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有些人反對吃狗肉卻不反對吃法國鵝肝
因為狗是哺乳動物,而且是人類的朋友。
代表著忠誠和友誼。
而鵝是鳥類,所以,那些人反對吃狗肉,卻不反對吃鵝。
2. 布封的問題
布封(1707~1788)又譯布豐,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生於孟巴爾城一個律師家庭,原名喬治·路易·勒克來克,因繼承關系,改姓德·布封。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1728年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了兩年醫學。1730年,結識一位年輕的英國公爵,一起游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義大利。在這位公爵的家庭教師、德國學者辛克曼的影響下,刻苦研究博物學。1733年,進法國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曾發表過有關森林學的報告,還翻譯了英國學者的植物學論著和牛頓的《微積分術》。1739年,當上了副研究員,並被任命為皇家御花園和御書房總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總管後,除了擴建御花園外,還建立了「法國御花園及博物研究室通訊員」的組織,吸引了國內外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礦物樣品和標本。布封利用這種優越的條件,畢生從事博物學的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於寫出三十六冊的巨著《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等幾大部分,綜合了無數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創見。破除各種宗教迷信和無知妄說,把上帝從宇宙的解釋中驅逐出去,這是布封對現代科學的一大貢獻。他堅持以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地球的形成和人類的起源,指出地球與太陽有許多相似之處,地球是冷卻的小太陽;地球上的物質演變產生了植物和動物,最後有了人類;人類的進化不是如聖經《創世紀》所說的,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會實踐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才幹。布封觀察、研究大地、山脈、河川和海洋,尋求地面變遷的根源,開了現代地質學的先河。尤其在物種起源方面,他倡導生物轉變論,指出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的影響而變異,對後來的進化論有直接的影響。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 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物種起源》導言)。《自然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其中關於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富於藝術性。作者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各種動物的一幅幅肖像,還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傾向。 1749年,《自然史》的頭三冊一出版,就轟動了歐洲的學術界。由於它用唯物主義的觀點解釋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學堡壘的巴黎大學神學院指控為「離經叛道」,要求給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寫信給神學院聲明自己「無意『反駁』聖經」,並保證將來出版《自然史》第四冊時把這封信刊在卷首。後來他在《自然史》中,為了掩蔽神學家的耳目,經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對人說:「只要把這名字換掉,擺上自然力就成了」。實際上仍舊堅持他的唯物主義立場。 《自然史》各冊的陸續出版,不斷給布封帶來更大的聲譽。1753年,他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入院時發表的著名演說《論風格》,是一篇經典的文論。他針對當時文壇上那種追求綺麗纖巧的風尚,呼籲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風格即人」的名言,強調思想內容對藝術形式的決定作用。1777年,法國政府在御花園里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這是布封生前獲得的最高榮譽。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他根據大量的實物標本作推論,反對「權威」的臆說,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創見,為後來的科學家引路。經他解釋的宇宙里沒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決定他周圍的一切。作為科學家,布封頗受詆毀,作為文學家,卻受到普遍的頌揚。他寫的《自然史》,筆鋒富於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詩,他對獅、虎、豹、狼、狗、狐狸的獵食,海狸的築堤,用形象的語言,作擬人的描寫,生動活潑,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布封在法蘭西學院入院儀式上的講演《風格論》中提出,一個作家必須將自己的思想載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為他人所掠奪,而垂於久遠。思想是公物,而文筆(即風格)則屬於作家自己,科學在不斷進步,科學論點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過,而文章風格卻是後人無法代替的。法語中一般所說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從布封的名言「風格是屬於個人的」中引申而來的 《法國文學史》對布封的評價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聞名。資產階級文學史家根據氣質、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視為與啟蒙運動作家「截然不同」「游離於18世紀之外」的作家。