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督導員是什麼意思
大學督導員是干什麼的
教學督導員職責
第一條、根據聘用工作合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講課教師的課堂教學三項考核和教師備課四項督查工作。
第二條、按照學校的考核要求,實施對講課教師的考評,作好隨堂聽課筆記,認真填寫聽課評審表。
第三條、按照督導工作要求,指導被督導教師,每次聽課一定要與講課教師進行交流。
第四條、督導員每周末將一周聽課的評審表交到督導中心。
第五條、督導的評審內容和分數,除校領導和人事部門負責人外,不得向任何人透漏。
第六條、督導聽課發現嚴重的不正常教學現象或突發教學事件,必須第一時間向督導主任反映。
第七條、對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學時分配、教材及師資培養、畢業設計(論文)、實驗室建設、實習實訓和教學管理等存在的問題與看法,及時向督導主任反映。
第八條、每一次聽課應提前到堂,統計學生到課率、遲到率、認真聽課率。
第九條、督導填寫聽課評審表一定做到評審意見與評分保持一致,不能評語差分數高或者評語好分數低。在寫評語和打分時,對任何教師一視同仁,不管是青年教師、老年教師、專職教師還是兼職教師。
第十條、根據工作合同書履行其他任務
② 督導員是干什麼的
督導的工作如下:
1、負責檢查總部各部門規范門店的各相關制度、流程、標準的執行情況。
2、負責協助總部各部門對門店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修訂、培訓。
3、負責公司下達的銷售指標的完成。
4、對所管轄區域門店外圍關系的處理,包括工商、稅務等。
督導的類型
一、根據督導與咨詢師的關系,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上級督導,一是同儕督導。前者是水平高的督導與水平低的咨詢師之間進行的不同級別咨詢師間的督導;後者是同水平、同級別的咨詢師之間的督導。
二、根據時間安排,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全職督導,一類是臨時性督導。前者是一種持續的、持久的、定期的系統督導;後者是短期的、有一定針對性的、間斷的督導。通常咨詢師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需要,進行選擇。
三、根據被督者與督導者參與的方式,可以將督導分成三種形式:個人督導,通常指一個督導者與一個學生之間一對一的督導形式;小組督導,是指一個督導者對一組學生的督導;非正式督導,這是相對於有系統設置的師生之間的定期督導而言,通常是在有經驗治療師之間展開的督導過程。
其目的是討論特殊案例或困難案例;分享經驗,交流信息,更新知識。在小組督導中,同行間的競爭是其特有的動力問題,也是小組必須解決的問題。
③ 教導員、輔導員、指導員、督導員,分別有什麼區別
教導員是軍隊、武警、公安、民兵、等隊伍中設置的一級首長職務,全稱為政治教導員,正營級。
指導員是指解放軍連級單位以及武警部隊中隊的政工幹部,是和連長、中隊長平級的首長。
輔導員是指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就業指導、心理健康以及學生黨團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輔導員一般管理一個或數個班級。輔導員職責按照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准(暫行)執行。
督導員是進行督查工作的人員,常見的有教學督導員和企業督導員。
④ 督導是干什麼的
督導是對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員工進行管理的人。 以銷售督導員為例,它的主要工作職責內容是:
負責所屬店鋪銷售數據的匯總、匯報銷售信息,為公司銷售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負責定期檢查店鋪內的陳列並根據銷售情況及時調整,以更好的陳列吸引顧客,促進銷售的達成;
維護直屬店鋪日常營運工作,監督店鋪人員工作狀態。
⑤ 政黨制度的組織結構
政黨在政府外自行建立的組織機構包括黨的中央組織、黨的領導者、黨的地方組織和外圍組織。
黨的中央機關是政黨的全國性領導組織,領導全體黨員,協調黨內工作。又可細分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黨的中央委員會、黨的核心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等。
黨的領導者也就是黨的領袖或領導集團。領袖的產生一種是黨內選舉產生;一種是大選中獲勝的國家元首也就是黨的領袖;而落選的在野黨候選人雖然也是名義上的黨的領袖,但並無實際作用,在野黨基本屬於無領袖狀態。
黨的地方組織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根據行政區劃設立黨組織;一種是根據選區建立黨組織,還有一種是根據自行設定的規定設定地方組織。
外圍組織是為了與其他群體進行溝通而設立。 政黨在政府機構內部設立組織以統一本黨黨員的意志和行動。在議會內組成一個或數個議會黨團和黨組,議會黨團的最高決策機構是議會黨團全體會議,負責選舉出黨團的領導層和負責人。黨團主席一般由黨的領袖擔任,下設督導員和各種工作委員會,負責維持黨的紀律,督促黨員投票。黨團成員的構成各國不同。例如英國全部由本黨黨員構成,而法國則允許其他政黨成員加入。
大多數國家執政黨在組閣時會考慮政黨背景,但一般不會在政府內部建立政黨組織。西方國家的文官一般要求政治中立,不許參加黨派,但是也有一些國家允許文官有政黨背景。例如英國的文官可以參加地方性政黨。許多實行司法獨立的國家,法官不能以黨派身份來審理案件,但是政黨會通過其他方式去影響司法活動。西方國家的軍隊一般實行政黨與軍隊分離的原則,軍隊只效忠於國家。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按照不同標准可以劃分為幾種具體類型:
①傳統的分類是根據一國實際執掌政權的政黨的數量,把政黨制度分為兩黨制、多黨制和一黨制。兩黨制是由兩個主要資產階級政黨輪流執政的體制,最先形成於英國,以後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和美國都實行兩黨制。但各國又有其不同模式。多黨制是由兩個以上資產階級政黨聯合執政的體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政黨林立,各黨勢均力敵,很難有某一黨在議會競選中獨占絕對多數,這樣就只能以一黨為主,多黨聯合執政。一黨制是由一個政黨長期執掌國家政權的體制。其中又有幾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法西斯政黨一黨掌權,取締其他政黨活動,如歷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曾經出現過的一黨專政;另一種是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國家,本國歷史上政黨不發達,長期由一黨掌權,或者取締其他政黨活動,如非洲的加彭、扎伊爾等國;還有一種是名義上存在多黨平等競爭,實為最強大的一個資產階級政黨長期獨掌政權,如日本自由民主黨從1956年以來一直在歷屆議會選舉中獨佔多數,連續執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政黨制度在更多國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學者認為傳統的三分法已無法全面概括當今世界的政黨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黨制、主從黨制、一個半黨制、兩黨制和多黨制。義大利的G.薩爾多里主張七分法,即一黨制、霸黨制、第一大黨制、兩黨制、有限多黨制、極端多黨制和微型多黨制。
