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育兒經怎麼樣

法國人育兒經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10 10:44:42

① 國外教育都存在著哪些優勢

如果去問已經移民的人

當初選擇移民最大的動機是什麼?

得到最多的回答可能是

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來

的確,在中國大家都有一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

為了子女的教育和未來

眾多父母會選擇移民到

教育條件都比較先進的國家

海外教育都有那些優勢,值得我們借鑒

作為家長該如何去選擇呢?

美國教育

中美教育最全對比,如此觸目驚心!

美國的創新之所以引領全球,很大程度上來自美國的教育!在這一點上,我們確實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比如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15年後的成功,而不是現在某一科目的成績。面對不可知未來帶來的挑戰,比學會解答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通過付出獲得的成長的價值遠遠高於通過索取得到的成績上的進步。永遠不要把學習放在玩的對立面,其實誤用時間比虛度光陰更可怕......下面就來看看一位留美博士「略帶偏見」又一針見血的對中美教育差異的概括!

忘記凌晨四點的哈佛吧,看了此文才明白中國教育到底缺什麼

哈佛商學院的凌晨四點半,真的是這樣一派懸梁刺股、挑燈夜讀的景象?學霸們真的是受著牆上一條條勵志校訓的激勵,狂啃書本就成為了社會精英?

華裔媽媽親述美國小學家長會,25分鍾只用5分鍾談學習

美國學校的家長會不是像中國那樣全班家長都集體參加,聽老師們在台上或表揚或批評滔滔不絕的。這里的家長會是每個家長和老師單獨見面的,所以家長們要預約時間,每個孩子25分鍾。

在這25分鍾裡面,前10分鍾孩子也會參加到老師和家長的談話中來,主要讓孩子談談新學期有什麼目標。剩下的15分鍾則是老師和家長單獨談話,孩子不參加,避免談到孩子的一些問題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斯坦福大學:孩子到十八歲時必須擁有這八種能力,培養要趁早。

朱莉(Julie Lythcott-Haims)是斯坦福大學前教務長,她提出了「一個人在十八歲時必須具備的八種能力」,這八種能力無關才藝與學業,而是關乎生活與生存的。

出了國才知道,對孩子好的真正技巧和方法

曾經我一直認為,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寵愛孩子的民族,尤其這一代的中國孩子,大多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大寶貝,捧在手上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活起居照顧的細致入微,有什麼好吃的好用的都緊著孩子,為孩子花錢從來不心疼。甚至很多家長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就沒有了自我,每天的生活重心都是孩子,一路操心奉獻到孩子長大成年。再看看美國的父母,養孩子就很糙,有時候糙到我都覺得看不過去,好像不是親生的一樣。

美國拼媽PK北大拼媽:大家都很拼,中國教育卻可能拼錯了方向

這些天網上流傳一張北大媽媽的瘋狂育兒表,我看了非常好奇,想知道美國媽媽們都是怎麼想的,於是我拿著這張表分別給了幾個美籍華裔媽和老白美國媽看,結果非常有趣。

華裔媽媽的觀點基本一致:要想把孩子培養成人上人,北大媽媽給孩子安排的課程「可以有」,就是密集了一些。美國媽媽的觀點也基本一致:雖然我們美國孩子也不容易,可這位北大媽的日程表也太超前了,這差不多是美國高中生大學生的日程安排好不好!

歐洲教育

歐洲與眾不同的教育:花錢讓孩子頑皮

在中國,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聽話懂事不淘氣不頑皮,但歐洲的教育卻讓小編驚訝到了,在歐洲父母竟然會花錢讓孩子頑皮。下面來看看歐洲家庭的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吧!

如今,為子女教育而移居海外的中國家庭越來越多。歐洲擁有全世界非常優質的教育資源,頗受國人青睞。再加上歐洲近年來開放投資移民政策,移民歐洲後,不僅子女未來將擁有在整個歐盟和歐洲經濟區的自由發展空間,全家享受歐洲公民同等待遇的福利也不再是夢想。不過歐洲移民國家眾多,選擇哪個國家更適合?

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願意讓孩子從小就摔摔打打

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德國小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上中專或者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然而,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英國辣媽每月和6歲兒子約會一次教他如何跟異性相處(facebook點贊289萬)

話說,最近在 facebook 上,一個年輕英國媽媽的帖子變得異常火爆,和許多愛曬娃的媽媽一樣,Nikkole也喜歡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曬一些自己和孩子的日常??

