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法國農業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法國農業生產特點
一、法國概況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國土面積55.2萬平方公里,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陸地面積55萬平方公里。1994年人口5774.7萬,其中農業人口232.8萬人,占總人口的4%,全國有2623.7萬勞動力,其中農業勞動力113.3萬,占總勞動力的4.3%。 法國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1月平均氣溫,北部1-7℃,南部6-8℃;7月平均氣溫,北部16-18℃,南部20-23℃。全國有90%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00-800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為10-11月,年降雨日數100-200天。 法國全境地勢低平,基本上是一個平原國家,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占國土面積的60%,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及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各佔20%。全國地勢呈西北低東南高,西北為丘陵、平原,北部是肥沃的巴黎盆地和盧瓦爾河平原,西南部為加龍河流域的阿坤廷盆地,是法國的主要農耕地帶,南部地中海沿岸也有不寬的沿海平原,東部為阿爾卑斯山,東部介於孚日山地和德國黑林山地之間的上菜茵河谷地,以及中南部的索恩-羅訥河谷地,也是重要的農業區。法國境內有30多條河流,水資源豐富,年徑流量1700億立方米。
法國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小,但是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然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國農業在世界農業中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法國甜菜產量居世界第1位,葡萄酒產量居世界第2位,牛奶產量居世界第3位,肉類產量居世界第4位,小麥、玉米產量居世界第5位,蔬菜、水果和馬鈴薯產量也位居西歐前列。
二、農業發展的特點
1.中小農場和家庭勞動居主導地位 由於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法國農場數量逐年減少,1955農場數量是現在的兩倍。法國現有農場101.7萬個,其中大於50公頃的農場數量為17.2萬個,占農場總量的17%;50公頃以下的中小型農場有84.5萬個,占農場總量的83%,其中,20-50公頃的農場有28.8萬個,5到20公頃的農場有27.9萬個,5公頃以下的農揚有27.8萬個:中小農場占很大比重,但是國家支持中等規模農場的發展。法國農業以家庭勞動力為主,農場主及其家屬占農業勞動力總數的92%左右。
2.土地租賃經營方式開始占優勢地位 法國的土地經營方式有三種:租賃經營、土地所有者直接經營和分成制經營。近10多年來,前一種經營方式逐漸增多,後兩種經營方式不斷減少。1970-1987年,租賃經營的農田面積由1375.6萬公頃增加到1478.5萬公頃,所佔比重由46%上升到53%。土地所有者直接經營的農田面積由1555.1萬公頃減少到1309.8萬公頃,所佔比重由52%下降為47%。分成制經營的農田面積由59.8萬公頃減少到17.4萬公頃,所佔比重由2%下降為1%。
3.專業化生產促進了農業商品率的提高 法國農業過去以自給性的小農經濟為主,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面推行了農業現代化,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也隨之提高。法國農業專業化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區域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在區域專業化方面,為了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將不同的農作物和畜牧生產合理布局,形成專業化的商品產區。例如,巴黎盆地小麥產區的小麥產量佔全國小麥產量的1/3,諾爾-庇卡底-香檳甜菜產區的甜菜種植面積佔全國。甜菜面積的73.2%,布列塔尼畜牧生產基地提供全國豬肉產量的40%、禽肉的30%、牛肉的32%、蛋的20%,北部庇卡底馬鈴薯產區的馬鈴薯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在農場專業化方面,按照經營內容大體可分為畜牧農場、穀物農場、葡萄農場、水果農場、蔬菜農場等等,專業農場大部分經營一種產品。作業專業化農場是將過去由一個農場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種、田間管理、收獲、運輸、儲藏、營銷等,均由農場以外的企業來承擔,使農場由原來的自給性生產轉變為商品化生產。
4.農工商綜合發展,形成多種類型的綜合體 農工商綜合體在法國經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類型有:生產綜合體(包括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前綜合體(包括能源、設備工業、生物工業、農業化學和其他工業、服務業);銷售綜合體和國際貿易綜合體。農業成為農工商聯合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估計,農工商綜合體擁有的人數占就業人口的1/4。
B. 法國自然條件與農業的關系
1、法國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大部分面積位於法國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為法國農業帶來豐富的耕地。
2、氣候適宜。南部沿海為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水分足夠。
適宜葡萄和油橄欖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均勻,有利於牧草生產,對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中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有利於糧食作物成熟,所以適宜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
