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的風俗習慣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般以握手為禮,少女和婦女也常施屈膝禮。在男女之間,女士之間見面時,他們還常以親面頰或貼面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個男人見面,-般要當眾在對方的面頰上分別親-下。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施吻手禮時,注意嘴不要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國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後敬男,哪怕女賓的地位比里賓低也是如此。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婦女先行。拜訪告別時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介紹兩人相見時,-般職務相等時先介紹女士。按年齡先介紹年長的,按職位先介紹職位高的。若介紹客人有好幾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順�%
2. 與法國人交往或初次見面應注意哪些禮儀
1、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慣以握手為禮。男女之間, 女子之間的見面時,還常以親面頰或巾面頰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
2、行親吻禮時,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擁抱,不同關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親吻的部位不盡相同。在公共場合和社交場合,關系親近的女子之間可以吻臉,男子之間是擁肩相抱,男女之間一般是貼面頰。
3、脫帽禮:見面時男士應摘下帽子或舉一舉帽子,並向對方致意或問好,若與同一人在同一場合前後多次相遇,則不必反復脫帽。
(2)去法國人家做什麼擴展閱讀:
社交禮儀注意事項:
1、法國人要求別人赴約一定要准時,而個人卻常常遲到。如果有求於法國人,應及時赴約,對方若遲到,不必感到意外,因為這種壞習慣為普通法國人廣泛接受。另外應注意在法國,越有身份的人參加活動時,越晚出現以此表明其身份。
2、與法國人交往,應注意穿著。應根據不同的場合、活動選擇合適的衣服。如果始終穿同樣一套衣服經歷很多活動、很多天數則會被小覷。
3、中國人習慣於在餐桌上談生意,這種習慣在法國會碰壁。法國人很注意生活情調,把在優美環境中的會面小酌,喝咖啡看做是交友的好時光,也是一種令人舒心的享受,此時談生意可真不合時宜。
3. 法國打工
在巴黎不會法語都能找到工。如果有關系就更容易,讓熟人幫忙介紹是比較好的方法。
最多的是清潔工作,到法國人家打掃房間。如果有人擔保你的人品讓法國家庭信任你,這類工作是比較好找的。一般6-7歐元/小時
另外就是到中國餐館打工。巴黎人口流動快,來來往往的人太多,參觀換人也非常快,所以這類工作也比較好找。如果老闆不剋扣,也是6-7歐元/小時
如果法語很好的話可以教中文,12-15歐元/小時
翻譯最賺錢但比較難找,如果熟練的話一張A4紙一個小時左右就能搞定,收入在60-90歐元/張A4紙。
4. 去法國都做什麼工
法國留學打工一般可以去到中餐館做服務生或者後廚,也可以利用假期去干農活比如摘葡萄等。
但最好的還是找到教中文的活。但不是那麼好找。
5. 去法國怎麼玩
-----這是一道人文歷史+哲學藝術+浪漫感性+理性數學題。
越是嚮往的地方,越是容易讓我們糾結,因為怕錯過。所以要去法國旅行,你還要知道這些事!
