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醫院用什麼設備

法國醫院用什麼設備

發布時間:2022-05-13 15:02:20

1. Chiva手術為什麼不能在公立醫院推廣呢這項技術成熟嗎

您好,靜脈曲張chiva技術發明於1988年,2011年由我國著名血管外科張強醫生引進國內,並開展,由於這項技術對於醫生要求較嚴格,必須熟練掌握超聲診斷技術並熟練操作,以便於評估患者血流動力學情況,因此,每一位醫生都需要配備超聲,且檢查時間一般在20到三十分鍾,那麼整個門診檢查問診下來在30分鍾左右,一般醫院目前由於工作量和設備原因,因此無法大規模推廣開展,希望對你有幫助。

2. 法國鷹眼 ESG 3d人體掃描 真的可以檢查人身體中疾病嗎

建議把主要症狀描述一下,考慮是什麼疾病,再做針對性的檢查,目前檢查的項目很多。都檢查的話,需要浪費太多的錢財。建議平時不要熬夜,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可以減輕疾病的發生。平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去醫院體檢。有不正常的話及時治療。

3. 叫什麼醫療設備

全球十大醫療設備巨頭有哪些?
醫療器械行業,是涉及到醫葯、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並且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此,是全球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介入門檻較高。某些角度來看,醫療器械代表了一個國家醫療行業的科技水平及實力。
國外權威的醫療器械第三方網站Medical Design and Outsourcing之前在2020下半年發布了《全球醫療器械100強》以及全球十大醫療器械公司名單。
綜合來看,全球100強醫療器械公司最近一個財政年度的銷售額為4204.86億美元。值得一提的,全球排名前20的醫療器械企業,相比2019年的排名基本未發生變化或略有上調。
第一名 美敦力醫療(美國)
美國的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成立於1949年,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是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公司致力於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終身的治療方案。美敦力主要產品覆蓋了:心律失常、心衰、血管疾病、心臟瓣膜置換、體外心臟支持、微創心臟手術、惡性及非惡性疼痛、運動失調、糖尿病、胃腸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脊椎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五官科手術治療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美敦力曾經於1957年製造出第一台攜帶型體外心臟起搏器,並於1960年製造出第一台可靠的可植入式心臟起搏系統。由此奠定了美敦力世界起搏技術領導者地位。美敦力已成為世界上佔領導地位的醫療技術公司,且為各種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終身的解決方案,1971-1980 60年代,美敦力曾經與法國阿爾卡特合作,設計一個原子能驅動的起搏器。1970年,第一個人體心臟起搏器在巴黎植入。由此開創了全球起搏器技術數十年的長足進步。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十分龐大,並且種類龐雜,個性化程度要求高,市場高度細分。比如美國FDA曾經將1700多種類型的醫療器械分成了17個醫療領域。按照收入規模來看,其中最主要的類別包括骨科器械、手術器械、診斷儀器、支架和導管(心血管介入器械)、注射器及耗材、輸血及靜脈注射設備、牙科設備等。
據美國GAO早在2014年的統計,美國醫療器械工業總銷售額達到1360億美元,占據了全球市場45%的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美敦力首席執行官傑夫瑪莎一直在推進一種「新美敦力」(new Medtronic)的計劃,因為該計劃更靈活、更具競爭力。
特別是這家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已經啟動了一項重大的重組計劃,預計到2023年,公司每年將節省4.5億至4.75億美元。其目標是將公司現有的團隊重組為授權運營單位(OU),每個部門都專注於特定的治療領域。
美敦力計劃在未來申請CE-Mark和美國IDE批准其新的Hugo系統,該系統旨在與直覺外科公司的達芬奇機器人相抗衡。公司已經開始從FDA批準的Micra-AV中獲益,無疑這大大增加了可能受益於無鉛起搏器技術的人數。
二、強生醫療(美國)
美國強生(英文名稱Johnson & Johnson),成立於1886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據《財富》和《商業周刊》97年公布的結果,強生公司市場價值指標評比名列全球第20位,並位居全美十大最令人羨慕的公司之列。
強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綜合性、分布范圍最廣的衛生保健產品製造商、健康服務提供商。強生作為一家國際性大型企業,在全球57個國家建立了230多家分公司,旗下擁有:強生嬰兒、露得清、可伶可俐、嬌爽、邦迪、達克寧、泰諾等眾多知名品牌。
十九世紀末,美國內戰期間,一位著名的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發現了手術室內通過空氣傳播的細菌,並且率先創立了"看不見的細菌"這一學說。在當時,擔任過戰地醫療工作的羅伯特·伍德·強生將軍,成為最早慧眼認同李斯特這一理論學說的人。
到了1886年,強生和他的兩個兄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新布魯斯威克,共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事業--生產無菌外科敷料,並正式創建了強生公司。他們僱傭了14名員工,並在全球同行業中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強生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陸續於美洲、歐洲、非洲、亞洲與澳大利亞等地區相繼成立新國際性公司,生產高品質的健康產品,推動著全球的健康發展。
美國強生已成為世界上最具綜合性、分布范圍最廣的健康護理產品製造商和相關服務提供商,生產及銷售產品涉及消費品及個人護理產品、醫葯產品和醫療器材及診斷產品市場等多個領域。
美國強生取得的突出的成就,比如:
強生的醫葯設備創新、市場銷售與發展速度皆在世界同行業領域中遙遙領先。
強生視力健商貿有限公司是世界隱形眼鏡生產的領導者。
強生曾經榮獲《財富》2006年度評選最受贊譽公司,並且在醫葯品領域獲得全球排名第一。
由哈維斯商業雜志在《華爾街之旅》2005年度評選中發表文章,稱強生公司連續七年被評為最具聲譽合作夥伴企業。
強生被西班牙女性、職業女性、殘疾人、制葯業工作者視為最佳僱主之一。
2011年《福布斯》網站評出最受美國消費者歡迎的企業品牌100強,強生排名首位。
三、飛利浦醫療(荷蘭)
飛利浦,1891年成立於荷蘭,主要生產照明、家庭電器、醫療系統方面的產品。飛利浦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享譽世界的全球大型跨國公司,飛利浦在全球擁有8萬項專利,實力超群。飛利浦在是球第一大液晶電視生產商(2008),飛利浦位居醫療病人監護系統全球第一,影像診斷系統全球第三。在業務涉及的市場中,位居全球消費電子公司前三位。
飛利浦在男士剃須、美姿產品、口腔護理、食品加工系列和衣物護理領域位居世界前2位。飛利浦在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排名中,位列全球行業領導者。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最頂級的50家醫院中,70%選擇了飛利浦心臟病學解決方案。另外,飛利浦的地位及成就還包括:
全球第一大醫療系統公司(2010)
全球第二大申請國際專利公司(2009)
全球第一大電動剃須刀品牌(2010)
全球第一大照明公司(2010)
藍光DVD的主要支持者
全球第三大電話公司
全球第一大小家電公司
全球十大IT公司
荷蘭飛利浦是個綜合性大集團,旗下部門有:飛利浦優質生活,飛利浦照明,飛利浦醫療系統。其中飛利浦公司以生產家用電器、軍用和民用通訊設備、醫療設備、電腦、儀表和顯示系統等著稱於世。它是西歐最大的軍火企業之一,從人造衛星、「阿波羅」登月飛船到最新的太空梭,都有飛利浦的產品。美國軍艦也曾經使用飛利浦的雷達。
飛利浦是歐洲最大的電子跨國公司,歷史上,飛利浦曾對世界家電工業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比如50多年前飛利浦公司就發明了電動刮鬍刀,60年代初期發明了盒式磁帶錄音機,而且飛利浦盒式磁帶標准成為了世界標准,以後,飛利浦又發明了錄像機,80年代初與日本SONY公司共同研製出CD機,後又聯合SONY推出DVD和藍光DVD。
飛利浦公司也推出了數字盒帶和激光音像盤兩種新產品,公司還計劃在歐洲推廣超寬屏幕高清晰彩電系統。飛利浦公司在這些數字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產品已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
飛利浦公司有很多投資項目,飛利浦的照明設備點亮了全球65%的機場、30%的辦公室和醫院,其中包括巴黎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埃及金字塔等眾多世界標志性建築。根據統計,世界上1/3的汽車使用飛利浦汽車照明。
飛利浦醫療保健事業部致力於提供滿足臨床醫護人員和患者需要的解決方案,在全球具有與眾不同的優勢。飛利浦的主要產品:256-排 Brilliance iCT 機、綜合性介入手術室、Avaion FM 20 & FM 30 重症監護儀、周邊環境體驗核磁共振和CT系統、飛利浦Lifeline個人急救警報服務。
隨著COVID-19流感大流行,飛利浦對其聯網醫療業務中的病人監護儀、呼吸機和數字健康產品的需求增加,飛利浦的戰略在2020取得了成效。特別是在2020年前9個月,飛利浦的收入增長了五分之一以上。
