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都說廣州灣不在廣州,那麼廣州灣究竟在哪裡呢
聞一多曾寫過著名的《七子之歌》組詩,裡面的廣州灣就是湛江的舊稱,據說因為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不過湛江人還有另外一個說法。
傳說當年法國人剛到湛江的時候,以為到了廣州,便將落腳地起名為廣州灣,這個說法沒有證據,無非是民間的談資罷了。
二樓有一個小放映廳,通過影像資料介紹廣州灣的歷史。
整座公使署的內部裝飾簡約大方,黑白灰是主要色調。
② 東方匯理銀行舊址的歷史事件
19世紀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先後被迫將香港和廣州灣分別租借給英國和法國,租期都是99年。英國佔領香港後,港英當局在香港發行貨幣,以港幣為香港的本位幣,在香港范圍內流通,是香港市場的主要流通手段和銀行的信用工具。
而法國佔領的廣州灣,其貨幣流通卻有點特殊。1926年,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在廣州灣的「西營」(今霞山)設立了分行(這是廣州灣第一家近代銀行)。「東方匯理銀行」代表法國政府,在法屬殖民地地區發行了貨幣。當年,是以越南紙幣作為兌現法國通商銀元之用。廣州灣居民稱之為「安南紙」、「西貢紙」或「西幣」。
這些由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的越南紙幣,成為了廣州灣的官方貨幣。但是在民間,由於當時廣州灣的經濟發展依賴於內地的經濟,與內地市場的關系非常密切,法殖民當局又沒有專門制定和頒布廣州灣的本位幣制度,所以當時的廣州灣其貨幣流通流域存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貨幣,並分別在各自的流通領域同時並存、流通。
法國人規定,凡在廣州灣與法殖民當局發生的一切財政稅收、經濟往來和錢銀收付,一律以「西貢紙」為准。廣州灣商民交納的各項稅款和罰款,如什麼米糧稅、土地稅、營業稅、牛皮稅、街市稅等,以及所有違警、治安、衛生罰金,都必須交納「西貢紙」。另外,在郵政電信局使用的郵電資信費,電燈局收取的電燈費等亦須交納「西貢紙」。法殖民當局給為其服務的各基層行政機構撥發的經費、工資,均是按越南幣來撥發。(資料記,1936年一元越南幣約摺合毫銀二元六角至二元八角,一毫銀折國幣一元二角,一元國幣可換銅仙260枚)
但在民間,由於與內地經濟緊密聯系,所以,內地市場流通什麼貨幣,廣州灣的民間商民也就收受什麼貨幣。當時的廣州灣商民一般樂意使用有內在價值的銀元鑄幣,對此法國殖民當局亦不幹預,並予認可。所以廣州灣便出現了官方使用「越南紙」,民間使用內地銀元鑄幣的特殊貨幣流通現象。
1935年,民國政府實行紙幣制度改革,禁止白銀流通,並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等發行法定貨幣――「國幣」。「國幣」在內地使用了一段時間後,也開始少量流入廣州灣市場。直到抗日戰爭,大量外來人口、資金湧入廣州灣,使廣州灣人口激增,百業興旺,市場繁榮,「國幣」隨之大量流入廣州灣市場,整個廣州灣市場出現了以「國幣」為主,兼有毫銀、銀元、越南紙、港幣等多種貨幣同時並行流通使用是特殊局面。
1945年日寇佔領廣州灣後,曾在廣州灣發行日本軍用票和汪精衛發行的偽幣(中儲券),但在廣州灣商會和市民的共同抵制下,無法流通。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祖國,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的「西貢紙」亦隨著法殖民統治者離開了廣州灣。
③ 抗戰勝利後為什麼法國撤出廣州灣,英國繼續佔領香港
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於中法交涉,9月21日中華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和英國有什麼關系?
