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法國先後採取了哪些方式支援北美人民
法國派了自己的艦隊去幫助美國艦隊打擊英國艦隊,法國人也有志願去美國出征打擊英國人。
⑵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出兵近10萬人,幫助美國打英國,為什麼
1775年,英軍前往萊剋星頓抓捕反英領導人亞當斯的途中,萊剋星頓民兵伏擊英軍,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英軍損失286人。
但現實並沒有這么硬氣。美國獨立戰爭是1775年到1783年爆發的局部國際性戰爭。經過8年奮戰,美國擺脫英國統治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並利用200多年的時間,快速成為全球實力第一的超級大國。
在北美大陸,英國的擴張更是對法國殖民地加拿大構成了直接威脅。為了遏制英國的擴張,英法兩國各自聯合其盟友,在歐洲大陸展開了長達7年的戰爭。或許依靠拖垮英國的辦法最終取得獨立,但那肯定是若干年之後的事情了。因此,美國能夠獨立,最該感謝的不是上帝,而是法國。
⑶ 為什麼法國拼了命幫美國獨立
大概是這么回事:
英國是日不落帝國, 正在同西班牙 法國 爭奪大西洋制海權 18世紀英師團開赴中國搞戰略偵查 試圖打開中國市場,最早占據(最好是獨占)這塊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內閣提出了一系列從北美取得收入的決議案(剪羊毛),增加了征稅品種,對北美從英國和外地輸入的商品實行差別很大的不同稅率,以保證英國獲得巨額利潤。最引起北美殖民地白人反感的,是1765年三月英國頒布的《印花稅法》。呵呵,領主要加稅了,那些為逃稅而來的白人開心的起來么。後來使用鴉片和炮艦也是為了打開國門,強化資源和市場佔有力度,掠取海量財富。
1773年是英國和中國的茶葉貿易 中國占據巨額順差 英國白銀大量流出 當時東印度公司開往美國的貿易船隊運輸的茶葉 在北美有個波士頓傾茶事件 人們不服啊:喝個茶還得交這么多稅,不幹!於是倒海里了
確切地說叫北美,因為名義獨立是1776年獨立宣言 事實獨立是1783年憲法 1783年9月3日,雙方簽訂《美英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那麼法國在幹啥呢?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歲),法國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國王,也是法國歷史中唯一一個被處死的國王。
1789~1815年,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崙同志此時的履歷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德國在幹啥呢?
腓特烈二世「偉大的」(德語: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亦稱腓特烈大帝,普魯士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軍事家,政治家,作家,作曲家。這個人很厲害,它在位期間,德意志聯邦的實力迅速增強 。
生於柏林。少年時就長於吹笛,1740年即位。曾兩次發動西里西亞戰爭。1756年發動對法、俄和奧地利等國的七年戰爭。1772年同俄、奧乘波蘭內政危機第一次瓜分波蘭領土,獲得西普魯士。1785年組建由15個德意志聯邦國組成的諸侯聯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
腓特烈大帝是歐洲「開明專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甚至音樂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為啟蒙運動一大重要人物。在其鐵腕統治下,普魯士的國力迅速上升,在很短時間內便躍居歐洲強國之列。
當時的國際局勢是:
老牌帝國西班牙 法蘭西 英吉利 新崛起帝國普魯士 美利堅 實際8主英吉利
英國團結德國打法國的目的是避免出現一個極其強大的國家在歐洲大陸英國對岸,比如頂峰時期的拿破崙帝國,這是島國的噩夢
而法國不允許同時出現一個超強的英國和新崛起的潛在強國普魯士,1對2吃虧,於是扶持美國對抗英德
這樣就是2:2了,還好打,壓力較小
法國對美援助十分強力,可以說沒有法國發力,美國的獨立是不可想像的,當時北美白人連一支像樣的海軍都沒有,拿毛和不列顛艦隊干呢
那麼大家知道,拿破崙的目的是統一歐洲大陸,離島不列顛的目的是破壞歐陸統一,離岸制衡,維持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實力均衡或英國優勢,後來二戰中也是破壞希特勒同學統一歐洲的企圖,
那麼拿破崙同志需要扶持一個盟友,或者說不列顛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可以作為朋友,那麼處於共同那個利益(對付不列顛),napolun同學幾乎是把法屬北美殖民地拱手送給了建國不久面臨各種困難的美利堅,
其實當時法國的國力也不支持它在北美維持力量存在和地區競爭,海地的失敗和拿破崙在地中海被英酋納爾遜擊敗可以說明
畢竟英國是當時的海上霸主 日不落帝國,法國海戰不行
事實也證明 美國成為英國霸權掘墓人,後來的世界超級大國 西方霸主就是新生的脫胎於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美國
但是美國的迅速崛起多少令英法有些意外
美法兩國的關系比較微妙
後來北美的美國也成為法國的保護傘,制約著北方悍鄰——德意志人的威脅。
兩次大戰,美國都幫助法國打敗德國
這有點像三國演義 關羽放走曹孟德 ,若不放曹孟德,小小蜀國豈不是要悲催
拼了命不算 支援力度不小
⑷ 法國對美國獨立戰爭提供了哪些援助
從本質來講,不存在單獨的美國獨立戰爭,那隻是英法全球爭霸的北美戰場而已,沒有法國,就沒有美國.你以為美國,法國的獨立日,國慶日,雙方互派高規格的軍事閱兵團是為什麼?
