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談判禮物什麼時候送

法國人談判禮物什麼時候送

發布時間:2022-05-04 07:05:27

『壹』 法國的禮儀有哪些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法國人的生活習慣
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各有其傳統的風俗、習慣,諸如,中國重孝道,日本講茶道,巴西愛足球,英國嗜讀報等等。我們知道了這些,對國際友好交往和對外經濟合作,是大有裨益的。那麼,女士最愛打扮、男士飲酒如水的法蘭西,究竟有哪些獨特風情和禮俗呢?我在首都巴黎的短暫停留中,通過悉心地觀察和留意的聆聽,了解並信手采寫了他們在飲食、婚俗、教規、生肖、狗業和禁忌等方面的一些主張和做法。

法國飲食源遠流長,品種多且講究,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從歷史上的皇帝路易十四開始,法國形成了一個重要而又不斷發展的宴會外交。這些精心安排的珍饈佳餚被世人稱為法式宴會,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40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肉飲紅葡萄酒,吃魚飲白葡萄酒等。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400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乳酪王國」之稱。西式進餐的禮節甚多,比如,赴宴者應從自己座位的左側就位,坐姿要端正;要後於主人把餐巾放於腿上,相敬乾杯時,即使你不會喝酒,也應將酒杯在唇邊觸一下,以示敬意,西餐的主要餐具有刀、叉,使用時,要右手握刀,左手持叉,先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再用叉把食物送入口中,每吃完一道菜,就將刀、叉並攏排於盤內,如未吃完,應把刀、叉擺成「八」字或交叉放,但不要刀口向外……

法國女子在社會生活中地位較高。同她們握手時,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們可戴著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無論在何處,男士都要讓女士先行。在現代法國都市中,婚戀生活頗為自由。許多男女青年往往只同居而不舉行婚禮,甚至把這種日漸「時髦」的社會現象看作一種「革新」,所以「試驗夫妻」之風盛行。他們認為試婚的好處是:充分相互考驗,避免日後離婚。而今,法國獨身者不少,又以35歲以下和50歲以上者居多。法國奇特的傳統婚俗,是新郎和新娘在結婚前都照例向各自的好友舉行告別晚會,男方叫「埋葬單身漢生活晚會」,女方稱「辭別宴會」;新郎是以一個象徵性的「棺材」舉行一次「葬禮」來表示向「單身漢」告別;新娘在「辭別宴會」上,接受婦友們獻給的花束、花藍,大家同唱辭行歌,共跳送別舞,以示姐妹間眷戀深情――次日即可到天主教堂舉行婚禮了。天主教徒家庭的孩子出生後,都要經過「洗禮」,並取一個教名。教徒大都嚴守教戒。齋日不搞娛樂活動,尤其遇到某月13日是星期五這天,更嚴守戒規。

我國12種生肖,除「龍」是虛構者外,均為常見的飛禽走獸,且每種代表一年,而同歐洲各國大體相同的法國人的生肖,則是天文學上黃帶的12個星座,如:白羊、金牛、雙子、室女等,這12種生肖分別代表一年12個月,而不是一年一生肖。

法國的狗業很發達,那些闊綽女子,幾乎人人愛狗如嬰。全國每年出生狗達百餘萬只,年經銷額約10億法郎。為與方興未艾的養狗之風相適應,法國的狗飲食業、狗飾品業、狗葬業等,隨之興起,有專業狗醫4,000名,全國還建有狗肉加工廠3,000餘家,營業總額高達25.5億法郎。

這個愛美、講食、嗜酒、重禮的國度,還有一些禁忌。法國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法國的生活習俗還有很多,到了法國,一定會有所感受。

『貳』 法國人商務談判時需要注意什麼

法國人不像日本人,為了業務而全力以赴,他們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不會為了一個業務而錯失自己的度假。而且他們8月一般都在度假,如果他用家宴款待你,表示對你非常重視,非常尊重

『叄』 如何給法國人送禮

浪漫的法國人喜歡用花裝點生活,對他們而言,花語是很重要的。百合花是法國人的國花;他們忌送給他人菊花、杜鵑花、牡丹花和紙做的假花。在法國不要送康乃轉,康乃馨代表傷感及不幸。如果應邀到法國人家中用餐,應帶上幾支不加捆紮的鮮花,要注意法國人只在喪禮上使用菊花,所以不可送菊花。另外,杜鵑花和黃色的花也都不適合送禮,帶有仙鶴圖案的東西也不適合,也不要送核桃,因為鶴被認為是愚蠢的標志,而核桃是不吉利的。

