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國宴在哪裡舉辦

法國國宴在哪裡舉辦

發布時間:2022-05-17 02:38:40

Ⅰ 什麼身份才能參加國宴

你好,, 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為招待國賓、其它貴賓或在重要節日為招待各界人士而舉行的正式宴會。國宴菜是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為招待外賓,以及政府的名義外國援華人員,以及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人士的菜餚,每年國慶時,國務院總理舉行的招待會,都稱國宴。

中國國宴菜通常以淮揚菜為基準,匯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而成。以鹹味為主要口味,川菜減少了刺激性調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淮揚菜減少了糖的食用,特點是清淡可口,軟爛嫩滑,能夠滿足國內外大多來賓的要求。國宴一般在人民大會堂或釣魚台國賓館舉辦,但人民大會堂共設宴5000人,故近年國宴菜也進行了改革,以減少開支,菜單不超過三菜一湯,不上白酒。其中獅子頭、佛跳牆及三寶鴨等為國宴菜的代表菜

Ⅱ 哈里婚禮是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舉行嗎

婚禮舉辦地——溫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也頗為富麗堂皇,常用來舉辦國宴。這座180英尺長的大廳頗為壯觀,可以容納160人就餐,大廳正中將擺放長達175英尺的餐桌。

據報道,哈里王子和准王妃有意選用黛安娜王妃和凱特王妃當年結婚時乘坐的同一輛馬車。該馬車是1902年為愛德華七世國王加冕而建造的,已有116年的歷史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接見前來訪問的外國領導時,也曾用到這輛馬車。

Ⅲ 有介紹世界名城的資料嗎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鍾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築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築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花,房前屋後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最早發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 工業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佔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佔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代建築,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築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餘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裡,那裡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隻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裡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 回答者: k9evin | 二級 | 2011-4-28 20:53
巴黎--享有世界「花都」之譽的名城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它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工業、商業和交通運輸的中心。由於這個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美不勝收的園林,因此在各國名城之中,它享有世界「花都」之譽。
巴黎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舉辦地。1900年第二屆和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都在這個城市舉行。

巴黎市區面積為105平方公里,人口231萬(1975年),若加上它周圍的七個省在內而構成的大巴黎,面積則為12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約為1000萬,這是西歐的大都會。巍峨的埃菲爾鐵塔,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庄嚴肅穆的凱旋門,聞名世界的巴黎聖母院等等,每年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巴黎得名於公元四世紀。這個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中央的城市,地形象一隻大碟子,周圍是坡陡的山地,向著盆地緩緩地傾斜,盆地中部以石灰岩為主,它的上面覆蓋著一層肥沃的土壤,這使它成為法國最富饒的農業地區。巴黎是在塞納河中的一個小島上逐漸向兩岸發展起來的,它正好位於一條重要的南北大道和另一條東西向沿河道路的交叉路口邊,這兩條大道相當於現在巴黎南北的聖米歇爾--斯特拉斯堡大街和東西向的里沃利街與它的延伸部分。由於這個交通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它的發展十分迅速。菲立·奧古斯蒂島政時,這個島嶼的人吧經膨脹,擴大到南北兩岸,到了十七世紀末,這里的人口已增加了一倍,因而不得不建立新的城牆,1840年,城牆又向外移建。直到今天,在這些城牆之外仍在大面積地進行擴建,建造了許多工廠和工人住宅,還在原址上建了一條環城的道路。

法國五大河流之一的塞納河,橫穿了半個巴黎,這條風景秀麗的塞納河水經法國北部流入英吉利海峽。在距海口370公里的河心,有個船形小島--西岱島,目前,人們稱它為市島或嶼島。如今巴黎市徽上的銀色帆船就是巴黎起源的見證。塞納河流量一年四季比較穩定,終年可以通航。一般的汽艇和拖船可以從河口上溯直達到巴黎,而從巴黎通過塞納河的支流和運河,又可以與萊茵河、羅納河、盧瓦爾河相互通航,這就使得巴黎成為全國內河航運的中心。

巴黎地處溫帶,由於它離海洋較近,因而具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氣候溫和,每年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3.5攝氏度,河水不凍,而且降雪期也短。夏季的氣溫稍高,不過七八月份的平均氣溫也只不過有19.3攝氏度。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巴黎的每年平均降水量是619毫米,並且降落也比較均勻,這樣不致於造成乾旱或者洪水泛濫成災,上述自然條件為巴黎又增添了新的優越感。

巴黎聖母院是巴黎的一座雄偉的建築物,它屹於市島的中心。這座建築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馳名於世,更因為它是巴黎最為古老,最為高大的天主教堂,這在歐洲建築歷史上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座世界聞名的哥特式巨石建築物,從1163年開始興建,法國勞動人民歷盡艱辛,經過182年的努力才告落成,雨果說:「偉大的建築,就象高山一樣,是幾個世紀的產物」。過去,歐洲的教堂厚牆重拱,笨重粗糙,空間又窄小,內部也陰暗。而巴黎聖母院卻與之形成了鮮明對照。它的屋頂、塔樓、扶臂等等,所有的頂端都是尖塔,爭先騰空往天伸,生氣勃勃。其內部的大廳有6500平方米,高35米。它的祭壇、迴廊、牆壁、門窗都是由繪畫雕刻裝飾,可以容納9000人進行宗教活動。巴黎聖母院內,光線明亮,空曠而高昂,令人肅然生敬。它的底層有三座大門,其中最有名的是左門,即聖母門,大廳正中有用玉石雕塑的聖母像,聖嬰橫卧在她的膝蓋上。在106米高的塔內懸掛著13噸重的巨鍾,雇請大力士撞擊,它發出的聲音可聲震全城,這是巴黎人進行宗教活動的信號。後來,歐美所建造的哥特式建築,都帶有巴黎聖母院的痕跡。

