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名人有哪些
法國名人有齊達內,蘇菲·瑪索、伊娃·格林。
1、齊達內
齊內丁·齊達內(Zinedine Zidane),全名齊內丁·亞茲德·齊達內(Zinedine Yazid Zidane),1972年6月23日出生於法國馬賽,法國前職業男子足球運動員、教練員,球員時代司職前腰,綽號「齊祖」(Zizou)。
㈡ 法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1、空餉門
空餉門事件其實和大選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著法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理的菲永空餉門爆發之後,其後有國民陣線吃歐洲議會空餉事件,馬克龍拉斯維加斯涉嫌濫用公款事件,Ferrand空餉事件,國防部長古拉爾濫用公款事件,巴黎市長伊達爾戈空餉事件接連出現。
據報道,菲佣的妻子佩內洛普曾以菲永助理的名義領取83,14萬歐元的薪水,卻從來沒有從事過這項工作。在菲永空餉門發生之前,菲永一直以非常良好的形象在法國大選中處於領先定位。
㈢ 法國歷史文化名人中有哪位對中國產生影響
戴高樂 政治影響
畢加索 藝術影響
香奈兒 時尚影響
皮爾卡丹 服飾影響
路易威登 LV 奢侈影響
雨果 文學影響
伏爾泰( 1694-1778年):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伏爾泰是筆名。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由盛轉衰,親身感受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青年時代因發表反對封建貴族統治的作品,兩次被關進巴士底獄。1725年出獄後,旅居英國三年。他主張「開明君主」統治,實行君主立憲。伏爾泰創作了許多作品,他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原則,主張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學辭典》、《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路易十四時代》等。還寫過有關中國的歷史劇《中國的孤兒》。
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生於日內瓦鍾表匠家庭。當過仆從、秘書、家庭教師、樂譜抄寫員。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認為私有制是人民群眾遭受社會壓迫的根源,但不主張徹底消滅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舊譯《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懺悔錄》等。
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1814年)。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於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在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被破格提為准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義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
㈣ 十七世紀的法國詩人有哪些
你正好說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1但丁 Alighieri Dante(1265-1321)。文藝復興的先驅,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2彼特拉克 義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誇。代表作有《歌集》。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周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薄伽丘 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一譯卜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1.維永(François Villon,約1431年—1474年)中世紀末法國詩人。於巴黎出生,生平不詳,據說曾因謀殺、盜竊罪而被控,最後下落不明,被後世稱為現代"被咒詩人"(poètes maudits)的鼻祖。維永在生前默默無聞,到了十六世紀由詩人馬羅(Clément Marot)編輯、出版了他的詩歌,維永的名字才漸漸進入法國的文學正典。維永以詩集《小遺言集》(原稱Le lais)和《大遺言集》(原稱Le testament)為代表作,其名篇《古美人歌》(Ballade des dames temps jadis)里的一句:「去年白雪,如今安在?」 (Mais où sont les neiges d'antan?),尤其家喻戶曉。2.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約1493年-1553年4月9日)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家,人文主義的代表。拉伯雷出生於巴黎西南安德爾-盧瓦爾省西部城市希農附近的拉德旺涅,他的父親是希農的地方律師和萊爾內的司法總管。大約在1510年底,他在和他家鄉相鄰的曼恩-盧瓦爾省首府昂熱附近的方濟各會修道院成為一名見習修士,修道院位於曼恩河畔。在1520年10月,他在位於旺代省豐特奈-勒孔特的聖馬丁山修道院正式成為一名修道士,並開始學習希臘語,拉伯雷對古代的作品感到興趣,自己也用希臘語進行創作。