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近很火的一個品牌「意伯希」是哪個國家的是哪個公司的品牌
源自義大利的皮具品牌,崇尚簡潔實用至上的品牌理念,是恩典皮具旗下品牌。
❷ 有多少東南亞國家有生肖
日本 一衣帶水的東瀛近鄰,傳統文化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學者認為,十二生肖文化是由中國傳入的,傳入年代當在奈良時期(公元8世紀)之前。這正是「中國唐朝時,日本大規模地、全面地吸收和移植中華文化,幾乎達到『全盤唐化』的程度。」日本的古代文物「十二支雕刻石版」證明,早在1300年前,日本便有子為鼠、丑為牛、戌為狗、亥為豬的說法了。 日語讀十二支,將子讀為鼠、丑讀為牛。日本學者西村真次《日本古代社會》一書說:「今人由十二支而名辰之助、卯太郎、丑五郎、阿酉、阿寅等動物之名尤多。一般雖釋為因生歲關系,然不屬於十二支的熊、鹿之名又不可能,故我仍以為是圖騰痕跡之表現。」中國人取名也有用十二地支的,但通常並不認為那是「帶動物之名」。在日本,將阿寅、阿酉、卯太郎之類稱為「帶動物之名」,概因「將子讀為鼠、丑讀為牛」的緣故。從這種意義上講,在地支與屬相結合的緊密程度上,比中國有過之無不及,甚至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2004年12月1日日本發行的《干支文字郵票》小版張可以看出,圖案均是採用中國古文字,10枚郵票書寫的各類干支「酉」字更是將生肖文化揮灑演繹得淋漓盡致。 日本傳統民俗也可見生肖文化的影響。古時民間禮奉亥神。亥神,在十月亥子之日祭祀是神。流傳於日本熊野一帶的民謠說:「慶祝吧,我們的野豬神,給我們帶來豐年,是百姓的農業神。」亥屬豬,亥神即野豬神。在日本,守庚申風俗產生了《三猿圖》。畫面上三隻猴子,一直捂耳,一隻掩嘴,一隻蒙眼,表示不聽不說不看。這是針對三屍蟲庚申之日進讒言的。 守庚申本是中國道教的修養術。道教講,人體中有作祟之神叫三種,叫三屍神、三屍蟲,也叫三彭。並說,三屍蟲為人體的大害,常在干支逢庚申的日子裡,向天帝告發人的過錯。為防三屍蟲殃人,逢庚申之日,夜晚不眠,守之若曉,形成古代守庚申風俗。對此,清代《艮齋續說》記得簡明:「道家有守庚申之說,雲三屍蟲能記人過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饞之上帝。故學道者至是日輒不睡,謂之守庚申。」此俗不限於道家。唐宋以後,僧人、儒士及百姓,均有守庚申習俗。 如此圖畫,巧妙地利用了申屬猴的對應關系。故而中國的守庚申風俗,到日本的《三猿圖》繪畫,中日兩國的生肖文化交流綻開這奇異的花朵。 朝鮮 朝鮮民間自古有生肖紀歲的傳統。1000多年前朝鮮新羅王朝時期金庾信將軍墓護石的十二生肖浮雕刻石造像,頗有氣派。韓國為1977-1988年發行的生肖郵票,是世界上首次發行的擬人化的生肖動物郵票圖案。這輪郵票除狗票外,其它11枚均是獸首人身的擬人化圖案郵票,尤其是蛇、馬、羊、豬、鼠等採用的朝鮮新羅王朝時期的生肖浮雕石刻。 東南亞地區,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五國的歷法,基本上都與中國歷和印度歷相類似,屬於陰陽歷。對此,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介紹甚詳。 柬埔寨 柬埔寨古代十二生肖的較早記載,見於中國元代人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真臘即今柬埔寨。作者於元朝成宗元貞元年奉命隨使赴真臘。公元10至13世紀為柬埔寨文明最燦爛的時代。稱吳哥時代。《真臘風土記》記錄當時的情況:「十二生肖亦與中國同,但所呼之名異耳。如以馬為卜賽,呼雞為蠻,呼豬為直廬,呼牛為個之類也。」 對於這段文字,20世紀初法國學者伯希有註解:「柬埔寨與占波、暹羅並用十二生肖,與中國同。其合干支為甲子,與中國制無異,似由中國輸入者也。現在柬埔寨之十二生肖,為一牛,二虎,三兔,四龍,五蛇,六馬,七山羊,八猴,九雞,十狗,十一豬,十二鼠。」注釋中占波為國名,故地在今越南中部;暹羅為泰國的舊稱。按照這位法國人的說法,十二生肖之環,柬埔寨選牛為開頭者,依次排下去,鼠便只有倒陪末座的份兒了。事實上柬埔寨第一次發行的生肖郵票,即從1997年丁丑牛年開始,郵票圖案更是選用中國唐代韓滉的名畫《五牛圖》,極具中國化。據專家學者研究,柬埔寨十二生肖的名稱,並非高棉文,似乎系中國南方某一地區的方言。 泰國 泰國以十二生肖紀年。生肖依次是: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虎、兔、龍。生肖十二年輪一番,稱為小周紀年法。與「小周」相對而言的大周紀年法,六十年一周期,不用干支,直呼生肖,再以從一至十的十個數目字相配合。這種大周紀年法,應該說是中國干支紀年法的變形。大周紀年法的起始年為蛇一年,接下去是馬二年、羊三年……牛九年、虎十年之後為兔一年、龍二年、蛇三年、馬四年……每種生肖輪五次,每個數目字輪六次,最後由兔九年、龍十年收尾,新一輪大周紀年便又從蛇一年開始了。比如,1988年農歷為戊辰龍年,泰歷稱為龍十年,也可以只稱龍年;2000年農歷庚辰龍年,泰歷也逢龍年,按大周紀年法,稱為龍二年。 東南亞國家講十二生肖,與中國所傳樣式相比,只有稍許變化。可是,即使這些變化,諸如越南卯兔與卯貓的差別,泰國由蛇一馬二數至兔九龍十的六十周期,也都明顯地帶有中國干支生肖紀年的印記。應該說,十二生肖是由中國傳過去的。 緬甸 緬甸流行八大生肖之說,這在東南亞地區別具一格。古代緬甸人相信,天空中八種星體每星期一循環,周而復始地影響人間生活。其中星期三上午出生的人與水星相關聯,下午出生的人受羅睽星的影響,從而形成在七天里八種星體輪番值日的格局。與這種星體相對應,有八種神獸:星期一出生的人屬虎,星期二出生的人屬獅子,星期三上午出生的人屬雙牙象,星期三下午出生的人屬無牙象,星期四齣生的人屬老鼠,星期五齣生的人屬天竺鼠,星期六齣生的人屬龍,星期日出生的人屬妙翅鳥。 