人們說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徵,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則是現代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左岸馬爾斯廣場,精確高度為320.775米,可稱之現代鐵塔之祖。這個鐵塔建成於1889年,在本世紀20年代以前,它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建築的紀錄,所以,這座建築是法國人的一大驕傲。近百年前,人們為紀念法國成立共和國100周年,法國工程師、世界鋼鐵混凝土建築的奠基人埃菲爾提出建設世界上最高鐵塔的大膽設想,全塔由總重9000噸的18000件預制鋼結構件裝配而成,呈四方形,下粗上細,有1710級階梯通往塔頂,人們也可以乘電梯上去,三層平台上設有餐廳、游藝場等,最高一層有休息室,望台,並設有郵政信箱。這座鐵塔每隔七年油漆一次,加之日益增多的各種設施,塔身越來越重。據有關方面測定,現在重量已達11000多噸。過去,巴黎當局為保持傳統市容,曾經規定市中心的建築高度不能超過31米,其他地區不得超過31米。鐵塔落成後,一些人認為「俗不可耐,面目可憎」,鼓動拆毀。但是由於它的高度在當時成了仙間樓閣,因而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客來此參觀,有時人往往要排隊兩個小時才能買到登塔門票。這座鐵塔建成的第一年就接待了近200萬人,門票收入相當於建築投資的四分之三。以後每年都不少於2000萬人,而且,鐵塔也成了廣播、電視發射的中心,氣象和污染監測中心。拆塔論也就無市場了。但這座在風雨中屹立了近一百個春秋的埃菲爾鐵塔現已銹跡斑斑,一項將耗資1.9億法郎的維修和改造塔上設施的工程不得不著手進行。

巴黎的「愛麗舍田園」有「神話中的仙景」之稱,這又是巴黎的一大驕傲。這條全長1800米,寬120米,中間可並行10輛汽車的馬路,兩側人行道邊種著參天的栗樹,外道附近是停車場,橫道以地道與地鐵走廊代之。在街道旁有巴黎最豪華的百貨商店、夜總會、影劇院、大銀行、航空公司等。大街東與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的協和廣場連接,廣場的中部豎立著一座盧克索神廟的方尖碑,碑的周圍是一片草地和花園,人工噴泉噴射著晶瑩的水柱與之相映。大街西與星形廣場相連,從這個廣場放射出12條林蔭大道,再由一條圍繞廣場的環形大街把它們貫通起來。凱旋門屹立在廣場中心,其高48.8米,長44.5米,厚22米。它設有三個拱形門洞,中門寬14.6米,高36.6米,在這個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熄。法國人民為了紀念這些烈士,每逢節日就有一面長達10多米的國旗從拱頂垂直而下,悼念長眠者。門內還刻著曾隨拿破崙征戰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外刻有歷代名家的傑作,如《馬賽曲》組雕,自由女神等。你如果想從凱旋門頂鳥瞰巴黎市景色,可以捷足攀登,也可以乘電梯而上。

這個著名的愛麗舍田園大街可謂是巴黎的主動脈,它不但是巴黎市民集會的場所,並且每年吸引著大約1000多萬外地及外國人到此一游。整個巴黎全城總長1300公里,有4500多條街道,其中包括長達4.36公里的福吉拉爾大街,但它同愛麗舍田園大街是無法媲美的。

聞名於世的凡爾賽宮又是巴黎最美麗的一處林園。它在市區西南約18公里處。這是法國帝王的行宮,始建於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人們把它擴建成了長達400米的建築物,一面為大花園,而另一面有幹道通向市區。據說路易十六當政時期,奢侈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聚集廷臣18000名,終日在此舞宴作樂。1789年人民群眾起義,他逃入城內,自此,凡爾賽宮不再作為王宮而漸漸冷落下來。1870年這里被普魯士軍隊佔領,同年,梯也爾資產階級政府也把這里作為自己的巢穴,血腥鎮壓了巴黎公社。後來,法國政府把這里開放為公共園林,每年到此的遊客達200多萬之多,總統也常在這里舉行國宴。

巴黎凡爾賽宮的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總佔地面積為111萬平方米。整個園林有100萬平方米,園林里有1400個噴水池和噴泉都以精巧的人獸雕刻裝飾。為了美化這個大園林,還專開了一條大運河連接塞納河,引來噴水之源,宮廷內500多間大廳小室,處處金碧輝煌。人們漫步於園林之中,猶如置身於中世紀時代,又沉迷在現實園林之中,真是妙不可言。

巴黎又是一座博物之城,這個城市有60所博物館、藝術館,珍藏著世界稀有的珍寶。在巴黎街頭鑲嵌紀念碑保護標志的建築物已達1132處,其中包括周恩來住過的旅館,都是巴黎人引以自豪的歷史文物。全世界處處可見的維納斯雕像,原作就收藏在巴黎國立博物館內,這是古代神話中愛和美的化身。巴黎博堡大街上的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藝術館,也有人稱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文化工廠」。其外表象一座石油化工廠,鋼架林立、管道縱橫,水、電、空調管道全部暴露在牆外,就連電梯也是用透明殼罩著在室外升降。藝術館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這里也是遊客最多的觀光點。

