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39年法國的軍力怎樣
法國好歹也是歐洲大國,軍事實力在當時的歐洲也屬頂尖,但問題是法軍的戰略都圍繞馬其諾防線展開,德軍的突然出現確實讓他們防不勝防,最終敗了。
當然法國戰敗不僅是因為戰略出錯,裝備、戰斗方式等等都有關系,甚至連單兵攜帶的子彈數量,也不如德軍。
一般來說,一支軍隊的制式步槍應該只有一種,這樣才能保證後勤不亂,而二戰時期的法軍擁有三種制式步槍。
第一種是MAS36步槍,而另外兩種都是一戰時期的武器。MAS36於1936年開發,可靠性好、精度高、射程遠、造價低廉,性能非常優秀。然而從1936年宣布列裝,一直到1940年法國投降,MAS36的產量僅僅只有25萬支,還不足以讓法軍的戰鬥力整體上升。
法國人難道不知道新武器可以提升戰鬥力嗎?他們當然知道,但法國人把大部分資源都放在建設馬其諾防線上(法國更擅長打陣地戰、防禦戰),這就導致軍費不足,沒辦法在短時間內采購足夠的MAS36步槍。
一名法軍士兵可以攜帶兩套子彈帶,那麼就是十二個橋夾,此外MAS36的膛內預裝5發子彈,共計65發7.5mm步槍彈。作為參考,德軍單兵攜彈量65發,日軍65發,美軍88發。
還有就是一戰時期的兩款舊武器了,分別是勒貝爾M1886步槍與貝蒂埃M1892步槍。前者是世界上第一款發射無煙火葯彈的步槍,而後者是一戰時期法軍的制式武器。
Ⅱ 一戰期間法國陸軍戰鬥力比德軍差多少
勢均力敵,實力相當。從戰術思想,到武器裝備,軍隊數量,後勤補給相差不大,沒有代差。所以會有凡爾登,索姆河戰役基本以平局結束。到二戰時雙方實力出現代差,所以德軍呈碾壓態勢
Ⅲ 二戰前,法國兵力,多少機械化程度呢
一戰法軍傷亡達到500萬,這對一個只有2000萬男人的國家來說,二戰已經承受不起了。至於法國的機械化程度,法國當時的機械化程度很高的(比德國還要高),堪比美蘇。
Ⅳ 法國1936年有多少軍隊(陸軍)大概有多少個師
巴巴羅薩計劃190個師中德國師153個,仆從國37個,德國師是按戰時編制的齊裝滿員師,每師16000-18000人,加上軍、集團軍、集團軍群及大本營直屬部隊(各炮兵、工兵、通信、輜重、勤務等)配備4980架飛機的近50萬人的空軍,總兵力550萬,蘇聯西線一共170個師又2個旅是按和平時期編制的未滿員師,每師6000-8000人,裝甲師是德軍集中使用坦克的地面突擊兵團,是裝甲部隊的核心。在1935型的裝甲師中,坦克兵力達一個旅,下屬2個坦克團,每個團擁有2個坦克營,一個營坦克97輛。但在法國戰役後,德軍為了加快裝甲部隊的擴充速度,便在一些輕型師和摩托化師的基礎上組建新的裝甲師,,而坦克團則由老裝甲師提供。因此,擁有2個坦克團的裝甲第1~5師和第10師便將各自所屬的2個坦克團中的一個,抽調給新建的裝甲第11、13、14、15、16、21師。結果,到了1941年6月,所有德國陸軍裝甲師都只編有1個坦克團。各坦克團編制也不盡相同。其中,第1~8、15、18、31、33、35、36坦克團編2個坦克營。第10、11、20、25、27、29、39坦克團編有3個坦克營。1.坦克團的2營制和3營制編制。按1941年2月1日發布的編制,2營制坦克團直屬有團部,裝甲通信排(3號指揮坦克2輛,3號戰斗坦克1輛)、輕裝甲排(2號坦克5輛)、修理連、防空連(20毫米炮12門)。下屬的坦克營編2個輕裝坦克連,一個中裝坦克連。兩種坦克連的差別在於前者裝備3號坦克,後者裝備4號坦克。營直屬有營部(指揮車1輛),指揮連(包括通信排,偵察排,擁有2號坦克5輛的坦克排,工兵排)。每個坦克連編有連部(坦克2輛),4個坦克排(一個排坦克5輛),全連坦克22輛。全營坦克72輛。2營制坦克團坦克總數為152輛。3團制坦克團的團、營直屬部隊及第3坦克營(第7、8輕裝連,第9中裝連)的編制於2營制坦克團相同。其所屬的1、2坦克營每個營編有2個2、3號坦克混編輕裝甲坦克連,一個中裝甲坦克連。混編輕裝甲坦克連編有連部(3號坦克2輛),4個坦克排,第1排2號坦克5輛,第2至4排3號坦克各5輛,全連合計2號坦克5輛、3號坦克17輛。混編中裝坦克連編有連部(4號坦克2輛),編有3個坦克排,第1排2號坦克5輛,第2、3坦克排4號坦克4輛,全連2號坦克5輛,4號坦克10輛。混編坦克營擁有65輛坦克。3營制坦克團一共擁有207輛坦克。2.1941年的德國裝甲師除有坦克團外,還編有1個摩托化旅(2個摩步團),1個團編有2個營(裝甲步兵或摩托化步兵):摩托化步兵營955人,有沖鋒槍97支、機槍72挺、50毫米迫擊炮9門、81毫米迫擊炮6門、步兵炮2門、反坦克炮3門、汽車140輛;裝甲步兵營910人,擁有沖鋒槍82支、機槍145挺、81毫米口徑迫擊炮6門、汽車130輛、裝甲車85輛。團直屬有步兵炮連,有75毫米步兵炮6門。全團2200人,420輛汽車。3.裝甲師屬摩托化炮兵團編有2個輕型炮營(一個營525人,105毫米榴彈炮12門),1個重型炮營(650人,105毫米加農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或150毫米榴彈炮12門),1個防空營。團直屬有觀測連。全團汽車632輛。4.裝甲師屬偵查營編有一個裝甲連(輕型裝甲汽車18輛,重型裝甲汽車6輛)和3個搜索連,以及1個提供火力支援的重武器連。