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普洱茶是一粒粒的也是茶葉嗎
普洱茶的常見問題分析----
1、什麼是普洱茶?
「普洱茶雲南省地方標准」是這樣定義的: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生產歷史悠久,南宋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現代普洱縣周圍所產茶葉運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運銷,普洱成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產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
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2、普洱茶分為幾種?特點有些什麼?
普洱茶的「生」「熟」之分
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是中國茶葉中極具特色的茶類,在目前市場上的普洱茶商品分類上,按產品的特性,有自然分類和學科分類。自然分類即把未經渥堆發酵加工的曬青毛茶製成品俗稱為普洱生茶。學科分類普洱茶是工藝茶,即採用人工發酵加工製成的普洱茶,俗稱為普洱熟茶。保持傳統風格的
自然醇化的普洱茶產品、其品質的好壞,關鍵是選料和貯放的條件陳化時間都會起到直接的
作用。人工發酵的普洱茶,其品質形成與原料選擇、加工工藝、貯放條件等相關,缺一不可。其中加工工藝尤為復雜,除了控制好水分(濕度)、溫度、光線、空氣(氧氣)等條件外,控制有益微生物是這類普洱茶良好品質形成的關鍵措施,能否控制這些因素是發酵普洱茶品質穩定與否的重要環節。
無論是經過長時間自然醇化或人工發酵工藝的普洱茶品,目的是讓曬青毛茶的苦澀濃烈性味得到收斂,雜味散失,轉化為茶湯明亮、醇厚甘滑、溫潤香純的優良普洱茶品。
3、普洱茶如何存放?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陳放越久越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存放過程,這種的雲南大葉種茶葉採制的普洱茶是在不斷變化。要讓這個變化越來越好,而且盡量的快,不必等個十年、二十年的,就需要創造適宜的變化條件。這個條件,我認為是空氣、溫度、濕度三方面。
一、流通的空氣。
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於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
所以要有適度流通的空氣,但不能放於風口。
另外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不可以擺放於廚房中。
二、恆定的溫度。
正常的室內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
相對來說春、夏、秋季節普洱茶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
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三、適度的濕度。
現在好的普洱茶都講究要「干倉」存放的,「干倉」就是指在乾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
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但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令茶葉不可飲用。
但是太乾燥的環境又會令普洱茶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濕氣。我有一個方法:在存放的茶葉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
北方怎樣保存普洱茶
普洱茶有沒有收藏價值?
近年「生普洱」收藏與品飲之風漸起,青餅、青沱、青磚等茶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有了很多議論,有人說「熟茶可以喝,不值得收藏;生茶值得收藏,不能及時喝」;面對目前生普洱茶(青餅等)的加工現實,是否能挖掘傳統工藝,製造能及時喝也值得收藏的傳統普洱茶呢?同時,也有不少海外朋友建議,雲南原產商是否不要太急功近利,把曬青毛茶實時就加工成團餅茶,也不要採用濕水渥堆工藝,而是讓曬青毛茶自然陳化與發酵一個較長的時間後,再行作餅, 這可能才是傳統普洱茶的真諦。因而,探尋普洱茶傳統工藝與自然發酵的秘密,成了筆者最大的沖動。
雲南作為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自然條件優越,制茶歷史悠久,近幾百年來,普洱茶更是嗤聲海內外。歷史上所指的普洱茶,是指用「傳統工藝」加工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種雲南茶葉的統稱,即通常所說的「生普洱」。當然,「生普洱」的概念也是不準確的,用「生普洱」只是為了與採用 「渥堆」工藝的製成的現代普洱茶(即熟茶)相區分、呼應而已,用「生普洱」容易給人們造成誤解,以為「生茶」不能喝,熟茶才能喝。事實上,「生普洱」並非是生的不能喝,特別是傳統工藝的普洱茶,過去准確的傳統名稱是「滇青茶」或「雲南青茶」,而最古老的名字為「普茶」,這就是傳統工藝的普洱茶。雲南歷史上生產了很多這樣的茶,不止雲南民間喝,藏區及海內外都大量消耗,目前剩餘的老茶數量稀少,價值不菲也就這個道理。
4、普洱茶是坨的好,塊的好還是散裝的好?