(1)美國所編的神話
美國官方及主流社會宣稱,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的解放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早的、最偉大的真正的解放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將歐洲啟蒙運動的自由哲學思想大規模地付諸實踐,體現了一種新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和價值觀念.
是人類戰爭史上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最傑出戰例.在美國的先哲們的傑出領導下,北美軍民經過8年之久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以僅有200多萬人口的北美13個州,最終打敗了擁有近3000萬人口的世界第一工業國大英帝國.
獨立戰爭的勝利,打碎了英國殖民統治的桎梏,實現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獨立,解放了北美殖民地民眾,為人類的自由民主事業樹立了光輝的典範,為人類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將歐洲啟蒙運動的自由哲學思想大規模地付諸實踐,體現了一種新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和價值觀念.為人類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據「某版《世界歷史》第一冊教案」(教案前面幾乎完全灌輸以美國人立場的政治詮釋北美獨立戰爭),為證明美國人是「以弱勝強」而提供的表格時,筆者實在是有點忍俊不禁了.
表格如下: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美力量對比表
國別 英國 美國
經濟 老牌殖民國家 年輕國家
人口 本土六七百萬 不到三百萬
連同殖民地三千萬
軍事建制 有強大的艦隊 無海軍
裝備 軍需品充足 物資奇缺
性質 非正義 正義
真了不起啊,一個年輕的物資奇缺,沒有海軍的國家,人口只有對方的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竟然能夠打敗老牌殖民國家,真是「正義必勝」.
「正義必勝」?笑一笑.設想一下,如果筆者只是一個普通中學生,面對著老師如此提供的數據和循循善誘,除了產生美國人「正義」+「厲害」的想法外還能產生什麼其他想法嗎? 顯然不能.神話,就是這樣「從小抓起」,一步步地產生的.
(2)大陸軍方面的真實情況揭密
為了使數據盡可能地可靠,我們在此採用1789年美國戰爭事務部長諾克斯將軍對國會所做報告里陳述的數據來說明大陸軍的兵力情況.在這份報告里,對大陸軍總兵力的陳述為: 1775——27,443人 1776——46,891人 1777——34,820人 1778——32,899人 1779——27,699人 1780——21,015人 1781——13,292人 1782——14,256人 1783——13,476人
這份數據讓人感到非常意外.根據這份數據,在整個獨立戰爭的時間段里,除了1775—1776和1781—1782年間,大陸軍的總兵力—直是呈遞減狀況的.而在北美獨立最後一戰「約克敦戰役」的同一年裡,大陸軍的總兵力一下子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光看數字,怎麼也看不出「秋風掃落葉」的架勢.這顯然與我們平時所了解的大陸軍至少在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性質是反掃盪勝利,而不是什麼戰略反攻)後就是一個大捷連著一個大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經過有很大出入.
發現大陸軍人數的增減情況顯然與我們通常所學握著的知識有所不同後,我們更有興趣探索一下其對手——英軍的兵力變化情況.
(3)英軍方面
在一本1964年版的《The war for America》中,我們找到了這樣的數據.
地 區 1775.4 1777.8 1778.10 1780.3 1782.3
英國南部 10612 13868 53465 61402 64274
西印度群島 1983 3315 1751 9290 8756
「美國」 6991 2 3694* 39637 32149 34463
英國陸軍總人數 27063 57637* 112239 142386 150310
*1777年這個數字不包括黑森等地的德意志僱傭軍
根據這份數據,獨立戰爭爆發的那年在北美十三州的英國駐軍只有六千多人.而大陸軍的總兵力比同時期整個英國的總兵力還要多出380人.美國人很自豪的邦克山戰斗就是發生在這年,如果光看那次戰斗的過程,還真以為美國人是以少勝多呢.
