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紅土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法國紅土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發布時間:2022-05-09 22:03:42

⑴ 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疆域版圖面積領土最大為多少萬平方公里

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疆域版圖面積領土最大21.5平方公里。

拿破崙在位期間,發動了一系列對外戰爭,被稱為拿破崙戰爭,把法國的影響力擴至整個西歐及波蘭。法蘭西第一帝國在對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勝利,擊敗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葡萄牙等國,其中包括奧斯特里茨戰役(1805年)、弗里德蘭戰役(1807年)等。

1807年7月,《蒂爾西特條約》簽訂,歐洲戰爭結束。1814年4月,拿破崙第一次退位,後一度復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國隨之告終。



法蘭西第一帝國簡介:

法蘭西第一帝國又稱為拿破崙帝國,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1804年5月,拿破崙稱帝;1804年12月,拿破崙加冕成為法國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cais),建立君主制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結束法國執政府的統治。

⑵ 地理問題

瑞士聯邦(the Swiss Confederation)
概況:
國名釋義:國名來源於州名施維茨。"施維茨"在古高德語中有"焚燒"的意思。今施維茨地區過去曾是一片森林,燒荒後才開始有人居住。
別稱:鍾錶王國。
國歌:《瑞士詩篇》。
國花:高山火絨草。
面積:41293平方千米。人口:693.6萬(1992年)。
民族:日耳曼族的瑞士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他有法蘭西人、義大利人等。
宗教: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拉丁羅曼語同為官方語言。
首都:伯爾尼。 主要城市: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洛桑。
貨幣:瑞士法郎。

歷史:
公元3世紀,日耳曼民族的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遷入。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1291年,施維茨等州反對外來統治,結成聯盟,成為瑞士聯邦的起始。 1648年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統治,宣布獨立。1815年頒布首部憲法,各州有獨立的主權,維也納會議確認其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建聯邦制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

地理:
歐洲中西部多山的內陸國。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約占國土3/5,一般海拔3000~4000米;西北部為侏羅山脈(汝拉山脈);中部為高原。境內4000米以上高峰20餘座,最高峰為杜富爾峰,海拔4634米。高山終年積雪,多冰川。河湖眾多,萊茵河、羅訥河等河源於此,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湖泊有萊芒湖(日內瓦湖)、博登湖、蘇黎世湖等。屬山地氣候,高山寒冷,谷地溫和。

經濟:
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 農業就業人數約佔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6%。長期以來, 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
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 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 鍾表、機械、化學、食品等部門。瑞士素有"鍾錶王國"之稱。從1587年日內瓦生產手錶迄今的400多年中, 一直保持著在世界鍾表業的領先地位。近幾年, 瑞士鍾表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紡織機械和發電設備。機床、精密儀器、儀表、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化工機械、食品機械、印刷機械也很重要, 近些年來, 打 字機、計算機、照相機和電影攝像機生產的發展十分迅速。

風俗:
名勝:萊芒湖、伯爾尼老城、盧塞恩湖與冰川公園。
節日:國慶日:8月1日;日內瓦登城節:12月11日。
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
概況: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玫瑰。
面積:55萬平方公里。
人口:大約6090萬。
宗教:居民多數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語言:法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巴黎。
主要城市:里昂、馬賽、里爾、波爾多、坎佩爾。
貨幣:法國法郎。

歷史:
公元前7世紀左右,高盧人在上定居。公元前1世紀被羅馬人佔領,統治長達5個多世紀。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768~814年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時期,版圖擴大到今西歐大部分地區。公元843年,查理帝國分裂為三個王國,其中西法蘭克王國相當於今法國的范圍。10世紀末,改稱法蘭西王國,形成中央集權的國家。1337年爆發英法百年戰爭。17世紀後期,路易十四時的法國稱霸歐洲。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廢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地理:
歐洲西部國家。面積為551062平方千米。南部和西部臨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岸線長3000餘千米。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與東部有比利牛斯山、中央高原、阿爾卑斯山以及株羅山、孚日山等山地,阿爾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位於法、意邊境,海拔4807米。西部有巴黎盆地、盧瓦爾河下游平原、阿摩里卡丘陵和阿基坦盆地。重要河流有盧瓦爾河、塞納河、羅訥河、加龍河等,其中索恩--羅訥河谷地南北狹長伸展,是天然交通走廊。

