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空間站叫什麼名字

法國的空間站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05-03 16:03:16

A. 國際空間站是哪幾個國家建的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等16國聯合建立的,所以叫國際空間站。以美國和俄羅斯牽頭,聯合歐空局11個成員國(即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丹麥、挪威、瑞典和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997年加入)等16個國家共同建造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誕生了。

相關說明

北京時間2021年8月11日5時56分,諾格公司的天鵝座貨船將從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沃洛普斯飛行設施的中大西洋區域航天港發射升空,完成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運送物資任務。

北京時間2021年8月11日6時1分,「天鵝座」貨運飛船搭乘「安塔瑞斯」運載火箭從沃羅普斯發射場發射並取得成功。此次任務中,「天鵝座」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運送了約3723kg設備物資,包括研究設備、乘員補給、艙外活動裝備、系統硬體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際空間站 (一項國際太空合作計劃)

B.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空間站

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和美國有空間站。

第一個空間站是俄羅斯獨有的,但是因經濟無力維持其修繕和運行而放棄,多年前通過人工控制墜毀太平洋。

第二個空間站是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被稱為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前身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間站計劃。國際空間站由下列部分組成:俄羅斯"進步-M45"、"聯盟-TM23"、"進步-M-C01"飛船,俄羅斯的"晨星"號服務艙、"曙光"號工作艙,美國的"團結"號連接艙和"女神"號實驗艙、俄"黎明"號小型實驗艙等。

國際空間站總體設計採用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實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

C. 國際空間站的名稱來歷

名字「國際空間站」(英語: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俄文: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 МКС)是不同命名之間妥協的產物。國際空間站最初提議的名字是「阿爾法空間站(Alpha)」,但是遭到俄羅斯的反對,俄方認為這樣的命名暗示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空間站,可是事實上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先後成功地運行過8個空間站。
俄羅斯提議將空間站命名為亞特蘭大(英文:Atlanta),但是這個議案遭到美國的反對,美方認為亞特蘭大的讀音和拼寫太接近傳說中沉沒的大陸「亞特蘭蒂斯」,其中似乎隱含了不祥的徵兆,而且亞特蘭大這個名字也容易與美國的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相混淆。
雖然國際空間站的命名沒有採用最初提出的阿爾法空間站,但是空間站的無線電呼號卻是阿爾法(Alpha),這個呼號是空間站第一批乘員登站時確定的,當時國際空間站的名字仍然未定,時任NASA主席的丹尼爾·戈登(Daniel S. Goldin)便給空間站取了一個臨時呼號阿爾法,這個呼號最後沿用下來,成為空間站的正式電台呼號。

D. 到目前為止,國際空間站共有多少個它是哪國家建造的

禮炮系列空間站(Salyut)(前蘇聯,1971年至1986年)
禮炮一號(1971年,1名乘員,1次失敗對接)
DOS-2(1972年,無人,發射失敗)
禮炮二號/Almaz(1973年,無人,發射後不久失效)
宇宙557號(1973年,無人,發射11天後再入大氣層)
禮炮三號/Almaz(1974年,1名乘員,1次失敗對接)
禮炮四號(1975年,2名乘員,1名預定乘員無法到達軌道)
禮炮五號/Almaz(1976年-1977年,2名成員,1次失敗對接)
禮炮六號(1977年-1981年,16名乘員,其中5位長期停留,11位短期停留,1次失敗對接)
禮炮七號(1982年-1986年,10名乘員,其中6位長期停留,4位短期停留,1次失敗對接)
禮炮系列空間站由前蘇聯建造,其中禮炮一號是人類的第一個空間站。這個系列的空間站在1971年到1985年間服役,期間一共發射了1至7號,分為民用的DOS(Durable Orbital Station)型和軍用的Almaz型。禮炮2號、3號和5號空間站便屬於軍事用途的Almaz型。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Skylab)(美國,1973年-1974年,3名乘員)
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空間站計劃,在1973年到1974年間一共進行了1至4號任務,除1號任務中發射的空間站核心部件外其餘皆為往返於空間站的太空船任務。

和平號空間站(Mir)(前蘇聯/俄羅斯,1986年-2000年,28名乘員,全部長期停留)
和平號是前蘇聯設計建造的空間站,為上述禮炮計劃的後繼項目。它於1986年發射升空,並在接下來的十年間陸續追加了眾多功能模塊,一直被運用到2000年。蘇聯與美國在這里進行過宇航事業合作,許多不同國家的宇航員也曾到訪和平號進行工作。它被廢棄後於2001年受控再入大氣層燒毀。原本為其後繼項目和平號-2准備的星辰號服務艙隨後被合並至國際空間站的項目中。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美國/ESA/日本/俄羅斯/加拿大,2000年-至今,2011年4月為止共有27名長期停留乘員)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F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加拿大太空局(CSA)和歐洲空間局(ESA)共同建造的空間站項目。它在1998年開始建造,各功能模塊在其後被陸續送入軌道裝配,目前它的建造還未完成。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擁有過的規模最大的空間站。

