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為什麼吃黃金

法國人為什麼吃黃金

發布時間:2022-05-06 21:59:47

Ⅰ 法國這位老人兩年吃掉一架飛機,把玻璃和金屬當食物,為何還非常健康

所謂民以食為天,吃是人們的一種身體本能,以前吃東西是為了填飽肚子,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已經不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更是一種享受。人們吃東西也變得講究,不僅要好吃美味,更注重營養均衡,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有些人因為能吃和愛吃還被冠以「吃貨」的綽號,不過世上的事情千奇百怪,除了「吃貨」,還有一種人居然喜歡吃一些金屬、塑料之類的東西,這種人通常被稱為異食癖人。

不過奇怪的是,洛蒂托的胃雖然非常強大,卻唯獨吃不下香蕉和雞蛋,他只要一吃這兩種食物立刻就會上吐下瀉,身體很不舒服,這或許和他的心理因素有關。如今洛蒂托已經70歲了,他依然在吃金屬和玻璃等,身體也很正常。其實世界上還有一些和洛蒂托類似的異食癖,他們吃土、吃煤渣、吃紙張等,但身體卻很健康,讓人不得不感慨這世間真是無奇不有。

Ⅱ 什麼是可食用黃金

對於黃金飾品,幾乎是無人不知,但是你聽說過黃金食品嗎?早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認識到了黃金的保健和醫療作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食金,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服之神仙。尤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氣,除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金之風」重又吹來,眼下日本、東南亞一帶食用金箔盛行,金箔大餐、金箔酒、金箔水、金箔糖果、金箔糕點成了市場上的高檔搶手貨。國內一些大城市裡「食金」不僅是為了保健,更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31家企業生產金箔酒。一些專家分析,由於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食金」不僅僅滿足於高端消費階層,極有可能向「中產」人群普及。然而,「食金」應當依據什麼標准?

中國最大的金箔生產企業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江寶全介紹說,近年來到該公司購買金箔作為食品原料的企業客戶突然多了起來,然而,由於其公司產品過去主要用於建築裝修,作為食品原料還從沒有過,能不能作為食品原料銷售企業曾經感到非常困惑,「因為金子這東西弄不好會吃死人,古代不是有『吞金而亡』的說法嗎?」江總裁激動地說。後來金箔廠通過咨詢政府監管部門和查閱資料才發現,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於1983年正式將黃金列入食品添加劑范疇,中國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作為食品新資源使用的物質也把金箔列入其中。在這種情況下,金箔廠才開始向食品生產企業出售。

作為食品用於「進口」的金子不是普通的金磚、金條、金戒指。用於食品原料的金子必須是經過加工的金箔。相傳晉代煉丹家葛洪創造了金箔工藝,這種將純金經過十多道工序的精細加工,使大小不等的黃金變成整齊劃一、薄如蟬翼的金箔,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特殊傳統工藝,世稱「中華一絕」,這種工藝能夠將一隻金戒指打造成與籃球場面積大小相當的金箔。後來金箔工藝陸續傳到日本,傳到海外,成為世界黃金飾品加工工藝並且久盛不衰。金箔廣泛用於仿古建築、現代建築、金字牌匾等,如佛像貼金、雕梁畫棟貼金、裝飾用貼金等。因為其薄如蟬翼,分子結構容易被分離吸收,所以是作為食品原料的最佳選擇。但是一噸酒里應當添加多少金箔?一名成人一天最多能夠吃多少金箔?這些標准無從談起,迫切需要相關部門通過科學研究作出規定,因為這一方面關繫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與防止暴利、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有著密切關系。

問題補充:這次奧斯卡頒獎儀式後,明星們會去吃可使用黃金製作的小金人,那他們吃的是啥
奧斯卡明星吃「黃金宴」
http://news.tom.com/2006-02-28/000P/42267125.html
主食價格堪比黃金

按照沃夫甘·普克提供的菜單,他重點推出魚子醬配奧斯卡小金人餅干;但所有的菜當中,主食法國黑松露配烤雞的義大利式肉飯最貴。

松露價格昂貴,其中又以法國黑松露為最。在歐美市場上,它的價格超過7.5萬元人民幣每公斤;在紐約,它的拍賣價每公斤曾高達數十萬人民幣,連法國人自己都說:「一塊松露一條金。」