③薩爾多里等人還擺脫按政黨數量的分類法把政黨制度分為「無競爭性」和「競爭性」兩類。他們把一黨極權制、一黨權威制和一黨多元制的各種一黨制列入無競爭性政黨制度;而把兩黨制和多黨制列入競爭性政黨制度。
④義大利的J.拉帕隆巴拉等人根據政黨執政方式和政黨特性相結合的原則,把執政方式分為獨霸型和輪流型,把政黨特性分為意識形態型和實用型,兩者結合交叉,又分為獨霸-意識形態型(如德國納粹黨)、獨霸-實用型(如日本自民黨)、輪流-意識形態型(如英國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實用型(如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
⑤按各國政黨力量對比,英國的史密斯把政黨制度分為平衡、分散和不平衡三種形態。平衡形態即兩個大黨或兩個政黨集團能獲得90%以上選票,而且彼此相差不多,因此誰都無法長期執政,總是輪流執政,如奧地利和聯邦德國。分散形態即主要政黨數目多,票數分散,因此需要聯合執政,如荷蘭有 7個主要政黨,其中兩大黨分別只擁有1/3選票。不平衡型即某一大黨長期獨佔多數,其他各黨都競爭不過,如日本自民黨。S.亨利格按政黨不同政治傾向,把政黨分為右翼、中右、中左、左翼,再依各黨所得不同票數的百分比,把政黨制度分為北歐型(指中右和中左政黨占優勢)、南歐型(指中右和左翼政黨占優勢)和日本型(中右政黨占優勢,中間派次之,左翼最小)。西方學者對政黨制度的上述5種分類法,以第一種最為流行,為大多數人所採用。 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是一種新的類型。20世紀社會主義首先在不發達國家取得勝利,不發達國家原先國內民主政治、政黨政治傳統薄弱,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後又長期處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之中,國內外階級斗爭尖銳復雜,這都影響到社會主義國家政黨制度的建設,或者給政黨制度的建設打下深刻的烙印。
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前長期處於沙皇君主專制統治之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出現無產階級的社會民主工黨、小資產階級的社會革命黨、資產階級的立憲民主黨等。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後,立憲民主黨和社會革命黨執掌政權。幾個月後,В.И.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發動和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立憲民主黨和社會革命黨的臨時政府,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十月革命前,布爾什維克黨曾於 9月間與從社會革命黨中分化出的左派社會革命黨建立聯盟,並有7名左派社會革命黨人被吸收參加領導十月武裝起義,同年12月又有7名左派社會革命黨人被吸收參加第一屆工農政府,擔任人民委員會的農業、司法、郵電等人民委員職務,這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同小資產階級政黨組成聯盟的兩黨聯合政府。1918年春,左派社會革命黨因反對簽訂對德國的布列斯特和約而退出政府,結束了兩黨合作。1920年後,蘇俄形成了共產黨一黨獨掌政權的體制。直到1990年,蘇聯一直實行這種政黨制度。
⑥ 督導員是什麼
1、督導的概念 :督導是對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員工進行管理的人。
2、督導的作用 :
作為一名督導者,你必須對分公司、客戶及員工盡義務,這就是你置於一種承上啟下的地位。對於你的員工而言,你代表著管理方、權力、指令、紀律、休假時間、提高收入及晉升。
對分公司或你的上級而言,你是他們與員工和具體工作之間的紐帶。你代表著生產力、成本、人工效率、質量管理、客戶服務;同時你又代表著手下員工的需要和要求。
對顧客而言,你的產品和員工代表著整個公司。
(6)法國有多少督導員擴展閱讀:
督導的類型
一、根據督導與咨詢師的關系,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上級督導,一是同儕督導。前者是水平高的督導與水平低的咨詢師之間進行的不同級別咨詢師間的督導;後者是同水平、同級別的咨詢師之間的督導。
二、根據時間安排,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全職督導,一類是臨時性督導。前者是一種持續的、持久的、定期的系統督導;後者是短期的、有一定針對性的、間斷的督導。通常咨詢師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需要,進行選擇。
三、根據被督者與督導者參與的方式,可以將督導分成三種形式:個人督導,通常指一個督導者與一個學生之間一對一的督導形式;小組督導,是指一個督導者對一組學生的督導;非正式督導,這是相對於有系統設置的師生之間的定期督導而言,通常是在有經驗治療師之間展開的督導過程。
其目的是討論特殊案例或困難案例;分享經驗,交流信息,更新知識。在小組督導中,同行間的競爭是其特有的動力問題,也是小組必須解決的問題。
⑦ 法國怎樣管理教師
國教師為國家公務員.教員聘用乃通過甄試檢定,使其取得公務員 任用資格.欲成為教師,必須通過下列年度國家考試∶ –幼教與初教教師(一級教育)∶一級教師甄試 –初中與高中教師(二級教育)∶ .二級教師檢定考(CAPES)∶通過後任教初中或高中; .高工教師檢定考(CAPET)∶通過後任教於技術高中; .高職教師檢定考(CAPLP)∶通過後任教於職業高中; .體育教師檢定考(CAPEPS)∶通過後擔任體育教師; .高中高等學院預備班師資考(Agrégation)∶任教於高中或高等 學院預備班
報考資格
一般原則∶ .國籍為歐洲經濟體會員國; .無犯罪紀錄; .體位合格; 細則規定(學經歷)∶
一級教師甄試 二級教師檢定考 高工教師檢定考 學士(licence)或以上文憑 學士或以上文憑 學士或以上文憑 一般領域∶ .工程學士或以上 五年專業主管經驗 不具學士學位之領域∶ .專業技士文憑(相當於台灣五專畢業程度)且具五 年專業經驗 不具高等教育學位之領域∶ .高中畢業會考合格或同等學力且具七年專業經驗 .高職結業檢定合格(相當於普通高中二年級)且具八年 工作經驗 專業運動或體育相關學士或以上文憑
高職教師檢定考
體育教師檢定考
高中高預班師資考
碩士第一年(matrise)或以上
檢定考試亦開放予高等師資培訓學院 (IUFM) 之師資考預備班學生, 以及國家遠距教學中心(CNED)學生報考.無論是否曾經就讀於高 等師資培訓學院,凡通過師資檢定考者,皆須於高等師資培訓學院接 受一年期的集訓.這一年期的培訓亦稱為「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第二 年」 ,期間必須同時至學校進行責任實習. 一級教育教師方面 一級教育教師檢定考由各「大學區」 (académie,法國地方教育行政 區劃單位,大致與省區相當)舉辦.這也顯示了,每位通過考試的准 教師皆隸屬於報考學區的某一行政省.取得正式教師資格後,他們會 分派到所屬的行政省內任教(報考之學區已決定未來任教地點) . 二級教育教師方面 二級教育各類教師檢定考皆為國家統一舉辦.這也顯示了,無論從全 國何處報考,通過考試的准教師有可能被指派到法國領土各地任教 (含海外領土) .