普洱茶是中國茶中一秀,素以獨特的風味,優異的品質享譽於海內外。
雲南人們習慣以普洱茶作為雲南茶葉的通稱,即雲南所產茶葉都稱之為「普洱茶」。本文所講的普洱茶,則是採用特殊制茶工藝製成的一類茶葉。
普洱茶產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瀾滄江沿岸各縣。普洱茶有散茶和緊茶兩種。散茶外形條索粗壯、重實,色澤褐紅。緊茶系由散茶蒸壓而成,外形端正勻整,松緊適度,並按各別形狀而各具其名,如有長方形的「磚茶」、正方形的「方茶」、圓餅形的「餅茶」等。由於經過特殊的工藝製作,茶葉中對人體有益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質別具一格,湯色紅黃,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口角噙香,回味無窮,而且茶性溫和,有較好的葯理作用。
新中國建立後,普洱茶的產銷更有新的發展,產地擴大,產量增加,銷路日廣。近年來,普洱茶出口量增長,不僅深受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的歡迎,而且遠銷日本、西歐,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的保健飲料。尤其是小包裝普洱茶,採用編織精美、鑲嵌彩色大理石的竹盒,古樸大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使包裝與實物齊美,相得益彰,更加引人注目,無不以先購為快。即可取名茶品嘗,又可留下包裝竹盒,置於案頭幾上,作為工藝品觀賞,一舉兩得。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游牧民族主食肉類,俗諺「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可見普洱茶對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證。
❷ 普洱茶知識知多少
普洱茶知識大全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雲南思茅、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地所產的大葉種茶,經過加工進行後發酵的茶。以年代又區分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並非全部為古代遺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喬木型古茶樹為原料所製作,老茶則是以樹齡三十年以上的喬木型茶樹為主,新茶則大半采自人工種植的灌木型茶園。雲南有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和茶樹優良品種,據史志記載,雲南從原茶(俗稱野生茶)轉移為家種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迄今仍生長在雲南勐海南糯山800餘年的栽培型古茶樹,勐海巴達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樹和臨滄邦崴1000餘年的野生型與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古茶樹,被譽為」世界三大古茶樹王」。它們是茶樹原產雲南的活化石。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葯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千百年來,普洱茶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皆因茶質優良。<<梵天廬叢錄>>(柴萼,箸於公元1925年)雲:"普洱茶,性溫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藶成團裹,價等兼金。"普洱茶作為傳統飲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還有特殊的葯用功效。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堆捂等幾道工序。鮮採的茶葉,經殺青、揉捻、乾燥之後,成為普洱毛青。這時的毛青,韻味濃峻、銳烈而欠章理。毛茶製作後,因其後續工序的不同分為"熟茶"和"生茶"。經過堆悶轉熟的,就成為"熟茶"。再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待其味質穩凈,便可貨賣。貯放時間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經過堆悶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轉化而成為熟茶。自然轉熟的進程相當緩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穩熟後的生茶,其陳香中仍然存留活潑生動的韻致,且時間越長,其內香及活力亦發顯露和穩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賣舊茶"的傳統。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產條件的變化,現在的普洱茶與過去相比,製作工序上有所改變,產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風格和品質依照。
歷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為主的西雙版納生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製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壓製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餅茶、藏銷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拼裝散茶等。在長期的生產製作和銷售過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種不斷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產品系列。
普洱茶依樹種分類介紹
1、 喬木: 主要采喬木樹葉作茶菁,葉片較大,古稱大葉茶。
2、灌木:主要采灌木樹葉作茶菁,葉片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樹種,稱為小葉茶。
普洱茶依外型分類介紹
普洱茶依照它不同的外形,還可以細分成以下幾種:
1、餅茶:扁平圓盤狀,有點向派或披薩那樣。
據說在北宋時期的綠茶都是被泡成很黑很濃來喝的,而這似乎也就是普洱茶的起源。實際上,普洱茶是被壓固成各式各樣不同的形狀。就像磚茶一樣,西藏、四川、雲南四周等少數民族都有其各自特殊的名茶聞名於世。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 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大部分的普洱茶都事先緊壓成型出售的,所以又稱緊壓茶(Compressed),可由它的形狀來加以區分。沱茶是直徑約十公分左右,像碗公一般的大小。
3、磚茶:大小約是磚塊的一半左右,同樣也是長方形。因為大部分的磚茶都是從西藏及蒙古等地製造運至各地的。
一般而言,像磚瓦或是磁磚的稱為磚,如果是茶的話就稱為磚茶。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普洱茶依製法分類介紹
普洱茶以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
1、生茶: 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宜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2、熟茶: 1973年後則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
普洱茶依製法分類介紹
普洱茶依存放方式分類
1、乾倉普洱茶 : 指存放於通風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放10~20年佳。
2、濕倉普洱茶:通常放置於較濕氣之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加快其發酵速度。較有陳泥或霉味,陳化速度較乾倉普洱快。放5~10年佳.