中國十二支及屬相具有指示方位的作用。緬甸八生肖也含這種意義,緬甸佛塔上的八生肖圖案,環繞一匝,各值固定的方位。虎踞東、鼠佔西、雙牙象處南、天竺鼠在北,東北角有獅子,西北角是無牙象,西南隅、東南隅分別為龍和妙翅鳥。 緬甸的八生肖,數雖為八,卻是以七為單位的星期的附著物;同時,取數為八,還便於充當四面四隅的方位標志。八生肖里,象—雙牙的與無牙的,佔了兩個名額,體現了緬甸的物產特色。緬甸是佛教國家。從取數八來看,從組成成員來看,八生肖似為吸收了佛教文化的某些因素,編排組合。在一些佛教典籍里,可見十二支及屬相分別有八位菩薩為本命護侍。從而將十二生肖歸數為八的說法。這些說法之中,隱隱約約地透露著有關緬甸八生肖的信息。因此不妨推論,緬甸八生肖的創立不會很古。 印度 印度的十二生肖來源於12位神將座下的12種神獸。據《阿婆縛鈔》和《行林鈔》記載,拈杜羅神將駕鼠(鼠),毗揭羅神將駕牛(牛),宮毗羅神將駕龍(龍),安底羅神將駕蛇(毒蛇),安彌羅神將駕馬(馬),珊底羅神將駕羊(羊),因達羅神將駕猴(獼猴),婆夷羅神將駕金翅鳥(雞),摩虎羅神將駕狗(犬),達羅神將駕豬(豬)。其中,與中國十二生肖大體一致,只是寅虎的位置為獅,酉雞有時以金翅鳥代之。 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都是中國的近鄰,華人在這些國家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自古以來,這些國家和地區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交通往來和文化交流,中國歷代移民陸續南遷,給當地居民帶來先進的大陸文明,從此,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生肖文化在東南亞地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影響。
❸ 大英博物館著名的東東
館藏精品: 羅塞塔石碑,帕特農神廟石雕,拉美西斯二世頭像
著名的藏品
大英博物館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展出的文物
元代鱖魚圖案青花瓷盤 埃及羅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崙在埃及潰敗後英國獲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貴的一個,搶來的。) 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過割地賠款獲得,希臘人目前要求歸還,但英國人不還)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頭像(Amenhotep)(1823年購得) 拉美西斯二世頭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國駐埃及總領事捐獻,是割地賠款時拿的) 弗蘭克斯首飾盒(Franks)(1867年獲得,是割地賠款時拿的) 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 夏洛蒂·勃朗特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追求教授寫的的情書, 夏洛蒂·勃朗特當家教時追求有婦之夫的教授的情書。 夏洛蒂·勃朗特謾罵簡奧斯丁的信箋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報紙上與眾三流寫手對罵的照片 古埃及藝術品是大英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數量僅次於埃及博物館,擁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羅賽塔石碑、亞尼的死亡
大英博物館一隅
之書、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藝術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希臘羅馬部的收藏是另一個亮點。來自於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命運三女神鵰像群、帕特農神廟建築遺跡,均為大英博物館最令人神往的藝術珍品。大英博物館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東方藝術文物館。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其中,中國陳列室就佔了好幾個大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為無價之寶。如中國各朝代的繪畫、刺綉,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書畫、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貴的為《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名畫。商朝銅尊為兩只連體的綿羊,中間馱著一個圓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觀、精巧。還有一隻宋朝的瓷酒壺,底座和責周圍是一朵荷花,壺蓋上坐著一隻獅子,更是難得的珍品。博物館後門的兩只大石獅也是從中國運去的。編輯本段鎮館之寶
「亞尼的死者之書」(公元前1300~1200年)通常為長卷形式,依財富多寡,分成數個,甚至更多的段落。流傳至今最有名
死者之書
的為「亞尼的死者之書」,最有名的段落則是「秤心儀式」。編輯本段羅塞塔石碑