但是,從布封所宣傳的唯物宇宙觀、重思想內容的文藝思想,以及屬於人文主義傳統的社會政治理想來說,他與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完全合拍的。他雖然在自然科學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進行工作,但他的貢獻匯入了啟蒙思潮這一時代精神的主流。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巨大的規模,和狄德羅主編的《網路全書》有某些相似,當然,其戰斗性遠遠不能和《網路全書》相比。他這樣熱情洋溢地唱著人的頌歌:憑著他的智慧,許多動物被馴養,被駕馭,被制服,被迫著永遠服從他了;憑著他的勞動,沼澤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險灘急流被消滅,森林被開發,荒原被耕作;憑著他的思考,時間被計算出來,空間被測量出來,天體運行被識破;憑著他的由科學產生出來的技術,海洋被橫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個個新大陸被發現,千千萬萬孤立的陸地都置於他的掌握之中;總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記……大自然之所以能夠全面發展,之所以能逐步達到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樣完善,這樣輝煌,都完全是藉助於我們的雙手。這種熱烈的贊頌,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自然史》中有文學價值和較高的藝術性的,是對動物的描繪。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觀主義的態度去介紹這些動物,而是帶著親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語言替它們畫像,因而描寫生動具體、饒有興味。在他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布封還往往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以某種人格,馬像英勇忠烈的戰士,狗是忠心耿耿的義仆,都受到布封的贊揚;啄木鳥像苦工一樣辛勤勞動,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處、毫無爭斗,引起他的嚮往;他把狼比喻為兇殘而又怯懦、「渾身一無是處」的暴君,他把天鵝描繪為和平的、開明的君主。布封通過資產階級人性論的眼光,將動物擬人化,反映了他的社會政治觀點,表現了他對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不滿,寄託了他對「開明君主」的歷史唯心主義的理想。他的動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義,而其中的寓意又滲透了資產階級的立場和觀點。
編輯本段作品欣賞《天鵝》
在任何社會里,不管是禽獸的或人類的社會,從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現在卻是仁德造成賢君。地上的獅、虎,空中的鷹、鷙,都只以善戰稱雄,以逞強行凶統治群眾;而天鵝就不是這樣,它在水上為王,是憑著一切足以締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嚴、仁厚等等。它有威勢,有力量,有勇氣,但又有不濫用權威的意志、非自衛不用武力的決心;它能戰斗,能取勝,卻從不攻擊別人。作為水禽界里愛好和平的君主,它敢於與空中的霸主對抗;它等待著鷹來襲擊,不招惹它,卻也不懼怕它。它的強勁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堅韌、翅膀的頻繁撲擊對付著鷹的嘴爪,打退鷹的進攻。它奮力的結果常常是獲得勝利。而且,它也只有這一個驕傲的敵人,其他善戰的禽類沒一個不尊敬它,它與整個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處的:在那些種類繁多的水禽中,它與其說是以君主的身份監臨著,毋寧說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著,而那些水禽彷彿個個都俯首貼耳地歸順它。它只是一個太平共和國的領袖,是一個太平共和國的首席居民,它賦予別人多少,也就只向別人要求多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寧靜與自由。對這樣的一個元首,全國公民自然是無可畏懼的了。
天鵝的面目優雅,形狀妍美,與它那種溫和的天性正好相稱。它叫誰看了都順眼。凡是它所到之處,它都成了這地方的點綴品,使這地方美化;人人喜愛它,人人歡迎它,人人欣賞它。任何禽類都不配這樣地受人鍾愛;原來大自然對於任何禽類都沒有賦予這樣多的高貴而柔和的優美,使我們意識到它創造物類竟能達到這樣妍麗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圓潤的形貌,優美的線條,皎潔的白色,婉轉的、傳神的動作,忽而興致勃發,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態,總之,天鵝身上的一切都散布著我們欣賞優雅與妍美時所感到的那種舒暢、那種陶醉,一切都使人覺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繪出它是愛情之鳥;古代神話把這個媚人的鳥說成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親,一切都證明這個富有才情與風趣的神話是很有根據的。
我們看見它那種雍容自在的樣子,看見它在水上活動得那麼輕便、那麼自由,就不能不承認它不但是羽族裡第一名善航者,並且是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航行術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頸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圓圓的,彷彿是破浪前進的船頭;它的寬廣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為了便於疾駛,向前傾著,愈向後就愈挺起,最後翹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腳就是寬闊的槳;它的一對大翅膀在風前半張著,微微地鼓起來,這就是帆,它們推著這艘活的船舶,連船帶駕駛者一起推著跑。