經濟:
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之一。鐵、鉀鹽、媒、鋁土等礦產較重要。核能、小汽車、軍火、化妝品、服務業等居世界前列。農業以牧業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營,是世界第二農產品出口國。小麥、玉米、葡萄酒、甜菜、馬鈴暑、肉類、牛奶、蔬菜、水果產量居世界或西歐前列,旅遊業發達。

風俗:
對婦女謙恭禮讓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民眾公認以吻表示自己的情感,久別重逢的親朋、同事間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親額頭,愛人、情侶間接吻。
名勝:凡爾賽宮、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凱旋門、埃菲爾鐵塔、蓬皮杜文化中心、盧瓦爾河谷地古堡群、馬賽港。
節日:國慶日在7月14日。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概況:
國名釋義:"德意志"在德語中意為"人民的國家"。
國歌:《德國之歌》。
國花:矢車菊。國樹:愛支櫟。國鳥:白鸛。
面積:356545平方千米。人口:8055.3萬(1992年)。
民族:德意志人占總人口的90%以上,還有少數丹麥人、荷蘭人、猶太人、吉普賽人等。
宗教:居民絕大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猶太教。
語言:德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柏林(波恩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漢堡、慕尼黑、波恩、法蘭克福。
貨幣:德國馬克。

歷史:
公元前10世紀,境內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條頓人居住。公元10世紀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後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13世紀中期以後中央政權衰落,出現封建據。1848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71年,普魯士王國在普法戰爭中獲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實現德國統一。1941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崩潰。1919年成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戰敗。國會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國佔領,並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1949年,美、英、法佔領區建立德立場聯邦共和國,蘇占區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一。

地理:
歐洲中部國家。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海岸線1333千米。全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地,在德國與奧地利邊境上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為中德高地,由山嶺、高原、盆地和河谷平原相間組成。北部為北德平原,沿岸低地多沙丘、灘地、沼澤、 湖。重要河流有萊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埃姆斯河、多瑙河等,運河溝通各河,交織如網,航運繁忙。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等。屬溫帶氣候,西北一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往東、南逐漸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5~0攝氏度,7月14~19攝氏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經濟:
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煤、鉀鹽礦較豐富。森林覆蓋率為30%。工業門類齊全,重工業居主導地位。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化工、電子、電器、汽車、採煤、鋼鐵、石油加工、造船、儀表等,產品馳名世界市場,食品、紡織、印刷等輕工業也較發達。工業布局較均衡,魯爾區為最大工業區。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畜牧業約占農業總產值的2/3。主要農產品為乳、肉畜產品以及穀物、馬鈴薯、甜菜等。對外貿易額居工世界前列。旅遊業發達。

風俗:
德國的狂歡節以時間長、內容豐富而具特色。每年11月11日開始,歷時二三個月,其間會出現多次高潮。到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一些地區的婦女要象徵性掌權,被稱為女人節日。最後狂歡節以化妝遊行結束。
名勝:勃蘭登堡門、柏林牆遺址、科隆大教堂、古城紐倫堡、采琪蓮霍宮、"歐洲夏都"巴登-巴登、貝多芬紀念館、博登湖。
節日:國慶日:10月3日;
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至10月第一周。
荷蘭王國(the: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概況:
國名釋義:"荷蘭"(意為"森林之地")是尼德蘭的一個省名,因其在國家的優勢地位,歐洲許多國家便稱尼德蘭為荷蘭。"尼德蘭"意為"低地"。
別稱:低地之國、風車之國、花卉之國。
國歌:《威廉·凡·那叟》、《誰脈中流著荷蘭血》。
國花:鬱金香。國鳥:琵鷺。
面積:41548平方千米。人口:1523.9萬(1993年)
民族:荷蘭族占總人口的90%,還有弗里斯族。
宗教: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
語言:荷蘭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阿姆斯特丹。主要城市:鹿特丹、海牙。
貨幣:荷蘭盾。