怎樣選購普洱茶
普洱茶屬於越放陳舊越好的茶類,因此現今有人以標榜普洱的年限為榮,追求年限長久的普洱茶,普洱茶這就涉及到如何辨別普洱茶陳期,以下的方法僅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
1、1950年之前:這個時期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同興貢餅,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上名稱,就是「內飛」。
2、1950年~1968年:所謂「印級茶品」,也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3、1968年之後:此時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型大小,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如: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另外,品茗、辨識普洱茶時需注意「四大要訣」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為眾多專業人士經驗之談,僅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
四大要決是: 一是清:聞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二是純:辨其色;茶色如棗,不能黑如漆。
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倉,不可位潮濕。
四是氣:品其湯;回味溫和,不可味雜陳。
六不政策: 一不以錯誤年代為標竿。
二不以偽造包裝為依據。
三不以深淺湯色為借口。
四不以添加味道為假象。
五不以霉氣倉別為號召。
六不以樹齡葉種為考量。
普洱茶的香型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許多細膩微妙的香氣物質,在香型上主要分為:蘭香、棗香、荷香、樟香。
1、樟香: 雲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樹林,這些樟樹多數高達一、二十餘丈,在大樟樹底下的空間,最適合普洱茶的種植生長,大樟樹可以提供茶樹適當的遮蔭機會,在樟樹環境下可以減少茶樹的病蟲害發生。更可貴的是普洱茶樹的根,與樟樹根在地底下交錯生長,使茶葉有了樟樹香氣。同時樟樹枝葉也會散發樟香,茶樹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氣,貯存於葉片中。
2、荷香: 採摘雲南大葉種茶葉幼嫩的芽茶,經過適當度的陳化後發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濃烈的青葉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屬於飄湯茶香。
3、蘭香: 新鮮的普洱茶青那股青葉香,經過長期陳化後,由青葉香而轉為青香,那些種植在樟樹林下的茶樹,得到樟香的參化,樟香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為蘭香,蘭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貴的茶香。
4、棗香: 只有生長在植被非常茂盛,經常雲霧繚繞而且有野生棗樹的環境中的茶樹才能產生這種香氣,由於經常有落葉,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樹根系吸收了這些肥料,加上茶葉吸收霧氣,於是茶葉形成特殊的棗香氣。
漫談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好就好在一個「陳」字上,「愈陳愈香」及「陳韻」是普洱茶愛好者最為推崇的一點。經現代醫學證明,它對於降低膽固醇、抑制血脂及心臟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象一般葯物那樣會產生副作用,因此隨著人們養生觀念的加強,它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雲南作為普洱茶的故鄉,這已經得到了公認。顧名思義,很多人認為普洱茶的原產地就在位於雲南西南部的普洱縣。其實普洱茶的真正的主要產地在雲南的昌寧縣以南,沿著瀾滄江東西兩岸的鳳慶、臨滄、雙江、永德、勃海、思茅、景洪等縣,其中尤以西雙版納一帶為最多。而實際上普洱縣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並不生產茶葉。
每年春天的二月下旬直到十一月止都是普洱茶的採摘時期;而春茶的採摘又依據時間的早晚分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採摘俗稱為「二水」,然後才是秋茶採摘,又稱為「谷花」。茶葉採摘季節的不同,它的品質也有高下之分。茶葉專家認為雲南的茶在一年當中要以「春尖」及「谷花」兩個時期所產的品質最好。春茶清香爽口為上品,夏茶味道濃烈但不帶苦味,而秋茶則是香中帶苦,苦後回甜,值得細品。目前雲南真正高級的普洱茶都是以「春尖」為主體製成的。我們真正喝到的普洱茶是經過了加工精製的成品茶,剛採摘下來的茶葉只能稱為毛茶。而幾乎所有的毛茶都是集中到下關去精製加工的。所有的毛茶在送廠之後,專家會視其水分及茶梗的多少是否合於規定,將毛茶依次分為十個等級和三個等外級,然後再嚴格的按照一個拼配比例表來壓制各種成品茶。普洱茶作為一個知名的茶品,為了維持其品質的穩定,因此每個廠家都必須嚴格的按照統一的拼配表製作茶葉,以確保每種類型的普洱茶規格一定相同。
如何分辨普洱茶陳期
1、1950年之前 -- 這個時期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同興貢餅、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上名稱,就是"內飛"。
2、1950年~1968年-- 所謂"印級茶品",也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3、1968年之後-- 此時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型大小,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如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如何品出普洱茶的新鮮
