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為什麼叫法國總統

為什麼叫法國總統

發布時間:2022-05-04 22:59:01

A. 法國總統是由直接選舉產生的嗎

法國總統為國家元首兼安道爾公國國家元首,(法國總理為政府首腦),由年滿18周歲,享有公民和政治權利的選民直接選舉產生,選舉一般要經過兩輪投票,如果候選人首輪投票過半,則可以直接當選為總統(但自第五共和國以來,很少有候選人達到此條件,所以要進行第二輪投票)
第二輪投票由首輪選舉得票率在前兩位的候選人中重新投票選擇,如果此二人在第二輪投票中有人退出競選,則由其他候選人按首輪得票率多少的順序來遞補(而且其得票率要達到5%)。投票大選後一般在10天左右,新任總統在總統府官邸愛舍麗宮宣誓就職。
(總統候選人的參選條件:1.年滿23周歲的法國公民;2.須取得至少500位來自30個不同省或海外領地的僑民或地方官員的簽名,且每個地區的簽名數不能超過1/10;3.參選者須向憲法委員會提交密封的個人財產狀況的報告;4.正式候選人名單由憲法委員會審核並公布)

B. 法國總統的歷任法國總統

一、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

1、路易-阿道夫·梯也爾(Louis Adolphe Thiers)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2、帕特里斯·麥克馬洪(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3、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Francois Paul Jules Grévy)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4、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5、讓·卡西米爾-佩里埃(Jean Paul Pierre Casimir-Périer)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6、弗朗索瓦·菲利·福爾(Francois Flix Faure)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7、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émile François Loubet)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8、阿爾芒·法利埃(Clement Armand Fallières)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9、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10、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Paul Eugene Louis Deschanel)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11、亞歷山大·米勒蘭(Alexandre Millerand)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12、加斯東·杜梅格(Pierre-Paul-Henri-Gaston Doumergue)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13、保羅·杜美(Paul Doumer)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14、阿爾貝·勒布倫(Albert Lebrun)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三、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統

1、樊尚·奧里奧爾(Vincent Auriol)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2、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René-Jules-Gustave Coty)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四、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

1、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共和國民主聯盟

2、喬治·讓·蓬皮杜(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共和國民主聯盟

3、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法國民主聯盟

4、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社會黨

5、雅克·希拉克(Jacques René Chirac)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保衛共和聯盟/人民運動聯盟

6、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2007年5月7日-2012年5月15日 人民運動聯盟

7、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2012年5月15日—2017年5月14日 社會黨

8、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017年5月14日—今「共和國前進」運動

五、總統資料:

1、瑪利·埃德姆·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麥克馬洪

馬堅塔公爵(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 Duc de Magenta,1808年7月13日—1893年10月16日),法國軍人。

在克里米亞戰爭及義大利馬堅塔戰役(1859年)中揚名,被升為法國元帥,並受封為馬堅塔公爵(c de Magenta),後成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二任總統(1873年—1879年)。

2、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路易-阿道夫·梯也爾(常被稱作阿道夫·梯也爾Adol-phe Thiers1797.4.15—1877.9.3),法國政治家、歷史學家,奧爾良黨人。早年當過律師和新聞記者。

七月革命後,先後擔任內閣大臣(1832年,1834年—1836年)、首相。(1836年)和外交大臣(1840年)之職。以後還擔任過立憲議會議員、國民議會議員等職。

1871年—1873年,梯也爾擔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在梯也爾的政治生涯中,他留給各國人民最深的印象是,充當了殘酷鎮壓巴黎公社的罪魁禍首。

3、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法語: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1.22—1970.11.09),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人民尊稱他為「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生於法國北部諾爾省的里爾,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陸軍學校。於1913年從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委員會) 抗擊德國的侵略;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共和國總統。

在他總統任期間,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

1964年,戴高樂將軍與毛澤東主席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並周遊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

2005年,法國國家二台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電視觀眾評選戴高樂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

4、喬治·讓·蓬皮杜

喬治·讓·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又譯龐畢度),法國總理(1962~1968)和總統(任期1969年至1974年,於任內去世)。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法國國家元首,也是西方國家元首訪華第一人。

5、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全名埃馬紐埃爾·讓-米歇爾·弗雷德里克·馬克龍(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1977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亞眠,法國政治家,曾任法國經濟部長。法國現任總統。

2017年5月7日,馬克龍贏得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5月14日,正式就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總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帕特里斯·麥克馬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爾·戴高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治·讓·蓬皮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C. 為什麼說法國的總統是「虛位元首」