高1.14米,寬0.73米,是一塊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塊刻有埃及國
羅賽達石碑
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詔書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由於這塊石碑刻有三種不同語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羅塞塔石碑自1802年起保存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編輯本段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
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里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然而,這僅僅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2萬3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別許可,一般遊客是無緣謀面的。 某些藏品,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別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現在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該摹本存放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室,據報道,南京師范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該密室看過這幅摹本,當時在登記冊上只有上個世紀20年代兩個日本人來現場臨摹過的記錄。 在中國廳中央牆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多以萬計,除了這幅壁畫,其他藏品在中國廳內卻難覓蹤跡。 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❹ 八國聯軍的時候,中國丟失了哪些文物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城:
1 三海、皇史城、頤和園、天壇損失祭器1148件,社稷壇損失祭器168件。
2 嵩祝寺丟失鍍金佛3000餘尊、銅佛50餘尊、磁佛13尊、磁瓶12對、鍍金器物40件、銀器7件、銅器4300餘件、錫器58堂件、幢幡70堂首、錦緞綉品1400餘件、竹木器110餘堂份、墨刻珍品1600餘軸、樂器100餘件。
3 六部九卿等各衙署俱被各國軍隊占為營房,瘋狂洗劫。鑾駕庫丟失輦乘21乘、鑾駕1373件、車轎12件、玉寶2件、皇妃儀杖282件、皇嬪彩杖84件、新舊雲盤傘各1件、錦緞旗面133件、象牙9隻、象鞍2盤、戰鼓2面、更鍾2架、靜鞭2件以及隨什物若干。
4 翰林院丟失數萬冊經史典籍,《永樂大典》又失去307冊,錢法堂的數萬串新鑄銅錢、太常寺的金鋼祭器、光祿寺的金銀餐具,均被洗劫一空。
5 日軍從戶部銀庫搶走300萬兩銀子和無數綾羅錦緞,從內務府搶走32萬石倉米和全部銀兩。各處庫款所失約計銀6000萬兩,其它典章文物、國寶奇珍的價值難以估算。
6 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的《永樂大典》,被1900年八國聯軍大肆損毀丟棄,甚至用於修建工事之用,迄今只剩200餘冊。
7 八國聯軍搶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約6000萬兩白銀,其中日軍劫掠戶部(今公安部院內)庫存白銀2914856兩,並立即放火燒房,掩蓋罪證。鼓樓的更鼓,被日軍用刺刀刺破。
8 宋版書籍1860年火燒圓明園毀掉大部,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把北京最好的藏書全部燒毀,大風吹卷著《永樂大典》的殘頁漫天飛舞,四庫全書被八國聯軍毀掉數萬冊。
9 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為了存放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從敦煌掠奪的珍貴古籍文書和存放八國聯軍搶來的圓明園文物,擴建了丹楓中國館。目前,丹楓中國館藏有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愈3萬件
10 挪威人蒙茨曾捐獻給伯爾根實用藝術博物館數千件中國文物。蒙茨1887年到中國,曾在中國海關任職,後任袁世凱的騎兵團長、參謀長。期間,收集了兩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包括雕刻精美的圓明園的石雕,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柱礎、欄桿、望柱、石像等。
11 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劫掠文物現存大英博物館,計文物700萬件。其中陶瓷2000餘件,玉器1200餘件,青銅器部約有800件之多。
