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美國怎麼對待法國的

美國怎麼對待法國的

發布時間:2022-05-03 06:13:03

① 美國和法國關系好不好

美國與法國有近似的政治、歷史和文化背景,都稱得上最古老的現代化國家,但也正是這種近似之處讓兩個國家都懷有推廣自己「完美」社會制度的全球抱負,矛盾因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法國仍然陶醉於自己文雅的文明模式,不屑於美國所代表的現代化、資本主義和猶太主義;而美國則看不起法國對恐怖主義的懦弱態度,更憤怒於法國居然不顧與美國國力上的巨大差距,出來阻礙其全球戰略。美法矛盾對雙方都有傷害,但法國所立足的國內和歐洲基礎還在,而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失去一個重要盟友的損失要大得多。戰後,法美既能合作,又有爭斗,而法國是西歐國家中唯一長期不畏於同美國直接爭取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盟國。法美最重要的矛盾焦點事件包括美國反對法、英、以發動蘇伊士運河戰爭(1956年),提出填補中東力量真空的「艾森豪威爾主義」;戴高樂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1966年),提出「緩和、理解、合作」、「從大西洋到鳥拉爾的歐洲」的東方政策;法國公開反對美國里根總統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1983年)等,貫穿整個冷戰時期。
二戰後以維護法國大國地位為核心的戴高樂主義始終是法國外交的基本特徵。

② 分析美國對自由法國採取敵對態度的原因

一個傳統的歐洲強國被納粹的鐵蹄所踐踏,處身孤立主義的美國也許有些竊喜。
戴高樂成立自由法國組織人民抵抗,美國對他持懷疑甚至排斥的態度,不想招惹納粹引火燒身,也許有戰後剝奪法國權力的考慮

③ 法國被認為是和美國關系最好的國家,為何法國還要脫離北約

雖然美國和法國的關系不錯,但是當時的美國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法國的利益了,所以法國為了自己國家人民的利益,必須起來反抗美國,所以決定脫離北約。因為當時美國和蘇聯進行冷戰,而法國和蘇聯也在進行貿易,為了能夠和蘇聯繼續私下的交易,就退出了北約。

為了不讓北約限制的自己的軍事發展,戴高樂毅然退出北約,而且他退出北約以後第一時間就是去訪問蘇聯,這就讓美國非常生氣了,通過一系列手段讓戴高樂簽訂一系列的條約,條約的大致內容就是一旦爆發戰爭,法國都必須加入北約。

④ 美國最終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接受自由法國的

經過斗爭,美國終於作了一些讓步。9月,赫爾宣布美國和自由法國之間有共同的利益。10月,羅斯福也不得不轉變對自由法國的態度,他致函斯退丁紐斯,決定把租借法案的受惠范圍擴大到自由法國。至此,美國和自由法國總算建立了某種關系,戴高樂終於可以在租借法案范圍內得到一些美國提供的作戰物資。

⑤ 二戰時期,美國對法國做出了什麼讓步

1940年9月,赫爾宣布美國和自由法國之間有共同的利益。10月,羅斯福經過斗爭後轉變了對自由法國的態度,他致函斯退丁紐斯,決定把租借法案的受惠范圍擴大到自由法國。

⑥ 法國曾幫美國獨立,美國為何恩將仇報顛覆法國的

美國能夠獨立多虧了兩個國家的幫忙,一個是荷蘭,另一個是法國。美國獨立宣言是在1776年7月4日,此時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承認美國的合法性。但1776年11月16日荷蘭就在加勒比海的聖尤斯特歇斯島就以國家禮儀的形式向美國鳴放了第一聲禮炮,大大增強了美國反抗英國暴政的決心。隨後,荷蘭又是第一個與美國建交的國家。在獨立戰爭期間,荷蘭又通過走私活動為美國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物質輸入。

但荷蘭做的這些都是偷偷摸摸,而法國卻直接派兵去幫美國搞解放運動。但法國做夢也想不到,美國剛剛獨立,法國就在美國的影響下遭受了滅頂之災。



·因美國獨立戰爭而滅國的法國

路易十六萬萬沒想到,他幫美國打贏了獨立戰爭,也為此付出了王朝和自己的生命。

法國是出於戰略目的出兵美國的,但美國在獨立之後,卻在第一時間向法國輸入了“推翻王權統治”,“獨立自由”的“害人”思想。

這股思想潮流不但導致了法國長達40多年的法國大革命,而且,路易十六也因此被人直接給砍了腦袋。

而美國人卻對世人宣布,是美國和美國思想解救了苦難中的法國人民,反而要法國人去感謝美國。

而在二戰時期,美國也是趁火打劫。不但眼睜睜地看著法國被德國全面佔領,還在後來的戰爭中迫使法國對美國不斷讓步,最終促成了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

⑦ 美國為什麼討厭法國

法國從二戰結束就一直奉行「戴高樂主義」,謀求在國際政治中的獨立自主和世界大國地位,總想擺脫美國對法國及歐洲事務的干預,對美國來說就屬於「不聽話的小弟」,並且於60年代就與中國建交,所以美國煩透了他。

⑧ 現在法國與美國關系怎麼樣

因為特朗普的關系,變得不大好。

但是總體而言,法美關系比較穩定。

.