飛利浦不僅僅是利用並購來進行創新;該公司去年的研發支出占其收入的十分之一。在致力於有機研發方面,飛利浦的高級副總裁兼圖像引導治療設備業務主管克里斯·蘭登(Chris Landon)曾經說:「公司在致力於有機研發方面確實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四、GE醫療(美國)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是全球最大的跨行業經營的科技,製造和服務型企業,簡稱GE,創立於1892年,又稱奇異公司,NYSE:GE),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歷史上,自從托馬斯·愛迪生創建了通用電氣公司以來,GE在公司多元化發展當中逐步成長為出色的跨國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的塑料,GE公司致力於通過多項技術和服務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通用電氣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市(fairfield, CT)。其公司的電工產品技術比較成熟,產品品種繁多。它除了生產消費電器、工業電器設備外,同時還是一個巨大的軍火承包商,製造宇宙航空儀表、噴氣飛機引航導航系統、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比如聞名於世的可載原子彈和氫彈頭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號火箭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
通用電氣旗下公司包括: GE資本、GE航空金融服務、GE商業金融、GE能源金融服務、GE金融、GE基金、GE技術設施、GE航空、GE企業解決方案、GE醫療、GE交通、GE能源設施、GE水處理、GE油氣、GE能源、GE消費者與工業、GE器材、GE照明、GE電力配送
在美國之前科技股中, 通用電氣歷史市值曾經是除微軟之外的第二大市值股票, 通用電氣市值一度超越5800億美元以上, 盤中交易最高峰突破過6000億美元, 是歷史上與微軟及蘋果僅有的三家突破6000億美元的公司,
通用的成就十分突出:比如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在財富美國500強中,GE排名第6位。在財富全球500強中,GE排名第12位。
在財富全球最受贊賞的公司中,GE排名第2位。在財富美國最受贊賞的公司中,GE排名第3位。
在財富全球最有責任的公司上,GE名列第13位。
在美國《福布斯》雜志2012年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全榜單中,GE名列第3位。
通用電氣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第四。
2016年10月,通用電氣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十名。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通用電氣公司位列41位。
GE公司的四個業務集團已經全部進入中國,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GE醫療集團是通用電氣公司四個業務集團之一,全球年銷售總額達160億美元,是醫療影像、信息技術、醫療診斷、患者檢測監護、疾病研究、葯物研發以及生物制葯等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GE醫療是GE集團旗下(NYSE: GE)的醫療健康業務部門,年營收超170億美元。公司致力於成為引領精準醫療的創新者,GE醫療提供智能設備、數據分析、軟體應用和服務,實現從疾病診斷、治療到監護的全方位精準醫療生態體系。GE醫療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GE擁有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隨後成立的華倫公司 – 致力於打造中國自己的倫琴,與海鷹集團公司合資成立了無錫工廠。
GE首席執行官拉里·卡爾普曾經表示:「隨著我們的發展,GE保留了世界領先的醫療保健公司之一,利用我們的全球規模和技術領先地位,為一個追求精準健康的世界提供更好的成果和更大的產能。」
GE曾經宣布FDA批准了其關於生動心血管超聲系統的超版本軟體包,其中包括基於人工智慧的功能,使臨床醫生能夠持續獲得更快、更可重復的檢查。GE還努力使健康專業人士能夠方便地從病人掃描的CT和MRI上列印模型,這些模型顯示在公司的Advantage工作站上。該公司還是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所需呼吸機的主要生產商。
五、EssilorLuxottica(法國+義大利)
依視路(Essilor)源自法國,作為全球領先的視光企業,其歷史可追溯至170年前。依視路專注於設計、製造並銷售品類豐富的鏡片產品,幫助人們矯正和保護視力。依視路秉承"改善視力,改善生活"的企業使命,每年投入2億歐元用於研發,不斷推出提升消費者戴鏡體驗的新產品。依視路集團的旗艦品牌包括:萬里路、鑽晶、全視線、 愛贊、X-動力和暴龍等。依視路集團還開發並銷售設備、儀器,並提供相應服務。
依視路集團專注於鏡片技術的發展,產品與服務已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9,000多名員工,為約35萬個客戶提供鏡片和鏡片製造機器等。依視路在全球范圍內設有五大研發中心、超過500名科研人員, 迄今為止已擁有超過9500多項專利(含申請中專利)。2011年至2018年,依視路連續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100家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持續創新始終是依視路的核心基因,1959年依視路創造了樹脂鏡片,並在同年發明了全球第一片漸進鏡片,將其命名為"萬里路"。依視路集團每年投入1.5億歐元用於產品研發。全球設有4個研發中心,擁有超過5600多項專利。
陸遜梯卡(Luxottica)是一家義大利眼鏡公司,也是全球眼鏡行業最大的公司,總部位於義大利米蘭。
作為一家垂直整合的公司,陸遜梯卡設計,製造,分銷和零售其眼鏡品牌,包括LensCrafters,Sunglass Hut,Supelass Hut的Apex,Pearle Vision,Sears Optical,Target Optical,Eyemed視力保健計劃和Glasses.com。最著名品牌是Ray-Ban,Persol和Oakley。陸遜梯卡為Chanel,Prada,Giorgio Armani,Burberry,Versace,Dolce和Gabbana,Miu Miu,DKNY和Tory Burch等設計師品牌生產太陽鏡和處方鏡架。
依視路獲評《金融時報》 "2020年多元化領導者"
依視路陸遜梯卡入選《財富》2019"改變世界的企業"名單
EssilorLuxottica這家法國-義大利眼鏡巨頭曾經宣布與Facebook合作生產下一代智能眼鏡。第一款產品將於2021年推出雷朋品牌。
EssilorLuxottica首席可穿戴設備官Rocco Basilico曾經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正在為新一代產品鋪平道路,新一代產品註定要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最近發布的其他消息還包括Stellest在中國的上市。EssilorLuxottica將Stellest描述為治療兒童近視的革命性新鏡片。「將一個深受全球數百萬消費者喜愛和佩戴的品牌與讓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技術相結合,我們可以重新設定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期望值。
六、西門子醫療(德國)
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創立於1847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西門子自1872年進入中國,140餘年來以創新的技術、卓越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堅持不懈地對中國的發展提供全面支持,並以出眾的品質和令人信賴的可靠性、領先的技術成就、不懈的創新追求,確立了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西門子曾經在1848年,公司建造了歐洲第一條遠距離電報線,從柏林到法蘭克福跨度為500公里。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S西門子開始生產計算機、半導體設備、洗衣機和心臟起搏器。西門子的發展歷程,其中包括:
1967年,西門子股份公司和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白色家電的合資企業博西家用電器公司(BSH),後成為德國和西歐家電市場的領導者。
1980年,公司的第一台數字電話交換機下線。
1872年,西門子在中國的第一筆訂單:提供指針式電報機,標志中國現代化電信事業的開端。
1879年,西門子在上海的第一筆訂單:為上海港提供一台10馬力蒸汽發電機。
1899年,西門子在北京建設了中國第一家發電廠、中國第一輛有軌電車,在中國安裝了第一台X光機。
1904年,西門子在華業務迅速拓展,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家永久辦事處。
1910年,西門子為中國首座水電站石龍壩提供兩套發電機組。
1921年,西門子在山東棗庄實施中興煤礦公司電氣化工程,被稱為中國第一個現代化采礦工程。
1984年,西門子為中國建設了第一條高壓直流輸電線,將電力從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葛洲壩水電站輸送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上海。
1989年,西門子參與建設上海第一條地鐵線路--上海地鐵1號線。
1990年,西門子在中國建立第一家生產型企業--北京國際交換系統有限公司,生產公共電話交換系統。
1992年,上海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成立,這是西門子在德國以外開辦的第一家生產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的公司。
1995年,西門子為三峽工程提供變壓器、發電機和渦輪機。