並且和附近本篤會修道院的主教熱夫瓦·戴斯蒂薩非常熟悉。1523年巴黎大學意圖取消希臘語教學,拉伯雷收回了自己的希臘語書籍,在戴斯蒂薩的支持下,決定要遷會,離開教規過於嚴格的方濟各會,經教皇克萊蒙七世的批准,進入戴斯蒂薩的本篤會修道院。但是拉伯雷不願意服從修道院的規則,也不願意永遠呆在修道院中,他終於放棄了神甫的職務,開始到巴黎去學醫,和兩個孩子同學。後來於1530年9月17日注冊到南方埃羅省的蒙彼利埃醫學院學習。同年11月1日他就獲得了業士學位。1532年春天,拉伯雷開始在里昂的教會醫院中行醫,並出版了一些醫學論文。業余時間寫一些小冊子,針砭時弊。同年他以假名出版了他的主要作品《巨人傳》的第二部,用的是從他姓名的字母重新排列的「亞勒戈弗里巴·奈西埃」名義。這部書的原名是《巨人卡岡都亞之子、迪波沙德王、鼎鼎大名的龐大固埃的可怖而駭人聽聞的事跡和功業記》。這部小說受到教會的攻擊,但風行全國。當時尚為索邦神學院的巴黎大學已經禁止他的作品,他只好用假名。1534年,他又以同樣的假名出版了《巨人傳》的第一部,這部書先出第二部再出第一部,第一部名為《龐大固埃之父、巨人卡岡都亞極為嚇人的見聞錄》,署名為「舊作」。他曾隨同貝拉家族的讓作為參拜教皇的使節,1534年,讓再去羅馬時,教皇克萊蒙七世當面指責拉伯雷違犯教規和叛教。1535年8月到1536年5月,拉伯雷逗留在羅馬,1536年1月17日新教皇保羅三世批准拉伯雷返回本篤會並繼續行醫,但不準執行外科手術。在貝拉家族的庇護下,1545年9月19日得到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准許證,以真實姓名出版他的第三部《巨人傳》,1546年第三部書出版。1547年,貝拉家族的讓從新國王亨利二世那裡得到駐義大利皇家總監的職務,拉布雷陪同前往。同年7月回到巴黎。1548年《巨人傳》第四部出版了11章,直到1552年才全部出版。1550年8月6日拉伯雷得到國王對他全部作品的授權,禁止其他人未經他許可印發或修改他的作品。1551年1月18日貝拉紅衣主教任命拉伯雷為巴黎西南墨頓的本堂神甫。1552年3月1日《巨人傳》第四部被神學家查禁。1553年1月7日拉伯雷辭職,同年4月在巴黎逝世。1562年出版了《巨人傳》第五部前16章,1564年全部出版,署名也是拉伯雷,但是否拉伯雷原作受到廣泛的爭議。3.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作家,以《嘗試集》(Essais)三卷留名後世。《嘗試集》在西方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作者另闢新徑,不避謙疑大談自己,開卷即說:「吾書之素材無他,即吾人也。」(je suis moy-mesmes la matiere de mon livre.)
㈤ 法國著名人物
法國歷史十大著名人物:
1、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法語: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人民尊稱他為「戴高樂將軍」。2005年,法國國家二台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電視觀眾評選戴高樂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
2、聖女貞德(英語:Joan of Arc;法語:Jeanne d'Arc,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綽號「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
3、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查理三世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
4、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5、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在位長達72年3月18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歐洲歷史中在位最久的獨立主權君主。
6、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死於法國大革命,原奧地利女大公,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與皇後兼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女王瑪麗婭·特蕾莎的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 一位大臣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7、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筆名伏爾泰,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斗,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老實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歲。
8、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9、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1859年10月9日-1935年7月12日) 是一名法國猶太裔軍官,1898年他被誤判為叛國,導致德雷福斯事件。2006年7月12日是德雷福斯平反100周年日,在巴黎軍校舉行的紀念典禮上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親自致辭,在場的還有法國總理和四名部長,向德雷福斯「庄嚴致國家之敬」(l'hommage solennel de la Nation)。