任教資格
一級教育教師方面(幼教及初教教師) 檢定考合格者,成為報考大學區之實習教師.通過檢定後,准教師開 始在高等師資培訓學院接受一年期培訓課程,並且至學校進行各類實 習,其中特別指「責任實習」 ,期間必須擔任班級導師,並於實習期 滿後編寫報告論文乙份. 這個一年期的培訓成果,由准教師們的實習,論文與課業各項表現評 量之.評量結果合格者,實習教師即可取得專業教師證書,並且取得 正式教師資格.取得資格後,當初報考之大學區將會分派這些教師至 各行政省任教.分發標准以職缺數量,教師志願以及師資檢定考試成 績為依據. 於任教初始兩年間,新任教師們於法定工時內享有數周研習時間(第 一年三周,第二年兩周) .研習目的在於允許新任教師們分享彼此在 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並且嘗試尋找解決方式,以圓滿其師資培訓工 作.研習中,將會有各校負責接待新任教師之教師,擔任新任教師之 研習輔導員.
第 2 頁,共 2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二級教育教師方面(國中,高中,職業高中教師) 經通過檢定考後,實習教師於每周四至六小時的校園責任實習之外, 同時於高等師資培訓學院中接受預備班培訓課程. 一般而言,實習成果以下列方式評量之∶ –國中,高中,技術高中與體育教師∶以專業資格考合格者為之 –職業高中教師∶以檢定證書為之 –高中及高等學院預備班教師∶以教育督查機構審核通過者為之 通過實習評量之准教師,即取得正式教師資格. 於高等師資培訓學院實習期間,校方會引導准教師們針對取得正式教 師資格後第一年之派任大學區選填志願. 於任教初始兩年間,新任教師們於法定工時內享有數周研習時間(第 一年三周,第二年兩周) .研習目的在於允許新任教師們分享彼此在 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並且嘗試尋找解決方式,以圓滿其師資培訓工 作.研習中,將會有各校負責接待新任教師之教師,擔任新任教師之 研習輔導員.
法令規定 一級與二級教育教師之師資考預備班學生入門見習(stages de sensibilisation)相關法令規定 1993 年 9 月 20 日第 93-280 號公告(note de service n°93-280)–一 級與二級教育師資考預備班學生之入門見習(1993 年 9 月 30 日法國 教育部公報第 32 期) 摘錄∶ 一級與二級教育師資考預備班學生,必須依照選考類別,赴幼稚 園,小學,國中,高中,高職或高技等一級或二級教育機構參與為 期十五日之入門見習. 舉辦入門見習之目的,在於促使准教師們得以在短期內初步認識校 園教學各種面向實況,認識其未來工作內容,包括教學,行政,社
第 3 頁,共 3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群關系與校園文化. 實習教師之責任實習 (stage en responsabilité) 輔導見習 , (stages de pratique accompagnée) ,企業實習(stages en entreprise) 相關法令規定 2002 年 4 月 4 日行政通函–「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第二年」辦理原則 與方式 摘錄∶ 仰賴更替原則之專業訓練 教師資格培訓課程的專業面向,奠基於不同實習訓練內容之間 的連貫.實習包括了校園中的班級試教以及班級外的環境適應,幫 助未來教師逐漸建立一套具有反思性的工作方式. 這一年的培訓中,培訓工作將在有限的時間內,於不同場域中 進行∶ –高等師資培訓學院∶此系培訓工作之中軸,資源所在地,亦為專 業能力建構,實習心得檢討分析之地,培養准教師之專業認同感; –校園實地∶無論在班級,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見習或實習, 允許准教師正面接觸未來工作環境條件以及教職生涯,為教師資格 培訓中不可或缺之重點; –專業場域∶例如企業,海外,或是各類藝術,文化,體育相關機 構組織. 留待實習教師完成之工作,同時在於融入不同實習場所與實習 時間,並與為數眾多之周遭人士進行接觸.秉持此一精神,高等師 資培訓學院會做出一個能夠避免各實習項目與期段沖突的安排,以 便系統性地引導實習教師循序進入具有不同預設目標,較為完整之 訓練課程.同時於學年開始之際,即允許實習教師認知到各類培訓 課程安排目的,以及未來成果評量方式. 一般而言,一個合乎交替原則的設計應能∶ –允許實習教師連貫培訓課程中各項內容與所屬各類活動; –允許指導小組之成員得以整合協調各自專長,並協助建立培訓內 容之一貫性. 一,責任實習∶培訓工作中心要件
