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普法失敗引發什麼事情

法國普法失敗引發什麼事情

發布時間:2022-05-07 04:25:21

A.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呢

普法戰爭其實就是德法戰爭,這場戰爭也就此拉開了德法的百年世仇,實際上也是德法為爭奪歐洲老大而進行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時間是從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德意志王國的前身)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進行的。

雙方由於都是主動發起戰爭的,都是有所准備的,但普魯士的准備高於法國,普魯士具有40萬軍隊,法國卻只有20萬。在人數上,普魯士遠遠高於法國,在戰爭期間法軍部隊聯絡通訊不暢,行動遲緩。但普軍行動迅速。法國在指揮上出現重大失誤,被普魯士抓住機遇。僅僅半個月法軍就被普魯士分割包圍。此時已經是勝負已定了,恩格斯對此的評價是:」法蘭西第二帝國末期政治上的貪污、腐敗,成功地向軍隊蔓延,導致法軍在先發制人的情況下,集結的軍隊竟然沒有後勤跟上,部隊只有少量黃油和餅干,前線的官兵只有一張極其簡陋的德國境內地圖。請問這樣的狀態如何打仗」。英國、義大利、俄國這些列強,甚至俾斯麥,都沒有想到法國會一敗塗地。敗的如此之慘,這還是當年雄霸歐洲的法蘭西雄獅嗎?戰爭的結果是法國皇帝被俘,損失對比如下。

B. 普法戰爭對法國的影響是什麼

普法戰爭對歐洲的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對中國也產生了影響。其影響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1、對德國的影響

?首先,德國的統一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使德國僅用了二十餘年的時間,便一躍而成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經濟和軍事大國。推動德國經濟發展的因素,除了德國統一這一因素外,還有阿爾索斯和洛林提供的自然資源,法國的賠款所提供的資金,加上世界正處於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德國經濟很快發展起來。其次,德國統一,其綜合國力強大,使德國在歐洲政治格局中佔有更為有利的地位,進而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形成了新的政治和軍事的不平衡,為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這樣看來,一戰與普法戰爭確實存在某種必然聯系。

2、對法國的影響

?普法戰爭使法國一蹶不振。六十年代,法國的工業生產總值還據世界第二位。但戰後,由於割讓阿爾索斯和洛林,法國喪失了重要的自然資源;對德國的巨額賠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負擔,經濟發展失卻了動力;法國的金融業的畸形發展,使法國工業發展受到了阻礙;法國大革命後確立的小農經濟政策使法國農業困難重重,落後的農業使法國失去了農村市場和經濟發展的動力。到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盡管法國經濟也有所發展,但是已經落在美國、德國之後,居世界第四位。在政治上,普法戰爭以後,法國廢除了君主制,法國國內政局動盪,先有巴黎公社的革命,後有保守派、共和派、保皇派等政治派別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國內政局不穩,形勢混亂,這對法國經濟發展造成了相當影響。而這些現象,與普法戰爭不無關系。

? 3、對義大利的影響

?十九世紀上半期在義大利興起的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運動日益高漲,通過普法戰爭,義大利把德國勢力趕出了義大利。七十年代,最終完成了統一。統一後的義大利,結束了異族壓迫和分裂割據的局面,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種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 的統一方式使義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 4、對中國的影響

?1883年3月,費茹理第二次組閣,決定發動侵略戰爭。這有三個好處,一是擴大殖民勢力,二是鞏固政權,三是為了轉移國內的斗爭視線。中法戰爭時期,中國對世界情況已經有相當了解。針對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的失敗,中國駐法國公使曾紀澤對法國的表面氣勢洶洶,其實色厲內荏的情況了解得相當清楚。他建議清政府採取「談和與備戰並重」的方針,認為備戰越充分,越有利於解決爭端。總稅務司赫德也認為:「中國如僅單獨對付法國,我以為它能夠好好的打一陣……」(《中國海關與中法戰爭》,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40頁)1885年3月,中國軍隊取得了鎮南關——諒山戰役的勝利,導致了費茹理內閣的倒台,清政府採取了乘勝即收的策略,雙方簽訂了《中法新約》,這里姑且不談這種策略是否是「賣國」,它至少說明:中法戰爭時期,法國經濟地位下降,軍事實力下降,政局不穩。在戰場上,法國軍隊不能完勝中國,而這恰這恰是普法戰爭的結果。