3、經濟及科技發達,靠近歐洲大市場。法國經濟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經濟基礎,且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歐洲市場對糧食作物求大,所以使法國成為西歐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
4、交通便利,有利農業發展。北靠大西洋,南臨地中海,且境內有方便的鐵路、公路及內河運輸,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
5、農業促進的政策。法國是工農業並重的國家,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發展。
(2)法國農村生產是怎麼搞的擴展閱讀:
法國政府對農業的促進:
法國政府農業支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發展農業,法國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政策。法國農村土地分散,農場規模小,不適應農業大發展的需要,戰後法國政府於50年代末期實施了土地集中政策。
具體措施有: 設立 「土地整治與農村安置公司」,直接干預地產市場,購買「沒有生命力」 的小農戶的土地,轉賣給 「有生命力」 的農場主; 設立 「調整農業結構社會行動基金」,用提供財政援助的辦法鼓勵老農場主放棄耕作,把土地出賣或出租給青年農民。土地集中政策對擴大農場規模,促進農業現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同法國國內農產品價格的關系。當國內或國際農產品價格不利於法國農業的發展和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時,政府就通過補助金形式支持農產品價格以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同時,政府採取了給農業經營者提供低息貸款的政策。農場主凡是擴大農場經營、購買農機具和耕地所需資金都可以向政府申請低息貸款。此外,重視農業科學研究和普及農業教育。政府還通過財政措施和經濟上的優惠的辦法,鼓勵農民互助合作,成立農業合作社。
C. 法國農業生產的基本情況
1小麥產區------巴黎盆地小麥產區的小麥產量佔全國小麥產量的1/3,
2香檳甜菜產區-------諾爾-庇卡底-香檳甜菜產區的甜菜種植面積佔全國甜菜面積的73.2%,
3畜牧產區------布列塔尼畜牧生產基地提供全國豬肉產量的40%、禽肉的30%、牛肉的32%、蛋的20%,
4馬鈴薯產區-----北部庇卡底馬鈴薯產區的馬鈴薯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
D. 法國的農業情況如何
法國有一半人口從事農業,而其產量在西歐是最低的。生產過剩使價格下跌,因而又進一步降低了本來就較低的人均收入。失業的工業人口流回農村,雖在表面上掩蓋了失業的真實人數,但實際上卻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據估計,危機期間,法國農村中存在著一支為數達270萬的雇農大軍,許多失業者加入了這一隊伍,他們得不到一點失業補助金。大農場主和富農則趁機加緊對農業工人進行剝削,壓低他們原已少得可憐的工資,在農產品價格急劇下降而賦稅負擔加重的條件下,農民的物質生活狀況進一步惡化。
E. 法國為什麼是一個農業大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受戰爭影響,法國農產品產量大幅下降,至1945年,降至戰前水平的三分之二,導致國內市場農、牧產品嚴重短缺,供給遠不能滿足消費需求。二戰後,法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農村人口大量湧向城市,產生了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差距。同時,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村人口大量銳減,「吃飯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面臨的嚴峻問題,政府不得不出巨資進口大量的食品和糧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開始大力整頓農業,並在短期內完成了農業現代化,使法國成為世界農業強國。
F. 法國農業的類型及分布和區位條件
1、法國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大部分面積位於法國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為法國農業帶來豐富的耕地。
2、氣候適宜。南部沿海為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水分足夠。
適宜葡萄和油橄欖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均勻,有利於牧草生產,對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中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有利於糧食作物成熟,所以適宜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
3、經濟及科技發達,靠近歐洲大市場。法國經濟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經濟基礎,且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歐洲市場對糧食作物求大,所以使法國成為西歐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
4、交通便利,有利農業發展。北靠大西洋,南臨地中海,且境內有方便的鐵路、公路及內河運輸,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
5、農業促進的政策。法國是工農業並重的國家,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發展。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政府農業支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發展農業,法國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政策。法國農村土地分散,農場規模小,不適應農業大發展的需要,戰後法國政府於50年代末期實施了土地集中政策。