1996年,西門子接到在山西陽城、福建福州和河北邯峰建立電廠的合同,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力設備供應商。
1998年,西門子中國研究院正式成立,該研究院和西門子美國研究院成為西門子在德國以外的兩個最大和最重要的研發基地。
1999年,西門子為廣州地鐵提供了關鍵的電機設備和全面的項目管理,子為福建省南平市提供中國最快的報紙印刷機。
2001年,西門子為中國最現代化的廣州郵政中心提供郵件分揀設備。
2002年,西門子為中國提供了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安裝中國第一台16斷層CT掃描儀SOMATOM Sensation 16,以及在中國科學院安裝的第一台西門子Magnetom Trio 3T全身磁共振掃描系統
2004年,西門子參與建設世界首條投入商業運行的上海磁懸浮高速列車。
2005年,西門子醫療在深圳成立了西門子磁共振園。該磁共振園是西門子全球磁共振運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北京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提供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行李處理系統之一。
2006年,西門子與合作夥伴一起為中國京津高鐵提供了信號和通信設備以及供電系統。
2009年,用西門子技術的超大規模及容量的雲南-廣東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投入單極運營,該系統是世界上第一條±8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系統。
2010年,西門子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用先進的節能環保科技助力打造綠色低碳世博,並獲得了"特別貢獻金獎"和"最佳世博營銷明星獎"。
2011年,公司華東地區總部西門子上海中心投入運營,該綠色樓宇獲得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頒發的"LEED金獎" 和上海市節能建築辦公室頒發的"新建高標准節能建築示範項目"。
2012年,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及研發基地在四川成都開工建設。這是西門子在中國設立的最大的現代化數字工廠,西門子員工志願者協會(SEVA)正式成立。
西門子醫療集團正在以164億美元收購瓦里安醫療系統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以創建兩家公司所稱的業內最全面的癌症護理投資組合。
七、Cardinal Health(美國)
美國卡地納健康集團(Cardinal Health)是全球百強企業,專業從事健康營養品、保健食品科研、生產及醫療健康的全球性銷售的跨國集團。卡地納國際集團是美國90%醫院葯品及營養食品為供應商。現在全球健康營養食品、生物學領域頂尖科學院和世界著名的國際生物學家進行廣泛的技術合作,開發出了享譽全球,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一代健康營養品系列。
卡地納健康集團採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生物基因提純技術,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提取營養物的活性。該系列產品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銷售網點,主要有美國、歐盟國家、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卡地納產品榮獲最高國際品質評監:全球最大的營養保健品製造商、銷售商;全球銷量冠軍,早在2004年營業額達569億美元;全球營養保健產品市場佔有率達40%;曾給予AAAAA+1最高國際信貨評級。它擁有全球最大的營養產品研發中心和1000位以上專責產品研究及開發的科學家,其中過半數擁有博士學位。
美國卡地納保健食品系列產品獲全美著名營養食品專業評監雜志Nutritiona1 0utlook評選為2004年度全美唯一營養食品最佳製造商年獎、銷售商年獎;獲全美著名保健食品獨立評監機構Shuster Laboratories Inc,依美國食品及葯物管理局FDA優良產品製造標准,評監為有史以來最高等級;連續五年(2000-2004年)被財富雜志(Fortune Magazine)評為全球100強公司之一;是集團資產市值達1000億美元美國的上市集團公司。
Cardinal Health在中國正式啟用全新品牌中文名稱 ——嘉德諾。「嘉」代表美、善,「德」即品德,「諾」則是承諾,意在表達嘉德諾充分考慮客戶意願、遵守商業道德,以及對全力滿足中國醫生和患者需求的堅定承諾。
嘉德諾(Cardinal Health),總部位於俄亥俄州都柏林市的嘉德諾健康集團(紐交所股票代碼:CAH)是一家全球性綜合醫療服務提供商與產品生產商,為世界各地的醫院、醫療系統、葯房、門診手術中心、臨床實驗室和各類醫療機構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嘉德諾健康集團通過提供經臨床驗證的醫療產品、葯品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致力於提高從醫院到家庭的供應鏈效率。
八、史賽克(美國)
史賽克(Stryker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及醫療科技公司之一,總部設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卡拉馬祖市,在全球有14個生產研發及銷售分部,員工超過一萬六千多人。史賽克產品涉及關節置換、創傷、顱面、脊柱、手術設備、神經外科、耳鼻喉、介入性疼痛管理、微創手術、導航手術、智能化手術室及網路通訊、生物科技、醫用床、急救推床等。
由於業績出色,史賽克公司曾經分別被美國著名的《財富》雜志及《Business Week》 評為財富500強公司及全美50大醫療公司之一。在2005年更被評為在醫療業界中最受景仰的公司。美國史賽克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從史賽克醫生1941年開始出售自己發明的產品起,他一直以服務病患、減輕病患的痛苦為出發點,致力於提高醫療專業人員為病人提供護理的能力。
史賽克多次榮獲蓋洛普公司評定的「工作場所獎」
史賽克曾於2005-2008年連續4年獲得醫療產品和醫療器械行業「最受尊敬企業」榮譽;
史賽克曾於2007-2009年連續3年被授予蓋洛普「***僱主獎」
史賽克被《中國醫療設備》評選為「2010年優秀售後服務商第2名」
史賽克於2011年被《福布斯》雜志授予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
史賽克於2010-2013連續4年被《財富》雜志授予美國「工作場所獎」。
史賽克在其廣受歡迎的Mako ortho手術機器人系統方面尤其享有重要的成功,它僅僅在之前的一個季度就安裝了第1000個機器人系統。
九、Medline Instries(美國)
美國Medline Instries曾經自詡為最大的私營醫療用品製造商和分銷商。事實上,這家家族企業提供超過55萬種醫療產品和臨床解決方案,從外科手套到輪椅,從面罩到溫度計。
隨著COVID-19流感大流行的加劇,Medline同意在其設施內每天重新處理數萬個N95口罩和其他口罩,並開始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感染預防產品工廠生產洗手液。即使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Medline Instries也沒有迴避並購交易,曾經斥資1.675億美元從AngioDynamics收購Namic流體管理業務,並斥資2900萬美元從ConvaTec收購SensiCare和Aloe Vesta系列護膚品系列。
十、丹納赫(美國)
丹納赫公司Danaher Corporation(NYSE:DHR),創立於1969年,前身是Diversified Mortgage Investors, Inc.,於1984年改為現用名,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全職雇員71,000人,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科學與技術創新產品與服務的設計商及製造商,早在2016年,丹納赫公司營收約為170億美元。在過去二十年,即1996-2016年,丹納赫股票價格漲幅比標准普爾高14倍,市場表現十分亮眼。
美國丹納赫集團以工業儀器及設備為主要業務的跨國公司,2011年銷售額達到161億美元,增長28%,在全球儀器公司排名中位列榜首。丹納赫發展迅猛,自2003年以來,投資者累計回報率高達229%,在工業領域中位列第一(第二為霍尼韋爾215%,第三為聯合技術210%)。
丹納赫主要有四個平台,包括生命科學、診斷、齒科、環境及解決方案。生命科學及診斷是丹納赫最大的兩個業務部門,去年收入都在50億美元以上。從丹納赫的視角,其旗下子公司運營非常獨立,在共同領域可以共同行動。從公司大的方向上,市場增值較快的方式會從丹納赫的角度去推廣。丹納赫公司從上游研發到下游生產都有解決方案的,會在公司水平產生協同效應。
丹納赫銷售業務主要分為由生命科學、診斷、環境與應用解決方案、牙科四大板塊構成,其中生命科學和診斷業務佔比較高。
丹納赫是全球最成功的實業型並購整合公司,被認為是「賦能式」並購之王。從1986年上市至今,丹納赫累計收購600多家實業公司,從一家不起眼的信託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百強的綜合性製造業集團。通過兼並、收購,丹納赫的總市值已高達926億美金,在過去的30年中,丹納赫的股價表現超過標准普爾指數將近2000%。
丹納赫公司並購後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業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的豐田汽車,並發展出獨特的DBS並購管理體系。本文將解析丹納赫並購之路的成功經驗,分析DBS在並購管理和生產管理中的運用。
即使沒有COVID-19大流行,這一年丹納赫也發生了變化。去年年底,該公司完成了牙科業務的分拆,成立了一家名為Envista的新公司;3月份完成了200億美元收購GE生物制葯業務。9月1日,Thomas P.Joyce Jr.退休後,執行副總裁Rainer M.Blair被任命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附全球醫療器械100強,如圖:

4. 法國做腸鏡的利弊

在法國做腸鏡的優勢在於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檢查效果較好;劣勢在於國外就診流程相對復雜,得提前預約。
在國外就醫1.需要向國外醫院提交病歷材料進行預約,包括化驗和檢查報告、病理切片、影像原片或光碟等。2.還要把所有材料翻譯成預約醫院要求的病歷格式。千萬別自己找英文翻譯做,翻譯錯可能會使美國醫生對病情造成誤解。3.辦理醫療簽證的時候還需要准備護照、照片等材料跟大使館面談。出國看病最好找專業的服務機構辦理。
腸鏡檢查雖然難受,但並不是很痛苦。首先,醫生要你在前一天服用瀉葯,把腸道清理干凈。這一點,要嚴格按醫囑,不然沒有清理干凈,就會影響檢查效果。服用瀉葯後沒有平時拉肚子那樣難受,不會肚子痛。在檢查時,要脫去褲子,躺在檢查床台上,有醫生兩人操作,將帶鏡頭的細管從肛門插入腸道,並在插入後不斷往裡推進。由於推進中可能在加氣擴充腸道以便腸鏡進入,所以此時有較強的肚子脹的感覺。
當然,醫生就會不斷地詢問你的感覺,並按壓你的腹部以觀察肚子的膨脹程度。當你說難受時就會暫停一下,這樣漸漸地讓腸鏡到達檢查的部位。而且,檢查的情況,在一旁的電腦顯示器中,醫生是能夠觀察到的。如果需要,還會利用腸鏡在腸道取樣進行下一步的活檢。這些都不會感覺痛的。

5. 法國醫療體系組成

法國醫療保健服務

法國的醫療服務體系 法國的醫療保健服務主要由醫院來承擔,並實行預防、醫療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在法國,醫療機構主要包括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兩大部分,私立醫院數量上多於公立醫院,但在全國的醫療服務提供中,公立醫院仍起著主導作用。目前法國有公立醫院1058家,床位318000張,大多為綜合性醫院,科室齊全,設備先進。此外,法國還有私立醫院(診所)3045家(所),床位173000張,其中非營利醫院(診所)792家,床位65834張;營利醫院(診所)2353家,床位107475張,不少為專科診所,其設備、條件一般較簡單,規模大小不等。
公立醫院 經費主要來自疾病社會保險基金和政府財政補貼。全國公立醫院有多種類型,主要有:
1、大學醫院中心。有29所,床位4萬多張,一般都有現代化醫療設備和先進治療手段,主要治療各種疑難重症。
2、中心醫院。多設在主要城市,為省級中心醫院,共99所,是各地醫療保健服務的骨幹力量,能承擔大部分重症及疑難病症的治療,同時還擔負醫學院校畢業生的臨床培訓任務。
3、地方醫院。為地方一級醫療機構,多設在市、鎮所在地,有365所。擁有一般性的醫療救護設備,規模大小不等,能承擔一般疾病的防治工作。
4、專科醫院。主要有精神病院(115所),兒科醫院,婦產科醫院,口腔醫院及結核病院等。
5、急診醫院。主要承擔急救治療、急診救護等服務。
私立醫院 也擔負了大量的醫療保健服務工作,全國醫療保健服務的三分之一是由這些私立醫療機構來提供和完成的。尤其是婦產科及一般手術等,很多是由這些私立醫院擔負的,它們對社區醫療服務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醫療保險制度 現在法國的全民國家醫療保險制度是根據1956年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建立起來的。目前的覆蓋率約占人口的99.2%。
該保險制度的經費籌集方法是:從每人月收入中扣除一定數額的醫療保險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16%,用人單位繳36%,由社會保險部門統一負責管理。患病時大病全報;小病個人支付15%,社會保險部門支付85%。無工資收入者不交保險費,患病後仍可享受社會保險待遇。1997年法國社會福利籌集資金3000億法郎(國家財政500億,社會募捐300億,個人交納2 200億),醫療保險經費支出達729億法郎。

6.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由法國醫生受了什麼的啟發而發明的。

木桿能傳遞聲音

1816年9月13日,法國名醫雷奈克用一本薄筆記本捲成圓筒,解決了困擾他很久的診斷難題,隨之他發明了聽診器。

雷奈克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1816年我去探視一位年輕的女患者,她正因心臟病的症狀而受苦。由於她體形肥胖,以手敲診或觸診斷又起不了多大作用,而附耳於其胸口做診斷又不被風俗允許,我忽然想到少年時用木桿傳遞聲音的游戲。

我的意思是,音響學里指出,聲音透過某些固體的傳遞可以達到放大的效果。靈光一現之後,我立刻用紙捲成圓筒,結果一點也不意外,我聽到心臟運動的聲音,比我以前任何一次直接附耳於患者胸口來得更清晰。

(6)法國醫院用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聽診器的類型:

1、聲學聽診器

聲學聽診器是最早的聽診器,也是為大多數人所熟悉醫用診斷工具。這種聽診器是醫生的象徵,醫生每天把它戴在脖子上。聲學聽診器是最常用的。

2、電子聽診器

電子聽診器是利用電子技術放大身體的聲音,克服了聲學聽診器噪音高的缺陷。電子聽診器需要轉換的聲的聲波的電信號,然後被放大和處理,以獲得最佳聆聽。與聲學聽診器相比,它們都是基於相同的物理原理。

3、拍攝聽診器

某些的電子聽診器設有直接音頻輸出,可用於與外部的記錄裝置連接,諸如筆記本電腦或MP3錄音機。保存這些聲音,通過聽診器耳機聽先前錄制的聲音,醫生可作更深入研究的研究,甚至是遠程診斷。

4、胎兒聽診器

其實胎兒聽診器或胎兒鏡也是聲學聽診器的一種,只不過超脫了普通的聲學聽診器。胎兒聽診器可以聽到孕婦肚子里胎兒的聲音。對於孕期的護理是非常有好處的。

5、多普勒聽診器

多普勒聽診器是一種電子裝置,測量從身體器官內的超聲波的反射波的多普勒效應。運動被檢測到的頻率的變化,由於多普勒效應,反射波。

7. 在法國如何就醫

對習慣了「有病就去醫院」的許多華人朋友來說,法國的醫療體系乍看頗為復雜,手續也很繁瑣,尤其是挑選醫生和醫院最令人頭痛。今年開始實行的醫療改革更使求醫問葯成了一件費心費力的事。針對這種憂慮,我們為巴黎大區的華人朋友們匯集了一些有關信息。
法國醫生制度簡介
在西方國家,醫生是是最受尊敬的職業之一,報酬也豐厚。這和他們所經歷的殘酷篩選和長期嚴格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首先,進入醫學院學習並不難。所有獲得HK類業士畢業文憑(Bac)的學生均可到醫學院注冊。但一年後必須通過篩選嚴格的資格考試後,才能繼續學習。這項考試的錄取名額只有200個,高達80%的學生會遭到淘汰。而且這項考試一個考生最多隻能參加兩次。失敗後意味著此生再也沒有成為醫生的機會了。所以社會上有各種針對醫科學生的補習班,幾乎所有考過的學生都參加過。

過了這一關,醫科學生需再經過至少6年的培訓,其中3年為醫學基礎教育,3年為臨床實踐,課程採取積分制,每年有考試,考不過還可以補考。在醫學基礎教育階段結束之後,還有一項更為嚴格的專科醫生資格考試(Internat)等著他們,考過者才能成為專科醫生(Spécialiste),並且分高者優先挑選專業。不參加考試或沒考過者成為通科醫生(Généraliste),或稱全科醫生。相對來說,專科醫生的社會地位更高,診費也貴一些。另外,他們還可以在國家規定的診費基礎上「隨行就市」地提高收費,而對患者來說,增收的這一部分是一般社會保險(Sécuritésociale)不給報銷的。