全營1140人,裝備沖鋒槍181支、機槍101挺、81毫米迫擊炮3門、反坦克炮3門、汽車223輛、裝甲汽車25輛。5.加上1個摩托車營,1個反坦克營(551人),一個工程營(958人),1個通訊營(400人)。裝甲師實力為兵員15600人,坦克總數152~207輛。1942年德國陸軍步兵師編制師部:1x師部指揮連,1x摩托化制圖排3x步兵團:團部:1x團部警衛連1x通信排1x工兵排(3挺輕機槍)1x騎兵排3x步兵營:3x步兵連(12挺輕機槍,2支反坦克槍,3門50毫米迫擊炮)1x機槍連(12挺輕機槍,6門81毫米迫擊炮)x步兵炮連(2門150毫米重型步兵炮,8門75毫米輕型步兵炮)1x炮兵團:團部:1x通信分隊3x輕型炮兵營:營部:1x通信分隊1x校射分隊3x炮兵連(4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1x重型炮兵營:營部:1x通信分隊1x校射分隊3x炮兵連(4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2挺輕機槍)師直屬部隊:1x偵察營:1x騎兵連(9挺輕機槍,2支反坦克槍,2挺重機槍)1x自行車連(12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2挺重機槍,3門50毫米迫擊炮)1x摩托化支援連:1x摩托化反坦克排(1挺輕機槍,3門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1x步兵炮排(2門75毫米輕步兵炮)1x摩步營:營部:1x摩托化通信分隊3x摩步連(6門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4門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8挺輕機槍)1x工兵營:營部:2x工兵連(9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1x摩托化工兵連(9挺輕機槍,3支反坦克槍)1x摩托化舟縱隊1x摩托化輕工兵連1x通信營:營部:1x摩托化野戰電話連(6挺輕機槍)1x摩托化無線電通信連1x摩托化輕型通信連(2挺輕機槍)1x衛生營:1x衛生連1x摩托化衛生連1x野戰醫院(摩托化)2x救護車縱隊師軍需處:8x輕型補給縱隊1x摩托化維修連1x摩托化軍需連師供應處:1x摩托化麵包製作連1x摩托化屠宰連1x摩托化物資供應連1x新兵營:3x步兵連(9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3門50毫米迫擊炮)1x獸醫連1x摩托化憲兵連x摩托化郵局人員:軍官-518,文職-102,軍士-2573,士兵-13667,總計-16860武器裝備:手槍-3681支,步槍-12609支,沖鋒槍-321支,反坦克槍-90支,輕機槍-425挺,重機槍-110挺,50毫米迫擊炮-84門,81毫米迫擊炮-54門,75毫米炮-20門,105毫米輕型榴彈炮-36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12門,火焰噴射器-9具,裝甲車-2輛,摩托車-530輛,汽車-394輛,馬車-536輛,自行車-500輛德軍進攻蘇聯時使用了三股兵力,分別是: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萊布元帥內含第4裝甲集團軍第16集團軍第18集團軍總兵力29個師進攻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勃克元帥內含第2裝甲集團軍(古德里安集群)第3裝甲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9集團軍總兵力50個師經明斯克進攻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內含第1裝甲集團軍第6集團軍第11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兵力為57個師進攻基輔總兵力為305萬,火炮47000門,飛機4900架坦克3500輛。
Ⅳ 關於一戰凡爾登戰役的所有資料,包括指揮官,參戰部隊,時間,意義等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這場戰役大多數為炮戰,3月初,德軍在馬斯河地區開展了大血戰。
名稱:凡爾登戰役
地點:法國凡爾登
時間:1916年2月21日–12月19日
參戰方: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
結果:法軍戰略性勝利
參戰方兵力:法國:75個師,約1,140,000人,德國:50個師,約1,250,000人
傷亡情況:法國:400,000-542,000人,其中156,000陣亡。,德國:355,000-434,000人,其中143,000人陣亡。
