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空局都包括歐洲哪些國家的航天局
歐洲航天局包括歐洲哪些國家的航天局? 簡稱歐空局或ESA,成立於1975年,當時有10個創始成員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
是一個致力於探索太空的政府間組織,目前擁有22個成員國,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包括了歐洲德、法、英等國的航天局。
㈡ 歐洲航天局的簡介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
歐洲航天局的前身,歐洲航天研究組織(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經過1962年6月14日簽署的一項協議,於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舊是歐洲航天局的一部分,稱為歐洲航天研究與技術中心(European Spa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entre,ESTEC),位於荷蘭的諾德惠克(Noordwijk)。
歐洲航天局與歐盟沒有關系。歐洲航天局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歐洲航天局共有約2200名工作人員(2011年)。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控制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Darmstadt)。
㈢ 歐洲航天局的發展概括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又譯為-{zh-cn:歐洲太空總署;zh-tw:歐洲航天局}-)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歐洲航天局負責阿利亞娜4號和阿利亞娜5號運載火箭的研製與開發。 歐洲航天局的前身,-{zh-cn:歐洲航天研究組織;zh-tw:歐洲太空研究組織}-(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經過1962年6月14日簽署的一項協議,於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舊是ESA的一部分,稱為-{zh-cn:歐洲航天研究與技術中心;zh-tw:歐洲太空研究暨技術中心}-(European Spa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entre,ESTEC),位於荷蘭的諾德惠克(Noordwijk)。 ESA目前共有15個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以及英國。法國是其主要貢獻者(參見法國航天局)。目前,ESA與歐盟沒有關系。— 請注意,ESA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盧森堡和希臘將於2005年12月加入。 ESA共有約1700名工作人員。其1999年的預算約為26.5億歐元。 ESA的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ESA的控制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主要項目 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 - 計劃中的衛星定位系統 火星快車(Mars Express) - 火星探測器 羅塞塔號航天探測器(Rosetta space probe) - 2004年發射的彗星探測器 哥倫布軌道設備(Columbus orbital facility) - 國際空間站的一個科學實驗室 ATV - 即自動轉移航天器(Automated Transfer vehicle),一種可與國際空間站的進步號太空船(Progress spacecraft)相比的太空貨船。 Hipparcos - 空間的天體測定任務 Smart 1 - 新推進技術試驗 織女星 - 計劃中的小有效載荷運載火箭 ESA也是將於2006年回到地球,載有給予未來人類消息的KEO衛星計劃的發起者之一。 ESA與NASA合作的項目有: 哈勃太空望遠鏡 (Hubble Space Telescope) 尤里西斯號 (Ulysses) 卡西尼—惠更斯號 (Cassini-Huygens)
㈣ 歐洲航天局的發射中心和控制中心位於哪裡
歐洲航天局(EuropeanSpaceAgency,ESA,又譯為歐洲太空總署)的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ESA的控制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㈤ 戴高樂除外是什麼意思
戴高樂認識到法國的局限,所以軍事和經濟產業機構都是往高精尖路線發展,大而全為輔。
1960年研製出核彈,62年建立初代核打擊力量。對核能的深入研究,讓法國脫離了缺少煤炭、石油而帶來的能源問題,全國電力約74%均由核電站供應,歐洲除了蘇聯和英國上世紀的少數核電站外,便可以說全部都是法國的和法國造的了。鐵路交通系統居世界首位,並且外銷世界各地,在歐洲以法國為核心建立了強大的鐵路干線。歐洲航天局便設在法國圖盧茲,發射基地為蓋亞那,法國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資金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法國航天局。空客、達索在民用和軍用飛機方面的大量優勢。擁有全球打擊力量的海軍,和除美國外的唯一一艘核航母。
㈥ 航天器的發射場有哪些
自前蘇聯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地把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以來,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10多個發射場從事各種航天器的發射活動。它們是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沃洛普斯飛行中心、空軍東部試驗靶場(簡稱東靶場)、空軍西部試驗靶場(簡稱西靶場),蘇聯/俄羅斯的卡普斯丁亞爾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法國/歐洲航天局的蓋亞那航天中心(庫魯發射場),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鹿兒島航天中心,義大利的聖馬科海上發射場,以色列的勒馬希姆/內格夫發射場和印度的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等。