接下來,未來的通科醫生和專科醫生會分別接受3年和5年的醫院實習,然後寫出一篇畢業論文,通科學生可以自己選題目。也就是說,要成為通科醫生至少需要學習9年,而專科醫生至少11年。在法國,一般只要有了醫學院畢業文憑,便可以行醫了。醫師公會(L'ordre des médecins)是決定醫生是否具有行醫資格並發放行醫執照的機構。它主要考慮各地區醫生的分布是否均衡,並杜絕有不良行為紀錄的醫生繼續行醫。

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到醫院工作,被稱作住院醫師(interne),職位相當於醫學院的助教,工作性質屬於培訓。工作兩年後,再寫一篇論文並獲得通過,才能由住院醫師升任主治醫師(chef de clinique),相當於講師。住院醫師的階段最長為4年,而且服務的部門和跟隨的教授每半年要換一次,避免了學術圈內「近親繁殖」。

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在私立醫院(Clinique)或診所行醫的純收入高,但有客源、房租、器材投入等方面的壓力。因此,許多醫生選擇掛靠在公立醫院,每周有幾天在醫院上班,其餘時間在自己的診所或私立醫院工作。甚至有的一周只需來公立醫院上一次班,或只來參加每周的會議。好處是可以將需要長期治療的重症病人由自己的診所轉到公立醫院來,以減少成本壓力。另外,由於成立自己的診所或加入私立醫院的投入很高,所以剛入行的專科醫生一般選擇先做頂替醫生,以建立起較固定的病人網,即客源。而私立醫院也分封閉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醫院的醫生數量是固定的,沒有空位不會招新人。想進入的醫生可以花錢購買醫生空位,但好的醫院非常昂貴,一個位置可達一兩百萬歐元。開放式的醫院則體現在醫生可帶自己的病人加入,然後向醫院交付一定費用。

醫科學生畢業後要留在醫學院工作,需要經過嚴格的考試。最後能成為醫學院教授的人少之又少,是真正的權威。他們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一般去世後才會重選。與之對應的是他們優厚的報酬,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份來自醫學院,一份來自醫院。

法國醫院里還有許多外聘的專家、學者和外國醫生等,他們被稱作pratician attaché,即「客座醫生」,一般都專長突出,醫術過硬。佟效貢醫生就被巴黎七大的Bichat醫院和Bizet私立醫院聘為了消化外科客座醫生。他對世界先進的肝膽碎石和腹腔鏡手術尤為擅長。他認為,法國醫學界對優秀外國醫生的才華有非常客觀的評價和高度的尊重。

醫生這一職業是需要不斷積累經驗並更新知識的。法國的通科醫生每年有定期的醫學院培訓,以掌握最新醫療技術和葯物。而專科醫生還要定期參加同行會診,如果有三次在會議上不發言,即會被認為專業落後,職位難保。

如何挑選醫生和醫院

在法國看病,挑選醫院固然重要,而挑選醫院里的醫生才是關鍵。尤其是新的醫療改革規定,今年7月1日起看病必須先經過自己的社區醫生(Médecin traitant,也叫家庭醫生或經手醫生),再由他推薦其它專科醫生,否則診療費無法按社會保險的最高額度報銷(精神病等專科除外)。

當然人人都希望找到語言溝通順利、藝術高明的醫生。所以一般都會選擇親友推薦的華人。這當然沒錯,但我們建議您同時考慮以下方面:

1,診所離您的住址較近。因為生病的人畢竟不願意花很多時間和體力去坐車看病,由於嫌醫生診所遠而懶得診治有時會延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如果沒有語言問題,您也可以藉助電話黃頁(Pages jaunes)或上網查詢住處附近的醫生。

2,醫生擁有充足的自由問診(consultation sans rendez-vous)時間。有的醫生很有名,正是因為這樣,找他看一次病甚至要提前一、兩個月預約,這對大部分患者來說是很不方便的。其實每個社區都有一些醫生每周有固定時段(比如周二和周五下午)接待沒有提前預約的病人,隨到隨看,就方便多了。

3,最好找熟悉你的病史的醫生。比如有的患者對某種葯物過敏,或服用某些葯品時會產生較大副作用而必須同時配合以別種治療。熟悉你的病史和體質的醫生會找到最好的方案,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如果突然受傷或急症發作,則必須送去醫院看急診。巴黎大區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各有一百多家。Assistance publique為最大的醫療救助機構,或可稱為巴黎的「衛生局」(網址為www.aphp.fr,可在線查詢各醫院詳細信息),董事長即法國總統希拉克。該機構囊括多家公立醫院,在巴黎市就擁有幾萬張床位。

法國注重醫學經濟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醫院的急診室白天幾乎全部開放,而且科類較全。但晚上的專科急診只有部分醫院才有。比如據佟醫生介紹,巴黎市居民夜間看眼科急診最好去巴黎聖母院旁邊的HOTEL DIEU醫院(1, place Parvis Notre-Dame,75004 PARIS),它還是專門的警察醫院和刑事案件傷情鑒定醫院;耳鼻喉科和頜面創傷去歐洲最大的PITIE-SALPETRIERE醫院(47-83, boulevard de l'Hopital,75013),或者北方火車站附近的LARIBOISIERE醫院(2, rue Ambroise-Paré,75010 PARIS),此外PITIE醫院還擁有血管外科、牙科、心臟外科的夜間急診。巴黎市郊的BEAUJON醫院(100, boulevard Général Leclerc 92110 CLICHY)擁有血管外科、手外科創傷、消化外科中的肝、膽、胰臟夜間急診;靠近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的AMBROISE-PARE醫院(92100 BOULOGNE-BILLANCOURT)也有血管外科夜間急診;燒傷可去COCHIN醫院(27, rue Faubourg Saint-Jacques 75014 PARIS);手外科創傷、心臟外科、尤其是傳染科,都可以去附屬於巴黎第七大學的BICHAT醫院(46, rue Henri-Huchard,75018 PARIS)。HOPITAL EUROPEEN GEORGES POMPIDOU(20-40, rue Leblanc 75015 Paris)也擁有手外科創傷、心臟外科急診。如果需要看兒科急診,尤其是腎病,則最好去NECKER兒科醫院(149, rue de Sèvres,75015 PARIS);看血液病和皮膚科急診去SAINT-LOUIS醫院(1, avenue Claude-Vellefaux,75010 Paris);腫瘤病和肝臟移植去巴黎南郊的PAUL-BROUSSE醫院(12, avenue Paul-Vaillant-Couturier,94804 VILLEJUIF),消化外科中的腸道病去SAINT-ANTOINE醫院(184, rue Faubourg Saint-Antoine,75012 PARIS);等等。如果不了解應去的醫院,可直接撥打急救電話15或112。

以上介紹的都是大型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的情況在此不便詳細介紹,其特點主要有:80%的私立醫院都是外科醫院,但只有大型私立醫院才有重症監護(service reanimation)。私立醫院只有主治醫師,可保證較高的治療水平,並可以直接指定名醫做手術等等。

華人在法就醫誤區及建議

除此之外,華人在法國就醫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或誤區可能還有:

1,語言不通。對此,我們建議法語不夠流利的朋友最好找語言表達較好的親友陪同去看病。再不然,可在家中准備一份法語的書面說明,將症狀詳細地描述一下,包括症狀表現、發作的時間、頻率、服用過的葯品、吃過的可能對病情有影響的食品等等。家中也要常備一本比較輕便的漢法詞典,如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袖珍型《外研社·漢法分類詞彙手冊》,描述病症的一般日常用語都囊括在內。

2,不熟悉法國就醫習慣。在中國看病直接去醫院,而在法國看病一般是到社區醫生的診所,而且非急診均需要和醫生電話預約,去找一般醫院里的醫生看病也是如此,除非是在醫生的自由問診時段內。

3,就醫心理與法國人不同。華人一般希望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法,而法國患者則習慣於完全聽醫生安排。佟醫生就舉了個例子,說有個法國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問他問他過去得過什麼病,他答不上來,讓醫生去查病歷或問他過去的醫生。醫生又征詢他的意見要不要動手術,他只有一句話:「應該您來決定,因為您是醫生。」這在法國是很常見的,而在中國卻較難想像。手術前的簽字也是如此,在法國,成年人手術前只要自己簽字同意就可以了,兒童需要其監護人簽字。但在中國則還需要病人家屬甚至單位領導簽字。在2002年的Kouchner法生效之前,法國的醫生甚至有權利不向病人解釋治療方法和所用的葯物。但現在,法國的所有患者均有權利查詢自己的病歷和所有有關治療的信息。