1、從香氣辨別普洱熟茶因為是經過渥堆,所以會產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陳期以內的乾倉熟茶(依傳統說法,未曾霉變過的茶品為乾倉茶),可以從型茶表面聞出一股熟茶味。約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經消失,則可從茶湯中感覺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間由緊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磚茶,稱之為73厚磚茶,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無論從型茶或茶湯,都再也沒有熟味感覺,卻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經過長期乾倉陳化而轉變過來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從湯色辨別乾倉的普洱生茶茶湯是栗紅色,接近重火烏龍茶湯色,即使是陳年的生茶,比如已經有八、九十歷史的龍馬牌同慶老號普洱茶,它的茶湯顏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紅印普洱圓茶的茶湯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湯顏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現代的茶種分類中,將普洱茶列為黑茶類,是因普洱熟茶的湯色有關的。
3、從葉底辨別乾倉的普洱生茶葉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灣的東方美人茶葉底顏色很相似。葉條質地飽滿柔軟,充滿新鮮感。一泡同慶老普洱茶的葉底,可以顯現出百年前那種新鮮活力。普洱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暗栗或黑色,葉條質地乾瘦老硬。如果是發酵較重的,會有明顯炭化,像被烈火燒烤過。有些較老的葉子,葉面破裂,葉脈一根根分離,有如將乾葉子長期泡在水中那種碎爛的樣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時間不長,發酵程度不重,葉底也會非常接近生茶葉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製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後,無法立即乾燥,延誤了較長時間,葉底也會呈現深褐色,湯色也會比較濃而暗,跟只是輕度發酵匯堆過的熟茶是一樣的。
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澀、酸、水、無味等以上數種的味道,這些味道可能單獨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時有多種味道共同並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夢寐以求;苦和澀本來就是茶葉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歡有適當的苦澀味道;酸味和水味卻是大家所不喜歡,普洱茶應盡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於無味雖並不是味道,但是習慣性將淡而無味視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無味之味了!
1、甜甜味不僅是小孩兒童喜歡,成年大人也都會對糖而垂涎。但是濃糖甜膩,往往使人又愛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麼清雅,不對健康無害,還可以滿足心中一時對甜味的饞渴,同時由於淡然甜意,更將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藝術境界。普洱茶屬於大葉種的茶葉,成份相對的就很飽和濃厚,經過長期陳化、苦和澀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減弱,甚至完全沒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葉中,經沖泡後,慢慢釋放於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沖泡到後面,甜味越來越濃。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紅蓮圓茶和圓茶鐵餅,本來是用同一批普洱茶為原料,但不同的製造方法,這兩種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我們普洱茶品茗的愛好者,深深體驗到,只有以生茶茶菁製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湯中的甜味,為純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而普洱茶的甜味,都以老樹喬木茶菁,生茶而乾倉陳化的最好,最能表現甜味。
2、苦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證。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湯苦得難以入口,經過我們的祖先長期的培養,由野生型茶樹到過渡型茶樹,才變成為今天的栽培型茶樹。雖然這是一連串植物生理學的演變過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場角度,我們比較關心的是由難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漸苦味淡薄,乃至於平常人能以飲用並視為美味珍品。先苦極後才能回甘,並帶給普洱茶品茗者,那種真道的啟示。普洱茶之所以會有苦,是因為其中含咖啡鹼,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為這些咖啡鹼,對人體神經系統引起了興奮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並非透過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從略帶苦意的茶湯,達到回甘喉韻功效。以比較幼嫩等級的茶菁所製成的普洱茶,都帶有苦味。如有荷香的白針金蓮普洱散茶,或者現在生產比較高檔幼嫩的普洱茶,都帶有苦味。至於對苦味的處理,都是以沖泡方法來控制。同時也視各品茗者對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適當的苦味茶湯。
