線能直接沖擊本方防線,本方中衛因此顯得手忙腳亂。遇到弱隊尚能憑借強大進攻力擊倒對手,如果遇到更強大的對手,防守問題可能被凸顯得更厲害。現在真正考驗開始了,老馬還債的時候也到了。
6、運氣已經用盡。阿根廷的前幾場勝利,除了對手較弱,別忘了還有裁判的照顧,從小組賽至今,阿根廷已至少接受了3次誤判「領先」呢。對德國沒有了裁判眷顧,一旦比分落後,自然是一瀉千里。
唉!馬拉多納除了激情之外,再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了、、、
梅西,期待下一屆世界盃能稱王!
❸ 法國隊踢法如此穩健,當初阿根廷是怎麼才
法國在至今為止的六場比賽中他們只丟了四球,而這四球有三球是阿根廷隊所打進的。正因為被阿根廷進了三球才堅定了德尚保守防反的決心,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國應該感謝阿根廷為他們敲響警鍾。
雖然輸了,但阿根廷運氣不錯,最終4:3完全是偶然。烏拉圭和比利時都沒能敲開法國隊球門,說明法國隊確實有了冠軍相。法國隊之所以現在給人們穩健的感覺,是因為法國隊現在的打法是要求場上所有人都參與防守。
❹ 世界盃決賽還沒開始,為什麼說阿根廷男籃已經「贏」了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認為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在於阿根廷隊有多麼的厲害,只是由於它們在此次比賽之中,將籃球的精神演繹的的淋漓盡致,同時他在整個的比賽過程之中發揮的十分的完美。也正是由於這樣的一個情況,導致我們在見到阿根廷隊進入半決賽的時候,就認為他們已經是要贏了。
現在就讓我們來具體的分析一下阿根廷隊,他們在此次比賽之中的表現吧!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更加的明白為什麼可以這么說。
三,阿根廷隊在此次世界盃上的比賽可謂是勢如破竹
我們在觀察過這次世界盃比賽之後,你會發現,雖然阿根廷隊的球員可能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的強,但是在整個比賽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在1/4決賽的時候戰勝了塞爾維亞男籃,然後又在半決賽中戰勝了法國隊,也正是由於這樣勢如破竹的比賽戰況,讓我們對於阿根廷隊有了更加大的信心。
綜合上述,我們就應該可以知道,之所以認為阿根廷會獲得世界盃決賽的冠軍,就是由於它在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給予了我們信心,同時,在比賽之中也是將團隊精神和籃球精神演繹到了極致。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現象,讓我們堅信了它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❺ 世界盃淘汰賽阿根廷對法國有巨大優勢嗎
在經過一天的休整後,本屆世界盃淘汰賽即將在周六拉開戰幕。淘汰賽首場比賽便是值得球迷廣泛關注的一場比賽,在小組賽最後一輪艱難晉級的阿根廷隊,將會迎來奪冠熱門法國隊的挑戰。在這場比賽當中,將會誕生本屆世界盃第17支出局的球隊和第1支進入到八強的戰隊。
擁有著巨大的心理優勢,阿根廷隊還有一個無所不能的梅西。在八分之一決賽面對法國隊的比賽,大難不死的阿根廷隊和梅西,將會積累更多的自信心。此外他們的經驗也是年輕的法國隊無法比擬的,在世界盃淘汰賽這種大賽當中,經驗往往是比技戰術和實力更重要的因素。
有了經驗和自信心,梅西和阿根廷隊並非沒有機會。這場對陣法國隊的比賽,將很可能成為他們繼續積累信心和前進的重要一戰。如果挺過了這場,阿根廷隊很可能會走得更遠。或許對他們來說,取爭奪本屆世界盃的冠軍也變得不再遙遠!
來源:搜狐!