G. 法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過程中是如何處理農業問題的
近代法國在小塊土地所有制基礎上發展農業資本主義的「革命範式」,不僅剪斷了農村資本主義發展的翅膀,而且嚴重地阻礙和拖延了傳統農業國轉向現代工業國的歷史進程。二戰結束後,法國農業資本主義轉型的主要途徑和特徵是家族化、商業化、資本化、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化、公司化、社會化、合作化、農民職業化交織在一起,既保持了歐洲大陸地區農業生產的傳統特點,又順應了當今世界農業國際化一體化發展的新趨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歷史經驗表明,改造小農經濟的根本出路在於打破它固有的孤立、分散、規模狹小、排斥資本聚集和現代科技應用的內生機制。
H. 法國小農經濟現在還有沒有
法國小農經濟為什麼會長期大量存在
現行高中歷史教科書《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中提到法國小農經濟長期大量存在,並對法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造成法國小農經濟長期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大革命時期頒布的法令和拿破崙頒布的《民法典》,為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在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專政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使農村中的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民公會頒布的法令宣布,把逃亡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並按當地人口分配農村公有土地,使法國廣大農民獲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這樣,在全國范圍內大量廣泛地建立起小土地所有制,造成了小農經濟的普遍存在。拿破崙上台後,又頒布《民法典》,使在大革命中「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製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也就是說,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具有法律依據。
第二,農村中異常猖極的高利貸活動,為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經濟庇護。大革命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法國小農並未擺脫貧困、破產的命運。在19世紀中期以前,幾乎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小農戶淪為無產者,更多的小農則瀕於破產,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盡管破產的現象非常嚴重,法國的小農經濟並沒有被摧毀。這主要是因為「法國農村中猖獗異常的高利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小農與土地分離的過程」。貧困的農民以土地作抵押向高利貸者借款,本來就是竭力保存自己的小塊土地。而當小農不能清償債務時,高利貸者寧願把已經破產而不能清償債務的農民仍然留在土地上,讓破產的農民繼續租種,以便繼續吮吸他們的膏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雅各賓派雖然比較徹底地鏟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礎,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小農土地所有制,但是,雅各賓派卻保留了革命前半封建的「對分制」地租。這種高額地租使土地分散出租比集中經營資本主義大農場更為有利可圖。同時,由於法國的銀行利息和工業利潤都很高,高利貸者往往把從地租收入中積累起來的資本投放到銀行和工商業中去,變成坐收地租和坐食利息的雙料寄生蟲,而不願去經營資本主義大農業。這就使得法國的小農土地所有製得以長期大量保存下來。
第三,中小企業的長期大量存在,為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勞動力保證。19世紀60年代,法國工業生產雖然居世界第二位,工業中雖然也出現了不少千人以上的大企業,但中小企業仍占很大比重。全法國有75%的企業是只有10名以下工人的小企業,將近60%的工人都從業於這些小企業。而且還存在著相當數量的手工工場,這些手工工場平均只有工人1.7名。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由於資本大量輸出和對德巨額賠款,影響到工業中採用新技術和更新設備所需的資金,中小企業大量存在的狀況得不到改變。到19世紀末,法國工業的大多數還屬於工人不足100名的小型和中型企業。紡織工業是法國最主要的工業部門,而紡織部門又多半使用女工和童工。因之,喪失土地的農民不能被工業部門充分吸收。加之拿破崙訂立的所謂「工人手冊制度」繼續有效(這種手冊由僱主保管,工人沒有這種手冊到哪裡都找不到工作)。這就為資本家迫害和刁難工人提供了一種合法依據。有的資本家不給被解僱的工人或是主動辭職的工人簽發手冊。從而,在工業和農業領域形成了大量潛在的過剩人口,他們也不得不忍受高額地租的剝削,租種一小塊土地來養家糊口。
此外,由於人口不斷增長,農民的土地也日益分成更小塊,而出現新的小農戶和細小農戶。所以,直到19世紀後半期,法國的小農經營不僅在農業中占絕對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有所增加。1862年,法國佔有土地1~10公頃的小農戶有244萬個,1882年增為266萬個,另外還有佔地不到1公頃的細小農戶有220萬個。到1893年,佔地不足5公頃的小農戶有400萬個,占農戶總數的71%。
總之,法國的小農經濟長期大量存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結果。
I. 法國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分析,這里都非常適合發展農業。
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降水豐富
氣候: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
補充:
法國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