法國的旅行圖騰---巴黎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曾說:這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一個夢幻的地方,一個浪漫小資的城市,一個繁華時尚之都,是值得一生多來幾次的地方。
登頂埃菲爾鐵塔俯瞰全巴黎
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是為紀念法國革命100周年而建,是巴黎無可爭議的象徵。
建於1889年的埃菲爾鐵塔最初是為了迎接世博及紀念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總高324米,是當時席捲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
然而在建成後,它卻遭到很多法國人的質疑,如此的巨大的鋼鐵結構跟整個巴黎是那樣的格格不入,甚至不少人提議拆毀她。然而今天,它已成為巴黎乃至法國無可爭議的象徵。
遊客可以乘電梯或者爬樓梯登上鐵塔去俯瞰整個巴黎(樓梯只能到第二層)。千禧年後從夜幕降臨到凌晨(夏季2:00,冬季1:00)這段時間,鐵塔會在整點開始閃爍十分鍾,碰到特殊節日活動會有特別顏色,比如中國年時閃紅色,歐盟日時閃藍色。
每年的7月14日國慶節都可以來鐵塔下方的戰神廣場(Champs de Mars)欣賞音樂會,這里也是跨年倒數的最佳地點。
鐵塔上有兩個餐廳分別是位於一層的Tour Eiffel 58,及二層的米其林一星的Jules Verne。在鐵塔用餐的好處是可以讓餐廳協助預訂或提供上鐵塔的票,無需再在下方排隊等待。
關於這兩家餐廳,其中Tour Eiffel 58的午餐19歐元起(快餐三明治為主),晚餐80歐起,類似普通餐廳的正餐,環境費佔了不少;而樓上有大廚Alain Ducasse坐鎮的Jules Verne如今只剩下一顆星星,午餐90歐元起,晚餐約每人300歐元起。
如果不是來感受這個環境,建議同樣價位可以嘗試其他米其林三星,且吃的更好。但是由於他們的特殊位置,所以去那邊吃個飯也不容易,旺季的時候最好提前2個月以上預訂。
?6?地址:Avenue Gustave Eiffel,75007 Paris France
?6?到達方式:地鐵M6至Bir-Hakeim站,M6、M9至Trocadéro站;RER C線至Champ de Mars-Tour Eiffel站,公交42、69、82、87至Tour Eiffel或者Champs de Mars站
?6?開放時間:6月中旬至9月初:電梯和樓梯9:00-12:45(頂樓23:00);其餘時間:電梯9:30-23:45(頂樓22:30),樓梯9:30-18:30(最晚進入時間18:00)
?6?門票:電梯至二樓11歐元(12至24周歲8.5歐元);電梯至頂樓17歐元(12至24周歲14.5歐元);樓梯7歐元(12至24周歲5歐元)。
漫步在香榭麗舍大街
香榭麗舍大街(Champs-Elysées),其Elysées意為「極樂世界」或「樂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
你可以在法國梧桐的掩映下散步,感受巴黎街頭浪漫的氣息;
或去全球甜品愛好者的勝地Laudree拜訪一下,在復古奢華的粉綠色大廳里買幾顆馬卡龍。只是這里的人從來不少。
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0?7lysées或les Champs-?0?7lysées)是巴黎一條著名的大道,位於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區,被譽為巴黎最美麗的街道。
「香榭麗舍」原意是希臘神話中聖人及英雄靈魂居住的冥界(Elysium)。香榭麗舍的西端是凱旋門,順著延伸線到巴黎的商務新區拉德方斯(La Defense),那裡還有「新凱旋門(Grande Arche)」,東端則是巴黎最大的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順著延伸線往盧浮宮則穿過卡魯塞爾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Carrousel),這個三個凱旋門正好組成了巴黎的中軸線。
每逢重大節日,凱旋門正頂上會懸掛一面巨大的法國國旗,香榭麗舍街旁的大樹上也會裝飾上特別的彩燈。
曾經的香榭麗舍就曾是一片水榭澤國,現在則是一個讓世人流連忘返的巨形觀景平台。彌漫著咖啡、香水、甜點香氣——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香榭」,而街道兩旁典雅的奧斯曼式建築,被稱為「麗舍」,毫不為過。
香榭麗舍由於所處的顯赫位置,許多重要事件都常選在這里舉行。如每年的法國國慶閱兵式與環法自行車大賽。
許多關於18、19世紀的小說,都對香榭麗舍的繁華與傳說做了描寫。如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等作品都有描述。
?6?地址:Avenue des Champs-?0?7lysées 75008 Paris, France ?6?(查看地圖)
?6?到達方式:地鐵M1、M2、M6線至Charles-de-Gaulle-Etoile站;區間快線RER A線至Charles-de-Gaulle-Etoile站
在巴黎聖母院祈禱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畔,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美麗與醜陋,善良與卑鄙,人心的險惡,世間百態,紛紛在巴黎聖母院這個大舞台上登台、表演、謝幕,營造了浪漫凄美的舞台效果,演繹了無比精彩的劇情。