巴黎交通也是非常發達的。它有歐洲最大的戴高樂機場,連接著77個國家和地區的161個城市,每年的吞吐量達1000萬遊客。它有一個十一層的候機大樓,頂部三層能停放3900輛汽車,中三層為旅客出境入境的地方,下五層擁有十多家餐廳、酒吧和39家免費商店,以及其它服務機構。整個大樓由23部電梯貫通。巴黎的交通是立體型結構,它除了270多萬輛私人汽車外,城市的公共交通還由短程鐵路,地下鐵路構成,整個巴黎有七個火車站連接十多條長途干線,通向國內和歐洲各國。巴黎有地下鐵路276公里,設有400多個車站,每天運送300多萬旅客。最上層是地面交通樞紐站,中間為火車站,最下為地鐵車站,形成了一個多層綜合體,旅客可以在同一地點自由換乘所需的線路。無論從哪裡上車,只要換一兩次車便可到達巴黎任何地方。為了不使或減少交通阻塞,巴黎市當局在50年代就規定了1000條單位向道,在市區13公里的塞納河道上架橋達35座,每隔370米就有一座橋,兩岸交通方便。整個巴黎的6600個交叉路口,全都在指揮中心的電視監視之下,若出現堵塞,即顯示在熒光屏上,中心即發出命令,由附近警察前往疏導。 時裝和花卉也是巴黎的一大特點。在大街上,人們很難碰到服飾一樣的婦女,全市有2280家時裝店,每年要拋出3500種新裝。許多外國富翁都要到巴黎專制衣服。西方女郎則以追求巴黎時裝爭奇斗艷,許多妙齡少女甚至把自己的青春都拋擲在這里。種花和栽草是巴黎人最感興趣的業余活動,每年到了三月法定綠化月和3月31日植樹節,巴黎人便大顯身手,種下又一代新苗。在餐廳,每個餐桌上必有一支瓶插鮮花,每個窗檯必有灌木盆景,在如此擁擠的巴黎土地上,每個市民還擁有平均24.7平方米的綠地面積,實在難能可貴。

在巴黎這個花花世界裡,在佔全國2%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國20%的人口、25%的工業產值、33%的商業營業額、27%的服務業、96%的銀行服務量、70%的保險公司、38%的企業總部、22%的就業人口、50%的科技人員、40%的自由職業者。英雄的巴黎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1871年3月18日舉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為世界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的斗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回答者: a13007884186 | 一級 | 2011-4-28 22:20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鍾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築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築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花,房前屋後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最早發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 工業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佔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佔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代建築,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築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餘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裡,那裡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隻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裡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影響。所以稱它為「音樂之都」。

Ⅳ 白宮國宴的禮儀地點

按照美國國宴的外交禮儀,到訪的外國元首及其配偶從北門廊進入白宮,美國總統和夫人將守候在此歡迎他們的到來。而吃飯的地方則在白宮的國宴廳,國宴廳是白宮兩間宴會廳中較大的一個,可容納140位賓客。
當地時間2015年7月7日首次國宴廳裝修後對外亮相。米歇爾此番裝修並沒有大動土木,用她的話來說,「相當簡朴」。據悉,此次「簡朴」的裝修總共花費不到60萬美元,將國宴廳原來的窗簾、餐椅和地毯進行了更換。裝修前,國宴廳是溫馨的米黃色,裝修後,多了藍綠色彩,風格更加簡約現代。
雖然設有專門的國宴廳,但美國國宴的舉行地點並不拘泥於此。2009年奧巴馬為時任印度總理辛格舉辦國宴時,地點便選在了南草坪,因為印度人「經常在帳篷內慶祝」。而2014年奧巴馬為法國總統奧朗德舉辦國宴時,地點則選擇在花園中。

Ⅳ 國宴以哪個菜系為主

國宴菜通常以淮揚菜為基礎。

國宴匯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而成。以鹹味為主要口味,川菜減少了刺激性調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淮揚菜減少了糖的食用,特點是清淡可口,軟爛嫩滑,能夠滿足國內外大多來賓的要求。

中國國宴一般在人民大會堂或釣魚台國賓館舉辦,但人民大會堂共設宴5000人,故國宴菜也進行了改革,以減少開支,菜單不超過三菜一湯,不上白酒。其中獅子頭、佛跳牆及三寶鴨等為國宴菜的代表菜。但除了官方的國宴菜外,出現了一些以國宴菜為招牌的餐館,如無名居、玉華台飯庄等。

(5)法國國宴在哪裡舉辦擴展閱讀:

宴廳布置:

國宴一般在國家宴會廳舉行。有時也根據不同情況和來訪國代表團人數的多少,選擇在其它宴會廳。承接國宴活動的廳室,其布置一定要莊重、美觀、大方,設計上切忌張燈結綵、過多地裝飾。

宴會廳的正面並列懸掛或豎立兩國國旗。懸掛國旗前要對旗幟的圖案、標記作認真地鑒別、校對,防止倒掛或錯掛,旗子一定要掛正掛牢,間隔和高度要一致。由中國政府邀請來賓時,中國的國旗掛在左方,外國的國旗掛在右方。來訪國舉行答謝宴會時則互相調換位置。

中國國宴餐桌布置多採用圓桌。主賓席的桌面大於其它的桌席,位置居上而且醒目,其它桌席可根據出席人員的多少,擺成梅花形。餐桌檯面要布置花壇或插花。

各種鮮花的品種一定要根據來訪國的國花和風俗習慣適當選擇,在布置花壇時不要過於花俏,要保持嚴肅、莊重。宴會廳內所有餐桌和工作台都要加台圍。在主賓席的左側上方設講台,講台上擺設麥克風、台燈、茶盤,供兩國領導人講話用。樂隊的位置設在整個宴會桌區的下方,一般不要離賓客的座席過近。