第 4 頁,共 4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高等師資培訓學院之教學計畫必須能夠使實習教師在一年期 的培訓中清楚地著重於責任實習期段之准備,輔導,開發與分析. 一年之培訓期間,高師院負責匯集每位進入責任實習之實習教 師工作成果之條件,並同時管照以下例舉事項∶ –實施有實習輔導教師在旁輔助的小學實習,俾提供一不同於責任 實習之實際環境; –規劃實習教師進行責任實習期間指導員之任務(參訪建議,評量 等) ,並及早於是年規劃「警示性措施」 ,針對發現之困難予以輔導 與輔助. –訂立多工督導追蹤小組(含培訓員,師資培育學院教師,教學顧 問等)對實習教師觀察評量之規定.這項規定,包括使實地指導者 能夠定期且負全責地對高師院內之培訓課程予以指教;反之,亦使 高師院之指導員能夠對實地工作進行協助指導. 二,分析與反思時間 分析與反思時間的規劃乃一基本要件,一方面協助理解並分析 實習工作,另方面,助以改進實習工作之成效.反思的機會必須見 於∶ –於專門學科教學,跨學科教學以及交叉教學中; –於實習前預備活動中(活動旨在於促使資訊,技能,方法,工具 等資源成為實習教師之資本,並機動化這些能夠於班級教學中再運 用,再測試之資源) ; –於經驗分析中(無論是否為成功之經驗) ,旨在於修正並改善專 業技能與職業表現; 此類訓練課程一般藉由小組方式進行,目的在於∶ –定義,分析並解決所謂「專業疑難」 ; –連結不同場域訓練內容,作為未來之參考; –兼備觀念性,方法學及倫理學等多重判讀方式,以利抉擇; –釐清教學工作之多元與異質特色,並理解其復雜性. 這些小組同時促使實習教師逐步學習團隊工作,並培養其分 析,判斷實地教學工作問題之精神. 職場工作的分析,借重於人文科學訓練,特別是自兒童與青少 年心理研究,以及其他與實習相關之智識. 指導員團隊有義務界在典範多元且對照實例豐富的基礎下,界 定妥適之理論架構,以及最為合宜之可行辦法,以利實習工作之良 好運作.
第 5 頁,共 5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大多數之師資培育學院已循此原則進行革新實驗;此一活潑方 案應該以實施經驗為基礎,即時提示其成效. 一項革新的師資訓練工作之實踐,須伴隨以相當之准教師指導 員培訓之配套措施,近期將列為一全國性方案之內容. 所有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無論是否為特約機構,皆與各類師資 培訓工作之革新方案有關. 實習教師培訓工作要點 (法國教育部公報內容摘要) 高等師資培訓學院將於所謂之「第二年訓練」中尋找最理想條件,以 調整實習情境與各種訓練准則:此一安排可有效將實習中的問題帶入 校園內,師生將可於課堂上共同學習解決問題,分析各種問題可能呈 現的方式,並討論橫向規范與技術上可能的方案.透過實習訓練中各 方的參與–同伴,教師,實習機構培訓員,校方負責人與教育當局相 關主管–實習者將得以更加投入,提問,並評估不同的付出與收獲. 這也是建構優質實習條件的重要基礎. 橫向培訓原則 為肆應優質訓練要求並提升實習者在實習機構中的個人參與及投入 程度,每個高等師資培訓學院均將制定若干簡明的指導原則,以配合 學年之小學與中學師資培訓內容與模態. .深入掌握各個教育層級中的學科規范,教學方式,與特定教育手段 的內容,無疑是師資培訓的長遠目標.因此務須依據實習初始條件慎 思明辨,以為培訓性質之取捨,藉以展望 「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第二年」 之後的發展,進而辟劃日後的延伸訓練. .學年的實習活動總計卅六周.此職前培訓涵括遠超過表定期間的實 習投入,以使儲備師資得以迅速進入狀況. .藉由法語科系學生進行法文口語與寫作訓練,亦為構成小學與中學 師資培訓的重要質素之重要環節.因此,該訓練重點在於確認: –所有實習者皆能開發優良的說寫能力; –所有儲備師資於結訓時均能領受,運用,評估並掌握各級學校與 不同學科中應使用之語言層級,以面對不同教學活動與教學情境,
第 6 頁,共 6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並使學生得以練習閱讀朗誦,嘗試寫作,並學習口語表達. . 實習訓練內容將包含各種研究工作,俾使實習教師得將研究成果 運用於各級(小學與中學)教學中. . 本職學能的進修補充,乃教師訓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因此 實習內容將參照當事者實所在習機構中的跨領域小組意見,加以修訂 調整. . 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的培訓設計,均將闡明各種培訓模式與實習參 與方式(課程,工作室,工作小組,獨立或遠距作業,課內或課外研 究) .這些實習設計的多樣性將可使實習者熟悉各種資訊與通訊科技 及文獻使用技巧. 一般而言,學年的培訓重點應在於避免以下兩種危險:訓練過程的片 斷化(導致全觀性與統整性的喪失)以及實習者於訓練過程中的參與 意願的低落. 本培訓工作要點強調:師資養成的三階段培訓計畫(實習,講授,個 人精進)應達成表定計畫中的目標,使規劃得以實現. A – 實習 在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第二年的實習過程中,規劃的各項實習具有不同 的性質:所有實習者均須通過責任實習 與 輔導見習.在這兩種實習 之外,另有 企業實習 提供給具有技術教育教師檢定考(CAPET) , 職業教育教師檢定考(CAPLP)及教育諮詢人員檢定考(CPE)資 格者.對校園紛雜實況的漸進理解原則應高等師資培訓學院年度組織 原則的指導方針.各種實習尤須提供中學教師實習者有參與學校教學 的短期入門實習機會,令儲備師資得以進入國中進行入門實習. 各種實習的特定目標,實習者被要求的學能,求助管道與自我評量, 皆應清楚界定(編制文參考文件,規約等) ,並應於學年之始即提供 給實習者,以令其有清晰的認知. 責任實習 責任實習系根據小學與中學之不同須求進行編制,故實習機會之取 得,須視接納實習之中小學網路而定.本實習為高等師資培訓的重要 構成項目,小學實習者須於實習課堂中與其督導教師協同教學,中學 實習者須與其教育諮詢員協同教學.在一定實習期間內,實習者須對 其教學負完全責任.擔任責任實習者並須參與所在各級校內的所有活
