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式用餐禮儀有哪些
在用餐時要放下刀叉,應將其放在盤子兩邊,刀與叉子頭向內。
如用完了餐(即使盤中仍有剩餘食物),應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盤中,叉齒朝下。叉離自己近、刀離自己遠
萬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驚小怪,只說一聲道歉便可。到用餐結束後再道歉一聲更好。
如要吐出嘴中硬核、魚刺等,不要直接吐在手上,而要用叉接好去放在盤子邊緣。
法國餐菜是世界較有名的法式大菜。一般人對晚餐較重視。吃冷盤習慣上是整的,自己切著吃。有些人喜歡喝午茶,晚餐喝薄荷茶,每餐後要喝咖啡,吃水果。
法國人喜歡吃肥嫩豬、牛羊肉,也喜歡魚、蝦、雞、雞蛋、生菜和各種新鮮蔬菜。配料喜用大蒜頭、丁香、香菜和酥點心。愛喝汽水、啤酒、咖啡、牛奶、紅茶、葡萄酒、白蘭地。口味喜歡肥嫩,帶蕃茄汁白菜,濃、酸、甜、咸,不吃辣。
稍微講究些的法國大餐一般要吃上3個小時,至少有以下5個步驟:
第一步:開胃酒
香檳
開胃酒一般是葡萄酒、香檳、雞尾酒、果汁、蘇打水等,有促進食慾的功能
第二步 前菜
生 蚝
比目魚配蟹肉沙拉及生蚝塔塔
一提法餐,誰都會想到鵝肝。鵝肝在法國也是昂貴的,也只有來了尊貴的客人法國人才會准備。鵝肝的料理有直接蘸麵包的,不管怎樣做法,鵝肝一般都在主菜前上桌。它在沙拉後出現,算是非常正式和隆重的頭盤了。
板煎鵝肝配野菌及羊肚菌泡沫汁
法國鵝肝批伴黑菌球
被視為「肉中黃金」的蝸牛營養豐富,極具葯用價值。在眾多食用蝸牛的國家中,法國蝸牛最有名氣
法國人一直將食用蝸牛視為時髦和富裕的象徵。每逢喜慶節日,家宴上的第一道冷盤就是蝸牛
第三步:主菜
香煮牛短肋肉配田園蔬菜及原汁
源自無污染的圈養牧場,精選了最上等的小羊中排部位,
經過特有香料的熏陶再加以口味醇厚的法國紅酒,感覺就像賓士在原野牧場上
精選深海大蝦,以特調香草汁,再配以義大利特級芝士加以烹制,使蝦本身的甜味及鮮味釋放得無懈可擊。
源於水深500米以下的海域,較兇猛的食肉魚類,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及無比細膩的肉質,都造就它無上的市場價值。
小龍蝦起肉扒熟,卷著煎好的加拿大鱈魚,配搭香草沙律,造型儼然是一道藝術品。龍蝦鮮味,鱈魚外香脆內豐腴,越吃越滿足。
精選黑棕鵝大掌,用老雞、金華火腿,筒骨等在加上上等南非干鮑魚煲4個小時以上,使鵝掌充分吸收其精華。使這款鵝掌回味無窮。
法國的棍形麵包、羊角麵包、胡桃麵包,葡萄麵包、和傳統酵母發酵的圓形大麵包等法式麵包和奶油小蛋糕 也深受世人喜愛。
第四步:甜點。
『貳』 在法國吃飯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說話輕聲細語。老外在飯館語調都是很低的,不只是法國人,咱們剛開始會不習慣。
就坐後,服務員會拿菜譜過來然後就走了,大概過5分鍾會自動拿著紙筆回來。你點好菜後不用招呼他們,等著就行了。
如果吃的不是披薩,在你看菜譜的時候服務員會送來一籃法棍,這是免費的,如果吃完可以再要。
點菜時按照前菜、主菜、酒類的順序點,不過不一定全要。前菜一般就是沙拉。
關於餐具法國人是左手用叉,不過這個無所謂,用你的慣用手拿刀子就行。咱們國家對這個觀念有誤區,其實哪個手拿都一樣,絕對談不上老土、丟臉什麼的。如果點了湯,服務員會增加一個大勺,點了乳酪會給一把大刀。
點好了等著就行了,要有耐心,要容忍法國人的效率。如果很久很久不上菜,再向服務員詢問。招呼服務員時要等到他巡視到這里時再叫,不要隔很遠大聲喊。