國宴通常設有專門的休息區,也叫迎風酒會區,布置小圓桌,周圍適當擺些椅子,在宴會廳周圈設貴賓休息廳,按會見的要求進行。

Ⅵ 哪裡可以品嘗到國宴

國宴一般在人民大會堂或釣魚台國賓館舉辦。國宴是國家元首、政府為招待國賓及其它貴賓或在重要節日為招待各界人士而舉行的正式宴會。

Ⅶ 各國國宴知多少

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為招待國賓、其它貴賓或在重要節日為招待各界人士而舉行的正式宴會。國宴菜是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為招待外賓,以及政府的名義外國援華人員,以及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人士的菜餚,每年國慶時,國務院總理舉行的招待會,都稱國宴。
中國國宴菜通常以淮揚菜為基準,匯集了各地方菜系,整理、改良而成。以鹹味為主要口味,川菜減少了刺激性調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淮揚菜減少了糖的食用,特點是清淡可口,軟爛嫩滑,能夠滿足國內外大多來賓的要求。國宴一般在人民大會堂或釣魚台國賓館舉辦,但人民大會堂共設宴5000人,故近年國宴菜也進行了改革,以減少開支,菜單不超過三菜一湯,不上白酒。其中獅子頭、佛跳牆及三寶鴨等為國宴菜的代表菜。
國宴菜博採國內各菜系之眾長,按「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的要求,上及宮廷餚饌譜錄,下采民間風味小吃,外涉世界各國名菜,內及國內八大菜系,廣采博取,擷英集精,形成獨具特色的系列菜系,突出體現了現代飲食「三低一高」(低鹽、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要求。口味中西結合,科學合理配膳,注重保健養生之功效。 人民大會堂國宴菜被稱為「堂菜」,是國宴菜的一個重要代表,其特點是:用料珍貴,選料精細;以味為本,鮮咸為主;刀工嚴謹,調味細膩;質地軟嫩,色澤素淡;點綴得體,造型典雅。「堂菜」具有「清淡鮮嫩,形美色絕」的獨特風格,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枝奇葩。

Ⅷ 韓國國宴吃狗肉,各國國宴有哪些特色

外國國宴通常為晚宴,出席者8時到場,端杯聊天,常常於9時或10時入席進餐。出席國宴的人都著正式服裝,按排定的席位入座。大家談政治、談友誼,當然也說天道地,天南海北。國宴一吃常常就是兩三個小時,但飯菜卻遠比人們想像中簡單:往往是少許冷盤,一或二道熱菜,一道甜食,外加麵包和飲料隨時應索提供,完全沒有當年康熙老爺子大擺滿漢全席時的闊綽與奢侈。
當然,飯菜簡朴不代表「禮輕情不重」,實際上西式國宴特別注重禮儀,其功夫往往在飯菜之外。比如在瑞士,聯邦政府主席為招待各國外交使節而舉行的國宴,都是三菜一湯,加上一份甜食,但精明的主人善於用五彩繽紛的鮮花和美妙的音樂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氣氛,讓你有賓至如歸之感。菜式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甜點上裝飾有瑞士國旗圖案,狀若熊掌的蘑菇牛排看起來賞心悅目。瑞士的首都伯爾尼被譽為「熊城」,吃了這道菜,從肚子到腦子都再忘不了伯爾尼。


‍ 英國國菜: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
國宴說起來很嚴肅,其實不外是一種飲食文化與民風民情的展示。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飲食習俗也千差萬別,所以各國的國宴也因地因民族而異,五彩繽紛。
英國:英國菜的特點是油少而清淡,講究花樣,注意色、香、味。「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被稱為英國的國菜,是英國人待客的佳餚。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加雞蛋、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

墨西哥國菜:玉米宴
墨西哥人以玉米為主食,國宴也是一盤盤玉米美食。 「托爾蒂亞」是將玉米面放在平底鍋上烤出的薄餅,類似中國的春餅,香脆可口,尤以綠色玉米所制的薄餅最香。「達科」是包著雞絲、沙拉、洋蔥、辣椒,用油炸過的玉米卷;最高檔的「達科」以蝗蟲做餡。「達瑪雷斯」是玉米葉包裹的玉米粽子,有餡拌雞、豬肉和乾果、青菜,肉香伴香嫩葉芬芳,吃後齒頰留香。「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魚、肉熬成的鮮湯。整席玉米國宴,包括麵包、餅干、冰淇凌、糖、酒,一律以玉米為主料製成,令人開眼界。

日本國菜:生魚片
日本人自稱為「徹底的食魚民族」。日本捕魚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魚蝦,一年人均吃魚100多斤,超過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魚有生、熟、干、腌等各種吃法,而以生魚片最為名貴。國宴或平民請客以招待生魚片為最高禮節。日本人稱生魚片為「沙西米」。一般的生魚片,以鰹魚、鯛魚、鱸魚配製,最高檔的生魚片是金槍魚生魚片。開宴時,讓你看到一缸活魚,現撈現殺,剝皮去刺,切成如紙的透明狀薄片,端上餐桌,蘸著佐料細細咀嚼,滋味美不可言。不吃生魚的外國人,嘗了一次便想吃第二次了。

朝鮮國菜:全狗宴
和崇尚簡約的西式國宴不同,一些國家和地區非常注重以民族特色招待賓客。1970年4月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時,金日成主席就為他特設了「全狗午宴」款待。這「全狗午宴」的冷盤和熱菜均從狗的混身上下做文章:狗血腸、紅燒狗肉、清燉狗肉、狗肉湯。烹飪方法不同,每道菜香而不膩,美味可口。另外,看似不起眼的泡菜也在朝鮮的國宴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朝鮮泡菜風味獨特,酸、辣、香、脆齊備,既下得普通百姓的廚房、也上得國宴的廳堂。

衣索比亞國菜:生牛肉配英吉拉薄餅
衣索比亞的國宴多是生牛肉宴。生食的牛肉很鮮嫩,鮮血淋淋的牛肉最受歡迎,吃法有兩種:一是將剝去皮的整頭牛劈成兩半,掛在鉤上,客人一手持刀一手拿盤,你愛吃什麼自己動手去牛身上切,邊切邊蘸著作料吃,不加主食;另外一種是把牛肉絞成肉糜,拌上辣椒粉等調料裝盤吃,或用一種穀物做成的「英吉拉」薄餅裹著吃。海爾·塞拉西皇帝在位時宴請中國俞沛文大使以及後來衣索比亞外長宴請楊守正大使,均以生牛肉宴款待,那情形真是盛情難卻。