座落於西岱島上的這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已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風雨雨。經由大文豪雨果的精心渲染,它如今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建築物,而成了法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標記和符號。
《巴黎聖母院》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範本,還收羅了法國社會豐富的風俗民情,記錄了社會變革和階層之間的激烈爭斗。
閱讀這本小說,你會感受到那風雲迭起的歷史畫卷,由此加深對法國歷史的認知和感受。巴黎聖母院寄託了法國人骨子裡的浪漫情懷,說是法國人的靈魂都絲毫不為過。
?6?開放時間:
主教堂正樓周一至周五8:00-18:45;周六和周日8:00-19:45。(時間會有調整)
教堂側塔樓10月1日至12月31日10:00-17:30,每天開放(12月25日除外,當天不對公眾開放。)
?6?票價:主教堂正樓免費,教堂側塔樓全票價:10歐元,優惠票價:8歐元,20人以上團體票價:8歐元。
以下人群可免費進入:未滿18歲的青少年;
18歲-25歲持有歐盟成員國長期居住權者;
此外,持有巴黎博物館通票,可進入巴黎聖母院參觀,登上鍾樓則需另行購買門票。
?6?地址:6, place parvis de Notre-Dame,75004 Paris
?6?地鐵:1號線,在H?0?0tel de Ville或Ch?0?9telet下車;4號線,在Cité或Saint-Michel下車?6?公交:多路公交巴士,均可前往巴黎聖母院:
去盧浮宮感受藝術
在巴黎,和藝術有關的建築很多,巴黎聖母院、巴黎歌劇院、蓬皮杜藝術中心等等,而其中最為知名的,無疑是那座被公認為「全球七大博物館」之首,世界最高藝術聖殿——盧浮宮。
盧浮宮一開始,只是一個用來保護巴黎的城堡,可是塞納河右岸風景太好,法國國王就從原來的王宮,搬進了盧浮宮居住。
既然國王住進去了,那肯定要給盧浮宮擴建升級啊。沒想到,這一動工,前前後後修繕擴建了600多年,盧浮宮從此被打造成了世界上最華麗龐大的宮殿之一。
今天的盧浮宮佔地面積198萬平方米,相當於35.4個大英博物館,8.25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或者2.75個故宮。
法國王室不但喜歡修房子,還喜歡收藏,他們在法國國內乃至全歐洲到處搜集藝術品。
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政府沒收了皇室收藏,想著這么多東西放哪呢?他們把這些藝術品全都送進了盧浮宮,盧浮宮就這么變成了一座博物館。
事情到這里還沒有結束,我們都知道,大革命期間,法國出了一個天才拿破崙。
他打遍歐洲無敵手,而且每打一個國家,就把人家的藝術品搶走,數千噸藝術品被運回法國,送進了盧浮宮,盧浮宮的館藏,一下擴充了好多倍。
這么幾輪下來,盧浮宮到底收藏了多少藝術品呢?
超過40萬件藝術品!
展出的也有3萬5千件,其中稱得上「傳世名畫」的就超過3300幅,不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人的曠世傑作。
到今天,盧浮宮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頂級博物館了,全世界熱愛藝術的人,無不夢想著能夠去盧浮宮參觀。
但是盧浮宮太大了,藏品也太多了,許多人來到這里,走斷雙腿,也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展品,最後帶著遺憾離開。
?6?地址: Musée Louvre,75058 Paris Cedex 01
?6?交通:搭乘1號線或7號線,在Palais-Royal-musée Louvre站下車後步行約5分鍾即到。
?6?乘公交船在Fran?0?4ois Mitterrand碼頭Louvre站下。
?6?費用:常設展覽:11歐元;拿破崙廳內的臨時展覽:12歐元;套票(包括德拉克羅瓦博物館):15歐元。
?6?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三:9:00-22:00;周四至周日:9:00-18:00;周二以及節假日閉館。
這些是法國旅遊不容錯過的地方,在這些經典的游覽地,可以看到巴黎曾經的面貌,了解法國的歷史和法國人民族性格的成因。時間安排上可長可短,並且目前都非常安全。
編輯整理:小浙
6. 到法國人家中做客應該注意什麼
不要太客氣就行了,一切自然,以不給主人添麻煩為准即可。每天保證和主任作息時間一樣,飯後不可以打嗝兒(切記),如果感冒有鼻涕一定要擤出來,不要往回吸,這一點會讓法國人覺得特別別扭(就想我們中國人聽不慣公共場合擤鼻涕)。
另外他們如果推薦什麼你不喜歡或者不願意,可以直接說:「這個我不習慣,不用了,謝謝。」在法國禮節中適當的直率是禮貌的表現。法國人不喜歡日本式的點頭哈腰和假惺惺,他們非常希望知道客人的真實感受。所以盡量大方自然,把他們當知心朋友,就是最大的禮儀。
還有如果約定的時間的8點,到的時間應該是8點15分左右。千萬不要早去。
7. 如何招待一個法國客人
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按照他們的法式來招待,要有中國特色,最好是吃餃子,自己做的,餡兒可不能馬虎,因為他們會很挑剔,喜歡清淡些的~行為上熱情、禮貌就可以了,切不可拘謹!