法國政體很特殊法國政體是半總統制半議會制國家
法國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並直接向人民負責,不受議會彈劾;總統無需經過議會討論和認可即可認命總理和政府的其他成員;無需受總理和議長的意見約束即可直接解散議會;根據形勢的需要直接採取必要的措施和舉行公民投票等重要權力;而且,殖民地、軍事、外交等問題是總統親自過問和決策的「三大特權領域」,他人不得染指。法國總統不兼任政府首腦,但在行政、立法、司法方面都握有重要的權力,擁有內政、外交、軍事大權,是法國政治的中心,戴高樂說:「總統是唯一的國家權力掌握者和代表者。」這些規定使法國帶有總統制的色彩。
但是,它的政府成員一般還必須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不過,總統從議會外挑選部長和總理的情況也曾出現過);政府必須向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的監督;議會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或否決政府的信任案推翻政府等,這些又帶有議會制的體制特徵。

D. 1919年巴黎和會法國總統普恩加萊為什麼不是「三巨頭」,而是總理克里孟梭

是的。
網路寫得很清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議會共和制」。
總統是虛職,名譽的國家元首。
內閣長官總理才是政府首腦。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實施的是1875憲法。1875憲法明確第三共和國是議會制共和國。
①憲法規定,議會是立法機關,由上院(參議院)和下院(眾議院)組成。兩院都有立法權和行政監督權。
②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連選連任。
③憲法規定法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是國家的最高管理機關,它由議會多數黨組成,內閣成員單由總理提出,以總統的名義任命,但是對議會負責。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
④憲法還肯定了拿破崙一世創立的參事院這一國家機構。它既是咨議機關,對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務進行咨詢,同時又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訴訟案件的終審法院。

如仍有疑問,歡迎繼續追問!

E. 法國總統是誰

法國總統
法國總統France,President of

法國國家元首。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1958年制定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的職權主要有:任免總理、政府成員和其他重要官員;主持內閣會議,簽署會議的決定和法令;簽署和頒布法律;擔任軍隊的最高統帥,並主持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決定動用法國的戰略核力量;擔任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決定外交政策;委派駐外使節並接受外國使節;批准國際條約;行使赦免權;在同總理和兩院議長磋商後,有權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根據政府或議會兩院的建議,將某些重要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形勢需要時,與總理、兩院議長和憲法委員會磋商後採取必要的緊急措施。總統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代理。新總統的選舉應在50天內舉行。
任次 中文名 法文原名 所處時期 生卒年 任職期
1 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 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2 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Louis Adolphe Thiers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797年4月16日-1877年9月3日 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3 瑪利·埃德米·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麥克馬洪 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08年7月13日-1893年10月16日 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4 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 Fran鏾is Paul Jules Grévy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13年8月15日-1891年9月9日 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5 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 Marie Fran鏾is Sadi Carnot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37年8月11日-1894年6月24日 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6 讓·保羅·皮埃爾·卡西米爾-佩里埃 Jean Paul Pierre Casimir-Périer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47年11月8日-1907年3月11日 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7 弗朗索瓦·菲利·福爾 Fran鏾is Félix Faure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41年1月30日-1899年2月16日 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8 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 蒻ile Fran鏾is Loubet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38年12月30日-1929年12月20日 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9 克萊芒·阿爾芒·法利埃 Clement Armand Fallières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41年11月6日-1931年6月22日 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10 雷蒙·普恩加萊 Raymond Poincaré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 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11 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 Paul Eugene Louis Deschanel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55年2月13日-1922年4月28日 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12 亞歷山大·米勒蘭 Alexandre Millerand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59年2月10日-1943年4月6日 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13 皮埃爾-保羅-亨利-加斯東·杜梅格 Pierre-Paul-Henri-Gaston Doumergue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63年8月11日-1937年6月18日 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14 保羅·杜美 Paul Doumer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57年3月22日-1932年5月7日 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15 阿爾貝·勒布倫 Albert Lebrun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1年8月29日-1950年3月6日 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 亨利·菲利浦·貝當 Henri Philippe Petain 維希政府(稱「國家元首」,而非總統) 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 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
*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自由法國(稱「自由法國元首」,而非總統)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1940年6月18日—1944年……
16 樊尚·奧里奧爾 Vincent Auriol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884年8月27日-1966年1月1日 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17 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 René-Jules-Gustave Coty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882年3月20日-1962年11月22日 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18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代總統 阿蘭·波厄 Alain Poher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19 喬治·讓·雷蒙·蓬皮杜 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 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代總統 阿蘭·波厄 Alain Poher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20 瓦萊里·瑪利·勒內·喬治·吉斯卡爾·德斯坦 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26年2月2日- 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
21 弗朗索瓦·莫里斯·阿德里安·瑪利·密特朗 Fran鏾is Maurice Adrien Marie Mitterrand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16年10月26日-1996年1月8日 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
22 雅克·勒內·希拉克 Jacques René Chirac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32年11月29日- 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F. 法國總統制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民主共和制國家 半總統半議會的特點。
法國國家機構由總統、政府和議會組成