法國國菜:法式焗蝸牛
法國菜是西方國家中最負盛名的一種,而「巴黎牛排油炸土豆絲」又被譽為這個美食大國的國菜,每次都會被端上國宴檯面。這菜妙在牛排半生半熟,肉呈紅色,鮮美可口,土豆絲焦熟適度,嚼起來滿口是香、風味獨特。法國國宴上還常有名菜——烤蝸牛,它的製作很特別:將蝸牛肉同蔥、蒜、洋蔥一起搗碎,拌以黃油,調味之後,把肉塞回殼內,放在特製的瓷盤,送進烤箱烤。食用時油還冒著泡,香氣撲鼻。

阿拉伯國家國菜:烤全羊
阿拉伯國家國宴最愛用、也最受歡迎的一道菜是烤全羊。烤熟的整羊放在桌上,旁邊有切好的生洋蔥和其它調味品,任客人持刀割肉自行享用。

非洲國菜:烤駱駝
非洲國家的國宴具有地方特色。非洲烤駱駝是一道國菜,外交部招待外國使節的大餐就是一道烤駱駝,那滋味不可言傳,總之過口難忘。烤駱駝上席的時候還特別有趣:駱駝被掏空內臟,一隻烤全羊會被置於駱駝腹中,一隻烤雞又含於全羊腹中,那烤雞腹中又藏著一隻烤鵪鶉,鵪鶉腹中含著一個雞蛋。當客人開始品嘗這烤駱駝之時,就好象在猜一道妙趣橫生的連環謎題,主人的熱情與幽默都在不言之中。

西班牙國菜:海鮮飯
西班牙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海鮮常作為國宴的美味佳餚。「巴愛雅(Paella)」舉世聞名,它實際是一種用油炒過的大米加上各種海鮮或肉食作配料製作而成。政府高官常用此招待外國貴賓。

秘魯國菜:烤肉串
秘魯以烤肉串作為國菜,尤以烤牛心、羊心、雞心為主。烤前將肉串放入酒、醋、鹽、蒜、辣椒等原料腌拌數小時,烤時掌握好火候,烤出的肉串芳香四溢。

資料來源於:世界國宴都吃啥:韓國狗肉宴 非洲烤駱駝
http://intl.ce.cn/qqss/201306/08/t20130608_24464277_1.shtml‍

