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接近原材料產地考慮,法國的葡萄酒廠應該建在()A.比斯開灣沿岸B.地中海沿岸C.塞納河沿岸D.盧
地中海沿岸地區,夏季氣溫高,降水少.在植物生長旺盛的季節,光照非常充足.因此,這里種植的葡萄質地優良,糖分含量較高,為葡萄酒釀造提供了優質原料.優質的原料,加上獨特的生產工藝,悠久的生產歷史,使法國葡萄酒行銷世界各地.
故選:B.
⑵ 世界上最大的生產葡萄酒基地在哪
西班牙著名的葡萄產區拉曼卡(Lamancha), 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鄰地中海,氣候溫暖,陽光充沛,是典型的地中海國家。榮獲過最具權威的「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大獎賽」、「義大利葡萄酒展覽」和「巴黎酒類展」的金獎。酒從葡萄採摘、釀造、灌裝、儲存到出廠都經過最嚴格的挑選,完全按照《歐洲釀造標准(OIV)》生產釀造。 菲立斯是西班牙乃至整個歐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之一,它擁有800公頃葡萄園,種植了大量名貴的坦伯尼和赤霞珠葡萄。菲立斯集團原酒的儲存量為每年二十五萬噸。儲存用的不銹鋼罐具有自動的溫度控制和排空、加註能力;菲立斯索利斯集團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酒窖,陳釀用酒窖也具備自動的溫度和濕度控制系統,使用高品質的橡木桶,使之達到最好的儲藏條件;酒廠內共放置50000隻人工製成的橡木桶,是世界上橡木桶儲藏數量最多的葡萄釀酒廠之一。
⑶ 法國葡萄酒產區是哪裡
法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分別是:
1、香檳產區(Champ agne),香檳區位於巴黎的東北部,是法國位置最北的葡萄園。香檳地區最著名的三大產地是馬恩河谷、蘭斯山與白丘。
2、阿爾薩斯產區( Alsace ),以芳香和高品質白葡萄酒聞名。
3、盧瓦爾河谷產區( Loire Valley),是法國西部一個大區的名稱,西鄰大西洋。有著法國後花園之稱。
4、勃艮第產區(Bourgogne),位於法國東北部,是法國古老的葡萄酒產區。
5、汝拉-薩瓦產區 (Juraet Savoie),位於法國東部,靠近瑞士,這里出產的葡萄酒風格獨樹一幟,尤其有代表性的是汝拉黃酒(和麥稈酒,是當地最璀璨的兩顆金色明珠。
6、羅納河谷產區(Rhone Valley),整個產區還是紅酒為主,以卓越的桃紅葡萄酒聞名,也是桃紅酒出口英國最多的一種。
7、波爾多產區(Bordeaux),法國西南部城市,新阿基坦大區的首府。全世界最大的也是最好的葡萄酒產區。
8、西南產區( Sud - Ouest ),有小波爾多之稱,生產各式各樣優質葡萄酒,
9、朗格多克- 魯西雍產區(Languedoc-Roussillon),法國最大的餐酒產區,法國最廣闊的產區。
10、普羅旺斯產區(Provence),位於法國南部地中海和阿爾卑斯山脈之間,法國桃紅葡萄酒的誕生地。
⑷ 鄉都的葡萄園建在哪裡那裡自然條件怎麼樣
鄉都葡萄基地位於新疆焉耆縣七個星鎮,佔地30平方公里,比陸地總面積27.3平方公里的澳門特區還要大,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自有連片葡萄園。 鄉都葡萄園具有「水土光熱氣」五大優勢。 鄉都酒業葡萄基地屬於典型的中溫帶荒漠氣候,這里降水稀少,空氣炎熱乾燥,熱量豐富,擁有超過三千小時的全國最長年平均日照,無霜期高達180天,晝夜溫差大,這樣的氣候使鄉都的葡萄具有良好的酸度和甜度。此外,在離鄉都酒廠不遠的地方就是有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之稱的博斯騰湖,它為鄉都葡萄基地帶來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微氣候,更加有利於葡萄的生長。 