3、澀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其實陳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陳老普洱茶,已經不見苦澀了。沒有了苦澀,而仍然能表現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稱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較強的陽剛性普洱,有口感比較溫順的陰柔性普洱。哪些剛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澀的程度而定,是最具體辨別方法。茶的澀感是因為含有茶單寧成份,普洱茶是大葉種茶菁製成的,所含的茶單寧成份比一般茶葉來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濃郁,也是澀的口感特強。適當的澀感對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澀會使口腔內肌肉收斂,而生津作用。澀可以增加普洱茶湯的剛強度,也滿足口感較重的品茗者。依據我們品茗者的經驗所及,生產在雲南中部,在猛庫、猛弄和鳳慶一帶的普洱茶,是屬於苦底的。沖泡苦味和澀味都需注意其技巧與個人接受度。
4、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當然在普洱茶品茗時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現。茶葉製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這些帶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經過三、五開沖泡後,有的酸味會逐漸減少。酸味是品茗者不願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鮮的茶葉製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處理不好,也會形成茶葉有水味。而普洱茶為什麼變成有水味?卻沒可靠的資料佐證。現在生產的那些比較輕度發酵普洱磚茶,多半是有水味的。水味帶給人稀弱敗壞而不新鮮的感覺,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5、無味大多數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這可能與貯放陳化的年份有關,一百多兩百多年陳期的金瓜貢茶,其評語的是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無味之味有著十足的禪境,此種無比高尚境界,在數百種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獨有了。雖然普洱茶茶道是參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時也處處充滿禪機。
普洱茶的樟香
種茶之家。芟鋤備至。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普洱茶記>清-阮福著。從清朝阮福的記載,知道古時的茶園所種植的普洱茶樹雖是高大喬木,也是怕與野草雜木混生,而摻生了草木雜味,危害了普洱茶品味。但是,也有利用混生,故意改變了茶葉的特性,如台灣宜蘭有某些茶農將茶樹姜苗混生種植而成了薑茶。所以混生的環境,可以直接影響普洱茶的品味。
雲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樹林,這些樟樹多數高達一、二十餘丈,在大樟樹底下的空間,最適合普洱茶的種植生長,大樟樹可以提供茶樹適當的遮蔭機會,在樟樹環境下可以減少茶樹的病蟲害發生。如在樟樹枝葉上生有許多小蜘蛛,會垂絲下來,吃掉茶葉上的小綠葉蟬等病蟲。更可貴的是普洱茶樹的根,與樟樹根在地底下交錯生長,使茶葉有了樟樹香氣。同時樟樹枝葉也會散發樟香,茶樹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氣,貯存於葉片中。雲南大葉種普洱茶,茶性非常的強烈濃郁,得到了樟香的摻合,顯現出一種高貴古樸、陽剛亮麗的茶性美。從一般普洱茶品茗者認知中,都認同樟香普洱茶,必定來自樟樹林底下的茶園,也必定從肥沃土地中成長的,可以提升人生命力量的營養。靈芝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葯性食物,一般中醫界都認為生長在樟樹上的靈芝,不僅是香氣優美,而且最具醫療功效。近來台灣地方的樟樹遭人大量盜砍,主要是用於柘植靈芝,以提高醫療功效。混生在樟樹林底下的普洱茶也是具有一定的特異效力的。因此,普洱茶的樟香也成為提供人類健康長壽的訊號,在普洱茶品茗者內心深處,散發了一股生命力量之美。由於普洱茶菁的老嫩,所含的樟香濃淡度便有所不同,大約由四級茶菁開始擺脫了荷香的影響,七等較明顯的樟香。六、七等最壯的茶菁含樟香最強,九、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葉子,所含樟香漸漸轉淡了。由於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濃淡和陳化的長短,三方面條件相互的影響之下,所以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采多姿的變化,耐人尋味,令人著迷。
普洱茶的自然
普洱茶的生命歷程,這里是就狹義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後開始,那段漫長的陳化過程。普洱茶與其他許多茶類不同的是,它必須要有一段貯存的歷史過程(普洱綠茶除外)。自然走過的歷史,才能表現其真實性。普洱茶必須自然地從歷史歲月走出來,才能展現它的真實性。
能夠認知而鑒別普洱茶的生與長,才能有足夠的能力,隨心所欲地去品嘗普洱茶。雖然各人所擁有的感性情懷不同,但普洱茶的真性卻只有一個。比方在觀看紅色時,由於各人生理上的差異,而對紅色的感受有所不同,卻都有這是紅色的共識。我們的視覺、味覺和嗅覺標准,雖然有著很大的差異,也影響了對普洱茶的感受,然而大家已經能從普洱茶得到一個穩定而真實的自我標准,也就應該有了品評普洱茶條件和能力了!