歷史:
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曾受西班牙統治。1579年,北部7個省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17世紀成為海上殖民強國。18世紀末法國入侵。19世紀初期在法國統治下成立荷蘭王國。1815年同比利時成立聯合王國(比利時於1830年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佔領,戰後恢復獨立,為世襲的君主立憲國。

地理:
位於歐洲西部,西、北臨北海,海岸線長1075千米。全境以平原為主,地勢低窪,約有一半面積在海平面以下,1/3的國土海拔僅1米。東南部地勢較高,最高海拔也僅321米。通過世所罕見的圍海造陸工程,土地面積增加60萬公頃。水網稠密,主要河流有萊茵河、馬斯河,還有北海運河等人工河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7月17℃,年降水量約700毫米。

經濟:
荷蘭是當今世界上11個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乳品生產位於世界第一,農產品生產和出口位於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法國。世界上70%的鮮花市場為荷蘭所壟斷。在世界500強中,荷蘭有四家公司排在前50位:飛利浦、殼牌石油、聯合利華、ING國際銀行。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口,年貨物進出口量佔世界第一位。

風俗:
荷蘭人民喜好鮮花,每年4~5月,花農舉行花車遊行,場景歡樂異常。利用風車排水和從事生產活動是荷蘭人民的發明,每年風車日都要舉行慶祝活動。
名勝:阿爾斯梅爾花卉市場、哥肯霍夫公園、鹿特丹港、馬都拉丹"模型城"、王宮。
節日:國慶日:4月3O日;解放日:5月5日;鬱金香節:5月最接近15日的星期三;風車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國菜節:10月3日。
奧地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ustria)
概況:
國名釋義:國名在德語中意為"東方王國",因查理曼帝國時期地處帝國的東方。
國歌:《奧地利共和國國歌》。
國花:白雪花。國鳥:燕子。
面積:83853平方千米。人口:790.9萬(1992)。
民族:日爾曼族的奧地利人佔96%以上,還有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扎爾、匈牙利等少數民族。
宗教:絕大多數人信奉天主教。
語言:德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 :維也納。
主要城市:格拉茨、林茨、薩爾茨堡、因斯布魯克、
貨幣: 奧地利先令。

歷史:
12 世紀中葉形成公國。1278年起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867 年組成奧匈帝國。1918年帝國解體,翌年成立奧地利共和國。1938 年被法西斯德國吞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佔領。1945 年成立臨時政府,發表獨立宣言。1955年四國結束佔領,奧宣布"永久中立"。

地理:
歐洲中部內陸國家。東阿爾卑斯山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山地面積佔70%。最高峰大格洛克納山海拔3797米。東北部的維也納盆地和東南部的平原是全國經濟發達和人口密集地區。多瑙河流貫北部,其主要支流有穆爾河、薩爾察赫河等。較大湖泊有博登湖等。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溫帶氣候,平均氣溫1月-2攝氏度,7月19攝氏度。

經濟:
經濟發達的工業國。重要礦產有石墨、鎂等,水力資源豐富,森林佔全國面積的46%。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采礦、石化、造紙等。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產品自給有餘,主要飼養奶牛、豬。種植業主產麥類、玉米、馬鈴薯、甜菜、葡萄等。旅遊業發達。