在灌溉方面,鄉都葡萄基地與我國大部分葡萄園採用普通的地下水澆灌不同,鄉都葡萄園的灌溉水源來自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天山冰川融水,水源純凈、遠離污染,富含豐富的礦化物,為葡萄園提供了優質的水源。並且,冰川融水是由幾萬年形成,每一滴都很珍貴,採用噴灌或者渠灌,無疑存在巨大的浪費,對此,鄉都葡萄園採用以色列高標准節水滴灌技術灌溉,每一滴冰川融水準確地滴灌在葡萄根部,滲入土壤,滋潤葡萄根系,並保證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直至葡萄成熟。 最為難得的是數億年形成的沙礫土壤,天然地將質地分為粗沙、細沙和礫石,質地由粗變細、土層由薄變厚,恰恰迎合了喜弱酸但耐鹽鹼的葡萄作物,是其根系生長和汲取養分的絕佳土壤環境。在法國很多地方沒有這樣的天然土壤條件,只能把鵝卵石鋪在土層下面。對於這個氣候特殊的地區,土壤的通透性不僅利於葡萄根系向下生長,同時礫石還可以幫助快速吸熱和散熱,充分均衡土壤晝夜溫差。 此外,看似惡劣的氣候,卻賜予了鄉都人「有機葡萄」。鄉都酒業葡萄種植基地則因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優勢而不需要施加任何農葯,與渤海灣易於病蟲害滋生擴散的粘性土壤和濕潤的海洋氣候不同,氣候是最好的病蟲害凈化器,鄉都葡萄園年降水量64.7mn,蒸發量卻高達1194.7mn,並且沙礫質地的土壤,使病蟲害在這里完全沒有生存的條件。
⑸ 法國擬建一個葡萄酒生產基地,應建在北部還是南部,為什麼
南部
南部瀕臨地中海 為地中海氣候 夏季高溫少雨 冬季溫和多雨 適宜葡萄生長
另外緯度低 光熱充足 光照時間長生長期長
⑹ 有人在歐洲建立一座葡萄酒釀造廠,應選在什麼氣候區,為什麼
氣候因素是葡萄品種區域化的主要指標
在法國,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只有在某種特定的土壤中栽培的葡萄,才能釀造出具有特殊風味的世界名酒.他們認為土壤對葡萄的栽培區域的劃分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世界廣闊的葡萄產區來講,這種以土壤進行葡萄區劃的情況、不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影響葡萄品質和葡萄酒質量的因素是綜合性的.僅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氣候對葡萄的生長、結果和葡萄酒的優劣起主導作用,氣候因素已成為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光照、量度、降水等天氣條件都是葡萄生長和結果所必需的,特別是夏秋季的天氣狀況。
1、光照
太陽光是葡萄進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能源.是葡萄進行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動力,葡萄產量和品質的90%—95%來源於光合作用。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總能量為每秒3.7×1033爾格、在地球大氣層之外、如果太陽輻射的能量為100,經過大氣層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為37%,餘下的63%穿過大氣,其中20%為大氣增溫和大氣運動,達到地面的只有43%,如果這43%全部為植物吸收,植物呼吸又消耗掉7%,蒸騰作用消耗掉34%、最後被植物固定的能量只有太陽光總能量的2%。