總統是國家元首 這點很重要 不管是實權還是名義都是
總統還是武裝部隊的統帥 任期五年 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法國不設副總統 一旦總統不能履行職務 由參議院議長代理總統
總理則是政府首腦 由總統任命

但是這里有一點非常奇特 也是法國的一個特點 就是「左右共治」
法國實行多黨制 政黨林立 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夠常我絕對優勢
因此往往是及各黨派聯合才能形成議會多數派 並組成聯合政府
所以 法國國內基本分為左右兩派

由於權力分立 總統和議會各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因此可能出現議會與總統來源不同的現象 也就是說
總統是左派而議會多數派是右派
議會多數派是左派而總統是右派這樣的現象產生

總理領導政府 卻對議會負責 因此如果總統按照自己的意願任命的總理
無法得到議會的支持 總理領導的政府就無法正常運行
因此總統必須接受議會提名的總理 而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任命

在日常政治生活中 總統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利 在法國政治舞台上發揮主要作用
任免總理 主治政府 主持內閣會議 直接領導國家行政權力的實施
尤其是在國防和外交領域發揮決定性作用
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 總統可以通過解散國民議會 舉行公民投票
宣布緊急狀態等 控制國家局勢 決定國家命運

而總理領導政府 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 由於總統和總理都有行政權
人們把法國的政體領導體制稱為「行政雙頭制」
一般來說總統和總理有基本分工:
總統掌握大政方針 總理負責具體執行
總統佔主導地位 總理聽命於總統
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 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
總的來說 總統的權力大於總理 用我們正是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總統的那一頭大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2000年6月改為5年,定於9月24日舉行全民公決,之前是7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
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院共321席,參議員任期9年,每3年改選1/3,以省為單位,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
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

G. 歷任法國總統

一、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家元首

1、國民公會主席佩蒂昂(Patti Aung)1792年9月21日—1793年6月2日

2、救國委員會最高領導人 馬克西米連·佛朗索瓦·馬里·伊西多·德·羅伯斯庇爾(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93年6月2日—1794年7月27日

3、國民公會委員會 1794年7月27日—1795年11月3日

4、督政府首席督政官 保羅·巴拉斯(Paul Varas)1795年11月3日—1799年11月9日

5、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99年11月9日—1802年8月2日

6、終身執政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802年8月2日—1804年11月6日

二、法蘭西第一帝國

皇帝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804年11月6日—1814年4月13日

三、波旁王朝復辟

國王 路易十八(Louis Stanislas Xavier)1814年5月3日—1815年3月20日

四、百日王朝

皇帝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815年3月20日—1815年7月8日

五、波旁王朝復辟

國王 路易十八(Louis Stanislas Xavier)1815年7月8日—1824年9月16日

國王 查理十世(Charles X)1824年9月16日—1830年8月2日

六、奧爾良王朝

國王路易·菲利浦(Louis-Philippe de France)1830年8月9日—1848年2月24日

六、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

臨時政府首腦阿爾封斯·德·拉馬丁(Alphonse Marie Louis de Lamartine)1848年2月24日—1848年12月20日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七、法蘭西第二帝國

皇帝路易·拿破崙·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52年12月2日—1870年9月4日

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

1、國防政府總統路易·茹爾·特羅胥(Louis Jules Trochu)1870年9月4日—1871年2月17日

2、臨時政府首腦路易-阿道夫·梯也爾(Louis Adolphe Thiers)1871年2月17日—1871年8月30日

3、路易-阿道夫·梯也爾(Louis Adolphe Thiers)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4、帕特里斯·麥克馬洪(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5、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Francois Paul Jules Grévy)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6、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7、讓·卡西米爾-佩里埃(Jean Paul Pierre Casimir-Périer)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8、弗朗索瓦·菲利·福爾(Francois Flix Faure)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9、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émile Franois Loubet)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10、阿爾芒·法利埃(Clement Armand Fallières)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11、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12、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Paul Eugene Louis Deschanel)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13、亞歷山大·米勒蘭(Alexandre Millerand)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14、加斯東·杜梅格(Pierre-Paul-Henri-Gaston Doumergue)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15、保羅·杜美(Paul Doumer)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16、阿爾貝·勒布倫(Albert Lebrun)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九、法國維希政府國家元首