法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而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對恩仇很重視--------或者說,除了央格魯撒克遜文明的國家,普遍重視報恩也普遍記仇。

眾所周知,因為二戰的原因,法國實際上是被美國從納粹手中救出來的,美國為此付出巨大犧牲,而法國人,絕大多數法國人,也深深記住了此事。

二戰後,法國與美國多次有矛盾,讓很多憎惡美國的人看到了在法國美國之間挑撥離間的可能性。

實際上,這僅僅是個假象。

因為有矛盾的,是法國和美國的政客,是國際政治領導權之爭,是西方世界領導權之爭。法國自認為是歐洲領袖(德國不敢出頭),認為整個歐洲擁有和美國相提並論的地位。而美國的政客們也對爭奪領導權很熱衷,自然顯得法美矛盾重重。

這里舉一個例子,你看美國總統大選斗的熱火朝天,這時你中國或者俄羅斯覺得美國已經處在內戰邊緣了,出兵攻擊美國,這時斗得你死我活的兩派一定會聯手狠狠揍你。這是民主政體的特點之一,即將矛盾和沖突擺在檯面上,讓那些最惡劣的陰謀詭計無所遁形---------今天的特朗普,即使當選了美國總統,不依然被通俄問題糾纏不休?以至於非常喜歡普京的特朗普,上台後不得不用比奧巴馬更嚴格的手段制裁俄羅斯?

.

法國,或者說整個歐洲,或許會在領導權問題上、經濟上、各種各樣問題上和美國不斷發生矛盾,但是在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上,法國(或者說整個歐洲)絕對是美國堅定的盟友。

不要說法國和美國擁有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單單二戰中美國對法國的恩惠,就足以讓法國人再記住100年。

在小問題上,法國會不斷和美國鬧意見、鬧矛盾。但是任何關系國家安全的事情上(比如向中國開放武器禁運),只要美國提出懇切的要求,法國(或者說整個歐洲)絕對不會和美國對著來。

順便,法國會利用中國急於對抗美國的心理,表面上做出一些反對美國的姿態,然後從中國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而實質性的,關乎法國價值觀、世界觀的事情上,法國絕對不會讓一點點步。事實上,法國的反華態度之強硬,遠遠高於美國------自始至終,法國對胎毒、藏獨、疆獨的支持,遠遠超過美國。

美國,反的是中國執政黨;

法國,反的是華夏文明。

.

最後,回答樓主的問題:法國是美國堅定的盟友。

⑨ 面對實力已經衰落的英國和法國,新型資產階級(如美國)國家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美國如何看待英法兩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當然我們的鄰居印度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他唯一的理由就是人口是民主國家裡面最多的),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獨立和壯大的過程。英國曾經是美國的宗主國(當然那個時候沒有「美國」),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都從英國繼承而來,並有所發展。在很長時期內,特別是英國的米字旗飄揚在世界上空的十九世紀,美國唯英國馬首是瞻,很過美國人——特別是上流社會的美國人——都認為自己本質上是英國人,英國才是自己的祖國。所以,那時候英國有「母國」之稱。
法國在十九世紀,是一個民主國家,當時這很了不得。因為那個時候,歐洲國家都還是君主制度,有的是君主專制,有的是開明君主制,有的是君主立憲制(還可以分為實君立憲和虛君立憲),法國是和美國一樣少有的共和民主國家。而且美國獨立戰爭,法國為美國的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自由女神像也是法國送的。
所以從歷史上看,這兩個國家在美國歷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現代國際社會,特別是二戰以來美國和蘇聯冷戰,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法國和英國充當了美國的跟班,為保西歐的民主制並抵抗蘇聯有很大作用。特別是英國,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和美國亦步亦趨。
冷戰結束後,英法兩國在對待與美國關繫上,出現了差異。法國一直主張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並以此在世界上挑戰美國的一霸地位。而英國卻並不這么認為,英國對於在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關系問題上,英國傾向於選擇前者。也就是說,在世界局勢一超多強局面的今天,英美無疑是走的很近的,而法國卻希望建立多極化國際社會。
總之,美國是民主國家,英法也是。現在的外交政策的出爐,看的是國家利益,還有部分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好理解,意識形態主要是指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意識形態。在國際局勢復雜的今天,美國的外交重心有兩點:中東的極端恐怖勢力和東亞的中國崛起。英法和美國在這方面的利益是共同的,美國也需要它們的支持和配合。這個從伊朗核問題的談判就能看出來。