吃完正餐後,把刀叉並排放在盤子邊緣,就證明這個盤子可以撤掉了。所有人都吃完後,服務員會過來問需要什麼甜點或者咖啡並拿來專用的菜單。點好後服務員會拿來專用的小勺,如果不點就可以去結帳了。
告訴服務員你要結帳後,他會把賬單拿過來給你。餐館的小費通常會自動計算在賬單里,你查帳的時候不要驚訝。如果用現金付,把錢放到裝賬單的小碟子里,服務員會收走並把找的錢送回來。如果是用銀行卡結帳,需要自己拿著賬單去吧台。如果你想另外給這名招待你的服務員小費,只要把錢留在找零錢的小碟里就可以。比如找了4歐的零錢,你拿走3歐,留下的就是給他的小費。
還有要注意,法國餐館中午12點到兩點開業,晚上6點半或7點才開始。其他時間是不會招待客人的
這些都是對於傳統的法餐館,要是像麥當勞之類的快餐,什麼規矩都沒有
『叄』 巴黎水的正確飲用方法是什麼
巴黎水的正確飲用方法就是把在常溫下擰開蓋子,直接喝。
巴黎水就是有氣礦泉水,打開的時候氣泡發出了美妙而持久的聲音,氣兒足到麻舌頭。
氣泡水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日常飲水,這種有著綿密二氧化碳氣泡的液體,在帶來清涼而奇妙的口感的同時,也將歐洲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帶入中國。
相比其他的氣泡水,Perrier巴黎水擁有更強烈的氣泡感,也更適合日常的消費場景,而富有戲劇性的口感更讓眾多的年輕消費群體對其青睞有加。
(3)法國餐廳如何喝到免費的水擴展閱讀:
1980年代開始,巴黎水進入香港市場,香港人給它取了個名字,「沛綠雅」。
之後,又引進到大陸,在高端酒店、涉外賓館、高級餐廳銷售。
巴黎水的法文名字 「Perrier」,來源於它的創始人 Louis Perrier 路易·佩里埃。
但 「Perrier」 與「Paris 巴黎」 實在太相似,不僅發音相近,看上去也神似,漸漸地,中國人給它取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巴黎水」。
所以,有些上了年紀的生意人,喜歡叫「沛綠雅」,你也不要奇怪,在他們的年代,「沛綠雅」是巴黎水的唯一叫法。
跟依雲礦泉水一樣,巴黎水也來自法國。
它們也同樣是「最高級」的飲用水——天然礦泉水,只是依雲礦泉水不帶氣泡,巴黎水含有氣泡。
『肆』 如何正確的喝巴黎水
把蓋子擰開在常溫下直接喝。
巴黎水就是有氣礦泉水,打開的時候氣泡發出了美妙而持久的聲音,氣兒足到麻舌頭。氣泡水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日常飲水,這種有著綿密二氧化碳氣泡的液體,在帶來清涼而奇妙的口感的同時,也將歐洲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帶入中國。
相比其他的氣泡水,Perrier巴黎水擁有更強烈的氣泡感,也更適合日常的消費場景,而富有戲劇性的口感更讓眾多的年輕消費群體對其青睞有加。
(4)法國餐廳如何喝到免費的水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適量飲用。喝氣泡水要適量,一天喝1.5-2升為最佳,也就是一到兩瓶。
2、進餐時飲用。氣泡水配餐飲用是最好的,因為氣泡水有抑制食慾的作用,所以在進餐時飲用就會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攝入量。
3、工作疲勞時喝一杯。對於上班族來說,下午3-4點是工作最為疲憊的時候,這時候喝一杯氣泡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恢復精神的作用。
