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對核武器的研究是什麼

法國對核武器的研究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0 12:33:03

A. 哪個國家最先擁有核武器在上面時候研發的我國核武器是自主研發的么,當時有外國專家顧問么

美國,1943年
我國為自主研發,但前期得到蘇聯專家幫助,後期自主研發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羅斯福才批准了美國科學研究發展局全力研製原子彈。
●1942年8月,美國制訂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1943年7月,美國成立原子彈研究所。
●1945年3月,美國成立合並秘密的原子能委員會。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
●1949年,蘇聯成功研製原子彈,英國、法國分別於1952年和1960年爆炸了自己研製的原子彈,1964年,中國也擁有了原子彈。
美國:1945年首次核試驗成功。核試驗次數超過1030次。擁有約1.2萬枚核彈頭。導彈射程達13035公里。
蘇聯:1949年首次核試驗成功。核試驗次數超過715次。擁有約2.8萬枚核彈頭,其中約1.8萬枚將被拆除。導彈射程達10943公里。
英國:1952年首次核試驗成功。共進行45次核試驗。擁有約400枚核彈頭。導彈射程達5310公里。
法國:1960年首次核試驗成功。擁有約510枚核彈頭。導彈射程達5310公里。
中國:1964年首次核試驗成功。

上網路看看

B. 核武器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核武器的出現,是20世紀40年代前後科學技術重大發展的結果?1939年初,德國化學家O·哈恩和物理化學家F·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

幾個星期內,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驗證了這一發現,並進一步提出有可能創造這種裂變反應自持進行的條件,從而開辟了利用這一新能源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廣闊前景?

但是,同歷史上許多科學技術新發現一樣,核能的開發也被首先用於軍事目的,即製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其進程受到當時社會與政治條件的影響和制約?

從1939年起,由於法西斯德國擴大侵略戰爭,歐洲許多國家開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難?同年9月初,丹麥物理學家N·H·D·玻爾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從理論上闡述了核裂變反應過程,並指出能引起這一反應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鈾235?正當這一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發表時,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

1940年夏,德軍佔領法國?法國物理學家J·-F·約里奧-居里領導的一部分科學家被迫移居國外?英國曾制訂計劃進行這一領域的研究,但由於戰爭影響,人力物力短缺,後來也只能採取與美國合作的辦法,派出以物理學家J·查德威克為首的科學家小組,赴美國參加由理論物理學家J·R·奧本海默領導的原子彈研製工作?

在美國,從歐洲遷來的匈牙利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首先考慮到,一旦法西斯德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經他和另幾位從歐洲移居美國的科學家奔走推動,於1939年8月由物理學家A·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第32屆總統F·D·羅斯福,建議研製原子彈,才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

但開始只撥給經費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才擴大規模,到1942年8月發展成代號為「曼哈頓工程區」的龐大計劃,直接動用的人力約60萬人,投資20多億美元?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製成3顆原子彈,使美國成為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製造原子彈,既要解決武器研製中的一系列科學技術問題,還要能生產出必需的核裝料鈾235?鈈239?天然鈾中同位素鈾235的豐度僅0.72%,按原子彈設計要求必須提高到90%以上?

當時美國經過多種途徑探索研究與比較後,採取了電磁分離?氣體擴散和熱擴散三種方法生產這種高濃鈾?供一顆「槍法」原子彈用的幾十千克高濃鈾,是靠電磁分離法生產的?

鈈239要在反應堆內用中子輻照鈾238的方法製取?供兩顆「內爆法」原子彈用的幾十千克鈈239,是用3座石墨慢化?水冷卻型天然鈾反應堆及與之配套的化學分離工廠生產的?

由於美國的工業技術設施與建設未受到戰爭的直接威脅,又掌握了必需的資源,集中了一批國內外的科技人才,使它能夠較快地實現原子彈研製計劃?

德國的科學技術,當時本處於領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國在核技術領域的水平與美?英大致相當,但後來落伍了?美國的第一座試驗性石墨反應堆,在物理學家E·費密領導下,1942年12月建成並達到臨界;而德國採用的是重水反應堆,生產鈈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臨界裝置?

