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黎鐵塔有什麼意義
象徵19世紀技術成果的作品。
1889年,當高達300米的鐵塔在巴黎正式落成時,正值法國大革命100周年,這座「象徵19世紀技術成果的作品」榮登當時世界最高建築的寶座,也在此後一個多世紀時間里成為法國的象徵。
在急速轉型的世界中,新材料新技術新思想層出不窮。埃菲爾鐵塔之所以能夠矗立130年,在於它是一個縮影,代表著如何實現技術、藝術和實用性的統一。
歷史不斷向前,時代需要推陳出新。全鋼結構的建築很快被鋼筋混凝土替代,但新舊交替大浪淘沙之中,埃菲爾鐵塔如同每一個革新性的歷史注腳一樣,啟迪人們用怎樣的精神去創新,用怎樣的勇氣去面對質疑,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新事物,又用怎樣的智慧掌控新技術。
(1)法國巴黎為什麼就一個高塔擴展閱讀:
巴黎鐵塔的歷史背景:
法國當時建塔的初衷只是為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提供觀景台,而且計劃在使用20年後拆除。時至1914年,法國人仍在爭論要不要拆除已經「超期服役」的鐵塔。
但一戰爆發改變了鐵塔的命運,埃菲爾鐵塔被安裝上無線電天線和發射器,並在著名的馬恩河戰役中藉助「新功能」阻擋德國的進攻而立下赫赫軍功。從此,拆除之事再也沒有提上日程。
不僅如此,埃菲爾鐵塔還曾被用作氣象觀測站、航空通信台、電台和電視信號發射站,並頻繁出現在小說、電影、各種國際會議的標志以及世界各國遊人的相機里。如今,埃菲爾鐵塔估算價值超過4000億歐元,接近法國經濟總量的1/5,成為歐洲「最值錢」的文化地標。
❷ 法國為什麼會建造埃菲爾鐵塔
1875年,法國第三共和國建立以後,決定為隆重紀念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00周年,於1889年在巴黎舉辦一次轟動世界的國際博覽會。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要在巴黎建造一座千尺高塔。為此,一下子送來了700個建築方案,經部長洛克盧瓦和其他官員的會審,選出了其中18個方案進行嚴格復審,最後僅確定了一個可行方案,就是建築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的設計方案。
鐵塔於1887年1月26日破土動工了,但卻遭到當時一些文化藝術界名流的反對。鐵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嚇壞了,有人居然還跑到法院對埃菲爾進行起訴。
埃菲爾力排眾議,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他精打細算,一絲不苟,盡量杜絕一絲一毫的偏差。他在勒瓦盧瓦工地上搭起的巨大「積木」,精確度幾乎高達1/10毫米。1888年春天,4根傾斜的塔柱開始合攏,第一塊板安上去時,每個孔洞都相當精確以至鉚接時都不用銼一下。鐵塔的安裝工作於18年4月5日徹底竣工,全部工程僅費時21個半月,耗資7799401法郎(埃菲爾原預算為800萬法郎)。
建成後的鐵塔高320米,分三層,共1711階台階,分別在離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建有平台。據說,該塔共用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由250隻鉚釘連結起來。
1889年5月15日11點50分,埃菲爾為國際博覽會開幕式剪綵是他親手將法蘭西的國旗第一次升到了300多米的高空。為了銘記這位鋼鐵建築之父,人們將鐵塔命名為「埃菲爾鐵塔」,。並在塔下為他塑了一座半身銅像。從那以後直到今天,參觀鐵塔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估計總數已達1.9億多,其中有近8000萬人次登上了鐵塔。
從1889年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在這1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埃菲爾鐵塔目睹了多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1892年,巴黎的一位麵包師腳踩高蹺,成功地邁過了363級台階,到達了鐵塔的第一層平台。1912年,有一「鳥人」用自製的翅膀從塔上飛下來,折斷了雙腿。1923年,一位體育專欄作家騎著自行車從塔上駛了下來。1945年,竟有人駕著飛機成功地從鐵塔的腳柱下穿過。此後,有騎獨輪腳踏車駛下鐵塔的;有似登山運動員攀登鐵塔的,五花八門,各顯其能。但最為大喜大悲的例子是,1965年,一位西班牙遊人在歡樂之中忘乎所以,竟將妻子從塔上扔入空中。此外,從1898年第一次有人在這里自殺開始,至今已有大約400多人從塔上縱身躍下或是上吊身亡。更為離奇的是,竟有騙子兩次企圖將鐵塔當廢鐵出售……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除這些奇聞軼事外,埃菲爾鐵塔的實際效益也是令人嘆為觀至的:鐵塔第一層,設有酒吧和餐館,遊人可隨時進餐、休息。第二層和第三層設有休息室、瞭望台、小賣部,供遊客觀賞風景、選購工藝品、紀念品等。鐵塔上還設有小郵箱,專供遊人即時向親友寄送明信片或傳遞登塔感受之用。據說,鐵塔建成後的第一年,參觀人數即近200萬,僅門票收入便為全部建築費用的3/4。由此可以想見鐵塔的經濟效益是何等可觀。
從另一角度來說,埃菲爾鐵塔建成後,既是法國廣播電台的中心,又是氣象台和電視發射台。戰爭期間她還曾經作為電話監聽台,截獲過德國軍隊的重要情報,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過貢獻。今天,埃菲爾鐵塔已成為法國和巴黎的標志。