天鵝知道自己高貴,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麗,所以自好。它彷彿故意擺出它的全部優點;它那樣兒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贊美,引起人注目。而事實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厭的,不管是我們從遠處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煙波中,和有翅的船隊一般,自由自在地游著,或者是它應著召喚的信號,獨自離開船隊,游近岸旁,以種種柔和、婉轉、妍媚的動作,顯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嬌態,供人們仔細欣賞。
天鵝既有天生的美質,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們所強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隸之列。它無拘無束地生活在我們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夠的獨立,使它毫無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會逗留在那裡,不會在那裡安頓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處遨遊,或到岸旁著陸,或離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著水邊,來到岸腳下棲息,藏到燈芯草叢中,鑽到最偏僻的灣汊里,然後又離開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著與人相處的樂趣——它似乎是很喜歡和暴君。
天鵝在一切方面都高於家鵝一家,家鵝只以野草和籽料為生,天鵝卻會找到一種比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斷地用妙計捕捉魚類;它做出無數的不同姿態以求捕捉的成功,並盡量利用它的靈巧與氣力。它會避開或抵抗它的敵人:一隻老天鵝在水裡,連一匹最強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擊,連人腿都能打斷,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總之,天鵝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擊的,因為它的勇敢程度不亞於它的靈巧與氣力。
馴天鵝的慣常叫聲與其說是響亮的,毋寧說是渾濁的:那是一種哮喘聲,十分像俗語所謂的「貓咒天」,古羅馬人用一個諧音字「獨楞散」表示出來。聽著那種音調,就覺得它彷彿是在恫嚇,或是在憤怒;古人之能描寫出那些和鳴鏗鏘的天鵝,使它們那麼受人贊美,顯然不是拿一些像我們馴養的這種幾乎暗啞的天鵝做藍本的。我們覺得野天鵝曾較好地保持著它的天賦美質,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覺,同時也有充分自由的音調。可不是么,我們在它的鳴叫里,或者寧可說在它的嘹唳里,可以聽得出一種有節奏有曲折的歌聲,有如軍號的響亮,不過這種尖銳的、少變換的音調運抵不上我們的鳴禽的那種溫柔的和聲與悠揚朗潤的變化罷了。
此外,古人不僅把天鵝說成為一個神奇的歌手,他們還認為,在一切臨終時有所感觸的生物中,只有天好會在彌留時歌唱,用和諧的聲音作為它最後嘆息的前奏。據他們說,天鵝發出這樣柔和、這樣動人的聲調,是在它將要斷氣的時候,它是要對生命作一個哀痛而深情的告別;這種聲調,如怨如訴,低沉地、悲傷地、凄黯地構成它自己的喪歌。他們又說,人們可以聽到這種歌聲,是在朝暾初上,風浪既平的時候;甚至於有人還看到許多天鵝唱著自己的輓歌,在音樂聲中氣絕了。在自然史上沒有一個杜撰的故事、在古代社會里沒有一則寓言比這個傳說更被人贊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臘人的活潑而敏感的想像力:詩人也好,演說家也好乃至哲學家,都接受著這個傳說,認為這事實實在太美了,根本不願意懷疑它。我們應該原諒他們社撰這種寓言;這些寓言真是可愛,也真是動人,其價值遠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實之上;對於敏感的心靈來說,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無疑地,天鵝並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談到一個大天才臨終前所作的最後一次飛揚、最後一次輝煌表現的時候,人們總是無限感慨地想到這樣一句動人的成語:「這是天鵝之歌!」
編輯本段作品欣賞 《馬》
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勞苦,同享著戰斗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著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它聽慣了兵器搏擊的聲音,喜愛它,追求它,以與主人同樣的興奮鼓舞起來;它也和主人共歡樂:在射獵時,在演武時,在賽跑時,它也精神抖擻,耀武揚威。但是它馴良不亞於勇毅,它一點兒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動作:它不但在駕馭人的手下屈從著他的操縱,還彷彿窺伺著駕馭人的顏色,它總是按照著從主人的表情方面得來的印象而奔騰,而緩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動作都只為了滿足主人的願望。這天生就是一種舍己從人的動物,它甚至於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用動作的敏捷和准確來表達和執行別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覺到多少它就能感覺到多少,它所表現出來的總是在恰如人願的程度上;因為它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所以它不拒絕任何使命,所以它盡一切力量來為人服務,它還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於舍棄生命以求服從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獲得發展的馬,是天然品質被人工改進過的馬,是從小就被人養育、後來又經過訓練、專為供人驅使而培養出來的馬。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對這種動物的奴役或馴養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於我們看到它們時,很少是處在自然狀態中。它們在勞動中經常是披著鞍轡的;人家從來不解除它們的羈絆,縱然是在休息的時候;如果人家偶爾讓它們在牧場上自由地行走,它們也總是帶著奴役的標志,並且還時常帶著勞動與痛苦所給予的殘酷痕跡:嘴巴被銜鐵勒得變了形,腹側留下一道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一條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洞穿了。