④ 廣州灣的歷史
《七子之歌·廣州灣》:「東海(島)和硇州(島)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聞一多 1925年3月)
1898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湛江市霞山區)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入侵廣州灣的法國兵。。1899年11月16日,清政府與法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 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法兩國政府代表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1943年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駐舊址內。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燈塔位於海島中部馬鞍山上,是法國人於1898年修建的。塔身用玄武岩砌成,呈圓柱式。塔頂航標是水晶三棱凸鏡反射燈,射程26海里,是南海航道上最重要的燈塔,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燈塔之一。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坐落在霞山區,在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對面。法國軍隊入侵湛江後,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並於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是湛江法式建築遺跡中最早的建築。廣州灣商會館位於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號籌款在原平房舊址興建。仿法國鍾樓樣式設計,頂有鍾亭,設置自鳴鍾報時,風格別致。
廣州灣商會,屬下有百貨、船務、圖書紙料、花紗布匹、國葯西葯、京果糧油、土產雜貨等30多個同業公會,會員人數過千,是當時粵西地區最大的商會。主要是保護會員利益、維護商鋪治安、調解商務糾紛、協助商家追討債務、幫助困難商人盤活等。
廣州灣商會館也是民族資產階級愛國主義思想的集中地。如在一九三六年一月,法殖民主義當局對商店開征門牌稅,連圩鎮的小商店也分大中小戶開征,沒有商戶的小販則徵收市場稅,這激起了商人的強烈反。在商會的帶領下,郊區坡頭商會和首先率領商人舉行罷市,南三田頭墟商人起來抗征,隨後抗稅斗爭遍及全市。另外在一九三六年,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前夕,商會發動抵制日貨運動,因此廣州灣商會館的歷史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⑤ 當年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99年,廣州灣是什麼時候,怎樣回歸祖國的
廣州灣租借地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農歷2月21日,法國使臣向濟政府送交照會,提出「在南省海面設立躉船之所」要求。3月30日,清政府同意將吳川縣南三都(今南三島)的廣州灣幾個小村落和附近海面,面積約20平方公里;租借給法國。4月22日,法海軍以「接收」廣州灣領地為名,未待劃界即強行在遂溪縣海頭汛(今霞山)武裝登陸,向遂溪、吳川內地擴展,激起以農民領袖吳邦澤、愛國官紳李鍾鈺等人為首的遂溪、吳川人民歷時1年多的抗法斗爭。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0月14日(公歷11月16日)清廷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租借地大大超過原吳川縣屬的廣州灣范圍,把遂溪、吳川兩縣部分陸地及兩縣之間的麻斜海(今湛江港)劃為法國租借地,海陸面積共約213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18平方公里,統稱「廣州灣」,租期99年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16日,日本侵略軍約1600人,漢奸武裝約300人,在飛機掩護下分乘艦艇於廣州灣通明港和海康下嵐港同時登陸,佔領海康縣城和沿公路線的南興、客路、遂溪,2月20日,日軍攻佔寸金橋。次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
⑥ (世界歷史)法國為什麼要強占廣州灣