為生產高濃鈾,德國曾著重於高速離心機的研製,由於空襲和電力?物資缺乏等原因,進展很緩慢?其次,A·希特勒迫害科學家,以及有的科學家持不合作態度,是這方面工作進展不快的另一原因?

更主要的是,德國法西斯頭目過分自信,認為戰爭可以很快結束,不需要花氣力去研製尚無必成把握的原子彈,先是不予支持,後來再抓已困難重重,研製工作終於失敗?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美國有不少知道「曼哈頓工程」內幕的人士,包括以物理學家J·弗蘭克為首的一大批從事這一工作的科學家,反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城市?當時,日本侵略軍受到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有力打擊,實力大大削弱?

美?英在太平洋地區的進攻,又幾乎全部摧毀日本海軍,海上封鎖使日本國內的物資供應極為匱泛?二戰通過硫磺島一戰,美國估計要徹底打垮日本,在日本本土登陸,至少還要付出100萬美軍的犧牲?

這樣沉重的包袱美國背不起?也不想背,用原子彈是最好的方式?

美國於8月6日?9日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僅有的兩顆原子彈,代號分別為「小男孩」和「胖子」?

蘇聯在1941年6月遭受德軍入侵前,也進行過研製原子彈的工作?鈾原子核的自發裂變,是在這一時期內由蘇聯物理學家T·H·弗廖羅夫和K·A·佩特扎克發現的?

衛國戰爭爆發後,研製工作被迫中斷,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學家N·B庫爾恰托夫的組織領導下逐漸恢復,並在戰後加速進行?1949年8月,蘇聯進行了原子彈試驗?

1950年1月,美國總統H·S·杜魯門下令加速研製氫彈?1952年11月,美國進行了以液態氘為熱核燃料的氫彈原理試驗,但該實驗裝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

1953年8月,蘇聯進行了以固態氘化鋰6為熱核燃料的氫彈試驗,使氫彈的實用成為可能?美國於1954年2月進行了類似的氫彈試驗?英國?法國先後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進行了原子彈與氫彈試驗?

中國首次試驗的原子彈取「596」為代號,就是以此激勵全國軍民大力協同做好這項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經過兩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半年之後,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百萬噸級的氫彈空投試驗?

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夕,美國空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接連投擲了兩枚原子彈?這場人類有史以來的巨大災難,造成了10萬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萬多人受傷?

原子彈的空前殺傷和破壞威力,震驚了世界,也使人們對以利用原子核的裂變或聚變的巨大爆炸力而製造的新式武器有了新的認識?

目前,人們通常所說的核武器是指利用原子核的裂變或聚變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和破壞力製造的具有巨大殺傷力的武器,即指利用能自行維持原子核裂變或聚變鏈式反應瞬間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裂變核武器的基本原理是使一定量的鈾—235或鈈—239從亞臨界態向超臨界態轉變,也就是使核裝置產生中子的速度大於中子從核裝置逸出的速度?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這種轉變:一種方法是把核裝置分成兩部分,而每一部分都小到不足以具有中子正增殖率,然後用炮式設備把兩部分擊成一塊;另一種方法是用烈性化學炸葯包住處於亞臨界態的球形核裝置,通過引爆將核裝置壓成超臨界態?

聚變核武器是使氫的同位素氘或氚化鋰這類熱核燃料中產生起爆條件,用裂變核彈的方法使核武器中的熱核燃料具有10000000—20000000℃高溫,從而引起核聚變?

原子彈和氫彈通常以千噸或兆噸梯恩梯(T·T)當量作為單位來表示?如1945年美國投在廣島的裂變核彈,不到50公斤的鈾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化學炸葯?

各種聚變核彈即熱核彈(氫彈),其威力最高可達60兆噸?在核武器爆炸時,1公斤鈾—235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T·T釋放的能量,而一公斤氘和氚的混合物完全聚變時放出的能量大約是1公斤鈾—235完全裂變所放出能量的3~4倍?