風俗:
聖誕頌歌《平安夜》的誕生地,該歌深受當地人們喜愛。每年聖母瑪麗亞誕生日(8月15日),人們身穿盛裝,手持稻穗向神祈禱。
名勝:音樂藝術中心薩爾茨堡、維也納的舍恩布龍宮、維也納森林、古城格拉茨。
節日:國慶日:10月26日;
維也納文化節:每年5月,節期長達半個多月。
盧森堡大公國(the Grand一Duchy of Luxembourg)
概況:
國名釋義:公元10世紀,在阿爾澤特河畔建盧澤爾堡(古高德語,意為"小城堡"),後訛傳為"盧森堡",國名源於該城名。
別稱:紅土之國、鋼鐵王國。
國歌:《我們的祖國》。
國花:玫瑰。國鳥:戴菊鶯。
面積:2586平方千米。人口:39.5萬(1993年)。
民族:盧森堡人占總人口的2/3以上,其他為外籍人口。
宗教: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語言:法語為官方用語,通用德語、盧森堡語。
首都:盧森堡。主要城市:克萊沃、阿爾澤特河畔埃施。
貨幣:盧森堡法郎。

歷史:
公元前50年有高盧人居住。公元5世紀後,曾是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的一部分。 10~14世紀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伯爵、公爵領地。15~18世紀先後被西班牙、法國、奧地利、荷蘭等統治。1815年為大公國。1839年成為獨立國家。1867年被公認為中立國。兩次世界大戰中均被德國佔領,1945年恢復獨立。1948年放棄中立政策。

地理:
歐洲西部內陸國家。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海拔400~500米的阿登高原,南部為丘陵,海拔300~400米。主要河流阿爾澤特河縱貫南北。氣候屬溫帶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類型,平均氣溫1月3℃,7月19℃,年降水量800毫米。

經濟:
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盧森堡是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成員國,但經濟高度發達,在世界享有"小瑞士"、"鋼鐵王國"和"金融王國"之美稱,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4980美元,在歐洲經濟共同體中,人均收入列第4位。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極重要的地位,主要出口鋼材,進口多為工業原料和消費品,主要貿易夥伴是歐洲共同體各車,以德國、比利時、荷蘭為主。
現在,盧森堡的化學工業、機器製造業、造紙、印刷和食品工業也是非常重要的工業部門。其化學工業是新興的工業部門,主要產品有橡膠、塑料、合成纖維、葯品、化肥等等。盧森堡農業人口佔全國人口4%。農業以牧業為主,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3.7%,其次是種植業。

風俗:
名勝:古城盧森堡。
節日:國慶日:6月23日。

摩納哥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

概況:
國慶日:11月19日
首都:摩納哥
國花:石竹
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
貨幣:法國法郎
政治:君主立憲制國家,親王為國家元首。
特產:皮革製品、金銀首飾品、銅製品、陶器、編制物。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4。旗面由上紅下白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紅、白兩色來自公國國家元首親王旗的顏色,也是國家的傳統顏色。親王旗旗地為白色,中央繪有親王王徽,王徽上的盾形圖案則由紅、白兩色構成。
國徽:即親王徽。為斗篷式。斗篷上是一頂王冠,斗篷內的盾形由紅、白兩色構成,底色為白色,上有15塊紅色的菱形圖案。盾形兩側各有一位手持長劍的摩納哥修道士,盾周由綬帶裝飾,下方懸掛著一枚聖查爾斯勛章,勛章兩側的綬帶上寫著"上帝恩助我治理"。
人口:3.4萬(2000年7月),其中法國人佔58%,義大利人佔17%,摩納哥人佔19%,其他民族佔6%。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義大利語和英語。96%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

歷史:
早期腓尼基人在此建立城堡。中世紀成為熱那亞共和國保護下的市鎮。1297年起由格里馬爾迪家族統治。1338年成為獨立公國。1525年,受西班牙保護。1641年9月14日,摩納哥同法簽訂條約,趕走西班牙人,1793年摩並入法國並與法結盟。1860年再度處於法國保護之下。1861年曼托納、羅克布倫兩大城市脫離摩納哥,使其領土面積由20平方公里縮小到現有面積。1911年頒布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國。1919年同法國簽訂的條約規定,一旦國家元首逝世而沒有男性後裔,摩納哥將並入法國。