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被葉綠素吸收並參與光化學反應的太陽光的成份中,光合有效輻射(PAR的波長為380一710納米(1nm1000微米).或400—760納米。20世紀20年代美國科學家R.埃默森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時,發現在光合有效輻射380—710納米范圍內,光合作用量子利用效率僅有22.4%,光合作用量子效率之所以這樣低,說明植物在吸收光能轉變為化學能時,有很大一部分能量變為熱能浪費了。因此,實際上目前農作物轉化太陽能的效率遠遠沒有達到2%的水平。
自然條件下,由於光飽和現象和其他原因,還要浪費許多太陽能.真正消耗於光合作用的太陽能量在許多情況下,還沒有達到太陽總能量的1%。在我國一般葡萄園太陽能的利用率僅為o.5%左右,現代科學一直在追求利用太陽能,提高轉化率、挖掘增產潛力以達到高產優質。 葡萄是喜光作物,幾千年來人們為它搭架和整形修剪。以便使它獲得更充足和合理的光照。近年來、人們仍然通過架式和修剪的改革,為葡萄創造更加適宜的葉幕微氣候、以改善每片葡葉片的光合效率來達到優質和高產的目的。
在葡萄生長季節、充足的光照使花芽分化良好,葉片生長色綠。肥厚。新梢粗壯、果實著色良奸,特別是對光照特別敏感的歐洲種葡萄,只有在陽光直射條件下才能著色正常、不象康克、卡它巴、黑虎香等歐美雜交種。在散射光的情況下、也可以形成鮮艷的顏色。正因為葡萄對光照的特別需求,因此,葡萄產區的光照條件都比較好,而在那些「天無三日晴」的我國南方省區,就不能生長出品質優良的葡萄,甚至不能栽培葡萄,因為在長期陰天多雨氣候條件下,葡萄葉片薄而黃綠,新梢徒長或細弱、葉柄伸長、花芽分化不良,常產生小果穗和造成落花落果。由於光照不足,光合產物少。葡萄營養不良,葡萄產量下降,品質低劣,新梢不能充分成熟,越冬性差,易發生凍害。 葡萄對光照的需求,也並不是光照越強越好。夏季中午高溫伴隨著強烈的光照,果實在強光的照射下、果面溫度可達50℃以上、葡萄的日燒病常會發生。葉片在中午光照條件最好的時候、則又會發生「午睡現象」。什麼是「午睡現象」呢?在自然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日變化曲線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峰型,中午光合作用最強,光合速率最高;另一種是雙峰型,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光合作用的高峰.而中午處於光合作用的低谷,就是所謂的 「午睡」,英文稱為midday depression。葡萄有明顯的「午睡」現象,而「午睡」造成的損失,在某些植物中可佔光合產物總量的30—50%,甚至更多。因此、有必要尋找減輕或消除「午睡」的辦法,以使中午寶貴的光照條件,不至白白浪費掉。
「午睡」現象是植物對強光產生的一種適應性保護反應,它受到生態因素 (光照、土壤、氣溫、濕度、C02濃度)、生理因素、生化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還不能完全從理論上解釋和在生產實踐中加以克服。
2、溫度
溫度(熱量)是影響葡萄生長和結果最重要的氣象因素。葡萄屬暖溫帶植物。要求相當多的熱量。活動積溫是指葡萄某生長時期內,日活動溫度的總和,它應用較廣泛,既能較好地反映葡萄發育速度與溫度條件的關系、又能用以表示某一地區的熱量資源。葡萄生長期 (從明芽至槳果成熟)需要的月平均氣溫在10。C以上的活動積溫、因品種不同而省所差異(表3—8)。
下表 -- 不同葡萄品種對有效積溫的要求
品種類型 活動積溫(℃) 生長所需天數 代表品種
極早熟品種 2100——2500 120以下 莎巴珍珠、早紅
早熟品種 2500——2900 120——140 乍娜、康拜爾、希姆勞特、早瑪瑙
中熟品種 2900——3300 140——155 玫瑰香、巨蜂、貴人香、霞多麗、賽美蓉