它們渾身的姿態都顯得不自然,這是慣受羈絆而留下的跡象:現在即使把它們的羈絆解脫掉也是枉然,它們再也不會因此而顯得自由活潑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狀況最和婉的馬,那些只為著擺闊綽、壯觀瞻而喂養著、供奉著的馬,那些不是為著裝飾它們本身,卻是為著滿足主人的虛榮而戴上黃金鏈條的馬,它們額上覆著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著絲綢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吧:它們行走著,它們賓士著,它們騰躍著,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於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盪、蹦跳,採食著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它們既無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別無任何庇蔭,因此它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這種空氣,比我們壓縮它們應占的空間而禁閉它們的那些圓頂宮殿里的空氣,要純潔得多,所以那些野馬遠比大多數家馬來得強壯、輕捷和遒勁。它們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就是說,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妍媚而已。
這種動物的天性絕不兇猛,它們只是豪邁而獷野。雖然力氣在大多數動物之上,它們卻從來不攻擊其他動物;如果它們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它們並不屑於和對方搏鬥,僅只把它們趕開或者把它們踏死。它們也是成群結隊而行的,它們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純粹是為著群居之樂。因為,它們一無所畏,原不需要團結禦侮,但是它們互相眷戀,依依不捨。由於草木足夠作它們的食糧,由於它們有充分的東西來滿足它們的食慾,又由於它們對動物的肉毫無興趣,所以它們絕不對其他動物作戰,也絕不互相作戰,也不互相爭奪生存資料。它們從來不發生追捕一隻小獸或向同類劫奪一點東西的事件,而這類事件正是其他食肉類動物通常互爭互斗的根源:所以馬總是和平生活著的,其原因就是它們的慾望既平凡又簡單,而且有足夠的生活資源使它們無需互相妒忌。
在所有的動物中間,馬是身材高大而身體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勻稱、最優美的;因為,如果我們拿它和比它高一級或低一級的動物相比,就發現驢子長得太丑,獅子頭太大,牛腿太細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軀不相稱,駱駝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動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說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團。顎骨過分伸長本是獸類頭顱不同於人類頭顱的主要一點,也是所有動物的最卑賤的標志;然而,馬的顎骨雖然很長,它卻沒有如驢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頭部比例整齊,卻給它一種輕捷的神情,而這種神情又恰好與頸部的美相得益彰。馬一抬頭,就彷彿想要超出它那四足獸的地位。在這樣的高貴姿態中,它和人面對面地相覷著。它的眼睛閃閃有光,並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長得好,並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驢耳太長;它的鬣毛正好襯著它的頭,裝飾著它的頸部,給予它一種強勁而豪邁的模樣;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蓋著、並且美觀地結束著它的身軀的末端: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驢、駱駝、犀牛等的禿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長的鬃毛構成的,彷彿這些鬃毛就直接從屁股上生長出來,因為長出鬃毛的那個小肉樁子很短。它不能和獅子一樣翹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雖然是垂著的,卻於它很適合。由於它能使尾巴兩邊擺動,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來驅趕蒼蠅,這些蒼蠅很使它苦惱,因為它的皮膚雖然很堅實,並且滿生著厚密的短毛,卻還是十分敏感的。
編輯本段29 《馬》教學設計
眉山東坡區蘇祠中學 鄧湘娟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體會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多種方式的閱讀,培養學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的能力。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品味文章對馬的人格化描寫語言,體會作者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問答法
學習方法:讀寫結合法、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用激情昂揚的語言贊馬,強烈感染學生,引入文本學習。
2.作者簡介: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並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像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僕,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重點字詞音形義;綴詞成句(以挑戰對手的形式進行)
2.概括文章寫作內容:
明確:本文寫了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馬的兩種不同生存狀態。
三、精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你從老師的朗讀當中聽出了什麼?