10、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會主義最積極的倡導者之一,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包括196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戰後的歷次斗爭中都站在正義的一邊,對各種被剝奪權利者表示同情,反對冷戰。他也是優秀的文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㈥ 法國歷史上著名作家
0、巴爾扎克、小仲馬、莫泊桑、福樓拜
1、伏爾泰的著名哲學作品有《哲學通信》《牛頓哲學原理》和《形而上學論》,文學作品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及悲劇《俄狄浦斯》和哲理小說《老實人》等;
2、盧梭的主要作品有哲學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社會契約論》,小說《愛彌爾》《新愛洛綺絲》,還有《懺悔錄》等。
3、伏爾泰和盧梭先後於1891年和1894年被補行國葬,並遷葬在先賢祠最顯要的位置。
4、雨果主要通過《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和《九三年》等而為人所知,小說家的盛名壓倒一切——其實,作為詩人,他在詩壇上地位空前,享有「法蘭西詩聖」之譽;作為戲劇家,他與莎士比亞、高乃依、拉辛構成世界四大戲劇家;作為政治人物,他身為保皇派時官拜貴族院議員,身為共和派時是制憲議會議員,堅決反對路易•拿破崙稱帝,被迫流亡國外十九年;作為社會活動家,他高呼要從社會生活中消滅貧窮,堅持為巴黎公社社員辯護,多次要求赦免公社社員。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6月1日,法國政府舉行國葬,葬禮上鳴炮二十一響,二百萬人為他送葬。按照他的遺囑,人們用窮人的馬車運載遺骸下葬。他死後直接被送入先賢祠,是唯一死後直接入先賢祠的作家。
5、左拉同樣以小說創作而為人所熟知,其代表作《盧貢—馬卡爾家族》由二十部長篇小說組成,其中重要的有《萌芽》《娜娜》《金錢》和《崩潰》等,形象地描繪了第二帝國(1851—1870)時期法國生活的各個方面。1902年9月29日,左拉因煤氣中毒在自己的寓所去世。1908年6月,法國政府以左拉生前對法國文學的卓越貢獻,為他補行國葬,並使之進入先賢祠。
6、被補行國葬最轟動法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是大仲馬。他自學成才,一生所寫著作達三百部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被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稱為「一名天才的小說家」,他也是馬克思「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代表作《三個火槍手》和《基度山恩仇記》從發表之日起至今,一直擁有大量的讀者。2002年7月24日,是大仲馬誕生二百周年,法國政府作出一個非常決定,給大仲馬補辦國葬,由希拉克總統主持的國葬儀式向全球轉播,將大仲馬從他安睡了一百三十二年之久的家鄉小鎮維萊科特雷移葬巴黎的先賢祠。
7、貢斯當,著有長篇小說《阿道爾夫》,帶有自傳性質。他同時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論家。作為政治家,他反對過雅各賓派專政、拿破崙和波旁復辟王朝,是法國自由派的領袖人物。作為政論家,所著《適用於所有代議制政府的政治原則》和《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之比較》等書所表達的憲政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1830年7月革命後不久,貢斯當逝世,法國於該年的12月12日為其舉行了國葬。
8、法朗士,法國著名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黛依絲》《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和《當代史話》等長篇小說。1921年,因為「法朗士以其令人敬佩的才智,用一種看似簡單明了而又最優雅的古典風格表達他對人類虛偽的抨擊和對人類痛苦的同情」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此外,他還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優秀的批評家就是這樣一種人,他把自己的靈魂在許多傑出的作品中的探險活動加以敍述」即其傳世名言;他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德雷福斯事件發生後,他與左拉一起參加了為德雷福斯伸張正義的斗爭。1924年10月12日法朗士逝世,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國葬。
9、瓦雷裏,象徵派詩人和理論家。主要詩集有《年輕的命運女神》《幻美集》和《海濱墓園》等。他的詩耽於哲理,傾向於內心真實,往往以象徵的意境表達生與死、靈與肉、永恆與變幻等哲理性主題,被譽為「二十世紀法國最偉大的詩人」。1945年7月20日瓦雷裏逝世,根據戴高樂將軍的建議,法國為其舉行了隆重國葬,其骸骨遵其遺囑葬於他的故鄉塞特市海濱墓園,墓碑上銘刻著他的兩句最得意的優美詩句:「放眼眺望這神聖的寧靜,該是對你沉思後多美的報償!」
10、科萊特,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品有《西多》《動物的對話》《流浪的女人》等。她又是一名十分活躍的演員和記者,作為記者,她利用媒體的技巧,使她與既令人不快、又充滿誘惑的美好時代融為一體,被稱為「法蘭西的國寶」。1954年8月3日柯萊特逝世,法國政府為她舉行了國葬,將她埋葬在著名的貝爾拉雪茲公墓裏。