主要指揮官:埃里希·馮·法金漢,菲利普·貝當
別稱: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初,德意志帝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里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懼了。
1916年1月開始,法金漢就悄悄結集部隊准備攻擊凡爾登,同時,德國明目張膽地向香貝尼增兵,做出要在香貝尼發動攻勢的姿態。法軍總司令霞飛果然上當了。自1914年德軍無力攻克凡爾登而轉移進攻方向之後,法國人就認為凡爾登要塞已經過時,霞飛在1915年即停止強化要塞。而此時德軍向香貝尼移動的動作使霞飛異常警惕,他認為德軍會向香貝尼進攻,然後從這里進軍巴黎。德國人正在繼續往凡爾登方向悄悄結集兵力。隨著結集跡象的漸漸明顯和暴露,英法聯軍終於弄清了德軍的真正意圖。霞飛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爾登增兵。但到2月21日,僅有兩個師趕到凡爾登。而這一天,德軍開始向凡爾登進攻。德軍炮兵團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凡爾登要塞,然後發起了沖鋒。凡爾登戰役的序幕拉開了。德軍的1000門大炮如雷霆一般轟擊著,輪番的沖鋒一浪高過一浪。凡爾登要塞司令貝當指揮守軍和增援來的軍隊拚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隊只趕來兩個師,加上他自己的兩個師,總共才有四個師的兵力,頭一天就被德軍推進了6公里。不過總算穩住了陣腳。
戰斗對於法軍來說是艱苦的。德軍有27個師,1000門大炮,而法軍只有11萬人,270門大炮。但好歹算抵住了德軍的進攻。待法國援軍趕到之後,雙方開始了拉鋸戰。德軍未在頭天一舉拿下凡爾登,已經失去了戰機,雙方都在向凡爾登增兵,擺開了決一死戰的陣勢。激戰到4月,法軍的兵力已與德軍相當。德國人急了,由皇太子親征,並首次使用了毒氣彈。但法軍仍將德軍的攻勢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7月,德軍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高潮,但仍被法軍抵擋住,到秋天,法軍開始反攻了。
凡爾登戰役德法雙方投入了近200萬兵力,傷亡人數共計達100多萬。德軍在這一戰役中耗盡了元氣。法軍反攻開始以後,逐次收復了凡爾登以東的大片土地,德軍節節敗退。到1917年,德、奧陣營日益衰敗,終於在1918年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結束。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役和轉折點,德軍未能實現它奪取凡爾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計劃,在耗盡兵力後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終失敗。
歷史背景
1914年德國沒有能取得迅速勝利,歐洲戰場在西線形成膠著狀態的戰壕戰,交戰雙方誰都不能前進一步。1915年,德國的幾次努力進攻都沒有能夠奏效。德國將軍馮·法金漢認為如果對法國加強打擊,迫使法軍投入所有兵力,會使法國因消耗而亡。他選擇了位於默茲高地上的凡爾登要塞作為主要進攻點,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鑰匙」之稱。可以使法國「流盡最後一滴血」。1916年發生於此的著名的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也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戰役企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和法軍於1916年2~12月在法國凡爾登築壘地域進行的戰役。
戰役企圖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軍統帥部計劃在東線進行防禦,集中兵力對西線法軍的凡爾登突出部實施突擊,以牽制和消耗法軍主力,迫使法國投降
Ⅵ 一戰軍力排名