我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在這十大發射場之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於1958年,位於酒泉附近的戈壁灘上,是我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一枚導彈和火箭,發射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進行了我國第一次洲際導彈的太平洋發射,實現了首次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完成了第一次向國外用戶提供的搭載服務。我國已發射的衛星中,有三分之二是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
另外,曾經發射過衛星現已停止使用或關閉的發射場,有澳大利亞的武麥拉靶場,非洲阿爾及利亞境內的科隆貝沙爾靶場。這里只對肯尼迪航天中心作一簡要的介紹。
肯尼迪航天中心是美國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和各種民用航天器的發射基地。第一艘「阿波羅」登月飛船,就是於1969年7月16日,從這里用「土星-V」運載火箭發射的。
肯尼迪航天中心成立於1962年7月,位於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上,南與卡納維拉爾角的空軍東靶場毗鄰,佔地面積560多平方公里,中心坐標為北緯28°30、西經80°42′,射向東南,主要發射軌道傾角在28.5°~57°之間的各種航天器。
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設施,一部分是由原來試驗導彈用的發射設施改建而成的,另一部分是為航天發射專門建造的,分布在梅里特島、卡納維拉爾角和范登堡空軍基地。建在東海岸的39號發射場是1966年為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建造的,後經改建用於發射太空梭。運載工具和航天器發射前的准備工作,在測試廠房的一個活動發射台上,直接按發射狀態進行總裝和測試。這樣,總裝和測試的環境條件可以控制,工作質量容易保證;比較容易做到按時發射;一次完成測試,避免了工作重復;在廠房內可同時准備幾個運載工具,節省人力和減少設備上的重復;縮短了運載工具在發射場上的停留時間,提高了發射場的利用率;發射前的准備工作不受氣象條件影響等。這對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建設來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該中心發射過「水星」、「雙子星座」和「阿波羅」載人飛船,「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與蘇聯「聯盟」號載人飛船對接的「阿波羅」載人飛船也是從這里發射的。除此之外,該中心還發射過各種衛星和探測器。
當加加林首闖太空,人類第一次真正飛出了地球;當「阿波羅」首次登月,地球人便開始了同其他星體的親密接觸;當「挑戰號」勇士魂歸太空,我們真正感受到了飛天計劃的艱險;當楊利偉、「神六」成功返回地球,中國人終於圓了千年的夢想。伴隨著一顆又一顆升空的飛船衛星,一批又一批探險的太空勇士,地球人終於可以自豪地向宇宙宣告:我們來了。
㈦ 歐洲航天局的技術一哪國為主
最主要的是法國。
歐洲航天局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ESA目前共有17個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以及英國。法國是其技術主要貢獻者(法國航天局)。另外,歐洲航天局的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
㈧ 歐洲航天局在哪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
歐洲航天局的前身,歐洲航天研究組織(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經過1962年6月14日簽署的一項協議,於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舊是歐洲航天局的一部分,稱為歐洲航天研究與技術中心(European Spa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entre,ESTEC),位於荷蘭的諾德惠克(Noordwijk)。
除捷克外,歐航局現有17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英國、瑞典和瑞士。另外,加拿大和匈牙利等國也參與了該機構的一些合作項目。法國是其主要貢獻者。歐洲航天局與歐盟沒有關系,歐洲航天局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盧森堡和希臘將於2005年12月加入。歐洲航天局共有約1700名工作人員。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控制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機構設置
(1)設在巴黎的總部,政治決定在此作出;(2)設在荷蘭諾德韋克的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它是歐空局的主要技術機構,大多數項目小組以及空間科學部和技術研究和支助工程師在此工作。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還提供有關的試驗設施;(3)設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它負責所有衛星操作以及相應的地面設施和通信網路;(4)設在義大利弗拉斯卡蒂的歐洲航天研究所,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來自空間的地球觀測數據;(5)設在德國Porz-Wahn的歐洲航天員中心,它協調所有歐洲航天員活動,包括未來歐洲航天員的培訓。