註: 1860年八國聯軍劫掠文物未統計在其內。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中國大約有160餘萬件國寶級的珍貴文物流失海外,被世界各地的200餘家博物館收藏,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日本僅在侵華期間掠奪的中國文物就達360餘萬件。流失海外的3萬片珍貴的甲骨文片,日本就有約1.3萬片。據記載,戰後日本歸還部分戰爭時期掠奪的中國文物多達近16萬車給中國,其中,珍貴文物就有2000餘件。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大肆掠奪,許多珍貴的文物流入英、法、美等國,成為各國博物館引以自豪的經典收藏。
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國珍貴文物的數量,實在無法統計,估計應該在1600萬件以上,大約有30萬件以上的皇宮國寶流失宮外。
他們掠奪的文物,主要是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掠奪北京以及盜竊龍門石窟、敦煌藏經洞等地珍貴藏品,包括《女史箴圖》、《洛神賦圖》、《離騷經》和著名的洛陽龍門石窟《帝後禮佛圖》浮雕等等。」
圓明園盛時文物不少於150萬件
十二生肖銅像不過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中的滄海一粟。
今天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人們只能看到半廢的山水和斷壁殘垣,很難想像這里曾享有「萬園之園」的美譽。盛時的圓明園,有著名景群上百處,清朝數代帝王在150餘年時間里精心經營這座集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的皇家園林,乾隆皇帝評價圓明園說:「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但如今,人們只能憑想像來揣測百餘年前圓明園的風貌。
圓明園究竟有多少文物?這個問題至今眾說紛紜。
據楊先生推斷,圓明園當年的文物數量不會少於150萬件。從清代檔案史料、故宮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頤和園陳設清檔》中,他搜集了不少證據: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圓明園的時間達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為例,據清內務府穿戴檔記載,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閏月),乾隆去熱河避暑山莊及木蘭圍場66天,去曲阜54天,居宮內(故宮)105天,居圓明園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圓明園居住時間達274天,在宮中居住僅73天。所以,圓明園內的陳設應不比故宮遜色多少。
圓明園園林建築達20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4萬余平方米。除去不會有什麼陳設的亭軒的面積,用於園居、祭祀、讀書、游樂、存儲庫房等的建築面積在19萬平方米左右。這些建築內按一般陳設和庫房存儲計算文物數量的話,也應不少於故宮內陳設的文物數量。而據推算,溥儀退位時故宮實存文物至少應在150萬件左右。
道光年間內務府一份奏摺,詳盡載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宮內及圓明園庫貯物件情況:一兩重銀錁共存569390個,其中宮內存290505個,圓明園存280694個;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宮內存1194款,圓明園存450款;玉硯、筆洗等501件,其中宮內存142件,圓明園存337件;頭等瓷爐、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宮內存337件,圓明園存291件……圓明園的收藏情況,由此也略能窺見一斑。
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的時候搶走了絕大部分文物。
據當年參加搶劫圓明園的英法侵略軍回憶說:為了拍賣從圓明園中搶來的珍寶,他們把贓品「全安排展覽在喇嘛廟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種色調的白的和綠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琺琅瓷瓶、古銅器物、金銀的佛像;毛皮製品也特別精緻,其中許多都是很名貴的,有黑貂皮、水獺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別醒目的是,還有兩三件皇帝的朝服。英軍司令格蘭特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分給了士兵,「軍官們贈送他一把雕滿花紋的赤金酒壺,這是贓品中最精緻的東西」。英國女王也得到一份,是兩個美麗的大琺琅瓶。
法軍司令孟托邦把搶到的兩塊黃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塊交給格蘭特轉獻給英國女王,另一塊獻給法王拿破崙三世。回國後,孟托邦又獻給拿破崙三世許多東西:兩根將軍的裝飾杖,用金子做成,中間和兩端都鑲有很大的寶石,做工極為精細;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現在法國吉美軍事博物館展出),帶一頂戰盔;鎏金和釉的銅寶塔;好幾個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許多戒指、項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數以千計的珍奇玩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劫掠的圓明園文物通過各種拍賣會等途徑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還是保存在英法兩國。