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是浪漫的,多姿多彩的,比較感性,和德國人的理性,呈鮮明的對比。
Ⅱ 法國人的生活習性
法國飲食源遠流長,品種多且講究,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從歷史上的皇帝路易十四開始,法國形成了一個重要而又不斷發展的宴會外交。這些精心安排的珍饈佳餚被世人稱為法式宴會,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40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肉飲紅葡萄酒,吃魚飲白葡萄酒等。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400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乳酪王國」之稱。西式進餐的禮節甚多,比如,赴宴者應從自己座位的左側就位,坐姿要端正;要後於主人把餐巾放於腿上,相敬乾杯時,即使你不會喝酒,也應將酒杯在唇邊觸一下,以示敬意,西餐的主要餐具有刀、叉
法國女子在社會生活中地位較高。同她們握手時,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們可戴著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無論在何處,男士都要讓女士先行。在現代法國都市中,婚戀生活頗為自由。許多男女青年往往只同居而不舉行婚禮,甚至把這種日漸「時髦」的社會現象看作一種「革新」,所以「試驗夫妻」之風盛行。他們認為試婚的好處是:充分相互考驗,避免日後離婚。而今,法國獨身者不少,又以35歲以下和50歲以上者居多。法國奇特的傳統婚俗,是新郎和新娘在結婚前都照例向各自的好友舉行告別晚會,男方叫「埋葬單身漢生活晚會」,女方稱「辭別宴會」;新郎是以一個象徵性的「棺材」舉行一次「葬禮」來表示向「單身漢」告別;新娘在「辭別宴會」上,接受婦友們獻給的花束、花藍,大家同唱辭行歌,共跳送別舞,以示姐妹間眷戀深情――次日即可到天主教堂舉行婚禮了。天主教徒家庭的孩子出生後,都要經過「洗禮」,並取一個教名。教徒大都嚴守教戒。齋日不搞娛樂活動,尤其遇到某月13日是星期五這天,更嚴守戒規。
這個愛美、講食、嗜酒、重禮的國度,還有一些禁忌。法國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法國的生活習俗還有很多,到了法國,一定會有所感受。
法國是一個不適合容易著急上火的人居住的國家,這個民族的人喜歡悠哉悠哉地生活。
在法國,一個外國人最先得學會的就是「等待」和「約會」這兩個單詞。這兩個單詞在法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在法國想要很快地辦成一件事通常不太容易。同樣一件事,在國內很短時間內就能完成了,放在法國卻得花費上一些時間。因為在法國,很多時候是不能直接登門辦事的,必須得先和對方預約,對方同意給你一個「約會」的日子後,還得花時間去「等待」那個「約會」的到來。
最典型的就是和各科診所的醫生的「約會」了。只要不是急診或沒法等待的病(等不及的病可以直接上醫院,不用預約)和醫生間的「約會」常常得等待上兩周至四個月不等。我到法國後,為了配眼鏡,我決定向眼科醫生要個「約會」。當我被告知得需要等待上四個月時,我重復了一下約會的日期,「9月12日,今天是5月9日,那就是說還有四個月?」我以為一定是我們當中的一個人搞錯了日期,沒想到醫生的秘書滿臉笑容地告訴我,「是的,小姐,就是四個月以後。」天!在法國配一副眼鏡居然得等待四個月!於是盼星星盼月亮好好不容易等待到了這個約會,等醫生檢查完我的眼睛後,(也就是國內的驗光和檢查度數等)本以為眼鏡當天就可以拿到了。但是等我拿著醫生給我開的病歷去眼鏡行(好在眼鏡行不用事先和他們預約)把眼鏡都配好了後,售貨員卻給我開了一張收據,「請您一個星期後來取您的眼鏡。」就這樣,從和眼科醫生的「約會」到我真正拿到眼鏡竟用了差不多五個月的時間。這要是在國內,兩個小時內就搞定了。