4、腸胃較弱或有食道炎的人適當飲用。腸胃較弱或有食道炎的人不要空腹飲用,盡量在進餐時飲用,而且最好常溫飲用,冷凍後的氣泡水氣泡較強,會對胃有刺激性。
『伍』 法國有什麼用餐禮儀么
很多的法國人都認為對吃充滿熱情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並且法國各地都有自己獨具風格的當地特色菜,還有葡萄酒,去法國旅行是件非常快樂的事。
咖啡店
這里有味道香醇的咖啡,和美國那種一般的咖啡不一樣。也有冰咖啡、冰紅茶、夏天喝的檸檬茶、橙汁、還有薄荷茶。咖啡店裡還有像啤酒一樣帶酒精的飲料。在這種店沒有時間的限制,你想什麼時候走都可以,還會提供三明治、菜肉蛋卷等早餐。
餐館
法國有各種各樣的餐館,從高級到普通的、從大的到小的,應有盡有,有很多的選擇。法國料理店「restaurants francais」是一家必須要預約的高級西餐館,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走出高級餐館去一些比較平民化的小餐館,這種小餐館更溫馨,更有氣氛,有種家的感覺。
這里的酒館也很有特色,跟在日本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原以為是那種酒館里人很多非常熱鬧。可這里非常安靜,位置在西餐館和咖啡店之間,和飯館一樣隨時都可以去。
「比斯特」也是一個賣伏特加酒的酒館,到這里來的都是想找那種隨和氣氛的人。
縐紗店,縐紗是一種甜點,在日本也很受歡迎,但日本的縐紗很單一,在法國種類就非常多,可以當飯菜的配料。
除了巴黎之外在別的城市日本料理店非常少,對於中國料理店來說,在比較大的城市裡能找到幾家,但在小一點的城市裡想找到一家中國料理店是非常困難的。小的地方越南菜和泰國菜合開的計較多。
這些餐館都會把菜單掛在門口。顧客們一看那菜單對菜的價格就會一目瞭然。法國人會一直注釋著菜單。在日本菜單被叫成「la carte」。
用餐時間
根據地方的季節不同,午飯是從12點到14點,晚飯一般是從20點到23點。日本人的概念是晚飯早點吃,一般19點左右就吃晚飯了。一般的餐館除了午飯時間好晚飯時間以外只賣三明治、菜肉卷、沙拉等快餐,這些東西隨時來都可以吃到。
在這些咖啡店喝咖啡喝的方式不同價格也不同,比如站著喝和坐在椅子上喝收的費用就不同。
利用方法
想去美食指南里推薦的高級餐館的話,去之前必須要提前預約才可以,但是去普通的餐館就沒有必要預約了。可是,到了餐廳以後不可以隨便坐。要跟著餐廳的向導走,向導會安排你們坐哪裡。要聽從向導的。
服飾和禮儀
要是去3星級以上的餐廳的話必須要穿正裝、打領帶。但是在不同的餐館的話沒有必要那麼拘謹,穿一些休閑的衣服就可以。如果有女伴一起去餐館的話從餐館門口到入座都是女士優先。此外在餐館大聲說話也是違反餐廳規矩的。在公共場合喜歡是法律禁止的,餐廳里有專門的吸煙區。
點菜
點菜的順序也是不同的,首先點主菜,然後是點湯,再點甜點,最後是飲品,比如葡萄酒、果汁等。
飲食
法國人一般按一個湯、一隻魚、一種肉的標准點餐。但是在日本,菜的量都非常少,但做的非常精緻。現在的法國料理的量也非常少。一個主菜,兩種小點心就可以了。
這里有很多套餐,套餐里你有不喜歡吃的話你可以換你喜歡的。如果吃完了你就把刀子和叉子放好,服務員就會給你們上甜品了。
付賬
付賬是在餐桌上進行的。結賬要加上消費,有的在吃飯之前就給完消費了,如果沒給在結賬的時候加上消費,用信用卡結賬的情況也是,要另外給一些消費。
在咖啡店裡服務員給上咖啡的時候就會結賬,並給一些小費,服務員會在收據上打一個已經付賬的標記,然後你可以繼續坐著,幾小時都沒關系。