4,希望直接找專科醫生治療。其實,患者常常只是憑猜測認為自己應當去看哪一科的醫生,但可能判斷並不準確,因而導致誤診或拖延治療。另外,法國有一些專科醫生(如神經、內分泌、心臟科等)都要求病人先去找通科醫生完成前期檢查,才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治療。所以,看病的第一站務必是找自己的社區醫生,咨詢各種醫療信息和轉院也都少不了通過他們。另外,所有有關醫療制度方面的信息可向自己的社區醫生或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咨詢。比如在法國,有社會保險者均可享受每5年一次的全面體檢(包括造相、心電圖、驗血等),5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享受一次免費乳腺造影,具體體檢地點可詢問保險部門。

華人在法國就醫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或誤區有:
1.語言不通。對此,我們建議法語不夠流利的朋友最好找語言表達較好的親友陪同去看病。再不然,可在家中准備一份法語的書面說明,將症狀詳細地描述一下,包括症狀表現、發作的時間、頻率、服用過的葯品、吃過的可能對病情有影響的食品等等。家中也要常備一本比較輕便的漢法詞典,如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袖珍型《外研社·漢法分類詞彙手冊》,描述病症的一般日常用語都囊括在內。
2. 不熟悉法國就醫習慣。在中國看病直接去醫院,而在法國看病一般是到社區醫生的診所,而且非急診均需要和醫生電話預約,去找一般醫院里的醫生看病也是如此,除非是在醫生的自由問診時段內。
3. 就醫心理與法國人不同。華人一般希望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法,而法國患者則習慣於完全聽醫生安排。佟醫生就舉了個例子,說有個法國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問他問他過去得過什麼病,他答不上來,讓醫生去查病歷或問他過去的醫生。醫生又征詢他的意見要不要動手術,他只有一句話:「應該您來決定,因為您是醫生。」這在法國是很常見的,而在中國卻較難想像。手術前的簽字也是如此,在法國,成年人手術前只要自己簽字同意就可以了,兒童需要其監護人簽字。但在中國則還需要病人家屬甚至單位領導簽字。在2002年的Kouchner法生效之前,法國的醫生甚至有權利不向病人解釋治療方法和所用的葯物。但現在,法國的所有患者均有權利查詢自己的病歷和所有有關治療的信息。
4. 希望直接找專科醫生治療。其實,患者常常只是憑猜測認為自己應當去看哪一科的醫生,但可能判斷並不準確,因而導致誤診或拖延治療。另外,法國有一些專科醫生(如神經、內分泌、心臟科等)都要求病人先去找通科醫生完成前期檢查,才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治療。所以,看病的第一站務必是找自己的社區醫生,咨詢各種醫療信息和轉院也都少不了通過他們。另外,所有有關醫療制度方面的信息可向自己的社區醫生或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咨詢。比如在法國,有社會保險者均可享受每5年一次的全面體檢(包括造相、心電圖、驗血等),5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享受一次免費乳腺造影,具體體檢地點可詢問保險部門。

8. 想了解香港法國醫院!

香港法國醫院是極具規模的全科私家醫院,是市民口中常常提到的「九龍法國醫院」。醫院規模很大,內飾精緻,大堂豪華氣派,醫療設備完善,提供二十四小時的全科服務,來人絡繹不絕,是最熱鬧、人氣最旺的私家醫院。門診收費不高,是九龍區甚至全香港最受本地人歡迎的私立醫院之一。

9. 醫院消毒用什麼設備

醫院消毒,利用含氯的化學試劑。因為次氯酸鈉的對於皮膚有一定的腐蝕性,在消毒過程中是需要佩戴工具和穿防護服的。

所以現在醫院的消毒可以使用海眾 活氧水對於環境進行消毒殺菌。而且可以對於傷口、皮膚等進行殺菌消毒,高效利用。

10. 目前國內外醫院管理系統的發展狀況

定義

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在國際學術界已公認為新興的醫學信息學(Medical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美國該領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於1988年曾著文為醫院信息系統下了如下定義:利用電子計算機和通訊設備,為醫院所屬各部門提供病人診療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和數據交換的能力,並滿足所有授權用戶的功能需求。
[編輯本段]意義

改善醫院管理,支持醫教研。
我國醫院的信息處理基本上還停留在手工方式,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效率低,醫師護士和管理人員的大量時間都消耗在事務性工作上,致使"人不能盡其才";病人排隊等候時間長,輾轉過程多,影響醫院的秩序;病案、臨床檢驗、病理檢查等許多寶貴的數據資料的檢索十分費事甚至難以實現;對這些資料深入的統計分析手工方式無法進行,不能充分為醫學科研利用;在經濟管理上也因而存在漏、跑、錯費現象;醫院物資管理由於信息不準確,家底不明,積壓浪費,以致"物不能盡其用"。開發HIS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HIS系統的有效運行,將提高醫院各項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醫學科研、教學;減輕各類事務性工作的勞動強度,使他們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服務於病人;改善經營管理,堵塞漏洞,保證病人和醫院的經濟利益;為醫院創造經濟效益。
完整的HIS系統實現了信息的全過程追蹤和動態管理,從而做到簡化患者的診療過程,優化就診環境,改變目前排隊多、等候時間長、秩序混亂的局面。如目前多數醫院就診必須經過掛號、等候病歷、劃價、收費、取葯或治療一系列過程,一個患者少則排3次隊,多則5、6次,用於過程性的時間最少在1個小時以上,若實施HIS以後,每個病人用於診療的中間過程性時間會大幅度減少;假定一家醫院門診人次為2000人次/天,年門診250天,每人少花費半小時,則日節約1000小時,一年節約36萬小時,其產生的社會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是明顯的。同時HIS的實施也強化了醫院內部管理,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和時間,偽、冒、漏現象可以解決,也加速了資金周轉和減少葯品、器械等物資積壓。據估計如果全國有2000家醫院應用HIS,每年每所醫院增收節支、加速資金回籠和周轉、堵漏、減少物資積壓的回收資金方面的效益按20萬元估計的話(實際比這高),則年效益估計為40億元,十分可觀。但這往往不被人所認識。當然建立HIS更主要的還在於它對醫院管理、醫療質量和醫學研究的長期效應帶來的綜合效益。因此HIS的投資一般需做基礎性投資,誠如任何機構的統計部門那樣,它是花錢的部門,但其重要性是公認的,投資也是必須的。HIS的效益遠遠超出醫院本身,因為完整的病人醫學記錄是醫學研究的重要信息資源,這類資源在手工作業環境下,大部分被拋棄了。
[編輯本段]國內外情況和發展趨勢