地理:
摩納哥位於歐洲西南部,三面為法國包圍,南臨地中海。總面積1.95平方公里的國土呈狹長,緊貼海岸線,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最窄處不足200米。境內多山,最高點海拔573米。

氣候:
夏季乾燥炎熱、陽光充足、平均氣溫在24℃左右;冬季無嚴寒而且潮濕,平均氣溫在10℃左右。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政治:
根據1962年12月憲法,摩納哥為君主世襲立憲國制,親王為國家元首。立法權由親王和國民議會共同行使,議會為一院制,稱國民議會。

外交:
摩納哥一貫主張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重視地區合作,是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聯系國。根據1918年法摩關系條約規定,摩採取外交措施前須事先與法國政府達成協議。1993年5月28日被接納為聯合國第183個會員國。
比利時王國(The Kingdom of Belgium)

概況:
面積:33990平方公里
人口:1035.6萬(2003年),其中講弗拉芒語的弗拉芒大區599.6萬,講法語的瓦隆大區336.8萬(包括講德語的約7.1萬),使用弗法兩種語言的布魯塞爾首都大區99.2萬。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弗拉芒語。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布魯塞爾(Bruxelles),人口99.2萬(2003年)。
國家元首:國王阿爾貝二世(Albert II),1993年8月9日即位。
貨幣名稱:歐元
� 匯率:1美元=0.92歐元(2003年2月)
重要節日:國慶日:7月21日
� �����國王日:11月15日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概況:
國名釋義:"不列顛"克爾特語為"雜色多彩"之意。因有部分不列顛人遷居法國,故將本土稱為大不列顛。
國歌:《上帝保佑女皇》。
國花:玫瑰。
面積:244100平方千米。人口:5809萬。
民族:英格蘭人(佔80%)、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
宗教: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
首都:倫敦。
主要城市:利物浦、格拉斯哥、伯明翰、曼徹斯特。
貨幣:英鎊。

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大不列顛島上在35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爾曼人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成為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而當時的克爾特人一部分逃進西部和北部山區,另一部分逃往愛爾蘭,他們就是今天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祖先。公元6世紀基督教開始傳入大不列顛。在十五世紀中葉,英國貴族為爭奪王位打了一場30年的"玫瑰"內戰。結果,經濟較發達的南方大地主和新貴族取勝。"都鐸王朝"由此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德成了交戰國。由於英國人民的反德情緒,英王喬治五世於1919年下令,將具有德國色彩的"漢諾威王朝"改名為"溫莎王朝"。
十八世紀中葉,由於政治、經濟及技術方面逐漸成熟,英國興起了一場產業革命。隨著蒸汽機的發明,以及各種機器的使用,到十九世紀中葉的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在生產及貿易發面躍居世界首位,到處推行炮艦政策,奪取海上霸權,侵佔殖民地,大量搜刮別國財富。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在海外統制的地域遍及歐、亞、美、非、澳洲,號稱"日不落帝國"。
到了19世紀末期,由於美、德等國的崛起以及其他種種原因,英國逐漸失去優勢。後來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創傷,大英帝國國力日漸衰落。原屬本土的愛爾蘭島,其南部的26個郡在1921年脫離聯合王國,海外殖民地也在二戰後紛紛宣告獨立。大英帝國逐漸演變成一個組織鬆散的英聯邦。

地理:
英國是一個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全境由靠近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所組成。海岸線總長1.1萬公里。東面的大不列顛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英國最主要的國土。它由北部的蘇格蘭,南部及中部的英格蘭和西南部的威爾士三個地區組成。