明確:就所聽到的內容而言,我聽出了家馬的勇毅、馴良的特點。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勾畫出描寫馬的形貌的語句。
明確:被奴役的標志:披著鞍轡 嘴巴變形 腹側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標志:帶黃金鏈條 編項鬣細辮 蓋絲綢錦氈。
3.學生默讀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野馬特點的詞語?
明確: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貴 品德:豪邁獷野 樂於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找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野馬的形貌進行描寫的?(以搶答的形式進行)
明確:身材勻稱優美 頭部比例整齊 眼睛閃閃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襯托裝飾 尾巴下垂茂盛 皮膚堅實敏感
四、聯系自己實際,體會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馬,你願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
明確: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麼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麼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
2.怎樣看待人類對馬「高貴的征服」?
明確: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體會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傾向了嗎?
明確:對家馬深深地同情,對野馬由衷地贊美
五、品詞析句,發現亮點
1.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美(修辭美 韻律美 畫面美)
2.品味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
明確:被人工改進的家馬與美麗天然的野馬進行對比野馬的形貌與其它動物的形貌進行對比,作者對家馬的深深同情與對野馬的由衷贊美進行對比。
3.找出你認為有疑難或者蘊含深意的語句,進行解讀賞析。
如:「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總結存儲
1.拓展延伸:用傾訴性的語言寫一段話,表達你對馬的情感,學生當堂深情朗讀,師生共同分享。
2.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七、作業布置
1.收集有關馬的成語、典故
2.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你喜歡的一種動物
附:板書設計
馬
(法國)布封
家馬(人工改進) ←———對比———→野馬(美麗的天然)
性情:呈訓良 天然:美(自由)
形體: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勻稱)
深深同情 ←—————對比—————→由衷贊美
編輯短評:這則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視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訓練,但並不顯得死板。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保證了這節課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溫立三)
3. 法國是個怎樣的國家在近代和現代中,與中國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法國,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菜注重新鮮、原味。法國菜選料廣泛,主要偏好牛肉、禽類、海鮮、蔬菜等,特別是烤蝸牛、松露菌、蘑菇、龍蝦、鵝肝、魚子醬;在配料上,酒、橄欖油、鮮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法國人的最愛。
(3)法國為什麼禁止禽類擴展閱讀:
1870年9月4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逼近巴黎的普魯士軍隊採取了屈膝投降的態度。1871年2月,同德國(當時普魯士隸屬於德意志的一個邦聯國)草簽了條約,同意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並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一部分給德國。