C. 普法戰爭最後造成了哪些後果

在普法戰爭中,法國出動的軍隊損失慘重,還有10多萬人做了戰俘。雖然在之後的停戰協議中,普魯士釋放了這10萬法國士兵,但是法國政府卻又將這些正規部隊用於鎮壓巴黎公社,可見在當時法國的兵力已經不多了,已經無力鎮壓國民運動。上戰爭賠款對經濟的沖擊損害,法國國力相對戰前衰弱。而普魯士卻憑借著戰爭的勝利,順勢統一了整個德意志,並於1871年在法國凡爾賽宮成立了德意志帝國。統一後的德意志消除了原來邦國之間的貿易壁壘,經濟發展迅猛。從大體來看,普法戰爭之後,歐陸霸主由法國變成了德意志帝國。

D. 普法戰爭直接導致了什麼事件的爆發對法國

1871年1月28日,法國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26日,草簽凡爾賽和約。
3月18日,巴黎市民發動起義,僅僅一天佔領了市政廳。法國政府遷往巴黎城郊的凡爾賽宮。
3月26日,巴黎人民進行投票,選舉產生了巴黎公社。
5月10日,法國政府與德國簽署法蘭克福條約,以割讓與德國接壤洛林和阿爾薩斯兩省,並賠款50億法郎的代價,換取德國從法國撤軍和釋放戰爭中被俘的十萬法國戰俘,並隨即用於鎮壓巴黎公社。最後巴黎公社不敵,被法國政府消滅,成員大多被處決。

E.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法國在拿破崙時代,他們能橫掃歐洲,可到了他侄子繼位的時候,法國已經沒有之前的優勢了。面對昔日被自己暴打的普魯士,法國竟然也是迎來慘敗,普法戰爭中輸得底朝天,甚至連皇帝都被俘虜,這對法國來說是奇恥大辱,他們也不得不放棄很多土地。經過這場大戰,法國從此開始快速衰敗,他們的軍事實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法國為什麼會輸呢?

普魯士在參戰前,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去改變自己的武器,他們對於槍支的改革要少一些,可他們重點是改革自己的火炮,讓自己有了更加強悍的火力。克虜伯鋼制後膛90mm炮無論是火力還是射程,速度都已經大大超過了法軍原本的火炮,面對這個問題,其實法國也不是沒有察覺的,要知道曾經拿破崙是最重視炮兵建設,他的侄子也會模仿他的風格,但法國陷入到了財政危機中,他們根本拿不出這么多的錢去改變自己的武器。因此他們只能用原本的火炮去應對全新裝備下的普魯士軍隊,不過法軍在步槍上仍然有優勢,普魯士也不是富得流油,他們的錢也只能用來去提升火炮的強度,無法讓軍隊全面換槍。可現代戰爭中,火炮的影響就無人能比了,當法軍看到普魯士軍隊的炮火之後,他們也被震撼了,在這種火力面前,敢打敢拼就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F. 為什麼說普法戰爭失敗使第二帝國滅亡

法蘭西第二帝國是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建立的。當時德意志強國普魯士准備統一德國,而法國不願意德國統一,為了阻止德國統一,拿破崙三世率領法軍與普魯士開戰。這就是普法戰爭的由來。戰爭結果是法國戰敗,拿破崙三世投降,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德國統一。另外補充一下,普法戰爭是法德兩國成為宿敵的淵源,正是由於兩國不斷加深的矛盾與沖突,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德矛盾也是重要誘因之一。

G. 普法戰爭的結果及其影響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促使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同時,在德法之間播下了仇恨的種子,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一直影響著兩國之間的關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歐洲的局勢。

戰爭爆發之前,根據1815年拿破崙被徹底打敗後的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在德國土地上建立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它包括34個封建君主國和4個自由市。但各邦在內政、外文、軍事上卻是獨立自主的。其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該邦聯中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為爭奪在德國的領導地位而長期進行斗爭。普魯士是一個軍事封建王國。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後,為實現其兼並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擴充軍備,並任命以擁護帝制聞名的俾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麥任首相期間,信奉強權政治,推行鐵血政策。1864年,他拉攏奧地利作為同盟者,策動了對丹麥的戰爭。丹麥戰敗,普、奧兩國之間的矛盾加劇。1866年,俾斯麥又聯合義大利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奧軍戰敗,被迫向普魯士求和。於8月23日,普、奧在布拉格簽訂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舊邦聯宣布解散。俾斯麥趁機吞並北部4個支持奧地利作戰的邦國,並於次年組建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轄22個邦國和3個自由市,3100萬人口)。普奧戰爭雖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但德國的統一還沒有最後完成。巴伐利亞、巴登、維爾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著獨立地位。這四邦緊鄰法國,拿破崙三世不願德國強大,極力施加影響,不讓四邦統一於德國。這促使俾斯麥下決心藉助武力解決同法國的紛爭。