❸ 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是為什麼建造的它的有什麼目的嗎
埃菲爾鐵塔
目錄·簡介
·巴黎的標志
·鋼鐵傑作
·埃菲爾鐵塔背後的故事
·三個瞭望台
·從非議到贊美
·埃菲爾鐵塔的維護
·旅遊指南
英文:Eiffel Tower
法文:La tour Eiffel
簡介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巴黎舉辦了大型國際博覽會以示慶祝。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爾鐵塔。它成為當時席捲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
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是法國建築師居斯塔夫·埃菲爾。早年他以旱橋專家而聞名。他一生中傑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揚四海的還是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鐵塔。用他自己的話說:埃菲爾鐵塔「把我淹沒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當初,法國政府雖然決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鐵塔,但提供的資金只是所需費用的1/5。埃菲爾為實現他的設計,曾將他的建築工程公司和全部財產抵押給銀行作為工程投資。
1887年1月28日,埃菲爾鐵塔正式開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時,夏季每天工作13小時,終於,1889年3月31日這座鋼鐵結構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爾鐵塔的金屬製件有1.8萬多個,重達7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鉚釘250萬個。由於鐵塔上的每個部件事先都嚴格編號,所以裝配時沒出一點差錯。施工完全依照設計進行,中途沒有進行任何改動,可見設計之合理、計算之精確。據統計,僅鐵塔的設計草圖就有5300多張,其中包括1700張全圖。
建成後的埃菲爾鐵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終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如今,鐵塔上增設了廣播和電視天線,它的總高已達320米。站在塔上,整個巴黎都在腳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到1988年,「鐵娘子」已迎接來自五大洲的遊客1.23億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爾鐵塔整整100歲。為此巴黎鐵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紀念活動,重現了百年前埃菲爾率眾登頂的歷史場景:身著黑色禮服、頭戴寬邊禮帽、手持國旗的「埃菲爾」和30名「知名人士」、「建築工人」,在隆重的鼓樂聲中拾級而上。當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頂時,21響禮炮齊鳴,群鴿繞塔飛翔,彩色氣球飄上藍天。在鐵塔2層平台的圍欄上懸掛著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的「慶祝鐵塔100歲」的彩色條幅。無數遊客翹首目睹了這一壯觀場面。
埃菲爾鐵塔經歷了百年風雨,但在經過本世紀80年代初的大修之後風采依舊,巍然屹立在塞納河畔。它是全體法國人民的驕傲。
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巴黎的標志
埃菲爾鐵塔(又譯「艾菲爾鐵塔」)是法國巴黎著名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南岸馬爾斯廣場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埃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就是現代巴黎的標志。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征方案里,選中了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埃菲爾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鋼鐵傑作
塔身為鋼架鏤空結構,高324米,重10000噸。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層平台可供游覽,第四層平台海拔300米,設氣象站。頂部架有天線,為巴黎電視中心。從地面到塔頂裝有電梯和1,710級階梯。