C. 核武器的來源,是誰發明的要短一點!

是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的,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致力於研究核能的利用,它們首先研究的是核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鏈式核反應堆,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建立的反應堆被用來製造轟炸了長崎的原子彈「胖子」中的鈈。

在這個時候,一些國家也在研究核能,它們的研究重點是核武器,但同時也進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製的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從而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9年8月29日,蘇聯爆炸試驗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彈,成為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2年10月,英國在澳大利亞沿海的一艘船上試爆原子彈成功。

1952年11月,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核試驗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顆氫彈。

1960年2月13日,法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朝鮮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2009年5月25日實施一次地下核試驗。這是朝鮮第二次實施此類試驗。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試驗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試驗目的是增強朝鮮自衛核威懾能力。

(3)法國對核武器的研究是什麼擴展閱讀:

核武器的分類有:

原子彈:

原子彈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製出的核武器,它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過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沖起到了殺傷破壞作用。

氫彈:

氫彈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產生強烈爆炸的核武器,又稱熱核聚變武器。其殺傷機理與原子彈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幾十甚至上千倍。

中子彈:

又稱弱沖擊波強輻射工彈。它在爆炸時能放出大量致人於死地的中子,並使沖擊波等的作用大大縮小。在戰場上,中子彈只殺傷人員等有生目標,而不摧毀如建築物、技術裝備等設備,「對人不對物」是它的一大特點。

電磁脈沖彈: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來加速核電磁脈沖效應的一種核彈。它產生的電磁波可燒毀電子設備,可造成大范圍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癱瘓,在未來的「電子戰」中將會大顯身手。

伽瑪射線彈:

它爆炸後盡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敵人離開。所以它比氫彈、中子彈更高級,更有威懾力。

感生輻射彈:

感生輻射彈是一種加強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產生感生放射性物質,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上造成放射性沾染,達到阻礙敵軍和殺傷敵軍的目的。

參考資料:
核起源-網路

D. 世界最早的核武器是什麼時候研究出來的

■德國是最早從事核武器研究的與試驗的國家
■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製的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從而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子彈分為「槍式」和「收聚式」兩種類型,核武器以其特有的方式產生毀滅性的力量

■1949年8月29日,蘇聯爆炸試驗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彈,成為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2年10月,英國在澳大利亞沿海的一艘船上試爆原子彈成功

■日本的核武器研究

■1960年2月13日,法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中國擁有了核武器

■以色列造出了原子彈

■1952年11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核試驗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顆氫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因反對繼續研製核武器在美國受到迫害

■1977年6月,美國宣布研製出以貫穿輻射為殺傷方式的中子彈,各國也相繼投入研製

■威力更大而形式多樣化的第三代核武器

E. 現在法國核彈是用鈾還是用鈈

法國目前的核力量主要是海基和空基的,其主要SLNM的M45和下一代的M51,目前主要使用的彈頭都是TN75,技術水平接近W76;空射核武器主要彈頭為TN80技術水平接近W78——也就是推測法國的熱核武器初級直徑可以做到約0.3 m的水平,與美國最先進的W88彈頭初級直徑約0.23 m的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即使如此,從其尺寸來說,不可能使用鈾初級。要麼是全鈈初級要麼是混合彈芯初級。提高初級效率的主要手段實際上是助爆,用鈈的可能性更大。復合彈芯的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個可以減少鈈240含量的影響,在早期核武器設計中用的比較多,後來使用復合彈芯主要是利用這一特性減少敵方以中子彈為彈頭的攔截武器對初級的影響,作為抗核加固的手段之一;另一個目的是減少鈈的用量,不過對於核大國來說這比不上性能的重要性。法國核武器研製之初就採取鈈的路線,其武器鈈產量到1990年時約有6t,其後在92年停止武器鈈生產。由於涉及到化學過程中的臨界安全,鈈生產實際比濃縮鈾而言更加復雜昂貴,而且由於武器鈈含量的限制,自天然鈾的產率也較濃縮鈾低。在冷戰中美俄的鈈產量為百噸級,高濃鈾為千噸級,但高濃鈾還要用於艦船動力堆和研究堆,所以用量大於鈈。美國的鈈生產持續到冷戰結束,但用於核武器的高濃縮鈾生產在60年代就停止了,其後生產的高濃縮鈾主要用於軍用動力堆。

