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歐洲的三大狂歡節是什麼
德國科隆狂歡節——口號是:科隆萬歲,這是狂歡節
科隆狂歡節被稱為「第五季節」,於每年11月11日11時11分正式在老市場上開幕,一直延續到次年2月底達到高潮。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人叫絕。節日期間,所有的商業活動一律歇業,小到酒館大到街道,處處聚滿了身著各色奇裝異服的人們,每個人都沉浸在遊行的歡歌笑語之中。高潮則是四齋節前星期一狂歡遊行的愚人時刻,這時,人們高呼"科隆站起來"、"要糖"、"要花"。
比利時班什狂歡節——歐洲現存最為古老的街道狂歡節之一
比利時班什狂歡節,起源於16世紀,每年2月舉行。班什狂歡節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名蜚聲世界,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國的遊人前往參觀。狂歡節的寓意為辭舊迎新春,與中國的春節頗為相同。滑稽小丑「日樂」是狂歡節遊行的主角。他們腳蹬4寸厚的木跟鞋,身穿紅黃相間的緊身服,頭頂一米長的彩色鴕鳥羽毛,在鏗鏘明快的鼓樂中,踩出比利時民間熱烈歡快的舞步。出於傳統,狂歡節這天班什所有店鋪的飲料和啤酒全部免費供應。所有的人在這里沒有國籍膚色之分,只有狂歡、縱情和喜悅。拋橘子是狂歡節的高潮,小丑們人手一隻竹籃,把金黃色的橘子撒向歡呼雀躍的人群,橘子象徵著吉祥,接到橘子的人據說會好運連連。「祝你好運」的問候聲,夾雜著人們的笑聲和尖叫,把一向靜謐的班什老城鬧翻了天。
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水城狂歡
??威尼斯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據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農節,在每年2月初到3月初之間的四旬齋前一天舉行,延續大約兩周時間。每年的冬去春來之際,人們自動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慶新的一年的農事活動開始。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 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滿眼色彩斑斕的面具,大概沒有誰不會被狂歡中的水城吸引。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著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處。
法國尼斯狂歡節——世界狂歡中最盛大的節日
尼斯狂歡節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狂歡中最盛大的節日,每年2月底至3月上旬舉行,大約延續兩周時間。狂歡節期間,法國尼斯城活力四射:狂歡節盛裝藝術表演,一流的彩車花仗,魅力十足的晚會,搖滾和重金屬音樂會,各種娛樂活動和焰火,所有這些每年都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近120萬名遊客。尼斯狂歡節擁有的天然氛圍也使它成為很多藝術家追求創作靈感的地方,畢加索、馬奈、馬蒂斯、雷諾阿等很多大藝術家也曾經居住在這里,使這里到處都浮動著創作的靈感和激情,擁有特別的藝術味道。為了尊重傳統又跟上時代,每屆尼斯狂歡節都確定一個主題,馬戲、小丑、美食、歡笑、瘋狂、愛情、20世紀、新千年、歐洲等概念都為狂歡節提供過,並為藝術家們提供了發揮想像力的舞台。
『貳』 法國芒頓檸檬節與尼斯狂歡節為什麼舉辦時間相近
摘要 法國檸檬節於每年二月在法國小鎮芒頓(Menton)舉行,芒頓因盛產檸檬而得名,為了慶祝檸檬的豐收,富有幽默感和想像力的芒頓人用萬千隻新鮮檸檬和柑橘非常有技巧地紮成一座座巨大而絕妙的雕塑,有動物、有器皿、有城堡、有教堂,每年一個主題,年年都是新面孔
『叄』 尼斯狂歡節的概述
法國尼斯狂歡節(le Carnaval à Nice) 是世界三大狂歡節之一。在持續兩個星期的節日期間,法國尼斯城活力四射:狂歡節盛裝藝術表演,一流的彩車花仗,魅力十足的晚會,搖滾和重金屬音樂會,各種娛樂活動和焰火,所有這些每年都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近120萬名遊客。一年一度的尼斯狂歡節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尼斯狂歡節是世界狂歡中最盛大的節日了,她擁有的天然氛圍使它成為很多藝術家追求創作靈感的地方,畢加索、馬奈、馬蒂斯、雷諾阿等很多大藝術家也都曾經居住在這里。這里到處都浮動著創作的靈感和激情,尼斯狂歡節作為世界三大狂歡節之一則擁有特別的藝術的味道。
