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今年發生什麼大事

法國今年發生什麼大事

發布時間:2022-05-01 08:56:24

Ⅰ 法國歷史大事年表

你大概是想要大革命後的吧``要不把加佩,墨洛溫的翻出來```就暈了``
懸賞:0 - -|||

1589年亨利四世建立波旁王朝,路易十四時達到鼎盛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隨後頒布人權宣言。
1791年頒布憲法,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1792年普法聯軍入侵法國干涉法國革命,法國取得瓦爾密大捷;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吉倫特派下台,雅各賓派上台,處死了路易十六,實行恐怖政策;
1974年熱月政變。國民公會掌權。
1799年霧月政變,拿破崙成第一執政。後來成為終身執政。
1804年12月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
稱帝前拿破崙開始主持制定《拿破崙法典》
1812年拿XX侵俄失敗。
1813年萊比錫戰役,法戰敗。
1814年拿破崙退位,其間自殺未遂。流放厄爾巴島。
1814-1815年3月間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登位。
1815年3月——1815年6月百日政權,拿XX改帝制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法軍戰敗。
拿破崙再次退位,被流放去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
1815年6月後,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再次復辟。表面君主立憲制國家。
1830年七月革命。後建立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30年代其間,里昂工人起義。
1848年歐洲革命年,法國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國。
1848年六月起義。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上台成為新任總統。
1852年路易恢復帝制。第二帝國。在位其間與英國發動英法侵華戰爭。
1870年普法戰爭。路易被俘虜,巴黎人民推翻帝國建立第三共和國。
1871年法國政府戰敗賠款割地給普魯士。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隨後失敗。
1875或者1879年共和政體在法國最終確立。

大概你要的就是這些吧,我是憑記憶的````漏了是有可能餓``。

2生活狀況:
根據以往看的書,我認為:

亨利建波旁後,景況是不錯的,封建經濟也發展,而且他也比較開明(特別是宗教),並致力於改善人民生活。
在路易十四中期法國是比較富有的,畢竟開始殖民擴張。國力也比強,無論是建築飲食等方面法國都處於優等。但根據伏爾泰的敘述里,我覺得貧富懸殊點吧。
到了路易十四後期法國已經走下坡路了,連連的敗仗,而且仗打多了,人民也開始受不鳥了,路易十四早年得罪的又來討債了,經濟發展也不行,西班牙問題等。。人民生活從後其到路易十六都不好,水深火熱。

拿破崙時期,個人覺得有點和路易十四時候象。但是資本主義發展得比較快,對外擴張,殖民上搶回來的東西,錢對法國都是好的。所以鼎盛的時候人民生活比波旁後期要好不少吧。但因為戰爭,到後來就不行了,比如徵兵嚴重,法國保留了小農經濟啊,錢都用到戰爭了,拿破崙還把大殖民地路易斯安娜便宜賣給了美國,所以後期人民生活就不怎麼好。

波旁復辟的時候人民生活也不好,看雨果的書就知道,封建舊勢力卷土重來。才逼著人們忍了15年後爆發七月革命。

七月王朝時候,就是換了個人來刮人民。因為資本主義畢竟是順應潮流,人民生活相對之前肯定是改善了,但當工業革命逐漸開展,經濟危機來臨,人民生活也越來越不好過。

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國民經濟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因為他對外是積極的殖民擴張,努力發展本國經濟,人民生活該是在半好不壞中想好的方向進發。。= =

後面就是共和國3的時候了``不清楚。。。= =
——————————————————
3拿破崙第一次退位被流放去厄爾多島,是反法聯盟的意思。拿破崙性格比較自負,所以曾自殺過,但是因為喝的不多,發現及時,就被救活了,去了流放的地方後還是積極的想回法國一雪前恥的。。
第二次滑鐵盧後,面臨退位,朋友勸他逃去美國,但他選擇想英國求助(大概想留在歐洲吧,我還真不明白他咋想的),拿破崙去到英國的時候太受歡迎了,他又不收斂下,所以英國人覺得留著他是個禍害,所以就想讓他翻不鳥身,就把他放到N遠的大西洋去了。。。結果拿破崙的雄心就被一點點磨滅了``21年就死掉了```

————————————————
下午太有空了```自己打的```可能有點亂``

不知道你滿意不??