而色彩方面,法國人喜愛藍色、白色和紅色,不喜歡黃色和灰綠色。對於法國人來說,公雞是法國的國鳥,它以其勇敢、頑強的性格而得到法國人的青睞。野鴨商標圖案也很受法國人喜愛。但他們討厭孔雀、仙鶴認為孔雀是淫鳥、禍鳥,並把仙鶴當作懶漢和淫夫的代稱。法國人不喜歡無鱗魚,所以也不大愛吃它。

『肆』 法國的文化習俗

法國的文化習俗:

  1. 不可以在屋子裡撐開雨傘。

  2. 不可以搖動裝著硬幣的錢包讓硬幣敲擊作響。

  3. 陽台上除了種花不可以放其他的東西。

  4. 長棍麵包不能反過來放。

『伍』 國際交往中贈送禮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禮儀與禁忌

國際禮儀中互送禮品是一種禮儀的體現,也是一種感情的傳遞,能使雙方之間架起一個互通的橋梁。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送禮是必要的,是聯絡感情,廣交朋友,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但是,送禮時的熱情要適度,有時過分熱情反倒適得其反。所以,在對外送禮上,主要應該防止這樣幾個問題:第一,防止過多。第二,防止過於貴重,使別人不敢輕易接受。第三,防止體積過大,以方便攜帶。一般而言,贈送禮品的禮儀主要包含禮品的挑選、饋贈的方法、禮品的接受這3個方面的內容: 更多內容來自中華禮儀培訓網www.liyipeixun.org
1禮品的挑選。在禮品的挑選上,要對送禮對象的愛好、興趣做些簡單的調查,因人而異,投其所好。此外,還要注意對方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對方基本的忌諱。如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不要送酒、豬皮產品。送花時,西方國家比較忌諱雙數,喜歡單數,一般不送單一的花種,會讓顏色搭配得更加豐富,看起來更漂亮。各國對顏色都有忌諱,一般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黑色是肅穆的象徵;黃色是和諧的象徵,而紅色和藍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很多國家以黑色為葬禮的顏色。靈車用黑色。比利時人忌藍色。巴西人以棕黃色為凶喪之色,認為人死好比黃葉從樹上落下來。在饋贈行為當中,主角當然非禮品莫屬。挑選贈送外國友人的禮品時,一般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恪守四項准則:
(1)突出禮品的紀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禮依然要講究「禮輕情義重」。有時,「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往往更受對方歡迎。因為在許多國家裡,都不時興贈送過於貴重的禮品。反之,則很可能會讓受禮者產生受賄之感。
(2)體現禮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說:「最有民族特色的東西,往往是最好的」。向外賓贈送禮品,其實也是一樣。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書畫、茶葉等。一旦到了外國人手裡,往往便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
(3)明確禮品的針對性。送禮的針對性,是指挑選禮品時應當因人,因事而異。因人而異,指的是選擇禮品時,務必要充分了解受禮人的性格、愛好、修養與品位,盡量使禮品得到受禮人的歡迎。因事而異,則指的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向受禮人所贈送的禮品應當有所不同。比方說,在國事訪問中,宜向國賓贈送鮮花、藝術品。出席家宴時,宜向女主人贈送鮮花、土特產和工藝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贈送糖果、玩具。探望病人時,則宜向對方贈送鮮花、水果、書刊、CD,等等。
(4)重視禮品的差異性。向外國人贈送禮品,是絕對不能有悖對方的風俗習慣。因此,務必要將此視為送禮之時的大事,此即涉外禮品的差異性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要通過對受禮人所在國風俗習慣的了解,在挑選時,主動迴避對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個方面的禁忌:一是與禮品有關的禁忌;二是與禮品色彩有關的禁忌;三是與禮品圖案有關的禁忌;四是與禮品形狀有關的禁忌;五是與禮品數目有關的禁忌;六是與禮品包裝有關的禁忌。這六個方面的禁忌,有時亦稱「擇禮六忌」。
2饋贈的方法。向外籍人士贈送禮品,不僅要重視具體品種的選擇,而且一定要注意贈送禮品時的方法。根據禮儀慣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饋贈的方法,具體是指在禮品的包裝,送禮的時機、送禮的途徑這3個方面,必須表現出中規中矩,不亂章法。
(1)重視禮品的包裝。以前,中國人送禮,只重貨色,不重包裝。不管多麼高檔的禮品,大都「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或者頂多用報紙一包,硬紙盒一裝了事。這種做法,是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在國際交往中,禮品的包裝是禮品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它被視為禮品的外衣,送禮時不可或缺。否則,就會被視為隨意應付受禮人,甚至還會導致禮品自身因此而「貶值」。有鑒於此,送給外國友人的禮品,一定要事先進行精心的包裝,對包裝時所用一切材料,都要盡量擇優而用。與此同時,送給外國人禮品的外包裝,在其色彩、圖案,形狀乃至緞帶結法等方面,都要與尊重受禮人的風俗習慣聯系在一起考慮。
