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時,法國為何38天就被德國輕松打敗了嗎
作為西方世界的老大哥之一,法國一直都是歐洲的陸軍強國。在二戰開始之前,雖然法國陸軍已然沒有了拿破崙時期橫掃歐洲大陸的霸氣,但他們仍然擁有300多萬精銳正規軍和不計其數的飛機坦克,軍事實力比德國都要強上一籌,是名義上的歐洲第一陸軍強國。
然而,在二戰初期,強大的法國陸軍卻被德國人打得滿地找牙,僅僅開打38天就只能被迫投降。
繞過馬其諾防線的德軍
三、法國國土面積較小
從古到今,歷史上發生了無數的戰爭,國土龐大的國家始終是保有優勢的。國土面積小的國家,哪怕實力再強,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直接被滅國。而那些國土面積龐大的國家,相對來說,容錯率較高。就算是國力羸弱,也可以厚積薄發,利用遼闊的土地與敵人展開持久地長期斗爭。這就是所謂的「以空間換取時間」。
法國本來就是國土面積比較小的國家,由於一開始就在戰爭策略上出了問題,結果導致了前期的大潰敗。如果法國國土面積夠大,像蘇聯那樣,能夠利用廣闊疆域展開層層阻擊。那麼憑借法國當時的陸軍實力,不說擊敗德國,起碼絕不會那麼快就滅國。
『貳』 德國是如何攻破號稱上帝都無法摧毀、固若金湯的法國堡壘的呢
當時的馬其頓防線被稱為固若金湯的法國堡壘,但德國軍隊並沒有正面去攻破這道防線,而是走了一條被稱為「無法穿越的地區」——阿登森林,從而快速突破,從馬其頓防線的背部,擊垮法國堡壘,最後徹底拿下法國。所以這些固若金湯的法國堡壘,事實上並沒有起到作用,德國只用了35天的時間,就攻破了首都巴黎。
但結果就是,德國裝甲部隊沒有愚蠢地攻擊法國的馬其諾防線,而是沖破了法國總司令眼中的「不可逾越地區」阿登森林。通過「鐮刀行動」,德軍像收割稻穀一樣,直接進入法國腹地,來到巴黎。
『叄』 二戰時德軍是如何出奇制勝進攻法國的
德軍為最大限度地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在盧、法、比交界的阿登山區當面集結了3個裝甲軍(轄7個裝甲師)和1個摩托軍(轄3個摩托化師)。前衛是古德里安率領的第19裝甲軍(轄第1、第2、第10裝甲師),其任務是在進攻的當天中午,穿過盧森堡前出至比利時邊境,直撲法國的色當。在第19裝甲軍的北面,是賴因哈特率領的第41裝甲軍(轄第6、第8裝甲師),因古德里安的裝甲軍佔去了阿登山區的幾條主要通道,所以該軍的出發時間遲一些,但也很快穿過這一地區,直撲色當以西的梅濟耶爾地區。在第41裝甲軍的北面,是施密特率領的第39裝甲軍,該軍以隆美爾將軍的第7裝甲師為先導、以第5裝甲師殿後,待突破比利時邊防線後向迪南地區推進。繼3個裝甲軍之後跟進的是3個摩托化師。德軍日夜兼程,不間斷地進攻,力求出奇制勝。德軍裝甲部隊的突然出現,使得法軍在色當至那慕爾之間的馬斯河防線,特別是法國第2集團軍防守的色當地區面臨嚴重威脅。1940年5月12日下午,德軍輕取色當城,並在色當西北24公里長的馬斯河北岸集結。
『肆』 一戰中德國對法國的作戰情況是怎樣的 越詳細越好
原本是依照施里芬計劃快速突破,但威廉二世和小毛奇擅自改動計劃,導致突破力量不足,在法國西北被擋住,因為當時技術的限制,機槍陣地幾乎是不可突破的,所以就打成拉鋸戰了
『伍』 二戰中「海獅計劃」延期後,德國應怎樣才能贏得勝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由於採用了先進的軍事理論,採取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德軍的閃電戰橫掃歐洲,連續佔領了波蘭,挪威和丹麥。在接下來的法國戰局中,德國採取了中央突破的戰術,集中優勢的裝甲部隊,在空軍的掩護下,突破阿登深林,直插英法防線的縱深。在短短的六周時間里,法國宣布戰敗,和德國簽訂了停戰協定。一時間,德國的軍事聲威喧囂一時。