鐵塔採用交錯式結構,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雲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預制梁架、150萬顆鉚釘、12000個鋼鐵鑄件,總重7000噸,由250個工人花了17個月建成,造價為740萬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噸。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資本主義初期工業生產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裝配更為恰當。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法國人異想天開式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創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埃菲爾鐵塔在不和諧中求和諧,不可能中覓可能。它對新藝術運動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麴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近年來巴黎市政府對鐵塔進行了大的維修。從1985年聖誕節起,鐵塔改用碘鎢燈照明,夜晚塔身呈現金黃色, 既節省電,也更加美觀。
埃菲爾鐵塔背後的故事
現在的人可能很難相信,當1800年代末期埃菲爾鐵塔的構想被提出的時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國人都並不贊成。下面的故事,就是關於這個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築之一——埃菲爾鐵塔。
革命性的構想
1885年,法國官方開始計劃於1889年舉行一個大博覽會(Great Exposition),用以慶祝法國革命勝利100周年。他們希望建造一個可以代表法國榮譽的紀念碑。
當時,石制的華盛頓紀念碑剛剛完工。這座高達557英尺的紀念碑,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而法國人希望超越這一紀錄,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個1000英尺的高塔。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塔的設計和建築師。
公開選拔
1886年5月2日,法國政府宣布舉行一個設計大賽,法國的工程師和建築師們被邀請參加研究關於在Champ de Mars豎起一個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鐵塔的可能性。
無論參加大賽的人提出什麼樣的構想,他們的設計都必須滿足如下兩個條件:
1. 這個建築可以用來募集資金。也就是說必須能夠吸引足夠的旅遊者買票參觀,所得資金可以維持這個建築本身。
2. 這是一個臨時的建築,在博覽會之後能夠輕易的拆除。
沒有競爭
在5月18日的最後期限之前,超過100份設計稿參與競爭。其中大部分都非常傳統,另外一些則非常的怪異。有人提出建造一個巨大的斷頭台;有人提議豎起一個1000英尺的灑水裝置,在乾旱的季節里灌溉整個巴黎;還有人建議在高塔的頂上,安裝一個巨大的電燈,可以把整個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閱讀報紙。
事實是,沒有一個提案獲得通過。就在宣布舉行大賽的時候,一位53歲的建築工程師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爾),就已經開始思索用金屬為法國建造一個偉大的建築。
幾周之前,他已經會見過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國大臣,並且提交了自己已經准備完畢的計劃——一座鐵塔。埃菲爾製作了5329張機械制圖用以描述將會用到的18038塊不同的部件。Lockroy對埃菲爾的設計非常傾心,於是暗中操縱設計大賽使得埃菲爾的設計勝出。
合資建設
1887年1月,埃菲爾和法國政府、巴黎市政府簽訂了合約。埃菲爾的工程公司將會支付建造總預算160萬美元中的130萬美元,作為交換,埃菲爾將會獲得在博覽會期間和此後20年的由此鐵塔而獲得的各項收入。(這時候政府已經同意在博覽會後保留鐵塔。)然後,所有的擁有權將轉交給巴黎市政府,如果願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鐵塔。
和其他的公共紀念碑不一樣的是,埃菲爾鐵塔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來賺錢。如果你想乘坐電梯或者樓梯到達一層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達頂層,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會便宜一些)。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層平台還計劃開辦餐廳、咖啡廳、商店;二層平台計劃開設郵局、電話局、麵包店和畫廊。這個鐵塔設計能夠同時容納10416名付費的遊客。
破土動工
建設始於1月26日,此時時間已經不多了,距離博覽會的開放僅僅有兩年的時間,埃菲爾必須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建設。要知道,有埃菲爾鐵塔一半高的華盛頓紀念碑,花費了36年才建設完成。
巴黎人的抗議浪潮
一個1000英尺高的建築將會拉低巴黎的天空,並且壓制城市的其他地標,例如聖母院(Notre Dame)、盧浮宮(Louvre)和凱旋門(Arc de Triomphe)……當鐵塔開始破土動工的時候,超過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聯署一份請願書,要求停止這一工程。他們聲稱埃菲爾的「大燭台」會損害巴黎的名譽和形象。不過埃菲爾和市政府並沒有理會這一抗議,建造工作絲毫未受影響的繼續進行。
其他的恐懼
鐵塔還有其他的批評者。法國一位數學教授預計,當蓋到748英尺之後,這個建築會轟然倒塌;還有「專家」稱鐵塔的燈光將會殺死塞納河中所有的魚。
