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體溫計——知冷知熱的發明
體溫計大概是最常見的醫療器械。頭疼?先量個體溫吧。咳嗽?先量個體溫吧。流鼻涕?先量個體溫吧……
那麼,體溫計是如何出現在生活中的呢?
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注意到了熱脹冷縮的現象。《前漢書.律歷志》寫到,「銅為物之至精,不為燥、濕、寒、溫變節,不為霜、露、風、雨改形。」古代以銅鑄造貨幣,就是因為銅的物理性質較為穩定。
『貳』 常用的測量物體溫度的儀器叫什麼
常用的測量物體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溫度計是可以准確地判斷和測量溫度的工具,分為指針溫度計和數字溫度計。根據使用目的的區別,已設計製造出多種溫度計。
根據使用目的的區別,已設計製造出多種溫度計。其設計的依據有:利用固體、液體、氣體受溫度的影響而熱脹冷縮的現象;在定容條件下,氣體(或蒸氣)的壓強因區別溫度而變換;熱電效應的作用;電阻隨溫度的變換而變換;熱輻射的影響等。
(2)法國如何測量體溫擴展閱讀:
發明背景: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
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內,把玻璃管封閉等。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製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並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具備了溫度計的雛形。
『叄』 法國人在哪裡量體溫
腋窩和口腔是比較常用的部位,據說下面的體溫最准確……
『肆』 溫度計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
他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內,把玻璃管封閉等。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製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並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具備了溫度計的雛形。以後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
(4)法國如何測量體溫擴展閱讀:
溫度計的主要類型:
1、轉動式溫度計
轉動式溫度計是由一個捲曲的雙金屬片製成。雙金屬片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著指針。兩金屬片因膨脹程度不同,在不同溫度下,造成雙金屬片捲曲程度不同,指針則隨之指在刻度盤上的不同位置,從刻度盤上的讀數,便可知其溫度。
2、半導體溫度計
半導體的電阻變化和金屬不同,溫度升高時,其電阻反而減少,並且變化幅度較大。因此少量的溫度變化也可使電阻產生明顯的變化,所製成的溫度計有較高的精密度,常被稱為感溫器。
3、熱電偶溫度計
熱電偶溫度計是由兩條不同金屬連接著一個靈敏的電壓計所組成。金屬接點在不同的溫度下,會在金屬的兩端產生不同的電位差。電位差非常微小,故需靈敏的電壓計才能測得。由電壓計的讀數,便可知道溫度為何。
4、光測高溫計
物體溫度若高到會發出大量的可見光時,便可利用測量其熱輻射的多寡以決定其溫度,此種溫度計即為光測溫度計。此溫度計主要是由裝有紅色濾光鏡的望遠鏡及一組帶有小燈泡、電流計與可變電阻的電路製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伍』 量體溫的叫什麼工具
叫做體溫計。
體溫計的工作物質是水銀。它的玻璃泡容積比上面細管的容積大的多。泡里的水銀由於受到體溫的影響,產生微小的變化,水銀體積的膨脹,使管內水銀柱的長度發生明顯的變化。人體溫度的變化在35℃到42℃之間,所以體溫計的刻度是35℃到42℃,而且每度的范圍又分為10份,因此體溫計可精確到1/10度。
發明及改進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內,把玻璃管封閉等。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製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並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具備了溫度計的雛形。
以後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他觀察了水的沸騰溫度、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鹽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
經過反復實驗與核准,最後把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0℉,把純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32℉,把標准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212℉,用℉代表華氏溫度,這就是華氏溫度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溫度計,網路—體溫計
『陸』 溫度是如何測量的
絕對零度」
計量上的零點有時是可以任意選取的,例如,經度零度是任意確
定的。溫度的零點也是一樣。在攝氏溫標中,將冰的熔點取作零碎度;
而在華氏溫標中,零碎度則處於冰的熔點以下。這兩種溫標中,溫度
都可以低於零度。將近18世紀末的時候,人們開始覺得熱是無盡頭的,
但冷似乎是有極限的。既然冷有盡頭,那麼,這個盡頭就是一種不可
超越的「零度」,於是,開爾文引進了開氏溫標。開氏溫標中的零度
是不可超越的,因而叫做「絕對零度」。這是「絕對」二字的一種物
理涵義。
1787年,法國物理學家查理發現,理想氣體每冷卻1攝氏度,其
體積就縮小它處於0℃時體積的1/273,這就是著名的查理定律。如
果理想氣體被冷卻的過程一直繼續下去,那麼它的溫度降到-273℃時,
氣體的體積豈非縮小到「零」了?在物理上,體積為零意味著氣體完
全消失了,這當然是不會發生的。這是「絕對」的第二種涵義。實際
情況是,當氣體冷卻到一定溫度後它總是先變為液體,然後又在更低
的溫度下變為固體。
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把溫度作為物質分子運動速度的一種表述方
式,物質越冷其分子運動就越慢,分子運動中最最慢的就是完全不運
的分子,因此也不會有比它更低的溫度。於是-273℃這個溫度便是