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中保存了兩萬多件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英軍曾將所劫走的圓明園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這部分敬獻文物連同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都收進了東方藝術館。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乃我國古代卷軸畫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一匹3尺長、2尺高的白玉馬,這匹玉馬曾被和 從圓明園中竊取,和 被抄家後,玉馬被重新放回圓明園,最終還是沒躲過被劫掠的命運。
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有個中國館,是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造的。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將從圓明園搶來的「戰利品」獻給了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歐也妮王後於是建造了這個中國館,將這些文物收藏起來。
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塔的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形制一樣,說明這對青銅龍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一對金罐和一隻金曼扎(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金曼扎鑲有珍珠、綠松石和紅寶石,說明當時圓明園內的擺設有多麼奢華。玻璃桌櫃里擺放著一串大念珠,這串珠子共有154顆,跟一般108顆珠子的朝珠不一樣,這是孟托邦將一串皇帝的朝珠和兩串皇後的掛珠串在一起獻給歐也妮王後的,沒想到歐也妮王後並不滿意,因為她早已聽說遠征中國的軍官們個個滿載而歸。她埋怨孟托邦只帶給她這樣的禮物,於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車寶物,前後總共送了她七車,包括從圓明園搶來的各種青銅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銀製品、景泰藍……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柄用名貴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顏色白中透綠,雕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銘文是:「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展品說明顯示,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聯軍劫掠後,在巴黎拍賣會上買來的……
隆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清廷用14年的時間,吸收西洋建築的巴魯克形式,於長春園北端,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稱「西洋樓」。西洋樓就是弘歷皇帝命義大利人郎世寧、法國人蔣友仁和王致誠等人設計監造,由中國工匠施工營建的。西式宮殿建築於中國園林中是一個創舉。海晏堂是西洋樓中最大的一幢建築物,樓前有噴水池,沿東西坡道可登上二樓。樓上東西兩側為水車房,呈工字形,中間為蓄水池,可盛水180噸。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進行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大搶劫。為了掩蓋他們踐踏人類文明的野蠻暴行,10月18日,侵略者將這座中外罕見的藝術寶庫焚毀。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又遭浩劫,殘存的十餘處景區慘遭劫掠,強盜們掠奪了園內的大批藝術珍品,大水法的十二生肖塑像難逃厄運,石雕被砸毀,銅獸頭和商周著名的青銅器,歷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書畫,清朝皇帝的御璽,以及玉如意、時鍾、金塔、玉磬等宮廷陳設品,還有清代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琺琅、景泰藍、珊瑚、瑪瑙、琥珀、水晶、寶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藝術品亦流落海外。《四庫全書》、《全書薈要》、《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圖書文物,也都未能倖免於難。
❺ 從八國聯軍侵入中國到現在一共有多少中國文物被盜