但是,這個時候,德國卻陷入了困境。這是因為,德國統帥部多年以來,一直致力於如何打贏法蘭西戰局,可是對打贏以後怎麼辦卻沒有下一步的規劃。這是德國統帥部信心不足的表現,在戰局進程中,德國統帥部多次叫停進展順利的裝甲部隊就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結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戰局勝利後,德國由於事先沒有應對方案,陷入了困境。德國沒有想到,在法國戰敗停戰後,英國依然要堅持戰爭。德國手忙腳亂的出台了《海獅計劃》,准備對英國登陸作戰。由於這個計劃倉促制訂,漏洞百出,再加上海軍實力太弱小,無法完成掩護任務。而德國空軍在不列顛空戰中失敗,無法奪取制空權。最終這個《海獅計劃》被無限期延期了。
在德國停止《海獅計劃》的時候,戰爭形勢對德國還是很有利的。如果這個時候,德國轉變戰爭理念,開始把戰爭資源向海軍和空軍傾斜,還是能夠戰勝英國的。德國可以採取登陸英國,以潛艇和戰略轟炸摧毀英國的戰爭實力,和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進攻英國海外殖民地這三個方案,或者這三個方案一起實施的辦法,打敗英國,結束戰爭。
但是,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軍統帥部,並不願意去耗費時間實施這些方案。他們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蘇聯。最終,陷入兩線作戰漩渦的德國,走上了失敗的道路,直至滅亡。
『陸』 德軍是如何進攻法國的
德軍進攻法國時,丘吉爾已料到一旦法國戰敗,德國將進攻英國,並且將首先對英實施空襲。為此,他在法國之戰正酣、亟待英國空軍支持時,堅持在英國本土保留一部分戰斗機部隊,以便抗擊德軍對英倫三島的空中進攻,並在空軍部之下成立了以戰斗機航空兵為主體的防空指揮部,由戰斗機航空兵司令道丁任總指揮,統一指揮戰斗機部隊、高射炮兵、雷達分隊、預警和觀察分隊。
『柒』 二戰時,法國是如何被德國打敗的
德國裝甲部隊繞道比利時,避開馬其諾防線,從前後兩面夾擊法國,法軍大部部署在馬其諾防線,一打就很被動。法國對馬其諾防線過分自信,對自己認識不足,對德國過分輕視,戰術落後,結果三周而亡國
『捌』 希特勒是怎麼一步步拿下法國的
英、法以為德國佔領了波蘭,一定會去進攻蘇聯。於是,他們仍舊靜靜地坐在」」馬其諾防線」」的工事後面,一坐就是半年。希特勒利用這一點,宣稱只要英、法承認德國吞並波蘭,德國就決不同英、法打仗。然而暗地裡,希特勒又在擴軍備戰,准備對英、法直接開刀。
1940年春,德國同西線的英法兩國處於戰爭狀態已經好幾個月了,可德國與英法的軍隊仍待在各自的防禦工事後面,沒有真正交火。德國士兵把這種戰爭稱」」靜坐戰」」,還有人乾脆稱它是」」假裝的戰爭」」。
希特勒正好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充分的戰爭准備和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他的目的是一舉擊敗法國。希特勒首先對挪威和丹麥2個北歐小國發動突然襲擊,並且取得成功。這樣,就使德國對法國的攻擊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第1個目標實現以後,希特勒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於5月10日發動了對小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進攻。同一天,英國著名的反法西斯政治家、海軍大臣丘吉爾接替張伯倫擔任了英國首相。丘吉爾受命於危難之際,使國際反法西斯陣營中有了一位傑出的領導人。