經濟:
經濟發達國家。19 世紀下半葉工業曾佔世界首位,目前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位居前列。棉紡、煤炭、造船、冶金、機械等傳統工業部門日趨落後,有待更新改造。航空、電子、化工等新興工業較為先進。海底石油開采、信息工程、衛星通訊、微電子技術等方面有較快發展。
農業產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1.5 % ,其生產水平極高。主要農產品是小麥、大麥、馬鈴薯、甜菜、亞麻等。畜牲業和捕魚業亦發達。英國為西歐共同市場成員國,主要外貿對象是西歐共同市場各國、英聯邦成員和美國。主要進口工業原料和食品、礦物、燃料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主要出口機器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等。全國有鐵路16588千米,公路36萬多千米。商船總噸1360 萬噸。

風俗:
英國人普遍受清教徒教義的影響極深,呈現質朴而堅實的生活特色。而他們保守的個性和尊重傳統的氣質,則在王室的留存、階級制度等社會各層面中表現無遺。英國社會安全制度發展的相當早,如今已非常發達。

節日:國慶日6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四。
英聯邦節5月24日。

參考資料:國際會展商務旅行網
回答者:zm18zm - 經理 五級 4-8 20:56

位置

本區位於歐洲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占歐洲的一半左右。習慣上,本區又可以分為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四部分。本區位於亞歐大陸西部、大西洋東岸,大部分位於北緯35°~60°屬北溫帶。 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通常也把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叫西歐。

地形特點

海岸線曲折 由於大西洋海水深入陸地,許多內海、邊緣海和海灣,使大陸邊緣被分割成許多半島和島嶼,因此,海岸線特別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干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它們都是大西洋的內海。其中,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南由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相連,在世界交通中占重要地位。北海位於不列顛群島以東,是重要的邊緣海。比斯開灣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以北,是著名的海灣。

平原、山地為主 本區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A.平原主要分布在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萊茵河以東部分叫波德平原,萊茵河以西叫西歐平原。平原的部分地區因有古代冰川冰漬物的堆積,地形波狀起伏,有低緩的波狀丘陵。 B.本區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較廣。北部有縱貫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主要有橫貫東西的阿爾卑斯山脈,它的支脈延伸到三大半島。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湖泊眾多。半島西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這也是有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地形。 南部阿爾卑斯山是年輕的褶皺山,峰巒挺拔,山頂終年積雪。意法邊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 087米,是本區最高山峰。山脈兩側也散布著一些湖泊,它們是很久以前有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的

⑶ 法國有多少平方公里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名列西班牙、德國和瑞典之前,為歐洲第一大國。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有六個鄰國:北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相連;東部毗鄰德國、瑞士;東南臨義大利;西南接西班牙。這樣的地理位置賦予法國兩大優勢。首先,它地處歐洲聯盟的心臟部位,以其出色的交通網而享有交通樞紐的地位。其東部地區毗連從萊茵河口至波河平原的大片工業區和城區;西北則靠近英國的工業重鎮;南部融入卡塔盧尼亞至義大利中部的地中海弧形海岸。此外,法國兩面朝海,一面朝向北海和拉芒什海峽,另一面朝向大西洋和地中海,這是全球交通最繁忙的海域。綿長的海岸線為法國同北歐、美洲和非洲的聯系提供了便利。法國的版圖是一個緊湊的六邊形,每邊邊長不超過1,000公里。其多彩多姿的風景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十分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⑷ 法國本土面積是多少 543965平方公里應該是包括海外面積的吧 只算本土面積有多大

樓主啊,這就是本土面積的,屬地面積如果算進的話,丹麥准比整個法國的,

⑸ 德國、法國、奧地利和捷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是多少

德國面積35萬平方公里,人口8200萬;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人口6400萬;奧地利面積8萬平方公里人口800萬;捷克也是8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
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歐洲第三大國家,德國是西歐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歐洲人口第二大國家。

⑹ 法國的面積有多大

法國面積
672834平方公里(本土面積553965平方公里)

閱讀全文

與法國紅土面積多少平方公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