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巴哈是什麼意思

法國的巴哈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01 17:25:55

❶ 巴赫的意思是什麼

巴赫
詞語 巴赫
拼音 bā hè
解釋 德國作曲家。曾任教堂管風琴師、宮廷樂長。後長期在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及其附屬歌唱學校任樂長和教師。其創作在德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取16世紀以來歐洲音樂的成就。作品多以復調寫成,主要有聲樂作品《b小調彌撒曲》、《馬太:受難曲》,器樂作品《平均律鋼琴曲集》,古鋼琴曲《法國組曲》以及管弦樂《勃蘭登堡協奏曲》等

❷ 巴哈是什麼意思

巴哈(1685-1750)

德國作曲家。巴哈家族是有名的音樂世家,幾代人均以音樂為職業。但現在提到的巴哈,通常都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哈受家庭影響,自幼就熱愛音樂。巴哈4歲時,父母相繼過世,他由哥哥撫養長大。15歲時,任唱詩班領唱。為了學琴和研究他人作品,小巴哈經常徹夜不眠。19歲時,巴哈得到了教堂管風琴手的職位。1708年為魏瑪公爵演奏,獲得公爵賞識,聘為侍從管風琴師,後又任宮廷樂隊隊長。巴哈一生寫下了許多作品,范圍除歌劇外包羅萬象。代表作品有《平均律鋼琴曲集》、《賦格的藝術》、《馬太受難曲》、《勃蘭登協奏曲》6 首,四首管弦樂組曲以及大量宗教康塔塔和世俗歌曲。巴哈創作宗教音樂較多,但由於受到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影響,在他的音樂中,流動著大膽的革命精神。他的許多作品當時不為人所賞識,直到他去世80年後,在門德爾松的努力下,才使世人認識到巴哈作品的偉大之處,巴哈被人稱為「音樂之父」、「不可超越的大師」。

❸ 聽到一句G大調巴哈,巴哈是什麼意思

這句歌詞裡面的巴哈指的是巴赫,是翻譯不同,一般譯作巴赫。
然後具體「G大調的巴赫(哈)」一般就是指巴赫著名的G大調奏鳴曲或者G大調小步舞曲。望採納。

❹ "巴哈"什麼意思喲

是的,這是譯音不同,一般用巴赫,但有一部分用巴哈。還有,如外來鋼琴基本教程中用得很廣的拜爾,也有譯為拜耳的。所謂「大調巴哈」,就是巴赫的G大調小步舞曲或是G大調奏鳴曲。

❺ 巴哈和巴赫是不是同一個人

是同一個人,只是譯法不一樣而已。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號—1750年7月28號),通常亦都譯做JS巴哈,又譯作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六,次於第五偉大的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
巴赫出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宮廷樂長,在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度過了最後27年的時間。
巴赫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他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並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後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遺忘。但是在近一個半世紀中他的名氣卻在不斷地增長,一般認為他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兩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認為他是其中最偉大的作曲家。

❻ 巴哈是什麼東西馬友友大提琴演奏裡面的。

馬友友 -《繁花似錦巴洛克》
http://lib.verycd.com/2005/04/16/0000046654.html
專輯介紹:

馬友友在一九九三年接受荷蘭音樂會大會邀請,前往演出。馬友友在漫長的音樂生涯中一直在尋找各種靈感以增加他對大提琴演奏的認識,音樂會大會堂的邀請,讓馬友友興起了以古樂器探討大提琴的念頭。因為荷蘭正是近代古樂演奏的重鎮,於是他提議邀請傑出的古樂指揮家兼管風琴 家湯庫普曼率領他的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古樂團與他合奏。結果於是造就了這張馬友友錄音生涯中獨一無二的專輯。為此,馬友友特別請英國著名的古樂製造家將他手中的史特拉第瓦里琴改回巴洛克琴的型式:琴弦間距拉大、琴馬變厚且將四弦拉在一個平面上、琴弦改成羊腸弦、弓也改成大弧度的古弓。而為此馬友友更煞費苦心的調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和風格,讓自己在本片中完全變成一個專門的古大提琴演奏家。

