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刺刀既然被各路冷兵器吊打,為什麼仍能淘汰長槍兵等重要兵種呢
刺刀確實是淘汰大刀、長矛等冷兵器的重要武器。
替代歷程
在近代早期,火槍的射速很慢。
在軍事史上,刺刀的發明,不亞於馬蹬的出現。它們都將自己統合進了一件原有的,威力巨大的兵器,實現1加1大於2的雙贏。
這樣的兵器,你不能單純拿它某個方面的用途來跟其他兵器進行比較,要從全局去看待它的巨大效能。
❷ 二戰時,日軍引以為傲的刺刀術為何對美軍不起作用
先說說為什麼要用刺刀和別人對拼。如果敵方的火力比己方的高,那麼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戰火損失,在敵方陣地上拼刺刀就能很好的抵消這種傷害,這就使得中日戰場上,中國軍隊很喜歡和日軍拼刺刀。但是對於美國的火力壓制實在太厲害,而且身邊還隨時配備散彈槍,這就使得日本人的近戰毫無作用。
為了對付喜歡玩偷襲的日軍士兵,美軍還配備了火焰噴射器來「清理草地和戰壕」,在與美軍進行近距離作戰前就活活把他們燒成烤肉。
❸ 「刺刀」一詞是怎麼演變而來的
刀和劍是古代戰爭中經常使用的武器。大約在1640年,刺刀作為前裝滑膛槍的配裝武器,創制於法國東南部的巴榮訥城。事實上法文「刺刀」一詞就是由該城的名稱演變而來,並一直沿用至今。
刺刀主要配裝於步槍上,它使用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當時單發步槍是各國步兵的主要武器,火力較弱,刺刀作為一種重要的戰術突擊的格鬥武器極受重視。新式刺刀在保留拼刺功能的同時,還具備多種軍事生活功能,可以切、割、鋸、剪鐵絲、開罐頭、起螺釘等。
最早的法國刺刀非常死板,它直接套塞於槍口上,完全堵塞住槍口,因而無法自槍口裝填子彈或射擊。這種呆板的設計直到17世紀後期或18世紀初期才有所改變,人們將刺刀卡裝在槍口旁側,前面仍可以裝填子彈或射擊,至此,刺刀才初具現代風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軍根據特種部隊以及軍官使用手槍很少的情況,開發出不裝配刺刀的M1卡賓槍代替手槍,這是由於軍隊一開始認為卡賓槍槍管較短較薄,肉搏時比較容易損壞。但事實顯示還是有不少需要使用刀械的場合。於是,美國人在1943年初期設計了一種易於製造,生產快速並且成本較低的制式格鬥短刀,即M3格鬥刀。1943年10月,由於部隊傳出卡賓槍仍應配備刺刀的聲音,美國陸軍因而開始測試M3格鬥刀改良版及其他三種刺刀。但後來因為廠商延誤,第二次大戰後期僅有少數配發。
❹ 日本人拼刺刀,德國人掄鐵鍬,二戰中哪個國家的肉搏技術最強
在二戰中日本所展現的肉搏能力更強,日本在對中國的侵略中經常使用刺刀與中國的軍隊進行肉搏,而德國士兵由於裝備精良,很少面臨著肉搏的場面。
而德國,由於戰爭策略的原因,大部分德國戰場都是使用的坦克,敵方自然也使用的是坦克。坦克戰爭導致德國很少遇到需要肉搏的情況,畢竟總不能拿著鐵鍬去拼對方的坦克,那是找死。
綜合來看,日本的肉搏技術更勝一籌,他們有著系統的刺刀肉搏訓練,有著豐富的經驗。而德國由於沒有什麼數據可以參考,所以無法對他們的肉搏能力進行一個戰力的評價。
❺ 一戰,二戰中所經常見到的刺刀到底是什麼樣的
刺刀又稱槍刺,日本人稱為銃劍,是裝於單兵長管槍械(如步槍、沖鋒槍)前端的刺殺冷兵器,用於白刃格鬥。也可作為戰斗作業的輔助工具。刺刀由刀體和刀柄兩部分構成。按形狀分為片形(刀形或劍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兩種。按與步槍連接方式又分為能從槍上取下裝入刀鞘攜行的分離式和鉸接於槍側的折疊式兩種。分離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鋸齒,並能與金屬刀鞘連接構成剪刀,具有多種功能。現代刺刀一般刀長20?30厘米,它在近戰、夜戰中仍有一定作用。
13世紀中葉,中國首先發明了火槍,並逐漸傳入歐洲。金屬管狀火器在歐洲的出現,最遲不晚於1330年。在正式文獻中最早的記載是在1364年,義大利佩魯賈城兵器庫的清單:「500門炮,約8英寸長,可以持在手中,非常漂亮,能夠射穿任何鎧甲」。而最早的實物,是1849年在德國坦能堡發掘出來的、毀於1399年的的銅制手炮(Hand gun)。當時使用的前裝式火槍,裝填和發射一發彈葯通常需要一分鍾,所以火槍手往往需要旁邊有長矛手提供保護,以防適度兵襲擊。火槍手自己也需在火槍之外,再配備一把刀劍或一支長矛。