英國精英階層的教育一點也不比中國輕松,孩子想快樂就別想上好學校!

英國的精英教育,不是什麼快樂教育、放羊式的教育,而是跟中國一樣,奉行嚴格、刻苦的苦讀教育。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私立名校多數學生來自富裕家庭,精英教育可說是由特定的社會階層群體所塑造出的教育模式。

亞洲教育

生了6個娃全部上哈佛耶魯,韓國首席媽媽親述教子秘訣

她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她用自己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畢業後,他們分別擔任著名大學的教授、院長和美國白宮衛生部長助理等要職。《紐約時報》評論認為:「這個成功的家庭,可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如今,奇跡的創造者全惠星女士,成為全球媽媽的典範。

日本人挖空心思讓孩子自信,我們卻絞盡腦汁讓孩子自卑

日本學生的制服都想盡辦法做的好看,而中國學生的校服卻臃腫肥大,家長也是苦心,怕孩子早戀,影響了學習――可這事就奇怪了,韓國日本的校服超級漂亮,也沒聽說他們的孩子走上邪路啊。青春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決定性時期,自卑也好,自信也罷,人格一旦形成,這一生就已經定型。一個人格飽滿、充滿自信的人,自然會重視自己的生命質量,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動感而有趣,因為他認為自己理應享受這一切。

教你豐胸教你瘦身言情小說

生理保養情感故事教你盤發

化妝護膚駕馭男人學會做飯

瑜伽瘦身穿衣搭配教你減肥

② 疫情造成法國嬰兒荒,2020年出生總數是多少

據法國24小時電視台22日報道,2020年全法國一共出生嬰兒74萬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低值。

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法國的生育率從2019年的每名婦女生育1.86個孩子下降到1.84個,為1945年以來最低水平。原以為疫情封鎖會誘發「嬰兒潮」的法國突然遭遇了「嬰兒荒」,這讓多年蟬聯歐洲「生育冠軍」的法國人十分吃驚。

專家認為,多種原因導致了低生育率的發生:不確定性和新環境帶來的壓力,讓人們推遲了要孩子的計劃;單身人士因封鎖更難遇到伴侶;第一次封鎖期間不能結婚、分娩診所的被迫關閉也加重了「嬰兒荒」。一項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歐洲育齡夫婦中有50.7%的人推遲育兒計劃,17.3%的人則完全放棄育兒計劃。

(2)法國人育兒經怎麼樣擴展閱讀:

法國或第三輪「封城」

據法國衛生部門24日發布的數據,全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305萬例,單日新增18436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7.3萬例。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目前住院新冠患者達到26393人,去年11月中旬尚不到500人;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的患者從60多人猛增至2965人。

多家媒體報道,法國政府擬27日召開疫情應對會議,討論是否採取更多防疫措施,包括第三次「封城」。

③ 疫情造成法國嬰兒荒,法國人為何不愛生孩子了

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法國人都失去了工作,只依靠著社會保障救濟勉強維持著生活。而眾所周知,生育小孩需要花費很大的錢財,所以年輕人們才沒有生育動力,他們連自己好好地生活下去都無法保證,所以才不愛生小孩兒。在疫情的沖擊下,環境的不確定性。一直在加大,大家對於未來的掌控性也沒有把握。所以人是不可能在沒有自己完全把握的情況下,做好規劃的,尤其是像生小孩兒這樣重大的人生計劃,所以他們把要小孩兒這個計劃推遲。

在中國很多人需要孩子的原因就是為了給自己養老,如果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發展到那個水平的話,中國的生育率也會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而且現在的女性知識化程度不斷在提高,他們也不願意為了生孩子就放棄自己的誓言。如果生孩子之後,她們就不能隨意的離婚,因為離婚會對小孩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那些離婚帶孩子的婦女,大部分人生活都非常的艱難,所以很多事業女性也會選擇不生孩子。這不僅僅是日韓歐美國家,現在中國的生育率也在不斷的降低,因為中國的年輕人也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無法給自己的下一代確定的未來,社會的大環境,也影響到了她們的生育觀。

④ 法國2020年嬰兒出生總數為二戰以來最低,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法國2020年嬰兒出生總數為二戰以來最低,也從側面說明法國人人均生育水平相對較低,這也可能和法國人普遍推崇晚婚晚育有關,而在社會發展今天,大多數國家更意識到優生優育的重要性,正是傳統育兒觀念的改變,導致發達國家的生育率也是逐年下降,所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思考問題。