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聲稱鐵塔正在改變氣候,日報《Le Matin》則用頭條報道鐵塔「正在下沉」。不過鐵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沒有停歇,一種敬畏的情緒開始取代畏懼。
世界第八奇跡
一般而言建築都是在學習前作的基礎上提升的,例如想要蓋一座10層的高樓最好先研究一下8、9層的建築。而對於埃菲爾而言就沒這么幸運,之前沒有任何的建築能夠達到鐵塔的高度。
為了完成鐵塔的建造,埃菲爾設計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技術:
· 和當時其他的大型建築工程不同,埃菲爾預先在自己的車間裡面製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說,當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時候,能夠很快速的安裝完畢。
· 鉚釘孔預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製作完畢,使得20個鉚接小組能夠每天裝配1650個鉚釘。
· 建造鐵塔的每個部件都不超過3噸重,這使得小型起重機得以普遍應用。
塔墩
在工程開始的階段,實際上有四個施工地點,每一個都是鐵塔的支腳或者成為塔墩。這些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後才會匯合,而當這些橋墩匯合之後必須能夠達到完美的水平,這個完美的水平面將會作為餘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礎。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會讓整個鐵塔傾斜。
埃菲爾知道自己沒辦法保證塔墩在建造完畢之後能夠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個塔墩的底部都裝置了一台臨時水壓泵。這樣隨著工程的推進,他可以通過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來進行微調。當整體調節完畢之後,工人們將會在塔墩裡面嵌入鐵楔子,讓塔墩永遠的固定下來。
後來的事實證明,埃菲爾沒什麼特別需要擔心的。即便到達180英尺的高度,四個塔墩的最大的誤差也沒有2.5英寸。四個塔墩簡單的調整並固定完畢。直到今天,這個鐵塔還保持著完美的水平。
尾聲
埃菲爾鐵塔是一個奇跡,不單因為它獨特的設計,而且鐵塔的建造還比預期的快,費用也比預計的少。博覽會計劃是5月6日開始,而鐵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爾和他的公司以創紀錄的速度賺回資金。在博覽會舉行的半年期間,這個鐵塔賺得了140萬美元,而最初的預計造價僅為160萬美元,再加上還有政府補貼的30萬美元,在博覽會結束前就已經完全的收回投資。
建成的鐵塔非常的壯觀,以至於獲得了許多最初批評家的欣賞。其中就包括當時的法國首相Tirard,起初他對這個工程持反對意見,但是在工程結束之後他卻頒發給埃菲爾榮譽軍團勛章(Legion of Honor)。這個鐵塔,成為了法國至高技術的符號,也成了法國的符號。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改變態度,以《項鏈》而聞名的小說家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據說就時常在鐵塔的二樓吃飯,他的理由是:在這里是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而且在莫泊桑的小說中,很多人物也不喜歡鐵塔。
關於鐵塔的事實
· 每隔七年,都要為埃菲爾鐵塔刷上300噸的略帶紅色的綠漆。之所以是略帶紅色的綠色,是因為這種顏色對藍色的天空和鐵塔下面Champ de Mars的綠地沖擊最小。
· 鐵塔的四個塔墩正好指向正東南西北。
· 1925年,巴黎市准備用電燈裝飾鐵塔,作為其附近舉行的一場藝術博覽會的組成部分,但是由於造價高達50萬美元而欲作罷。當汽車製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鐵龍)得知這一計劃之後,准備出資贊助這一工程,不過條件是要用燈光組成其汽車公司的標志。最後雙方達成協議。
· 不幸的是,埃菲爾鐵塔也成為法國最著名的自殺地點。每年平均都有四個人從鐵塔上跳下或者在鐵塔上懸梁自殺。第一個從鐵塔上跳下自去的是一位名叫Reichelt的裁縫,他為自己縫制了一個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為自己能飛起來,但是很遺憾。
三個瞭望台
法國人說,埃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台,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台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采電梯登高。這里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幅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中層瞭望台離地面115米。有人說,從這一層向外張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確,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潢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最下層瞭望檯面積最大,相當寬敞,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和郵局等各種服務設施。