Ⅱ 1793年春天法國發生了什麼事情

1793年春天,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等國組成「反法同盟」,法軍在敵人的大舉進攻下,節節敗退。國內到處發生保王黨叛亂,革命形勢非常危急。5月31日,巴黎警鍾又一次敲響,人民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掌權的吉倫特派,把雅各賓派推上了領導崗位。

Ⅲ 1830年的法國發生了哪些大事

5月29日] - 巴黎公社的女英雄米歇爾誕辰
[7月5日] - 法國佔領阿爾及利亞。

[7月10日] - 法國印象派畫家卡米耶·畢沙羅誕生。
[8月2日] - 法國波旁王朝國王查理十世在七月革命壓力下被迫宣布退位,把王位讓給其孫尚博爾伯爵。

Ⅳ 法國的歷史大事年表有嗎

1589年亨利四世建立波旁王朝,路易十四時達到鼎盛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隨後頒布人權宣言。
1791年頒布憲法,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1792年普法聯軍入侵法國干涉法國革命,法國取得瓦爾密大捷;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吉倫特派下台,雅各賓派上台,處死了路易十六,實行恐怖政策;
1797.7.27年熱月政變。國民公會掌權。
1799年霧月政變,拿破崙成第一執政。後來成為終身執政。
1804年12月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
稱帝前拿破崙開始主持制定《拿破崙法典》
1812年拿破崙侵俄失敗。
1813年萊比錫戰役,法戰敗。
1814年拿破崙退位,其間自殺未遂。流放厄爾巴島。
1814-1815年3月間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登位。
1815年3月——1815年6月百日政權,拿破崙改帝制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法軍戰敗。
拿破崙再次退位,被流放去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
1815年6月後,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再次復辟。表面君主立憲制國家。
1830年七月革命。後建立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30年代其間,里昂工人起義。
1848年歐洲革命年,法國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國。
1848年六月起義。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上台成為新任總統。
1852年路易恢復帝制。第二帝國。在位其間與英國發動英法侵華戰爭。
1870年普法戰爭。路易被俘虜,巴黎人民推翻帝國建立第三共和國。
1871年法國政府戰敗賠款割地給普魯士。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隨後失敗。
1875或者1879年共和政體在法國最終確立。

Ⅳ 法國歷史重大事件年事表

法國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1

1 文藝復興

法國的文藝復興是在商品貨幣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始萌芽的條件下興起的。新興資產價級的經濟和政治要求與基督教會的神學及經院哲學格格不入。為著自身的利益,他們逐漸在復興古典文化的旗號下發展自己的思想文化。文藝復興運動包含了復雜的階級內容,但主導方面說來它是歐洲歷史上出現的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法國的文藝復興受到義大利和北歐人文主義文化的重大影響。北歐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和一些義大利人文主義者都曾在法國游歷、講學,傳播了人文主義文化。義大利戰爭中法國國王和貴族從義大利帶回大量人文主義作品、藝術珍品和古代作家手稿,深深影響了法國文化藝術界。法國文藝復興是在吸收和繼承國內外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法國的文藝復興開始於15世紀末,繁榮於16世紀。15世紀下半葉,法國已有不少人開始注意對古典文化的研究,16世紀初出現了布戴·戴塔普爾·皮埃爾等法國第一代人文主義者,他們致力於古典作品的研究、考訂、整理和編輯工作。在繪畫、雕刻以及建築等藝術領域中義大利對法國的影響幾乎占據了支配地位。但在文學、思想領域則是在法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了外來文化,形成了法國自己的人文主義文化。例如,法國人文主義學者對古典文化的研究保持了博學的特點,在思想領域繼承和發展了懷疑主義思想。在文學表現手法上擅長諷刺,等等。人文主義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基督教會及巴黎大學的仇視和扼殺,但由於人文主義文化在某些方面符合封建君主和地主貴族的需要,也得到了某些國王、公侯的支持和庇護。國王法蘭西斯一世支持人文學者,1530年成立了以研究希臘語、拉丁語和希伯萊語為主的法蘭西學院,成為人文主義學者同巴黎大學相對抗的基地。法蘭西斯一世的妹妹,那瓦爾王後瑪格麗特的宮廷則成為人文主義者的避難所。人文主義文化在同封建基督教文化的斗爭中迅速發展起來。