後面兩年,英國人在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增長很快,眾所周知的薩拉托加大捷發生在1777年,但我們發現,1777年—1778年英國派遣到北美十三州的英國正規軍兵力增長了67%.顯然薩拉托加大捷至少在軍事上並非通常所宣揚的北美獨立戰爭的什麼「轉折點」.這也不奇怪,反掃盪作戰的勝利再大也還是反掃盪作戰.以一次反掃盪作戰的勝利作為一場大型戰爭的「勝利轉折點」,顯然是不合適的.
1778年以後的數字就更讓人感到奇怪.按照通常的說法,這以後就是美軍「勝利」的過程,但為什麼英國沒有「瘋狂鎮壓」,派遣到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再也沒有達到1778年這么多呢?是英國兵的徵兵跟不上減員?顯然不是,我們清楚地看到,獨立戰爭爆發後英國陸軍總人數從2.7萬人猛增到了15萬人,這是開戰前英軍陸軍人數的5倍多.
再以我們這篇文章所講述的約克敦戰役發生前後的數字為例,約克敦戰役爆發時,北美英軍有三萬多人,雖然約克敦戰役英軍損失了8 千人,但還遠沒達到通常所宣稱的「主力被殲滅」的地步.更重要的是,當年大陸軍從2.1萬人銳減到1.3萬人.而幾個月後,當英軍在北美的部隊恢復到 3.4萬餘人時,大陸軍卻只恢復到1.4萬人——兩者懸殊比1781年戰役開始之前還要大.
(4)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英國人不得不同意北美獨立呢?
答案還足要從數字里找,細心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在1778年一1780年間,英國在北美大陸的總兵力呈現下降趨勢,而同時期它在西印度群島的總兵力則呈現了不正常的增長狀況.
首先看看獨立戰爭時期雙方的真實的人口數據
「美國」 200萬(包括親英派) 英國 1100萬 法國 1200萬 西班牙 2800萬
顯然,僅法國人口就與英國相仿,更不要說後來西班牙也參加了進來.
接著看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人的軍事力量.
(5)1778年的法國軍事力量:
步兵109個團,騎兵52個團,總人數255000(軍官35000名,士兵220000)名.其中40個步兵團和4個騎兵團被派往北美和西印度群島地區,直接在北美十三州參戰的地面軍事力量超過16500人(1000名軍官和15000名士兵).法國皇家海軍有72500名水手和2500名軍官,其中僅直接參加約克敦戰役的海軍官兵就超過了15000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同時期北美大陸軍的總兵力).
注意到上述教案中特別列出英國有「強大的艦隊」,而美國「無海軍」.我再補充一個點,戰爭時期英國和敵對國家主力艦的比較數據.
主力艦數量:
年份 法國 西班牙 荷蘭 「美國」 英國
1778 52 未參戰 未參戰 0 66
1779 63 58 未參戰 0 90
1780 69 48 未參戰 0 91
1781 70 54 13 0 94
1782 73 54 19 0 94
很顯然,美國人的神話有意無意地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不僅英國的地面部隊比傳統上的陸地強國法國要弱,即使在英國的強項一海軍方面,1778年法國參戰後英國的海上優勢也並不明顯.1779年西班牙參戰後英國的海上優勢則至少在數字上已轉化為劣勢.看了筆者補充在這兒的表格以後,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對北美獨立戰爭能獲得勝利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有疑問.現在沒什麼可奇怪的了,在1778年之後,英國駐北美的部隊不增反減,而在西印度群島的兵力卻直線上升的原因正是法國的參戰.
事實上,北美獨立戰爭並不是一場孤立的戰爭,它只不過是由其所引發的法英全球戰爭中的一個戰場——北美戰場.這場戰爭規模很大,牽扯到的方方面面也很多,如果詳細道來那真的可以寫一本書了.比如法西聯軍對直布羅陀的圍困,持續整整二年.最多的時候雙方集中了四萬多地面部隊和83條戰列艦在此大戰.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英國僅在直布羅陀方面的兵力和注意力投入就遠超其在北美十三州的投入.
(6)北美獨立戰爭年譜:
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十三州民兵進攻加拿大失敗.
1776年,英國增兵北美,華盛頓率軍1.8萬人防守紐約被英軍擊敗,撤退過特拉華河時身邊只餘下4000餘人,法國和西班牙開始向美國提供財政援助.