在穿梭往來的人群中,好像置身於鬧市,而忘記這畢竟是57米的高空。從這里觀賞近景最為理想。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從非議到贊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創新建築一樣,埃菲爾鐵塔一開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絕,再不用說那些建築和城市規劃專家尖刻的批評了。雖然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宣稱「法蘭西將是全世界唯一將國旗懸掛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國家」,但一時也無法說服各階層反鐵塔人士。
《泰晤士報》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簽名的呼籲書反對埃菲爾的設計方案,認為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其中包括頗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馬等人。即使在鐵塔落成之後,批評的聲浪也並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請願,希望把它拆除;法國著名詩人、象徵主義代表人物魏爾倫每迴路過鐵塔都立刻另擇路徑,以避免看見它的「醜陋」形象。一時間,由埃菲爾鐵塔引起的風波席捲了整個巴黎城。
只是由於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反對呼聲逐漸平息。從此,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城內有了一個正式的地位,它逐漸被接受、被喜愛,最終名正言順地上了畫家們的畫布。著名的風景畫家瓦拉東的獨生子烏特里羅、原始派畫家亨利、盧梭等都盡情地描繪過它,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內爾也曾在他的詩章中贊美過它。
一個壓根沒想到以藝術為出發點的工程師,卻創造了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不是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卻因扮演著發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們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埃菲爾鐵塔的維護
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自1889年建成以來,已經成為法蘭西的象徵。這座高達 320米的建築,由12000個金屬部件連接,共用鋼鐵9000多噸。法國人性格陰柔細膩,他們不把這座龐然大物稱作「大英雄」或「大丈夫」之類,而是將它親密地稱為「鐵娘子」。
鐵娘子傲然屹立,風姿綽約,已經迎風沐雨站立了百多年。既然是「娘子」,那麼它就得沐浴洗澡,梳妝打扮。可是巴黎這位娘子在118年裡,總共才洗過18次。最短的兩年一次,最長的時候幾十年才洗過一次澡。這個可憐紀錄,不僅會使「娘子」傷心,更會使「漢子們」落淚。
那麼,「鐵娘子」是如何洗澡的呢?由於埃菲爾鐵塔建築復雜,所以至今都要用人工油漆。油漆本身都是用專門材料製成,其壽命比其他的油漆壽命更長。由於鐵塔構架龐大,人工數目不能太多,一般在25人左右,工人們先用砂紙打磨鋼架,刮掉老化的漆皮,並刷上底漆。
隨後,工人們把55噸調好的油漆一點點塗到鐵塔上去,這是保護艾菲爾鐵塔的重要一環。工人們要把油漆塗到鐵塔的各個部位:向陽的一面、朝陰的一面、頂部迎風的一面……難度最大的是頂部鐵塔的死角處,人們只能彎著身子、或者傾斜著身體進行工作。雖然都帶有安全繩索,不會有太大的生命危險,但是按工人們的話說:「油漆這座美麗的鐵塔確實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在油漆鐵塔的時候,鐵塔照常營業。每天有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有時漆滴落在遊客身上,就會有工作人員幫助清除。這種油漆在沒有乾的時候很容易清除,但幹了以後就像石頭一樣堅固。
「鐵娘子」洗澡的關鍵,是埃菲爾鐵塔所使用的油漆。這種油漆的顏色十分獨特,由三種不同色度的褐色構成,底部是深褐色,頂部是淺褐色,它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埃菲爾鐵塔棕褐色」。一般時候,人們在游覽時只為鐵塔高大宏偉的氣魄所驚嘆,為她巧奪天工的創意所嘆服,鐵塔的色彩反倒很少有人關注。其實「鐵娘子」之美,除去她風姿綽約的體態之外,她本身的色彩與光線結合,才使鐵塔顯得更加光彩照人,回味無窮。
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先生當初交付圖紙時就曾說:「只有適當的油漆,才能保障這座金屬建築的壽命。」這句話對於鐵娘子的維護很是適用,它是不是同時也更適合於現今人們情感的維系:細致關懷,善始善終,這才是人間大美之所在。
旅遊指南
門票:
使用電梯到達鐵塔一層,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4.3歐元/人,12歲以下3歲以上兒童2.4歐元/人。
使用電梯到達鐵塔二層,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7.7歐元/人,12歲以下3歲以上兒童4.2歐元/人。