本片中馬友友演奏了兩套不同風格的樂曲:第一套是由庫普曼依巴哈作品所作的改編曲。庫普曼特別為馬友友改編了一些知名或少為人知的巴哈清唱劇作品,身為巴哈清唱劇全集錄音貢獻者之一,庫普最深知這些樂的睛妙之第,他的改編,不僅讓馬友友古大提琴演奏充滿迷人的美感,更讓人對巴哈這些優美的音樂有了新的體驗。片中庫普最選了一首包凱利尼最常為現代大提琴家演奏的協奏曲,這質是音樂學者葛魯茲將兩首包凱利尼協奏曲合成的作品。另一首則是極少為人演奏的作品,這也是從兩首包凱利尼協奏曲合成的曲子。庫普曼在此為馬友友寫了極為艱難的裝飾奏,馬友友的演奏讓他驚嘆不可能!

專輯曲目:

第一部份:改編巴哈作品(湯.庫普曼改編)

1. 以榮耀稱頌主
2. 主啊請憐憫(選自馬太受難曲)
3. 耶穌,是人們的喜悅
4. 我們因慈愛而得救
5. 我向您呼喊,耶穌基督
6. 來吧,耶穌,從天下來
7. 讓我成為主的器皿
8. 您的寫血,是那麼寶貴
9. 歌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
10. 10-12 G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第二部份:包凱利尼大提琴協奏曲

11. 13-16 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巴赫 ,又譯作 巴哈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生於愛森那赫市音樂世家。十八歲起歷任多處教堂和宮廷的樂長及管風琴師。生前僅以管風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後,其創作才得到應有的尊重。
他篤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眾多贊歌和教會樂器管風琴當作自己的創作素材和音樂構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顯地突破了教會音樂的規范,具有豐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膽的革新精神。其創作以復調手法為主,構思嚴密,感情內在,富於哲理性和邏輯性,並在德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集十六世紀以來尼德蘭、義大利和法國等國音樂之大成,是巴洛克音樂發展的頂峰。
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全人類音樂的進步和發展指明了寬廣的遠景,為世界古典音樂樹立了豐碑,巴赫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煙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乾部宗教《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創意曲集》、《古鋼琴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布蘭登堡協奏曲》六首、《樂隊組曲》四首和大量管風琴曲及晚年所著《賦格的藝術》一書。

❼ "巴哈"是什麼意思

巴哈(1685-1750) 德國作曲家。巴哈家族是有名的音樂世家,幾代人均以音樂為職業。但現在提到的巴哈,通常都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哈受家庭影響,自幼就熱愛音樂。巴哈4歲時,父母相繼過世,他由哥哥撫養長大。15歲時,任唱詩班領唱。為了學琴和研究他人作品,小巴哈經常徹夜不眠。19歲時,巴哈得到了教堂管風琴手的職位。1708年為魏瑪公爵演奏,獲得公爵賞識,聘為侍從管風琴師,後又任宮廷樂隊隊長。巴哈一生寫下了許多作品,范圍除歌劇外包羅萬象。代表作品有《平均律鋼琴曲集》、《賦格的藝術》、《馬太受難曲》、《勃蘭登協奏曲》6 首,四首管弦樂組曲以及大量宗教康塔塔和世俗歌曲。巴哈創作宗教音樂較多,但由於受到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影響,在他的音樂中,流動著大膽的革命精神。他的許多作品當時不為人所賞識,直到他去世80年後,在門德爾松的努力下,才使世人認識到巴哈作品的偉大之處,巴哈被人稱為「音樂之父」、「不可超越的大師」。