❻ 法國和阿根廷什麼時候踢
法國和阿根廷是北京時間2018年6月30日晚上10點踢。
此後雙方再也沒有進球,法國隊4-3擊敗阿根廷,成為第一支殺進8強的球隊。
❼ 阿根廷慘遭淘汰,阿根廷在這屆世界盃上暴露了哪些問題
世界盃淘汰賽,在昨晚(6月30日)打響。第一場,比賽是阿根廷對陣法國。這是一場盪氣回腸的比賽,阿根廷從落後,追平,反超,再到被追平,被反超。最終的比分定格在了3:4,阿根廷跟本次世界盃說「再見」了。這場比賽的主角不是巨星梅西,而是法國隊的年輕邊鋒姆巴佩。可以說,阿根廷全隊被姆巴佩一人「打爆」。
淘汰的阿根廷踏上了歸程,球隊內部自然會總結得失。作為球迷的我們,不妨分析下阿根廷在這屆杯賽上暴露出的問題。
我是嚮往藍天得鴕鳥,為淘汰的德國而傷心。
❽ 大佬們:今年世界盃阿根廷對陣法國的那場比賽,兩國都用的什麼陣型有什麼特點
2018世界盃阿根廷對陣法國的1/8的首場比賽,兩國都用的是4231陣型。特點一是有四名後衛的配置。四名後衛每人鎮守一方,比較均衡,不會出現明顯的空當,不會留下明顯的漏洞。 二是配置雙後腰。雙後腰在人數上有優勢,使進攻方不能輕易在中路突破、遠射來威脅本方球門,起到了讓威脅遠離本方的目的。三是有三名攻擊型中場球員。三名攻擊中場是進攻時的主要力量。三人中有兩人是起到邊鋒的作用。這兩人進攻時變幻莫測,可以與邊後衛配合下底傳中,也可以利用速度、技術從邊路向中路內切。 四是單前鋒。這個「1」由最有實力的隊員擔任。出任這個單前鋒的隊員既要有速度、有技術,還能為後插上的隊員「做球」,還得有在門前靈敏的嗅覺作保證,所以4231中的「1」很關鍵。 所以,4231陣型不是為了通過增加防守人員的數量從而增強防守力度,而是一個極具隱蔽攻擊和靈活攻擊的陣型。利用單前鋒這個支柱點做依靠,用身後的各個隱藏的殺手進行攻擊,這個陣型進攻的隱蔽性強、手段豐富,有著突然進攻的效果。三名攻擊型中場在對方的危險地帶通過各種換位和配合進行有效攻擊,從而達到攻破對方球門的目的。
❾ 歐洲杯亞洲杯世界盃各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哪個比較早
世界盃簡介
世界盃預選賽階段分為六大賽區進行,分別是歐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賽區,每個賽區需要按照本賽區的實際情況制訂預選賽規則,而各個已報名參加世界盃的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代表隊,則需要在所在賽區進行預選賽,爭奪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名額。 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名額目前是32個,決賽階段主辦國可以直接獲得決賽階段名額,除主辦國外,其他名額由國際足聯根據各個預選賽賽區的足球水平進行分配,不同的預選賽賽區會有不同數量的決賽階段名額。註:國際足聯規定:從2006年世界盃預選賽起,衛冕冠軍需要參加其所屬區域內的世界盃預選賽,從而只有東道主可以入圍決賽圈32強的比賽. 世界盃決賽階段的主辦國必須是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而且會員國(地區)需要向國際足聯提出申請(可以兩個會員聯合申請承辦),然後通過全體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投票選出。 通過世界盃預選賽獲得決賽階段名額的國家代表隊,加上主辦國的代表隊一共32支球隊將會到主辦國進行決賽階段的比賽爭奪冠軍。決賽階段32支球隊通過抽簽被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4支球隊,進行分組積分賽,各個小組的前兩名共十六支球隊將獲得出線資格,進入復賽;進入復賽後,十六支球隊按照既定的規則確定賽程,不再抽簽,然後進行單場淘汰賽,直至決出冠軍。
[編輯本段]世界盃發展史
中國唐代就出現「足球」的競技比賽,當時叫「蹴鞠」。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賽的獎杯是1928年FIFA為獲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雷米特金杯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 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佔有此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佔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准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屆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大力神杯」。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屆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佔有此杯了。