巧克力製作小金人

最後出場的是被稱為「甜蜜幻想」的奧斯卡甜點:共4200個,全部做成奧斯卡小金人形狀,用上等的白巧克力製作,外皮還鍍上了一層可食用的金粉。

普克說,這道甜食不僅為歡宴畫上完美的句號,而且還讓所有的人,無論他們是否得獎,都能夠有機會一捧「小金人」,把屬於自己的一份奧斯卡光輝帶回家。

Ⅲ 法國菜系有什麼特色

法國菜的烹調方法很多,幾乎包括了西菜所有的近20種烹調方法。一般常用的烤、煎、燴、焗、鐵扒、燜、蒸等。
隨著人們對菜餚要求的不斷變化,法國菜的口味、色彩、調味也在不斷發展。法國菜的口味偏於清淡,色澤偏竽原色、素色,忌大紅大綠,不使用不必要的裝飾,追求高雅的格調。湯菜尤其講究原汁原味,不用有損於色、味、營養的輔助原料。以普通的蔬菜醬湯為例,要求將蔬菜全部打碎成細茸狀與湯一起煮,這樣能使湯的本味純正,又能增加湯的濃度。

法國紅葡萄酒
又如番茄醬,在西菜中作為一種調料,使用得比較廣泛。但在現代法國菜中,番茄醬用得較少,而是用大量新鮮西紅柿用油煸炒後來代替番茄醬,突出了菜的原色、原味。
特別突出的是,法國菜重視沙司的製作。沙司實際上是原料的原汁、調料、得料和酒的混合物。原料新鮮,沙司味美,才能做好菜。
製作獨特:
法式菜製作上有很多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選料廣泛、講究。一般來說西餐在選料上的局限性較大,而法式菜的選料卻很廣泛,
用料新鮮,滋味鮮美,講究色,香,味,形的配合,花式品種繁多,重用牛肉蔬菜禽類海鮮和水果,特別是蝸牛,黑菌,蘑菇,蘆筍,洋百合和龍蝦,而且在選料上很精細。

Ⅳ 法國的戰敗與黃金崛起有關系嗎為什麼呢

起初,很少有人意識到在英國放棄白銀而改用黃金的重要性。這兩種貴金屬的流通量相對穩定,因此它們之間的匯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保持在1:15.5左右。對這些國家來說,在大型交易中使用金幣,在小型日常交易中使用銀幣是合理和有利可圖的。如果像英國那樣廢除貨幣的法律地位,就必須製造一塊適合人們日常交易的小金幣,這在工業革命之前幾乎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常識的人會讓工匠把精力浪費在這類事情上。

跛行的金本位制雖然不完善,但解決了原本流通著大量貨幣的雙重貨幣體系國家所面臨的難題:在跛行金本位制之後,銀幣,盡管名義上是標准貨幣,因不能隨意隨意鑄造,與黃金的匯率關系受到政府的限制,政府不再擔心金銀比值的波動;同時,政府不需要將大量黃金流通在市場上的銀幣上,這使得一些「口袋薄」的國家能夠順利過渡到事實上的金本位制。很快,黃金,而不是白銀,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真正主人。

Ⅳ 法國獨特的文化習俗

他們吃乳酪跟其他西方國家的人不同,他們是飯後直接吃的,其他西方國家是夾在麵包里.