紅酒
紅酒分很多種顏色,有白的、有紅的、有桃紅色的。要是在高級餐館點紅酒的話可以和服務員咨詢一下有什麼好一點的,不能點太一般的酒,要稍微好一點的酒,這才符合去高級餐廳的身份,去一般小餐館的話就不用了,點一些平時自己喜歡喝的就可以,也不用太貴。所以在什麼場合喝酒都是不一樣的。要和那種氣氛相稱。
『陸』 法國在餐桌上都有什麼應該注意的禮儀事項··
法國餐廳講究情調和衛生
同許多西方國家一樣,法國人吃飯採用「分餐」的形式。進入餐廳後,侍者會給每位客人分別遞上一份菜單,各點各的菜。一般來講,一套完整的法餐包括冷盤、主菜、乳酪和甜點四道菜,一盤吃完後再上下一盤。餐廳往往提供不同價格的套餐供客人選用,除了有四菜齊備的套餐外,也有冷盤加主菜、主菜加乳酪或主菜加甜點的組合方式。當然,客人也可以撇開套餐,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點菜。
聚餐時,自己點菜自己付賬是杜絕浪費的好辦法
「分餐」的吃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費現象。首先,每人根據自己的胃口大小「量力而行」,不必為別人操心。另外,飯店免費提供麵包和水,這可起到「補差」的作用。如果有人單吃一個套餐還不夠,則可多吃點麵包。既使是點的同樣的菜,其分量也有「伸縮性」。比如,如果客人點了一份乳酪,侍者可能會端上一個由不同乳酪組成的大拼盤,客人根據自己剩餘的胃口來「自助」,要幾種都無所謂,只要能吃完就行。有的餐廳還在菜單上註明了菜的分量,或是標明供幾個人享用,以避免客人不小心多點而造成浪費。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在朋友聚餐時實行「AA制」,每人結賬時將自己點的菜從賬單中選出來。記者一次同幾位朋友吃飯時,光埋單就花了近一個小時。在這種習俗下「撮飯」,是很難出現浪費情況的。
一頓飯吃三四個小時,無論如何也不會剩下
法國人中午很少回家吃飯,因為午休時間有限,很多人喜歡找個小飯館吃個大沙拉,或是買份三明治。晚餐則不同,往往要挑選一家舒適溫馨的餐廳,同家人或朋友慢慢享用。雖然點的東西比午餐豐盛,但法國人的晚餐一吃就三四個小時,這種長時間「作戰」往往就一邊吃一邊消化了,所以很少出現剩菜的情況,許多人吃完菜後往往還用麵包將盤中的湯湯水水蘸干,並一齊送下肚。
請客不一定非要去餐館,在家裡招待更顯盛情
法國人請客往往不上飯館,尤其是請好朋友時,更是要在家裡做頓飯,以顯示對客人的盛情。同中國的大吃大喝相比,法國的家宴方式就顯得比較「摳」 了。雖然也有冷盤、主菜、乳酪和甜點,但每道菜都是「自助」,主人會將菜盤在桌子上轉一圈,每人想吃多少就盛多少,主人不會勸你多吃一碗。記者有一次還遇上了一次「速凍席」,所有吃的東西都是從速凍食品超市買來的,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後就端上桌了。當然,公司請客時則在餐廳吃飯。記者曾應邀到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吃飯,那頓飯則遠遠不止四道菜,前後足有十來道。不過,每道菜的量並不大,只是做得非常精緻。自始至終吃下來,既大飽了口福,也沒有浪費什麼東西。
『柒』 在法國吃大餐要注意些啥
法國人是熱衷於美食的民族,法國人追求完美和情調的性格、豐富的想像力和令人嘖嘖稱奇的創造力充分體現在其飲食文化中,烹飪程式復雜,餐具精美考究,菜餚味美精緻,氣氛適宜融洽。從美食角度看,法國大菜絲毫不輸中國菜。中國人到了法國,就要去體驗真正的法國飲食文化。在法國餐廳進餐時,要注意什麼呢?