[編輯本段]世界盃歷史回顧
第1屆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本屆杯賽沒有預選賽,只有13支國家隊報名參賽,兩個南美國家烏拉圭和阿根廷攜手進入決賽。烏拉圭國家足球隊成為第一個世界盃冠軍。 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為世界足球運動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第2屆 1934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第一次進行了電台的實況轉播。 義大利與捷克斯洛伐克爭奪冠軍,義大利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第3屆 1938年法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上,上屆冠軍和東道主球隊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上屆冠軍在世界盃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規定直到2002年韓日世界盃後才被取消。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上,上屆冠軍巴西也參加了南美區預選賽。 最終決賽在義大利和匈牙利之間進行,義大利隊以4比2的比分蟬聯冠軍。義大利隊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蟬聯冠軍的球隊。 第4屆 1950年巴西世界盃 經過第一輪小組循環賽,巴西、烏拉圭、西班牙和瑞典進入四強,他們需要再次以循環賽的形式決出冠軍。巴西隊與烏拉圭隊的比賽就是事實上的最後決戰,這場比賽在馬拉卡納球場上演,老道的烏拉圭隊頂住了場上和場外的壓力,第二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榮譽。 本屆杯賽的觀眾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並創造了平均每場6萬名觀眾的世界盃記錄。巴西球員阿德米爾榮獲最佳射手獎,在比賽中,他共攻入7球。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杯賽過程,沒有一名隊員被罰出場,大概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人們更加珍視和睦友善了。 第5屆 1954年瑞士世界盃 本屆杯賽在瑞士的五個城市進行, 26場比賽總共打進140個進球,令球迷大飽眼福。平均每場進5.38球的記錄也是歷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最高的。本屆杯賽,球員們首次穿上了印有號碼的球衣。另外,電視首次運用於世界盃賽的轉播。 聯邦德國隊逆轉戰勝了被譽為「無冕之王」的匈牙利隊最後獲得冠軍,開始了他們在世界盃賽上的輝煌歷程。 第6屆 1958年瑞典世界盃 這屆比賽的大明星是巴西隊年僅17歲的天才球員貝利,他司職左邊鋒,與加林查、扎加洛、瓦瓦組成世界上最鋒利的前鋒線。另一位明星是法國隊的方丹,他是第一位在世界盃決賽階段每場比賽都有進球的球星,創造了至今無人打破的一屆世界盃進13球的最高記錄。 東道主瑞典隊發揮出眾,進入冠軍決賽,與爭奪冠軍。但巴西藝術足球很快向世人證明了它的威力,巴西隊第一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中國隊首次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但未能獲得出線權。 第7屆 1962年智利世界盃 這屆杯賽被稱為歷史上最粗野的一次世界盃賽,幾乎每場比賽都有球員被罰出場外。開賽三天,竟然有34名球員是被抬下場的。 巴西隊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隊成為第三個兩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隊伍,在世界掀起了猛烈的「黃色風浪」。 第8屆 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 本屆杯賽上的最大黑馬屬於朝鮮隊,他是世界盃賽上首次進入復賽的亞洲球隊。 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軍爭奪戰中,英格蘭隊的赫斯特成為了東道國的英雄,他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決賽中上演「 帽子戲法 」的球員,現代足球隊發源國第一次登上了冠軍獎台。