同時,調集軍隊,准備解除巴黎人民國民自衛軍的武裝。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軍企圖奪取巴黎市內的蒙馬特爾高地和梭蒙高地時,被人發現。巴黎人民奮起反擊,當晚就佔領了城內的戰略要地,臨時政府總理梯也爾狼狽逃出巴黎,遷往凡爾賽。
不久,巴黎公社成立。資產階級政府不甘心失敗,對巴黎公社發動了進攻。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巴黎城內的政府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戰斗非常慘烈,最終以巴黎公社的失敗而告終。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4. 外國人的禮儀習俗
1、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2、歐美國家見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認識。打招呼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跟你有進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種生活禮儀形式。
3、握手禮是歐美最常見的禮節,在世界許多國家都通行。和初次見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禮。同男人握手越緊,表示友情越深,和女人握手則須輕些。
4、受中世紀騎士之風的影響,西方國家至今在社會活動及社交場合仍奉行「女士優先」的原則,給婦女各種特權,以表示對女性的尊重。誰不遵守這一成規,誰就被認作失禮。
5、到英國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
6、復活節是西方國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節日。染色的雞蛋是復活節的標志,古代春陽節,人們互贈染色的的蛋以表示互相祝福。
7、母親節是英美等國家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敬意而設的一個節日。每逢母親節,做兒女的會送給自己的母親節日賀卡、鮮花以及母親們喜歡的精美禮物等。
8、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他們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同時進行。
5. 法國鵝肝生產者呼籲大規模撲殺鴨子,這是怎麼回事
法國鵝肝生產者呼籲大規模撲殺鴨子是因為法國發生了禽流感疫情。
而且發生禽流感疫情以來,發生的頻率還在增加,還在感染新的鴨群。雖然大規模撲殺鴨子會對法國鵝肝生產造成很大的沖擊,但是法國鵝肝生產者還是呼籲大規模撲殺鴨子。
2021年1月份法國農業部表示,在法國西南部地區已經出現了124起禽流感疫情,受感染養殖場數量的增加,是一周前禽流感數量的兩倍。
在法國當地,鵝肝生產原料大部分是填鴨得到的肥鴨肝。
人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約為33%。
所以雖然大量撲殺鴨子會對法國鵝肝產業造成巨大沖擊,但是很顯然大部分人都認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控制住禽流感疫情還是應該放在首位。
6. 去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可以帶吃的嗎
可以攜帶食品,但是各國對入境攜帶食品的類型規定各不相同,但是麵包等面點都是可以入境的。
美國、英國、日本等西方大國禁止旅客入境時攜帶新鮮的水果、蔬菜或未經處理過的肉類。西亞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對於有違伊斯蘭教的書、刊及其他印刷品、音像製品有較嚴格的進口限制。以色列國對於反猶太教和損毀猶太民族感情的物品,印刷品等物品有嚴格的限制。
各國禁帶物品詳情
美國
以下物品都不準入境,如果查到,輕者會被沒收,重者則處分。
1、新鮮、脫水或罐裝的肉類、肉製品。
2、植物種子、蔬菜、水果及土壤。
3、昆蟲及其它對植物有害之蟲類。
4、非罐裝或腌熏之魚類及魚子。
5、野生動物及標本。
6、毒品及危險葯品。
7、盜印(無版權)書籍及錄音、錄影帶。
8、彩券。
9、軍火彈葯。
加拿大
旅客不準帶進加拿大的物品,以植物為多。各種植物能否帶進加拿大來,其中一個主要原則是,假如是加拿大本土所生的或本地有栽培種植的,則可能有入境限制。因為恐怕寄存在同類植物中的病菌或蟲害,對本地的作物或資源構成威脅。
根據這個原則,很多種常綠樹植物,像松樹、針樅(spruce)、道格拉斯樅(Douglasfir)、落葉松(larch)等,除了來自美國的,都不準帶進加拿大來。
水果方面,除非來自美國,否則一般都不能攜帶入境。這包括了蘋果、杏(apricot)等常見的水果,此外還有多種莓類像草莓、藍莓、酸果蔓、黑醋栗、紅醋栗等。葡萄則是美國及少數其他產地的可以攜進。
蔬菜方面,像番茄、辣椒、茄子(eggplant)等,除非來自美國,否則都不準把植株攜帶入境。馬鈴薯等由於食用部分是埋在地下與泥土直接接觸的,故其植株以及食用的莖塊、根球等都禁止帶入,來自美國者除外。一般來說,泥土或帶有泥土的植物都是不能帶入境的。
