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人打仗
這個問題得有很深的研究才能很好的回答你所說的歷史背景,文化因素等
我只能自己的見解,這種現象應該是產生於二戰之後給人們的印象吧,因為不光只有你的老師這樣想,我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只是並不是說法國真的打仗不行,而是法國給人們的戰爭印象是不行的(可能我說的比較迷茫哈,但這個我用自己話說出來的)。一戰中法國統治者採用了現在網路上一個非常常見的詞語-萎縮(具體的你可以去看一下這方面的書籍,法國一方面鼓動俄國參戰,一面和德國人談論什麼外交,其實背地裡是在積極備戰),它以這樣的方式參戰,但是其在戰爭中的表現並不是這樣的,還是很不錯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二戰,二戰中德國人採用了近似於一戰法國的方式(但那確實被後世作為典範的戰法,具體的我並不專業你可以去查看下德國二戰紀實),給與法國50天的惡夢,法國僅僅堅持了50天(當時法國那在一戰中表現搶眼的海軍是很尷尬的,同樣可以參考下資料的),而後在整個戰爭中法國部隊投降人數和被俘人數和陣亡人數的比率為2:2:1,這是個很顯眼的數據啊,其中存在少有的個別部隊和個人的戰績被這個數據遮掩了(具體舉例就算了,你可以搜索下),而最後在英國和最後參戰的美國對德國的打擊下,法國能拿出手的事件直接被淹沒了。總總現象才給了我們現在這樣一個「戰爭印象派法國」。
我的說法可能很不清晰,我也只能說出這些了,我沒有深入研究過,如果有錯誤的請勿怪
B. 二戰中的法軍為什麼如此不堪一擊
用RTS游戲的話說就是,沒縱深被一波給打掉資源/出兵點了……
一方面是戰備狀態,軍備方面法國人的編制類似於現在的架子師,在開始動員之後,法國人抽調了原有的軍官士官以及老兵組建新的師,然後將新兵給補充進入老的部隊里。這也是為什麼在波蘭戰役期間法國人遲遲不願意進攻的原因,那個時候法國人自身的部隊磨合並沒有完成,一些部隊里頭士兵和軍官都不認識,哪怕是法國戰役開始後,法軍的戰備狀態都遠遠不如德軍。
然後就是戰略問題了,5月10號德軍發動進攻,A集團軍走阿登森林,B集團軍則正面進攻荷蘭/比利時。這兩個集團軍事實上是同一天出發的,只不過A集團軍之前一直都沒有被盟軍重視而已(法國人判斷這支德軍打算進攻第二集團軍側翼以在馬奇諾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所以吧預備隊扔給第二集團軍,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去了……)。同日,法軍進入比利時/荷蘭境內。5月12號傍晚,A集團軍突破阿登森林抵達默茲河,而這個時候法軍還在往荷蘭趕路,僅僅一天前,這里還有法國人的第一集團軍一整個集團軍……
然後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劇本了,德國人鑽出阿登山區之後發現自個兒對面居然只有兩個剛剛趕到不到一天時間的二級預備役師,還他喵的不是全部。唯一可能及時趕到的第一預備役裝甲師正一臉懵逼的在原地等燃料……然後德軍在13日早晨開始發動了進攻,兩個預備役師中的一個(第五十五師)當天晚上就被打崩了,另一個(第七十一師)稍微堅挺一點兒,一直到14號白天還在嘗試進行反擊,不過這場反攻沒有什麼好結果,被德國人抓住機會一波反擊給徹底打垮了。在徹底擊潰兩個擋路的師之後,德國人開始擴大登陸場,並於15號集中兵力擊潰了終於等到燃料,開始嘗試控制突破口的第一預備役裝甲師(這一波德軍事實上很丟人,在占據了突襲優勢的情況下,近500打150,最後戰損比還高出對方一大截……),徹底鞏固了登陸場。
至於法國人的坦克,事實上德國人還真沒法和法國人比,法國人雖然還在吧一戰的雷諾改了改繼續用,但那畢竟不是主力,更何況德國人的一號二號38t什麼的也沒啥資格說人家。三號四號遇上了法國人的索瑪、夏爾什麼的也沒啥辦法,步兵的37反坦克炮也正是在這期間獲得了敲門磚的稱呼——只能聽個響。
雙方坦克質量對比事實上看一看他們之間的戰斗就知道了,12號發生在比利時漢努特的坦克戰中,176輛索瑪S35、106輛哈奇開斯H35、129輛哈奇開斯H39對上了258輛一號、240輛二號、82輛三號、50輛四號、44輛38t。最後德國人損失了160輛坦克,法國人損失了105輛坦克。擊潰第一預備役裝甲師的弗拉維永坦克戰中德國人91輛38t、131輛一號、188輛二號、52輛三號、56輛四號、34輛指揮坦克打法國人B1帶哈奇開斯的144輛坦克,最後雙方戰損打了個100:65。這還是建立在德軍戰備優勢,軍事訓練更為充分的情況下。
法國戰役雖然持續時間短暫,但是戰斗強度並不算低,尤其是5月份這一段時間。德軍在整個法國戰役中14萬傷亡有10萬是來自於這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里頭。而在這之後,失去了赴荷蘭/比利時的主力,駐守馬奇諾防線的第二集團軍又被包圍的情況下,剩下那些剛剛動員起來,軍官連自己手下的士兵都還不認識的預備役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法國人最後選擇了投降。
C. 2016法國歐洲杯,發生的斗毆事件是怎麼回事
各位,意下如何
D. 法國人打仗厲害嗎
法國人打仗厲害,作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之一,擁有著世界頂尖的軍事力量和經濟.