法國的女人在家庭和社會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法國有這樣說法:在法國,女人排第一位,狗排在第二位,孩子排第三位,男人站最後。這話雖帶有調侃的成分,但是卻能很好地反映了女人和狗在法國的地位。法國的男人的確是非常尊重婦女的。他們處處禮讓女人,家裡大大小小的事也都是由女人來拿主意的,法國的男人倘若是生活在國內,也許是要被笑話成「妻管嚴」的。而狗在法國,真真正正的是家庭的一個成員。法國人甚至去度假也會把狗帶著的,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法國的度假高峰期,法國人通常是人狗同車浩浩盪盪地上路了。很多社區里,人們也許不太容易找到廁所,但是狗廁所卻隨處可見。但是只有在一件事上,法國男人對女人卻是不能忍讓的,那就是開車。法國男人總看不得女人開車,他們認為女人開車只會給交通製造混亂。法國男人特別喜歡嘲笑女人開車。只要看到有停放不規則的車,他們一定就會說,「那一定女人乾的。」有一次,我親眼在街上看到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因為一個小事故而爭執,那個法國男人氣沖沖地嚷到:夫人,開車這種『復雜』事為什麼不讓給您的先生來做呢?「更好笑是,就連法國的很多」肥皂劇「里,男人諷刺女人開車的場面也比比皆是。
法國人是非常講究居住的環境的,他們在這上面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是很多的。他們在房子的裝飾上很追求個性,如果主人喜歡亞洲文化,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把家設計成日本或中國的風格:院子里種滿了竹子和各種大大小小的盆栽,傢具也是相應亞洲風格傢具,主人也和日本人一樣席地而坐地喝茶聊天。我曾到過很多法國人的家裡做客,看到過很多裝修風格各異的房子,而且,無論是房子的外表設計還是房子裡面的裝修,我極少看到有雷同的風格——這個民族是如此的厭惡雷同因此這個民族盛產藝術家。這點上,國人和法國人是很不一樣的,國人喜歡花錢請裝修公司裝修房子,而且在風格的追求上是跟著大眾走的,只要一種風格很流行,那麼大家都要一樣的。有一個經常在中國生活的法國人說,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把自己的家裝修成五星級賓館的樣子。的確,法國人裝修自己的家是很講究家的溫馨感和追求個性的。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自己動手而不是請裝修公司來做。有的法國人甚至會買好了地皮,自己設計好圖紙,然後一家人用假期一點一點地把家自己動手建起來。很多法國人總是驕傲地指著自己的家告訴客人們,這個家是他們自己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壘起來的。這也許就是法國人浪漫情懷的一種表現吧。
Ⅲ 二戰法國淪陷時,法國民眾的生活是怎樣的
其實事實上該怎麼過還怎麼過,法國人在此時期驚人的沒有像波蘭人一樣表現出極大的反抗熱情
Ⅳ 法國人的日常生活是怎麼樣的
法國人的日常生活介紹:在法國,人們一日三餐:早上起床後進早餐,中午12時至13時為午餐時間,晚餐則一般在20左右。午餐和晚餐是正餐。
日常購物
超市和巨型超市:一般位於城區周圍近郊,營業時間通常從星期一至星期六,從早上9時開至晚上19時或21時。
街區小店鋪
比如, 麵包鋪、肉店、熟肉食品店、蔬菜店以及小型便利超市, 通常從早上8時或9時開至晚上19時,每星期營業六天,包括星期天早上。這些店鋪大多是星期一不營業。
集市
城市的許多街區每周有兩次集市,其中一次在周末,時間是早上8時至中午13時。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雜貨鋪或微型超市,打烊時間較晚,直至晚上20時,甚至22時,可以臨時解急,對付不時之需。
餐館
如果您希望在外就餐,除了大學餐廳之外,您還可以選擇快餐(5到6個歐元)、咖啡館和街上的餐館(一個三明治3歐元,「當日特餐10歐元左右),或者去比較貴的高級餐廳。
咖啡館
咖啡館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生活場所,無論獨自一人還是成群結隊,咖啡館是個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光顧小憩的地方。法國城市的街區一般到處都有咖啡館,特別在大學附近。咖啡館早上很早就開門,一直開到晚上20時;許多旅遊或時尚街區的咖啡館則營業到深夜。
Ⅳ 法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法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1、衣
法國人普遍穿衣比較有品位,年輕人以潮牌和日常休閑居多,基本看不到運動褲和沖鋒衣,主要是牛仔褲和休閑褲,各種緊身。上班之後或者上了年紀的人很多日常也是休閑正裝,經常可以看到穿著皮鞋正裝風衣的老爺爺,看起來很有風度。女孩子的衣著普遍偏中性,那種萌萌噠妹子在法國基本見不到。