晚熟品種 3300——3700 155——180 義大利、赤霞珠、白玉霓、晚紅、寶石
極晚熟品種 3700以上 180以上 紅雞心、龍眼
在種植葡萄和進行品種區域化時.應根據各地區的年有效積溫來選擇葡萄的品種。知道某—地區的有效積溫和某一品種對有效積溫的要求之後,就可以大致推斷出該品種在某地區進行經濟栽培的可能性。由於有效積溫是多年的平均值,這一平均值的上下可能出現的變動幅度為200℃—300℃,因此,在具體應用時,對以上有關數據應予以考慮。
溫度對葡萄生長、結果的進程也產生重要影響、春季當氣溫達到7℃—10。C時.葡萄根系開始活動。10℃—12℃時開始萌芽。葡萄新梢生長、開花、結果和花芽分化的適宜溫度為25℃—30℃。開花期間如出現低溫天氣(<15℃=.葡萄就不能正常開花和授粉受精、鮮食葡萄和制干葡萄漿果成熟期的適宜溫度為28℃—32℃,而釀酒葡萄則為17℃—24℃。
高溫能對葡萄造成危害,但程度遠遠不如低溫,低溫對葡萄的傷害是世界葡萄栽培中常遇到的問題、低溫限制了葡萄的栽培區域。葡萄一般栽培在北半球北緯20—51℃之間。歐洲葡萄品種的栽培北限是德國的萊茵河流域。生長在這里的葡萄、由於生長季節太短。溫度太低、積溫太少,有些年份葡萄枝蔓和果實成熟不良、因此,這里所有的葡萄園都在萊茵河北岸向陽的南坡地上,以充分利用坡地的小氣候和萊茵河水對空氣溫度的調節作用,保證葡萄的成熟。栽培的南界伸展到了印度。在南半球、葡萄主要栽培於南緯20—40℃之間。歐洲葡萄的種植范圍朝赤道方向擴展的限制因素。是高溫、病害和缺乏足夠的低溫誘發葡萄的休眠。在印度某些地區、某些歐洲葡萄和歐美雜種葡萄也能生長,但沒有真正的休眠期。歐洲葡萄向兩極方向擴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生長季節短、不足以保證果實和枝蔓成熟以及抵禦冬季低溫。
低溫的傷害主要是冬季的嚴寒。歐亞種葡萄的抗寒力、不同品種之間差異很大、不同組織和器官之間也有相當差別。通常情況下、美洲葡萄的抗寒力大於歐亞種。葡萄的根系是抗寒性最弱的,大部分葡萄的根系在一5。C左右即受凍致死,根據沈陽農業大學1983—1984年測定,一些鮮食種砧木品種根系受凍致死的臨界溫度大致如下:玫瑰香—5.2℃、巨峰—6.7℃、康拜爾早生—7.0℃.Harmony—8.0℃,Freedom—9.0℃,公釀 —號—9.1℃.北醇—9.3℃.聖喬治(St.Gearge)—9.4℃、河岸葡萄—11.4℃.貝達—12.6℃.山葡萄×河岸葡萄雜交種—14.8℃、山葡萄—15.5℃。為了減輕根系凍害、採用山葡萄和貝達(Beta)作抗寒砧木、使葡萄通過埋土防寒能在較寒冷地區栽培,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不採用抗寒砧木,在某些寒冷的年份、即使在埋土條件下,根系凍害問題也相當嚴重、因此、必須要做好冬季防寒工作。一般認為。多年平均最低溫度在—15℃一—14℃的地方、葡萄可不埋土越冬,而在低於—15℃的地方必須進行程度不等的覆土、葡萄才能安全越冬、即使如此,地表下50厘米的土層溫度也經常達到—5℃。葡萄的冬芽抗寒能力比較弱.其次是成熟的一年生枝條,多年生枝條、主幹最抗寒。歐亞種葡萄的芽眼,在冬季能耐—20℃一—18℃的低溫、但如果枝條成熟度較差、進入休眠期的時間短、那麼在—15。C一—10℃時,芽就會受凍,在—18℃時、如低溫持續3—5天,那麼不僅芽眼受凍,枝條也會受凍。
春季的低溫是晚霜的危害,嫩梢和幼葉在—1℃時即開始受凍,O℃時花序受凍。秋季、在我國北方有些年份早霜過早發生、葉片和葡萄漿果也會受凍、導致葉片變色、漿果變軟。這時氣溫一般下降到—5℃一—3℃(表3—9)。
3、降水