1900年6月,八國聯軍在天津登陸。八月,北京被佔領,八國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特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中國的珍貴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1 三海、皇史城、頤和園、天壇損失祭器1148件,社稷壇損失祭器168件。2 嵩祝寺丟失鍍金佛3000餘尊、銅佛50餘尊、磁佛13尊、磁瓶12對、鍍金器物40件、銀器7件、銅器4300餘件、錫器58堂件、幢幡70堂首、錦緞綉品1400餘件、竹木器110餘堂份、墨刻珍品1600餘軸、樂器100餘件。 補充: 3 六部九卿等各衙署俱被各國軍隊占為營房,瘋狂洗劫。鑾駕庫丟失輦乘21乘、鑾駕1373件、車轎12件、玉寶2件、皇妃儀杖282件、皇嬪彩杖84件、新舊雲盤傘各1件、 錦緞 旗面133件、 象牙 9隻、象鞍2盤、戰鼓2面、更鍾2架、靜鞭2件以及隨 什物 若干。4 翰林院丟失數萬冊經史典籍, 《永樂大典》 又失去307冊,錢法堂的數萬串新鑄銅錢、太常寺的金鋼祭器、 光祿寺 的金 銀餐具 ,均被洗劫一空。5 日軍從戶部銀庫搶走300萬兩銀子和無數綾羅錦緞,從 內務府 搶走32萬石倉米和全部銀兩。各處庫款所失約計銀6000多萬兩, 補充: 其它典章文物、國寶奇珍的價值難以估算。 6 南池子大街 的皇史宬里的《永樂大典》,被1900年 八國聯軍 大肆損毀丟棄,甚至用於修建工事之用,迄今只剩200冊。7 八國聯軍搶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約6000萬兩 白銀 ,其中日軍劫掠戶部(今公安部院內)庫存白銀2914856兩,並立即放火燒房,掩蓋罪證。鼓樓的更鼓,被日軍用刺刀刺破。 8 宋版書籍1860年火燒圓明園毀掉大部,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把北京最好的藏書全部燒毀,大風吹卷著《永樂大典》的殘頁漫天飛舞, 四庫全書 被八國聯軍毀掉數十萬冊。 補充: 9 法國皇帝 拿破崙三世 的歐也妮王後,為了存放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從敦煌掠奪的珍貴古籍文書和存放八國聯軍搶來的 圓明園 文物,擴建了丹楓中國館。目前,丹楓中國館藏有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 編鍾 、寶石和金銀器愈3萬多件.10 挪威人蒙茨曾捐獻給伯爾根實用藝術博物館數千件中國文物。蒙茨1887年到中國,曾在 中國海關 任職,後任 袁世凱 的騎兵團長、參謀長。期間,收集了兩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包括雕刻精美的圓明園的石雕,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柱礎、欄桿、望柱、石像等等。 補充: 11.1860年,英軍從 圓明園 劫掠文物現存 大英博物館 內的是,文物700多萬件。其中陶瓷2000餘件,玉器1200餘件, 青銅器 部約有800件之多。(還不包括中途損毀的)註:1860年 八國聯軍 其他劫掠文物未統計在其內。被世界各地的200餘家博物館收藏,而民間收藏的 中國文物 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日本僅在侵華期間掠奪的中國文物就達360餘萬件。流失海外的3萬片珍貴的 甲骨文 片,日本就有約1.3萬片。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 國珍 貴文物的數量,實在無法統計,估計應該在1600萬件以上,大約有30萬件以上的皇宮國寶流失
❻ 第二次世界大戰 哪年 發生 哪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中國學術界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大戰的序幕與爆發」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61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為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9000萬。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直接參戰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方面的代價。戰爭期間,蘇聯、美國、英國軍隊傷亡總人數達1860萬人,蘇聯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中國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以上;美國財產損失3500億美元,蘇聯財產損失2000億美元,英國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中國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以上。
法西斯國家本身在大戰中也遭受重創。戰爭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通常分為軸心國的戰略進攻與同盟國的戰略防禦,戰略相持與戰略轉折,以及同盟國的戰略進攻與軸心國的戰敗三個階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先後在各自的戰場上展開全面戰略進攻,在遭到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後,其進攻銳勢逐漸減弱,終於在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地區、非洲戰場的阿拉曼地區和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域到達戰略進攻的終點。
