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使得法國持續了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短短三年就土崩瓦解。而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就是統治階級的剝削、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財政危機的加劇等。
法國大革命前,法國處於封建專制時期,上層社會貴族數量少,卻佔有著大部分的土地、金錢和奴隸,且不用繳稅納稅。而下層階級的人民數量多,卻只佔有法國土地的三分之一,還要負擔沉重的稅收。所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統治階級的剝削。
另外,資本主義與統治階級的矛盾也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在當時,法國的資本階段已經開始迅速發展,其中紡織業和煉金等方面在整個歐洲也位居前列。然而統治階級卻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像是不斷提升稅收,土地所有制等。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最後一點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財政危機的不斷加劇。當時法國的封建統治階級已經腐朽了,對外戰爭不斷失敗,開始負債累累。因而加劇剝削底層人民,導致底層人民承擔不起沉重的賦稅,只能奮起反抗。
Ⅱ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法國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
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3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毫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大規模的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飢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
Ⅲ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第一,革命前尖銳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於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於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佔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並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乾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第二,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封建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他們的要求和主張,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就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第三,財政危機的加劇。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鋰,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綜上所述,18世紀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意識方面,都已經出現全面危機,專制統治已成為法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封建王朝的統治危機,使它無可挽回地陷入了絕境,這不僅削弱了它的統治力量,也為法國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
Ⅳ 什麼的召開使法國大革命
法國三級會議的召開,本來當時法國政府遇到了財政危機,當時法國國王本來打算召開三級會議以增加人民的賦稅。它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於攻佔了巴士底獄,則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Ⅳ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1、起因
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
18世紀是法國經濟通貨膨脹日益惡化的時代,通貨膨脹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又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特別是七年戰爭)而導致國庫空虛,以及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
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
由啟蒙時代帶來的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國大革命產生的重要原因。
2、簡介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教參也採用了此觀點。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Ⅵ 法國大革命的標志,根本原因,導火線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攻佔巴士底獄。18世紀末期,巴士底獄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凡是膽敢反對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里。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徵。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於攻佔了巴士底獄。
2、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的矛盾,社會等級森嚴,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的對立。
3、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了最後一次三級會議,這次會議導致了法國大革命。大革命後,三級會議隨舊制度一道被廢除。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期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帝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後改名《拿破崙法典》)被稱為新社會的出生證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法國大革命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在法國初步確立了共和國的政治體制。這場大革命還震撼了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給它們以沉重的打擊。
這次革命掃盪了法國的專制勢力。在經濟上為法國的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它對法國社會的思想觀念、文化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場大革命的徹底性更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它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君主專制制度的基礎,因而具有世界意義。
Ⅶ 在你看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是呢
法國大革命是西方歷史上一場重要的資產階級革命。自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和普法戰爭後法國第三共和國成立以來,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法國大革命是一場非常徹底的反封建革命,但同時也伴隨著暴力和血腥。許多人死於這場革命。18世紀末,法國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農業起主導作用,但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了很大發展,許多領域在歐洲大陸國家中處於領先水平。然而,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法國大革命,沖擊與摧毀了舊的社會等級觀念,而在歐洲中心的法國初步確立了共和體制,傳播了自由、民主等進步思想,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
Ⅷ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1、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者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2、17世紀及18世紀歐美地區發生了一場思想及文化運動,認為這個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透過理性來掌握的。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訊息上的「啟蒙」,開啟了現代化和現代性的發展歷程。德國哲學家康德以「勇於求知」的啟蒙精神來闡述人類理性的角色。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
3、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主權在民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法國大革命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Ⅸ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封建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客觀原因: 在法國封建王朝不斷加強專制統治的過程中,法國啟蒙思想運動興起並蓬勃發展,涌現出眾多偉大的思想家,啟蒙思想家們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共同吹響了法國大革命的號角,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被推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經哀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滅了法國。由此可見,精神力量一旦化為物質力量,其巨大作用是難以限量的。他們學說和理論為法國大革命做了重要的輿論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