法國菜的程序遠比其他西方國家復雜

Ⅵ 法國義大利德國的黃金儲備為什麼那麼高,英國黃金儲備卻那麼低,還沒台灣高啊

第一,在最近500年的世界歷史上,中國和南美是銀本位國家,白銀被當成主要的流通貨幣。因缺少金礦而富含銀礦,特別是南美,全世界大部分銀礦在南美,南美之白銀相當於中東之石油。
而歐洲是反過來的,歐洲是金本位地區,一直一來黃金就是主要貨幣。所以歐洲人從歷史和傳統上更加註重對黃金的儲備,美國在文化和歷史上與歐洲同屬一體。
第二,你看到的基本上只是二戰以後60-80年代公布的各國央行儲備數據,中國央行最後一次更新公布自己的黃金儲備還是90年代了,正如近年西方媒體說的那樣——進入中國的黃金在此後的上百年時間都會不見天日。中國央行近幾年明顯加大了對黃金的儲備以對沖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的風險。但這一切卻是悄無聲息的、不公開的。實際上現在中國的黃金儲備應該在第三、甚至第二,如果按廣義的黃金儲備——算上民間的儲備,那麼肯定早已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了。因為中國傳統喜歡節氣婚慶消費黃金飾品,近年來中國大媽又紛紛抄底了不少的黃金。
第三,現在已經不是金本位制度,黃金只是一種輔助的重要金融儲備、金融工具,在關鍵時候可以起到穩定金融和調控金融的作用。黃金儲備的多少並不能直接代表一個國家綜合實力。要不然印度的民間黃金儲備率全球第一,那麼印度的國家實力就是全球第一了?
事實上,現在按人民幣算,一噸黃金在2.6億人民幣,約合4.35億美元/噸,中國有超過3萬億美元儲備,要想在黃金儲備上獲得第一的位置,只需要拿出其中的幾千億美元儲備即可,不是很難。如果黃金儲備第一就等於國家實力第一,我想國家早就做了。。

Ⅶ 誰知道法國人有什麼特點,法國有什麼風俗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Ⅷ 有關法國的有趣故事