在農業環境的諸因素中,自然降水的多寡和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強烈地影響著葡萄的生長和發育,影響著葡萄的產量和品質。在某些地區,對某些栽培品種、降水量季節性的變化是葡萄品種區域化的最重要的氣候因素之一。降水量季節性的變化,因世界不同的氣候類型.而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地中海氣候的降水量季節分配的特點是:夏秋乾旱.冬春多雨(圖3—3)。而我國主要葡萄栽培區的氣候為季風氣候(除新疆外),這種氣候降水量季節分配的特點是:秋冬春三季乾旱、夏季雨水多,佔全年的45%一65%,這與世界著名葡萄產區的降水特點形成鮮明對照。
我國葡萄產區都在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控制之下,南方春季陰雨天氣更加重了葡萄栽培的難度。我國因降水季節分配的特點.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是對葡萄不利(除新疆外),所以「水分脅迫」現象對葡萄表現十分顯著。所謂「水分脅迫」、就是指由於水分不足或過多。或不適時都會使作物生長發育受阻,使光、熱等氣候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生產潛力不能充分表現、產量下降,品質低劣。例如,葡萄生長在雨水較多的土壤中,根系吸收水分過多,新梢生長迅速、細胞膨大、細胞壁變簿.組織脆嫩抗性差。開花期間碰上梅雨天氣影響授粉、受精過程,並引起嚴重落花落果、病害蔓延。在相當多的年份,葡萄成熟期遇到較多的降雨、漿果糖分積累困難,新梢旺長、葉幕郁閉、病害發生嚴重。冬春三季,雨雪稀少,對葡萄越冬和第二年生長又會產生乾旱的不利影響。雖然乾旱造成的「水分脅迫」不像多雨造成成的「水分脅迫」那樣對葡萄產生不良影響,然而在生產上也應予以充分重視、並通過灌溉予以解決。
⑺ 葡萄酒庄園適宜建在法國還是英國為什麼
法國五大酒庄:
拉菲酒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奧比安酒庄(Chateau Haut-Brion);
拉圖酒庄(Chateau Latour);
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瑪歌酒庄(Chateau Margaux)。
拉斐酒庄是1855年波爾多葡萄酒評級時的頂級葡萄酒庄之一。連同奧比安酒庄、拉圖酒庄、瑪歌酒庄及1973年入選的茂同酒庄,並稱波爾多"五大"名庄。拉斐酒庄被認為是"五大"中最典雅的。史料上對拉菲最早的紀錄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這一時代的法國,修道院遍布大小村莊城鎮,位於波爾多波亞克村北部的維爾得耶(Vertheuil)修道院正是今天的拉菲堡所在。拉菲堡從14世紀起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尼方言(Gascon,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區舊時稱加斯科尼省)中「la hite」意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此時很可能已經有人在這里的土地上栽種葡萄樹。但真正形成規模氣候,還要等到17世紀西格爾家族的到來。也正是在他們手中,拉菲發展成為出名的大葡萄種植園。
奧比昂酒庄是1855年波爾多酒庄分級制度中,歷史最悠久的頂級一等酒庄。奧比昂是1855年被列為一級特級的酒庄中,葡萄園佔地最小、歷史最悠久的酒庄。1855年分級制度所有的等級園均是Medoc區的,唯一的例外就是Grave區的奧比昂(Chateau Haut-Brion)。再加上法國葡萄普遍受到根瘤蚜蟲病侵害的時候,Haut-Brion是Grave區唯一的倖免者,這與庄園對葡萄的精心照料是分不開的。因此Chateau Haut-Brion有著「格拉夫之王」的美譽。考古資料顯示,奧比昂酒庄這一帶早在羅馬時代就已開始栽種葡萄,然而關於葡萄園最早的正式記載則出現在1423年以後,當時的酒均以村莊的名稱命名。以奧比昂為例,當時的莊主邦達克就首先以其姓氏為自家的酒命名,後來由於佳釀的聲名日益昭著,酒庄之名便取代了姓氏。