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燃氣汽車的歷史沿革
在國外,LPG和CNG汽車經歷半個世紀的開發、實用和改進,在技術上已成熟,並實現了商品化,LNG汽車尚處在商品化的過程中(美國以38%的速度在增長)。國內大約有400多輛LPG汽車和2000多輛CNG汽車在試運行。
在全球范圍內,以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石油氣(LPG)作為汽車燃料已有7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壓縮天然氣(CNG)加氣站是義大利人於1931年建成的,隨後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開始在燃氣汽車技術上進行探索。 國外使用CNG、LPG作為汽車燃料的歷史很悠久,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各國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對環境污染的日益重視,CNG、LPG被作為「清潔燃料」,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大力提倡,並且大力開展研究開發工作,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CNG及LPG汽車發展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獨聯體各國等,CNG及LPG汽車的總保有量已達1000萬輛以上,截止到2000年達到2000萬輛以上。 為適應汽車能源變革的大趨勢,世界上各汽車製造商都紛紛投資開發天然氣汽車。如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德國寶馬公司從94年起按年產2000輛天然氣汽車投產。三大汽車公司組成「天然氣汽車技術聯合體」,已於1998年將天然氣汽車造價降低一半。已有500多萬輛天然氣汽車行駛在義大利、美國、荷蘭、澳大利亞、法國、日本、新加坡、紐西蘭、印尼等十多個國家,其中近400萬輛是LPG汽車。據報道,這一類汽車在美國的年增長率為13.46%。推動天然氣汽車應用的主要力量是各國政府、政府將應用和推廣天然氣和LPG汽車作為能源戰略措施並立為國策,通過制訂法規來實施,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同時,又配套制定了各項優惠和補貼措施進行鼓勵。在政策、法規和優惠措施的支撐下,許多國家都制訂發展計劃。如美國21世紀初有2000萬輛汽車使用天然氣和LPG。俄羅斯計劃2005年前18%的小汽車、40%的公共汽車實現天然氣化等等。 中國開始發展燃氣汽車的標志是1988年在四川南充建立了第一座加氣站。中國已建成加氣站730多座,改造汽車近30萬輛。 中國從1995年開始,已作為政府行為來推動,推動力度逐年加大、這使從事多年天然氣和LPG汽車開發和製造的企業受到很大的鼓舞。許多有識之士也都紛紛投入應用和推廣的行列,各大城市都在部署和採取行動,這從各報紙的報道中已可以看到四、以氣代油,現實可行。
在中國天然氣汽車的發展中,政府各部門協同配合,切實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為緩解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快速發展的汽車工業之間的矛盾,1999年12月7日,科技部、原國家環保總局牽頭,會同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實施「空氣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的若干意見》,決定在占汽車保有量10%,占總行使里程40%-50%的公共汽車和計程車行業中推廣天然氣等清潔汽車,並確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9個清潔汽車重點推廣應用城市。
中國推廣應用的是可分別燃用壓縮天然氣或汽油壓縮天然氣—汽油兩用燃料汽車,簡稱CNG汽車,今後還將大力推廣應用單燃料天然氣汽車,這相比傳統的油來講更加環保更加節能減排同時更加經濟。 中國有近3000輛CNG汽車,已建有加氣站31座。LPG汽車在中國的發展是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後。由於它比CNG易於儲存和運輸,因此它的發展勢頭更好,已超過CNG汽車的發展。按中國的趨勢看,LPG汽車在短期內就將有巨大的發展,2000年一些大城市的計程車隊以及公交車上佔一定的比例,到2010年為止得到大力推廣,預計中國LPG汽車總數達數十萬輛。CNG汽車的普及將會滯後於LPG汽車,但在一些資源優勢明顯的城市和地區將逐漸發展起來。截止到2010年,中國CNG和LPG汽車將占汽車保有量的2%~3%,其中80%為在城市裡運行的轎車和乘用車。