一、法國大餐點菜
法國傳統菜單共有13道菜可供選擇,每道菜分量不大,內容順序如下:第一道菜凍開胃頭盤(Hors-d'oeuvre Froid)第二道菜 湯(Potage)第三道菜熱開胃頭盤(Hors-d'oeuvre Chaud)
第四道菜 魚(Poisson)第五道菜主菜(Grosse Piece)第六道菜熱盤(Entree Chaude)第七道菜 冷盤(Entree Froide)第八道菜雪葩(Sorbet)第九道菜燒烤類及沙律(Roti&salade)第十道菜 蔬菜(Legume)第十一道菜 甜點(Entremets)第十二道菜咸點(Savoury)第十三道菜 甜品(Dessert)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餐館都將菜單編排簡化至3-5道菜,方便顧客點選。
這里簡單介紹主要的幾道法國菜內容:
1、 開胃小吃:開胃酒+小菜+面餅之類的小點心,相當於我們的味碟。
法國人飯前用一小時來品嘗開胃酒,就著一些橄欖和小餅干。
2、冷頭盤:相當於我們正餐前的冷盤,拼盤。在上菜之前會有一道麵包上來。法國人喜歡吃又
長又硬的麵包(國內叫法棍麵包)。一定要把麵包用手掰成可以一口吃下去的小塊,臨吃前在小塊上抹上黃油。一般有沙丁魚,火腿,乳酪,鵝肝醬等。
3、 湯:濃濃的肉湯,清淡的蔬菜湯和鮮美的海鮮湯。
4、 熱頭盤,吃到這里才是法國菜的主菜了。法國正菜的第一道有名的菜,有蝸牛或鵝肝。
5、 主菜:主菜以肉類、魚類和海鮮為主,每個人可以根據胃口的大小點1-3道主菜。
牛排、豬排、魚、大蝦等肉類+葡萄酒、白蘭地或干邑。一般原則白葡萄酒配「白肉」(海鮮類),紅葡萄酒配「紅肉」(家畜和野味)。
6、 燒烤類及沙律(又名色拉):雖說烤肉三明治配料簡單,不過是將烤肉和蔬菜色拉夾在厚厚的白麵包里,加上薯條,但風味卻有很多種。
7、 乳酪:法國擁有300多種乳酪,19世紀法國美食家Brillat-Savarin在贊美乳酪的
審美感時說過:「一道沒有乳酪的豐盛晚餐,猶如一個失去一隻眼睛的美女。」這個國家平均每個人每天要吃一兩乳酪,全國人口每年吞掉的乳酪佔到世界乳酪年產量的1/10,是消費乳酪最多的國家。
8、 甜點: 法國人對甜品的重視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味蕾豐富。數千年來,法國人早將甜點製作視為一門藝術、一門學問。一道道甜點,品嘗到的不僅僅是各式各樣的甜蜜口感搭配。視覺上的迷人,廚子的搭配,往往更叫人欣賞。這便是法國甜點的吸引之處。
二、學會使用法國的餐具
法國餐館或家宴的餐具很精緻,排放也很講究。刀、叉和勺子排放有序,一般是左手拿叉,
右手拿刀,喝湯時調羹向外舀,這樣可以避免滴漏,從調羹的側面喝湯,不能發出聲音。
喝湯可以將湯碟朝外傾斜,以使調羹舀其最後一滴湯。
餐具正確的擺放姿勢如上:1.餐巾、2魚叉、3主菜叉、4沙拉叉、5湯杯及湯底盤、6主菜盤、7主菜刀、8魚刀、9湯匙、10麵包及奶油盤、11奶油刀、12點心匙、叉、13水杯、14紅葡萄酒杯、15白葡萄酒杯。
吃魚的刀叉要小些,左手握魚叉,叉齒朝下。魚刀是用來剝離魚肉,將魚肉推到魚叉上。吃肉類的刀叉最大,握刀的右手食指應放在刀背上,離刀柄一英寸遠,刀齒朝下。色拉的刀叉也有專用的,是叉刀中最小規格的。蝸牛鉗的使用很簡單,將蝸牛夾起,用特別的勺將肉拉出。
刀勺在右邊,叉和餐巾在左邊,液體在右邊,固體在左邊。餐具都是從外側向內側依次使用的。
餐具一旦拿在手上就不能再碰到餐桌;如果中間想休息,又不想拿走盤子,就應該將刀叉交叉放在盤子里呈鍾表8點20分方向,刀子在下,叉子在上,叉齒向下,使刀叉看上去像個倒著的V形;就餐結束,不想再要食物,刀叉平行斜放在盤子里,刀叉頭指向10點鍾的方向。酒杯根據酒的品種不同,分成烈酒杯、紅酒杯、香檳杯、干邑杯、啤酒杯、雞尾酒杯等。喝白開水有專用的水杯。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擺法是從左到右,依次擺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玻璃杯擺右上角,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而細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如上圖)。
三、尊重法國的飲食傳統
當您在享受著酒與菜品的完美結合時,就像享受一曲完整的交響樂,回味無窮。這正應驗了亨利四世的名言:「佳餚美酒,人間天堂。」
法國人對於飲食有近乎宗教般的虔誠,而這種虔誠之心繞梁千載,彌久不散。這種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食不厭精的飲食傳統,同時也創造出飲食時尚。法國菜是這世界上尾翼可以和中國菜相提並論的菜系。
法國人對飲食的講究程度絕對可以與我們中國人相媲美,甚至可以說她們在把飲食視之為藝術上又勝我們一籌。法國人除了對食物講究色香味外,還特別追求進餐時的情調,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燭光、典雅的環境等等。法國人甚至將飲食賦予哲學的意義,他們認為個人飲食應符合各自教養與社會地位。