第 7 頁,共 7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動(教務與諮商會議等) ,掌握不同的校園需求,並接觸來年即將面 對的各領域工作同仁(特殊問題學生輔導網路,國中生活輔導室,校 園醫療保健團隊等) . 除前述橫向項目之外,各級學校亦將依其特性,設定不同的實習教學 項目. 在初等教育機構,責任實習為期九周,包括低中高年級.該實習須於 可行范圍內,分別小學內的三個不同年級實現.此一安排之目的,在 於使實習生融會貫通不同年級間的教學銜接性與一貫性.實習機構須 考慮並界定以下項目: –不同年級的實習期限,及其於學年中的比例分配; –每個年級的特殊要求間的漸進性; –由實習者與督導者所要求或制定之書面文件與章程(實習手冊, 教學預備手冊,實習分析,家長連絡簿等) . 在中等教育機構,責任實習期限為一學年,因此實習者與開學第一天 起,就須對其教育與教學內容負全責.此一情況最能檢驗高等師資培 訓學院的養成訓練與實際經驗之間的結合程度.特別是: –高等師資培訓學院將於學年之初即公布年度訓練計畫與挑戰,俾使 實習者迅速認識未來的實習機構培訓員.此種預期形態亦有助於每位 實習者各自採取最合情理之工作模式(經常性接觸,利用電子郵件之 便利性) ; –實習開始幾周內,實習者將由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的教育諮詢員與教 授陪同;在此期間,實習機構培訓員可利用機會傳授緊急問題處理經 驗,並於課堂中依學科特性與特殊情境脈絡,協助實習者「上手」 ; –責任實習生主要分派於國高中實習,但不包括若干專業學科(哲 學,經濟學與社會科學及技術與職業高中特定專業科目) .經驗顯示, 同時分派多位實習者到同一所中學,將有助於實習者的協同合作,且 有助於避免陌生環境中的孤立感.同樣地,教育諮詢員在分派實習機 構內提供的協助,亦有助於實習順利進行. 就資源互補的觀點而言,這類輔導見習活動將以高中為優先實施對 象.至於教育諮詢人員,則主要以國中為分派對象,以隨同深資教育 諮詢人員進行實習. 輔導見習 在一段持續不斷的期間,或以規則性間續的模式,選擇一個不同於責 任實習的校園環境實施.此實習之目標在於使實習者於一定期間之見
第 8 頁,共 8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習後,得以有實際操作的空間,且在機構諮詢員及由班級導師擔任的 課堂實習督導員帶領下,印證學校所學,並依據實習工作所需進行成 效評估. 企業實習 本實習為職業高中一般課程教師,技職課程教師,教育諮商人員的培 訓之必備階段.企業實習之目標在於提高教師對經濟學與專業科目之 認識,因此必須視為高等師資培訓計畫之主要目標(職能與教育學研 究) ,並須被納入年度培訓成績評量. 企業實習須考慮到以下諸端: – 認識企業中各行為者之實際運作; – 透過與企業督導員的接觸,對培訓計畫的一致性進行檢討; – 發掘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特質與性質. 對於高中職培訓教師而言,本實習主要目的為掌握各種有助於將來為 其學生作企業實習的發掘與准備. 在可能的安排范圍內,高職一般科的實習教師必須與職業與技術科教 師一同實習.習實期間應根據個別實習者的個人學經歷,具備較大彈 性.同時,實習契約一方面界定實習者於企業中的權利義務,另方面 亦須界定企業對實習者於實習期間的責任范圍與任務. 此外,只要由高等師資培訓學院所界定之實習條件許可,所有中學教 師皆應進行企業實習.若全體學員皆有企業實習機會時,則該實習課 程應納入年度成績評量范圍. 國中教師的小學實習,小學教師的國中實習 實習期間約一周,可為持續性在校,或規則性間續在校的模式.未來 的小學教師須至國中實習,未來的中學教師須至小學實習,以便小學 與國中教師間能對於公立學校的課程銜接性與各種橫向問題,獲得最 完整之認識. 對中學教師而言,在職業高中,技術高中或國中之建教合作部門 (SEGPA)實習亦可取代小學實習. 此外,各高等師資培訓學院亦可在綜合培訓的機制下,建議實習者從 事海外實習,藝文或體育實習,或國教系統外之行政實習(檔案管理 實習) .
第 9 頁,共 9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D – 小學教師培訓之特殊項目 小學教師培訓之時數計算標准∶ 小學教師培訓之全年時數應為九百小時左右,其中實習部分應不超過 四百五十小時. 小學教師培訓計畫之四分之一時程,應投注於法文教學. 培訓學年自九月一日起至翌年六月卅日止,活動總計卅六周. 培訓活動於每年六月份完成實習成績評量初步評估之後仍應持續進 行,此階段得進行若干培訓科目. 培訓期間應有十二周(9 + 2 + 1)分別進行不同目的與性質之實習. 高等師資培訓學院應於培訓期間,保留完整的一周空暇予實習者,以 便進行實習心得與實習論文報告之整理.
