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什麼時候普選

法國什麼時候普選

發布時間:2022-05-08 01:13:47

❶ 法國總統的選舉

法國總統是法蘭西共和國(第五共和)的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總統任期5年(舊憲法規定的任期為七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目前法國總統選舉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頒布的《法國選舉法》,採取「多數兩輪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也就是首先進行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票,則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第二輪投票將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如果前兩位候選人中有中途退出競選的,則由得票次多者替補上來,以保證在第二輪投票中有兩位候選人。
自1962年實行總統普選以來,尚無一人能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50%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因此歷屆法國總統大選都進行了兩輪選舉。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於4月22日舉行了首輪選舉,結果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薩科齊和社會黨人羅亞爾得票名列前兩位而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第二輪投票選舉在5月6日進行。結果薩科齊成為法蘭西新一任總統。
CNTV2012年5月7日凌晨消息,據最新消息,法國總統大選5月6日第二輪投票結果已經出爐,社會黨領導人弗朗索瓦-奧朗德以51.9%的支持率當選法國總統,成為近20年來首位社會黨總統,前總統薩科齊成為第11個因歐債危機下台的歐洲領導人。
奧朗德於1954年出生於魯昂,曾就讀於法國高等商學院、巴黎政治學院和國立行政學院,主修經濟和法律。他從政經驗豐富,25歲開始跟隨密特朗,27歲在密特朗成為法國總統後,任總統府經濟顧問,34歲當選國會議員,還曾擔任市長和省議會主席職位。從1997年至2008年,奧朗德擔任法國最大反對黨法國社會黨的第一書記,時間長達11年之久,是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一書記。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贏得黨內初選,成為法國社會黨2012年總統大選候選人。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獲得最高支持率,擊敗其他的八名候選人,同薩科齊一齊勝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

❷ 法國總統大選規則是什麼

法國總統大選在西方國家中獨樹一幟,以兩輪多數直接普選為特徵。即第一輪可以有多名候選人,如果投票中有候選人在第一輪就獲得50%以上的選票的話將直接當選,否則得票最多的前兩名將進入第二輪,在兩周後舉行第二輪投票,票多者勝出。兩輪選舉至少有一個政治上的好處,即社會各個階層的代表都能找到一位可以代表他們的總統候選人,而不是像美、英等其他國家只有左右兩大陣營。事實上社會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遠非左右兩翼就可以概括的。如這次法國出現十名總統候選人,細分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大政治傾向:首先是右翼和極右翼的三個政黨,其中除了薩科齊總統為候選人的執政黨「法蘭西公民運動聯盟」代表著法國傳統右翼選民(即中產階級中、上層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外,極右翼的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則代表著部分底層民眾特別是農民的利益;左翼除了代表著中產階級中、下層和部分中小企業主利益的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以外,以11.10%的得票率整合了極左翼的「左翼陣線」總統候選人讓——呂克·梅朗松,則代表了幾乎大部分工人階級和部分中產階級下層的利益。在所有候選人中間,梅朗松的政治立場可以說是最鮮明的,是最具「階級斗爭色彩」的。他的兩位「同僚」——「工人斗爭」的阿爾多和「反資本主義革命黨」的普圖,則僅僅是從工人階級中拉到了一批最極端的選民而已。中間派「民主運動」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則收攏了不滿意薩科齊和奧朗德的所有右、左翼選民中的反叛者,組成了「不左不右」的中間派。他代表的也是中產階級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選民在兩輪選舉中的第一輪是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將選票投給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選人;而在第二輪投票除了一小部分選民繼續將選票投給自己的支持者以外,近半數的選民則是將自己所反對的候選人淘汰出局。法國的政治力量對比實際上是在第一輪表達出來的。而2012年大選首輪投票結果之所以在法國乃至歐洲引起強烈震動,是因為極右翼的得票率達到了空前的17.90%,這標志著法國未來幾年的政治趨勢動向。