❽ baja california是什麼意思

Baja California是墨西哥北部的一個州,與美國接壤。

看到California的字樣,也許不少朋友會認為這仍然是在美國,的確,這個地處下加利福尼亞的越野聖地離美國不遠,但從法律上說,它是墨西哥的領土。California前怪異的字母「Baja」是西班牙語「下」的意思,當地人習慣將Baja發音為「巴哈」。

❾ 巴赫是個什麼樣的人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語:JohannSebastianBach,也譯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

巴赫生於在德國愛森納赫,巴赫九歲喪母,十歲成了孤兒。由於他嗓音美妙,經濟拮據,少年時期靠獎學金進了在呂訥堡的聖·米歇爾學校。1702年他從聖·米歇爾學校畢業,翌年在一家室內樂隊當一名小提琴手。在隨後的二十年中,他干過許多行當。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風琴家而聞名,雖然他還是一位作曲家、教師以及樂隊指揮。1723年巴赫三十八歲時開始在萊比錫的聖·托馬斯教堂任歌詠班領唱,他在餘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擔任此角。

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譜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巴赫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受難曲、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與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這種充滿宗教內容及復調音樂思維的作品更為廣闊地揭示了人的內心世界,但同時,他的音樂從來沒有脫離德國的音樂傳統。《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在「純音樂」領域留下的重要遺產之一。作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鋼琴曲集》體現出了那種嚴謹的德國式思維。另外,巴赫的《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等樂隊作品,也都表達了作曲家對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與渴望。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強烈的共鳴。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績:第一,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在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後的半個世紀里,他的音樂大體上無人問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個時代的最偉大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極為欣賞巴赫的天賦)。新的音樂風格在發展,巴赫的「舊式」樂曲一時聲消音滅。但是1800年以後,人們對巴赫樂曲重新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他的聲譽和名望與日俱增。在現今這個非宗教的時代里,巴赫遠比他在世期間的名望更高。一位兩百年前在風格和主題方面都被認為是舊式的作曲家,今天卻受到了廣泛的頌揚。

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藝術家。他諳熟他的時代的所有音樂形式,並對其中任何一種都能運用自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例如他對旋律組合法(同時演奏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曲調的方法)在藝術上的精通程度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此外,他的管弦樂作品邏輯性強,變幻多樣,主題貼切感人,旋律豐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贊頌。

巴赫的音樂,可以說是構成歐洲音樂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對於整個巴羅克時期的音樂來說,巴赫的音樂成就,可以說是架在這座殿堂上的圓頂;對於其後的歐洲音樂發展來說,雖然直到19世紀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響力,但是這種影響力一旦產生,便對歐洲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有當巴赫在新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義時,他的音樂作品才對現代音樂具有「啟示錄」的意義。而對於後人來說,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歐洲音樂;未能深入研究過巴赫的作品,就難以成為一個嚴謹的、精通其專業的音樂家;若不能透過巴赫音樂純朴的形式、精練的技巧乃至宗教音樂形式上的「外殼」,體驗到巴赫音樂中蘊藏著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難以透徹地認識巴赫音樂的本質。

在巴赫生活的時代,德國處於政治分列、經濟落後的狀況,文化藝術暗淡無光。外國的、例如法蘭西、義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國占絕對優勢,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輕視。恩格斯曾形容到,「從那個時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國內佔了統治地位;和整個德意志一樣,德意志農民降低到極卑微的地位。」在這樣情況下,教堂自然成了人們寄託精神情感的地方。

在德國的圖林根州「巴赫們」曾成為音樂家的代名詞,這是因為巴赫一族,可以上溯到好幾代人,其職業都是一種組成行會的音樂職業,世家相傳,他們屬於音樂藝人這樣一種特殊社會階層。在領主的宮廷中,巴赫的社會地位是僕役性質的,與廚子列在同一個名冊上。他不具有自由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其創作的作品並不能直接成為其經濟收入的來源,而是歸於領主所有。即使成為托馬斯的宮廷樂長,他也很難維持在萊比錫的生活,死後也無遺產,不似貝多芬死後還留有股票。他的作品除了在教堂中,在當時演出也很少,死後長期默默無聞。