Ⅸ 法國總統府叫什麼名字

基本介紹 法國巴黎古建築,愛麗舍宮(Elysée Palace)是法國總統官邸,巴黎重要建築之一。始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 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卻名為「愛麗舍宮」。1873年,麥克馬洪繼任總統,於1879年1月22日頒布法令,正式確定愛麗舍宮為總統府,後延續至今。現常作為法國政府的代稱。 [編輯本段]歷史地位 愛麗舍宮在世界上與美國的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以及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同樣聞名遐邇。它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府,也是法國最高權力的象徵。
愛麗舍宮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街(Champs-Elysées)的東端,面積1.1萬平方米,地處熱 鬧的市中心,背倚一個2萬多平方米的恬靜大花園。它的主樓是一座兩層高的歐洲古典式石建築,典雅莊重,兩翼為對稱的兩座兩層高的石建築,中間是一個寬敞的矩形庭院。宮內共有369間大小不等的廳室。
愛麗舍宮興建於1718年,迄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此處原為一位伯爵(名叫戴弗羅)的私人住宅,所以當時稱為戴弗羅公館。後來歷經滄桑,幾易其主,但長期都為達官貴人所享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都先後入住過,並將此處改名為波旁大廈。1815年拿破崙一世滑鐵盧戰役大敗之後曾在此簽降書遜位。拿破崙三世於1848年當選總統後也曾遷至此處,他稱帝後此處即成為皇家殿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於1873年頒布法令,正式指定愛麗舍宮為法國總統府。此後的百餘年,歷屆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幾乎都在此工作和生活。從1989年開始,在每年9月份的法國古堡節,愛麗舍宮便向公眾開放參觀了。
「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 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卻名為「愛麗舍宮」。
1873年,麥克馬洪繼任總統,於1879年1月22日頒布法令,正式確定愛麗舍宮為總統府,後延續至今。現常作為法國政府的代稱。 [編輯本段]所在位置 愛麗舍宮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愛麗舍田園大街北側,它是一座大石塊砌成的二層樓建築。 [編輯本段]華麗建築 主樓左右對稱的兩翼是兩座平台,中間是庭園,外型樸素莊重。宮殿後部是一座幽靜、秀麗的大花園。 愛麗舍宮內部,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面壁都用鍍金鈿木裝飾,牆上懸掛著著名油畫或精緻掛毯,四周陳設著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傢具,廳內陳列著珍貴藝術品以及金光閃爍的座鍾和大吊燈,宛如一座博物館。
現在總統府就設在這里。二樓是總統辦公室和生活區,底層各客廳用作會議廳、會客廳或宴會廳,廳內陳設仍保持古時的模樣,迎賓廳在主樓,中央是宮殿入口,總統在這里迎接各國貴賓。法國國家元首有時在節日廳東園舉行盛宴歡請外國貴賓。新的國家元首當選後,在節日廳舉行就職儀式。每年接受外交使團的新年祝賀也在這里。 [編輯本段]修建歷史 愛麗舍宮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它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歷史。
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起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大廈。主人死後,蓬帕杜爾侯爵夫人買下了戴佛爾大廈,她死後,大廈轉到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手裡。1773年路易十五把宮殿賣給了金融家博讓,13年後又被新國王路易十六買下,後來他的侄女波旁公爵夫人成了宮殿的主人,戴佛爾大廈改名為波旁大廈。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這座大廈幾經轉手,最後改名為愛麗舍宮。 1805年8月,拿破崙的內兄繆拉買下愛麗舍宮。3年後他被封為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國王,把這座宮殿送給了拿破崙。奧地利戰役爆發前,拿破崙和約瑟芬就住在宮內。1815年百日政變中,拿破崙又回到愛麗舍宮;滑鐵盧戰役失敗後,他在宮內宣布等二次退位。1816年路易十八把愛麗舍宮送給他的侄子貝里公爵,就是後來的法王查理十世。1820年查理十世遇刺身亡,這座宮殿就被拋棄了,20多年無人居住。1848年路易·波拿巴(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後,住進此宮,拿破崙三世稱帝後,把愛麗舍宮改為皇宮,當時曾經接待過大批外國國家元首。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以後,愛麗舍宮改為總統府,從此100年來,一直是法國總統辦公的地方。
原名戴佛爾大廈。位於法國巴黎的福波-聖奧諾雷、愛麗舍路之間,以及加布里埃爾大道和馬爾基宜大道之間。它自成為總統官邸已有100多年。
1718年,埃佛爾的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起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大廈。一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這座大廈才改名為愛麗舍宮。1848年拿破崙三世上台後,決定把愛麗舍改為皇宮。自1873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就任起,至今100多年來,它一直是法國總統府。 [編輯本段]建築風貌 愛麗舍宮是一座有大石塊砌成的二層樓建築。主持左右對稱的兩翼是兩座平台,中間環抱著園庭,外型樸素莊重。宮殿後部是座幽靜、秀麗的花園。愛麗舍宮內部處處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面壁都有鍍金細木裝飾,牆上懸掛著名油畫和精緻掛毯,四周陳設著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傢具和珍奇藝術品,以及金光閃閃的座鍾和大吊燈,使這里宛若是一座博物館。
現在愛麗舍宮的主樓二樓是總統辦公和生活的地方。底層各客廳用作會議廳、會見廳或宴會廳,廳內陳設仍保持古時模樣。迎賓廳在主樓。中央是宮殿入口,總統就在此迎接各國貴賓。新國家元首當選後,就在節日廳舉行就職儀式,同時每年在此接受外交使團的新年祝賀。愛麗舍宮自成為總統官邸100多年來,只在1978年法國國慶之際對公眾開放一天。
在世界上與美國的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以及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同樣聞名遐邇的還有法國的愛麗舍宮。它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府,也是法國最高權力的象徵。
愛麗舍宮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街(Champs-Elysées)的東端,面積1.1萬平方米,地處熱鬧的市中心,背倚一個2萬多平方米的恬靜大花園。它的主樓是一座兩層高的歐洲古典式石建築,典雅莊重,兩翼為對稱的兩座兩層高的石建築,中間是一個寬敞的矩形庭院。宮內共有369間大小不等的廳室。
愛麗舍宮興建於1718年,迄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此處原為一位伯爵(名叫戴弗羅)的私人住宅,所以當時稱為戴弗羅公館。後來歷經滄桑,幾易其主,但長期都為達官貴人所享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都先後入住過,並將此處改名為波旁大廈。1815年拿破崙一世滑鐵盧戰役大敗之後曾在此簽降書遜位。拿破崙三世於1848年當選總統後也曾遷至此處,他稱帝後此處即成為皇家殿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於1873年頒布法令,正式指定愛麗舍宮為法國總統府。此後的百餘年,歷屆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幾乎都在此工作和生活。從1989年開始,在每年9月份的法國古堡節,愛麗舍宮便向公眾開放參觀了。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愛麗舍宮的盛宴:
為了接待外國元首,1889年,在卡羅總統的要求下,由建築師歐仁·德布雷桑(Eugene Debressenne)設計、阿德里安·尚賽爾(Adrien Chancel)裝飾的節慶廳建成,從此,這里就成為愛麗舍宮舉辦國宴的場所。國宴檯面呈「U」形,四周裝飾得金碧輝煌,極盡奢華。
愛麗舍宮歷來十分重視其國宴的餐桌藝術,歷任主人對接待外國元首和賓客的國宴禮節都極為講究。國宴的餐桌上展示了法國王國時期、帝國時期以及共和國時期這些不同歷史階段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藝術。自1873年麥克馬洪元帥宴請波斯國王開始,愛麗舍宮內共舉行了280場國宴。130年多來,愛麗舍宮盛大國宴的豪華程度與繁復禮節幾乎沒有改變過。國宴差不多可以同時接待200至250個賓客。餐桌上,除了久負盛名的各式法國大菜之外,所用的餐具、餐巾也都是來自法國著名製造商,其中大部分是專門為愛麗舍宮設計製作,在市場上是買不到的。
總統府的開支:
人們不免還要關心,如此龐大的總統府,其各項費用開支是如何進行的呢?實際上,在1995年前,總統府經費預算都是由各部委、政府管理部門和國家企業來分攤的。比如說,外交部承擔總統府的管理人員以及共和國衛隊的行政開支,巴黎市政府承擔愛麗舍宮的綠化費用等等。而自從希拉克入主愛麗舍宮後,總統府的費用預算則改由議會審議批准。愛麗舍宮現有957名工作人員,其年開支為一千四百八十萬歐元。宮內所需各項供給和維修等各類費用為一千七百萬歐元。總共加起來,2007年,預計愛麗舍宮全年的各項開支將超過三千兩百萬歐元。而作為剛剛離任的愛麗舍宮的主人,希拉克總統在2007年的年薪是101 500歐元,差不多每月毛工資為7808歐元(13個月的工資)。