亨利·菲利浦·貝當(Henri Philippe Petain)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

十、自由法國元首

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Gaulle)1940年6月18日—1944年6月3日

十一、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

1、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Gaulle)1944年6月3日—1946年1月26日

2、費歷克斯·古安(Félix Gouin)1946年1月26日—1946年6月24日 工人國際法國支部

3、喬治·皮杜爾(Georges-Augustin Bidault)1946年6月24日—1946年12月16日

4、萊昂·布魯姆(Léon Blum)1946年12月16日—1947年1月16日

十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統

1、樊尚·奧里奧爾(Vincent Auriol)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2、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René-Jules-Gustave Coty)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十三、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

1、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共和國民主聯盟

代總統阿蘭·波厄(Alain Poher)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無黨籍

2、喬治·讓·蓬皮杜(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共和國民主聯盟

代總統 阿蘭·波厄(Alain Poher)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無黨籍

3、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法國民主聯盟

4、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社會黨

5、雅克·希拉克(Jacques René Chirac)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保衛共和聯盟/人民運動聯盟

6、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2007年5月7日-2012年5月15日 人民運動聯盟

7、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2012年5月15日—2017年5月14日 社會黨

8、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017年5月14日—今「共和國前進」運動

法國國旗

(7)為什麼叫法國總統擴展閱讀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網路——法國總統




H. 法國總統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是什麼

法國總統是國家的元首。總統的職權主要有:任免總理、政府成員和其他重要官員;主持內閣會議,簽署會議的決定和法令;簽署和頒布法律;擔任軍隊的最高統帥,並主持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決定動用法國的戰略核力量;擔任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決定外交政策;委派駐外使節並接受外國使節;批准國際條約;行使赦免權;在同總理和兩院議長磋商後,有權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根據政府或議會兩院議,將某些重要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形勢需要時,與總理、兩院議長和憲法委員會磋商後採取必要的緊急措施。總統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代理。新總統的選舉應在50天內舉行。

I. 法國總統是怎麼選出來的

法國總統是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統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
目前法國總統選舉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頒布的《法國選舉法》,採取「多數兩輪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也就是首先進行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票,則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第二輪投票將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如果前兩位候選人中有中途退出競選的,則由得票次多者替補上來,以保證在第二輪投票中有兩位候選人。
自1962年實行總統普選以來,尚無一人能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50%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因此歷屆法國總統大選都進行了兩輪選舉。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於4月22日舉行了首輪選舉,結果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薩爾科齊和社會黨人羅亞爾得票名列前兩位而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第二輪投票選舉將在5月6日進行。屆時勝利者將成為法蘭西新一任總統。

J. 法國總統的選舉

法國總統是法蘭西共和國(第五共和)的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總統任期5年(舊憲法規定的任期為七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目前法國總統選舉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頒布的《法國選舉法》,採取「多數兩輪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也就是首先進行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票,則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第二輪投票將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如果前兩位候選人中有中途退出競選的,則由得票次多者替補上來,以保證在第二輪投票中有兩位候選人。
自1962年實行總統普選以來,尚無一人能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50%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因此歷屆法國總統大選都進行了兩輪選舉。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於4月22日舉行了首輪選舉,結果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薩科齊和社會黨人羅亞爾得票名列前兩位而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第二輪投票選舉在5月6日進行。結果薩科齊成為法蘭西新一任總統。
CNTV2012年5月7日凌晨消息,據最新消息,法國總統大選5月6日第二輪投票結果已經出爐,社會黨領導人弗朗索瓦-奧朗德以51.9%的支持率當選法國總統,成為近20年來首位社會黨總統,前總統薩科齊成為第11個因歐債危機下台的歐洲領導人。
奧朗德於1954年出生於魯昂,曾就讀於法國高等商學院、巴黎政治學院和國立行政學院,主修經濟和法律。他從政經驗豐富,25歲開始跟隨密特朗,27歲在密特朗成為法國總統後,任總統府經濟顧問,34歲當選國會議員,還曾擔任市長和省議會主席職位。從1997年至2008年,奧朗德擔任法國最大反對黨法國社會黨的第一書記,時間長達11年之久,是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一書記。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贏得黨內初選,成為法國社會黨2012年總統大選候選人。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獲得最高支持率,擊敗其他的八名候選人,同薩科齊一齊勝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叫法國總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