英國人在本屆比賽中創新使用了「442」陣型,這個經典的陣型到目前仍然被很多球隊所採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亞軍決賽中的爭議進球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懸案和經典。 第9屆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 隨著各大洲足球運動的發展,國際足球聯合會首次決定在歐洲和南美洲之外的地區舉辦世界盃賽,最後選中了墨西哥。 冠軍爭奪戰中巴西最後以4比1戰勝義大利隊,取得劃時代的勝利,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三次奪冠的隊伍,並永久佔有了「雷米特杯」。 第10屆 1974年德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正值世界足球技術革新的熱潮,以荷蘭人創造的「全攻全守」為代表,為足球帶來了新的活力。 聯邦德國隊與荷蘭隊踢了一場永垂史冊的決賽,在全場觀眾的歡呼聲中,聯邦德國隊2-1獲勝,第二次登上了冠軍領獎台。 第11屆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賽實現了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預選賽的參賽隊伍第一次超過了100支。 阿根廷隊與上屆亞軍荷蘭隊爭奪桂冠。最後,阿根廷隊以3比1的比分使荷蘭隊再次屈居「老二」。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五次由東道主奪魁。 第12屆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 本屆杯賽擴軍至24支球隊。 義大利與西德進行冠軍爭霸戰。義大利成為繼巴西後,第二個獲得三次世界盃冠軍頭銜的國家。羅西也以6球獲得本屆杯賽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員獎。 第13屆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這屆世界盃的主辦國哥倫比亞因財政困難宣布放棄。墨西哥代替哥倫比亞承辦世界盃比賽,並成為了第一個舉辦過兩屆世界盃賽的國家。在此世界盃舉辦前,曾經歷過巨大地震。 阿根廷隊與聯邦德國隊爭奪冠軍,巨星馬拉多納顯示出他作為本屆杯賽最佳球員的風采,本屆杯賽成了他表演的大舞台。阿根廷最後獲得冠軍。 第14屆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的英雄人物當屬老將米拉、最佳射手斯基拉奇和阿根廷門神戈耶切亞。冠軍最後屬於聯邦德國隊,聯邦德國與義大利、巴西一樣,成為三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國家。 本屆杯賽吸引了近267億次電視觀眾,門票收入達1.4億美元。 第15屆 1994年美國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決賽圈比賽充滿了精彩刺激的場面和令人叫絕的進球。沙烏地阿拉伯隊闖入了16強,為亞洲足球贏得了榮譽。本屆杯賽上最大的悲劇是哥倫比亞球員埃斯科巴因將球打入自家球門,回國後慘遭殺害。 最後的決賽的雙方是巴西隊和義大利隊,兩隊都分別獲得過三屆世界盃冠軍。比賽在120分鍾內沒有分出高低,點球決戰,巴喬射失點球,巴西人再次捧杯,成為世界上第一支獲得四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 第16屆 1998年法國世界盃 本屆杯賽世界盃擴軍到32支球隊,最大的黑馬是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克羅埃西亞隊,前南解體後首次參賽的他們最終獲得第3名,隊中球星蘇克成為本屆世界盃最佳射手。而英阿之戰成為了經典,歐文橫空出世。 7月12日成為了法國人的節日,在決賽中,中場大將齊達內在上半場兩次頭槌破門,為法國隊奪冠早早奠定了勝局。最終,法國隊以3比0擊敗巴西奪魁。人們不解羅納爾多在決賽中的低迷表現。 第17屆 2002年韓日世界盃 世界盃歷史上首次由兩國合辦。本屆杯賽以弱勝強的冷門頻出,數個奪標熱門隊伍止步於小組賽。 決賽在巴西和德國之間進行,巴西隊第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 東道國韓國隊獲得第4名,創造了亞洲球隊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新紀錄。 中國隊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但小組賽三場未進球,以失9球、積0分的成績無功而返。 