19世紀中期的法國,從經濟上說,資本主義顯持續發展勢頭,工業革命處於最後完成階段,生產能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英國。但在政治上,它卻是一個極其反動、極富侵略性的國家。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內採取了反革命的軍事獨裁,把一切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並把國家的軍事、警察、官僚機構擴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人民對帝國政權極端不滿。對外採取擴張主義政策,頻頻發動侵略戰爭。如,1853—1856年,法國與英國聯合,為瓜分地中海東部勢力范圍,同俄國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1859年,法又以「援助」義大利統一為名,參加了對奧地利的戰爭。1856—1860年,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夥同英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後,又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等。

法國對毗連的德國萊茵河地區豐富的天然資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於沒有機會下手。1866年的普奧戰爭結束後,普法之間的關系很快便進入一個空前緊張時期。普法兩國都在有意識地為贏得一場預想中的大規模廝殺而積極創造條件。

60年代末,法國由於拿破崙三世的軍事獨裁和反動的內外政策,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使一切反對拿破崙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強。特別是法國無產階級也顯得十分活躍,隨著1864年第一國際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後成立了國際支部,領導工人群眾宣傳社會主義,頻繁舉行政治罷工,鼓動推翻拿破崙三世的反動統治。拿破崙三世面對國內這樣一種十分動盪緊張的局勢,為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擺脫國內的政治危機和滿足資產階級掠奪貪欲,促使其急於發動一場對外戰爭。此時,俾斯麥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預設圈套,誘使法皇拿破崙三世走上了宣戰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國終向普魯士宣戰,揭開了普法戰爭的序幕。

在法國宣戰之後,普法雙方便投入了緊張的戰爭動員和軍隊調動工作。到7月底,法國編成萊茵軍團,在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共集結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其計劃在普魯士未及動員展開之際,先機制敵,集中兵力越過國界,直取法蘭克福,切斷南北德意志之聯系,迫使南德諸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與此同時,普軍也在萊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間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老毛奇)為總參謀長。其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力爭將法軍主力圍殲於邊境地區或將其驅至法國北方,繼而圍攻巴黎,迫敵投降。

8月2日,以法軍在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發動進攻而拉開普法戰爭的序幕。至8月4日,普軍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揮下,進行了預有準備的抗擊,並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軍在沃爾特、斯比克倫、馬爾斯拉圖爾和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等幾次會戰中接連失利。到8月中旬,法軍主力部隊的部署已被普軍割裂。一部由法軍巴贊元帥率領的左翼和中路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圍困於戰略要地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法元帥率領的右翼3個軍共12萬餘人,在夏龍編成以麥克馬洪為司令的夏龍軍團。8月30日,法軍在博蒙地區與普軍激戰後退守色當。隨即,毛奇命令普軍向夏龍軍團兩側運動。8月31日,普軍第四軍團佔領麥茨河右岸至法比邊界的整個地區,封鎖了法軍經蒙梅迪東進馳援麥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進行了此次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次會戰——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第三軍團佔領符里濟、棟舍里等地,切斷了法軍由色當經梅濟埃爾西撤的鐵路,進而插到法軍側後的聖芒若和弗累涅一帶,堵住了法軍向比利時撤退的通路。當天中午,普軍完成了對夏龍軍團的合圍,並開始進行猛烈的炮擊。下午,法軍數次突圍失敗,拿破崙三世自知已無力挽回敗局,於下午4時半下令掛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崙三世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此會戰,法軍共損失12.4萬人,其中僅3000餘人逃到比利時境內;普軍損失近9000人。色當慘敗加速了拿破崙三世帝國的崩潰。9月4日,法國宣布成立共和國,組成了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資產階級共和派政府——「國防政府」上台執政。