我這里說明一下一戰時期的軍事實力是有變化的,首先前期的排名是~第一,英國,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和殖民地豐富的資源,最強的海軍世界第三的陸軍和第二的空軍,第二名則是德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力量,有天下第一的陸軍第三的空軍和第四的海軍,第三名,美國,擁有世界最強的工業製造能力,世界第二的陸軍第一的空軍和第二的海軍,第四,法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擁有世界第四的陸軍第三的海軍和第四的空軍,第五則是俄國,俄國雖然領土遼闊但是人口稀少各項指數都是第五,第六,日本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空軍第七的陸軍和海軍,第七,中國,那時的中國有世界第二大戰艦,亞洲第一的海軍世界第六,陸軍雖然總量壓制全世界各國但是裝備落後所以第七名,空軍規模很小世界倒數。以上是一戰前期各主要參戰國的軍事實力,後期因為美國的重心轉移到軍事上來所以除陸軍不變其它都是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一,英國第二,其它各國不變~
Ⅶ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有多少炮灰 談談一戰爆發時各國兵力
國內出版的一戰史著作雖然不算多,但實際上也不算很少。但書讀的越多,我反而越迷惑了,一個很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這些書的很多數據是對不上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戰爭爆發時的各國兵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起初,法國集合了大約62個師,165萬人,後來增加到350萬人。」漢森·鮑德溫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綱》
「男性最先於20歲時入伍,經過3年的常備役,即是11年的後備役;最後是兩階段7年的役期,分別在地方自衛隊或地方後備隊服勤。這種兵役制度使法國在開展之初,相較德國的五百萬人,擁有近四百萬經過訓練的戰鬥力。」——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
第一個294.4萬或許指初步動員後的法軍(包括海陸)人數,第二個後來增加到350萬,其前面提到62個師,對應進一步動員後的法國陸軍人數,第三個近四百萬經過訓練的戰鬥力,指根據上述兵役制度,可動員人數也不少。
本文出自北朝論壇,作者:折劍頭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北朝論壇公眾號beichaoluntan。
獲取更多軍事歷史方面的知識,北朝論壇歡迎您。
Ⅷ 一戰時法國損失有多嚴重是協約國最嚴重的嗎
一戰使法國總共傷亡150萬士兵,同時喪失了1/10的人口,約7%的國土和大部分工業和富庶地區遭到德軍佔領,大量產業被破壞,物質損失巨大,同時還欠下了大量債務。戰爭的損失,使法國在長時間內面臨財政困難。
第一次馬恩河會戰
1914年8月英法軍隊在邊境之戰失敗後,為了擺脫德軍,於9月4日撤過馬恩河,積極加強左翼力量,准備反攻。聯軍66個師108.2萬人對德軍51個師90萬人;
凡爾登戰役(Battle of Vern)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戰爭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的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經過10個月的廝殺,法軍陣亡、負傷、被俘和失蹤的人數達46萬人。
索姆河戰役
在1916年7月1日爆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英法聯軍投入39個師(後增至86個師,其中英軍54個師,由F.福煦將軍指揮)。參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約53.8萬人。
Ⅸ 法國戰役,45萬義大利軍隊為什麼只落個大宅院
1940年6月,隨著殘余的33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退往英國,預示著法國已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與其在一戰中兩國抗衡長達4年相比,6周就選擇了投降,與其說是法國太弱,還不如說德國太強,尤其是“閃擊戰”和曼帥的進攻計劃堪稱完美。
其實,在戰役進行到第10天,勝負就已經確定了。德軍裝甲部隊橫掃一切、所向披靡,被打蒙的法軍只能選擇投降,150萬人成為俘虜,無兵可守的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也就是說,法國未來的命運已經掌握在德國人的手裡。
在德國的最後通牒下,法國人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籌碼,只得屈服投降。欣喜若狂的德國人將這節“福煦車廂”作為戰利品,拉回柏林供人們參觀。在歐洲戰爭結束前夕,德國元首命令炸毀這節車廂,以免德國戰敗再次獲得羞辱。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