歐空局還對設在庫魯的歐洲航天港蓋亞那航天中心作出貢獻。
項目
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計劃中的衛星定位系統。
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火星探測器。
羅塞塔號航天探測器(Rosetta space probe):2004年發射的彗星探測器。
哥倫布軌道設備(Columbus orbital facility):國際空間站的一個科學實驗室。
ATV:即自動轉移航天器(Automated Transfer vehicle),一種可與國際空間站的「進步」號太空船(Progress spacecraft)相比的太空貨船。
Hipparcos:空間的天體測定任務。
Smart1:新推進技術試驗。
織女星:計劃中的小有效載荷運載火箭。
金星快車:金星探測衛星,2006年4月11日發射。
ESA也是將於2006年回到地球,載有給予未來人類消息的KEO衛星計劃的發起者之一。
科學任務
歐空局空間科學方案已經執行了一系列非常的項目,例如Giotto飛行任務及其1986年與哈雷彗星的相遇、1992年與格里格—斯克耶列洛普彗星的相遇;測繪星體的Hipparcos飛行任務,它很精確地測量了100多萬顆星體的距離和位置;以及歐空局用暗物攝影機和太陽電池陣列參加了美國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項目。
開發中的主要項目有:X射線多鏡頭飛行任務,定於1999年發射;Cluster-2,它定於2000年由「聯盟」號火箭發射;國際伽馬射線實驗室,定於2001年由「質子」號火箭發射;Rosetta,這是一次與彗星匯合和進行實地臭氧分析的飛行任務,定於2003年發射;遠紅外空間望遠鏡FIRST,定於2005年~2006年發射。
歐空局向幾內亞海灣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發射了六顆第一代Meteosat衛星航天器,自1997年年底以來提供了連續的氣象數據。這個系列中的最後一顆衛星,即1997年9月3日在庫魯由阿里亞娜發射的Meteosat-7,將使其覆蓋期延長到正在與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合作研製的第二代Meteosat衛星第一個航天器能夠在2000年之後提供地球靜止數據為止。
ENVISAT飛行任務處理地球科學領域中的一系列問題,從氣候和環境、化學、海洋學和冰川學到人類活動(陸地改造過程、沿海改造過程以及大氣和海洋污染)的影響和監測意外自然事件(例如水災和火山爆發)。歐空局正在與歐洲的地球觀測主要參與者,例如歐洲聯盟委員會、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用戶和產業界的代表密切合作,為未來的歐空局地球觀測方案制定戰略建議。在世界這一級,歐空局打算繼續加強特別是與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聯邦和美國的聯系。
歐空局研製了兩個系列的業務衛星:租給歐洲通信衛星組織的歐洲通信衛星和租給國際流動衛星組織(前稱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海洋通信衛星。1989年歐空局還發射了奧林匹斯試驗通信衛星來演示通信和廣播中的新用途。
在衛星導航方面,歐空局正在與歐洲聯盟委員會和Eurocontrol密切協作研製EGNOS,這是一個將補充現有的全球定位系統和全球軌道導航衛星系統的歐洲衛星導航系統。
發射裝置
阿里亞娜火箭
歐洲航天局成立伊始,它就把發展火箭技術當做首要目標,為此由11個國家參與組建,成立了阿里亞娜空間公司。
它最早的型號是「阿里亞娜1」型火箭,這種火箭能將1.8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或將2.5噸有效載荷送入軌道高度為790千米的太陽同步圓軌道。
現在阿里亞娜火箭已經過渡到5型家族時代,它是被廣泛使用的型號。「阿里亞娜5」型火箭是歐洲航天局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大力改進開發的火箭品種,跟上幾個型號的發展歷程近似,「阿里亞娜5」型火箭也走過了一段曲折不平的道路。
1996年6月4日,首次發射因火箭導航電腦系統發生故障而失敗;1997年10月30日,第二次發射又因火箭發動機提前關閉致使兩顆模擬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2001年7月12日,第10枚「阿里亞娜5」型火箭在發射時,火箭最高級推進器提前熄火,導致兩顆衛星沒能送入預定軌道。直到2002年3月1日,第11枚「阿里亞娜5」型火箭的發射才取得了成功。
研製「織女星」火箭
在2005年以前,歐洲航天局就意識到,他們需要一種發射推力不高的火箭,這種火箭應該是「阿里亞娜」火箭的小弟弟,它已被列入研發日程,但是這種火箭卻不從屬於「阿里亞娜」家族,這種火箭的名字叫做「織女星」。
「織女星」火箭具有較小的推力,它全長30米,直徑3米,發射重量為130噸。「織女星」運載火箭將由4個推進級組成,包括3個固體推進級和1個可重新點火的液體推進級。按照最早的設計思路,它主要用於發射小質量的地球觀測衛星和各種科研衛星。該火箭可以將1.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距地高700千米的極地軌道,或將1.2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距地高12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
國際合作
為了實現其空間目標,國際合作是歐洲空間政策的中心內容之一。歐空局不但與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傳統的航天國家合作,而且還與新興的航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
最重要和最持久的合作顯然是與美國航天局的合作。歐空局還參與了與俄羅斯和俄羅斯航天局的協作項目,例如1994~1995年的歐洲「和平」號飛行。另外,已經與日本建立起了重要而具體的合作關系,主要是在數據中繼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硬體交換領域。