11、賽采爾,他是一位黑人,法國海外省馬提尼克島人,1936年開始寫作,重要詩集有《返故鄉紀事》《神奇的武器》《太陽被割的脖子》《失落的身體》《釘馬掌》《地籍》《我,片狀的》和《詩歌》等。此外,他還著有《奴役與殖民》和《殖民主義論》等關於奴役與殖民的書,曾在法國、非洲和全世界產生過重大影響。他也是享有崇高威望的政治家,曾任法國國民議會馬提尼克籍議員近五十年,創下法國議會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最長「議齡」紀錄;擔任法蘭西堡市市長更達五十六年之久。2008年4月17日他在馬提尼克島去世,終年九十四歲。4月20日,薩爾科奇總統親自率領七千公里以外的法國本土的大批政要到馬提尼克島的法蘭西堡為他舉行國葬儀式,各在野黨主要領導人也參加了儀式,加勒比海各國和非洲許多國家也派來了代表團。
㈦ 法國有哪些偉人他們有什麼故事
孟德斯鳩
法國啟蒙思想家
孟德斯鳩(1689—1775年)法國思想家 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個達官顯貴之家。自幼受過良好教育。19歲時獲法學學士學位,出任律師。1814年開始擔任波爾多法院顧問。1716年,繼承了波爾多法院院長(他的祖父、伯父一直佔有這個職務)職務,並獲男爵封號。孟德斯鳩博學多才,對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曾經撰寫過許多有關論文。1721年孟德斯鳩化名「波爾·馬多」發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這部書通過兩個波斯人漫遊法國的故事,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罪惡,用諷刺的筆調,勾畫出法國上流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臉,如荒淫無恥的教士、誇誇其談的沙龍紳士、傲慢無知的名門權貴、在政治舞台上穿針引線的盪婦等。書中還表達了對路易十四的憎恨,說法國比東方更專制。這部書受到了普遍歡迎。1726年,他出賣了世襲的波爾多法院院長職務,遷居巴黎,專心於寫作和研究。漫遊了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國呆了兩年多,考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真學習了早期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還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31年回到法國後,潛心著述。1734年發表《羅馬盛衰原因論》,利用古羅馬的歷史資料來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論法的精神》發表。這部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兩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鳩反對神學,提倡科學,但又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論者。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洛克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特別強調法的功能,他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法又分為自然法和人為法兩類,自然法是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律,那時候人類處於平等狀態;人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鳩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時又強調自由的實現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並不是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㈧ 法國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
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同年的5月3日,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1815年3月,拿破崙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
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宣布退位。路易十八於7月8日回到巴黎,復辟波旁王朝。1830年7月,法國七月革命爆發,七月王朝建立。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2017年5月7日,法國前經紀部長,「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 馬克龍 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得超過65%的選票,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年僅39歲的馬克龍成為法國西第五共和國近60年來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㈨ 著名的法國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有那些。
法國著名軍事家:屠倫尼、孔代親王、拿破崙波拿巴 、費迪南德·福煦、貝當、霞飛
政治家:路易十四世,戴高樂、
思想家:笛卡爾、帕斯卡、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鴆、狄德羅、薩特、
㈩ 歷史上法國有過哪些著名人物
歷史上法國最著名的人莫過於拿破崙了,這位卓越的法國君主全盛時期差不多橫掃歐洲大陸,是法國歷史上最強勢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