在法國白人的衣服顏色一般都很性冷淡,各種黑灰褐,而黑人小哥哥和大媽的衣服顏色相當鮮艷,亞洲人一般跟白人差不多。
2、食
法國人的早餐一般是麵包房裡剛烤出來的新鮮麵包或者麥片,有時間起來煎個雞蛋已經屬於比較講究的了。早餐吃法棍的是少數,一般都是Croissant(羊角麵包、可頌,都是這玩意)或者Pain au chocolat(直譯巧克力麵包),上班路上就可以吃掉,或者到了辦公室泡一杯咖啡再吃都可以。
午餐對於大部分法國人來說是最糾結的,上班的人沒時間吃什麼正餐,但是肚子又餓,因此催生了巨大的速食午餐市場。基本上所有能做成半成品的食物,包括且不限於義大利面、披薩、沙拉、各種口味的菜配飯、三明治等。
晚餐是大部分法國人一天的唯一一頓正餐。法國人習慣晚上八點吃飯,家常菜其實也就是比較好做的西餐,主食一般是義大利面或者米飯,搭配一個沙拉和一道肉菜。如果家裡有人做飯的話可能可以吃到比較耗時的主菜,比如燉牛肉,獨居的上班族可能就自己煎一份牛排或者路過超市買半隻烤雞打發掉一餐了。
3、住
有自己的小house的法國人一般只有兩種情況:有錢(住得起)、鄉下人(地便宜)。大城市的法國人一般都住在公寓或者studio裡面,其中公寓和國內的正常商品房基本沒有區別,也是各種面積各種戶型;studio指的是單身公寓,一般都是留學生或者獨居且沒什麼錢的上班族居住,面積約20平米,配有基本的生活設施。
在法國合租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形式,幾個人一起分享一間大公寓或者house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同學或者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大部分在入住之前就互相見過面,保證性格沒什麼太大出入。
4、行
法國買車很便宜,所以有車在法國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大部分家庭至少都有一輛,甚至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車。但是在大城市裡,停車相當麻煩,所以大部分法國人還是習慣乘坐公共交通系統。周末經常可以看到開著車去買東西或者去郊區玩的人流。
法國國內的鐵路系統很發達,准點率也不錯,雖然沒法跟咱們春運的運力相比,但是在這個一共也沒多少人口的地方算是足夠了,絕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乘坐火車到達,哪怕是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小城鎮都可能有一個火車站。
Ⅵ 急求:法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和特點
法國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法國人的生活習慣 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各有其傳統的風俗、習慣,諸如,中國重孝道,日本講茶道,巴西愛足球,英國嗜讀報等等。我們知道了這些,對國際友好交往和對外經濟合作,是大有裨益的。那麼,女士最愛打扮、男士飲酒如水的法蘭西,究竟有哪些獨特風情和禮俗呢?我在首都巴黎的短暫停留中,通過悉心地觀察和留意的聆聽,了解並信手采寫了他們在飲食、婚俗、教規、生肖、狗業和禁忌等方面的一些主張和做法。 法國飲食源遠流長,品種多且講究,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從歷史上的皇帝路易十四開始,法國形成了一個重要而又不斷發展的宴會外交。這些精心安排的珍饈佳餚被世人稱為法式宴會,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40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肉飲紅葡萄酒,吃魚飲白葡萄酒等。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400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乳酪王國」之稱。