關於真正的刺刀的誕生,歐洲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由一不知名的法國人於1610年發明的;另一說法是由法國軍官馬拉謝?戴?皮塞居於1640年發明的。但這兩種說法都認為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誕生是法國小城巴榮納(Bayonne),所以歐美把刺刀叫作「Bayone」。這種最早的刺刀為雙刃直刀,長約1英尺,錐形木質刀柄也長約1英尺,可插入滑膛槍槍口。
不論皮塞居是不是第一把刺刀的發明人,他確是最早將這種插塞式刺刀裝備部隊的人。1642年,已成為元帥的皮塞居在率軍進攻比利時的伊普爾時。為手下的火槍手配備了刺刀,這樣就無須再用長矛手來保護火槍手了。
我們現在平常看到的步槍一般都沒裝刺刀、主要是因為武器的發展、刺刀已經下降到了次要的位置了!當然不是全部的步槍都不要這個「夥伴」!一些步槍上還會留有刺刀的卡槽、就像游戲中很多武器都可以加刺刀的。
其次,刺刀的作用已經不像二戰那時候、沒子彈拆拼刺刀,如果人人子彈充足、都是沖鋒槍,很少人願意拼刺刀了,目前軍內是把刺刀突刺的訓練作為鍛煉意志品質和敢於戰斗的突刺精神來保留的。並不指望拼刺刀在實戰中的意義。所以自然也不會因為拼刺刀是否好用來設計步槍。
❻ 二戰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使了,這是為什麼
說起二戰,相信不會有人陌生,因為中國也是主戰場之一。這場牽連六十多個國家二十多億人口的世界大戰,其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以及破壞性之大是從未有過的,在法西斯同盟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兩股軍事力量的大比拼中,最終正義的一方取得了勝利,和平重新降臨。
首先,刺刀起源於17世紀的法國,歐洲人是最早使用刺刀的,雖然十七世紀還沒有美國這個國家,但是美國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法國人和英國人,美國人自然也有刺刀,在刺刀技術上,美國原本就強於日本,美國人使用刺刀自然更加嫻熟,對刺刀的各項改進絕不在日本之下。而且美國人在體格上更加高大挺拔,而日本人則相對矮小,在靠刺刀拼殺的近身格鬥中,日本人並不佔優勢。
其次,美國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美國的軍事力量要遠強於日本,當時美國軍隊基本都配備了火力又猛有輕巧實用的武器,而且日本因為缺了美國提供的物資裝備,在武器裝備上本就捉襟見肘,日本只能大量使用已有的武器,比如刺刀,但很多時候,日本的刺刀沒有用武之地。比如1942年,日本想進攻美軍駐守的中途島,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結果美國利用手中的先進技術提前獲知了日本的作戰計劃,以一艘航空母艦的代價摧毀了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艦,日本吃了一個大虧,主動進攻直接改為被動防守了。再比如1945年的八月,美國先後投下兩個原子彈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最後,美軍對日軍的作戰使用工具有了解,知道他們擅長用刺刀。所以,平時加大了美軍士兵對刺刀的訓練強度,而且還配備了很多其他的適用於近身搏鬥的武器,比如各種沖鋒槍、手槍等。這樣能盡量避免與日軍進行刺刀拼殺的機會。所以,即使日軍的刺刀再厲害,依然對美軍起不了太大的殺傷力。當然,在二戰中,作為中途被拉進戰爭的美軍來說,還是有近三十萬的傷亡人數。
❼ 哪些軍刺威力大
比利時FN FAL的刺刀
約在1640年,刺刀作為前裝滑膛槍的配裝武器,創制於法國東南部的巴榮訥城,法文刺刀(Baionnette)一詞就是由該城的名稱Bayonne演變而來,並一直沿用到今。
刺刀主要配裝於步槍上,它使用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當時單發步槍是各國步兵的主要武器,火力較弱,刺刀作為一種重要的戰術突擊的格鬥武器極受重視。