使用電梯到達鐵塔頂層,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11歐元/人,12歲以下3歲以上兒童6歐元/人。
使用樓梯到達鐵塔一層二層,25歲以上成人3.8歐元/人,25歲以下成人3.0歐元/人。
所有門票對3歲以下兒童,一律免收。
開放時間:
09:30-23:00(1月1日到6月15日,9月3日到12月31日);09:00-24:00(6月16到9月2日)。
到達方式:
乘坐42、69、72、82、87公交車可到達。
飲食:
在鐵塔的一層和二層,有餐館,分別為ALTITUDE 95(鐵塔離地高度95米處)和LE JULES VERNE(鐵塔離地高度125米處),為遊客提供餐飲服務,此外,在鐵塔入口處,還有小吃店和冰激凌店。
購物:
在鐵塔入口和鐵塔一層、二層等處,設有紀念品商店。
紀念品:
不建議在鐵塔上購買小型金屬模型。這種模型非常昂貴,打給5-10歐元一個小的鐵模型。在其他地方購買黑人手中模型,質量一樣、一歐元可以購買到六七個。但是紀念筆、本、橡皮、相框之類的建議在塔上購買。除塔上以外地方很難再購買到。
❹ 巴黎 埃菲爾鐵塔(簡介)
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French: La Tour Eiffel)是現代巴黎的標志,是一座於1889年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20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它的設計師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離奇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埃菲爾鐵塔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西區,臨塞納河的左岸。鐵塔建成於1889年,使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立。埃菲爾鐵塔分為三層,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分別在離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建有平台。據說,該塔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只鉚釘而相連起來。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准備情況,而埃菲爾鐵塔更成為了法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❺ 巴黎的象徵艾菲爾鐵塔建的原因是什麼
建造艾菲爾鐵塔的初衷,是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在巴黎舉辦的國際博覽會,原本誰也沒有把它當回事,甚至還有待博覽會閉幕便將鐵塔拆掉的想法。豈料,鐵塔一旦建成,竟產生了世界性的轟動效應,一舉成為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最具代表性和象徵性的建築。全世界的人們都會認為:艾菲爾鐵塔就是巴黎,巴黎就是艾菲爾鐵塔。艾菲爾鐵塔成為巴黎的脊樑,為巴黎鑄造了靈魂。100多年來,從世界各地到巴黎造訪鐵塔的人數已超過2億,至於由此帶來的經濟收入和社會效益,就更難以統計了。據說,在鐵塔建成後的頭15個月,建塔的全部成本就收回來了,而從那時到現在,鐵塔所創造的價值又該是多少呵!
❻ 巴黎鐵塔因什麼而出名
1887年,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和慶祝巴黎世界博覽會開幕,法國政府決定建造一座高塔。在徵集700多個方案中,最後決定由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並為此項工程的負責人,因而此塔命為埃菲爾鐵塔,又稱巴黎鐵塔。1889年3月,這座高聳入雲的鐵塔終於矗立在巴黎塞納河畔。這座以設計者的名字命名的的世界著名鐵塔,它不僅是博覽會的一座紀念性建築,而且一直到現在還被認為巴黎的最大名勝之一,所有來到過法國的國際遊客都必然會前往瞻望鐵塔風貌。法國詩人桑德拉爾曾親自訪問過已趨暮年的埃菲爾,對他架構這座聞名世界的鐵塔造型贊揚備至。然而埃菲爾對於這種贊美並不以為然。因埃菲爾本人看來,這座鐵塔並不算是真正的建築,只能說是一種純技術表演的成功。但這座高聳的鐵塔,在現在年輕一代的人們來說,是一種新建築美的正式誕生,所以具有很顯著的雙重歷史意義。鐵塔全部由鋼材製作,佔地10000平方米,總重為9000多噸,原塔高300米,1959年頂部增設廣播天線,增高至320米,全鐵塔共分成3段,首段即底部有4條向外撐開的塔腿,在地面形成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塔腿分別由石砌礅座支承,地下有混凝土基礎;二段是塔角的延伸,整個塔身自下而上逐漸向內收縮;到了三段,4條鋼架立柱合成一股,外形曲線繼續緩慢內縮,形成一條自然得體、很是優美的輪廓線,全塔由1.2萬個構件組成,使用250萬顆鉚釘和螺栓連接成為整體,共用了7000噸優質鋼鐵。塔基至塔頂,共有1710級階梯,在距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處分別設有平台,備有餐廳、咖啡館、酒巴間、游藝場和休息室的瞭望台。並距地面300米處第四級平台,是一座氣象站,在晴天,可遠眺96公里之遙的夏特勒教堂,再往上,即直至蒼穹的電視發射天線。建塔時安裝了以蒸汽為動力的升降機,後改用電梯。鐵塔的施工工期為兩年零二個月。鐵塔建成後40年間,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是近代建築工程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標志了19世紀後期結構科學和施工技術的長足進步。此塔90年來,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現在每年仍招攬遊客300餘萬人,它的宏偉形象成為巴黎的象徵。