(一)國外的動態
電子計算機在醫院的應用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60年代初,美國便開始了HIS的研究。著名的麻省總醫院<MGH>開發的COSTAR系統是60年代初開始並發展到今天成為大規模的臨床病人信息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70年代,HIS進入大發展時期,美日歐各國的醫院,特別是大學醫院及醫學中心紛紛開發HIS,成為醫葯信息學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70-80年代,美國的HIS產業已有很大發展。
1985年美國全國醫院數據處理工作調查表明,1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80%實現了計算機財務收費管理,70%的醫院可支持病人掛號登記和行政事務管理。25%的醫院有了較完整的HIS,即實現了病房醫護人員直接用計算機處理醫囑和查詢實驗室的檢驗結果。10%的醫院(2530)有全面計算機管理的HIS。
日本的HIS開發和應用從70年代初開始。多數日本醫院是80年代以後開始進行HIS工作的,但發展十分迅猛,規模相當大,是以大型機為中心的醫院計算機系統。如北里大學醫院的IBM/3090雙機系統。當前日本的HIS總的趨勢是系統化、網路化、綜合性,開始走自上而下的開發路線,一般都有大型機作為中心、支撐整個系統工作,並盡量採用微機和網路技術,投資規模大,正在實現"ordering"工作方式,即數據從發生源直接輸入計算機。到1991年統計有近10家實現或基本實現此種方式。支持診療的功能在不斷加強,系統24小時運行。不少軟體是醫院和計算機公司聯合開發的,一些大公司也開發了一些通用的醫院信息管理軟體包,也有些醫院自己開發。如北里大學,開發了綜合的HIS,開發費用(機器設備除外)為3億4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00萬元)。日常運行費用支出為一年5億1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
歐洲的HIS發展比美國稍晚,大多數是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開始。歐洲HIS的特點是實現了一些區域信息系統。如丹麥的RedSystem,管理76所醫院和診所。法國第八醫療保健中心實現了能管理三所大醫院和三所醫葯學院的一體化信息系統-GrenobleIntegratedHIS。隨著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發展,歐洲各國區域性醫院計算機網路將實現。目前歐共體的SHINE工程<>已經開始,英法意德許多公司都參與了此項工程。在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和開放網工程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
(二)國內的情況
計算機70年代末期就進入了我國醫療行業,當時以IBM的M340小型機為主,只有少數幾家大型的部屬綜合醫院和教學醫院擁有,如北京協和醫院、北京腫瘤醫院、301醫院等,主要應用於科研和教學,還沒有應用於HIS的管理。80年代初期,隨著蘋果PC機的出現和BASIC語言的普及,一些醫院開始開發一些小型的管理軟體,如工資軟體等;80年代中期,隨著XT286的出現和國產化,以及DBASEIII和UNIX網路操作系統的出現,一些醫院開始建立小型的區域網絡,並開發出基於部門管理的小型網路管理系統,如住院管理,葯房管理等。進入90年代,NOVELL網和FOXBASE、FOXFRO資料庫日益盛行,完整的醫院網路管理系統的實現已經成為可能,於是一些有計算機技術力量的醫院開始開發適合自己醫院的醫院管理系統。一些計算機公司也不適時機的開發HIS,如大連匯源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與301醫院合作)、IBM公司、微軟公司、浪潮公司。但這些系統都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軟體水平較低,一般只能做些初級的事務處理,也有的軟體開發之後用了一段時間就停下了,堅持不下去,其原因是:
(1)各醫院計算機專業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特別是缺少高層次系統分析人員和跨專業復合型人才。
(2)項目多,力量分散。
(3)醫院經費有限,很難建立起理想的軟、硬體支撐環境。
2.重復開發多。據一個省調查,幾年來,總共開發262個項目中,工資系統就有41個,醫療統計21個,人事21個……,重復率達70%多,究其原因:
(1)單位管理方式有一定差異,軟體不能通用。
(2)軟體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難以推廣。
(3)全國沒有一個較高水平、可廣泛推廣的醫院管理軟體包。
[編輯本段]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

(一)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與臨床信息系統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MIS)的主要目標是支持醫院的行政管理與事務處理業務,減輕事務處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輔助醫院管理,輔助高層領導決策,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從而使醫院能夠以少的投入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象財務系統、人事系統、住院病人管理系統、葯品庫存管理系統等就屬於HMIS的范圍。
臨床信息系統(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的主要目標是支持醫院醫護人員的臨床活動,收集和處理病人的臨床醫療信息,豐富和積累臨床醫學知識,並提供臨床咨詢、輔助診療、輔助臨床決策,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務。象醫囑處理系統、病人床邊系統、醫生工作站系統、實驗室系統、葯物咨詢系統等就屬於CIS范圍。
一個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IHIS)應該既包括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又包括臨床醫療信息系統,這是毫無疑義的。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需要的資源較少,比較起來所需要的磁碟容量、工作站數量、網路傳輸能力、顯示器質量均遠遠低於CIS的需求。
支持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計算機技術較為單純和簡單。由於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以處理文字和數字類數據為主,較少涉及聲音、圖象、多媒體數據的動態傳遞等復雜需求,因此實現起來容易得多。
臨床信息系統在數據處理的實時性要求、響應速度、安全保密性等方面一般要比管理信息系統有更苛刻的要求。
從投入與產出考慮,多數醫院的決策者們均認為HMIS較之CIS,能夠使醫院更直接、更明顯、更迅速地獲得系統的回報。就是說,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收益。
當然,HMIS和CIS也不是截然分開的,HMIS中常常會涉及一些病人的臨床信息,特別是它所收集的病人主索引、病案首頁等信息往往是CIS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信息的基礎。而CIS一旦建立,也往往會使HMIS工作的更准確和更有效率。
(二)計算機信息處理的三個層次
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對信息的處理大體上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數據的收集過程;數據的集中加工、處理與分析過程和決策咨詢與決策支持過程。一般來說,數據的收集過程與基層科室的事務處理活動相聯系;數據的集中處理與分析過程與中層科室的工作任務相聯系;決策、支持過程則與高層領導相聯系。
1.支持聯機事務處理
通常,信息流是伴隨著各式各樣窗口業務處理過程發生的,這些窗口業務處理可能是醫院人、財、物的行政管理業務,也可能是有關門、急診病人、住院病人的醫療事務。例如:人事處要辦理醫院職工工資的調整與變化;總務處要負責全院各部門的物資、材料、辦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供應、采購與發放;病房的醫生要不斷地為住院病人開出醫囑;護士要不斷地整理醫囑或各種擺葯單、領葯單、注射單、治療單、化驗檢查單,並執行和記錄這些執行的過程;而門診的葯房葯劑士要為處方劃價,要為病人配葯和發葯;門診收費處則要完成劃價收費業務,在各種處方、化驗、檢查單上加蓋已收費標記和付給病人帳單(報銷單)。在所有這些繁雜、瑣碎的業務活動過程中,大量的信息產生了。我們開發的HIS要支持這些日常的、大量的前台事務處理。事務處理級的計算機系統(例如門診收費系統、病房醫囑處理系統等)應該同時擔負雙重的任務。
對於窗口業務人員來說,這些系統是幫助他們完成日常繁重窗口業務的工具。藉助計算機系統,使他們凌亂的工作變的有條理,解脫他們需要記憶大量信息(葯品的規格、價錢,疾病的名稱與編碼等)的困難。保證他們遵守某些規范,減輕他們匯總、統計、報告、傳遞這些信息的負擔。因此,盡量符合這些事務處理級工作人員的工作秩序與工作習慣、功能完整、操作簡單、響應迅速、界面友善、易學易用成為這類軟體必須滿足的功能要求。應該讓使用者感到該系統是專門為幫助他們完成窗口業務而設計的。系統所擁有的任何其他功能(指支持窗口業務處理之外的功能)應該盡量的是後台的、隱藏的、不被終端用戶所感知的、不增加或盡量少增加窗口業務處理人員的負擔。
對於整個醫院信息系統來說,窗口事務處理的計算機系統同時又是完整的HIS數據收集埠。它們是HIS伸向信息發源地的觸角、感受器。例如:辦理病人入出轉(ADT)業務的系統必然向住院處實時提供病人入出轉的信息,同時也是住院病人動態統計的主要信息來源。門診收費系統在完成病人交費過程的同時也收集到了相應的為門診提供醫療服務的各門診科室及輔助科室的門診收入與工作量信息。所有這些數據都是上一層直至最高一層信息系統用以進行統計、分析等數據加工的原料。從數據採集的角度,HIS要求窗口業務系統收集的信息完整、准確、及時和安全。
2.支持科室級信息的匯總與分析
醫院的中層科室擔負著繁重的管理任務,例如,醫務處負責全院醫療工作的計劃、組織與實施,醫療動態的監督控制,醫療質量的檢查管理;人事處負責全院機構設置與調整,考勤考核,各級各類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護理部負責全院護理工作的組織實施,全院護理質量的管理,護理人員的管理……等等。隨著這些管理級工作的日趨科學化,中層科室會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它們從基層收集來的基本數據進行匯總、統計與分析,用來評價他們所管理的基層部門與個人的工作情況,據以做出計劃,督促執行,產生報告和做出決定。
計算機化的信息系統要支持中層科室的數據收集,綜合、匯總、分析報告與存儲的工作。科室級的信息系統要能夠定期自動地從基層科室收集數據,按照需要,對數據進行各種加工處理,產生出能夠支持中層科室管理工作的分類統計報表和報告。例如,統計室應該能收集來自住院處的病人ADT數據,來自收費處的病人收費數據,來自病案室的有關住院病人的診斷,手術等臨床數據,定期的產生住院病人的動態報告,床位使用情況報告和單病種分析報告。醫務處則應該從住院處、統計室、病房、手術室等等不同部門收集到有關信息,產生有關醫療動態、醫療質量控制的各種報表。
科室級的信息系統的特點是:
通常不與窗口事務處理工作相連系。
較少有實時的數據錄入任務。
定期地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
加工處理的演算法通常是固定的。
目的是為了本科室管理業務的需要或者定期上報的報告與報表需要。
3.支持醫院最高領導層對管理信息的需求
醫院的最高領導層要實現對全院的科學化管理,必須得到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全面支持。經過中層科室加工分析的數據不僅要產出上交高層領導的報表和報告,用以直接輔助醫院最高領導層的決策,而且要通過計算機的信息系統把加工後的數據直接傳遞給最高領導層。HIS的最高一層模塊:醫療和財務信息的綜合查詢與輔助決策模塊接收並重新組織這些數據,把全院各職能部門,包括臨床的、行政的、醫療的、財務的各方面,各部門的信息沿二條主線-醫療、財務組合起來,提供一些非常方便、靈活的檢索與查詢的手段,滿足醫院最高領導層不斷變化著的對信息的各種需求。這一層信息系統的特點是:
它不同任何具體的事務處理相連系,即除了接收下層的數據和提出各種查詢、統計請求外,沒有數據錄入。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靈活的檢索、查詢、統計、分析能力。
該系統產出的報表、報告是隨需求而變化的,是不定期、不固定內容的。
該系統往往同一些財務管理、經濟核算、質量控制、動態分析等專門化的與醫院管理有關的模型和演算法相聯系。例如醫療質量的監督與評價、醫院財務執行情況的監督與評價、各部門醫療工作量負擔的監督與評價等等。
該系統強調產生報告的形式,例如圖形、圖表……等,要靈活、通俗、易懂。
[編輯本段]特性