(2)把握送禮的時機。在涉外交往中,由於賓主雙方關系不同,具體所處的時間、地點以及送禮目的不同,送禮的具體時機自然也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千篇一律。依照國際慣例,把握送禮的最佳時機是非常重要的,並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會見或會談時,如果准備向主人贈送禮品,一般應當選擇在起身告辭之時。向交往對象道喜、道賀時,如擬向對方贈送禮品,通常應當在雙方見面之初相贈。出席宴會時向主人贈送禮品,可在起身辭行時進行,也可選擇餐後吃水果之時。觀看文藝演出時,可酌情為主要演員預備一些禮品,並且在演出結束後登台祝賀時當面贈送。游覽觀光時,如果參觀單位向自己贈送了禮品,最好在當時向對方適當地回贈一些禮品。為專門的接待人員、工作人員准備的禮品,一般應當在抵達當地後盡早贈送給對方。
(3)區分送禮的途經。送禮的途徑,此處是指如何將禮品送交受禮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禮的途徑主要被區分為兩種:一種是當面親自贈送;另一種則是委託他人轉送。這兩種送禮的途徑往往適用於不同的情況。有時,他們各自往往還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送給外國友人的禮品。大都可以由送禮人親自當面交給受禮人。有些時候,例如,向外國友人贈送賀禮、喜禮,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贈送禮品,亦可專程派遣禮賓人員前往轉交,或者通過外交渠道轉送。如果有必要,禮品可以被提前送達受禮人的手中。通常,送給外國人禮品時,尤其是委託他人轉送給外國人禮品時,應附上一張送禮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禮品盒之內,也可以放在一封寫有受禮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後再設法將這個信封固定在禮品的外包裝之上。有可能的話,盡量不要採用郵寄的途徑向外國人贈送禮品。
3禮品的接受。接受禮物時,西方國家的朋友喜歡當面打開,而且講幾句贊賞的話。在商務禮儀中接受外國友人贈送的禮品,大致上有如下3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1)欣然接受。當外國友人向自己贈送禮品時,一般應當大大方方、高高興興地接受下來。沒有必要跟對方推來推去,過分地進行客套。在接受受贈的禮品時,應當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雙手接過禮品,然後與對方握手,並且鄭重其事地為此而向對方道謝。在接受禮品時,面無任何錶情,用左手去接禮品,接受禮品後不向送禮人致以謝意,都是非常失禮的表現。
(2)啟封贊賞。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許多西方國家中,受禮人在接受禮品時,通常大都習慣於當著送禮人的面而立即拆啟禮品的包裝,然後認真地對禮品進行欣賞,並且對禮品適當地贊賞幾句。這種中國人以前難以接受的做法,現在已經逐漸演化為受禮人在接受禮品時必須講究的一種禮節。在許多國家,接受禮品之後若不當場啟封,或是暫且將禮品放在一旁,都會被視為失禮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禮品時,對此無必要予以注意。
(3)事後再謝。接受外方人員贈送的禮品後,尤其接受了對方所贈送的較為貴重的禮品後,最好在l周之內寫信或打電話給送禮人,向對方正式致謝。若禮品是由他人代為轉交的,則上述做法更是必不可缺的。以後有機會再與送禮人相見時,不妨在適當之時,再次當面向對方表示一下自己的謝意。或者是告訴對方,他送給自己的禮品,自己不僅十分喜歡,而且經常地使用。這種令對方感到他的禮品「物有所值」、備受重視的做法,會令對方極其開心。

『陸』 給法國人送禮物要注意些什麼

有些國家,在對方送禮時才能還禮,在日本,送禮的時候,要選擇人不多的場合送禮,而在阿拉伯國家送禮的時候,一定要人多的時候才好,送禮才不會有賄賂的嫌疑。在英國,合適的送禮時機是請別人用完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法國人一般不能向初次結識的朋友送禮,要送禮物,應等下次相逢的時候再送。
在英國不能送帶有大象、鶴圖案的禮物,大象代表愚笨,鶴代表盪婦。這樣的禮物送出去,很容易產生誤會。
在日本,不要送數字為8和9的禮物,8月為商業淡季,9的讀音跟「苦」相似。也不要送有菊花圖案的禮物,在日本,菊花為皇室專用圖案。有諷刺人的意思。
一些東南亞國家不能送黃顏色的禮物和禮品。
阿拉伯國家: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禮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習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圖,因為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不要送酒,因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贈禮,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贈飾品予女士更是大忌。
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
日本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物不在於有多貴重,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包裝的漂亮一點,但日本人忌諱打上蝴蝶結。中國人講究送煙送酒,而日本人卻送酒不送煙。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適合在人多的時候送禮!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談判禮物什麼時候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