❸ 19世紀後期英國政治民主擴大的過程(1832年和1867年就不用了),還有,就是歐洲各國實現普選權的時間謝

1.1872年,格萊斯頓推動議會通過《投票法案》,將口頭表決改為秘密投票,保護了選民的投票自由 2.1884年,格萊斯頓促使議會通過了《人民代表法案》,將選舉權擴大到農業工人。 3.188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重新分配席位法案》,是以前不公平的席位分配製,接近於平等代表制原則 4.英國於1883年通過《取締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法》,規定了選舉費用的最高限額和使用范圍,限制了選舉舞弊行為的發生。 5,1911年,英國議會實行改革:(1),將議會期限由7年縮短到了5年,縮小了議員與選民的距離。(2),在下院實行議員薪金制,接觸了工人議員的後顧之憂 6。1911年8月18日,阿斯奎斯法案通過成為法律:規定下院的財政法案提交上院後一個月,自動成為法律。其他法案由下院通過3次,無論上院意見如何,自動成為法律,這就限制了貴族組成的上院的權力 各國實現普選的時間:奧地利1907 義大利1912 希臘1864 瑞士1874 法國1875 保加利亞1879 西班牙1890 荷蘭1896 挪威1898 比利時1893

記得採納啊

❹ 1971年的()憲法規定議員必須由普選產生,標志著現代選舉制度的確立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義大利

法國

1971年的法國憲法規定議員必須由普選產生,標志著現代選舉制度的確立。在近代時期,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以普選制代替了世襲制,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進步。隨著社會矛盾的發展,資本主義的選舉制度也日益完善起來,近年來,特別是本世紀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頻繁地進行選舉,社會各階層的選舉權利也得到了擴大,然而,勞動人民行使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受到了各種隱性條件的限制,從本質上來說,它們變相地剝奪了勞動人民的普選權。

(4)法國什麼時候普選擴展閱讀:

我國的社會主義的選舉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盡管西方的普選制對我國選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過或將要起借鑒作用,二者在形式上也不乏相似之處,但是,它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它的深入發展必將帶來普選制的進一步完善,因此,如何來完善它,正是本論文的最核心的目的。

❺ 法國的普選制幾幾年才實現的

1974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又將對公民選舉權的年齡限制由原來的21歲降低到18歲。法國普選制確立

❻ 19世紀西方哪些西方國家有普選

按年代先後列表:各國實現普選權年代先後 (美國)紐澤西州 1776年-1807年 第一個包括女性和黑人普選權。除有財產要求外,並剝奪已婚女性普選權。新澤西直到1789年是獨立國家。 紐西蘭 1893年 第一個所有公民普選權的國家, 雖然有某些不平等要求和毛利人堅持投票。 澳洲南澳大利亞州 1894年 首先允許女性作為候選人,但仍然沒授予澳洲原住民普選權。這個選舉系統沒有適用於所有澳洲的州。 澳洲西澳大利亞州 1899年 第二個澳洲的州授予所有公民普遍普選權,1902年新南威爾士州,1903年塔斯馬尼亞州,1905年昆士蘭省和1908年維多利亞省也先後跟隨 。 澳洲 1901年 第一次所有公民在澳洲聯邦級別選舉中投票; 1967年,所有澳洲原住民獲得普選權。 芬蘭自治大公國 1906年 首先允許女性作為候選人。1917年芬蘭正式獨立,授予所有公民普選權。 挪威 1913年 加拿大 1918年 魁北克省制定女性的參政普選權;1960年,所有印地安人正式獲普選權。 愛沙尼亞 1918年 愛爾蘭 1918年 奧地利 1918年 捷克斯洛伐克 1918年 德國 1918年 1935年-1945年期間在紐倫堡法律的命令取消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佔領的國家也同樣被取消。 匈牙利 1918年 波蘭 1919年 盧森堡 1919年 荷蘭 1919年 美國 1920年 但直到1965年,美國南部非裔美國人才有普選權。 瑞典 1909年 1909年授予男性普遍參政普選權;1921年,授予所有公民普遍普選權。 立陶宛 1922年 羅馬尼亞 1923年 英國 1928年 (英國)北愛爾蘭 1968年 斯里蘭卡 1931年 1949年斯里蘭卡剝奪泰米爾人普選權。 西班牙 1931年 1931年23歲以上男性有普選權,1933年23歲或以上所有公民有普選權。但在佛朗哥 時代1939年-1975年期間被取消。 土耳其 1934年 義大利 1945年 日本 1945年 1926年男性有普選權。 法國 1948年 1792年和1848年制定了普遍男性普選權;1852年-1870年期間在公民投票使用。 以色列 1948年 比利時 1948年 印度 1950年 阿根廷 1951年 希臘 1952年 1864年,男性有普選權;1930年,女性被允許在地方選舉投票。 馬來西亞 1955年 哥倫比亞 1956年 瑞士 1971年 1971年聯邦級別選舉,女性有普選權;但直到1990年女性才獲得州級別選舉的普選權。 葡萄牙 1976年 列支敦斯登 1984年 南非 1930年 白人女性有普選權。 科威特 2005年 阿聯酋 2006年-2010年 2006年有限選舉權。到2010年擴大范圍。 卡達 2007年 地方選舉在2000年開始。 汶萊的男性和女性公民仍然沒有任何選舉權。