有關儒勒·凡爾納的有趣故事
「好傢伙,要做這件事,不但要有學問,而且還要有錢。」
這是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太陽系歷險記》中可愛的勤務兵本一佐夫發出的感嘆。提起凡爾納,人們自然會想起《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神秘島》、《地心游記》、……,以及許多這樣膾炙人口的小說。這位十九世紀的法國人並不是科學家,但是他用妙趣橫生的文筆開啟了無數心靈對於科學的嚮往和濃厚興趣。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把那些晦澀的書本知識變得簡單明了,是凡爾納的拿手好戲。
在他的小說《太陽系歷險記》,凡爾納虛構了一群被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到太陽系中旅行的人們的有趣故事。在故事裡,許多平日里不為人們所注意的知識,在那個陌生的神秘世界裡變得是那樣寶貴。
那麼到底是什麼事讓我們這位勤務兵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呢?
找尺子和砝碼。原來為了測定這顆小行星的密度,人們必須找到標準的測量工具尺子、質量為1公斤的砝碼。雖然這個星球上並沒有這些東西,但我們的冒險家們卻並沒有被難倒,他們用法郎硬幣解決了問題。
如果我們知道,一個5法郎的銀幣直徑是37毫米;2法郎的銀幣直徑是27毫米;50生丁,也就是半個法郎的銀幣直徑是18毫米,那麼怎麼樣才能得到1米的標准長度呢?只要有10塊5法郎的銀幣、10塊2法郎的銀幣、20塊50生丁的銀幣,問題就解決了。因為將這些硬幣沿中心線排列起來,我們就可以得到地球上1米的標准長度。1千克的標准砝碼又怎樣得到呢?同樣很簡單,我們聰明的主人公們知道一個5法郎的銀幣的質量是25克,40個5法郎的銀幣就是1千克的標准砝碼,分毫不差!
當我們感嘆作者的足智多謀時,我們也應該感謝那些解決了大問題的法郎銀幣。19世紀的法郎硬幣是用金銀鑄造的,它們的重量和尺寸在法律上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鑄造時不能有毫釐偏差。正是這種近乎於苛刻的規定,為主人公們認識這顆金質的星球鋪平了道路。不過很少有人想到,也正是這種規定奠定了金本位貨幣的信用基礎。
凡爾納生活在一個金屬貨幣的時代。在那個時期,像英國、法國、俄國這些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貨幣代表的價值是由單位貨幣所包含的金銀貴金屬,主要是黃金的重量來決定的。因此國家對鑄造錢幣的重量、成色、尺寸、形狀、甚至最細微的花紋都有著詳細的規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貨幣的權威和市場流通的秩序。盡管鑄造金銀硬幣古已有之,但用法律對鑄幣進行嚴格的規定的歷史如果認真推算,也不過幾百年而已。而且,為了維護這些金銀硬幣的尊嚴,許多人都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在古老的東方,譬如說中國,雖然人們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廣泛的使用金銀充當貨幣,但是這些金銀至少在清代以前並不是以「硬幣」的形態存在的,而是以條塊的形態存在。金銀在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是「兩」,而看過《史記》之類的古書的人們都知道,在東漢之前,金子就以「斤」計量。那時的史書經常記載國君或者皇帝動輒就賞賜臣下黃金數百斤,甚至數千斤,最多竟達十萬斤。當然,那時的「斤」和今天的「斤」比起來,要小得多得多,大概相當於250克,或者更少,金子的純度也比較低。古代的中國人,經常把黃金和白銀鑄造成「元寶」,元寶的量詞是「錠」,但價值卻是按照重量和成色來計量的。
建立了短暫的「新」朝的西漢外戚王莽倒是比較熱衷於鑄造金、銀錢幣。王莽的鑄幣形狀比較特殊,譬如說一種叫「錯刀」的錢幣,樣子像春秋時期的刀幣,但上面鑲嵌著黃金,並鑄有「一刀平五千」的字樣,意思是一個這樣的金錯刀價值五千文銅錢。當然,實際上這種錢幣的包含的黃金重量遠遠不值五千文銅錢的價值。發行這種「不足值」的貨幣實際上是王莽掠奪民間財富的一種途徑。因此,這種靠暴力保證流通的錢幣在民間遇到了激烈的抵制。盡管王莽的金錯刀像他的「新」朝一樣短命,但是在東漢張衡的筆下「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的詩句,卻將這種早已湮滅了的貨幣的名稱流傳了下來。
盡管中國古代很少鑄造金銀錢幣,但是鑄造銅錢的歷史卻源遠流長,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鏟形「不」。從秦始皇鑄造大一統的半兩錢開始,中國的銅錢的基本形狀兩千年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讀書人戲稱為「孔方兄」的圓形方空的銅錢,被許多人認為是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的體現。然而造成這個形狀的真實原因可能在於技術,而不是哲學。因為方和圓是古人最容易制模的形狀。而古代的鑄造技術很難保證錢幣的圓邊周圍不留下毛刺,於是為了將錢幣的邊緣變光滑,就必須用鐵條將眾多銅錢串在一起打磨光滑,為了防止打磨時銅錢運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它們中間的孔鑄成方形的。