1777年,英軍,佔領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華盛頓試圖反攻費城,結果部隊竟然在濃霧中自相開火,反攻失敗;美軍擊敗前往內地掃盪的一支英軍,獲得薩拉托加戰役的勝利.
1778年,法國承認美國獨立,簽訂法美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法國保證美國的獨立及其在同英國的戰爭結束時確定下來的領土」.隨後,法國對英國宣戰,法英海軍發生多次海戰;英國政府得知法國艦隊出動奔赴北美的消息後命令費城英軍退到紐約,美軍「收復」費城:英國佔領西印度群島和印度的幾個據點;年底,英軍攻佔喬治亞州重要城市薩凡納,大陸軍損失5000餘人.
1779年,法國佔領塞內加爾的聖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島的幾個島嶼;法國和西班牙組成人型聯合艦隊准備進攻英國本土,英國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戰;法美聯合攻擊薩凡納失敗.
1780年,英軍攻佔南卡羅來納重要城市查爾斯頓;英法在西印度群島多次發生海戰;7月,羅尚博率領的法國特別遠征軍在紐波特登陸.
1781年,法國對澤西島的襲擊失敗(這是英吉利海峽的島嶼,法軍登陸英國本土的必經之路);法國格拉塞艦隊來到北美,與英國海軍展開多次戰斗,短時間內獲得了切薩皮克灣的絕對制海權,隨後,法美聯軍在格拉塞艦隊的策應下迫使約克敦守軍投降,北美大陸的大規模戰斗自此結束:西班牙—法國聯軍佔領佛羅里達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軍在西印度群島、維德角海域多次爆發戰斗.
1782年,法國—西班牙聯軍佔領地個海西部島嶼米諾卡的聖菲利浦要塞:法同佔領西印度群島多個島嶼和斯里蘭卡的亭可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發生多次海戰:法國人佔領了和摧毀了加拿人的多個英國要塞;在直布羅陀,法西聯軍3.3萬人對英國守軍展開總攻,被擊退.
1783法英在印度庫德羅爾展開海陸拉鋸戰,英國人敗北.
1783年9月3日,巴黎和約簽訂,法英停戰.
(7)法國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角色
就這樣,隨著英法戰爭的結束,「北美獨立戰爭」也結束了.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法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通過上面所列舉的大量數據,我們已經不難得出結論,如果以「朝鮮祖國解放戰爭」類比北美獨立戰爭的話,從出兵的角度來看,法國承擔了中國的角色,從全球博弈和物資援助的角度來看,法國承擔了蘇聯的角色.也就是說,對於當時的北美十三州來說,強大的法國一人獨擔了朝鮮戰爭中的中國和蘇聯兩大國的角色.
十八世紀80年代正是法國國力開始大增的開端,1779年拿破崙開始在軍校學習,歐洲即將進入拿破崙時代,法國國力在1800年前後開始位列歐洲第一,陸軍戰鬥力更是強大無比,而英國則始終奉行在歐洲維持均勢的原則,十六世紀時是聯合法國等反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稱霸,十八世紀後期則聯合其他國家反對法國稱霸歐洲,爆發了大規模的拿破崙戰爭,英軍主力當時是駐扎在本土防止法國入侵,英國並不想為北美而影響在歐洲的戰略,北美革命者也並不是人們所想得那麼神聖,義無反顧,看過一本[華盛頓傳]上記載說:13州民兵的軍餉由13州議會撥給,每3-5周發一次,到日子不發則民兵們馬上散夥回家,不會理會戰事如何,敢問走在長征路上的紅軍戰士拿過銀元沒有?所以美國獨立戰爭是法國打贏的是可以成立的.
不同意此觀點的人可以多看看這一段歐洲史.