❼ 法國為什麼要建埃菲爾鐵塔建埃菲爾鐵塔的作用和目的是什麼
艾菲爾鐵塔矗立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的戰神廣場上,它是為迎接在巴黎召開的世界博覽會而於1889年建成的。它以鐵塔的設計者、傑出的建築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的名字命名。 艾菲爾鐵塔高320公尺,建築設計最著名的是防範強風吹襲的對稱鋼筋設計,兼具實用與美感考量。艾菲爾鐵塔共分3層,隨遊客目的樓層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費。抵達第2層時,先四周瀏覽一下巴黎的景色,這時高度還不算太高,可以清楚辨識出主要地標物,不過要繼續攻頂的遊客非常多,最好先加入排隊等電梯的隊伍,一排隊一邊欣賞風景,比較不會浪費時間,觀光旺季時排隊1、2個小時很平常。搭乘快速升降梯抵達274公尺高的頂層後,就可以慢慢欣賞巴黎的景物了,白天視野佳時,可遠眺72公里遠。最佳建議在黃昏時前往,可同時欣賞白天與夜晚不同景色,特別是燈火通明的凱旋門方向,令人目光不忍稍移。鐵塔建於1886年,兩年後完工,高212.27公尺,後來又加了電視天線20公尺,使它成為巴黎最高的建築。 埃菲爾鐵塔建成後,既是法國廣播電台的中心,又是氣象台和電視發射台。戰爭期間她還曾經作為電話監聽台,截獲過德國軍隊的重要情報,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過貢獻。 雖然當時建的時候,沒有電視塔的目的(19世紀末電視還不存在) 只是為了迎接世界博覽會而建。而且並沒打算保留。 不過之後巴黎捨不得拆除它了。就保留了下來。 後來由於通信事業的發展,人們在上面安裝了天線,才總算有了個用途。 現在已經成了巴黎的象徵。
❽ 為什麼要建造埃菲爾鐵塔
1880年法國剛剛擺脫普法戰爭中的恥辱,為了顯示國力,1884年,法國議會作出決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國巴黎將再次舉辦世博會,主題是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
1886年5月,法國政府面向全球進行世博建築招標;在巴黎戰神廣場設計一座高塔。條件有二:高塔能吸引參觀者買票參觀;世博會後能輕易拆除。
埃菲爾鐵塔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在2010年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2.7億人,每年為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
(8)法國巴黎為什麼就一個高塔擴展閱讀
埃菲爾鐵塔的結構體系既直觀又簡潔:底部是分布在每邊128m長底座上的4個巨型傾斜柱墩,傾角54°,由57.63m高度處的第一層平台聯系支承;第一層平台和115.73m高度處的第二層平台之間是4個微曲的立柱;
再向上4個立柱轉化為幾乎垂直的、剛度很大的方尖塔,其間在276.13m高度處設有第三層平台;在300.65m高度處是塔頂平台,布置有電視天線。鐵塔總重10000t,承擔這些重量的是4個堅固的直伸至下卧持力土層的沉箱基礎。
❾ 巴黎鐵塔為什麼建的它有多高現在有什麼用
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是18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而建的紀念塔。然而,鐵塔落成於同年法國為紀念大革命一百周年而舉辦的巴黎世博會,並作為世博會紀念建築。當第四屆巴黎世博會籌委會決定建造一座標志性建築後,收到的設計方案達到1000個。最後,著名工程師埃菲爾的方案獲得通過。埃菲爾鐵塔高300.51米,第一層(57.63米處)是餐廳,第二層(115.73米處)是辦公室,第三層(276.13米處)不對外開放,供內部機構使用。電梯可載人到115米處,參觀者也可以爬1792級台階,上到塔頂鳥瞰巴黎全景。這個建築奇跡,不斷地激勵著繼往開來的世博會的策劃者。日後各屆世博會紛紛在建築特色和標志方面挖空心思,力爭建樹。埃菲爾鐵塔的成功,使以後的歷屆世博會的規劃人員都千方百計地去建造一座巨大的建築物以作為博覽會的標志。
❿ 巴黎的鐵塔叫什麼,它的來歷
巴黎的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英語:the Eiffel Tower)
1880年法國剛剛擺脫普法戰爭中的恥辱,為了顯示國力,1884年,法國議會作出決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國巴黎將再次舉辦世博會,主題是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國政府面向全球進行世博建築招標;在巴黎戰神廣場設計一座高塔。
埃菲爾鐵塔於1889年建成,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鋼鐵構件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組件。鋼鐵構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鉚釘259萬個。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