有趣的是,在唐朝以後的銅錢上常有一道月牙形的凹痕。根據《唐會要》的記載,那是唐太宗在位時期,負責鑄錢的官吏將錢幣的蠟樣送到御前瀏覽時,文德皇後的的指甲在蠟樣上留下了一個月牙形的甲痕。結果負責鑄錢的官員只得按照返回的蠟樣原樣鑄造,而不敢提出絲毫異議。於是,此後的數百年間,所有的鑄錢上都留下了這個印記。金代詩人李俊民留下的「金釵墜後無因見,藏得開元一捻痕」講的就是這件事。更有意思的是,這個月牙也出現在了日本和朝鮮同一時期模仿大唐鑄造的銅錢上。這兩個國家當時正在「全盤中化」,因此將中國錢幣上的指甲印,也當成了不可缺少的東西毫不猶豫的臨摹了下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銅錢作為王權的象徵,是不可動搖和質疑的。
盡管像文德皇後那樣在錢幣上留下如此深刻「烙印」的人物科算得上空前絕後,但是每一個繼承大統的皇帝都不會放棄在錢幣上鑄造他的年號的權利,從隋朝到清朝莫不如此。事實上,甚至對於那些並沒有取得合法性的割據政權和反叛者來說,鑄造錢幣也是一件大事。因為這不僅僅表明了這個政權對於中央政府合法性的蔑視,以及對自己取而代之的信心;而且也是為更大規模的戰爭籌措軍費的必須。像太平天國這樣曇花一現的政權發行的錢幣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最初的鑄幣質量很不錯,但是越到後來就越不敢恭維了。
在絕大多數時候,歷代政府都規定銅錢必須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因為這樣可以防止刁民們鑄造劣質的錢幣,從中牟利。漢朝初年,曾經允許過私人鑄造銅錢,結果人們競相偷工減料,摻雜使假。當時一個名義上的「半兩錢」,竟然輕到能夠浮在水面上而不沉底,人們形象的將這種錢幣稱作「榆莢錢」。一個法定的半兩錢在熟練的工匠手中竟然能夠鑄造十多個這樣的「榆莢錢」,兩千年前中國的鑄造技術之高明由此可見一斑。
當這種劣質鑄幣大行其道的時候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如果由於法律的關系,人們不能拒絕接受這種貨幣的話,那麼人們就會將那些貨真價實的鑄幣收藏起來,盡量不使用;而鑄幣者則會想方設法的將足值的貨幣回收熔化,再改鑄為更多的不足值的劣質貨幣。其結果必然就是「好的」貨幣從流通中消失,而「壞的」貨幣日漸橫行,這就是經濟學中著名的 「良幣驅逐劣幣律」。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以鑄幣的名義價值表示的物價必然上漲,直到劣幣所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與原來的良幣相等為止。顯然,這可稱得上是一種特殊的通貨膨脹。當然,如果貨幣的質量持續惡化而得不到任何改善的話,人們最終會拋棄這種貨幣,去尋求另一種支付手段,或者乾脆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始代。很明顯,那麼不但社會經濟會因為商業停頓而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而且那個印在貨幣上的政權也不會過上太平日子。
為了防止劣幣出現,各國政府一般都會用苛刑峻法來警告人們不要這樣做。在這方面英國人是榜樣。相傳1125年聖誕節,索爾茲伯里大主教羅傑曾經召集英格蘭所有鑄錢匠,當著大家的面檢驗他們鑄造的錢幣。結果97個人中只有3個人鑄造的錢幣合格,其他人則被宣布有罪,等待著他們的是被砍去右手,並驅逐出境。據說,在這次血流成河的聖誕節之後,英格蘭的鑄幣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那些打算通過鑄造短少份量,或者企圖通過摻雜使假,而牟取暴利的人大大減少了。對於偽造錢幣的罪犯,英國人也毫不手軟,亨利一世在位時期的做法是在傳統的砍掉一隻手的基礎上,再挖去兩隻眼睛。
這些刑罰對於懲治罪犯是很有效的,但是如果統治者本身打算通過鑄造劣質錢幣,甚至假幣來為自己解決財政問題的話,法律就變得蒼白無效了。實際上,如果我們隨意翻開錢幣的發展史,就會發現鑄造錢幣的歷史在很多時候簡直可以稱的上是一部充滿欺詐和貪婪的可悲紀錄。在沒有鑄幣的時代,人們在每一交易之前,必須就金銀的重量、成色、真偽取得一致意見才行。這樣,交易成本有時就會大到令許多交易無法進行的程度。而統治者鑄幣的好處就在於用國家的信譽保證了每一個同樣的鑄幣的價值——金銀含量和成色不容置疑。可以說,鑄幣就是將國家不可動搖的權威施加於金銀之上。鑄幣的標記、圖案、大小、花紋就是國家信用的象徵。
對於鑄幣的使用者,由於國家用法律和暴力保證他鑄造或者他承認的錢幣的流通,因此,從理論上說,人們在交易中可以不再考慮錢幣本身的價值,而只需關心錢幣代表的價值就可以了。這樣,最聰明的統治者就發現了一個可以帶來暴利的秘密:他可以利用國家的權威來補足他發行的貨幣所具有的價值和所代表的價值之間的差額。也就是說,國家可以利用人們對國家的信任,或者恐懼,從而鑄造不足值的貨幣,從而進行不等價的交換。這個發現等於是為國家濫發劣質貨幣大開了綠燈。從此,統治者就可以享受用少量的金銀鑄造價值遠遠超過這些金銀價值的貨幣的「專利」。