F. 世界各國的核武器研製歷程

這屬於國家的隱私吧

G. 核武器是怎樣研製的

除鈾235、鈈239等核材料的生產外,核戰斗部本身的研製,必須與整個核武器系統的研製程序協調一致。研製過程大致如下:從設想階段開始;經過關鍵技術課題和部件的預先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形成包括重量、尺寸、形式、威力、核材料、核試驗要求、研製工期、經費等內容的幾種設計方案;再經過論證比較和評價,選定設計方案,確定戰術技術指標;然後進行型號研究設計、各種模擬試驗;工藝試驗與試制,通過核試驗檢驗設計的合理性,最後達到設計定型、工藝定型與批准生產。進行這些工作,要有專門的科技隊伍,並配備必要的試驗場所,包括核試驗場。武器交付部隊後,研製和生產部門還要提供維護、修理、更換部件等服務工作,按反饋的信息進行必要的改進,並負責其退役處理或更新。

要做好核戰斗部的設計,必須深入了解其反應過程,弄清其必須具備的條件與各種物理參數,掌握其中多種因素的內在聯系與變化規律。為此,要進行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高溫高壓凝聚態物理、超音速流體力學、爆轟學、計算數學和材料科學等多學科的一系列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而核戰斗部的研製實踐又會反過來帶動和促進這些學科的發展。

在研製過程中,以下環節起著重要作用:要用快速的、大容量電子計算機進行反應過程的理論研究計算,這種計算應盡可能接近實際情況,以便從多種設想或設計方案中找出最優方案,從而節省費用與減少核試驗次數。20世紀40年代以來,推動電子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由於核武器研製的需要。要按照方案或指標要求,反復進行多方面的模擬試驗,包括化學炸葯爆轟試驗,材料與強度試驗,環境條件試驗,控制、點火與安全試驗等。

這些都是為達到核武器高度可靠和安全所必不可少的。要進行必要的核試驗。無論是電子計算機上的大量計算,還是相應的模擬試驗,總不能達到百分之百地符合核武器方案的真實情況。特別是氫彈聚變反應所必需的高溫條件,還只能由裂變反應來提供(利用激光或粒子束的慣性約束技術來創造這種模擬試驗條件,直到80年代初仍處於研究階段)。

因此,能否達到設計要求,還必須通過核裝置本身的爆炸試驗進行檢驗。當然,核試驗所起的作用並不限於此。正是由於核試驗在核武器研製中起著關鍵作用,美、蘇兩國為限制其他國家研製核武器,於1963年簽訂了一個並不禁止進行地下核試驗的《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1974年又簽訂了一個仍然適合它們需要的限制地下核試驗當量的條約。

H. 法國的核技術是怎麼來的

戴高樂上台後,法國自己研發的。

法國獨立核力量,50年代末,由於美國一直力圖維持其在西方聯盟中的霸主地位,從而導致法、美矛盾尖銳,法國開始對美國的核保護產生懷疑。戴高樂上台後,果斷地轉變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一貫外交,提出了防務自主和建立一支獨立的、有足夠威脅作用的核力量的主張。

1960年,法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4年,裝備完成了第一架攜帶有法國製造的原子彈的「幻影—4」式轟炸機。


(8)法國對核武器的研究是什麼擴展閱讀:

法國依靠自己建立獨立核威懾力量後,法國已一躍稱為全球最活躍的民用核能研發者與推廣者。在核能利用方面,法國國內約75%的電力來源於核能發電,同時17%的電力來源於核燃料循環利用。在國際推廣方面,法國已對超過40 個國家提供了核援助,同時已與近20 個國家簽訂雙邊民用核合作協定。

據統計,上世紀 50-70 年代,法國能源自給率逐年遞減,至70 年代,其能源自給率不足20%。因此,蓬皮杜(GeorgesPompidou)政府時期,法國開始重視核能的利用。


I. 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過程是怎樣的

除鈾235?鈈239等核材料的生產外,核戰斗部本身的研製,必須與整個核武器系統的研製程序協調一致?研製過程大致是:從設想階段開始;經過關鍵技術課題和部件的預先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形成包括重量?尺寸?形式?威力?核材料?核試驗要求?研製工期?經費等內容的幾種設計方案;再經過論證比較和評價,選定設計方案,確定戰術技術指標;然後進行型號研究設計?各種模擬試驗;工藝試驗與試制,通過核試驗檢驗設計的合理性,最後達到設計定型?工藝定型與批准生產?