從「清潔汽車行動」到「十一五」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國家科技計劃相繼投入近2.5億的專項經費支持以天然氣汽車為代表的代用燃料汽車技術攻關以及示範考核工作,帶動相關科研投入,加快科技資源聚集,實現了天然氣汽車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以自主創新為基礎的科技支撐為中國天然氣汽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一是組織實施了「單燃料CNG轎車開發」、「重型LNG商用車產品開發」、「重型載貨汽車專用CNG發動機產品開發」、「缸內直噴LNG發動機產品開發」、「達到國4標準的二甲醚發動機產品開發」等一批產學研結合的代用燃料汽車動力總成和整車自主創新項目。設計開發流程日益規范、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天然氣發動機開發由原來的簡單燃料替換向正向開發技術轉換,並掌握了增壓中冷、稀薄燃燒等一批關鍵技術,天然氣發動機技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組織實施了「LNG/LCNG汽車加註站專用設備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移動式LNG撬裝加氣站研究開發」、「CNG儲氣井檢測技術與系統的研發」、「代用燃料汽車專用裝置關鍵技術開發」等一批產學研結合的代用燃料汽車配套關鍵附件及加註基礎設施自主創新項目,掌握了各類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氣瓶、發動機ECU、噴嘴、高精度減壓器等關鍵零部件和大排量天然氣母站用壓縮機等主要設備的開發與生產製造技術,產品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組織實施了「燃氣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台與整車開發」、「生物柴油組分及汽車匹配技術研發」、「車用生物柴油測試評價技術研究與開發」、「氫氣天然氣發動機開發」、「甲醇靈活燃料汽車開發」等一批能力建設科技項目,形成了一批以汽車整車和發動機骨幹企業為核心、研究院所和大學積極配合的研發團隊,形成了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並已經開始承擔國外委託的技術產品開發任務。
2. 法國lpg和嘉悅國際是什麼關系
嘉悅是法國LPG中國市場運營商
3. 有關LPG的詳細資料
液化石油氣是石油產品之一。英文名稱liquefied petroleum gas,簡稱LPG。是由煉廠氣或天然氣(包括油田伴生氣)加壓、降溫、液化得到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氣體。由煉廠氣所得的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時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合物雜質。由天然氣所得的液化氣的成分基本不含烯烴。液化石油氣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於烴類裂解制乙烯或蒸氣轉化制合成氣,可作為工業、民用、內燃機燃料。其主要質量控制指標為蒸發殘余物和硫含量等,有時也控制烯烴含量。液化石油氣是一種易燃物質,空氣中含量達到一定濃度范圍時,遇明火即爆炸。
自然界中存在著無數的由碳與氫化合而成的有機物,通常稱其為碳氫化合物。在有機化學中,這類碳氫化合物被簡稱為烴。液化石油氣是一種低碳數的烴類混合物,它在常溫常壓下(20℃、100KPA)呈氣體狀態,只有在增高壓力或降低溫度的條件下,才變成液體,故稱為液化石油氣。
液化石油氣的問世和發展是同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分不開的。1892年,荷蘭首先利用天然氣進行試驗,獲得了液化甲烷,從而為石油氣的液化奠定了理論基礎。20世紀初葉,沃爾特斯林(Dr.Walter Snelling)博士對汽油進行穩定性試驗,發現汽油揮發出的氣體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為液體,並成功地從天然氣中提取了丙烷和丁烷.隨後,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和東歐一些國家也相繼生產和使用了液化石油氣。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對石油資源的開發和煉油化工工業的發展,不僅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的液化石油氣有了迅速發展,而且一些資源貧缺的國家也大量地發展液化石油氣。目前,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行生產或進口液化石油氣。目前,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行生產或進口液化石油氣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美國液化石油氣的年用量約6000kt,日本年用量約為2000kt。
我國從1965年開始,在北京、天津、哈爾濱、沈陽、上海和南京等石油化學工業發達的城市,以及一些石油煉油廠所在地區,先後使用液化石油氣作為民用燃料。此後各大城市相繼建設了液化石油氣民用供應系統。目前,我國東部地區的鄉鎮和中部地區的大多數縣,鄉城鎮居民使用了液化石油氣,並逐漸向農村普及。
4. LPG在化工中代表什麼意思
液化石油氣(LiquefiedPetroleumGas,簡稱LPG)經常容易與LNG混淆,其實它們有明顯區別。LPG的主要組分是丙烷(超過95%),還有少量的丁烷。LPG在適當的壓力下以液態儲存在儲罐容器中,常被用作炊事燃料。在國外,LPG被用作輕型車輛燃料已有許多年。 [編輯本段]概述液化石油氣(LPG)常被人們誤認為是丙烷。實際上LPG是石油和天然氣在適當的壓力下形成的混合物並以常溫液態的方式存在。在美國和加拿大,對這兩種物質的混合通常被認為主要是由丙烷組成,而在許多歐洲國家其LPG中的丙烷含量都只有50%或更低。 [編輯本段]商用LPG商用LPG的主要來源是對天然氣和石油的處理和提煉原材料中通常包含過量的丙烷和丁烷部分。以防這兩種物質在高壓排氣管中凝結,所以必須要將它們去除。在石油提煉過程中。LPG是從原油溶解的比重較輕的混合物中通過滴定法來收集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比重大的碳氫化合物的分子裂變來產生。因此,LPG被人們認為是附屬產品。它的准確成份和特性通常依來源不同而各異。