西式進餐的禮節甚多,比如,赴宴者應從自己座位的左側就位,坐姿要端正;要後於主人把餐巾放於腿上,相敬乾杯時,即使你不會喝酒,也應將酒杯在唇邊觸一下,以示敬意,西餐的主要餐具有刀、叉,使用時,要右手握刀,左手持叉,先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再用叉把食物送入口中,每吃完一道菜,就將刀、叉並攏排於盤內,如未吃完,應把刀、叉擺成「八」字或交叉放,但不要刀口向外…… 法國女子在社會生活中地位較高。同她們握手時,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們可戴著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無論在何處,男士都要讓女士先行。在現代法國都市中,婚戀生活頗為自由。許多男女青年往往只同居而不舉行婚禮,甚至把這種日漸「時髦」的社會現象看作一種「革新」,所以「試驗夫妻」之風盛行。他們認為試婚的好處是:充分相互考驗,避免日後離婚。而今,法國獨身者不少,又以35歲以下和50歲以上者居多。法國奇特的傳統婚俗,是新郎和新娘在結婚前都照例向各自的好友舉行告別晚會,男方叫「埋葬單身漢生活晚會」,女方稱「辭別宴會」;新郎是以一個象徵性的「棺材」舉行一次「葬禮」來表示向「單身漢」告別;新娘在「辭別宴會」上,接受婦友們獻給的花束、花藍,大家同唱辭行歌,共跳送別舞,以示姐妹間眷戀深情――次日即可到天主教堂舉行婚禮了。天主教徒家庭的孩子出生後,都要經過「洗禮」,並取一個教名。教徒大都嚴守教戒。齋日不搞娛樂活動,尤其遇到某月13日是星期五這天,更嚴守戒規。 我國12種生肖,除「龍」是虛構者外,均為常見的飛禽走獸,且每種代表一年,而同歐洲各國大體相同的法國人的生肖,則是天文學上黃帶的12個星座,如:白羊、金牛、雙子、室女等,這12種生肖分別代表一年12個月,而不是一年一生肖。 法國的狗業很發達,那些闊綽女子,幾乎人人愛狗如嬰。全國每年出生狗達百餘萬只,年經銷額約10億法郎。為與方興未艾的養狗之風相適應,法國的狗飲食業、狗飾品業、狗葬業等,隨之興起,有專業狗醫4,000名,全國還建有狗肉加工廠3,000餘家,營業總額高達25.5億法郎。 這個愛美、講食、嗜酒、重禮的國度,還有一些禁忌。法國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法國的生活習俗還有很多,到了法國,一定會有所感受。
Ⅶ 在法國生活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在法國待了快四年,我想說說我的體驗。
第一年剛去的時候,以為法國人很好,後來發現大多數人其實挺冷漠,北方人比南方人冷漠許多,年輕人大多比老年人冷漠(這事在後來我去西班牙實習的那半年裡得到了更有力的論證,西班牙人比法國人熱情數倍)。在到達法國之前,我是不怎麼喝冷水和吃生菜的,來法國後逐漸習慣喝冷水,出門有時候會帶個空水瓶方便接水。一開始去很喜歡吃kebab,後來發現太催肥了,還是吃生菜好。
剛去法國的時候,對巴黎特別失望,覺得特別臟亂,滿街尤其是地鐵,全是一股狗尿味,但後來卻覺得巴黎好像有一股說不出的味道,讓你逐漸沉迷,去了歐洲的其它著名城市,卻總覺得只是小巴黎。
在法國生活久了,你的做事效率會越來越慢,心態越來越養老。法國這邊的辦事效率特別慢,比方說9月份申請CAF,可能到第二年2月你才會完全辦下來收到房補,而這個時候很有可能你已經搬家了23333曾經因為食物過敏去預約醫生,結果只能約到三月以後的,申請了加急,還是到一周以後了,結果我的紅腫已經自己消退了。同期得了另外一場大病,在法國約了好幾位出名的專科醫生,每次看病拿葯除去保險補助還要花費300歐以上,卻沒有看好,後來回國看了醫生好了。我老闆急性腸胃炎已經出血,法國醫生給他約兩月以後,他直接打飛的回國開刀一周後完事出院了。
在法國生活久了,你會發現生活特別安靜,尤其是星期天,很多小城市就像空城一樣,走在街上,只有安靜干凈的馬路,和湛藍的天空。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有美麗的花,法國人很喜歡自己動手裝飾自己的房子和花園。周一到周六的超市也關門很早,往往我放學回家,家樂福已經關門了。
法國除了巴黎,買不到很多中國食補的材料,比方我喜歡泡三花暖宮茶喝,就買不到。
我是一個特別怕狗的人,在國內常常被大狗追,在法國就不擔心,因為不管大狗小狗,都是有牽狗鏈的。
法國的警察很廢,第四年的時候,我家住在警察局附近,某天晚上六點鍾的時候,我回家走在路上,遭遇了數名小黑搶劫,我怕極了(因為有同事之前遇到搶劫,奮力反抗,被打碎腰椎的事),待小黑將東西搶走後才敢吶喊,有一位法國大叔開著車幫我追小黑,但沒有找到,於是陪我去報警。結果警察局說,還有5分鍾他們就要下班了,處理不完這件事,讓我回家明天再去報警。