法國尼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有著7500 米長的海岸線。群山的阻攔,使尼斯免受寒冷的北風侵凌。所以每年二三月的時候,冬暖夏涼的尼斯成了歐洲大陸寒流中的一個諾亞方舟。而尼斯狂歡節熾熱氣氛,更給了我們前往這片蔚藍海岸避冬的一個理由。
『肆』 法國的狂歡節是什麼樣的
在法國尼斯每年的狂歡節,都是從2月12日到27日持續三周,彩車花車遊行、各種化裝表演、音樂歌舞、燒「國王」、放焰火,熱熱鬧鬧,這也體現了法國人的性格。在法國人手中,大小節日都玩得盛大而漂亮,所有人盡興忘形,因為人氣的核心能量來自「專業節日迷」。
『伍』 法國和比利時的邊界城市
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法文:Dunkerque,荷:Duinkerke)是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城市名來自荷蘭語,意為『』沙丘上的教堂『』。該地傳統上使用荷蘭語的西弗蘭德方言。敦刻爾克以二戰中1940年發生在這里的敦刻爾克戰役和英法軍隊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
作為一個深水海港,敦刻爾克港背倚法國以及歐洲大型鋼鐵、能源、造船、紡織等產業,歷來就是一個綜合性大港。
從傳統的金屬、管道、木材貨物碼頭,糖類貨物碼頭到穀物、鋼鐵、煤炭、石灰、燒結礦石、鐵合金,以及石油化工液體、集裝箱、拖車滾裝等,敦刻爾克港幾乎囊括了傳統與現代運輸方式所有貨類,無論從過去還是現在看,其港口經營門類都齊全,是世界上許多新興港口都難以企及的。
狂歡節
在法國的狂歡節中,最熱鬧最傳統的狂歡節莫屬北方的敦刻爾克狂歡節和南部的尼斯狂歡節。敦刻爾克狂歡節是法國北部春季最大規模的節慶活動,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通常在每年二月或三月舉行。
關於這個節日的由來,據說是古時的漁民每年此時出海到遠洋打撈鱈魚,臨行之前,痛飲一番,載歌載舞。傳統的節日裝束,是頭頂花帽,臉塗油彩,肩披羽巾,手執花傘,腳蹬絲襪。
全城的人,在樂隊的帶領下,從一個城鎮,連唱帶跳地轉到另一個城鎮。在市政府前,會有咸魚落下,爭而食之,以求好運。屆時敦刻爾克狂歡節達到高潮。
以上內容來自 網路-敦刻爾克
『陸』 多謝!!!
答:巴西 的 里約熱內盧、薩爾瓦多、
古巴 的 聖地亞哥、哈瓦那。
義大利 的 威尼斯、伊夫雷亞、尼扎狂。
英國 的 諾丁山。
德國 的 科隆狂、錫格馬林根、杜賽爾多夫。
比利時 班什狂歡節
法國 尼斯狂歡節
加拿大 渥太華冬季狂歡節
美國 新奧爾良狂歡節
玻利維亞 的 奧魯羅狂歡節
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烏拉圭、以色列
希臘 加拉希迪
『柒』 法蘭西「痛並快樂著」的尼斯狂歡節是如何過的
在法國尼斯每年的狂歡節,都是從2月12日到27日持續三周,彩車花車遊行、各種化裝表演、音樂歌舞、燒「國王」、放焰火,熱熱鬧鬧。這也體現了法國人的性格。
在法國人手中,大小節日都玩得盛大而漂亮,所有人盡興忘形,因為人氣的核心能量來自「專業節日迷」。
對於法國人來說,節日無大小,歡樂伴始終。
法國人喜歡過節。別看他們平時謙謙君子模樣,一旦有節可過,再矜持的人只要到現場,都會被歡樂氣氛感染,肆無忌憚地玩個心跳。電影節、音樂節、玫瑰節、檸檬節、葡萄酒節、海鮮節、狂歡節以及不眠夜等各色節日數不勝數。可以說,節日只是個演出場地,演員則是利用節日尋開心的法國人自己。
法國尼斯26日和27日最後一個周末的狂歡,給人的最大感受是「痛並快樂著」。快樂是狂歡節帶來的歡樂,而「痛」在冰冷的手腳:彩車上神情詭異、高達十米的「氣候錯亂之王」名副其實,將天氣玩弄於股掌,把地中海邊的尼斯搞得罕見地落雪紛紛。他先是揮灑下冰涼的雨點,繼而是漫天的雪花。人們擎著傘,沒有雨具則用塑料袋包著頭,用大衣帽子遮風擋雨。於是,狂歡節的參與者在夜晚的海濱,頂著刺骨的寒風,站在積水的濱海大道,每個人都鞋襪盡濕。
最使人感佩的,是法國人對節日快樂的執著追求。如果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論如何不會在「氣候錯亂」的海濱夜晚守候一個多小時,等待在海上燒「國王」和放焰火的。
從玩的形式上,法國人頗有標新立異的天賦,能夠把重復多少屆的活動搞得花樣迭出。如果你每每參加這些活動,肯定都會驚詫於他們的想像力:二十幾輛車,有的以高取勝,兩三層樓樣的彩車讓人仰視;有的構思精巧,比如太陽被囚、動物異化。
遊行者頂著「滴淚的雲團」和「黝黑的煙筒」;此外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美:狂歡節王後和花車姑娘。從發型、服裝到車內花草裝飾風格迥異,每一輛花車都是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