他的作品有不少是為統治者寫並對其歌功頌德的,但是他不滿足於自己屈辱的地位和現狀,所以不斷地轉換他的恩主,尋求能更好發揮自己藝術才能的棲身之處。他甚至說過自己是不得不生活在被人厭惡忌妒的環境中,並且也曾和宮廷、教會中的恩主發生沖突,所以他也有傲慢、倔強的一面。

巴赫1703年曾在阿恩施塔特的教會擔任風琴師,同時也為宮廷作曲。從那時起,他寫了許多著名的作品。1704年創作的d小調托卡塔,其中具有某種威力,像在用非常有力的語言在說話。在中間轉調處,他傑出地運用了許多減七和弦,似狂風一般有力。過去一度有人認為這是其晚期的作品。只是因為他帶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婦女到教堂唱歌,被城市議會列為罪狀後,就自動辭職了。

1708年他曾在魏瑪宮廷任風琴手。這時,雖然他的身份也很低,但是作為一個風琴師,他的地位和名聲卻逐漸提高。在德累斯頓,巴赫應邀與法國演奏家作即興演奏的比較競爭,雖然那位法國人跑了,而他卻成為德國音樂家和外國人競爭獲得第一次勝利的好榜樣。

1717年,巴赫生平第一次擔任奎登宮廷樂長。由於奎登公爵非常愛好音樂,他甚至在國家支出中抽了三十分之一作為經費組成18個人的樂隊。巴赫在奎登宮廷服務了六年,他的重要器樂創作都是這個時期完成的。他獻給勃蘭登堡侯爵的《勃蘭登堡協奏曲》,富於生活氣息,也具有驕傲、華麗的貴族性格。此外,他還寫了《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為獨奏小提琴用的三首奏鳴曲、三首「帕蒂塔」(Partita)等。另外在1721年,巴赫寫了C大調、d小調的管弦樂組曲、法國組曲;1722年寫了《平均律鋼琴曲》上集,1723年寫了兩部和三部創意曲等等。這一時期的創作,被認為具有廣闊和大膽的思想和技術手法。

巴赫在1723年到了萊比錫這個繁榮的商業城市,在當時也是自由的都市,在法制上可以不受理那裡的薩克森公爵的統轄。在那裡他演奏了一首自創的教會康塔塔,使該市的議員們聽了非常飲佩,因而獲得了聖·湯姆士教會的樂長工作。此外,他還作其他三個教會的音樂指導。這期間,他為教堂寫了許多很好的音樂作品,如有名的《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等。此外,為了謀得宮廷作曲家的職位,他曾寫了一部偉大的作品《b小調彌撒》。這部作品與《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一樣,雖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其音樂精神的如此廣闊,就像是在面向全人類說話,已經遠遠超過了宗教的局限。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巴赫的成名有賴於他的受難樂。受難樂所表現的耶穌的悲劇性經歷,不僅具有某種史詩性,同時也是現實生活情感的表現。這種宗教音樂,所表現的悲哀、沉重、壓抑的感情,應當說是只有當時的德國人才是具有感情。這種感情,從我們能夠聽到的,也只有德國人寫的最深。當然,由於巴赫本人是新教徒,而宗教顯然是他的精神寄託之處,所以這種情感的表現,就很難與某種宗教感情分開來。只是巴赫在受難樂中創造的宗教氣氛,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是能夠體驗到當時某種社會情感和心態的宗教氣氛。甚至巴赫本人也已經在其中充當了一個感情力量充沛的角色,通過他自己的音樂表達,時而抒情的刻畫耶穌悲劇性經歷中的細節,時而展開史詩般的廣闊和宏大。以至於當時萊比錫的聽眾抱怨教堂竟然上演了像歌劇一樣的作品。