2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促使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同時,在德法之間播下了仇恨的種子,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一直影響著兩國之間的關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歐洲的局勢。

戰爭爆發之前,根據1815年拿破崙被徹底打敗後的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在德國土地上建立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它包括34個封建君主國和4個自由市。但各邦在內政、外文、軍事上卻是獨立自主的。其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該邦聯中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為爭奪在德國的領導地位而長期進行斗爭。普魯士是一個軍事封建王國。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後,為實現其兼並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擴充軍備,並任命以擁護帝制聞名的俾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麥任首相期間,信奉強權政治,推行鐵血政策。1864年,他拉攏奧地利作為同盟者,策動了對丹麥的戰爭。丹麥戰敗,普、奧兩國之間的矛盾加劇。1866年,俾斯麥又聯合義大利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奧軍戰敗,被迫向普魯士求和。於8月23日,普、奧在布拉格簽訂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舊邦聯宣布解散。俾斯麥趁機吞並北部4個支持奧地利作戰的邦國,並於次年組建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轄22個邦國和3個自由市,3100萬人口)。普奧戰爭雖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但德國的統一還沒有最後完成。巴伐利亞、巴登、維爾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著獨立地位。這四邦緊鄰法國,拿破崙三世不願德國強大,極力施加影響,不讓四邦統一於德國。這促使俾斯麥下決心藉助武力解決同法國的紛爭。

19世紀中期的法國,從經濟上說,資本主義顯持續發展勢頭,工業革命處於最後完成階段,生產能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英國。但在政治上,它卻是一個極其反動、極富侵略性的國家。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內採取了反革命的軍事獨裁,把一切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並把國家的軍事、警察、官僚機構擴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人民對帝國政權極端不滿。對外採取擴張主義政策,頻頻發動侵略戰爭。如,1853—1856年,法國與英國聯合,為瓜分地中海東部勢力范圍,同俄國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1859年,法又以「援助」義大利統一為名,參加了對奧地利的戰爭。1856—1860年,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夥同英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後,又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等。

法國對毗連的德國萊茵河地區豐富的天然資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於沒有機會下手。1866年的普奧戰爭結束後,普法之間的關系很快便進入一個空前緊張時期。普法兩國都在有意識地為贏得一場預想中的大規模廝殺而積極創造條件。

60年代末,法國由於拿破崙三世的軍事獨裁和反動的內外政策,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使一切反對拿破崙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強。特別是法國無產階級也顯得十分活躍,隨著1864年第一國際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後成立了國際支部,領導工人群眾宣傳社會主義,頻繁舉行政治罷工,鼓動推翻拿破崙三世的反動統治。拿破崙三世面對國內這樣一種十分動盪緊張的局勢,為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擺脫國內的政治危機和滿足資產階級掠奪貪欲,促使其急於發動一場對外戰爭。此時,俾斯麥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預設圈套,誘使法皇拿破崙三世走上了宣戰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國終向普魯士宣戰,揭開了普法戰爭的序幕。

在法國宣戰之後,普法雙方便投入了緊張的戰爭動員和軍隊調動工作。到7月底,法國編成萊茵軍團,在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共集結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其計劃在普魯士未及動員展開之際,先機制敵,集中兵力越過國界,直取法蘭克福,切斷南北德意志之聯系,迫使南德諸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與此同時,普軍也在萊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間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老毛奇)為總參謀長。其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力爭將法軍主力圍殲於邊境地區或將其驅至法國北方,繼而圍攻巴黎,迫敵投降。