19世紀末,西方的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作為西方老牌帝國的法國,其在工業革命後為了實現其「均勢東方」的戰略意圖,企圖在中國南部沿海建立一個新據點,作為長期侵佔越南和侵略我國西南各省的基地。因此,位於雷州半島大陸橋上的湛江市的地理位置就日顯重要,法國人看中了當時的「廣州灣」(法語翻譯為Kouang-Tcheou-Wan)是現今包括湛江市中心的霞山區(舊稱西營)在內一帶的沿海地區,首要原因是這里水深波平,適合建港。於是法國政府脅迫清政府強行租借廣州灣,以此作為印支聯邦的一個重要部分。1899年11月(光緒二十五年十月)清政府和法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國家將廣州灣租與法國國家,作為停船躉煤之所,定期九十九年惟在其租界之內,訂明所租情形,於中國自主之權無礙。」
租借地的特殊之處在於:一、開辟動因。法國租借廣州灣,軍事戰略是其主要考慮因素之一。租界並非軍事基地,而是外國僑民特殊的居留、貿易區域;二、地理位置。各租借地並不位於通商口岸,而是包含天然良港的濱海地區;三、佔地面積。租借地的面積寬廣,廣州灣海陸租借面積共約2100平方公里;四、租借期限:租借地有明確的租借期限,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99年,租界則不涉及租借年限的規定。另外,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稅收制度等亦有差別。
⑦ 能在法國網站上找到廣州灣歷史嗎法國人為什麼把湛江叫廣州灣
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 (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法國在廣州灣設立總公使署進行管理。1945年日本投降後,經中法交涉,法方同意將廣州灣租界歸還中國。在1945年9月21日,國民政府命令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張發奎派粵桂南區總指揮鄧龍光負責收復廣州灣,並宣布把廣州灣改為湛江市,屬廣東省直轄市。1945 年10 月19日,中法舉行了交接廣州灣租界典禮,廣州灣正式歸還中國。從1974 年10 月起出版的中國地圖,也正式把廣州灣海域改名為湛江港。廣州灣這一地名並非由法國人生造的。現存最早記載廣州灣這一地名的書籍是明朝鄭若曾的《籌海圖編》,該書卷三廣東省事宜條載:「高州東連肇廣,南憑溟渤,神電所轄一帶海澳,若連頭港、汾州山、兩家難、廣州灣,為本府之南瀚。」《籌海圖編》成書於1535 年。此後在許多私人著述與官修地方誌中,對廣州灣這個地名也有很多記載。《廣東通志》以及《高州通志》、《吳川縣志》、《雷州府志》、《遂溪縣志》均有對廣州灣的記敘,只是把州寫成「洲」,可見它在古代的名稱的確應該寫成廣洲灣(當地居民習慣把海島稱洲)。
⑧ 法國人侵佔廣州灣的意圖是什麼
19世紀末,西方的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作為西方老牌帝國的法國,其在工業革命後為了實現其「均勢東方」的戰略意圖,企圖在中國南部沿海建立一個新據點,作為長期侵佔越南和侵略我國西南各省的基地。因此,位於雷州半島大陸橋上的湛江市的地理位置就日顯重要,法國人看中了當時的「廣州灣」(法語翻譯為Kouang-Tcheou-Wan)是現今包括湛江市中心的霞山區(舊稱西營)在內一帶的沿海地區,首要原因是這里水深波平,適合建港。於是法國政府脅迫清政府強行租借廣州灣,以此作為印支聯邦的一個重要部分。1899年11月(光緒二十五年十月)清政府和法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國家將廣州灣租與法國國家,作為停船躉煤之所,定期九十九年惟在其租界之內,訂明所租情形,於中國自主之權無礙。」
⑨ 湛江離廣州有四百公里,為什麼被稱為廣州灣
湛江之所以稱為廣州彎,主要是在古時候湛江就被已經被稱為了廣州灣,這跟廣州是沒有什麼關系的。這里牽扯的主要就是湛江的歷史,他本來就是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其實早就在四千多年前的時候,這一帶便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後來在春秋戰國,這里是屬於百越管轄。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呢,秦始皇本來就是野心極大的人。於是派大軍南下征服百越。便將這里劃入秦國的版圖,並且劃分為當時的象郡。
直到後來廣州灣被收復了,被改名為湛江。這便是廣州灣的由來。
⑩ 湛江市曾叫廣州灣,被法國占據時為何叫白瓦特城
1.湛江
湛江的舊稱是廣州灣,「廣州灣」此名稱來源於滿清時期,據考證是因為廣州村得命廣州灣。聞一多先生著名的《七子之歌》中,對於廣東境內寫有四個:他們分別是香港(島)、澳門、九龍和廣州灣。前三個,大家都很容易知道是哪裡,但是最後一個很多人覺得是廣州的市中心,其實並不是,它指的就是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