法國人還將同桌共餐視為一種聯絡感情、廣交朋友的高雅樂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稱為「世界級膳食家」的人曾說:「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氣氛,就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國民的整體個性。」看看法國人的美味佳餚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會讓人想起克萊德曼手指下流淌出來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雋永,讓你充分領略法式大菜散發馨香的藝術情調。
曾經有食客將餐館法國菜拍照曝在社交網站上,此舉惹惱了法國頂級餐館的廚師,他們認為 此舉有侵犯知識產權之嫌。法國米其林星級餐館對顧客不好好享受美食,感受用餐的良好氛圍,只顧拍照的做法很不滿,認為這些人不懂禮儀。法國主廚認為,美食照片上載社交網站同許多人分享,食物就失去新鮮感,無法讓人「驚喜」,而且,用手機拍照,很難拍得好看,也無法完美呈現廚師精心料理的食物。在餐館、酒店等公開場合,注意不要當著法國人的面對餐桌上的食物拍照,以注重餐廳服務員和廚師的感受。
三、法國人的宴請習慣
法國人極少邀請朋友和家人到餐館吃飯。他們習慣邀請客人到自己家裡吃飯,可以不著急,慢慢地用餐。法國人吃飯時間長,是為了充分享受這種私密的氛圍和家常原汁原味的美食。每逢周日,去郊外燒烤對法國人也很重要,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吃烤肉和烤沙丁魚,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交流情感,其樂融融。
如果您被法國人邀請去吃家宴,一般需要在做客前准備好一束鮮花和禮物。吃飯時,最好向主人誇贊幾句主婦做的菜。
『捌』 在法國餐廳要注意哪些禮儀
典型的法國菜:包括前菜(通常是冷盤或熱湯)、主菜、乳酪,然後是甜點。
用餐禮儀:
l) 千萬別只用右手拿叉子而空著餐刀不用,這是很不地道的用餐方式。帶殼的食物可以用手。
2) 吃飯時,應該把兩手放在餐桌上,不能放在桌子下面。這其實是舊時的習俗,過去,人們不信任所宴請的賓客,久而久之形成了這個傳統。
3) 一般吃麵包和牛油是不用盤子的,人們把麵包放在餐盤旁,必要的時候才會放在盤里。只有在高檔餐廳吃飯,人們才會用麵包去蘸牛油或其他醬吃。
4) 餐巾應該平放在膝蓋上,吃海鮮的時候可以圍系在脖子上。
5) 最後,初次和法國人交流時,盡量說些輕松的話題如度假和飲食,而政治、宗教等嚴肅話題要注意避免。
小費:賬單中一般都已包含服務費,但如果我們對餐廳服務很滿意的話,仍可留下一點小費。
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度,也是一個美食大國,一個講究優雅的國度,對大多數不甚了解西餐禮儀的中國人來,法國用餐規矩顯得頗為繁瑣。
選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著四個杯子,不要隨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區分。
大杯用於盛水,人們不用它來乾杯。因此,乾杯時不能舉這個大杯。
中杯用於盛紅葡萄酒,小杯用於盛白葡萄酒,細長杯子用來盛香檳酒。
飲酒、水、飲料時應注意事項
在飲用杯中物時,應先將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後將刀、叉在盤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紙將嘴唇擦拭乾凈。然後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時,中國人習慣舉杯仰頭痛飲,一口喝光。而在西方這卻恰恰是應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喝到底時,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
在喝飲料、湯、酒、水等時,不要用嘴唇吸出聲音來,而應一口一口地輕輕喝。
在祝酒時,總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議。
在握杯時,應一手抓滿杯子,不要在擎杯時翹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時要放下刀叉,應將其放在盤子兩邊,刀與叉子頭向內。
如用完了餐(即使盤中仍有剩餘食物),應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盤中,叉齒朝下。叉離自己近、刀離自己遠。