這些都是主流觀點,非主流觀點其實也挺有趣,你可以認為是陰謀論。看看貨幣戰爭2或者關於共濟會等秘密社團這類的文章,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解讀。

⑩ 自由法國與美國之間的關系是怎麼樣的,羅斯福對戴高樂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1941年5月19日,戴高樂委派勒內·普利文作為自由法國的全權代表到達華盛頓,爭取同美國建立經常性聯系,要求美國總統羅斯福及時向喀麥隆、查德和剛果派駐空軍,自由法國控制下的太平洋屬地也可以為美國提供便利。因為美國一旦參戰,它必須以非洲為基地,才能向歐洲進攻。但是,普利文6月到達華盛頓後,卻受到冷遇。羅斯福認為,貝當出任法國總理無非是政府領導人的更迭,這無礙於對希特勒的斗爭。相反,對於流亡國外堅持抵抗斗爭的戴高樂,卻認為不可信任。在總統羅斯福、國務卿赫爾等人的眼裡,戴高樂不過是一個「暴發戶」,自由法國是一個沒有代表性的「非法團體」,在涉及法國利益的問題上就不能同它打交道。

一次,美國國務院准備同普利文和英國駐美使節討論美國支援英法抗德戰爭的問題。美國國務院提出,普利文只能以「專家」名義,而不能以自由法國代表身份參加。普利文向戴高樂報告了此事後,戴高樂當即復電普利文,指示他堅持原則,一定要以自由法國代表的資格參加會談,否則就拒絕出席。戴高樂指出,自由法國需要的是作戰物資,而不是醫療用品之類的救濟品。

經過斗爭,美國終於作了一些讓步。9月,赫爾宣布美國和自由法國之間有共同的利益。10月,羅斯福也不得不轉變對自由法國的態度,他致函斯退丁紐斯,決定把租借法案的受惠范圍擴大到自由法國。

至此,美國和自由法國總算建立了某種關系,戴高樂終於可以在租借法案范圍內得到一些美國提供的作戰物資。

戴高樂感到,自從美國在戰爭舞台上正式登場以來,盟國間的關系更復雜了。每當自由法國同英國或美國發生摩擦時,英美總是站在一起。戴高樂不可能擺脫「一對二」的局面。

1942年5月21日,美國新任駐倫敦大使約翰·懷南特拜會了戴高樂。事後,艾登向戴高樂透露,美國可能正在考慮對自由法國全國委員會的態度。7月9日,美國果然發表公報,承認自由法國是法國抗戰力量的象徵,美英兩國政府認為,法國政治前途將在自由和沒有強制的條件下決定。公報雖然措辭含糊,但也能表明羅斯福不能再完全忽視戴高樂的存在了。

7月中旬,戴高樂決定把自由法國改名為「戰鬥法國」。這時法國國內的抵抗運動已開始承認戴高樂,願意接受他的領導。

在以後的幾個月里,羅斯福一直在玩著排斥戴高樂的把戲,11月8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英美聯軍背著戴高樂攻入北非,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於是卡薩布蘭卡、奧蘭、阿爾及爾的維希政府駐軍被擊潰。11月11日,正在阿爾及爾的維希政府外交部長弗朗索瓦·達爾朗與美國的克拉克將軍簽署了停戰協定。

令人不解的是,羅斯福居然讓達爾朗留下來繼續擔任在北非的法國代表,原來維希政府派駐的總督諾蓋斯等軍政人員也一概留任。同時,把來到阿爾及爾的法國五星上將吉羅安排為達爾朗的第二把手。顯然,羅斯福根本不想讓准備到阿爾及爾來的戴高樂插手。

聖誕節前夜,達爾朗突然被暗殺。吉羅立即接任。在羅斯福支持下,吉羅准備成為法國海外抵抗運動的總代表。

本來,羅斯福在阿爾及爾親自導演的事件就是對戴高樂的極大冒犯。現在又想讓吉羅出來取代戴高樂。這對戴高樂來說,將是更大的挑戰。

戴高樂認為,戰鬥法國的力量已經布滿赤道非洲和地中海東部地區,要打回歐洲,解放法國,就必須進入北非,而且這是他1940年6月出走倫敦以來一直為之奮斗的。為此目的,他可以和吉羅合作。吉羅到達阿爾及爾後,戴高樂多次主動寫信給他,建議為建立一個統一的抗德運動進行磋商,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戰鬥法國湮沒在吉羅領導的運動里。

閱讀全文

與美國怎麼對待法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