天宮一號(Tiangong 1)(中國,2011年至今)
天宮一號是中國獨立設計建造並發射運用的小型試驗性空間站,它於20
zgkjz
11年發射升空。天宮一號計劃將與隨後發射的神舟八號至十號飛船進行對接,成為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神舟八號已於2011年11月1日發射,並在11月3日和15日兩次成功與天宮一號對接。2012年6月18日中午,神舟九號攜三名航天員和天宮一號對接成功,航天員成功進入到天宮一號內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神舟十號攜三名航天員再次和天空一號對接成功,航天員進入到天宮一號內部,將開展為期15天的在軌生活和科研活動。2013年6月20日10時,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上進行了一次50分鍾的太空授課。

E. 國際空間站是干什麼的

國際空間站是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

國際空間站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台,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國際空間站的研究領域:

1、生物學與生物技術

微重力環境下,細胞核組織生長方式與形狀可能與地面不同。該領域的實驗重點研究空間飛行狀態下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生物組織破壞過程,器官和組織再生特性,細胞間相互作用,生物技術產品試驗性開發,獲取關於生命科學基本問題的新認識。

2、地球與空間科學

國際空間站運行的近地軌道為收集地球空間科學數據提供了獨特優勢。該領域的實驗旨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氣層和電離層的物理過程。收集地球冰川、農田、城市和珊瑚礁等信息,並與軌道衛星數據互補,獲得全面的地球信息。

F. 歐盟的空間站都有什麼

與美、蘇同時,歐洲空間局也在空間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研製了「空間實驗室」空間站,後在1983年11月28日搭載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進入太空,同時進行了70多項太空試驗後,於當年12月8日返回地球。

這種空間站自身沒有動力裝置,不能自主飛行,只能裝在太空梭的貨艙中,隨太空梭一塊飛行,完成預定任務後,再隨太空梭返回地面。歐洲空間局的這座「空間實驗室1」號是由西歐10國參加的歐空局花了10年時間、耗資17億美元研製成功的。它可乘坐4名宇航員,設計使用壽命10年,可重復使用100次。它從11月28日至12月8日,在空間飛行9天,進行了73項試驗。比美國「天空實驗室」171天的航行所收集的資料還多。以後它又曾由「挑戰者」號太空梭3次帶入太空進行科學試驗。它是歐空局首次飛入太空的大型載人航天器。在以後由「挑戰者」號太空梭送上太空的3次航行中,它還進行了特殊材料加工、晶體生長、流體力學、生命科學、大氣物理和天文方面的許多試驗,也獲得滿意結果。這座空間站有4個房間,可供8名宇航員居住。

「空間實驗室」是歐洲研製的第一個可載人飛行器,它標志著歐洲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第一步。該飛行器有一個大型可重復使用的艙體結構,其長為7米,直徑為4米。「空間實驗室」配有各種支援設備,用於艙內有人職守的實驗以及位於艙外貨架上直接暴露在空間的實驗。該實驗室被裝在太空梭貨艙內進入軌道。1983年11月「空間實驗室」進行了首次飛行,烏爾夫·默博爾德博士成為第一名進入空間工作的歐空局宇航員。

歐洲從「空間實驗室」的研製和實際運行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促使歐洲以國際空間站和「和平」號空間站方案為依託,制定自己的載人空間飛行計劃。

在關於「空間實驗室」計劃的早期談判中,美宇航局與歐空局(當時還稱為歐洲空間研究中心)曾達成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依照備忘錄,「空間實驗室」首次飛行必須有一名歐洲宇航員參加。1983年11月,烏爾·默博爾德登上太空梭,參加了「空間實驗室」的首次飛行。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搭乘太空梭進入「空間實驗室」的歐洲宇航員所擔任的職務為有效載荷專家,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科學試驗。

知識點

歐洲空間局

歐洲空間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

歐洲空間局的前身——歐洲航天研究組織(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經過1962年6月14日簽署的一項協議,於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舊是歐洲空間局的一部分,稱為歐洲航天研究與技術中心(European Space Researchand Technology Centre,ESTEC),位於荷蘭的諾德惠克。

除捷克外,歐空局現有17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英國、瑞典和瑞士。另外,加拿大和匈牙利等國也參與了該機構的一些合作項目。法國是其主要貢獻者。歐洲空間局與歐盟沒有關系。歐洲空間局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盧森堡和希臘於2005年12月加入。歐洲空間局共有約1700名工作人員。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控制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空間站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