每周應保留兩個半天,做為實習者個人研究時間(並得使用各種網路
與遠距工具與資源以進行自我訓練) . E – 國中及高中教師培訓之特殊項目 商職,高工高職,教育諮商及高等學院預備班專業教師之培訓時數計 算標准∶ 為肆應綜合培訓要求,避免各實習項目與實習期間之沖突,以使實習 者具有充裕時間得以進行個人研究(文獻研究,實習論文報告) ,必 須考慮到實習者已完成之實習科目與進度,以提供培訓相同時間予實 習者,做合理的工作安排.實習科目與進度之配置形態具機動性. 培訓學年自九月一日起至翌年六月卅日止,活動總計卅六周. 培訓活動於每年六月份完成實習成績評量初步評估之後仍應持續進 行,此階段得進行若干培訓科目. 1) 責任實習(培訓之核心項目)應符合下列最高時數標准: –中學一般科目之實習教師全年為 216 小時; –教育諮商及高等學院預備班專業教師為 432 小時(每周 12 小時 之責任實習) ; –體育與運動科目之實習教師為 360 小時 (含體育課在內的每周 10 小時之責任實習) ;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第 10 頁,共 10 頁
–技職教育科目之實習教師為 288 小時. 以上最高時數標准包含責任實習與企業實習;具體時數配置須視一 般教育技與職教育科目之特殊實習需求,進行彈性(雙軌)調整, (但每周最少須有 4 小時之責任實習,與最多 8 小時之企業實習) 2) 責任實習之外的其他培訓活動構成第二類時數標准.其中,全年 非責任實習活動之最高時數標准,系參考上述最高責任實習標准而 定.包含以下相關活動: –輔導見習(平均為兩周) ; –企業實習(技職教育實習教師不在此列,因其所為之技職實習時 數已納入責任實習時數之計算范圍) ; –其他實習(小學實習,職業與技術高中實習,高等學院預備班專 業教師實習,教育體系外之實習,海外實習等) ; - 培訓活動(分科,一般,實習准備,實踐分析,報告論文寫作之 研究方法輔導) ; 對於享有最高時數 216 小時的二級教育實習教師而言,其培訓時數分 配如下∶ .2/3 的培訓時間(約 150 小時)用於分科深化研討,包括特定學科 之歷史與方法論,特定學科教學方法與教學互動問題,特定專業之教 育面向,公務員基本訓練與實務模擬,報告論文研究方法,輔導見習, 其他實習,實習准備工作等. .1/3 的培訓時間(至少 70 小時) ,用於特定之「必經路程」∶ –專業實務分析; –專業與公共服務義務論;世俗性哲學;泛宗教史; –教學技術研習(肢體語言,聲音以及技術輔助工具) ; –校園適應與融入 這些培訓項目將分別提供予實習教師們∶ –一部分作為一級與二級實習教師共同培訓項目; –一部分作為以學科為界限之特定培訓項目 3) 第三部份的時間,等於保留予實習教師一個自習的空間,可用以 編寫報告,進行資料搜尋與研究,以及編纂期終論文(包括一周完整 的空檔時間,學校不安排任何活動或是課程) ,甚或容許實習教師, 依照其個人培訓計畫之需求,利用剩餘時間,至各特約大學選修其他 相關課程與活動.
第 11 頁,共 11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F – 培訓成果檢定 於檢定考通過後的一年專業培訓期間,每一位實習教師皆須接受實業 工作必要能力之檢定,以驗收培訓最終目的. 取得正式教師資格前,培訓成果檢定之相關規定包含兩個單位的考 量∶其一為負責落實師資檢定之高等師資培訓中心,其二為有權掌握 充分資訊以決定師資認證之主管部會代表.兩個專責機關皆對此雙軌 程序投注其關照,包括相互協調工作與進度日程表之擬定等,以便使 培訓工作在最佳條件下推動. 全年實習工作之評量,乃根據一套特定之培訓方式.期終評量以下列 要件為之∶ –責任實習; –實習論文報告; –課堂學習. 1) 責任實習成果,由高等師資培訓學院組成之評審委員團,根據實 習教師之指導員各次的評量訪視結果決審之.如證實有困難存在,高 等師資培訓學院得安排一正式評量(補充性訪視) ,安排該實習教師 之指導員以外之指導員以及一位督察單位代表組成. 2) 實習論文報告,為所有高等師資培訓學院之實習教師必須功課. 報告應配合以個別口頭報告,於校方指定之評審委員團列席下進行. 評審委員中包括論文報告指導教授,口試以公開方式進行之. 3) 課堂學習成績,亦由校方指派之評審委員團評分. 三個評審團的組成,由高等師資培訓學院負責.其成員挑選必須同時 考量到三種評審方式的差異,以及評審意見的多元化.在成員數量之 外,亦斟酌評審所持立場宜各有特色.事實上,評審團希望是由來自 非常不同之專業領域與身分成員組成,例如高師院之各級培訓員,督 導單位成員,同時任職不同機構的雙重任務教員,師范教授,教學顧 問等. 成績評量標准可能不盡相同;標准由行政顧問委員會制定,由下列模 式中挑選∶教學方案,合作計畫,培訓期間班級掌控,或論文口試同 時或之後的擴大訪談等等.最後這個模式特別能夠應用在全年期間持 續進行服務的實習教師身上. 針對一級教師之培訓,未持有第二級高等語言檢定證書或第三級應用
第 12 頁,共 12 頁 駐法文化組編譯 二OO四年三月
語言文憑 或於師資檢定考時未選考應用語言項目 , (含檢定不及格者) 之實習教師,於培訓期間必須選修一門語言課程,期滿必須通過一個 程度相當於二級高等語言檢定之考試.此檢定系由高等師資培育師院 安排,藉以暫代尚待普及之二級高等語言檢定證書. 在所有檢定考試中,實習教師必須獲得及格分數(滿分 20,至少獲 得 10 分) . 成績評量之際,實習教師之報告作品等必須能夠證明,在教學方法或 實習過程中融入或應用了教學應用資訊科技(TICE) . 三項評量成績出爐後,一個由高等師資培育學院決定成員之綜合成績 評量委員會,將根據三個評審委員會分別提出之報告准備一份以個別 實習教師為單位之綜合報告,詳述其學業表現是否合乎要求,並基於 此論述,建議是否延長其培訓時間. 根據 1984 年 1 月 26 日之第 84-52 號高等教育法修正條文,實習教師 成績評量模式必須於每學年開學後第一個月之內決定之,決議後於全 學年間不得更改. 最後,根據 1991 年 7 月 2 日行政法規第一條規定,高等師資培育學 院依照各教學機構不同特色所制定之成績評量標准相關規定,必須被 視為整體培訓計畫中不可分割的成分;坐此,為私校合約政策所制定 的師資培訓計畫鑒定認可程序亦將這套標准納入其中.國家教學計畫 評鑒委員會將會特別注意各校最後通過的相關規定內容,並且留意避 免以下兩項潛在問題的出現∶缺乏與報告論文以及責任實習之外的 評量成績,以及評量工作過於繁重或零碎化. 資料來源∶法國教育部公報 2002 年 4 月 11 日第 15 期
