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法國人有什麼特點,法國有什麼風俗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② 士兵帶的頭盔明明不能抵擋子彈,為什麼要帶頭盔
士兵戴的頭盔確實不能夠抵擋子彈,但是我們往往就只看到了表面,打仗就只有子彈嗎,頭盔這個東西其實有很多用處的,它誕生於第一次世家大戰士氣,很多國家的士兵都沒有頭盔,最後據統計發現頭部受傷死亡的人特別多,因此就有了頭盔。
但是有的國家其實是不戴頭盔的,比如印度它們士兵就是用頭巾裹在頭上,它們不戴頭盔不是因為他們不怕受傷,而是他們一直沒有那個習慣,對於印度士兵來說他們認為的就是頭盔不能低擋子彈,還特別重,對於自己來說特別不方便,
不管說以什麼樣的形式來保護頭部,我感覺其實頭巾和頭盔都能在一定作用上保護軍人的頭部,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多所幫助,可以給我點個贊謝謝。
③ 被囚禁34年的法國鐵面人,其身份有沒有真相大白
可是,在押送鐵面人回去的路上國王也下了一個命令。就是不允許任何人看見他,即便是走在大街上人們也必須把頭扭過去,街面上的商店也必須要關門,不許營業。
這個鐵面人已經帶上頭盔了,人們根本看不清他的臉,國王為什麼還要這么嚴格,所有人都非常的困惑,但是又沒有人敢說出來。
回到監獄之後依舊還是將他安置在了他之前居住的那個牢房,但是這一次入獄的鐵面人生活上卻有了非常大的改變。每天都有準時有人來給他送飯,而且也不是普通犯人吃的飯菜,他的要豐盛的多。
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還有派演奏家來為他演奏樂器,讓他來陶冶情操。這在人們眼中根本就不是犯人的待遇,似乎這個鐵面人來這里就是度假的。而且還給他配備了專門的醫護人員來定期為他檢查身體。這種待遇即便是獄長也達不到。
④ 二戰時法國人的頭盔為什麼要設計成那樣
這種頭盔名為「亞德里安頭盔」,是由一位法國軍人亞德里安根據當時戰爭行軍中的炊具鍋的靈感中得來的。因為當時常會遇到很多不便,比如行軍時遇下雨天不好遮雨、作戰時防護效果不好等等問題。於是就創意性的在頭盔上加了「草帽」元素。這樣就彌補了以前頭盔的不足。所以才在法軍中推廣使用。
⑤ 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GIGN)為什麼戴的頭盔跟防暴警察的頭盔差不多
GIGN的頭盔面罩是防彈的 擁有防彈面具的功能 還能防護眼部 所以實用性很高 如果你仔細看你就會發現面罩有多麼厚重
⑥ 法國軍帽為何不是大檐帽而是平頂帽裡面有何淵源
根據歷史記載自從有了戰爭後軍帽就出現在戰場上士兵們的頭上,在我國古代軍帽也被稱之為胄或者是頭盔,主要的作用就是內亂保護戰士們的頭部。軍帽按照材料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銅制、鐵制和皮製,青銅制的頭盔主要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後期由於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涉及的人數越來越多所以又出現皮製的,在南方也出現藤條編制的頭盔。
法國的平頂軍帽也被稱之為kepi,平頂帽的由來要從法國的陸軍說起,法國陸軍由於作戰要求將原先的高筒帽替換為矮小卻又貌似高筒帽的平頂帽,而原先的平頂帽被降級為用作閱兵是的裝飾軍帽。後來這一做法得到了空軍及海軍的認可紛紛改換了裝飾,就連金蟬也認為帽子太高無法乘坐警車而改為平頂帽,於是法國軍隊為實用與便紛紛改換為平頂帽。
⑦ 為什麼電影里維京人都帶牛角頭盔
17世紀,一些丹麥的學者想像自己的那些海盜祖先是一些頭戴牛角頭盔,身披獸皮,身材粗壯,發須長亂,手持殘破大斧頭的野蠻掠奪者。但是後來證實了這種形象的錯誤。相反,古代的維京人的文明相較不列顛的民族來說,還要先進許多,所以他們才有能力入侵並長期殖民大不列顛,甚至是佔領諾曼底。維京人是海盜,也是商人,他們是優秀的海員,驍勇的戰士,他們不僅僅是掠奪者,同時還是文化的創造者和散播者,8世紀中期,不列顛四處可見維京人殖民的影子,他們一般居住在一些要塞形的居住點,借鑒船的形狀來做屋頂,建造房屋和大廳,高大的圓木圍牆內是整齊劃一的村鎮,他們還很注重儀表和衛生,每個星期都會清潔自己,將頭發和胡須修剪,維京戰士裝備精良,他們一般戴一種護鼻盔,護眼盔,身穿精打細磨的鏈甲,主要武器上有劍,戰斧,長矛,一塊結實的木製圓盾。北歐統治者也沒有在思想上去束縛他們,所以他們在思想上有很開放性,這點是很重要的。他們航行的最遠甚至到美洲,與當地土著發生過沖突,留下一些痕跡後便離去了。
⑧ 打仗時,頭盔不能擋子彈,為什麼還要一定要戴
看,主要的致傷原因是各種的破片,在一戰中,頭部受傷的比例很大,根據這種情況,法國人首先採用了鋼盔,大大的降低了頭部的受傷幾率,隨後各國都開始給自己的士兵配備頭盔。
在戰場上,被一槍爆頭的情況並不多見,就算是狙擊手也是盡量向人體的軀幹部分開火,以增加命中的幾率,電影中的爆頭就是電影中常見。其實,現代的頭盔子彈已經不能擊穿,但是子彈命中的巨大沖擊力,也會把士兵的脖子折斷。
⑨ Daft Punk 為什麼總是戴著頭盔
他們戴頭盔的本意,就是希望人們不要關注他們的外表,希望人們可以用心聆聽他們的音樂。至於某個采訪視頻里,Daft Punk說是因為錄音室爆炸毀了容才戴頭盔的,那隻是個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