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期,為何法國很快就投降了
二戰時期法國很快宣布投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軍事指揮失當。當時為了抵抗德軍,法國將重兵力布置在德軍可能進攻的方向上,但德軍得到情報後繞過法軍防線,所以法國很快就戰敗了。
B. 在二戰期間,法國有強大的陸軍,為什麼還會投降那麼快
二戰期間,法國之所以擁有著強大的陸軍卻還是很快就投降了的原因是有好多方面的,在眾多原因中,有三個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法國之所以會失敗的這么徹底,歸根到底還是它本國的問題太多了,所以才可以被德國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里就給打敗了。要知道,法國的陸軍可是號稱世界第一陸軍,軍隊戰斗人員數目多,而且戰斗裝備也是很精良的,並且各種戰斗裝備都很充足,可是還是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法國的國內狀況有多糟糕,所以,法國會投降的那麼快也就很正常了。
C. 二戰時法國擁有170萬軍隊 為什麼會敗亡的那麼快
一、法國軍隊的准備不足,戰略也發生了錯誤
二、主和派的上台造成了悲慘的結局
三、修好了馬奇諾防線,放鬆了對其他地區的防守
四、當時法國出現了一個鬧劇,士兵們有步槍,但沒有子彈。原來法國的子彈庫存嚴重不足,平均分到士兵手裡還不到20發子彈。那些後勤物資倒是堆積如山,最後便宜了德軍。
五、請採納!謝謝!
D.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何如此迅速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第如此迅速戰敗的原因如下:
1.法國人盲目建設馬其諾防線,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人永遠無法逾越。
2.聯軍的作戰意識很是消極,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戰的陰影、波德戰爭的震撼,自身軍隊模糊的戰爭定位影響。以至於開戰前夕很多法軍因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資里明確要求加入娛樂用具、拿自家產的葡萄酒去分界線和德軍換啤酒喝。
3.德軍及其周密的作戰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帥制定的黃色方案將兵力分為ABC三個集團軍,A集團軍部署於北部平原,負責進攻和掩護B集團軍;B集團軍部署中部森林,為主力部隊;C集團軍部署在馬其諾防線,負責牽制聯軍主力。
4.法國情報機構的無能。希特勒自編自導「黃色方案曝光」,使聯軍認為其主力部隊是A集團軍,為B集團軍贏得了絕對的勝利。
5.兩國治軍思想的嚴重差異。法軍雖然兵力遠高於德軍,但思維嚴重拖軌,在以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戰略時代,法軍還是側重以步兵為主,裝甲部隊為輔(肉盾)的陳舊思維,而且還是單純注重防禦(馬其諾防線),在運動戰大展神威之時還是沿襲一戰的老思維。
(4)二戰法國為什麼敗的很快擴展閱讀: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又稱法蘭西戰役,法語: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
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在戰爭歷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便被納粹德國擊敗。戰爭最後,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國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
E. 二戰初期法國速敗的原因
一、法國的准備不足,在德國進攻法國之前,德國的閃電戰術給法國的准備時間本來就很短,加上法國國內過於高估自己的力量,造成法國軍隊節節潰敗。二、法國軍隊過於強調地面工事的作用,採取了保守的戰術,抵擋不住德國軍隊的瘋狂進攻。三、德國對於這場對法戰爭已經早有預謀,並准備的很充分,除了在武器裝備上大大領先於法國之外,還在實戰方面比法國軍隊的經驗要豐富的多。
F. 法國為什麼在二戰滅的那麼快
1、德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特別是裝甲軍團,是法國無法與之抗衡的。 2、法國太相信馬奇諾防線的強大,而不是相信士兵。但防線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牢固的防線得靠人守。舉個例子:隆美爾繞過防線的方式:繞過躲在叢林中的士兵:所有人下坦克,舉白旗,和慶祝勝利一樣過去——法國人目瞪口呆,全部放過,1槍未發;剛繞過林子,馬上派2個坦克營向後防禦,林子里的部隊就沒有了用處! 3、隆美爾對閃電戰的貫徹。隆美爾用了連德國指揮部都預想不到的速度突破了防線,並馬上向縱深突破。當時他部隊快到連記者都趕不上他的步伐,宣傳只能讓隆美爾自己拍照。其實當時法國是有能力擋住他的,但他們在心理上不敢與之對抗。隆美爾自己承認,整個戰役有法國許多個機會置他於將死之地,而且很簡單:經常是只要切斷他不補給線就可以,甚至只是部隊堅守陣地就行:有時隆美爾甚至只有幾輛坦克在最前面,幾乎沒有攻擊力。但法國人看到他的速度,都以為他有強大的後援,不敢打,只有逃。結果隆美爾比比他戰鬥力強的部隊的速度快了好幾倍。
G. 二戰中法國迅速淪亡的原因是什麼。
淺析法國在『二戰』中迅速淪亡的原因
法國是歐洲傳統的政治經濟大國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它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對德投降。法國之所以短期敗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德法經濟實力的變化