最先取得這種專利的,很可能是古代的希臘人。被後人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曾經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愛琴海上的島國薩摩斯的統治者波利克拉特曾經因為某事必須支付給拉塞德蒙奈恩斯一大筆錢。這個暴君的解決方法是「用鉛鑄造了大量的國家貨幣,鍍上金給了他們,他們收到了錢,馬上離去了」。像這種統治者直接造價錢的例子在古希臘似乎非常普遍,國家甚至將這種醜行當成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今天出土的許多希波戰爭以前的希臘金幣上都有一條很深的切口橫貫幣面,其原因據說就是對希臘人的鍍金技術早有領教的波斯人為了檢驗貨幣真偽而留下的。當然盡管這種辦法比阿基米德揭開皇冠之謎的發現要簡陋的多,但卻是很有效的。
在古希臘之後,盡管羅馬帝國奢靡的統治者也曾經發行過鍍金貨幣,但是最常被使用的,還是直接降低貨幣的重量,或者在金銀幣中加入銅鐵等賤金屬這兩種辦法。以羅馬的貨幣「阿斯」為例,這種青銅鑄造的貨幣起初重量是1磅,但後來重量卻急劇下降,到漢尼拔兵臨羅馬城下的時候,1個阿斯的重量只有1盎司,相當於原來的1/16。當然,導致鑄幣重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銀等貨幣金屬的價格上漲和普遍的物價變化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動力可能還是貪婪在作怪。許多統治者聲稱,由於技術的原因,即使是國家統一鑄造的貨幣載重量上也會存在「公差」——也就是於聲稱的重量不符;不過隨著鑄造技術的進步,在許多國家,公差不大沒有縮小,反而還擴大了。而且這種公差基本上都是以「減號」而不是以「加號」的形式出現的。
相對而言,通過鑄造劣質貨幣而不是單純減輕貨幣的重量,因為「隱蔽性」較好而被更經常的使用。最有名的例子是被稱為「舊銅鼻子」的英王亨利八世這個滑稽綽號的由來。亨利八世在位期間將王國鑄造的銀便士的純度大大降低,新便士中銀的含量只有1/3,而銅合金卻佔到了2/3。其結果令這位將頭像鑄造在「銀幣」上的國王達為難堪——「銀幣」上最突出的部分——國王的鼻子在摩擦的作用下,很快露出了銅的本色,隨後又迅速氧化變暗。於是這位君主新的雅號,立刻就隨著流通的「銀幣」傳遍了整個王國。
降低鑄幣質量的另一個途徑來自民間對金銀幣故意的「破壞」——「磨損」和「剪邊」。由於國家發行的鑄幣強制流通,於是一部分人就動起了這種強制性的念頭:他們將收到的金銀幣沿著圓邊打磨,獲得金銀碎屑,只要不是太貪心,金銀幣縮小的直徑是看不出來的;然後再將變小了一圈的貨幣支付給別人。別人即使發現鑄幣縮小了,但是由於法律強制性的存在,也不得不接受。而這些金銀碎屑自然就成了「剪邊者」額外收入。而「磨損」則與「剪邊」大同小異,只不過主要手段是對錢幣的兩個平面打磨,以獲得金銀粉。當然,通常這二者並不矛盾,在這些不法之徒手中,一枚災難深重的貨幣通常都要受到兩次酷刑的「折磨」。
「磨損」和「剪邊」活動在每一個社會都曾經蔚然成風,其結果就是導致流通中的貨幣質量急劇下降,而政府又不能不接受自己發行的貨幣,因此當政府通過稅收獲得這些被打磨的幾乎人不出來的貨幣時,受損失的就主要是政府自己了。久而久之,人民也會拒絕使用這種加工過的貨幣,同時把足值的貨幣藏起來。而一旦政府抓住了某個「肇事者」,他則會以「使用中的正常磨損」為理由,逃脫懲罰。傷透腦筋的政府後來採用的一個不得已的辦法是在錢幣的邊緣刻上凹進去的文字或花紋,同時將貨幣正反面的圖案改成盡可能復雜的淺浮雕。並且宣布政府和人們有權拒收已經將邊緣的文字或者浮雕圖案磨損的貨幣。這一招盡管增加了鑄造的貨幣的難度,但是對於打擊那些「剪邊者」卻是極其有效的。正如我們在新版的1元人民幣硬幣,和其他許多別的硬幣上看到的,這個措施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盡管對付「剪邊者」已經不再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
一般而言,除了統治者以外,最關心貨幣質量的是從事工商業的人們。因為他們是通過交換來獲得這些錢幣的,而且他們的財富主要也是以錢幣而不是事物存在的。如果錢幣的質量低劣,那麼在強制流通的情況下,受損失的就是這些人。因此他們往往有著最強烈的動力去與製造偽幣或者劣幣的行為作斗爭,哪怕這種行為的源頭是掌握暴力機器的政府也在所不惜。從歷史來看,實際上,在那些越是工商業發達的國家,當局鑄造的錢幣的質量就越好,法律對錢幣管制就越嚴。
金本位下的英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英國國會將整個國家的貨幣與黃金嚴格掛鉤。1盎司黃金等於3英鎊17先令10.5便士。國會通過法律規定了英鎊和先令硬幣的金屬含量:1英鎊金幣必須含123.27447格令的22開標准金;1先令的銀幣必須含87.27272格令的純度為92.5%的標准銀。政府不得隨意改變。在這樣的規定下,任何人都可以拿上金條去政府開設的造幣廠或者英格蘭銀行,要求按照國會1844年的法令兌換等值的貨幣。這種幣值上的嚴格,使得英鎊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有信譽的貨幣之一。隨著英鎊被世人所接受,「日不落國」的皇冠也就理所當然的戴到了大英帝國的額頭。
當人們不再為錢幣的真偽煩惱的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只剩下一個了:如何盡可能多的佔有而不是拋棄這些錢幣。
在英吉利海峽的對岸,法國也成為了大陸國家中嚴格貨幣制度的典範。由於法國採用的計量單位是公制,而且這種錢幣上的公制又得到了嚴格的遵守,因此才會有了文章開頭,我們主人公發出的感嘆。