8月2日,以法軍在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發動進攻而拉開普法戰爭的序幕。至8月4日,普軍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揮下,進行了有準備的抗擊,並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軍在沃爾特、斯比克倫、馬爾斯拉圖爾和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等幾次會戰中接連失利。到8月中旬,法軍主力部隊的部署已被普軍割裂。一部由法軍巴贊元帥率領的左翼和中路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圍困於戰略要地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法元帥率領的右翼3個軍共12萬餘人,在夏龍編成以麥克馬洪為司令的夏龍軍團。8月30日,法軍在博蒙地區與普軍激戰後退守色當。隨即,毛奇命令普軍向夏龍軍團兩側運動。8月31日,普軍第四軍團佔領麥茨河右岸至法比邊界的整個地區,封鎖了法軍經蒙梅迪東進馳援麥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進行了此次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次會戰——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第三軍團佔領符里濟、棟舍里等地,切斷了法軍由色當經梅濟埃爾西撤的鐵路,進而插到法軍側後的聖芒若和弗累涅一帶,堵住了法軍向比利時撤退的通路。當天中午,普軍完成了對夏龍軍團的合圍,並開始進行猛烈的炮擊。下午,法軍數次突圍失敗,拿破崙三世自知已無力挽回敗局,於下午4時半下令掛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崙三世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此會戰,法軍共損失12.4萬人,其中僅3000餘人逃到比利時境內;普軍損失近9000人。色當慘敗加速了拿破崙三世帝國的崩潰。9月4日,法國宣布成立共和國,組成了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資產階級共和派政府——「國防政府」上台執政。

德國民族統一的障礙業已消除,德國南部諸邦於1870年11月順利並入北德意志聯邦。但普魯士當局並未因此而終止軍事行動。9月中旬,普軍向巴黎進軍,並包圍了巴黎。至此,普魯士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禦性質,而變成了一場地道的侵略性掠奪戰爭。這樣普法戰爭進入到第二階段已轉變成為法國進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一階段中,法國除新建的北方軍團和盧瓦爾軍團等在戰場上對普軍作戰外,還有廣大的人民群眾(自由射手)展開游擊戰,這時,法國仍具有約100萬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實行投降政策,企圖與敵人勾結,阻止抵抗運動繼續發展。9月23日,普軍佔領圖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軍投降。

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17萬法軍在麥茨投降。這使普軍得以騰出兩個集團軍壓向盧瓦爾和北方軍團,使這兩個軍團在與優勢的普軍作戰中被擊敗。此間,法國政府曾兩次向普軍求和;巴黎居民由於飢困交加,反對政府的投降政策,舉行了多次起義。

1871年1月22日,法國政府鎮壓巴黎居民起義後,同德軍指揮部進行了最後的談判,於1月26日簽訂巴黎投降的條約,1月28日在凡爾賽普軍大本營簽訂了停戰三周的協定。2月26日,草簽《凡爾賽和約》。和約締結後,資產階級政府勾結民族敵人向巴黎工人發動進攻,於是爆發了偉大的巴黎公社起義。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敗前不久,法國外交部長茹爾·法夫爾與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城簽訂了正式和約。普法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依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並自立為皇帝。至此,德國的統一終告完成。普法戰爭之後,由於德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劇,歐洲大陸變得更加動盪不定。兩國在這次戰爭中的結怨,成為後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戰爭期間,恩格斯在他發表的一系列戰爭短評中就指出,有三個基本錯誤導致色當慘敗:「第一,法軍在迎擊敵人的進攻時所處的陣地,使獲勝的德軍能夠揳入法軍分散的各軍之間,結果把法軍割裂為兩支獨立的部隊,並使它們彼此不能會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戰;第二,巴贊軍團在麥茨行動遲疑,結果被緊緊地圍困在那裡;第三,援救巴贊兵團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線,簡直是唆使敵人俘虜全部援軍。」法軍所犯的三個基本錯誤,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錯誤指導外,也與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指揮失誤有關。而普軍總參謀長毛奇善於製造、利用法軍的錯誤,巧妙地施展謀略,實施正確、堅定、靈活的作戰指揮,使普軍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主動權。

閱讀全文

與法國今年發生什麼大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