自此之後,葡萄酒與酒庄同名的新概念就此誕生。當時著名的酒評杉繆·佩匹曾於1663年4月10日寫道:「……這尊名為奧比昂的法國酒滋味美妙獨特,我第一次品嘗如此特殊的佳釀……。」 奧比昂酒庄是1855年波爾多酒庄分級制度中歷史最悠久的頂級一等酒庄。自有始以來,每一位曾經擔任管理酒庄之負責人無不用心思投入延續祖先前輩們傳承下來得天獨厚的土地以豐富的經驗來經營創新改革方能擁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拉圖"la tour在法文里是"城樓"的意思,酒庄的標志就是一頭雄獅騎在城樓上。因為這里曾於1378年建有城堡,俯瞰吉倫特河口,戰略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英法百年戰爭時這里曾發生過戰役。原城樓是兩層方型石塔,現已不存在了,現在我們通常看到的拉圖酒庄的圓型城堡照片,其實是17世紀興建的信鴿樓。
木桐·羅斯喬德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簡稱木桐酒庄)在波爾多的波亞克(Pauillac),那裡匯聚了波爾多五大頂級酒庄中的三個。木桐酒庄聞名世界,所以其中文名稱也非常多。這里用木桐,有幾重意義:一是木桐與法文發音近似,不容易造成費解。二是在中國文化里,梧桐是吉祥的象徵。中國有句老話說,「沒有梧桐樹,召不來金鳳凰」 。可見有了梧桐,金鳳凰便來了。木桐的歷史確實證明是召來了金鳳凰。三是對葡萄酒愛好者來說,酒的名字吉祥,無論是自飲、送禮還是收藏在手中都是件愉悅的事。象木桐這種收藏級的頂級酒,會隨收藏時間的延長而增值,也是召到金鳳凰了。
瑪歌和上面4個酒庄一起被公認為波爾多5大頂級酒庄,但瑪歌酒庄因為釀的酒品質上乘,早在17世紀就曾被列為享譽的「一級」酒庄,比官定的1855年分級早了兩個世紀。如同酒庄的建築一樣,瑪歌酒庄的獨特之處是優雅迷人與氣勢磅礴的完美結合,瑪歌酒庄歷史悠久,已有數百年歷史。
法國葡萄酒(French wine)是指法國出產的葡萄酒。法國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其生產葡萄酒的歷史悠久,法國最古老的超一級酒庄是呂薩呂斯酒堡。葡萄酒是以用新鮮葡萄果實或果汁,經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釀制而成的飲料,在葡萄酒出現的早期,這種飲料一直被視認是一種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高尚飲品,也是一種用來敬拜酒神巴古斯(Bacchus)的祭神用品。葡萄酒在全世界的基督教徒心中還代表了耶穌基督的血液,這點促進了葡萄酒的平民化,使得平常民眾也擁有了飲用甘美的葡萄酒的權利。法國法律將法國葡萄酒分為4級:法定產區葡萄酒、優良地區餐酒、地區餐酒、日常餐酒;其中,法定產區葡萄酒佔全部產量的35%,優良地區餐酒佔2%,地區餐酒為15%,日常餐酒為38%。
⑻ 法國知名的葡萄酒庄園是哪五個分別在法國的哪些區域
法國葡萄酒產地波爾多
波爾多地區位於法國西南部,加龍河,多爾多涅河和吉龍德河谷地區。該區地域廣大,東西長85英里,南北70多英里,有葡萄園近11萬公頃,年均酒5億瓶左右,是舉世界公認的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產地。
波爾多由於地廣土肥,葡萄品種齊全,幾乎所有種類的葡萄酒都有生產,有香醇味濃的紅葡萄酒,有帶辣味或舔味的白葡萄酒,還有玫瑰紅葡萄酒等,從高級佳釀到普通佐餐酒,應有盡有.波爾多地區尤其以生產的紅葡萄酒口味最為優雅細膩,是世界公認的葡萄酒中的女王。
波爾多葡萄酒通常可分為普遍地區產葡萄酒和特定葡萄園產葡萄酒兩類.普通地區產葡萄酒也就是波爾多葡萄酒,但商標上標明的產區范圍愈小,就表示品質愈高.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商按AOC的固定,分別利用其獨特的配方進行釀酒,因此,既使同為波爾多產區的酒,風味也並非相同。