第18屆 2006年德國世界盃 德國、南非、英格蘭、摩洛哥和巴西參與了2006年世界盃的申辦,但是巴西在最後時刻退出。在最後的投票中,德國以12票比11票,以一票的優勢戰勝了南非,獲得了2006年世界盃的舉辦權。這是德國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德國上次舉辦世界盃是在1974年。 齊達內復出後的法國隊的發揮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當然由於他的影響也帶來了一些巔峰不在的老將(巴特茲等);而更加超出人們預料的是義大利隊,他們依靠強大的凝聚力以及鏈式防守出人意料的打進了決賽,並最終捧杯。 這屆杯賽上,四強全為歐洲球隊,亞非球隊表現不佳,最終義大利以點球大戰戰勝法國,獲得冠軍。齊達內在加時賽下半場因為用頭撞擊義大利隊後衛馬特拉齊,被紅牌罰下,震驚了世界。賽後輿論紛紛將矛頭指向馬特拉齊,但是真相也許要等待很久才能為世界球迷所知。 第19屆 2010年南非世界盃 第19屆世界盃將在南非舉行,這是非洲國家第一次舉辦世界盃賽,預示著非洲足球事業逐步踏入顛峰。 第20屆 2014年巴西世界盃 北京時間2007年10月30日,國際足聯在總部蘇黎世宣布:巴西將承辦2014年世界盃。
世界盃參賽次數(相同次數按參賽先後順序排列) 巴西 18★ 義大利16 德國 16(聯邦德國 10)① 阿根廷 14 墨西哥 13 法國 西班牙 英格蘭 12 比利時 瑞典 11 烏拉圭 10 匈牙利 9 南斯拉夫② 美國 8 捷克斯洛伐克③ 瑞士 荷蘭 蘇格蘭 8 奧地利 智利 羅馬尼亞 巴拉圭 波蘭 韓國 蘇聯④ 保加利亞 7 喀麥隆 5 秘魯 哥倫比亞 葡萄牙摩洛哥 突尼西亞 沙特 4☆ 玻利維亞 挪威 北愛爾蘭 伊朗 丹麥 愛爾蘭 哥斯大黎加 奈及利亞 克羅埃西亞☆② 日本☆ 3 埃及 土耳其 薩爾瓦多 澳大利亞 阿爾及利亞 俄羅斯④ 南非 2 厄瓜多 2☆ 以下國家參加一次 古巴 荷屬東印度⑤ 威爾士 朝鮮 以色列 民主德國① 海地 扎伊爾⑥ 宏都拉斯 科威特 紐西蘭 伊拉克 加拿大 阿聯酋 希臘 牙買加 南聯盟② 塞內加爾 斯洛維尼亞② 中國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象牙海岸☆ 塞黑☆② 安哥拉☆ 迦納☆ 捷克 ☆③ 多哥☆ 烏克蘭☆④ 注釋: ★巴西參加了迄今為止全部18屆世界盃 ☆表示這些球隊 自首次參加世界盃以來從未缺席 ①1948年,德國分裂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1990年,東德西德統一。這里將聯邦德國的相關記錄並入分裂前以及統一後德國記錄中,民主德國相關記錄單列。 ②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解體為五個獨立國家,分別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改國號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2006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此處將南斯拉夫、南聯盟、塞黑獨立記錄。 ③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解體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此處不將捷克斯洛伐克相關記錄與捷克相關記錄合並。 ④1991年, 蘇聯解體為十五個獨立的國家,分別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摩爾多瓦。此處不將蘇聯相關記錄與俄羅斯相關記錄合並。 ⑤荷屬東印度即今日之印度尼西亞。 ⑥1997年,扎伊爾改國名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剛果或剛果(金)。 首次參加世界盃年份統計 1930年第一屆:烏拉圭 阿根廷 美國 南斯拉夫 智利 巴西 羅馬尼亞 巴拉圭 法國 秘魯 比利時 玻利維亞 墨西哥 1934年第二屆:義大利 捷克斯洛伐克 德國 奧地利 西班牙 匈牙利 瑞士 瑞典 荷蘭 埃及 1938年第三屆:古巴 波蘭 挪威 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 1950年第四屆:英格蘭 1954年第五屆:聯邦德國 土耳其 蘇格蘭 韓國 1958年第六屆:威爾士 蘇聯 北愛爾蘭 1962年第七屆:哥倫比亞 保加利亞 1966年第八屆:葡萄牙 朝鮮 1970年第九屆:以色列 摩洛哥 薩爾瓦多 1974年第十屆:民主德國 澳大利亞 海地 扎伊爾(民主剛果/剛果(金)) 1978年第十一屆:突尼西亞 伊朗 1982年第十二屆:阿爾及利亞 喀麥隆 宏都拉斯 科威特 紐西蘭 1986年第十三屆:丹麥 伊拉克 加拿大 1990年第十四屆:愛爾蘭 哥斯大黎加 阿聯酋 1994年第十五屆:奈及利亞 沙特 俄羅斯 希臘 1998年第十六屆:南聯盟 克羅埃西亞 牙買加 南非 日本 2002年第十七屆:塞內加爾 厄瓜多 斯洛維尼亞 中國 2006年第十八屆:烏克蘭 迦納 多哥 象牙海岸 安哥拉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塞爾維亞和黑山 2010年第十九屆:斯洛伐克 塞爾維亞