廣義地說,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是管理系統(MIS)在醫院環境的具體應用。因此,它必定具有以下一些與其它MIS系統共有的特性:
它們均是以資料庫為核心,以網路為技術支撐環境,具有一定規模的計算機化的系統
它們是以經營業務為主線,以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和輔助決策為主要目的,可以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反映企業全貌,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獲得更多、更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的信息系統
在系統內部按一定原則劃分若乾子系統(也可能在子系統之上加一層分系統),各子系統、分系統之間互有介面,可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換,真正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它處理的對象即有結構化數據,也有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有些數據及結構會較多地受到人工干預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即有靜態的,也有動態的
開發難度高,技術復雜,周期較長
具有完善的系統管理、監督、運行保障體系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系統安全措施。醫院信息系統屬於乞今世界上現存的企業級(Enterprise)信息系統中最復雜的一類。這是醫院本身的目標、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它不僅要同其它所有MIS系統一樣追蹤管理伴隨人流、財流、物流所產生的管理信息,從而提高整個醫院的運作效率,而且還應該支持以病人醫療信息記錄為中心的整個醫療、教學、科研活動。系統的復雜性表現在:
在許多情況下,它需要極其迅速的響應速度和聯機事務處理能力。當一個急診病人入院搶救的情況下,迅速、及時、准確地獲得他們既往病史和醫療紀錄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當每天高峰時間門診大廳中擁擠著成百上千名患者與家屬,焦急地排隊等待掛號、候診、劃價、交款、取葯時,系統對OLTP的要求可以說不亞於任何銀行窗口業務系統、機票預定與銷售系統。
醫療信息復雜性。病人信息是以多種數據類型表達出來的,不僅需要文字與數據而且時常需要圖形、圖表、影象等等。
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要求高。病人醫療記錄是一種擁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不僅在醫療糾紛案件中,而且在許多其它的法律程序中均會發揮重要作用,有關人事的、財務的,乃至病人的醫療信息均有嚴格的保密性要求。
數據量大。任何一個病人的醫療記錄都是一部不斷增長著的、圖文並茂的書,而一個大型綜合性醫院擁有上百萬份病人的病案是常見的。
缺乏醫療信息處理的標准。這是另一個突出地導致醫院信息系統開發復雜化的問題。目前醫療衛生界極少有醫學信息表達、醫院管理模式與信息系統模式的標准與規范。計算機專業人員在開發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花費極大精力去處理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的信息標准化問題,甚至要參與制定一些醫院管理的模式與演算法。醫學知識的表達的規范化,即如何把醫學知識翻譯成一種適合計算機的形式,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而真正的病人電子化病歷的實現有待於這一問題的解決。
醫院的總體目標、體制、組織機構、管理方法、信息流模式的不確定性,為我們分析、設計與實現一個HIS增加了困難。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正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大變革當中,醫院的性質、體制、機構、制度、管理的概念、方法與手段都在變,這大大增加了我們設計HIS的難度。
高水平的信息共享需求。一個醫生對醫學知識(例如某新葯品的用法與用量,使用禁忌,某一種特殊病例的文獻描述與結論等)、病人醫療記錄(無論是在院病人還是若干年前已死亡的病人)的需求可能發生在他所進行的全部醫、教、研的活動中,可能發生在任何地點。而一個住院病人的住院記錄摘要(病案首頁內容)也可能被全院各有關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行政管理部門(從門衛直至院長)所需要。因此信息的共享性設計、信息傳輸的速度與安全性、網路的可靠性等也是HIS必須保證的。
醫護、管理人員的心理行為障礙。醫院信息系統的成功依賴於醫院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的捲入。醫護人員及管理人員對應用計算機的心理、行為障礙,往往會導致一個系統的失敗。在中國,由於普遍的教育背景,計算機的普及程度以及漢字錄入的困難,使得終端用戶對使用計算機採取更為普遍和強烈的抵制態度。這就要求系統的設計者付出更大的精力於人-機友善性的設計,更好的界面,更方便的幫助信息,更簡單的操作方法,更易學、更快捷的漢字信息的錄入等。這當然反過來增加了系統的開銷與復雜程度。
因此,鑒於醫院環境的獨特性,使得信息系統在醫院的實現應具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
要有一個大規模,高效率的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支持
要有很強的聯機事務處理(OnLineTransactionProcessing,OLTP)支持能力
典型的7天/24小時不間斷系統,絕對要求安全、可靠
易學易用的友善人機界面
可剪裁性和可伸縮性,能適應不同醫院的發展計劃需求
開放性與可移植性,適應不同硬軟體平台
模塊化結構,可擴充性
[編輯本段]體系結構

當前,可供一個HIS選擇的體系結構不外三種,主機加終端的分時系統,微機網路加文件伺服器系統和客戶機/伺服器系統。
主機加終端分時系統是美國、西歐與日本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在開發綜合醫院信息系統時的基本選擇。許多成功的著名的HIS都是基於這樣的體系結構開發出來的。這就是所謂傳統集中式信息管理基於主機的模型。盡管這樣的系統可處理的數據量,其運行效率,對完整的關系資料庫的支持以及數據的整體可用性等方面可以滿足HIS的需要,但近年來理論上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實踐上受到Downsizing浪潮的強烈沖擊。普遍認為這樣的集中式系統一次性投入太大,應用系統被過多地束縛在廠家的軟、硬體產品之上,失去了系統的開放性,靈活性,可伸縮性,笨拙的軟體開發工具影響應用軟體的開發速度,無法與PC相比的API及GUI技術影響應用軟體開發的質量與成功率。越來越多的信息系統主管相信他們的基於Mainframe的集中式的HIS的壽命不會很長了。日本許多大醫院八十年代建立的集中式系統,棄之可惜,留之不好用,成了沉重的包袱。因此,雖然集中式的HIS有過它昔日的輝煌,但我們在九十年代中葉設計中國醫院信息系統時,是不應該,也不會再走西方國家十年、二十年前的老路了。
微機網路加文件伺服器系統可以說是當今中國醫院信息系統體系結構的主流選擇。中國醫院計算機應用經歷了單微機單任務,多微機多任務進入到微機網路的文件伺服器階段,應該承認是有了很大的進步。微機網路支持分布式處理,而且直接繼承了PC系統的全部優點,用戶可以充分使用自己的CPU的同時又可以共享昂貴的外部設備,海量外存器,激光列印機及繪圖儀,亦能實現多用戶的數據共享。實際上,已有一些中、小型的醫院在這樣體系結構基礎上成功地部分實現了HMIS。但是這樣的系統也許可以承擔大型醫院部門一級(例如財務處、人事處或病人入、出院管理等)的信息管理任務,但此類結構的先天不足會使其難以擔負起建立整個醫院完整的信息系統的重任。這是因為:

閱讀全文

與法國醫院用什麼設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