法國在「一戰」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戰前的債權國變成債務國。20年代法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速度雖然快,但畢竟底氣不足,工業基礎已遭到破壞。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在道威斯計劃實行後,從美英獲得了200多億金馬克的貸款和投資,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到1929年德國重新成為歐洲的經濟大國,工業總產量躍居歐洲第一位,超過了法國。
二、德法軍事實力的變化
德國陸軍的核心是國防軍陸軍。盡管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他們仍以人員素質極高著稱。德國陸軍同其他國家的軍隊相比,總的來說具有較合理的編制、較精良的裝備和較高的戰斗訓練水平。此外,德國陸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吸取的教訓完全不同於它過去的敵人。它認為快速行動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些行動應由飛機、坦克等新兵器實施。這種作戰方式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初幾年取得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令人深思的是,這種思想最早是由英法的一些少壯軍官提出的,法國的戴高樂將軍便是其中之一。戴高樂在自己的著作《職業軍隊》中做出了精闢的分析,然而他的著作在本國不被接受,備受嘲弄,卻被德國古德里安將軍以一角五分錢代價利用。德國海軍和空軍的發展在凡爾賽和約的桎梏下真是千難萬難,但最終也還是發展了。海軍已能進行戰略物資的運輸和小規模作戰。與其他國家的空軍相比,德國空軍很大的長處是它沒有舊式作戰飛機,後來德國航空工業又製造了幾種很先進的飛機,使空軍戰鬥力大增。而法國軍隊在編制、補充制度、技術兵器和軍隊士氣等方面都存在著缺點,大大降低了它的實際價值。法軍的裝備在數量上適應現代要求,但是在質量上不適應,許多武器還是「一戰」中留下的。同時,他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坦克在戰爭中的巨大威力,而將擁有較多坦克的部隊主要當成伴隨步兵的部隊,沒能使坦克發揮應有的作用。法國大量的後備人員沒有進行過認真的戰斗訓練,作戰能力很差。除了人數很多但不以進攻為目標的陸軍外,法國還有一支過時的空軍。早在1939年以前,法國的飛機總數降到了歐洲第四位,並進一步縮減了產量,到戰爭前夕,法國只有1500架飛機,幾乎比德國少一半,且大多在質量上還不如德國。
三、心理及戰略思想上的不同
德國人普遍感到在凡爾賽體系下受壓制,納粹黨充分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復仇情緒,極力煽動「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上台後積極擴軍備戰,為侵略擴張作準備。法國在「一戰」中死難近130萬人,它不想再次遭到那樣巨大的犧牲。因此,在新的戰斗中,它只打算採取防禦措施。這種消極防禦的思想,具體體現在構築馬奇諾防線上。巨額資金不是用於軍隊現代化,而是花在構築工事上了。此類防禦觀點,在人們心裡紮下了根。大家都想,他們現在已受到保護,不會再遭到任何入侵了。他們也不願意使用武力去履行法國這一傳統大國應履行的同盟國的義務。
四、國際環境的影響
在德意日三國軸心形成後,法西斯國家相互支持,肆意擴大侵略戰爭。而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大國則步步退讓,企圖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滿足法西斯國家侵略慾望,求得自身的一時太平,並盡可能把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於是,英國夥同法國上演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陰謀。然而,事情並非如他們所願,德國滅亡波蘭以後隨即揮師西進,禍水東引成了禍水西指,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的法英終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綜上所述,法國在「二戰」中的迅速失敗固然與其客觀實力的降低有關,而它在「一戰」以後長期推行的綏靖政策以及領導人陳舊自傲的思想觀念則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H. 二戰時期法國為什麼戰敗得那麼快
原因很多,說幾個主要的:
一、老戰術思路敗給新戰術思路。從馬奇諾防線就能看出,法國當時的戰爭思路還是停留在一戰時期的,塹壕戰、步步為營的舊思路層面。而德國是用的創新的空投擾後,裝甲集團軍推進的閃擊戰新思路。一邊是勞民傷財的打造別人根本就不會硬碰的「盾」,一邊是集中力量的發展鋒利無比的「矛」,這是一場戰爭理念的「不對稱戰爭」;
二、法國對於戰爭的過於自負,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聲譽之下,就是盲目的自大,目空一切的自信,帶來的就是對別人快速進步的無視;
三、近代工業強國的附屬福利就是交通的通達,而這個福利也會迅速轉化為別人的福利,法國及歐洲健全的公路網,就是重裝兵團快速推進的保障,讓德國去打當時的中國,就不一定那麼快;
四、自由民主好的方面多,但也有不好的,比如統一思路。這方面,自由民主,就不如獨裁專制了。一邊是堅定要締造第三帝國,滅敵報仇。另一邊為「打、不打」吵的亂營,怎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