8. 做客法國人家有什麼要注意的
在法國居住的日子裡,看到的法國人對中國人其實是很友好的。法國朋友會邀請你去他們家做客,或參加同學們一起的PARTY聚會。 憑個人的經歷,就來和大家說一說。 法國ST QUENTIN 首先,記得不要太早到法國朋友家。因為中國的習慣是准時到或者早到些。但在法國不同,如果約定了時間,那可以推遲個十來分鍾。 因為法國人是比較隨性的,他們請客前需要做些准備。如果你太早到,有時倒反而會影響主人家。你想下,如果你一開門,發現主人正在做清潔或准備食物,那豈不是比較尷尬。那如果是到同學家參加聚會,那法國人一般都會比較晚到。 那如果是同學或朋友家請的正式晚餐,可以帶瓶貴些的紅酒或我們中國的特產。像絲巾、剪紙、中國結、京劇臉譜等有中國特色的禮物。因為很別致,法國朋友會很喜歡。 如果是同學家開PARTY,幾個中國人一起去,那就可以去超市買一打啤酒或紅酒作為禮物。 法國家庭聚會 此外,在與法國人的交流中,不要顯得太拘束。法國人還是比較通情達理的,會好好招呼你。你可以和法國人談談中國,談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氛圍一般很輕松。 總的來說,和法國朋友一起聚會用餐,還是比較開心的。
9. 第一次出國去法國,不知需要做什麼准備
一、國內換匯:
建議在中國銀行換匯;
換匯後,語言學費等繳納給學校的費用,可在國內出發前匯往學校,避免攜帶過多現金;換匯後,開具匯票,學生攜帶匯票到法國銀行解付(匯票應復印,並貼身保管,並與護照分開放置);換匯後,也可存入國際信用卡(建議選擇歐元卡,避免匯率損失),如何辦理請向當地中國銀行或其他銀行咨詢,抵法後刷卡支付無手續費(提現有);換匯後,隨身攜帶少量小面額歐元現金(總金額約500—1000歐),用於日常生活不便刷卡時支付。
二、行李清單:
1、箱包:
箱子一個,三邊之和小於158cm(有些航空公司的的要求是小於168cm);托運行李不超過30公斤(一般學生票的行李在30kg,最多的見過40kg,根據不同航空公司,規定不同);隨身箱包:一個,三邊之和小於115cm;手提行李總重量不要超過7公斤(另外部分航空公司有特殊規定則按規定執行);隨身背包;
2、文件資料:
在中國申請學校和簽證時的全套材料(所有個人文件&證書原件、公證書原件、認證書原件、在校成績單等等),原所在學校和大學的簡介和網址;因為抵法後學校將對所有人的證書進行復查;以及法國院校錄取通知書;(在手提行李中放公證件、原件,托運行李中帶復印件,出生公證可以多印幾份);彩色證件照片1寸、2寸各30張,最好是白色背景的護照照片,可用於辦理證件等正式場合;淺藍色背景的有也可以帶,但不要紅色背景的;照片帶整版的,不要裁剪成一張一張的;護照/簽證原件隨身攜帶,復印件多准備幾份,放在不同的行李里備份;
學慣用品:
法漢大詞典(譯文版)/漢法大詞典(商務出版社)或其他專業詞典;法語語法手冊;國內法語學習使用的視聽資料等;小字典1本(或法語電子詞典);
各種筆及配套筆芯若干、尺、筆記本/記事本數本、背或手提書包一個、計算器(可進行復雜運算)…(法國筆記本一般都不是橫格本,所以不習慣的可以從國內多備一些,雖然有些沉…)
電器電腦:
歐式轉換插頭(2-3個)、插線板、網路雙絞線(水晶頭正接、反接各一根,長1-3米)、USB延長線等;錄音筆(可上課用);數碼相機(現在基本手機像素足夠,可以不帶相機)、手機(如國內已有,否則可在法國購買)、手錶/鬧鍾、電池充電器、不同規格充電電池若干;
電腦可在國內購買筆記本電腦;也可在法國購買筆記本;最好選擇有DVD刻錄光碟機。大容量移動硬碟或快閃記憶體;
衣物:
正裝最好准備一套,內衣的也最好准備一些,另外就是不要穿著和攜帶假名牌的服裝鞋帽。法國正常來說冬天沒有國內冷,所以冬裝什麼的可以看看是否要帶,不用太多。
生活用品:
牙具、毛巾、浴巾、梳子等洗漱用品;水杯/保溫杯1隻;結實、輕便的雨傘;可以裝硬幣的錢包、針線包;女生用品
理發:法國理發非常貴,可以從國內帶些理發用具。出國之前記得理發!