LPG的單位重量比汽油所能提供的重量要高8%。(LHV=19,757BTU/lbm)理論上來說配有LPG的車輛要比汽油驅動的車輛產生更高的效率。這種車可以獲得更低的油耗同時提高運行里程。然而,這只是針對專門為LPG設計和改造的發動機而言。如果將一台汽油機改成LPG驅動型,就不會獲得這種增加效率。因為LPG比汽油的密度低的多,相對對氧的需求就高,而這種更低密度的燃料將進入的空氣取代。所以進入到缸體內的空氣就會變少,這就使單位體積的效率降低。比起原汽油發動機所產生的動力來說。動力會降低。 [編輯本段]LPG排放物LPG所排放的有害氣體同其它內燃發動機所排放的氣體一樣主要有以下成份組成:
一氧化碳
碳氫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
同柴油機不同,實際上從LPG發動機中不會有顆粒物排除。
一氧化碳(CO)的產生和排放是由予燃油未充分燃燒造成的。CO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LPG含有相當量的CO。當發動機在封閉環境下工作時,如:倉庫,正在施工的建築或隧道,一氧化碳就會迅速增加。其濃度已威脅到人的健康,使人感到頭痛頭暈,窒息或死亡。一般來說,在室內使用LPG發動機,CO便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問題。
碳氫化合物(HC)也同樣是由予燃油未充分燃燒造成的。由予燃料成份使得LPG排放中包含了一定量的碳氫化合物。雖然不象汽油機排放的HC具有有毒成份,對環境的危害相對更小。但碳氫化合物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味道使在室內操作LPG的人員產生惡心。
氮氧化合物(NOx)是氧和氮在發動機缸體內高壓和高溫的作用下產生的。NOx大部份是由NO和NO2組成,NO2是一種反應氣體,對人的健康產生巨大的危害。NOx的聚集還會對儲存的貨物產生不良影響,如:微量的NOx就可以使白紙變黃。由於其臭氧還原反應和煙霧,都會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 [編輯本段]LPG發動機的清潔LPG曾作為清潔燃料被推向市場。在路上跑了這么多年,難道它真的清潔嗎?LPG的確有潛力成為清潔燃料。其卓越的排放表現是重要的原因,詳情如下:
比起汽油機來說,CO的排放會降低(沒有柴油機低)。
沒有重碳氫化合物的排放。
有毒物質如苯,丁二烯的低排放。
低冷起排放。
在保持較好狀態的排放方面,比汽油機更穩定。LPG有害氣體不會因為發動機的重整和老化而增加。
由予燃料系統的密封性好,不存在蒸發和漏油問題。
由予各種原因,LPG還沒有作為未來燃料的替代品。它的作用已被同柴油和人工合成柴油競爭的天然氣所取代。其結果是更精密的LPG發動機沒能得到開發。在過去的十年中,汽油發動機和其排放都有了長足的改進。所以過去被認為是有很多優點的LPG燃料,特別是其低CO排放也就無人問津了。
事實上,所有的LPG發動機都是汽油機的轉換。工程設計上並沒有佔LPG潛在低排放的優勢。這些發動機和燃料控制系統並沒有針對這種新燃料進行優化處理,還具有原表現力差,燃油消耗高,有害氣體排放大的屬性。這種表現力和排放屬性通常因發動機和轉換組合的不同而各異。目前電子LPG轉換裝置應提供最低的廢氣排放和最有效的燃燒性能。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以證實這一說法。單憑機械轉換製造的發動機還遠沒能達到LPG應有的理想的,低排放屬性。明智的做法是您在購買室內用LPG車輛時,要向零售商索要有關排放數據。不幸的是,通過轉換的LPG新車其CO排放水平在2-4%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作為原則性標准,可接受的LPG發動機在穩定的狀態下,CO的排放濃度應低於1%。
LPG的排放主要是靠發動機的運行狀態,LPG的排放物對空氣和油混合比的感應性可以看出,當混合比處予燃油大予空氣時,一氧化碳的含量直線上升。要高度重視發動機為低排放所做的正確運行狀態的調整和維護,但絕不能唯一依賴這種調整和維護。
LPGLong pretty girls 01.潤雅 本名:許潤雅 Heo(Huh)Yoon A出生:1984.01.05身高:175cm;體重:50kg家族關系:二女中的老大學歷:東德女大 廣播演藝系所屬:女性四人組合 Trot Group LPG受賞:Miss Korea 競賽 第一名(2002);Netizen(Network+Citizen)人氣獎第二位;京畿道體育運動會「跆拳道 Light Welter級」金牌(1996)和銅牌(1997)特記事項:跆拳道 公認 3段02.Yeon Oh本名:朴貞寅 Park Jung In出生:1982.12.18身高:176cm;體重:51kg;34-24-35家族關系:3女中的老幺學歷:明智大學 英語系所屬:女性四人組合 Trot Group LPG出道:Miss Korea 大會(2001)受賞:Miss Korea 選拔大會 (美)(2001);斗山 Tower CF部分 Model第二名03.秀雅本名:李秀雅 Lee Su A出生:1983.01.15身高:176cm;體重:50kg家族關系:一男二女中的老大學歷:永振大專信息通訊系;京熙大學Post Modern 音樂系所屬:四人組合 Trot Group LPG出道:LPG1輯「Long Pretty Girls」(2005)受賞:環球 BEST Model 首爾第二名04.韓英本名:韓智英 Han Ji Yeong出生:1981.12.16身高:179cm;家族關系:一男一女中的老大學歷:東德女子大學 體育系所屬:女性四人組合 Trot Group LPG出道:Super Elite Model 選拔大會 第三名(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