⑧ 如何做好一名督導員
督導員,顧名思義,監督加引導,二者相輔相成。把兩者有機結合,充分運用,將會有效提高執行力。 作為一名監督者,首先,心中要有一把標尺,要能夠永遠嚴格地按照統一的尺度來進行檢查與監督。你的檢查尺度,就是員工工作質量的尺度。 其次,要無情管理。管理制度是維系一個有序的工作環境的准繩,它無情地而又公平地制約著每一個人的行為。因此,要嚴格遵守和執行管理制度,不能讓它形同虛設。 第三,要賞罰分明,獎懲及時。員工表現好的,要及時地獎賞,要真誠地贊揚。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句贊美的話能當我十天的口糧。」對員工的肯定能起到激勵他人進步的作用。出現問題該處罰的,要及時按制度處罰,以儆效尤,杜絕再犯。並且,對於問題要及時分析總結,吸取教訓。 「督」是戒尺,時刻敲打著落後的腳步,催人前進。 一名好的引導者,應該是員工的良師益友。首先,要有耐心,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員工不會的技能傳授他,不懂的知識教導他,出了錯誤糾正他。這樣,我們的員工才會不斷進步和成熟。 其次,要以身作則,要自我嚴格要求,做好員工學習的榜樣。如果自身不做好,又怎有資格去要求和指責別人呢?古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可見榜樣的作用。 第三,要尊重和關心員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員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個好的領導,會憑借其自身的優秀品德、淵博的常識、卓越的才能和良好的作風,形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來感召被領導者,從而保證成功有效地實施領導。 每個人都有未能發揮出來的潛力,每個人都可以改變。一個好的督導員,要使每個人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從而有效創造公司的價值。
⑨ 共濟會的組織結構
共濟會在全球都有發展,但並沒有全球中心。共濟會分為兩級組織:會所和總會所。會所名稱為阿拉伯數字編號和地名的組合。總會所是共濟會的最高組織形式,各總會所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在多年的流傳中,各總會所之間在章程和儀式上會有一些差異。總會所往往是在司法管轄區內以社團的形式注冊的公開的合法機構。
現代共濟會在服飾和儀式上分為約克禮(13級)和蘇格蘭禮(33級),另外還有北歐的瑞典禮(11級)等。 尊者尊主,Worshipful Master,簡寫WM
共濟會會所(Masonic Lodge)的高級官員是會長(Master),通常會掛銜「尊者尊主」(在蘇格蘭,根據蘇格蘭憲法,通常被稱為「右尊主」)。尊主通常坐鎮在會所的東方位置,指揮會所的大小事務。他擁有很大的權利,不需要參考其他會員的意見。他還負責主持儀式和慶典。
成為尊主是一個會所所能賦予其會員的最大榮耀。本職位由選舉產生,一般是由不記名投票方式進行。然而,在大多數會所,該職位通常是由上一年的高級督導員(Senior Warden)擔任。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尊主被冠以「尊貴」頭銜,但並不意味著他是被膜拜的。相反,這個詞在這里的意義更多是「給予尊重」,類似的用法比如稱法官為「尊敬的法官閣下」,稱市長為「尊敬的市長大人」。實際上,市長和法官在英格蘭的部分地區依然被成為「尊貴的」,或「榮耀的」。法國共濟會使用「可敬的」(Vénérable)來尊稱他們的會長。
當任期結束,尊主會被稱為前會長(Past Master)。前會長的職責和特權因會所和轄區的不同而異。例如,在一些轄區,前會長可以獲得總會所的投票資格,而另一些轄區則不行。在大多數轄區,前會長依然繼續享有「尊貴」頭銜(例如「尊兄史密斯」),而少數一些轄區則規定唯有現任會長可享有尊貴頭銜。
與尊主相應的更高級職務是總會長(Grand Master)。總會長除了可以掌管自己的總會所,在其轄區的所有會所也享有一定的權利。總會長通常掛銜「至尊主」(Most Worshipful)。
高級督導員 (Senior Warden)
高級督導員(有時被稱為首席督導員)在會所三位主要官員中位列第二,並且是會長的副手。在一些區域,如果尊主缺席的情況,高級督導員將主持會議,被稱為「理事長」(acting Master),並且可以代理會長掌管會所內的所有事物。在另一些區域,包含英格蘭總會所和愛爾蘭總會所,只有現任會長或前會長可以任職「理事長」,因此如果高級督導員不是前會長的話就不可以擔任該職務。在很多會所,高級督導員將會被內定成為下一任的尊主。
初級督導員 (Junior Warden)
會所三位主要官員的第三位就是初級督導員(或次席督導員)。初級督導員負責在會所舉行宴會或其他社交活動。在一些區域,初級督導員擁有一個特殊的職責,保證所有來訪共濟會員擁有所有必須的憑證。在其他地區,這是屬於守門人(Tyler)的職責。在一些區域,初級督導員在會長和高級督導員都缺席的情況下可以主持會所。
督導員是會所的常規官員,意味著這些職位必須沒有空缺。
司庫 (Treasurer)
司庫的職責是記賬、收集會員年費,支付賬單,並向總會上交年度會費。
年度財政報告是一個會所持續經營能力的重要度量標准,同時年度會費的繳納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有意或無意)的付款失誤都將導致會員失去投票權、訪問其他會所的權利,甚至會被禁止進入他自己的會所,或被驅逐。
通常司庫是由有經驗的前會長擔任,但這不是必需條件。
秘書 (Secretary)
秘書的職責包括發出傳票(會議前的正式通知,包括時間、地點和議程)、會議記錄、完成統計並匯報給總會,以及對尊主提供程序流程方面建議。
許多獨立的會所制定有額外的職責,例如,秘書必須服務於特定的委員會。