3,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我們會發現生育慾望相對較低,也是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深層次可能和現有社會資本財富的失衡,人類文明發展的演變有關。

其實不得不說,是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我們會發現發達國家,人民普遍生育慾望相對較低,而對於我們來說可能確實存在優生優育的心理,另一方面盡管在國家福利政策的鼓勵下,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意生育孩子,可能確實是因為不必要的負擔或者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所以對我們來說並非單方面的經濟狀況所造成的,而是潛移默化的育兒觀念和價值觀的影響。

其實對我們來說,法國2020年要出的人口總數為二戰以來最低點,也從側面說明法國人生育慾望並不是很強,而且人口老齡化也會更加的嚴重,但是對我們來說造成這種結果,最根本原因也是因為社會發展的今天,大多數人更崇尚優生優育的生育觀念,也正是因為如此隨著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以及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導致大多數人少生或者不生。

⑤ 法國父親的產假是多長時間為何父親也需要產假

法國父親的產假原來是14天,不過在2020年9月22日,法國總統宣布將現行的父親陪產假從14天增加到了28天。這項措施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還會加入島2021年社會保障融資法案。父親需要產假,主要是為了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讓她們在最脆弱的時候能夠有父親的陪伴。

3、陪孩子成長

寶寶在剛出生的一個月,幾乎都是母親在照顧,很少有父親的照顧。有了陪產假之後,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可以由父親和母親共同陪伴成長,這對於孩子以後的教育,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現在法國把陪產假提升到28天,更有利於寶寶在出生時的發育和成長。

⑥ 比較好的育兒書籍或者公眾號有哪些

育兒書推薦
育兒類的書是非常多的,除了怎麼教育孩子,家長也需要學習怎麼做家長。簡單的推薦幾本:
1.《法國媽媽育兒經》
豆瓣評分:8.0
這本書提醒我們,即便有寶寶以後,也不能忘記自己不僅是個媽媽,而且是個女人,並且要做個漂亮的女人,不以寶寶為中心,媽媽與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因為寶寶的出生,就完全拋棄自我。
控制飲食,保持學習,每天早晚塗眼霜。產後可能很多媽媽擔心奶水不足,而大補特補,導致的結果是——體重居高難下。事實上,母乳的成分=水+蛋白質+脂肪組成,多喝水以及多吃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控制脂肪攝入,這樣既能保證產奶量,體重又不至於迅猛增長。
2.《好媽媽勝過好老師1-2)》
豆瓣評分:第1本 9.0,第2本8.7
第一本主要是啟蒙教育方面,相當於是理論版,第二本相當於是實踐版本。育兒不僅是讓娃吃飽穿暖,更應該是注重言傳身教。作者尹建莉寫了3本育兒書,每一本都結合事例說明,閱讀起來通俗易懂,不費腦。
書中提及無論大人小孩,都是容易被暗示的——於是,在對寶寶評價方面,我盡量不給寶寶貼標簽,比如「不聽話」、「愛哭鬧」。雖然寶寶小,但不意味著她無法感知,恰恰相反,寶寶會通過你的語調、表情來辨別,正向反饋越多,寶寶越積極,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3.《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豆瓣評分:8.5
這本書是尹建莉的第三本育兒書,該書依然延續案例的方式來說明育兒這事,這本書也是作者不斷踐行的總結,通過這本書,你會發現作者不斷的在成長,育兒理念更加科學、嚴謹。
公眾號推薦:
巴小象課堂:主要是講兒童素質教育的
媽媽網親子:育兒知識
育兒母嬰匯:母嬰,育兒知識經驗

⑦ 疫情造成法國嬰兒荒

是的,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法國的生育率從2019年的每名婦女生育1.86個孩子下降到1.84個,為1945年以來最低水平。原以為疫情封鎖會誘發「嬰兒潮」的法國突然遭遇了「嬰兒荒」,這讓多年蟬聯歐洲「生育冠軍」的法國人十分吃驚。

專家認為,多種原因導致了低生育率的發生:不確定性和新環境帶來的壓力,讓人們推遲了要孩子的計劃;單身人士因封鎖更難遇到伴侶;第一次封鎖期間不能結婚、分娩診所的被迫關閉也加重了「嬰兒荒」。一項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歐洲育齡夫婦中有50.7%的人推遲育兒計劃,17.3%的人則完全放棄育兒計劃。

