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人如何過節日
法國的節假日很多哦,一般都放一周,現在就是為期一周的復活節假期(送復活節彩蛋),此外還有新年一周,聖誕節2周,春假一周,暑假2個月,國慶一周,等等,情人節(送巧克力),愚人節(在被愚弄的人背後貼魚)之類的不放假,法國也沒有寒假,一上課就是一年,其中小假不斷。
⑵ 法蘭西「痛並快樂著」的尼斯狂歡節是如何過的
在法國尼斯每年的狂歡節,都是從2月12日到27日持續三周,彩車花車遊行、各種化裝表演、音樂歌舞、燒「國王」、放焰火,熱熱鬧鬧。這也體現了法國人的性格。
在法國人手中,大小節日都玩得盛大而漂亮,所有人盡興忘形,因為人氣的核心能量來自「專業節日迷」。
對於法國人來說,節日無大小,歡樂伴始終。
法國人喜歡過節。別看他們平時謙謙君子模樣,一旦有節可過,再矜持的人只要到現場,都會被歡樂氣氛感染,肆無忌憚地玩個心跳。電影節、音樂節、玫瑰節、檸檬節、葡萄酒節、海鮮節、狂歡節以及不眠夜等各色節日數不勝數。可以說,節日只是個演出場地,演員則是利用節日尋開心的法國人自己。
法國尼斯26日和27日最後一個周末的狂歡,給人的最大感受是「痛並快樂著」。快樂是狂歡節帶來的歡樂,而「痛」在冰冷的手腳:彩車上神情詭異、高達十米的「氣候錯亂之王」名副其實,將天氣玩弄於股掌,把地中海邊的尼斯搞得罕見地落雪紛紛。他先是揮灑下冰涼的雨點,繼而是漫天的雪花。人們擎著傘,沒有雨具則用塑料袋包著頭,用大衣帽子遮風擋雨。於是,狂歡節的參與者在夜晚的海濱,頂著刺骨的寒風,站在積水的濱海大道,每個人都鞋襪盡濕。
最使人感佩的,是法國人對節日快樂的執著追求。如果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論如何不會在「氣候錯亂」的海濱夜晚守候一個多小時,等待在海上燒「國王」和放焰火的。
從玩的形式上,法國人頗有標新立異的天賦,能夠把重復多少屆的活動搞得花樣迭出。如果你每每參加這些活動,肯定都會驚詫於他們的想像力:二十幾輛車,有的以高取勝,兩三層樓樣的彩車讓人仰視;有的構思精巧,比如太陽被囚、動物異化。
遊行者頂著「滴淚的雲團」和「黝黑的煙筒」;此外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美:狂歡節王後和花車姑娘。從發型、服裝到車內花草裝飾風格迥異,每一輛花車都是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
法國節日的熱鬧在於人氣,組織者不遺餘力地把各種節慶,搞成大眾化活動,而在活動范圍內的法國人則聞風而動,娛樂自己也娛樂別人。
尼斯人口也就30多萬,但尼斯狂歡節的參加者卻有100多萬。這其中固然有其他國家來湊熱鬧的人,但絕大多數還是法國人。大老遠跑來找開心,哪能讓一點風雪嚇回屋裡去?經過苦寒得來的歡樂,可能會比唾手可得的歡樂更讓人銘記在心。
⑶ 法國人是怎麼過年的
法國過年的節日就是聖誕節 。
法國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美酒。
其他歐洲國家的過年習俗:
芬蘭芬蘭在12月聖誕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紅色,紫色聖誕使人心曠神怡。
英國和德國英國人和德國人一樣,聖誕節喝啤酒,吃烤鵝,他們更喜歡利用聖誕節假日外出旅遊。
美國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布置,安置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
瑞士瑞士人在聖誕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里,每周點1支,當點燃第4支後,聖誕節就到了。
丹麥丹麥人對不合意的聖誕禮物,可去商店兌換價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父母給子女最好的聖誕禮物,莫過於一副小水劃。聖誕節弄潮是澳大利亞的一大特徵。節日晚上,帶著飲料到森林裡舉行「巴別居」野餐。人們用石頭壘的露天灶中用枯樹枝生火、上面架一塊鐵板,把香腸、牛肉、鮮魚等放上去煎。吃飽喝足後,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鬧到深夜才結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聖誕老人的蒞臨。
波蘭在波蘭每年12月25日、26日舉行,家家戶戶都要裝飾聖誕樹,大街小巷都有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出賣。節日里親友之間相互祝賀,互贈禮品,表示友好。晚間吃飯時桌布下邊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穌的降生。晚飯很豐富,但不能吃肉。夜間12時後,全家去教堂禮拜。聖誕節期間,一般不到別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請者例外。
保加利亞據保加利亞的歷法,聖誕節是靈魂出沒、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們要藉助火來驅妖鎮邪。聖誕節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滅,否則會招來橫禍。由男人取聖誕木點火進屋並高聲念道:「聖誕節降臨,牛、羊、豬、馬長滿圈,麥苗出滿壠,人人走好運。」在屋裡等候的人則齊聲回答:「阿門!」