5天以後,荷蘭政府宣告投降。18天後,比利時被德軍佔領,盧森堡也被德軍的鐵蹄一掃而過。第2個戰略目標也順利實現了。於是希特勒在歐洲大陸的最終目標——法國的側翼完全暴露在德軍的槍口之下。德軍馬不停蹄,揮師東北方向突入法國境內。這時候,法國人才如夢初醒,發現他們苦心經營的馬其諾防線竟是一堆廢棄的鋼筋混凝土。
德軍對這條防線根本不屑一顧,從它的側面迅速地穿過,以典型的運動戰的迂迴方式,沿著法國北部急速推進。5月下旬英國遠征軍和法軍約40萬人被鉗子形包圍在敦刻爾克附近的海灘上,陷入了絕境。如果不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達了停止攻擊的命令,這40萬軍隊不是投降就是被趕到海里喂魚去了。
英國人抓住這個寶貴的喘息機會,調動和徵集了各種戰艦、漁船拚命搶運被困的軍隊。從5月26日到6月4日,這支臨時拼湊的」」特混艦隊」」以驚人的效率,共把33.8萬余英、法士兵撤回到英國本土,保存了一支打擊納粹德國的有生力量。這就是被稱為」」戰爭史上一大奇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軍隊走了,但英國遠征軍10個師的武器裝備及車輛全成了德軍的戰利品。同時,這次撤退也決定了英法軍隊在西歐的敗局。
6月14日,德軍未發一槍就佔領了法國首都巴黎,一面黑白紅三色的納粹字旗高懸在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上。當德國軍隊耀武揚威地通過由拿破崙建造的象徵著法蘭西驕傲的凱旋門的時候,法國的抵抗也宣告停止了。剛剛上台的法國總理貝當在就職的第2天即向德國提出停戰的請求。
希特勒指定,談判地點應選在巴黎東北的貢比涅森林中的一塊空地上,這是他早就盤算好的。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法國的福煦元帥,就是在這里,向戰敗的德國代表團口授投降條件。當時進行談判所使用的舊餐車被特意從馬黎的博物館里運來,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一切都按希特勒的意圖准備就緒。
6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炎熱,陽光照射下的榆樹和松樹在林中空地上布下了陰影。一輛黑色的梅塞德斯牌汽車駛到談判地點。全副戎裝、胸前掛著刺眼的鐵十字勛章的希特勒從車上下來,趾高氣揚地走向林間空地,戈林等尾隨著他。希特勒一言不發,徑直來到一塊矗立的花崗石前面,石碑上用法文雕刻著:」」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此屈膝投降……被它力圖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戰敗。」」
希特勒在碑前佇立了一會後轉過身來,用輕蔑的神態環視周圍的空地,突然,他雙手往臀部上一拍,兩肩一聳,來了個騎馬蹲襠式,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挑戰架勢,彷彿這塊象徵著德意志帝國22年屈服的石碑已被他生吞進了肚子里。
不久,法國談判代表到了。希特勒在車廂里冷淡地接見他們以後,就離開車廂,走向停在林蔭道上的汽車。這時候,德國軍樂隊高奏起德國國歌《德意志高於一切》和納粹黨黨歌《霍爾斯特·維塞爾之歌》。這一瞬間,對希特勒來說又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時刻,他實現了1920年提出的撕毀《凡爾賽和約》的誓言,正是他而不是別人,為德國雪洗了1918後的恥辱。第2天,德法正式簽署了停戰協定。
『玖』 德國攻打法國的時候用了什麼策略
其實就是沿襲了普法及一戰的毛奇和普里芬計劃,其實這次在阿登一側加強了裝甲閃電突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