Ⅹ 白宮國宴的軼事

約翰遜:一次國宴舞會50多位女賓共舞
白宮國宴上僅次於吃飯的活動,就是宴會過後的舞會,白宮方面通常還會安排藝術表演。
國宴誰掌廚?女主人的打扮得不得體?哪位男賓客邀請女主人跳了第一支舞?這些都將成為美國國內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熱門話題。白宮的國宴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活動。
1874年首次現代意義的國宴宴請了「夏威夷國王」,19世紀初,「國宴」一詞是指美國總統設宴招待內閣部長、國會議員和其他政要的活動。然而,直到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執政時期,「國宴」才開始專指由美國總統主持的款待到訪外國元首的正式宴會。1874年12月12日,時任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和夫人設宴款待桑威奇群島國王戴維·卡拉卡瓦。桑威奇群島的疆域包括了夏威夷,夏威夷後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
傳統上,新總統第一場國宴應招待加拿大或墨西哥領導人
尼克松與夫人帕特舉行國宴的次數最多:76次
在所有總統中,尼克松與夫人帕特舉行國宴的次數最多。尼克松時期的社交秘書露西·溫切斯特·布里絲特說,「有76次,可以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了。」尼克松夫婦把正式的大禮服重新帶回國宴,但取消了舞會。在76次國宴之外,他們還舉行了無數的官方宴會。
柯林頓「拉鏈門」一個月後,夫婦國宴上共舞探戈修好
在美國國宴百年的歷史中,它還扮演過和事老的角色。柯林頓入主白宮之後,好客的總統和他意志堅定的夫人繼續每年舉行4到5次國宴。在柯林頓被曝性丑聞之後,1999年1月,眾議院彈劾柯林頓一個月時,借款待阿根廷總統梅內姆之機柯林頓總統夫婦在國宴後的舞會上共舞了一曲探戈,重新修好。
鮮花的花銷通常比菜餚還貴,國宴人均消費50至100美元
2009年11月24日,剛剛上任的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宴請了第一位來客:印度總理辛格。這次國宴充分體現了白宮女主人米歇爾所提倡的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菜餚中以蔬菜和應季水果為主,其中許多原料和調料都產自白宮菜園。曾擔任白宮廚師長11年、准備過35次國宴的沃特·施博說,國宴花卉的支出通常比菜餚的費用還高。據他的經驗,國宴菜餚並不奢華,通常支出在每人50至100美元。
國宴也曾「趨炎附勢」,法式菜法文菜單法式禮服清一色法國味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白宮的大廚都由法國人擔任,因此白宮國宴一直以法式菜為主,甚至菜單上印的都是法語。之後的肯尼迪夫婦讓宴會也變得越來越雅緻,傑奎琳僱用法國大廚,讓巴黎服裝設計師設計禮服,誓要創造出「美國的凡爾賽宮」。直到2005年8月擅長做美國菜的菲律賓裔女廚師科默福德升任白宮大廚以來,才使白宮宴會日益「美國化」。
精挑細選的地點和嘉賓
到訪元首及配偶通常從北門廊進入白宮,宴會地點在國宴廳
按照美國國宴的外交禮儀,到訪的外國元首及其配偶從北門廊進入白宮,美國總統和夫人將守候在此歡迎他們的到來。而吃飯的地方則在白宮的國宴廳(state dining room),國宴廳是白宮兩間宴會廳中較大的一個,可容納140位賓客,宴會廳大小為48 x36英尺。而在奧巴馬為印度總理辛格舉辦的國宴則移師南草坪,因為印度人「經常在帳篷內慶祝」。
柯林頓國宴曾有700人參與,國宴的附屬活動和午餐也趨之若鶩
國宴作為美國社交界和外交界最重要的活動,來賓邀請名單是另一個引人關注的焦點。國宴策劃者既要保證每一個出席者都是高貴而有身份的人,又要注意不要傷害那些雖然沒有被邀請到但仍然「有頭有臉」的人們。柯林頓為答謝其競選贊助者,不斷擴充邀請名單,最大型的一次國宴甚至邀請了700名客人。在一次國宴上,為了能多邀請幾個重要的客人,布希的顧問卡倫·休斯和羅夫都自願退出國宴。為安撫許多資格已夠但沒被邀請的人們,白宮還邀請他們參加國宴之後舉辦的一系列娛樂活動,沒被邀請參加娛樂活動的人們則被邀請參加白宮當天的午餐。
講究的座次
長長的方形宴會桌1902年普魯士王子來訪的國宴上採用,座次極其講究
在國宴上,最受尊崇的座位當然是美國總統及其夫人的。長長的方形宴會桌是1902年美國總統設宴款待普魯士王子亨利時布置的,多年來,這種布置已成為標准。美國國宴座次安排非常講究,坐在不同的位置意味著不同的地位。誰該和總統坐在一桌,誰又該和第一夫人坐在一起,都在美國政壇和社交界具有風向標的作用。
傑奎琳·肯尼迪首次放棄方桌,採用圓形桌,座次的嚴格限制被打破
但相比歐洲人,美國人顯然不是一個極其注重禮儀和座次的民族,所以簡單、方便交流的宴會桌和座次就逐漸被使用。在整個宴會廳布置圓形餐桌的做法始於傑奎琳·肯尼迪,這種安排使得宴會廳可容納更多的客人,同時能讓主人打破正式座位安排的嚴格限制。隨著圓形餐桌的使用,在尊卑有別的座次上嚴格限制就被放鬆了很多。而在尼克松時期,第一夫人布麗絲經常會在國宴中安排E形桌:「如果總統不想看見某人,但級別又很高,就可以安排他坐在E字三橫之一的拐角,背朝著總統。」
但女主人安排座次仍然是一件頭痛的事,基辛格:我要坐在美女旁邊