在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轉折之前,各主要戰場均有著各自的戰略相持階段。1942年11月前後,盟軍在三個主要戰場先後進行的斯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和瓜達卡拉爾島戰役,標志著大戰戰略轉折的實現。
1944年,同盟國在歐亞戰場先後轉入全面戰略進攻。歐洲戰場方面,蘇軍率先在東線發動強大攻勢,美英等國盟軍隨後在法國登陸,形成對德國的東西夾擊。亞洲與太平洋戰場方面,盟軍通過島嶼登陸作戰和海空作戰對日軍展開戰略進攻。歐亞各國的抵抗運動和游擊戰爭則配合著盟軍的進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共商最後打敗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大計。1945年4月1日,盟軍在魯爾地區合圍西線德軍主力,下旬即進抵易北河一線。蘇軍於4月16日發起柏林戰役,25日與美軍會師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8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代表正式簽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三國首腦於7月17日至8月2日舉行波茨坦會議,商討如何處置德國、對日作戰和戰後處置日本等問題。會議期間,中國、美國、英國簽署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但是,公告內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絕。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9日兵分三路向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在中國軍民協助下,蘇軍解除關東軍武裝,11日進入朝鮮北部地區,25日佔領南薩哈林島,9月1日進佔千島群島。8月9日,毛澤東號召中國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面反攻。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各抗日游擊隊立即向華北、華中、華南敵占區發動進攻,並抽調大量兵力進軍東北,會同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作戰,取得反攻的重大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28日,盟軍開始在東京附近和其他地區登陸,實現對日本的佔領。9月2日,日本代表在駐泊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代表在南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即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現代化的戰爭。交戰雙方大量使用坦克、裝甲車、飛機、火炮、軍艦等現代武器裝備,並首次使用雷達、火箭炮、導彈、原子彈等新式武器和技術,導致作戰形式和方法的重大變革,出現了閃擊戰、大縱深作戰、登陸與抗登陸作戰、潛艇戰與反潛戰、航空母艦編隊作戰、戰略轟炸與防空作戰、空降與反空降作戰等新的作戰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在戰爭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對軍事思想和戰略理論的影響深遠,為各國國防建設提供了歷史借鑒。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的又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及其奠定的「雅爾塔體制」,為戰後世界的相對和平創造了條件。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削弱了資本主義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世界諸強並立、相互爭霸的格局,出現了美國獨霸的一統天下。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亞歐一系列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道路。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❼ 防曬衣哪個品牌好求推薦
優質的防曬衣品牌推薦:
1、稻草人防曬衣。
挺好看的,性價比也高,質量也不錯。雖然單色,但上身沒有很老土的感覺,還算是挺時尚的。長期呆在戶外還是有點悶,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腋下有透氣孔,整體的透氣性還可以,防曬效果也還行,雖然穿過幾次,但是我還是會搭配上防曬霜防曬噴霧這些來用,所以沒有被曬黑。
4、UV100防曬衣。
UV100品牌成立於1994年,在市場上是一家頗具競爭力的品牌,成立以來公司對產品的生產技術不斷的進行創新,致力於打造出品質最佳的產品,旗下的防曬衣採用最優質的面料製作而成,在產品的質量上是相當完美的一個品牌。
❽ 八國聯軍共毀我國多少文物分別是什麼