歐空局還與捷克共和國、希臘、匈牙利、波蘭和羅馬尼亞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在空間科學、地球觀測和電信等領域與這些國家進行技術一級的培訓和聯合項目。
歐空局與新興空間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制訂和進行了一些相互感興趣的項目,援助它們開發自己的空間活動。歐空局還不定期地組織與空間應用有關的區域培訓班。
歐空局與歐洲的其他國際組織密切協作,特別是與在空間活動中日益活躍的歐洲聯盟和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在未來氣象方案方面的協作。此外,它注視著聯合國許多專門機構的工作。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是歐空局的一個重要論壇,它在該委員會中具有觀察員地位。歐空局還與外層空間事務廳保持密切聯系;根據第二次聯合國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會議的一項建議,這兩個實體制訂了一個重要的培訓和研究方案。發射場的選址條件事實上,火箭發射場最理想的位置是選在地球赤道附近,這是因為從赤道發射衛星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轉所獲得的最大初速。因為發射場離赤道越近,則初速度越大;相反,如發射場偏離赤道越遠(即緯度越高),則初速度越低。
例如,在赤道上,運載火箭的初速度為465米/秒,而在位置偏北的俄羅斯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初速度僅為210米/秒。所以在同等條件下,俄羅斯航天發射場必須用重型運載火箭才能完成的任務,而在赤道附近的發射場只需用中型運載火箭就能勝任。
陸上發射場由於國界和居民點等原因,其發射方位受到限制。即使位於海邊或近海島嶼的發射場,由於船舶航線或漁場的關系,發射也會受到限制。例如,日本的航天發射場臨近漁場,因此,他們同漁業公會訂有協議,一般在漁業旺季不得發射衛星。然而,對於設在大洋深處的海上發射場,上述種種麻煩可以統統避免。
除此之外,火箭發射場應盡量遠離居民稠密的居住區,以免給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造成影響,一旦發射失敗,也不會給附近居民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包括經濟損失和生命財產損失)。故火箭發射應選擇合理的發射區、回收區、落區和禁區。如果從技術等多方面考慮,發射場選址還應滿足如下幾點要求:
自然條件良好(1)地勢平坦、開闊,便於場區的合理布局,有利於降低建場的工程造價和發射時的跟蹤觀察。
(2)地質結構穩定,避開地層斷裂帶和地震區,查明是否有可供開採的礦藏和其他自然資源。
(3)具有好的水質、供水條件和豐富的水源,以保證發射活動中大量用水的需要。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台的冷卻供水系統,要求每分鍾能夠提供3.25噸冷卻用水。前蘇聯/俄羅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現屬哈薩克,由俄羅斯租用)曾為了解決水源問題開鑿了一系列深水井和蓄水池。
(4)具有較好的氣象條件,即晴天多、雷雨少、氣溫變化小、風速和濕度低。因為氣象條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航天器的發射、回收、著陸、測量跟蹤、設備的維護保養,甚至影響發射窗口的選擇和發射場的利用率。
有良好的航區
航區是指航天器起飛至入軌這一段的飛行路線下的地面區域。航區應盡量避開人口稠密區、重要的工業區和軍事要地等,以防飛行失事或完成任務的運載工具墜落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同時,航區應盡可能延伸,以滿足各種發射任務的需要。能滿足發射各類傾角航天器的射向要求,這也是提高發射場利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一般很難做到。
具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
保證運載工具、航天器、推進劑和各種器材、設備和生活物資等的運輸。美國太空梭的外掛燃料箱,直徑8.38米,長47米,除在場區總裝外,整體運輸只能靠海運。太空梭發射場建在海邊,滿足了這一要求。
具有良好的供電和通信條件
航天器在發射前要完成大量測試等准備工作,實施發射和發射後的跟蹤測量、數據處理等也需要強大的電力和良好的通信條件。良好的供電和通信條件,是發射場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利於環境保護
運載工具和航天器所用的推進劑及其廢液處理,發射時的聲震等,都會對周圍地區造成污染。美、俄等國的發射場建在海邊或沙漠、沼澤地區,環境污染問題容易得到解決。
具有布設測控站的有利地理位置和工作環境
測控站是航天器發射後,對其進行測量控制的重要的地面機構和設施,是航天發射場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其選址不可忽視。
有良好的社會依託和未來發展的適應性
對於成千上萬的發射場工作人員來說,搞好發射後勤和生活保障亦十分重要,故在建發射場前須對所在地經濟狀況進行調查。
另外,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發射場可能需要擴建和改建,這在選址和建發射場初期就應予以考慮,比如如何利用現有技術力量、工作經驗、設備和設施等進行改造擴建,怎樣才能節省費用和器材等。美國的太空梭發射場就是在現有發射場的基礎上改建和擴建起來的。
當然,建發射場還有許多要考慮的因素,如國家間關系、外交問題等等。同時滿足上述各項是較難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取捨。應以主要問題為主,其他問題可以採取措施進行補救。
綜上所述,火箭發射場的選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世界上各方面條件都較為優越的發射場應首推設在赤道上的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目前,其商業衛星發射承擔業務量佔世界發射總量的60%以上。
知識點
為何天文台多造成圓頂
一般房屋的屋頂,不是平的就是斜坡形的,唯獨天文台的屋頂與眾不同,遠遠望去,銀白色的圓形屋頂好像一個大饅頭,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為什麼天文台多造成圓頂結構呢?