普洱茶的生津
津,唾液。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國傳統的養生中,唾液是無上寶貴,有延壽漿之美譽。就以現在醫學知識,唾液中含有多種有助益身體成份,尤其在促進消化,增強養份吸收功能,有著很大的作用。口中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順,另方面可以滋潤自已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力旺盛的人,口腔唾液都很充足。時時有感口乾舌燥,喉頭緊鎖,身體必定是出了問題有了毛病。品飲茶湯後生津,不但能舒順喉韻,滋潤口腔、營養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藝境。普洱茶是大葉茶種,茶葉內涵成份特濃,生津功能特強,普洱茶是以生津為主要特色之一。
人類生命活在這大環境中,全賴外界的養份能源,只有當我們咽下唾液津汁時,才能從自已生命機體,所營造出的養份而回饋於自身。同時只有健康機體和活著的生命,才可能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也間接提供品茗者,在茶道參化生命藝境的力量和契機。
普洱茶的喉韻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為葯用,爾後再用來解渴。解渴的首要條件,就是喉頭得以滋潤,並立即解除緊箍的乾涸。喉韻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睞,尤其較資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極重視喉韻特色。更以喉韻特強為標榜,而抬高茶品售價。普洱茶的喉韻可以分為甘、潤、燥三方面。
1、甘 「誰謂茶苦。其甘薺」詩經-邶風谷風。
「絕品不可議。甘香焉等差」-梅堯臣。
「舌本常留甘盡日。鼻端無復鼾如雷」-陸游。
「年來病懶百不堪。未廢飲食求芳甘」-蘇轍。
古人多以詩詞來贊賞茶的回甘,茶湯能帶來甘的喉韻,是所有品茗者都喜愛的。甘的品味是比較涵蓄,不像香那樣飄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隨而至,常說苦盡甘來。有許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歡帶有苦味的茶湯,就是因為苦後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東西,如中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卻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後甘,鳳山茶菁製成的福祿貢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製成的白針金蓮,也是苦底的茶湯,都能夠表現苦盡甘來。同慶老號圓茶,陳期近百年,苦澀味全消失了,但飲後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韻,持續甚久,的確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紅印普洱圓茶,採用較嫩茶菁製成,陳期已逾五十年,有蘭香,略有些苦底,多沖泡幾次後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繼不斷,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極品。
2、潤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盧仝。
現在飲茶的第一目的,已經由最古老時期的治病,而成為解渴去悶。潤喉則是解渴的第一步驟,再是補充足夠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產生的郁悶,立刻得以消除,胸懷舒暢。喉頭得到滋潤,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時候天氣太乾燥,或者吃得太過於咸膩,渴象就會很嚴重,白開水喝得越多,感覺更加渴,此時如果能飲上一兩口上好的普洱茶,喉頭因此潤化、渴象自然解除洧失,舒服且順暢。品飲到能使喉韻潤化的茶湯,雖然沒有口渴現象,卻越喝越想喝,是因為潤感使人有安穩、充實、舒順而滿足感。一般喬木老樹的普洱茶,經過適當陳化後,都能達到「喉吻潤、破孤悶」的潤化境界。
3、燥有毒的氣體或有些太強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緊縮,甚窒息難以呼吸。茶湯水性如果太利或太過苦澀,也會使喉頭難受,產生乾而燥的感覺,強烈者影響吞咽困難。一些以雲南省外或邊境茶菁製成的普洱茶,因為品質不好,雖然苦澀不也有稱為「鎖喉」。燥感除了喉頭極不舒服且難受外,給予品茗者情緒不穩,神意焦慮,心境不安等。
有些陳年普洱茶品,在貯存過程中太過於密封,開封後馬上沖泡,也會有燥的情形。必須裝在較寬大的容器,回氣一段時間後,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將霉變的普洱茶,送進烤箱焙火,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時在煮普洱茶之前,將茶葉放在茶罶內烤過,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過重火,烤得太焦,也會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採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帶有些燥感。茶葉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評為好茶,品茗者對燥感是最難以接受,不但直接帶來難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現,即使擁有最多優美特色茶品,也會立即統統被否定掉。
普洱茶的沖泡方法
1、 普洱茶宜用何種壺沖泡 宜選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建議材質宜選陶壺、紫沙壺。
2、普洱茶沖泡分量 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占壺身20%,最好將茶磚、茶餅、撥開後,暴露空氣2星期,再沖泡味道更棒!