法國節日的熱鬧在於人氣,組織者不遺餘力地把各種節慶,搞成大眾化活動,而在活動范圍內的法國人則聞風而動,娛樂自己也娛樂別人。
尼斯人口也就30多萬,但尼斯狂歡節的參加者卻有100多萬。這其中固然有其他國家來湊熱鬧的人,但絕大多數還是法國人。大老遠跑來找開心,哪能讓一點風雪嚇回屋裡去?經過苦寒得來的歡樂,可能會比唾手可得的歡樂更讓人銘記在心。
『捌』 有沒有朋友知道法國尼斯
尼斯 Nice
國 家 法國
人 口 34萬
面 積 72.9平方公里
時 差 +01:00
法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距離戛納26公里,英格蘭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是尼斯的主要海濱大道,因為最早在這里投資建度假村的是英格蘭人而得名,大道兩側也種植著棕櫚樹,海灘與戛納不同的是這里是鵝卵石灘。尼斯的嘉年華會(Carnaval也叫狂歡節)在歐洲也是非常著名,每年二三月份復活節前都要舉辦盛大的花車遊行。尼斯蔚藍海岸國際機場是法國東南部最大的機場。距離尼斯市區7公里,乘出租要20分鍾約25歐元。前往周圍的戛納和摩納哥都要經過此機場。
四十萬年前,在如今尼斯市的這片土地上,就有土著居住。在公元前後的漫長歲月里,它先後被古希臘和古羅馬交替統治。1706年,尼斯第一次成為法國的領土,1713年,尼斯被割讓給西西里王國,1860年,尼斯重新回到法國的版圖。最近的四十年,尼斯制定了一系列體系,發展迅猛,成為全歐洲最具魅力的度假勝地——黃金海岸。
尼斯(Nice)是法國第五大城市,第二大旅遊勝地。四十萬年前,在如今尼斯市的這片土地上,就有土著居住。在公元前後的漫長歲月里,它先後被古希臘和古羅馬交替統治。1706年,尼斯第一次成為法國的領土,1713年,尼斯被割讓給西西里王國,1860年,尼斯重新回到法國的版圖。最近的四十年,尼斯制定了一系列體系,發展迅猛,成為全歐洲最具魅力的度假勝地——黃金海岸。
在地理上,尼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有著7500米長的海岸線。群山的阻攔,使尼斯免受寒冷的北風侵凌。冬暖夏涼是尼斯最主要的氣候特徵。臨海的地型又造成了尼斯一年四季陽光充沛,天氣晴朗。
尼斯每年都有許多盛大的節日,如賽花節、帽子節、五月節等,而尼斯(Carnaval)狂歡節又是最具吸引力一個,尼斯的狂歡節比夏日海濱更熱鬧,每年的二三月份,舉行近三周的狂歡活動,包括花車遊行、放煙火、化妝舞會等系列活動,屆時滿城飛花,落英繽紛,熱鬧非凡。平日的尼斯也是個花團錦簇的世界,建築物的陽台上都裝飾有各式美麗的鮮花,許多街頭巷尾的房屋,彷彿被鮮花淹沒,恍似童話世界。
尼斯一帶的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是一片大自然賜予的純凈天地了。這里有著世外桃源的味道,地中海的光與影、海岸與天空造就了這里人超越其他歐洲人的藝術氣質,看看眼前這大自然的恩賜吧,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幅絕美的油畫,又怎能不催生出詩情畫意呢……
尼斯的海灘沿著天使灣一直向兩邊伸展出去,美麗的藍色地中海海灣風景秀麗、迷人,這裏海水干凈,很藍。沿海岸線長達3公里的昂格魯大街布滿鮮花和棕櫚樹,海風輕弗,陽光明媚,使人感到心曠神怡,令人流連忘返。
尼斯以溫和的地中海氣候,燦爛的陽光、悠長的石灘,以及裸體曬太陽的美女而聞名。有人這樣形容尼斯:「尼斯是個懶人城、閑人城、老人城、無聊城。」這是個世人們渴望徜徉的度假勝地。
『玖』 推薦一個好地方法國
尼斯
尼斯是地中海沿岸法國南部港口城市,位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為濱海阿爾卑斯省行政中心。該城市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第二大城市,法國第五大城市。
尼斯全年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是一座值得細細體味的城市,充滿創意、富有活力、朝氣蓬勃,用輝煌的歷史和無限的創新勾勒出如今歐洲最重要的國際化城市之一。尼斯天空與大海的藍色,樹木與花園的綠色,建築外牆的赭石色,令幻覺和宏幅畫卷顯得更加美麗。這座城市最知名的旅遊勝地有英格蘭海濱大道,這條在蔚藍的地中海和茂盛的棕櫚樹之間的海濱大道豎立了尼斯的國際化標致性形象。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和歷史建築眾多,包括朱爾•謝雷美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馬塞納博物館、尼斯聖母院、東正教聖尼古拉主教座堂、聖女貞德教堂等。