[編輯本段]世界盃冠軍各國奪得情況
(截止到2010年) 巴西 5次 義大利 4次 德國 3次 阿根廷 2次 烏拉圭 2次 法國 1次 英格蘭 1次
[編輯本段]世界盃歷屆1、2、3、4名得主和舉辦國
屆數 年份 舉辦地 參賽球隊數 冠軍 亞軍 季軍 殿軍 1 1930 烏拉圭 13 烏拉圭 阿根廷 美國 南斯拉夫 2 1934 義大利 16 義大利 捷克 德國 奧地利 3 1938 法國 15 義大利 匈牙利 巴西 瑞典 4 1950 巴西 13 烏拉圭 巴西 瑞典 西班牙 5 1954 瑞士 16 西德 匈牙利 奧地利 烏拉圭 6 1958 瑞典 16 巴西 瑞典 法國 西德 7 1962 智利 16 巴西 捷克 智利 南斯拉夫 8 1966 英國 16 英格蘭 西德 葡萄牙 蘇聯 9 1970 墨西哥 16 巴西 義大利 西德 烏拉圭 10 1974 西德 16 西德 荷蘭 波蘭 巴西 11 1978 阿根廷 16 阿根廷 荷蘭 巴西 義大利 12 1982 西班牙 24 義大利 西德 波蘭 法國 13 1986 墨西哥 24 阿根廷 西德 法國 比利時 14 1990 義大利 24 西德 阿根廷 義大利 英格蘭 15 1994 美國 24 巴西 義大利 瑞典 保加利亞 16 1998 法國 32 法國 巴西 克羅埃西亞 荷蘭 17 2002 韓國-日本 32 巴西 德國 土耳其 韓國 18 2006 德國 32 義大利 法國 德國 葡萄牙
2010年南非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
2010南非世界盃海報北京時間7月27日上午,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召開會議,正式決定了2010年南非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競賽方案。除了參加德國世界盃的五個參賽隊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伊朗、沙特之外,包括中國隊在內的其他所有38支球隊必須參加資格賽,而整個亞洲區的預選賽賽程也被分成了三個階段,從資格賽到小組賽再到最後的十強賽。 [1] 第一階段資格賽(2007年10月-11月) 報名參加南非世界盃預選賽的亞洲球隊共43支,除德國世界盃五個參賽隊澳大利亞、韓國、伊朗、日本、沙特外,其他38隊全部參加資格賽。 資格賽第一輪:第25位的球隊至第43位的19支隊伍為一個組(假設為A組),排名第24位至第5位的19支隊伍為另一個組(假設為B組),通過抽簽儀式,從A組中抽出一隊,與B組中的一隊對陣,進行主客場淘汰賽。比賽在今年10月份進行。由於中國隊排名第10位,將參加首輪比賽。而且將在B組,對手肯定相對較弱,闖過這一關應該不會有問題。 資格賽第二輪:在通過資格賽第一輪的19支隊伍中,按照上屆世界盃賽的成績,排名最後8位的隊伍,倒數第一到倒數第四的4隊為一個組(假設為C組),倒數第五到第一的4隊為另外一個組(假設為D組),從C、D組中各抽出一支隊伍對陣,進行主客場淘汰賽。獲勝的四支球隊將獲得2008年第二階段小組賽的參賽資格。而排名前11位的隊伍,將在一輪輪空,而直接進入2008年開始的正賽。中國隊因為在亞洲43隊中總排名第10位,在需要參加資格賽的38支隊伍中排名第5位,將無需參加這一輪的比賽。 第二階段資格賽(2008年2月開始) 2007年11月23日,這15支通過資格賽的球隊,再加上5支世界盃參賽隊,共20支球隊將參加在南非德班舉行的世界盃預選賽分組抽簽儀式。屆時,這20支球隊分為五個小組,5支德國世界盃參賽隊為種子隊,每組4隊進行主客場循環賽,小組前兩名出線,最終10支球隊獲十強賽資格。 第三階段十強賽 2009年,10支球隊分成兩組,每組5隊進行主客場循環賽。每組積分前兩名將直接獲得南非世界盃決賽階段參賽資格,兩組的第三名進行主客場附加賽,獲勝球隊將與大洋洲冠軍進行主客場制交鋒,最終的勝者也將參加南非世界盃賽。最終韓國,朝鮮,澳大利亞,日本獲得了世界盃32強的資格 世界盃32強出線名單 [2]歐洲區出線名單(13隊):英格蘭、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德國、塞爾維亞、瑞士、丹麥、斯洛伐克、葡萄牙、斯洛維尼亞、希臘、法國 南美區出線名單(5隊):巴西、巴拉圭、智利、阿根廷、烏拉圭 北美區出線名單(3隊):美國、墨西哥、宏都拉斯 亞洲區出線名單(3隊):韓國、朝鮮、日本 大洋洲賽區出線隊(2隊):紐西蘭、澳大利亞 非洲區出線名單(5隊):奈及利亞、喀麥隆、迦納、象牙海岸、阿爾及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