早期的刺刀是塞式刺刀,呈劍形,刀長30~60厘米,上面有一個木質錐形刀柄,可插進滑膛槍管的槍口內,作拼刺用,取代使用已久的長矛。這種刺刀問世不久就開始逐步向整個歐洲擴散。但它有一個明顯的缺陷:一旦刺刀插入槍管內,就不能再進行射擊;若插得太緊,則不易拔出;若插得太松,則容易脫落。後來為解決上述問題,又有人研製了一種刺刀,它在刀柄上裝兩個滑動環,可將刺刀套在槍口上。
1688年,法國陸軍元帥戴沃邦設計出了套筒式刺刀。這種刺刀截面呈十字棱形,套在槍口部,靠槍管上的卡筍和刺刀上的卡槽將刺刀固定。由於性能良好,很快就流行起來,並於1700年前被歐洲各國軍隊所採用。後經過一些改進,使該刺刀固定更加牢靠。目前包括比利時FN FAL、FNC在內的許多步槍所配裝的刺刀採用的都是這種連接方式。
AK-74和SVD最終型刺刀(第3型)
大約在1984年,前蘇聯推出了現在所使用的式樣的AK-74和SVD刺刀,也稱之為第3型刺刀。直到現在俄羅斯仍在使用這種刺刀。這種新型刺刀採用有凸紋設計的聚醯胺刀柄,重新設計了刀刃形狀,帶逆刃的弓形刀片背部加工有鋸齒。保留了剪切金屬絲的功能,但取消了護腕繩。據說從蘇聯過度到俄羅斯聯邦後,刺刀的設計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但卻找不到伊孜瑪什兵工廠生產的明顯識別標記。
EXTREMA RATIO(極端武力),是來自義大利的年輕刀廠,專門為軍方開發研製和生產軍用刀具,旗下產品以獨特亮眼.極富軍事戰斗氣息的造型,迅速在刀界打開了知名度。EXTREMA RATIO始建於1998年,目前EXTREMA RATIO擁有完整的產品生產線,足以滿足客戶在各方面的需求。EXTREMA RATIO的多半設計思路在野外求生與戰術的目標上,所以刀形多以粗曠耐用的AmericanTanto Point為主。其鋼材採用歐洲的不銹鋼N690,擁有高鉻含量(17%)的N690擁有相當好的防銹性能,其含有的特殊元素鈷(1.5%)則強化了鋼材的硬度和韌性。N690硬度HRC高達58-60。所有的EXTREMA RATIO刀皆採用Full tang全尺寸刀舌設計方式,這樣使得刀本題的鋼材由刀尖延伸到刀柄尾端,是整體強度最高的設計方式。刀柄尾端有刀孔繩,鋼材外露,可使用其進行各種敲擊作業。刀柄由Kraton(一種黑色的熱塑橡膠聚合體,被用來鑲在把手上提高韌性,COLD STEEL在直柄刀製作中也經常用它)製成,皆是可拆卸的設計,可與刀身鋼材完全分離,由螺釘固定,此種設計非常方便清理刀柄內部,防止水和污漬積在刀柄內。刀鞘系統以INPAX(一類似Kydex的熱塑性塑膠)或彈性樹脂為主體,多方向的尼龍編織帶加上D環的設計,使得您可以將刀子牢靠的固定在身上的任何部位,無論是正掛還是反掛,高掛低掛,這個刀鞘系統都可以讓你很迅捷的調整到舒適就手的位置。搭配使用在背包.H帶.S腰帶等戰術裝備上更不成問題。可謂是非常功能化的理想設計。義大利EXTREMA RATIO「極端武力」公司在海外無分廠,全都在義大利基地生產。義大利EXTREMA RATIO
❽ 日本學生練拼刺刀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仍沉迷抗日神劇!
2017年3月31日,日本文部省在頒布的新版《中學校學習指導要領》中,增設了「銃劍道」一項,此舉立刻在日本各界和國際社會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一些媒體的報道,這種被我國國內習慣成為「刺槍術」或「銃劍術」的格鬥技藝,其實就是日本軍國主義時期,日軍曾著重訓練過的、更殘害過無數中國民眾的「刺刀術」或「刺殺術」。據此,也有人發出了這樣的擔憂:現在日本文部省讓日本中學生習練這種舊日軍色濃濃重、殺傷力很強的「銃劍道」,到底想干什麼?難道是想搞軍國主義復辟嗎?
說起來,相對於所謂「日本中學校開設『銃劍術」課程』」的「擔憂」,國內諸如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我國青少年的校內體育鍛煉急劇萎縮,以及很多成年人沉迷於「抗日神劇」的現狀,才是真值得我們警醒的!畢竟與其看著人家,幽幽怨怨地抱怨激憤,不如先把自己搞好。這個世界上不會有誰會因為你弱,而讓著你,幫你成為一個強國的……
(本文部分資料由八重櫻網友提供,特此感謝)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