動物方面,禁止攜帶入境的倒是不多。比如海鮮,被禁的就只有個別品種的魚類像河豚,以及個別品種的螃蟹像 mittencrab 等。此外動物脂肪也只能帶進產自美國的。
英國
可以免稅攜帶的物品有:
煙草產品:200支香煙,或者100支小雪茄,或者50支雪茄煙,或者250克煙絲。
酒精飲料:2公斤無汽餐酒,外加1公斤酒精含量超過22%的烈酒,或2公斤酒精含量不超過22%的酒品(例如強力餐酒或加汽餐酒)
香水:60毫升香水
花露水:250毫升花露水
其它物品:價值145鎊在歐盟境外購買的其它物品,包括禮物和紀念
但是,17歲以下的人是不可以攜帶煙草和酒精製品進入的限制進口的物品
在英國許多物品受到出入口的限制,以下是其中常見的某些物品:受管制的葯品(例如海洛因,嗎啡,可卡因,大麻等)、武器、猥褻物品、威脅健康和環境的物品(包括某些植物、畜肉、肉製品和動物加工製品),但每人可攜帶1公斤煮熟並密封於罐內或其它密封容器內的肉製品。
澳大利亞
在進入入境海關區前,所有入境者需填妥一張個人資料的黃色入境卡,除此還需填寫一張白色的申報單,這主要作為陳述所攜帶的特殊物品用,這兩張表格除英文版外,另有中文、日文及其他語文版。進入海關需准備護照、簽證、回程機票以備檢查。
澳洲是個人為污染低的國家,因此他們盡可能的維護與保持他們原始的風貌,因此嚴格禁止各種可能危害他們自然景觀或人文的物品進入。於是進入澳洲禁止攜帶各種新鮮物品,尤其是食物特別是肉類方面,其他如蔬果、植物、種子、動物等都是禁止的。若真的需要帶食物進入,則最好聲明於白色申報單上接受檢驗,千萬不要貿然一試闖關,最嚴重後果可能有牢獄之災。至於行李方面,除非有特殊物品需待檢查(由特定的入口進入)外,就如一般的入境不能帶入澳洲的東西。有些東西,由於對澳洲的動物及植物的生存有疾病威脅,所以是不準帶入澳洲,這些包括有:
貓狗及其他 小動物雀鳥、羽毛、及禽類產品 蛋、蛋類製品 水生動植物 在飛機及輪船上留下來的食物 活生的昆蟲 泥土 培養液、微生物 鮮果及蔬菜 罐頭肉食 肉類包括色拉米西香腸及其他香腸 乳類產品包括乳酪 稻草及草織器 所有活的植物、插枝及球莖 農作物種子
紐西蘭
紐西蘭四面環海,地理位置獨特,其農牧產品是紐西蘭重要的經濟來源。為了防止病菌侵入紐西蘭,紐西蘭採取了極為嚴格的檢疫措施。
嚴禁入境物品:蛋類及蛋類製品,奶製品,淡水魚,蜂製品,肉類及肉類製品,玉米,珍惜動植物及其產品(包括重要、首飾、紀念品、手工製品和古董),新鮮水果,葯用動物產品(如:燕窩、鹿茸、熊膽等),除此以外還有動物(昆蟲、寵物、觀賞魚、鳥類、種蛋)、植物(整株、切段、鱗莖、球莖等)、新鮮插花、花環、花環材料、未爆花的玉米及稻草包裝材料、土壤、生物培養物及有機體、生物製品、動物食品、動物葯品及疫苗、食品添加劑、農葯、殺蟲劑。
海關限制:除私用貼身用品和個人物品外,到訪紐西蘭的旅客(17歲以上)購買下列物品可享免稅優惠:香煙、雪茄、煙草——200根香煙、250克雪茄或50根雪茄;或三者混合不超過250克。含酒精烈酒——4.5公升的果酒(相等於6瓶750毫升裝)及一瓶1125毫升裝的烈酒或甜酒。由於紐西蘭是個農業國家,故當飛機降落機場之前,機艙皆需噴射殺蟲劑,以確保不會意外地將外地害蟲帶人境。
法國
入境時帶入夠用一年時間的日用品可以免稅。歐盟國家製造的某些商品50%—100%可以免稅帶入,可帶入香煙200支、葡萄酒5升、2架普通照相機、10卷膠卷、一台攝像機、10盤攝像帶、1台電唱機、盒式錄音機、收音機、打字機、計算器和1副望遠鏡。非法葯品、盜版書籍和法國政府查禁的書籍的圖片禁止入關。
德國
1、凡是經合法授權的物品可以隨意攜帶出入境。
2、禁止攜帶麻醉劑、毒品、武器、盜版圖書或電腦軟體入境。
3、免稅出入境物品有:
紀念品和禮物(Souvenirs and Gifts):經德國認證的,作為紀念品或禮品出售的物品;50克香水(Perfume)或四分之一升花露水(toilet water)。
17歲以上,允許攜帶200隻香煙(cigarette)或100隻小雪茄(cigarillo)或50隻雪茄(cigar)或250克煙絲(tobacco)。
17歲以上,允許攜帶1升酒精度在22%以下的酒(wine)或2升開胃酒(aperitif)或2升酒精度在22%以下的酒精飲料(similar beverages of an alcoholic)或2升利口酒(liqueur wines)。
15歲以上,允許攜帶200克咖啡(coffee)或100克茶葉(tea)。 照相機2架、攝像機1架、底片15卷,CD機1個。
除違禁書籍外,其它書籍方可帶入。
德國對外幣、黃金等的進出口均不予管制,可任意攜入或攜出而不需申報,亦可在德國境內自由兌換他種貨幣,而不受任何限制。通常銀行的匯率較有利。
新加坡
1、貨幣:新加坡海關對於攜帶入境的外幣沒有最高金額的限制。
2、納稅品:酒類飲料(包括葡萄酒、啤酒、麥酒與黑啤酒)、煙草(包括香煙與雪茄)、服裝及服飾、皮包與錢包、人造珠寶、巧克力及糖果、糕點、餅乾和蛋糕。
3、免稅品、電器及電子產品、化妝品、相機、鍾表、首飾、珍貴珠寶、鞋類、藝術品及手工藝品、玩具等。
4、每位進入新加坡國境的遊客,攜帶不超過價值相當於新幣50元的個人用品及食品(巧克力、餅干、蛋糕等)不需要繳稅。16歲以上且來自除馬來西亞以外國家的遊客,可享受以下的免稅待遇;烈酒1公升;葡萄酒1公升;啤酒、黑啤酒、麥酒或缽酒1公升。以上的免稅品只供個人飲用,若轉售或贈人,則被認為是違法行為。
5、轉機過境的遊客若攜帶超出規定量的物品,其超出免稅范圍的部分須存放於海關,並自付保管費。
6、凡標有「Singapore Duty Not Paid」(未交納新加坡關稅)字樣的出口酒類、煙草、香煙及有「E」標示的香煙均不得帶入新加坡境內。