⑸ 二戰中,法國戰敗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給了美國多少援助
1940年7月,羅斯福總統不顧許多人的激烈反對,給英國運來了50萬支步槍,8萬挺機槍,1億3千萬發子彈,900門75毫米的大炮,100萬發炮彈以及炸彈、烈性炸葯和無煙火葯。這些物資幾乎把美國軍火庫的家底搬空了。丘吉爾立即指示以「有計劃的軍事行動」組織分運,並立即發放給近100萬國民自衛軍。英國人本來准備用乾草叉和連枷來對付德軍,現在有了武器彈葯,更感覺自己不可戰勝。
⑹ 幫助美國實現獨立的盟友除了法國、西班牙外、還有哪個國家
獨立戰爭期間,法國向美國提供了800萬美元的資助和貸款,西班牙援助了65萬美元,荷蘭提供了180萬美元的貸款,歐洲各界還募集了200萬英鎊的捐款支援殖民地人民,殖民地用於獨立戰爭的花費有三分之一來自歐洲。此外,7000多名志願者奔赴北美直接參戰,美國軍隊所用的彈葯90%由海外提供,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法國。瑞典、丹麥、普魯士、奧地利、葡萄牙和兩西西里王國先後加入武裝中立同盟,目的是保護中立國與英國敵國的航運貿易,其實幫助了法國和西班牙,英國陷入徹底的外交孤立之中。
⑺ 美國獨立戰爭中法國對美國的援助屬於國際援助嗎
不屬於國際援助,法國之所以願意幫助北美人民,主要是由於在」七年戰爭」中,法國戰敗,幾乎完全損失了其在海外的利益,在歐洲的地位和影響力,為了重塑法國在歐洲的大國地位和影響力,並打擊英國,以雪前恥,法國才派兵援助北美人民.
⑻ 法國為什麼幫助美國打獨立戰爭
·法國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角色
18世紀80年代正是法國國力開始大增的開端,1779年拿破崙開始在軍校學習,歐洲即將進入拿破崙時代,法國國力在1800年前後開始位列歐洲第一,陸軍戰鬥力更是強大無比,而英國則始終奉行在歐洲維持均勢的原則,16世紀時是聯合法國等反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稱霸,18世紀後期則聯合其他國家反對法國稱霸歐洲。
因此,法國通過幫助北美脫離應該殖民統治來削弱英國的實力,美國的獨立使英國在美洲喪失了一些產品傾銷地和原材料掠奪地,在削弱英國實力的同時,法國的實力也就提升了。
·大事年表
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十三州民兵進攻加拿大失敗。
1776年,英國增兵北美,華盛頓率軍1.8萬人防守紐約被英軍擊敗,撤退過特拉華河時身邊只餘下4000餘人,法國和西班牙開始向美國提供財政援助。
1777年,英軍,佔領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華盛頓試圖反攻費城,結果部隊竟然在濃霧中自相開火,反攻失敗;美軍擊敗前往內地掃盪的一支英軍,獲得薩拉托加戰役的勝利。
1778年,法國承認美國獨立,簽訂法美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法國保證美國的獨立及其在同英國的戰爭結束時確定下來的領土」。隨後,法國對英國宣戰,法英海軍發生多次海戰;英國政府得知法國艦隊出動奔赴北美的消息後命令費城英軍退到紐約,美軍「收復」費城:英國佔領西印度群島和印度的幾個據點;年底,英軍攻佔喬治亞州重要城市薩凡納,大陸軍損失5000餘人。
1779年,法國佔領塞內加爾的聖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島的幾個島嶼;法國和西班牙組成人型聯合艦隊准備進攻英國本土,英國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戰;法美聯合攻擊薩凡納失敗。
1780年,英法在西印度群島多次發生海戰;7月,羅尚博率領的法國特別遠征軍在紐波特登陸。
1781年,法國對澤西島的襲擊失敗(這是英吉利海峽的島嶼,法軍登陸英國本土的必經之路);法國格拉塞艦隊來到北美,與英國海軍展開多次戰斗,短時間內獲得了切薩皮克灣的絕對制海權,隨後,法美聯軍在格拉塞艦隊的策應下迫使約克敦守軍投降,北美大陸的大規模戰斗自此結束:西班牙—法國聯軍佔領佛羅里達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軍在西印度群島、維德角海域多次爆發戰斗。
1782年,法國—西班牙聯軍佔領地個海西部島嶼米諾卡的聖菲利浦要塞:法同佔領西印度群島多個島嶼和斯里蘭卡的亭可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發生多次海戰:法國人佔領了和摧毀了加拿人的多個英國要塞;在直布羅陀,法西聯軍3.3萬人對英國守軍展開總攻,被擊退。
1783年,法國和英國在印度庫德羅爾展開海陸拉鋸戰,英國人敗北。
1783年9月3日,巴黎和約簽訂,英美停戰。
⑼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為什麼要援助美國
美國位於美洲大陸,它是英國殖民地,英國在美國有著巨大的利益,但法國沒有;而在歐洲,英國一直是法國有力的競爭對手。支持美國:1、可以謀求美國獨立以後,法國從美國獲得利益;2、可以有力的打擊英國,降低它的競爭力。
所以不僅僅是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中英國暗中支持南方,而法國則支持北方並幫助其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