德國民族統一的障礙業已消除,德國南部諸邦於1870年11月順利並入北德意志聯邦。但普魯士當局並未因此而終止軍事行動。9月中旬,普軍向巴黎進軍,並包圍了巴黎。至此,普魯士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禦性質,而變成了一場地道的侵略性掠奪戰爭。這樣普法戰爭進入到第二階段已轉變成為法國進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一階段中,法國除新建的北方軍團和盧瓦爾軍團等在戰場上對普軍作戰外,還有廣大的人民群眾(自由射手)展開游擊戰,這時,法國仍具有約100萬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實行投降政策,企圖與敵人勾結,阻止抵抗運動繼續發展。9月23日,普軍佔領圖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軍投降。

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17萬法軍在麥茨投降。這使普軍得以騰出兩個集團軍壓向盧瓦爾和北方軍團,使這兩個軍團在與優勢的普軍作戰中被擊敗。此間,法國政府曾兩次向普軍求和;巴黎居民由於飢困交加,反對政府的投降政策,舉行了多次起義。

1871年1月22日,法國政府鎮壓巴黎居民起義後,同德軍指揮部進行了最後的談判,於1月26日簽訂巴黎投降的條約,1月28日在凡爾賽普軍大本營簽訂了停戰三周的協定。2月26日,草簽《凡爾賽和約》。和約締結後,資產階級政府勾結民族敵人向巴黎工人發動進攻,於是爆發了偉大的巴黎公社起義。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敗前不久,法國外交部長茹爾·法夫爾與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城簽訂了正式和約。普法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依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並自立為皇帝。至此,德國的統一終告完成。普法戰爭之後,由於德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劇,歐洲大陸變得更加動盪不定。兩國在這次戰爭中的結怨,成為後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戰爭期間,恩格斯在他發表的一系列戰爭短評中就指出,有三個基本錯誤導致色當慘敗:「第一,法軍在迎擊敵人的進攻時所處的陣地,使獲勝的德軍能夠揳入法軍分散的各軍之間,結果把法軍割裂為兩支獨立的部隊,並使它們彼此不能會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戰;第二,巴贊軍團在麥茨行動遲疑,結果被緊緊地圍困在那裡;第三,援救巴贊兵團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線,簡直是唆使敵人俘虜全部援軍。」法軍所犯的三個基本錯誤,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錯誤指導外,也與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指揮失誤有關。而普軍總參謀長毛奇善於製造、利用法軍的錯誤,巧妙地施展謀略,實施正確、堅定、靈活的作戰指揮,使普軍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主動權。

H. 為什麼普法戰爭中法國輸的那麼慘

普法戰爭,(法語: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德語: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在德法兩國,此戰役稱為法德戰爭。
關於法軍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的原因,一般都只講到法國對戰爭沒有充分准備,法軍的裝備、彈葯和糧秣均無保證,統帥部展開作戰行動遲緩。這都是事實。可以歸結為三個原因:
一、法軍准備不足,不能先發制人,初戰受挫,就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權,終於一敗而不可收拾。
二、指揮法軍的將帥在形勢變化的條件下,部署失宜;在應該退卻的時候,不敢當機立斷;因循貽誤,進退失據,又往往斷送了取勝的時機。
三、前線法軍的具體行動經常受到巴黎的錯誤干預;法國反動統治者害怕本國人民的革命甚於外國敵人的進攻。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失敗除軍事原因之外,還有政治原因。第二帝國政府原來企圖靠戰爭勝利維持它的統治,「國防政府」又企圖借投降防止人民革命。事情都向它們願望的反面發展了,這也是歷史的辯證法。

I. 1971普法戰爭戰敗引發了什麼

應該是1870年吧,普法戰爭是普魯士王國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告終。

這次戰爭使普魯士王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J. 巴黎公社給法國帶來了什麼,造成了哪些事情呢

巴黎公社給法國帶來了短暫的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它造成了法國人民的起義和對制度的狂熱。

巴黎公社,是法國在1871年3月-5月期間的一個短暫統治巴黎的政府,巴黎的工人試圖推翻資產階級統治而進行工人起義,後來被法國政府鎮壓。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

1、起義與沖突

1871年,法國普法戰爭戰敗,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階級壓迫和民族投降政策使得法國當地廣大群眾極度不滿。1871年3月18日,工人在巴黎舉行地方起義,試圖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在3月26日進行公社選舉,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雖失敗但悲壯,它留下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認為?歡迎留言。

閱讀全文

與法國普法失敗引發什麼事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