1900年6月,八國聯軍在天津登陸。八月,北京被佔領,八國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特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中國的珍貴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1 三海、皇史城、頤和園、天壇損失祭器1148件,社稷壇損失祭器168件。2 嵩祝寺丟失鍍金佛3000餘尊、銅佛50餘尊、磁佛13尊、磁瓶12對、鍍金器物40件、銀器7件、銅器4300餘件、錫器58堂件、幢幡70堂首、錦緞綉品1400餘件、竹木器110餘堂份、墨刻珍品1600餘軸、樂器100餘件。 補充: 3 六部九卿等各衙署俱被各國軍隊占為營房,瘋狂洗劫。鑾駕庫丟失輦乘21乘、鑾駕1373件、車轎12件、玉寶2件、皇妃儀杖282件、皇嬪彩杖84件、新舊雲盤傘各1件、 錦緞 旗面133件、 象牙 9隻、象鞍2盤、戰鼓2面、更鍾2架、靜鞭2件以及隨 什物 若干。4 翰林院丟失數萬冊經史典籍, 《永樂大典》 又失去307冊,錢法堂的數萬串新鑄銅錢、太常寺的金鋼祭器、 光祿寺 的金 銀餐具 ,均被洗劫一空。5 日軍從戶部銀庫搶走300萬兩銀子和無數綾羅錦緞,從 內務府 搶走32萬石倉米和全部銀兩。各處庫款所失約計銀6000多萬兩, 補充: 其它典章文物、國寶奇珍的價值難以估算。 6 南池子大街 的皇史宬里的《永樂大典》,被1900年 八國聯軍 大肆損毀丟棄,甚至用於修建工事之用,迄今只剩200冊。7 八國聯軍搶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約6000萬兩 白銀 ,其中日軍劫掠戶部(今公安部院內)庫存白銀2914856兩,並立即放火燒房,掩蓋罪證。鼓樓的更鼓,被日軍用刺刀刺破。 8 宋版書籍1860年火燒圓明園毀掉大部,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把北京最好的藏書全部燒毀,大風吹卷著《永樂大典》的殘頁漫天飛舞, 四庫全書 被八國聯軍毀掉數十萬冊。 補充: 9 法國皇帝 拿破崙三世 的歐也妮王後,為了存放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從敦煌掠奪的珍貴古籍文書和存放八國聯軍搶來的 圓明園 文物,擴建了丹楓中國館。目前,丹楓中國館藏有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 編鍾 、寶石和金銀器愈3萬多件.10 挪威人蒙茨曾捐獻給伯爾根實用藝術博物館數千件中國文物。蒙茨1887年到中國,曾在 中國海關 任職,後任 袁世凱 的騎兵團長、參謀長。期間,收集了兩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包括雕刻精美的圓明園的石雕,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柱礎、欄桿、望柱、石像等等。 補充: 11.1860年,英軍從 圓明園 劫掠文物現存 大英博物館 內的是,文物700多萬件。其中陶瓷2000餘件,玉器1200餘件, 青銅器 部約有800件之多。(還不包括中途損毀的)註:1860年 八國聯軍 其他劫掠文物未統計在其內。被世界各地的200餘家博物館收藏,而民間收藏的 中國文物 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日本僅在侵華期間掠奪的中國文物就達360餘萬件。流失海外的3萬片珍貴的 甲骨文 片,日本就有約1.3萬片。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 國珍 貴文物的數量,實在無法統計,估計應該在1600萬件以上,大約有30萬件以上的皇宮國寶流失
❾ 防曬用什麼防曬服效果好
一、迪卡儂防曬服
迪卡儂防曬服防曬透氣,比較輕薄穿起來比較舒適,這款版型比較修身獨立收納。有珊瑚色和白色等顏色,男女款都有,衣服很好非常透氣,款式新穎,輕巧方便,特別容易收納,放在一個小袋子里很方便!我們去海邊玩,老公專門穿著防曬衣,皮膚也沒有曬黑,衣服一會兒就幹了,特別得好。
參考價格:¥ 149.90
功能: 防紫外線 透氣 速干
二、探路者男士防曬衣
探路者男士防曬衣UPF40+ 防曬防潑水,超薄透氣適合海邊旅遊的時候穿。衣服質量不錯,款式很棒,很輕薄,透氣,設計比較合理,今天下了陣雨,穿上很合適。防曬效果比較不錯,雖然感覺面料裡面有塗層,但不感覺悶熱。
參考價格:¥ 243.00
功能: 防水 防風 防紫外線
三、阿迪達斯男防曬衣
阿迪達斯男防曬衣穿著合身,版型非常好時尚簡約。不錯的阿迪達斯衣服,很合適質量過關,物美價廉。是防曬服排行榜10強之一,這個款式時尚簡約適合年輕男士穿,顯得比較有氣質帥氣。
參考價格:¥ 269.00
功能: 耐磨 透氣
四、駱駝戶外皮膚衣防紫外線防曬衣
駱駝戶外皮膚衣防紫外線防曬衣有男款女款選擇,防紫外線 UPF40+ 輕薄透氣防潑水,輕巧便捷還有收納袋可以放進去折疊起來只有拳頭那麼大,方便攜帶受到很多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愛。款式簡單大方。關鍵衣服設計完美,帽子可收起,內還有口袋,裝東西方便,不易丟失。
參考價格:¥ 158.00
功能: 防紫外線 透氣 耐磨
五、法國伯希防曬衣
法國伯希防曬衣有男女款,輕薄透氣,適合戶外旅遊運動。UPF40+ 輕薄透氣,時尚簡約的款式很漂亮,清新脫俗,質量沒的說,很好,這兩天逛公園穿上,也沒覺得很悶熱,有一定的防曬作用,滿意!
參考價格:¥ 158.00
功能: 防紫外線 透氣 耐磨
六、南極人戶外夏季防曬衣
南極人戶外夏季防曬衣超薄,適合情侶穿。款式簡單大方,面料質量都不錯,透氣性好,上身效果還不錯,很喜歡這種風格特別親膚!簡約大方,是我喜歡的風格,也不怎麼透,厚度適中。
參考價格:¥ 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