一種真正的零度。這就是絕對零度「絕對」的第三層涵義。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並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內部發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的性質。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於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於這三點的相互關系的准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於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准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更詳細資料見:http://www.cngspw.com/bbs/displayBBS.asp?RoomID=1&BBSID=22
『柒』 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體溫測量常用的方法有口腔測量法、腋下測量法和肛門測量法三種。用於口腔測量的體溫表叫口表,用於腋下測量的體溫表叫腋表,用於肛門測量的體溫表叫肛表。無論用哪種測量方法,測量前都應將體溫表內的水銀柱甩至35℃以下。
測量體溫的具體方法如下:
(1)口腔測量法:將口表消毒、擦乾,將水銀頭端放於患者舌下,讓患者緊閉口唇,切勿用牙咬,也不要說話,以免體溫表被咬碎或脫落。3分鍾後取出,在光亮處,將體溫表橫持,並慢慢轉動,觀察水平線位置的水銀柱所在刻度。正常的口腔溫度為36.2~37.2℃。
(2)腋下測量法:擦乾患者腋下,將腋表輕輕放入患者 腋下,使水銀頭端位於腋窩的頂部,讓患者夾緊腋窩。5~10 分鍾後取出,查看方法同口表。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
(3)肛門測量法:讓患者屈膝側卧或俯卧,露出臀部,將塗有凡士林或肥皂液的肛表水銀端,輕輕插入肛門內約3~4厘米。3分鍾後取出,用軟紙擦凈體溫表後,讀出體溫刻度。正常肛門體溫為36.5~37.7℃。
『捌』 測量溫度的儀器叫做什麼測量氣溫的叫什麼又又叫什麼測量體溫的叫什麼
測量溫度的儀器叫做溫度計,測量氣溫的又叫氣溫計,測量體溫的叫體溫計。
溫度計是可以准確地判斷和測量溫度的工具,分為指針溫度計和數字溫度計。根據使用目的的區別,已設計製造出多種溫度計。
氣體溫度計:多用氫氣或氦氣作測溫物質,因為氫氣和氦氣的液化溫度很低,接近於絕對零度,故它的測溫范圍很廣。這種溫度計精確度很高,多用於精密測量。
(8)法國如何測量體溫擴展閱讀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內,把玻璃管封閉等。
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製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並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具備了溫度計的雛形。以後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
『玖』 體溫計是怎樣發明的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了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300年前,科學家們開始研究,能否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特性,製成專用的儀器,把物體的冷熱程度表示出來.第一個著手這一工作的人,就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他利用空氣的熱脹冷縮,在1592年製成了第一個溫度計裝置,這個裝置雖然可以顯示空氣的熱脹冷縮,但不夠准確.1603年伽利略在演講中演示過這種測溫器:他把玻璃泡用手捂熱過程中,管中水面下降了一段高度,當玻璃泡冷卻下來,水在管中又上升到原處.
取代氣體溫度計的是液體溫度計,它是利用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首先製成液體溫度計的是法國人雷諾,他於1632年製成了第一支液體溫度計.
『拾』 最早是怎樣測量溫度的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大。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內,把玻璃管封閉等。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製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並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這樣的溫度計已具備了現在溫度計的雛形。以後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他觀察了水的沸騰溫度、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鹽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經過反復實驗與核准,最後把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0℉,把純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32℉,把標准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212℉,用℉代表華氏溫度,這就是華氏溫度計。
在華氏溫度計出現的同時,法國人列繆爾(1683~1757)也設計製造了一種溫度計。他認為水銀的膨脹系數太小,不宜做測溫物質。他專心研究用酒精作為測溫物質的優點。他反復實踐發現,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結冰溫度和沸騰溫度之間,其體積的膨脹是從1000個體積單位增大到1080個體積單位。因此他把冰點和沸點之間分成80份,定為自己溫度計的溫度分度,這就是列氏溫度計。�
華氏溫度計製成後又經過30多年,瑞典人攝爾修斯於1742年改進了華倫海特溫度計的刻度,他把水的沸點定為0度,把水的冰點定為100度。後來他的同事施勒默爾把兩個溫度點的數值又倒過來,就成了現在的百分溫度,即攝氏溫度,用℃表示。華氏溫度與攝氏溫度的關系為℉=9/5℃+32,或℃=5/9(℉-32)。
水的冰點定為0攝氏度,水的沸點定為100攝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