但碰到挑剔的賓客時,即使使用圓形宴會桌,安排座位也不是那麼容易。在一次國宴上,當時還是單身漢的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就鬧了一回別扭: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夫人布麗絲路過東廳二樓時,基辛格一把抓住布麗絲,抱怨道:「是誰安排的座位?上次坐在我身旁的居然是位98歲老得牙都掉光了的老婦人(前外交部長的妻子)。」這之後,最漂亮的女客人總是被安排坐在基辛格的身旁。「如果我們不知道哪位最漂亮,就告訴侍從,如果臨時發現人選,馬上通知我們,我們現改一下座次。」布麗絲說。
宴會的風格其實是女主人的風格
基於尊重和傳統:作為女主人的總統夫人須親自操辦貴賓名單、菜餚、餐桌布置等
前白宮御廚沃爾特·沙伊布曾說:國宴與其說是宴會,倒不如說是一台百老匯歌劇。公眾最關心的,永遠是宴會的第一主角:女主人。雖然每次國宴禮儀和菜餚都有具體的國務院官員負責,但基於對來客的尊重以及西方的傳統:很多重要細節,如貴賓名單、菜餚、餐桌布置等,均由美國第一夫人及助手親自操辦。盡管美國國宴的安排會受傳統影響,但每一位白宮女主人都會在舉辦的國宴上留下自己獨特的印記。
國宴上的音樂以及節目表演通常體現女主人和第一家庭的品味
藝術家在美國國宴上表演節目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如在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當政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樂團的表演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奧巴馬上任以來的首次與印度總理辛格的國宴則邀請了印度著名作曲家A·R·拉赫曼到場助興。
女主人的著裝是社交界最熱話題,米歇爾的淡黃色無肩帶禮服贏得贊賞
在國宴上,來賓們都會精心著裝,女賓們更是精心打扮。而第一夫人的衣著打扮更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在2009年奧巴馬與辛格的國宴上,米歇爾·奧巴馬身穿由印度裔設計師納伊姆汗設計的晚禮服華麗登場。當晚,她身著米色晚禮服、點綴閃亮銀片,舉手投足盡顯女主人風范。媒體大贊米歇爾此次搭配完美,《InStyle》雜志時尚總編哈爾·魯本斯坦說,米歇爾巧妙地選擇了一款精緻高雅的禮服,既合時宜,又顯風采。至於選擇印度裔服裝設計師,米歇爾意在拉近與辛格夫婦的距離。
國宴的靈魂:廚師和菜餚
地緣政治烹飪學:宴會通常由4~5道菜組成,以美式菜配以貴賓國菜餚
美國國宴菜譜通常會由4~5道菜組成,也會加一些有貴賓國風情的菜餚。作為白宮的面點廚師,羅納德·梅尼耶深諳白宮的「地緣政治」烹飪學,菜餚還關系著錯綜復雜的外交政治因素。在老布希款待墨西哥總統的國宴上,廚師沒有考慮墨西哥總統此次來訪的議題:促進經貿往來,而自己做了一個著重於墨西哥文化樣式的甜點:一個頭戴墨西哥寬檐帽的小男孩斜倚在一個小土屋前打盹。情急之下,趁著貴賓還沒有注意到這道菜,一位白宮助理一口吞下了甜點上戴著墨西哥寬檐帽的小男孩,而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則趁客人不注意用餐勺夷平了那個頗具墨西哥特色的「小土屋」。
此前大廚都由法國人擔任,大廚為菲律賓裔女廚師科默福德,年薪10萬
前白宮行政總廚退休的2005年,科默福德(Cristeta Comerford)由於在為印度總理莫漢-辛格所辦的晚會中表現出色,被當時的第一夫人勞拉-布希任命為白宮的行政總廚師長。當時的宴會共擺出了4道菜:第一道:冰鎮蘆筍湯、檸檬乳酪;第二道:歐式煎比目魚、生薑-胡蘿卜黃油;第三道:摻有開心果、提子的印度香米和時令蔬菜;第四道:萵苣。科默福德1995年進入白宮廚房,2005年得到當時第一夫人勞拉·布希的賞識升任總廚,服務了15年,每年的年薪也不過10萬美元,大約與工作四五年的研究生薪資水平相當。
大廚通常靠聽覺來判斷客人是否滿意:若宴會廳里一片安靜或有刀叉聲,就證明好吃
通常,在白宮工作多年的廚師都養成了習慣,靠聽覺來判斷客人們滿意與否。有一次,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的國宴上,由於福克斯格外高興即興發表了「長達」5分鍾的演講,這可急壞了廚房裡的廚師沙伊布:再說下去,第一道菜非涼了不可。而面點廚師梅尼耶總希望上完甜點後,國宴廳里一片安靜,因為那證明客人們都被自己的創作吸引了並細心地品嘗。
壓軸節目:舞會
約翰遜:一次國宴舞會50多位女賓共舞
白宮國宴上僅次與吃飯的活動,就是宴會過後的誤會,白宮方面通常還會安排藝術表演。林登·約翰遜總統夫婦宴請的第一位客人是前西德總理路德維希·艾哈德。開始時那些對約翰遜無甚好感的人們都等著看他的笑話,直到得克薩斯州出生的鋼琴大師克里伯恩出現在舞會上時人們才開始對宴會另眼相看。約翰遜總統熱愛跳舞,在歡迎英國首相道格拉斯·霍姆而舉辦的國宴上,約翰遜在舞會上與50多位女士跳過舞。
葉利欽邀第一夫人跳舞遭拒,芭芭拉·布希:紳士應邀請右手邊的女士跳第一支舞
老布希當總統時很注重外交,視娛樂為外交的一部分。按照他的說法,在與外國首腦進行艱難談判前,如果頭一夜能共享晚宴,一起跳支舞,就不會在第二天早上發生可怕的事情,比如「拿拳頭砸桌子」。但他最重視的活動上,嘉賓還是出了一次丑:1991年,葉利欽到訪美國,當舞曲響起時,他頗具紳士風度地邀請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跳舞。而芭芭拉卻婉拒了葉利欽的邀請,並禮貌地解釋說,美國的規矩是紳士應邀請坐在他右手邊的女士跳第一支舞。
白宮的國宴是一個重要的外交活動,也是美國上層的名利場。保守的智囊團「美國企業協會」的諾姆·奧恩斯坦說:「只有兩件事讓你比參加國宴更有價值,那就是到克勞福德(時任總統布希的大農場)參觀或者周末到戴維營做客。」

閱讀全文

與法國國宴在哪裡舉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