E. 法國人看不起英國人,這是因為哪些原因導致的
說起英國和法國,我們知道是歐洲兩個大國。在我們印象中這兩個國家一直是好朋友,兩個國家經常是一起合作的。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兩個國家合作的,克里米亞戰爭也是他們合作的。之後的一戰和二戰他們還是一起合作的。不過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的。英國和法國可以說非常不對付,尤其是法國人非常看不起英國人。在法國如果你說英語,即使別人能聽得懂都不會理你的。我們看一下法國人為什麼會看不起英國人。
現在知道法國人為什麼和英國人不對付了吧。不過確實是情有可原。因為法國一直是歐洲老大,不管從哪個方面都是,就是因為英國,所有人都認為法國是英國的跟班。
F. 為什麼法國人打仗大多以失敗告終(不包括非法國本土的拿破崙)
法國人太垃圾了…
G. 為什麼法國要暴力運動,民眾不懂得感恩,感謝政府呢,是不是他們年輕人想要做偉人拿破崙一樣人物呢,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是法國人自古以來都有一定的浪漫情懷,換句話說就是「自由自在」。今天我不爽了,我就要刷一波存在感,無論成敗都要佔個位;所以會有人被煽動做出一些事情。
另一方面存在於事物的兩面性,有政府,就有反政府,總有人不爽你,總會有人組織干這個事。
H. 我是日本留學生,在學校和一個法國留學生打架了,為什麼同學都向著法國人
一個是,政治原因,一個是,你是勝利者,一個是,對國人的一些做法,和被鬼子醜化的原因。在他們眼裡,打架是野蠻行為,在加上又把人打傷了。不要太在意,孤立的事件,不會維持太久。
I. 法國的大量黑人,最初其實是來幫忙打仗的嗎
法國被稱為浪漫之都,但如果今天去法國的話,不論是在法國的哪個城市,就算是巴黎,也可以見到很多的黑人,並且他們並不是遊客,而是法國的本地人。在一個歐洲白人國家裡有這么多的黑人公民,這件事情本身就有些離譜,而這些黑人們的來歷還要追溯到18世紀,他們為法國其實是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的。
七月革命
畢竟外籍軍團的大本營是阿爾及利亞,但在二戰結束之後,這種非法佔據殖民地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所以軍團迫於壓力只能夠回國。
而因為外籍軍團的成立背景,所以他們在之後也延續了傳統,直到今天依舊願意接受全國每個國家的人成為士兵,經過漫長幾百年的發展,外籍軍團里的黑人數量不在少數,所以今天很多法國巴黎的黑人都是這些軍人的後代。
J. 法國拿破崙為什麼被那麼多國家群毆感覺歐洲很多國家很團結好像不讓一方獨大似的
這就要說起法國大革命了,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敗被捕,加劇了法國人民對外國干涉的擔心,也激化了歐洲君主對共和國的敵視。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地利宣戰;8月,奧地利與普魯士聯軍進逼巴黎,要求恢復路易十六的自由與統治。共和國的生存一度面臨危機。但9月20日,臨時組織的法軍憑借「保衛共和國」的高昂熱情,在瓦爾密戰役中出人意料的擊敗了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扭轉了不利的戰局。1797年1月14日,拿破崙·波拿巴指揮法軍在里沃利戰役贏得了對奧軍的決定性勝利,奧地利被迫和談。法國贏得了對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勝利。總的來說,是法國的改革(共和國)激怒了歐洲的君主制,而拿破崙是法國的中下層軍官,在大革命中冉冉升起,帶領法國擊敗歐洲各國,成為歐洲雄獅。當然拿破崙的失敗也很有戲劇性,最後惜敗於威靈頓將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