盡管所有會員均可以任職秘書,但一般情況下是由有經驗的前會長擔任。
執事 (Deacons)
執事是會所中的初級官員。在大多數地區,會所設有兩位執事,分別服務高級督導員與初級督導員(然而有時候首席執事和次席執事在職責上可以互相調換。)
首席執事的主要職責,是在會所內指揮管理新人,並在某些特定典禮上為他們發言。另外如果有需要還要協助尊主,並且在會長和高級督導員之間傳話。
次席執事的職責與首席執事很相似。次席執事的主要職責是協助首席督導員,並在兩位督導員之間傳遞信息。在一些地區,他還要負責鎮守會所大門的內側,並保證會所被「封閉」(在另外一些地區這項工作交付給內衛或隨從)。
幹事 (Stewards)
幹事負責一系列的初級助理事務。即便在同一區域,他們的職責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一些共同職責如下:
幹事往往擔任首席執事或次席執事的替補,如果上述人員缺席的話。
當受階典禮進行時,一個或更多的幹事將被要求協助兩位執事在聖壇(temple)上管理新人。
在很多地區,幹事的傳統角色是在會所會議結束後的宴會上侍酒。通常他們的職責會被擴展到監管整個宴會的膳食和小食。
一些地區有特別的規定,一個會所有兩位幹事,首席幹事和次席幹事。其他地區對幹事的數量不做限制,這樣的情況通常是特殊的。尊主可能會根據其會所的大小和需求指定任意數量的幹事。這些額外的幹事通常被稱為助理幹事(Associate Steward)。
雖然幹事通常由新會員擔任,但根據傳統,在一些會所前會長通常會被指派督導幹事的工作。
守門人 (Tyler)
守門人也被人稱作會所「外衛」。他的職責是守衛大門(從外面),持鋒利的出鞘之劍,保證僅有那些有資格參加會所會議的人通過大門。在一些地區,他還要為新人准備許可證。守門人通常會負責在會議前布置會場,並在會後保存和維護所有的會徽等儀式用品。
在一些區域,守門人由前會長擔任,而在其他區域他可能是從其他會所雇來的兄弟(Brother)。
以上所列均為普通人事構架,不同的會所可能會有不同。
在中國美生會,還可以看到更多細分的職務,例如:
「總會監、總司祝、總司導、總司講、總司禮、總司旗、總司劍、總司經、總司客、總司事、總司護、總司樂、總司衛」等等,分工非常精細明確。 在正式的共濟會會所規定中,入會的條件為出於自願、無犯罪記錄、身心健康、相信存在一位造物主的成年男子,如果入會以後有任何犯罪行為將被開除會籍。因其屬封閉的社團形式,如無兩位以上美生兄弟推薦,外人也無法得以加入,也不能有被拒絕入會的記錄,且其考核欲加入兄弟之時間,短則半年,長則無限。而且早期時入會之後,不得向他人揭露其會員身份。
共濟會會員共分為33個級別,用度的符號「°」表現,但只有1°到3°涉及到等級概念:
1°會員被稱為「學徒」(英語:Entered Apprentice),不是正式會員2°會員被稱為「技工」(英語:Fellow Craft),不是正式會員3°會員被稱為「導師」(英語:Master Mason),正式會員
從3°到33°都是平級的。不同的級別在共濟會意味著不同的研究學習內容,也代表了會員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比如33°是共濟會內部研究宗教的級別。 以下為英美體系共濟會的傳統入會要求:
依據美生會的憲章,對美生的加入,有其嚴謹的要求,也就是說他必需是:
1.出於自身之意願。2.在總會轄區內居住滿十二個月以上。3.年齡在二十歲以上之男性。4.相信神的存生(不限任何宗,也不需為教徒,但絕非無神論者)。5.無犯罪之記錄。6.未曾被其它美生會拒絕入會的人士。7.二名美生會員的介紹之下,辦理申請入會手續。
循美生會考核方式,逐級晉升,登堂入室,終至成為一位共同修業進德的美生。
而對於大東方體系的共濟會來說,並不需要必須為有神論,混合型和女性的共濟會接納女性,在年齡上各地區也不盡一致。 在會員每次晉級的時候,都要在會堂內舉行相應的儀式。
3°會員為共濟會的正式會員,需要在經歷一次模仿建築師西貢·阿比夫之死的啟蒙儀式,在儀式中象徵性地「死亡」,然後「復活」。這個級別的儀式也是所有共濟會禮儀中最為重要的一個。
經歷儀式的新會員被蒙住雙眼,赤膊上身,脖子上套一繩索,名為「牽引繩」,由三個叛徒朱比拉(Jubela)、朱比羅(Jubelo)、朱比倫(Jubelun)帶往會堂(有時是地下室)。進入會堂後,要走過一個踏板,上面繪有象徵符號。途中三個叛徒依此向西貢索要秘訣,西貢說聖殿完工之後才能告訴他們(西貢這個人物在《聖經》列王記上· 第七章中有提及,中文和合本中譯為戶蘭),最後西貢被殺害。三個叛徒將西貢抬到聖壇前,那裡有三盞蠟燭,象徵三大光明。在周圍的會員詠唱完禱文後,接下來扮演西貢的會員將復活,去掉蒙眼布,看見三盞燭光(有的地方改為用錘敲擊三聲),並且說:
「Ma』at-beb-men-aa,Ma』at-ba-ma」
這是古埃及語,英語為:Great is the Master of Ma』at ,Great is the spirit of Ma』at (意為:偉大的是真理的主人,偉大的是公正的靈魂。其中的Ma』at直譯為「有序而對稱」,也就是正義、真理、公正)。這時候新加入的會員就完成了啟蒙儀式,成為正式的共濟會會員。
共濟會員莫扎特在經歷了這樣的啟蒙儀式之後,將其神秘感受創作了《魔笛》一曲。
⑩ 督導員的工作主要是干什麼
1、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調研,隨機抽查任課教師的教案、教材、授課計劃、學生作業、考卷、實驗報告以及實驗教學准備與指導情況等,加強教學過程的監督與指導;
2、負責對教學秩序的監督檢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教師、學生上課遲到、提前下課及缺課等情況;
3、負責對教師作業批改、輔導答疑等教學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4、對參加評優、晉職、競賽、測評等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實事求是地提出評價意見。
5、對考試工作進行全過程的檢查和監督,維護良好的考風考紀。
6、其它重要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