葯品:
常用的小葯品從國內帶來合適,貴重的大件葯品法國可以買到,並且一般都買了社會保險,能夠報銷。常用葯品,如:感冒葯、退燒葯、消炎葯、止痛葯、胃葯、抗痢疾葯、皮膚葯、眼葯水、咽喉片、創口貼、暈車葯、跌打損傷葯、風油精、體溫表等。
10. 請問各位法國人都有什麼風俗習慣,和法國人相處都有什麼要注意的啊
法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般以握手為禮,少女和婦女也常施屈膝禮。在男女之間,女士之間見面時,他們還常以親面頰或貼面來代替相互間的握手。法國人還有男性互吻的習俗。兩個男人見面,-般要當眾在對方的面頰上分別親-下。 在法國一定的社會階層中,「吻手禮」也頗為流行。施吻手禮時,注意嘴不要觸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場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國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後敬男,哪怕女賓的地位比里賓低也是如此。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婦女先行。拜訪告別時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謝,介紹兩人相見時,-般職務相等時先介紹女士。按年齡先介紹年長的,按職位先介紹職位高的。若介紹客人有好幾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順序依次介紹。有時介紹者一時想不起被介紹者的名字,被介紹音應主動自我介紹。到法國人家裡作客時別忘了帶鮮花。
法國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他們認為「13」這個數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發什麼禍事。如果你對老年婦女稱呼「老太太」,她們是很不高興的。法國人還忌諱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為這有過分親熱和圖謀不軌之嫌。他們還不願意別人打聽他們的政治傾向、工資待遇以及個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見面就送禮,法國人會認為你不善交際,甚至認為粗俗。
法國女賓有化妝的習慣,所以一般不歡迎服務員為她們送香巾。法國人在同客人談話時,總喜歡相互站得近一點,他們認為這樣顯得更為親近。他們偏愛公雞,認為它既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司晨報曉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徵,並奉為國鳥。他們還非常喜愛鳶尾花,認為它是自己民族的驕傲,是權力的象徵、國家的標志,並敬為國花。
法國人在交談時習慣於用手勢來表達或強調自己的意思,但他們的手勢與我們的有所不同。如,我們用姆指和食指分開表示「八」,他們則表示「二」;表示「是我」這個概念時,我們指鼻子,他們指胸膛。他們還把姆指朝下表示「壞」和差的意思。
法國人一年到頭似乎離不開酒,但貪杯而不過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頓頓離不開酒。他們習慣於飯前用開胃酒疏通腸胃,飯後借科涅克(白蘭地)之類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時,吃肉類配紅葡萄酒,吃魚蝦等海味時配白葡萄酒;玫瑰紅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於吃魚,也可用於下肉。女士都愛用玫瑰紅,以顯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法國人不僅看菜下酒,什麼酒用什麼杯子,也很有講究,法國人講究雖多,但喝的並不多。三五人一桌的聚會,一瓶10度上下的葡萄酒通常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