Ⅸ 法國格勒諾勃人,長犬之後就開始不斷吃大量金屬物品,並且絲毫沒有受到任何損害,什麼原因呢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中國遼寧有一位吃煤的女人,印度有一位不吃飯的奇人。在正常人的生活中,吃飯、吃零食、蔬菜、肉食都是很正常的,但在法國卻有一位吃金屬的人。他不僅吃過自行車,還吃過玻璃、飛機!

就算礦油和水能保護食道胃壁什麼的,可胃酸真的能全部消化那些金屬嗎?那些有毒的物質呢?就算胃酸融掉了金屬,可是小腸能從中吸收營養嗎?還是全部直接當廢物排泄掉?那他排泄功能得多強大啊!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這個吃金屬的人,中國古代都說吞金而死呢(話說我也不明白是為什麼會死,金屬太沉了把胃撕破而死?),他吃了這么多金屬怎麼一點事沒有呢?對此還沒有合理的解釋。

Ⅹ 法國人為什麼喜歡吃蝸牛

今天蝸牛被視為法國獨有的美味,但歷史上法國人並不是第一個嘗試食用蝸牛的人。整體來看,歐洲人對蝸牛的食用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即羅馬帝國晚期,要知道那個時候所謂的法國尚且還不存在。不過羅馬人的蝸牛烹飪菜譜在蠻族入侵後就失傳了,直到1400年前後,法國開始有人抓野生蝸牛,清洗後烹煮,再用針把蝸牛殼內的肉挑出食用。也有富人在烤制蝸牛再添加香料食用。

不過當時的法國宮廷對蝸牛仍然持排斥和態度。到了18世紀,食用蝸牛成了全法國的風尚,保留蝸牛的殼,並在其中填充不同調料再烤製成了流行的吃法。根據法國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開始出現勃艮第蝸牛、普羅旺斯蝸牛、波爾多蝸牛、第戎蝸牛等不同做法,蝸牛從此真正和法國美食聯系在了一起。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為什麼吃黃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