法國學生都是簡單的快樂,晚上的soiree就是喝酒聊天,感覺相比國內,他們少了許多樂趣。所謂嘉年華,其實也不過是擺幾個國內公園非常非常非常常見的瘋狂老鼠之類的。
我就讀的是一所工程師院校,感覺相比國內的大學,更注重動手操作和試驗,理論知識比國內教的淺,尤其是工程師第二年和第三年,遠沒有國內研究生學得深。
……
說說第四年我要回來時的變化吧:
①見到我的朋友都說我的長相變了,在法國生活時入鄉隨俗,並沒有刻意做中式菜餚,大多吃牛肉和生菜,是會影響相貌的。當時ex也發生了相貌變化,長出了很多胸毛= =
②穿衣服開始習慣性的選擇黑、藍、灰、白,如果看到色彩艷麗的衣服,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③一開始回國非常不習慣在國內過馬路,因為已經習慣了法國的車等人。如果走在路上,後面有陌生人,會習慣性給他開門。無論是服務生還是路人,總習慣性說謝謝,因為被很多人說「你也太客氣了」。
④有時候說英語會有股法語味,記得回國第一天和朋友們去看電影,情不自禁將imax說成emax,結果電影售票員像看怪物一樣看我
⑤覺得國內真是好臟好亂好快活
⑥打慣了法式鍵盤azert,不習慣QWERTY了。
作者:森森
Ⅷ 巴黎二戰法國投降後,為什麼迎來了生育高峰
為了安逸的生活,法國人甘願放棄自己的國家,甘受別國的壓迫,這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然而,還有不少人認為法國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投降,法國在二戰期間的總傷亡人數只有50萬人,還不到蘇聯和中國的零頭。這或許是法國這么快投降德國的積極意義。
Ⅸ 二戰時期的法國
1940年的春夏之交,美麗的巴黎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街頭人群熙熙攘攘,一片太平安詳的景象,然而大禍突然臨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發動閃電戰,揭開了法蘭西悲劇的序幕。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國防部長馬其諾將軍的主持下,耗費六十億法郎的巨資,沿著法德邊境修築了長約四百公里的堡壘群,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
法國政府以為有此防線即可高枕無憂。然而在戰爭中,當德軍穿過法比邊境直趨巴黎時,這在紙上被描繪成「堅不可摧」的偉大工事,立即化為一堆廢銅爛鐵,起不到任何作用。
5月20日,魏剛接替甘末林出任法軍總司令,所謂魏剛防線又被突破,次日,丘吉爾再次趕到法國,建議法方即使在正規軍完全潰敗後,也應開展游擊戰,遭到時已出任副總理的貝當嚴詞拒絕。
6月13日,即巴黎陷落前的一天,丘吉爾來到都爾,和法國領導人作最後一次會晤。此時英國在法國僅有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和匆匆趕來的一個加拿大師,均不足以成大事。、
在德國向法國開展僅僅42天,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頭像了。1940年6月法國簽訂了投降書,德國人讓以貝當元帥為首成立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
戴高樂將軍是貝當元帥的徒弟,是內定維希法國的接班人,但是在法國決定投降的時候跑到英國去了,在這個時候號召法國人其他抵抗。最終在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下,好多人聽他的指揮。
後來戴高樂將軍的號召下,幾乎所有沒有投降的地方的殖民地和不願投降的法國人最紅全國假如自由法國運動了。最終也是在他們的帶領下解放了法國。
(9)德佔區的法國人是怎麼生活的擴展閱讀:
德軍佔領法國工業區可不會對其巨大的財富無動於衷。二戰時期法國的工業和農業、勞動力都被德軍徵用於戰爭。法國汽車工業在二戰時期被迫為德軍提供大量軍用汽車,還不得不為德軍修理戰損的裝備。
二戰時期法國被迫為德軍提供占其總產量一半的煤炭,以及幾乎所有的鋼鐵和其他金屬材料來生產武器。航空工業和船舶工業全部被徵用,為德軍生產戰斗機零件和修理建造潛艇
法國二戰前是世界第五大工業國,可見這種徵用量的巨大。其金融業也得向德軍提供高額度的佔領資金,這一切都暫緩了德軍的滅亡。
更可怕的是二戰時期維希賣國政府還向德國派遣勞工到軍工廠工作。其次還有很多極端主義分子自願到蘇聯戰場參加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