尼斯嘉年華狂歡節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狂歡節之一。整整兩周時間,和著狂歡節的節奏,鮮花車隊和狂歡彩車周圍護擁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演員及街頭表演團體,精彩無限,獨一無二的場面令人著迷,使人陶醉。
『拾』 狂歡節的由來、特點、怎麼樣過、哪些國家過
一、狂歡節的由來:
這個節日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可以說是其前身。有些地區還把它稱之為謝肉節和懺悔節。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
齋期里,人們禁止娛樂,禁食肉食,反省、懺悔以紀念復活節前3天遭難的耶穌,生活肅穆沉悶,於是在齋期開始的前3天里,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遊行,縱情歡樂,故有"狂歡節"之說。
二、狂歡節的特點:
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三、以下列舉兩個國家是如何過狂歡節的:
1、巴西的狂歡節
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狂歡節要算巴西的狂歡節了。相傳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始於19世紀中葉。最初,狂歡節的規模不大,僅限於貴族舉行的一些室內化妝舞會,人們戴上從巴黎購買的面具,盡情地歡樂。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最早並沒有固定的場所,由於狂歡節時值盛夏,天氣炎熱,遊行活動都在夜晚進行。
1852年,葡萄牙人阿澤維多指揮的樂隊走上了街頭。隨著節奏明快的樂曲,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也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來了,整個城市歡騰起來了。從20世紀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學校建議在市內修建一座桑巴舞賽場,用於狂歡節活動。
所以化妝遊行和跳桑巴舞就成為了巴西狂歡節的主體節目。每年巴西狂歡節都會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熱情似火的桑巴女一起起舞。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乘坐他的專機參加了今年的巴西狂歡節。
2、威尼斯狂歡節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在這短短的節日里,這個被稱為威尼斯的小共和國毫不費力地完成了消除貧富差別的社會大融合。
在面具後面,年齡差異被消除,老人變年輕了,年輕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來。年輕人和小人物藉助面具代表的權威把自己裝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極力將自己裝扮得很年輕,甚至越無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變成女人,女人也可以變成男人。
四、過狂歡節的國家:
1、巴西狂歡節
2、里約熱內盧狂歡節
3、薩爾瓦多狂歡節
4、亞馬孫叢林里的狂歡節
5、古巴聖地亞哥狂歡節
6、古巴哈瓦那狂歡節
7、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
8、英國諾丁山狂歡節
9、德國科隆狂歡節
10、德國錫格馬林根狂歡節
11、德國杜賽爾多夫狂歡節
12、比利時班什狂歡節
13、法國尼斯狂歡節
14、西班牙大加那利島狂歡節
15、義大利尼扎狂歡節
16、加拿大渥太華冬季狂歡節
17、玻利維亞奧魯羅狂歡節
18、多米尼加狂歡節
19、特立尼達狂歡節
20、烏拉圭狂歡節
21、以色列的狂歡節
22、希臘加拉希迪狂歡節
(10)法國的尼斯狂歡節在哪裡擴展閱讀:
世界上大多狂歡節活動都大同小異,但也有不少奇特的狂歡節。西班牙東部小城布尼奧爾的人們就是通過「西紅柿大戰」的形式來過狂歡節的。
那天當地民眾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用上百噸的西紅柿作武器展開激戰,使整個市中心變成了「西紅柿的海洋」。人們在紅色的海洋中體驗到的是淋漓盡致的歡樂。
一位西方作家說,我們平時都被置於受人控制和安排的尷尬處境中,而狂歡節將我們解救了出來。在狂歡節上我們可以把快感發泄到極限,使人的肉體突破時空的限制,體現生命和物質世界的終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