3、普洱茶如何品嘗普洱
首先,將茶葉放入茶壺,然後注入熱水。一般在喝中國茶時,都要先沖過一次熱水才行,對於普洱茶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為它跟其他茶類不同,除了一般加工手續外,好的陳年普洱茶至少還要再地底下埋個五年左右,所以怕它會帶有部分的泥土在裡面。由此可知,第一次沖泡茶葉的熱水除了可以喚醒茶葉的味道之外,它同時還具有將茶葉中的雜質一並洗凈的重要任務。第一次的沖泡速度要快,因為它只要能將茶葉洗凈即可,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而第二次以後由於是要拿來喝的,所以濃淡的選擇就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決定了。普洱茶即使變冷以後還是風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後再喝。
❸ 同樣是普洱茶,為何有如此多的不同
第一個原因,自然原因。普洱茶有很多的品種,因為它們各自的生長環境不一樣,產生的味道也是各有特點。常見的普洱茶香味大概有四種,樟樹的香味、蘭花香味、棗樹香味、荷葉的香味。這四種香味從表面意思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它們各自生長的環境,在雲南有很多高大的樟樹,這些樟樹能夠遮擋大面積的陽光,為我們的茶樹提供了一個十分優良的生長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茶樹,會與樟樹的香味相得益彰。由此可以推斷其他香味產生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人為原因。在我們採摘之後的茶葉上面,會經過我們人工層層的加工,殺青這道工序是初期的步驟,能夠將我們嫩青的茶葉炒干,殺青的過程不同,茶葉的味道就會有變化,有的會出現焦味。或者是在殺青之前處理保存過長導致的悶味等等。
❹ 為什麼普洱茶是世界十大名茶,卻非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茶與外國茶的區別
1、外國茶推崇混合技術,在茶葉中添加其他食品、天然調味品等,使口感更迷人;中國茶推崇純正,不在茶葉中添加其他食品、調味品。
2、外國茶不一定是茶葉製成,但能風靡市場,中國也有「非茶之茶」,但中國的功能茶更具葯品性質。
❺ 一些茶不是產以普洱為什麼還叫普洱茶
提問者:prcha -
並不是產於普洱縣的茶叫普洱.是因為附近的茶葉都是按這樣的加工程序做的茶,普洱縣只是這些茶葉交易的場所.所以外地人叫這樣的茶叫普洱茶很正常.具體請參閱以下資料:
一、普洱茶的歷史及加工工藝: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 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葯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千百年來,普洱茶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皆因茶質優良。
<<梵天廬叢錄>>(柴萼,箸於公元1925年)雲:"普洱茶,性溫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藶成團裹,價等兼金。
"普洱茶作為傳統飲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還有特殊的葯用功效。
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堆捂等幾道工序。鮮採的茶葉,經殺青、揉捻、乾燥之後,成為普洱毛青。這時的毛青,韻味濃峻、銳烈而欠章理。毛茶製作後,因其後續工序的不同分為"熟茶"和"生茶"。
經過堆悶轉熟的,就成為"熟茶"。再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待其味質穩凈,便可貨賣。
貯放時間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經過堆悶工序而完全愛自然轉化而成為熟茶。
自然轉熟的進程相當緩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穩熟後的生茶,其陳香中仍然存留活潑生動的韻致,且時間越長,其內香及活力亦發顯露和穩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賣舊茶"的傳統。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產條件的變化,現在的普洱茶與過去相比,製作工序上有所改變,產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風格和品質依照。
歷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為主的西雙版納生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製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壓製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 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餅茶、藏銷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拼裝散茶等。在長期的生產製作和銷售過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種不斷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產品系列。
❻ 普洱茶是紅茶還是黑茶
普洱茶不是紅茶也不是黑茶。
因為普洱茶不屬於紅茶和黑茶的定義。紅茶屬於全發酵茶,是鮮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種。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和本質特點與六大茶類各不相同,所以雲南茶葉協會向中國茶葉界呼籲,並將認真同全國專家學者商榷:將雲南普洱茶稱為再加工特種茶,重新排列其在中國茶譜中的位置。
普洱茶特點:
1、工藝精
製作普洱茶的鮮葉需經殺青、揉捻、曬干而成曬青茶,用曬青茶蒸壓後,可製成各種形狀的緊壓茶,經長期貯存陳化為自然陳化普洱茶。用曬青茶渥堆後發酵,製成熟普洱散茶和各種形狀的緊壓普洱茶。
2、陳年好
與其他茶類只有兩年的保質期不同,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曬青茶自然陳化和經渥堆後發酵製成熟普洱茶後,有一個緩慢的發酵過程,逐步形成特有的陳香風格,陳香隨存放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存放時間越長的普洱茶,其陳香風格越濃厚,質量也較高。
3、喝法多
可泡飲、煮飲,可制奶茶、花茶、柑普茶、果茶等多種飲用方法。
❼ 普洱茶是茶葉嗎
是的
[編輯本段]普洱茶的功能
一、 普洱茶茶性溫和,不傷胃。現代人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氣血偏虛,食不正常,一般輕發酵茶對愛茶之人而言,確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顧忌。
二、 普洱茶是有科學根據的保健飲料。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經醫界證實後,「以小錢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茶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葯理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
三、 普洱茶易沖耐泡,操作平易隨和。陳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澀,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秒必較,卻仍有茶事的樂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 普洱茶保存容易,茶性轉換富有變化。從某個定義來說,普洱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普洱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在處於「現代進行式」,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五、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飲料或食品具備普洱茶這種「可飲、可藏」的雙重特性,「人人皆可飲,越舊價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飲料,老普洱茶卻又「價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價值」,是只漲不跌的「耐久財」;而右端則是「飲用價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費財」,那「時間」就是遊走在兩者之間的「砝碼」,隨著時間砝碼往左推移,這餅茶的典藏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遠年普洱茶所具備的典藏性類似紅酒,兩者一樣講究年份、出身(酒庄、茶莊),注重稀有性與保存狀況。
二、普洱茶保健功效:
1、降脂減肥
普洱茶與脂肪的代謝關系密切,普洱茶經過獨特的發酵過程生成了新的化學物質,其中有的含有脂肪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能對脂肪產生分解作用,因而普洱茶有減肥的效果。
2、普洱茶的降脂、降壓、抗動脈硬化
法國巴黎聖安東尼醫學院Emil Carobi對40位(男13,女27)高血壓患者進行實驗,服用普洱茶後77%的患者甘油三脂含量下降,50%的患者膽固醇含量下降。日本、我國台灣、雲南、西南農業大學等都進行了普洱茶降血脂的實驗,都獲得了肯定的效果。
3、防癌、抗癌
科學家通過大量的人群比較,證明飲茶人群的癌症發病率較低。而普洱茶含有多種豐富的抗癌微量元素,普洱茶殺癌細胞的作用強烈。
4、健齒護齒
普洱茶中含有許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去除口腔異味,保護牙齒。
5、護胃、養胃
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著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的飲用普洱茶後可以起到護胃、養胃的作用。這是國內外崇尚飲用普洱茶的消費者稱謂普洱茶為「美容茶 」、「益壽茶」的主要原因。
6、抗衰老
經研究證明,人體中脂質過氧化過程是人體衰老的機制之一。普洱茶中含有的維生素C、維生素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緩衰老過程,因此普洱茶被稱為「益壽茶」。
7、防輻射:據廣東中山大學何國藩等用普洱茶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飲用2%普洱茶可以解除用鈷60輻射引起的傷害。
8、醒酒
《本草綱目拾遺》載:「普茶最治油蒙心包,刮腸、醒酒第一。」 事實醫學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能促進乙醇代謝,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使乙醇代謝能正常順利進行。喝茶能增加血管收縮功能。茶鹼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體外,減少酒醉後的危害。飲茶還可以補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維生素C,興奮被酒精麻醉的大腦中樞。因而起到解酒作用。並且用茶解酒,絕對不會傷害脾胃,不會使醉者大量嘔吐,發生反胃的痛苦。
9、美容
普洱茶能調節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調節人體,自然平衡體內機能,因而有美容的效果,在海外被稱為「美容茶」。
❽ 普洱茶的生茶為什麼不是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