將天文台觀測室設計成半圓形,是為了便於觀測。在天文台里,人們是通過天文望遠鏡來觀察太空,天文望遠鏡往往做得非常龐大,不能隨便移動。而天文望遠鏡觀測的目標又分布在天空的各個方向,如果採用普通的屋頂,就很難使望遠鏡隨意指向任何方向上的目標。這樣,用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時,只要轉動圓形屋頂,把天窗轉到要觀測的方向,望遠鏡也隨之轉到同一方向,再上下調整天文望遠鏡的鏡頭,就可以使望遠鏡指向天空中的任何目標了。另外,在圓頂和牆壁的接合部裝置了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旋轉系統,使觀測研究十分方便。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天文台的觀測室都要做成圓形屋頂,有些天文觀測只要對准南北方向進行,觀測室就可以造成長方形或方形的,在屋頂中央開一條長條形天窗,天文望遠鏡就可以進行工作了。
㈨ 除了NASA,世界上還有那些著名航空航天局
1:俄羅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基地。基地除了數十個發射台之外,拜科努爾還擁有5個發射控制中心,9個地面跟蹤站。從彈道學角度而言,它是原先蘇聯境內最為有利的航天發射基地。它作為當年蘇聯科學皇冠上的明珠,見證了諸多世界第一:第一顆衛星、第一個宇航員和第一名女太空人。哈俄兩國於1994年簽署協議,俄羅斯每年要向哈薩克支付1.15億美元的租金,租用期至2050年。
2:俄羅斯普列謝茨克基地。普列謝茨克基地位於俄羅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建於1957年,主要用於發射大傾角的偵察、電子情報、導彈預警、通信、氣象和雷達校準衛星,是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的發射場,發射次數佔全世界總數一半以上。
3: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簡稱(JSLC),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隸屬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現隸屬於戰略支援部隊。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4: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6年11月22日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活動已突破100次。中心由總部、發射場(技術區和兩個發射工位)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關的生活保障單位組成,其中發射場的坐標位置為東經102度、北緯28.2度。
5: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它是日本最大的火箭發射場,總佔地面積為8.6平方公里(3.3平方英里)。這里有藍色的海洋、懸崖和白色的沙灘,這些風景使種子島航天中心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火箭發射場」。這里曾經是日本國家空間開發署(NASDA)的主要火箭發射中心,現在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管理。
6:南美洲法屬蓋亞那(法國殖民地)庫魯發射場。庫魯的地理位置靠近赤道,並且坐落於大西洋海岸線上,這使它成為世界上最理想的運載火箭發射地點之一。到1975年最後一次「鑽石號」運載火箭軌道發射任務時為止,庫魯發射場已經進行了184次探空火箭和9次軌道火箭發射任務。
7:美國聖馬科發射場。聖馬科發射場處於南緯2度多的位置,是距赤道最近的一個航天發射場,同時也是世界上惟一的海上發射場。曾多次用美國的「偵察兵」火箭發射小型航天飛行器。從這里進行赤道軌道航天器的發射,無需進行較大的軌道修正,它是赤道軌道航天器的理想發射場。
8:美國聖馬科發射場。聖馬科發射場處於南緯2度多的位置,是距赤道最近的一個航天發射場,同時也是世界上惟一的海上發射場。曾多次用美國的「偵察兵」火箭發射小型航天飛行器。從這里進行赤道軌道航天器的發射,無需進行較大的軌道修正,它是赤道軌道航天器的理想發射場。
㈩ 歐洲航天局的背景有哪些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又譯為歐洲太空總署)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歐洲航天局負責阿利亞娜4號和阿利亞娜5號運載火箭的研製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