(7)法國人育兒經怎麼樣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法國已完成100萬人次的新冠疫苗接種:

法國政府網站1月23日當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天下午,法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3035181例。新增感染23924例。累計報告死亡病例達72877例,較前一天增加230例。

法國現有新冠入院病例25900例,其中有2896名新冠重症患者。法國醫院目前的新冠重症床位佔用率為57.1%。此外,23日,法國總理卡斯泰表示,法國已經完成了100萬人次的新冠疫苗接種。

⑧ 法國的家庭教育與中國的家庭教育有什麼不同

法國兒童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對孩子的感性教育培養上。法國人認為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這個基礎上再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法國,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父母都不會先指責孩子,而會先問事情的原因和孩子當時的想法。聽完事情的經過後,父母才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這種方式會使親子間形成互相信賴的關系,即使父母再指責孩子,孩子也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法國家長會採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通過對話使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然後主動地去做。法國家長從來不逼孩子去做事情或者應該怎樣做,他們認為讓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養孩子的個性和獨立能力

如果家裡有客人,法國孩子都會回到自己的房間,因為那裡才是他們的自由空間。為了培養他們的自由和個性,法國家長會讓孩子自己裝飾房間和選擇如何玩耍。法國家長還經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過對文化藝術的親身體驗來讓孩子感受生活。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不是無條件地為孩子排除困難,而是讓他們自己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從而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們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能夠使他們更多接觸社會的條件,從而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他們認為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和獨立性比什麼都重要。

有創意性的感性教育

法國的兒童教育都是圍繞著感性教育進行的,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孩子進行音樂和美術的指導上。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兒園全部課程的80%以上都和美術教育有關。在家庭里,手工製作用的材料要多於其他的玩具,為了使孩子隨手就可以畫畫,家長在牆上貼了很多可以繪畫的紙張,家裡到處都是繪畫用的工具。法國孩子對建築物或對音樂和美術的認識比其他國家的孩子更早,他們看見一幅畫,就能談到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能夠說出對畫的感想。

法國的幼兒園、學校很重視培養孩子的創意性,他們重視培養孩子把感覺到和看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重視孩子們參觀和旅行之後的活動。在文學教育方面,老師讓孩子把所讀到的畫出來;在地理、音樂方面,老師也盡可能地使孩子通過聯想找到感覺,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培養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
而中國的家庭教育則不

⑨ 法國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與中國的家庭有何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下吧!法國寶寶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當孩子剛出生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總是把孩子抱在手裡。後來有位做媽媽的法國朋友問我:你為什麼總抱著他?她告訴我,法國人沒有經常抱寶寶的習慣,嬰兒幾個月大就會被安置在一塊安全的圍起來的嬰兒區,讓他們在裡面滾、爬、玩耍,再大一些就在寶寶地毯上來回爬。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個性也更獨立。 於是我開始關注起法國人養育孩子的特點,讓我受益匪淺。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寶寶吵鬧,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說,你要安靜一點。我們經常會看見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聊天,認真地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 。例如,在麵包房裡,一個售貨員會對一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說:「小姐,您挑選好了嗎?」孩子在從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一般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有一次,我們准備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遙遠,我有些猶豫。朋友卻說,當然要帶孩子去。那幾天,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游戲 。晚上我們在壁爐前跳舞,每個大人都會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會兒。 我的寶寶在他5歲時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請函,那是來自同伴小朋友生日會的邀請。那天他帶上禮物 ,穿著得體地准時按響了朋友家的門鈴。父母僅僅負責接送孩子,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小編總結: 法國的教育非常人性化,他們體現了「人人生而平等」這樣一個觀念。即使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女孩的稱呼都要用上「小姐」,而且嬰兒就是放著讓他們自由摸爬滾打,這更能讓孩子得到最好的鍛煉。

⑩ 母愛比自由更重要嗎


10月育兒學習清單分享

育兒書單:

《西爾斯親密育兒網路》

《法國媽媽育兒經》

《西爾斯橙色親子課》

《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的太多》
育兒電影:

1. 海蒂和爺爺

2. 菊次郎的夏天

3.Room

4.小鞋子

5.我親愛的甜橙樹

與法國人育兒經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