巴赫在《馬太受難曲》中,用兩組合唱,兩組管弦樂,戲劇性地對立起來,而讓聖詠的主題在它們之上自由飄盪。這部作品也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作品的結束合唱非常有力量,使用兩個合唱隊、八個聲部,描寫耶穌下葬時人們的感情。寬厚的低聲部,恰似廣闊的河床,旋律在上面奔流。保持著復調音樂的感覺,而龐大的合唱自由寬廣地歌唱著,充滿著力量:

甚至在他的器樂作品,例如《半音階幻想曲和賦格》、《d小調托卡塔賦格》,也能感受到一種沖破束縛、有沖擊力的情感表現。其中如《d小調托卡塔賦格》曲調的自由豪放,旋律線的幅度大,音域寬,似朗誦性調的起伏,動盪不安,充滿激奮情感。而《半音階幻想曲賦格》更傾向於內心,不求表面的壯麗,而是富於內心的刻畫,有較強烈的表現。

由於德國宗教是德國音樂的土壤,歷史上德國宗教管風琴音樂也很發展,所以在巴赫的創作中,仍然保持著復調音樂的典型性,並且起著主導性的作用。但是,這種復調音樂思維方式,恰恰是在主調和聲音樂發展到相當水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復調音樂思維方式,它並不同於過去帶有教會調式痕跡的復調音樂。仔細分析,其中有清晰的和聲結構與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能正是巴赫在復調音樂領域集大成的做法,終將其發展到完美的地步。

從音樂的旋律特徵上講,由於他的音樂是多聲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結果因造成音樂連綿不斷的交織、發展,但卻欠缺後來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結構上清晰。而這卻正是巴赫的特性,顯然,我們是不能用樂句、樂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從和聲的發展來看,大、小調功能體系和聲是巴赫最後確定、成型的。即使到了18世紀中葉為止,在當時和聲所能達到的基礎上,其成果是要歸功於巴赫,他甚至被貝多芬稱之為「和聲的創造者」。

直到1892年,當年輕的門德爾松在柏林首次上演沉睡將近一百年的《馬太受難曲》之後,巴赫的藝術價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瓦格納曾說,巴赫是德國人民在完全黯淡的悲慘世紀中內在精神生活的記載。從德國的歷史上看,新教聖詠(Chorale)在德國民歌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而巴赫音樂就是通過新教聖詠將他的作品與德國民族文化結合在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赫曾寫過不少世俗康塔塔。在他的《農民康塔塔》中,作品全部採用了民間舞曲及流行的民歌。這是了解巴赫不可缺少的一面。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巴赫的音樂中,跳動著的正是德國人民的脈搏,這也正是巴赫音樂的靈魂所在。

J.S.巴赫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他的音樂大多為表達對主的崇拜,表現主所創造的世界的和諧,表達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J.S.巴赫認為,世間萬物都是上帝之創造、之恩賜,都在上帝的光輝沐浴之下,音樂所要歌頌的是這種上帝創造的和諧,和諧之中對那種上帝之光的仰望。在J.S.巴赫看來,音樂是他通向天國,與上帝對話的雲梯。音樂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跡。音樂方式,是通過隱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覺上帝的存在。

J.S.巴赫音樂中除那些直接為宗教儀式而創造的管風琴曲、彌撒曲、受難曲、經文歌外,器樂曲往往通過節奏的對比與變化,來表現復雜的均衡關系。通過這種均衡關系而作復調處理,對位、變化,達到一種極豐富的循環。他的音樂,簡單的也就是最復雜的,師最基本的點、線、面的復雜變化,接近於數學與邏輯。所以研究巴赫的權威,著名管風琴家施魏策爾認為,巴赫的音樂是一種像宇宙本身一樣不可思議的本體現象

❿ 為什麼有人叫巴赫有人叫巴哈,巴哈是因為發音才譯過來的

音譯 每個地方根據自己的口音譯的不同而已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巴哈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