❼ 法國何時召開了普選的國民大會

1799年,法國大革命結束後

❽ 2017法國總統大選日期是什麼時候 2017法國大選開始時間及結束時間

開始時間2月6日-2月12日法國憲法委員會指定約2000名代表,負責監督大選,
結束時間:4月23日與5月7日,法國將分別舉行總統選舉的兩輪投票。

❾ 法國的政治發展過程

1、法國大革命: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制憲議會於1789年通過《人權宣言》,於1791年通過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1792年,法國人民再次起義,把吉倫特派推上了歷史舞台。1792年,國民公會宣布法國為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並處死路易十四。1793年,法國人民把雅各賓派推上了政治舞台,公安委員會在國民公會的支持下推行恐怖政策。1794年,發生「熱月政變」,標志法國革命高潮階段的結束。。
2、1799年,發生「霧月政變」,拿破崙奪取政權。1804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被法蘭西第一帝國所取代。
3、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波旁王朝復辟,當時的國王是路易十八。
4、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的波旁王朝(當時的國王是查理十世,導火線是《七月敕令》),把路易·菲利浦推上了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三色旗為國旗,鎮壓了法國里昂工人第二次起義。
5、1848年「二月起義」,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英國,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臨時政府鎮壓了法國「六月起義」。1848年「六月起義」的導火線是解散國家工場。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成為法國第一個普選產生的總統。他上台的主要原因是當時法國的階級斗爭形勢決定的。
6、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軍事政變,解散了議會。1852年,他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恢復了帝制,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政治上,用高壓和懷柔政策穩定了法國的局勢;經濟上,採取一系列促進法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措施,法國經濟呈現繁榮景象;軍事上,志大才疏,敗於1870年的普法戰爭。
7、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共和國的最終確立得益於君主派的內訌。制定了1875年憲法;1877年將《馬賽曲》定為法國國歌,7月14日定為法國國歌。

❿ 法國第一個普選的總統是誰

公布日期:西元2002年5月20日
內容:

法國的國家元首同美國一樣,都由公民選舉產生,但是法國的多黨政治使總統選舉制度具有許多與美國不同的特點。

一九六二年修憲前後的差異

戴高樂總統在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制憲時,一方面由於直接民選的條件尚未成熟(選民對拿破崙三世採行總統直選而建立帝制的經驗仍有戒心)二方面由於殖民地的問題尚為解決(阿爾及利亞與非洲法屬殖民地並不願意繼續歸屬法國),並沒有將總統選舉立刻修改為直接選舉。

而制憲者做了折衷的安排:

1. 擴大選舉人團

在第五共和憲法第六條中規定總統由國會兩院議員、全國的縣議員、依人口比例所選出的市長及市議員代表,以及海外屬地的代表等所組成的選舉人團產生,共有八萬多名,強化總統的民意基礎。

2. 兩輪多數決的選舉制度

法國此項制度早源於拿破崙三世以行政命令在第二帝國時期將選舉制度改為兩輪多數決,以強化當選人的民意基礎與正當性,第三共和仍沿用,第四共和則採行比例代表制,而第五共和則再次沿用。