所謂特定葡萄園的葡萄酒,是指那些從葡萄的栽培,發酵,儲藏,成熟到最後入瓶,都在特定的葡萄園內完成的葡萄酒,這些葡萄酒貼好商標後直接賣給酒商。因為波爾多地方習慣稱葡萄園為「Chateau」(城堡的意思),故這類葡萄園被稱為「城堡葡萄園」。
波爾多地區用於釀酒的主要葡萄品種有:
紅葡萄酒品種:卡白乃*酥味濃(Cabernet Blanc),純卡白乃(Cabernet Blanc),麥爾盧(Maibec),馬爾貝克(Maibec),小韋多特(Petit Verdot)等。白葡萄酒品種有:塞米里翁(Semillon),酥味濃(Sauvignon),莫氏卡苔爾(Muscadelle)等。
(1)麥多克(Medoc)
麥多克地區位於吉龍德河左岸,波爾多地區的西北部,地勢十分平坦,表土多為沙樂鵝卵石質,下層土為赤褐色鐵土質。
用於生產葡萄酒的紅葡萄品種有:馬爾貝克,韋多特,麥爾盧,卡白乃和卡白乃*馬爾貝等。
較好的葡萄酒來自奧*麥多克村等八個地區,並以村名作葡萄酒名。
聖*愛斯台夫村(St*Estephe)所產的葡萄酒呈鮮艷的深紅色,以卡白乃等葡萄為原料,故略帶澀味,但其濃郁甘美的風味,必須經長期陳釀後,才能發
其真實價值所在,名酒有:Ch*Lafit Rothschild(拉費特*羅氏查爾德堡),Ch*Latour(拉杜堡)等。
聖*於連堡(St*Julien)與普衣克毗鄰,是一扇形的沖積河谷帶,所產葡萄呈稍帶紫色的濃紅色,因為澀味與酸度控制調和得很圓滿,所以該地產的葡萄分外討好,但產量不多,價格較貴。如Levoville-Las-Cases、Leoville-Poyferre等。
瑪高村(Margaux)生產的葡萄酒色調十分美麗,呈紅寶石色。以生產澀味較弱,口味柔軟細膩的葡萄為主。因澀和酸味調配恰當,所以口味芳醇可口。此村擁有原產地地名監製法規,所有產品商標上都有註明,如頭苑中的瑪高堡(Ch.Margaux)
莫麗斯村(Moulis)是屬於上游地區靠森林一帶的產酒村莊,產品中公認為高級葡萄酒的並沒有,但品質優良可取。
麥多克地區葡萄種植園很多,產品也各自相對獨立.為了控制其質量,法國政府於1855年對此進行了分類,1973年又進行了第二次分類,其結果與1855年基本相同.這類葡萄酒分類是:
頭苑4種; 二苑15種;三苑14種; 四苑10種;五苑18種
(2)格拉夫斯(Graves)
格拉夫斯地區位於加龍河左岸,北起波爾多城及周圍地區,南到蘇太尼城,幾乎遍布了整個河左岸地區。
該地區生產紅葡萄酒,也有一些佳釀產品.該區的葡萄產地從未像麥多克地區那樣由官方進行分類,但較為有名的村莊有奧*伯里翁城堡(Ch*Haut-Brion)和帕佩*克勒芒特(Pape Clement)。
1855年麥多克進行葡萄酒分類時,將該地名奧*伯里翁堡(C*Haut-Brion)劃入了頭苑。
(3)蘇太尼斯地區(Sauternes)
蘇太尼斯地區位於格拉夫斯地區南部並為之所包圍,共有波米斯(Bomms),巴薩克(Bareac),普雷格納克(Preignac),法爾居士(Fargues),和聖*派里*德*蒙斯(St*Pierre de Mons)等五個村莊。該區土質是粘土和沙土的混合物或粘土和石灰石土質。
葡萄品種有生產白葡萄酒的純酥味濃,塞米里翁和莫氏卡苔爾.蘇太尼斯地區出產世界最著名的甜白葡萄酒,且主產方法十分獨特,酒農們先讓葡萄在樹上充分成熟,葡萄葉落掉後,陽光直射葡萄,使得過熟的葡萄得以濃縮,這樣不但糖份充足,而且會因菌類作用爾形成"貴腐"狀(noblerot).這種現象更增加了葡萄內糖份的產生,因此發酵後葡萄中仍甜味殘留,從而產生了自然甜美芳香的白葡萄酒。
巴薩克村是蘇太尼斯五個村莊中唯一具有AOC系統的種植園,葡萄酒口味與其他四村不太相同,甜味較少而香味則過之。
(4)聖*艾米利翁(St.Emilion)
聖*艾米利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