進行這些工作,要有專門的科技隊伍,並配備必要的試驗場所,包括核試驗場?武器交付部隊後,研製和生產部門還要提供維護?修理?更換部件等服務工作,按反饋的信息進行必要的改進,並負責其退役處理或更新?

要做好核戰斗部的設計,必須深入了解其反應過程,弄清其必須具備的條件與各種物理參數,掌握其中多種因素的內在聯系與變化規律?

為此,要進行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高溫高壓凝聚態物理?超音速流體力學?爆轟學?計算數學和材料科學等多學科的一系列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而核戰斗部的研製實踐又會反過來帶動和促進這些學科的發展?

在研製過程中,以下環節起著重要作用:要用快速的?大容量電子計算機進行反應過程的理論研究計算,這種計算應盡可能接近實際情況,以便從多種設想或設計方案中找出最優方案,從而節省費用與減少核試驗次數?20世紀40年代以來,推動電子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由於核武器研製的需要?

要按照方案或指標要求,反復進行多方面的模擬試驗,包括化學炸葯爆轟試驗,材料與強度試驗,環境條件試驗,控制?點火與安全試驗等?這些都是為達到核武器高度可靠和安全所必不可少的?

要進行必要的核試驗?無論是電子計算機上的大量計算,還是相應的模擬試驗,總不能達到百分之百地符合核武器方案的真實情況?特別是氫彈聚變反應所必需的高溫條件,還只能由裂變反應來提供?

因此,能否達到設計要求,還必須通過核裝置本身的爆炸試驗進行檢驗?當然,核試驗所起的作用並不限於此?正是由於核試驗在核武器研製中起著關鍵作用,美?蘇兩國為限制其他國家研製核武器,於1963年簽訂了一個並不禁止進行地下核試驗的《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1974年又簽訂了一個仍然適合它們需要的限制地下核試驗當量的條約?

大氣層爆炸:即在裸露的大氣層環境下進行核爆試驗,這種爆炸破壞性最大(體現在對人的影響)?在沒有很好的躲避設施的環境下十幾平方公里內的人都會被造成嚴重創傷甚至死亡?

地下核爆:地下實驗一般屬於科學實驗,也有軍事專家認為,可以通過地下核爆,人為的給敵對國造成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不過這種破壞是很難控制的,因此並沒有得到很多軍事專家的認同?

水下核爆:主要是在大海里進行試驗?美國在50年代曾經進行過,爆炸後所有的船隻都沒能抗住核彈的巨大爆炸威力,當然,核爆試驗也給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損傷?

J. 核武器是什麼

核武器,就是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從廣義上說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擲或發射系統在內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核武器通常指狹義的核武器,即由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組成的核彈。核戰斗部的主體是核爆炸裝置,簡稱核裝置。

(10)法國對核武器的研究是什麼擴展閱讀

核武器是迄今人類製造的殺傷破壞威力最大的武器。核武器的殺傷破壞作用是其爆炸瞬間釋放的巨大能量轉化出的多種殺傷破壞因素造成的。

這些殺傷破壞因素分為兩類:第一類作用時間僅為數十秒,稱為瞬時殺傷因素,包括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沖等4種;第二類作用時間可持續幾天甚至更久,主要是指爆炸產物的放射性沾染。

在各種國際論壇中,世界各國關於核武器問題作出了許多努力,大家一致認為核武器對維護國際安全環境具有特別的責任,冷戰期間和冷戰以後,兩個超級大國已在減少核戰爭危險問題上達成多次協議,大大地減少了核戰爭的威脅。

關於核武器和不擴散問題的多邊協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所有裁軍協議的基礎於1968年首次簽署,1970年生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全球不擴散核武器的基石,是尋求核裁軍的根本保證。2000年不擴散條約審議大會通過了一個最終決議,使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擔負起……責任以期完全關閉他們的核工廠。」

閱讀全文

與法國對核武器的研究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