而隨著阿爾及利亞問題的解決,戴高樂總統的聲望更是高漲,尤其在一九六二年四月就阿爾及利亞獨立所舉行的公民復決中,支持戴高樂的選民有九成之多。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戴高樂總統仍透過公民復決的方式(不過僅獲得六成選民的支持,左派政黨更持強烈反對的立場,然而最後左派政黨爾後亦參加了總統直接選舉,間接表示接受的態度),此項改變對第五共和的憲政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九六二年修憲後第六條則改為「總統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之」;第七條則修改為「總統須獲絕對多數之有效選票始為當選。倘此絕對多數無法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則於之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第二輪投票,在此情形,僅有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最多的兩位候選人(票數雖高而自動退出之候選人不予計算)始得參加第二輪投票。大大加強了總統的民主正當性與權力的具體化。

總統選舉方式

以有效票的絕對多數當選。如果第一輪投票無人獲得絕對多數,則在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第二輪投票。這一輪投票僅在前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個候選人中進行。如果前兩名中有人退出競選,則由得票次多者遞補組成第二輪投票中的二個候選人。這就是所謂的「多數兩輪投票制」。自從一九六二年實行總統普選以來沒有一個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就獲得50%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包括戴高樂總統在內),因此每次都進行過兩輪選舉。

選舉年
第一輪投票

候選人/得票率%
第二輪投票

候選人/得票率%

一九六五
戴高樂44.64

密特朗31.72
戴高樂55.19

密特朗44.80

一九六九
龐畢度44.46

波埃 17.85
龐畢度58.21

波埃 41.78

一九七四
密特朗43.35

季斯卡32.93
季斯卡50.81

密特朗49.19

一九八一
季斯卡28.31

密特朗25.84
密特朗51.75

季斯卡48.24

一九八八
密特朗27.19

席哈克15.90
密特朗54.02

席哈克45.98

一九九五
喬斯潘23

席哈克21
席哈克52.64

喬斯潘47.36

二00二
席哈克19.6

雷朋 17.9
席哈克82.21

雷朋 17.79

(1. 第一輪領先的候選人不見得在第二輪就可贏得勝利。

(2. 第二輪投票中競爭相當的激烈如一九七四年與一九八一年的選舉。

在第二回合選舉,第一回合得票前兩名候選人勢必要獲得第一回合其他候選人的支持或其他政治勢力之認同,所以在第二回合選舉時,兩位候選人自然會整合出屬於自己的支持者,實施兩回合的選舉結果,一如政治學者杜佛傑(Maurice Duverger)所分析,此種選舉制度有利於政黨聯合助選的情勢,並造成法國多黨而左右兩極化(通常為兩大聯盟)的政黨制度,加以總統與國民亦會任期的不同,使得在國會中支持總統的多數有可能發生改變,產生「左右共治」的情況。

法國總統候選人資格

法國對總統候選人的資格,做了較為嚴格的限制。總統候選人必須是年滿二十三周歲,服過兵役,按照法律規定有被選舉資格的法國公民。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四日,法國頒布總統選舉實施法,再次對總統候選人條件作了兩項限制。第一,候選人至少要有一百名現任國民議會議員、參議員、經濟與社會委員會成員,地方議員或市長的提名擔保,而且這些擔保至少應來自十個不同的省和海外領地。一九七六年對這項限制又作了更嚴的規定,即必須要有五百名上述成員的擔保。而且必須來自三十個不同的省,同一個省的簽名者不得超過總數的十分之一。第二,總統候選人必須向國庫繳納保證金一萬法郎,方能參加競選。如果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所得有效選票不足5%,保證金將被沒收。這樣嚴格的限制主要是針對多黨制的,以排斥眾多小黨參加競選。候選人向憲法委員會報名登記,憲法委員會負責審查候選人的資格和品行,並在投票前十五天正式公布候選人名單。

雖然在候選人資格與保證金等條件的限制下,法國第五共和的總統候選人依然不少,在一九八一年總統大選第一回合共有十位候選人,在一九八八年總統大選第一回合共有九位候選人,而二零零二年總統大選第一回合更高達十六人!

閱讀全文

與法國什麼時候普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