在將盤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時,應使用麵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終拿著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後,便放下刀,讓刀放在盤子平行的右側,然後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該怎麼正確使用刀叉時,就看別人如何做,依樣畫葫蘆。
在有許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時,使用規則也是每次使用最外側的刀與叉。
在使用刀時,應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麵包
將麵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盤中。在食用麵包時,是不用刀去切割麵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塊一塊麵包,然後再放入嘴中。因此,人們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麵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將黃油塗上麵包,應是用手一塊塊撕下麵包,然後一小塊一小塊塗。不要一下子將整個麵包塗滿。當然在早餐時,可以在一長條半片棍子麵包上塗上黃油、果醬。但在正餐中就不能這樣了。
種種注意事項
除了用手撕麵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來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邊緣去切割。
盤中最好不要留下剩餘食品。當然也不用「涮」得很乾凈。
使用餐巾時,應將其平攤在膝蓋上。用完餐後略一疊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將其完全疊好,也不能將其揉成一團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簽,因此最好不用。
萬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驚小怪,只說一聲道歉便可。到用餐結束後再道歉一聲更好。
如要吐出嘴中硬核、魚刺等,不要直接吐在手上,而要用叉接好去放在盤子邊緣。
吃東西時,用叉將食物取起放入口中,而不要低頭用嘴去接近食物。
『玖』 我要法國大餐的簡介,精細一點,最好講講法國人怎樣用餐、用餐禮儀等。然後就是每一道菜,要有重點!
呵呵..樓上那位介紹的非常詳細,不過這些比較適合在非常正規的場合,真正普通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和中國一樣,沒那麼嚴肅.
我就在法國生活,我老公是法國人,我觀察到他們其實吃飯和咱們一樣,當然,他們的餐具擺放會更詳細一點,左叉右刀,上方放小勺子用來吃小杯子裝的前餐或甜點,盤子放中間,當然,如果是在餐館吃飯或到朋友家參加比較正式的聚餐,就會連抹嘴用的餐巾布一起擺放,平時就放卷大的廚房專用衛生紙,他們吃飯時也沒有計較什麼餐具盡量不要發出聲音等(除過非常正式的場合),大家吃飯也是一邊聊天一邊吃,甚至邊吃邊看電視的都有.
他們早餐就太簡單了,果醬,麵包片和咖啡或熱巧克力(喝牛奶的人很少)
午餐是比較正式的,當然工作的人就除外了,因為時間關系,他們80%的人都不回家做飯,就在外面買個三明治,在小型城市或鄉村,尤其是周末吃午飯就比較正式,通常頭餐是生菜沙拉或一碗濃湯,當然,如果去朋友家作客什麼的就回比較好,他們最喜歡用很小的玻璃杯盛食物,裡面填充蛋黃醬,三文魚丁,番茄醬什麼的弄的顏色很漂亮,不過味道真不怎麼樣,我感覺就是沒什麼實料,都是吃一些番茄醬和沙拉醬什麼的,光是些醬質調料.吃完後撤去杯子什麼的就上肉類,雞肉鴨肉牛肉什麼的,他們很少吃羊肉,我個人覺得他們做的不如咱們中國人做的,他們不會用什麼調料,就是個胡椒粉和鹽而已,然後就放到烤箱去或鍋里煎一下,他們做的雞肉鴨肉什麼的皮上的油也不煎出來,看起來濕漉漉膿糊糊的,切開後還能看到鮮血淋淋,尤其是鴨肉,裡面還是生的,吃起來一股血腥味,我感到很惡心,他們吃飯的時候不是喝葡萄酒就是喝自來水(法國都是接自來水喝的),沒什麼飲料,在餐館也一樣,如果不買飲料,服務員就會給你一瓶自來水.吃完肉類就是芝士和長棍麵包了,有些人還加黃油一起吃,如果盤子有剩湯料,他們就用麵包擦盤子的湯料吃,直到把盤子擦乾凈為止.吃完麵包就是甜點了,他們的甜點還是比較豐富的,冰淇淋,蛋糕什麼的,不過他們的甜品一般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人出去買現成的.
晚飯與午飯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晚飯的頭菜基本都是濃湯,然後就和午飯一樣了.甜品通常是酸奶或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