7、違禁品:受管制的毒品、鞭炮、槍型打火機、玩具錢幣、盜版刊物和音像製品、瀕臨絕種的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猥褻的文章、危險與叛國物品等。
7. 省市場監管局禁止禽類有哪些
禁止一些雞鴨鵝,一些野生的飛鳥。在各自區域內,禁止市場銷售活禽及現場宰殺銷售活禽等禽類產品。拒不停止經營的,一律依法立案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8. 法國春節的食俗有哪些
印度:餓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這天實行禁食,從凌晨直到午夜。過了午夜,各家才品嘗准備好的飯菜,互相祝賀新年。
法國:存酒喝光
法國人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家中有剩酒,來年會交厄運。只有乾乾凈凈,才能迎來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們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中的酒喝個精光。
波蘭:吃青菜
波蘭少女在過新年時,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據說吃了青菜會事事順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煙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將年終的最後5天定為「冷食日」。這5天,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時鍾聲敲響後,才能開始點火烹煮佳餚,大擺宴席歡度新年。
馬達加斯加:忌吃肉
在馬達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時間內不準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類。元旦這天,夫婦要向雙方父母贈雞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贈送雞腿,表示關心和友誼。
越南:禁止喝湯
越南北方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燒香、磕頭,並打一桶水煮年夜飯。煮好後,先祭奠祖宗,然後全家吃年夜飯。吃這頓飯的時候,絕對禁止喝湯。他們認為,喝了湯,種下的莊稼就會受澇。
匈牙利:忌食飛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類,因為他們認為吃雞、鴨、鴿等飛禽,來年的幸運便會飛走。他們在新年送親友的禮物,大都喜歡禮物上有打掃煙囪工人和小肥豬的圖形,打掃煙囪當然是除舊的象徵,胖乎乎的小肥豬,令人喜歡,含意也喜歡。人們在形象上尊重小肥豬,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新年的傳統食品是油炸小乳豬,那是要拿小肥豬開刀的!
9. 法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法國,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菜注重新鮮、原味。法國菜選料廣泛,主要偏好牛肉、禽類、海鮮、蔬菜等,特別是烤蝸牛、松露菌、蘑菇、龍蝦、鵝肝、魚子醬;在配料上,酒、橄欖油、鮮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法國人的最愛。
(9)法國為什麼禁止禽類擴展閱讀:
1870年9月4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逼近巴黎的普魯士軍隊採取了屈膝投降的態度。1871年2月,同德國(當時普魯士隸屬於德意志的一個邦聯國)草簽了條約,同意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並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一部分給德國。
同時,調集軍隊,准備解除巴黎人民國民自衛軍的武裝。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軍企圖奪取巴黎市內的蒙馬特爾高地和梭蒙高地時,被人發現。巴黎人民奮起反擊,當晚就佔領了城內的戰略要地,臨時政府總理梯也爾狼狽逃出巴黎,遷往凡爾賽。
不久,巴黎公社成立。資產階級政府不甘心失敗,對巴黎公社發動了進攻。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巴黎城內的政府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戰斗非常慘烈,最終以巴黎公社的失敗而告終。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10. 歐洲國家的禁忌有哪些
在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獻給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