⑷ 法國尼斯的人們是怎樣慶祝狂歡節的
在法國尼斯每年的狂歡節,都是從2月12日到27日持續三周,彩車花車遊行、各種化裝表演、音樂歌舞、燒「國王」、放焰火,熱熱鬧鬧。這也體現了法國人的性格。在法國人手中,大小節日都玩得盛大而漂亮,所有人盡興忘形,因為人氣的核心能量來自「專業節日迷」。對於法國人來說,節日無大小,歡樂伴始終。
⑸ 法國過年有什麼習俗
法國過年習俗:
1、「新年夜,在香榭麗舍大街可以任意親吻女孩」!隨著華僑華人在法國的影響日益增大,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已為巴黎市政府和市民所接受。
2、每逢春節來臨,巴黎市民總會攜家帶口來到游 行和演出場所和華僑華人一道慶祝節日。
3、每到春節,裝飾著紅燈籠的巴黎市政府廣場便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眾多巴黎市民聚集在這里觀賞由法國華人僑團聯合舉辦的春節彩裝遊行。
4、此外,巴黎市市長還會為迎春獅子點睛,一時間鑼鼓喧天,金龍銀龍上下翻飛,彩獅精神抖擻,平安腰鼓、京劇人物、龍舟報喜等精彩表演張揚著華夏文明。
法國簡介: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⑹ 法國所有節日列表
1. 帝王節(La fête des rois)
時間:每年1月6日
在1801年決定的日期,將在每年的一月六日定為帝王節。以前叫Le gateau des ROIS,因為這天國王會送蛋糕並免稅收。現在改叫JOUR DES ROIS,蛋糕的形式也在延續著,蛋糕叫GALETTE。根據地區不同,蛋糕也可能是一種叫BRIOCHE的蛋糕。樣子簡單,在南部普羅旺斯上面要有一層蜜餞,還有放杏仁的。在蛋糕裡面有一個小陶瓷國王,誰吃到在今天看來更是一種幸運。
5. 法國巴黎:聖-喀德琳節(La Saint-Cahterine)
時間:11月25日
聖-喀德琳節,是個地道的巴黎地方節日。25歲尚未婚嫁的年輕姑娘們梳妝成聖-喀德琳。這些慶祝聖-喀德琳節的姑娘在位於與其同名的大街上的聖女雕像前獻花圈.這一天做了許多黃色和綠色的小帽子,一個比一個新穎。在大的女裝店內,人們跳舞,喝香賓,喀德琳是當日的女皇。
⑺ 在法國人們是怎樣慶祝母親節的
法國: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國的母親節,節日這天,全球各地的媽媽都懷著喜悅的心情接受孩子們「節日愉快」的美好祝願。法國首次慶祝母親節是一九二八年,當時的法國總統為此頒布了一項法令:母親節是國家的正式節日。
⑻ 法國是如何過母親節的
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國的母親節,節日這天,全球各地的媽媽都懷著喜悅的心情接受孩子們「節日愉快」的美好祝願。法國首次慶祝母親節是一九二八年,當時的法國總統為此頒布了一項法令:母親節是國家的正式節日。
⑼ 法國人如何過聖誕節
聖 誕 節(Noël)
相傳,被視為「聖父」的上帝之子耶穌生於12月25日,基督教徒為了紀念這位「聖子」的誕生,將這一天定為聖誕節。在法國,按規定全國從12月25日起放假兩天,但事實上,如同大多數歐美國家一樣,從12月24日開始,節日的慶祝活動就達到了高潮,全國停工停產,學校里也從不在這一天給學生安排課程,加上周末及隨之而至的元旦,假期可達10天左右。
聖誕節是法國最為重大的宗教節日之一。節日前夕,親朋好友之間還要互相寄贈聖誕賀卡,以表節日的祝賀和問候。如同我國的春節一樣,法國的聖誕節是個合家團聚的日子,節日前,身在異地的人們紛紛趕回家裡過節。要說聖誕節最為快樂的,還是孩子們。12月24日晚上11點左右,天真的孩子們滿懷希望地將新襪子放到壁爐前,等待著「聖誕老人」將禮物放到襪子里或是聖誕樹下。
⑽ 法國主要的節日有哪些
法國主要的節日有元旦:1月1日;復活節:根據羅馬教歷每年有所變化(在3月22日至4月25日間);國際勞動節:5月1日;耶穌升天節:復活節後四十天;二戰勝利日:5月8日;國慶節:7月14日;聖母升天節:8月15日(天主教),8月27日(東正教);萬聖節:11月1日;一戰停戰日:11月11日;聖誕節:12月25日。具體介紹以下幾個節日:
1、復活節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2、國際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3、法國國慶日
法國國慶日是每年的7月14日,以紀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揭開法國大革命序幕。在法國,每年國慶節的閱兵式是慶典活動的重頭戲。
4、萬聖節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訛譯為萬聖節。
5、聖誕節
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系。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
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